当前位置:首页 > 典故大全 > 词语故事

《词语故事》

    收录163457

座右铭

铭: 即“记”的意思。记下训诫之词于座位右侧,用以自警,故称座右铭。 在古代,铭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文体,或颂扬功德,或引申借鉴,或两者兼而有之。《礼记·大学》载:“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汉代郑玄注释说:“盘铭,刻戒于盘也。...

坐山观虎斗

谓坐在山上看老虎相斗。源自《史记·张仪列传》:“卞庄子欲刺虎,馆竖子止之曰:‘两虎方且食牛,食甘必争,争则必斗,斗则大者伤,小者死;从伤而刺之,一举必有双虎之名。’” 战国时,韩魏两国交战,秦惠王想插手干预,但又拿不定主意。这时正巧楚国使者...

坐以待弊

弊: 弊...

作法自毙

谓自己作法,自受弊害。语出《史记·商君列传》。 商鞅本是卫国人,称卫鞅,又称公孙鞅。秦孝公时,他从魏国来到秦国,规劝秦孝公奖励耕战,变法图强,并亲手制订了详细的变法方案。变法首战告捷,为了表彰他的功绩,秦孝公把商邑之地封给他。因此,世人便称...

坐冷板凳

上海人家里,如有不速之客登门,主人又不甚愿意接待,便不与客人多攀谈,宾主相对枯坐,弄得来客十分无趣,只得起身告辞。这在上海话里叫“坐冷板凳”。 据明·魏良辅《曲律》载,“冷板凳”的说法原出于梨园。在戏台上唱戏的道具多为靠背椅子。放在下场门一...

左袒/右袒

袒: 袒露、露出。左袒: 古代仪礼,即露出左臂。右袒: 即露出右臂。古人用以表明态度的方式。语出《史记·吕太后本纪》:“为吕氏右袒,为刘氏左袒。” 汉高祖刘邦晚年病重,吕后专权。刘邦去世后,吕后临朝听政,并极力培植同姓的势力,朝廷群臣极为不满...

坐视成败

见“坐观成败”。...

作家

该词见于《三国志·蜀志·杨戏传》:“请为明公以作家譬之。”《晋书·食货志》载:“(汉)桓帝不能作家,曾无私蓄。”说明自三国至晋代“作家”都是指“治家”。汉桓帝登基前甚为清贫,因不善治家,才弄得无私蓄。 “作家”一词变成现在的意义是在唐代。据北...

足下

古代下称上或同辈相称的敬辞。相当于“您”。“足下”一词的产生,与晋文公有关。 相传,春秋时晋公子重耳为躲避灾祸在外逃亡19年,后回到晋国当了国君,即晋文公。于是,他便大加封赏有功之人。当年一直追随重耳出逃的介子推曾割股奉君,功劳甚伟,却没有受...

作威作福

本指国君专行赏罚(赐福施威),独揽权威。出自《尚书·洪范》:“惟辟作福,惟辟作威,惟辟玉食……臣无有作福作威玉食。”意思是: 只有君王才能专行赏赐,只有君王才能独施权威,只有君王才能享受珍异的食物。我不能妄自尊大享有这些权力。在《汉书·终军传...

作者

原意为“创始之人”。据《礼记·乐记》载:“作者之谓圣,述者之谓明。”“述”在古时含遵循、依照和记述、陈述之意。就是说能把“创始人”的著作加以记述或说明者,也在高明学人之列。可见当时“作者”比“述者”更胜一筹。到了汉代,随着国家的中兴,使建...

醉翁之意不在酒

比喻本义不在此而另有所图。语出北宋·欧阳修《醉翁亭记》。 欧阳修,字永叔,别号“醉翁”。《醉翁亭记》是他当滁州(今安徽滁州市)太守时写的。滁州署西南有座风景秀丽的琅琊山,山中有泉,名“酿泉”,泉旁有一座亭子,据说是山里一个名叫智仙的和尚修建的...

坐以待毙

见“坐以待弊”。...

左右手

左手、右手,是人体很重要的部位,比喻得力的助手。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上大怒,如失左右手。” 韩信是汉朝初年的一员大将。楚汉相争时,他曾投奔项羽,后来,觉得自己的才能难以发挥,又离开项羽,加入到刘邦的起义军中,做了一个管粮饷的小军官。...

坐蜡

谓某人因言过其实而陷入为难境地。该词源于一个传说。 少林寺的棍僧个个武艺高强又逞强好胜。为此,方丈立下一条惩罚说大话者的规矩: 谁言过其实,损害了本寺的声誉,就罚他坐在一根竖起来的短棍上一天。但对于练武的人来说,坐棍并不算什么严厉的惩罚,所...

做生意

生: 即产生、引起。意: 即意念、兴趣、欲望。生意一词原指生物有生命力,即具有生机之意。 《晋书·殷仲文传》有这样的句子:“此树婆娑,无复生意。”“无复生意”,应是无复生之意。殷仲文用老槐树喻叹政事不能再次兴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

钻天入地

典出北宋·庞元英《文昌杂录》卷四。 北宋时,京都留守王宣徽园宅华侈,中堂七间,上起高楼。司马光住陋巷,所居不过能庇风雨,又造地下室,常读书其中。故人皆戏称:“王家钻天,司马家入地。” 后人遂以“钻天入地”比喻奢俭悬殊。但现在常用来形容神通广...

在一些涉及国民党将领的影视剧中,常听到“座”的称呼。“座”,《文...

作舍道边

在路边造房子,与过路人商量。比喻各有各的说法,事情没法做成功。语出《后汉书·曹褒传》:“谚言:‘作舍道边,三年不成。’” 东汉时期,汉章帝刘炟要修订礼乐。博士曹褒主动请缨,遭到一些大臣的反对。经曹褒再三请求,章帝便拜他为侍中,专门负责礼乐的...

坐观成败

原指对争斗双方都持冷眼旁观的态度。语出《史记·田叔列传》:“见兵事起,欲坐观成败,见胜者欲合从之,有两心。” 汉武帝在位时,十分宠信江充。江充与太子刘据有仇隙,于是就陷害太子。刘据对江充十分痛恨,便带兵把江充杀了。汉武帝大怒,亲自调兵遣将进...

作舍道旁

见“作舍道边”。...

作壁上观

见“壁上观”。...

自相抵牾

见“自相矛盾”。...

自以为是

自己认为自己正确。语出《孟子·尽心下》:“自以为是,而不可与入尧舜之道,故曰德之贼也。”。 一次,万章同老师孟子闲聊孔子周游列国,到陈国后想回鲁国的事时,谈论了三种人: 狂放之人、狷介之士和好好先生。孟子对这三种人都持否定态度。万章问孟子道...

梓童

皇帝常称自己的正妻(皇后)为梓童。《论语》说:“君称之曰夫人,夫人自称曰‘小童’,邦人称之曰‘君夫人’,称诸异邦曰寡小君,异邦人称之亦曰君夫人。”“小童”是国君妻子自谦的称呼。后代文人觉得小童二字不雅,就改为子童。又梓,古代视为木中之王。宋...

自由

最早见于汉代郑玄《周礼》注:“去止不敢自由。”《三国志·吴志·朱桓传》也说:“桓性护前,耻为人下,每临敌交战,节度不得自由。”但古人所说的自由一词,是指能按个人的意向行动,不受限制。而自由作为一个政治概念,是近代从西方传入中国的。我国著名...

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

中山狼: 比喻恩将仇报、没有良心的人。原是一则民间流传的寓言。唐朝人姚合、宋朝人谢良、明朝人马中锡先后根据寓言写成传奇小说,叫《中山狼传》,收在明代的《合刻三志》《古今说海》和清代的《明文英华》《东田文集》中。 战国时候,赵简子在中山这个地...

自怨自艾

怨: 怨恨,悔恨。艾: 通“刈”(yì),割,治理,比喻改正错误。原谓自己怨恨自己,并加以改正。现仅指悔恨。语出《孟子·万章上》:“太甲悔过,自怨自艾,于桐处仁迁义。” 传说中的尧、舜、禹,一直被后人认为是“明主”“圣君”,他们主动传贤让位的开...

走后门

通过不正当的关系或手段以达到某种目的,俗语称之为“走后门”。“走后门”一词源于北宋。 宋哲宗赵煦死后,徽宗赵佶继位,以蔡京为相,蔡为了排斥元祐(哲宗年号)旧臣,就在崇宁二年(1103年)于各州县建置《元祐党籍碑》,凡被列为党人的都遭到斥逐或贬谪,而...

自坏长城

见“自毁长城”。...

咨询

“咨询”一词始见于《诗经·小雅·皇皇者华》五章:“载驰载驱,周爰咨询。”这是一篇君遣使臣之诗,意谓使臣悉心访察民间疾苦以告天子。战国初年的《左传·襄公四年》有“访问于善为咨,咨亲为询”之句,《春秋左传词典》(杨伯峻等编)释“咨”为“咨询”。...

自负

自: 自己。负: 依仗。引申为自以为了不起,自命不凡,自己过高地估计自己的意思。源自《史记·高祖本纪》:“后人告高祖,高祖乃心独喜,自负。诸从者日益畏之。” 汉高祖刘邦在起兵抗秦前,曾在老家沛县(今江苏丰县一带)的泗水亭做亭长(秦时十里设一亭,...

子虚乌有

源自西汉·司马相如《子虚赋》:“楚使子虚使于齐,王悉发车骑,与使者出畋。畋罢,子虚过奼乌有先生,亡是公存焉。” 战国时,楚王派子虚访问齐国。有一天,子虚随齐王外出打猎,齐王为了显示自己的阔绰,故意把打猎的场面安排得很宏大。打猎结束后,齐王问...

自毁长城

语出《宋书·檀道济传》:“道济见收,脱帻投地曰:‘乃复坏汝万里之长城!’” 檀道济,南北朝时刘宋的一员大将,屡次带兵北伐,战功卓著,刘宋政权依为国家柱石。后宋文帝继位,檀道济开始受到猜疑。元嘉十三年,朝廷下令收捕他。道济被捕之时,气愤而且痛...

走马观花

“走马看花”的变化用法。“走马看花”原是形容得意、愉快的心情。后用来比喻粗略地观察一下事物。而“走马观花”则完全是后一种意思。由于这条成语的源头是唐·孟郊《登科后》诗“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所以在民间流传着这么一个故事。 唐代长...

卓尔不群

卓尔: 高高直立、特殊的样子。不群: 跟众人不一样。形容超乎寻常,与众不同。语出《汉书·景十三王传赞》:“夫唯大雅,卓尔不群,河间献王近之矣。” 西汉景帝有14个儿子,除刘彻(汉武帝)及三子刘德(献王)外,大都是不学无术的好色之徒。他们中的大多数,...

捉襟见肘

见: 通“现”。襟: 衣襟。拉衣襟而露出臂肘,原是形容衣服破敝。 源自《庄子·让王》:“曾子居卫,缊(yùn,乱麻)袍无表,颜色肿哙,手足胼胝(piánzhī,老茧子)。三日不举火,十年不制衣,正冠而缨绝,捉衿而肘见,纳屦(jù,鞋子)而踵决。曳[[!GFDAF]]...

纵虎归山

比喻放走敌手,遗患无穷(将来必受其害)。出自《三国演义》第二十一回:“此放龙入海,纵虎归山也。” 东汉末年,军阀混战,群雄割据。刘备胸怀大志,一心想夺取天下。但是苦于没有立足之地,只得暂时去投靠曹操。刘备知道曹操对自己存有戒心,因此,装出碌碌...

孜孜不倦

孜孜: 勤勉。勤奋努力,不知疲倦。原为史家赞扬向朗刻苦钻研学问的话。语出《三国志·蜀志·向朗传》:“自去长史,优游无事垂三十年,乃更潜心典籍,孜孜不倦。” 三国时,蜀国人向朗,字巨达,祖籍襄阳宜城(今属湖北省)。年轻时,曾拜襄阳司马德操为师,...

走穴

私自组织演出班子赚钱。该词的由来有两种说法: ① “打踅”之别称。“打踅”一词,最早出现在元明戏曲小说中,是指江湖艺人撞府冲州,四方卖艺的意思。例如: 元明戏曲《神仙会》杂剧第二折就有:“小生昨日街上闲行,见了四个乐工,自山东瀛洲来到此处,打...

钻进钱眼里

是对人贪财好利、视钱如命的表述。此语源于明·田汝成《委巷丛谈》所载的一段故事。 南宋时,清河郡王张俊是秦桧主降的帮凶,以贪财好利著称,为百姓所唾骂。 有一次,宋高宗赵构宴请大臣,让一班伶人在旁说笑话以助兴。有个伶人走上场来,自称善观天象,只...

擢发难数

擢: 拔。发: 头发。形容罪过之多如拔下来的头发,难以数清。源自《史记·范雎蔡泽列传》:“擢贾之发以续贾之罪,尚未足。” 战国中期,魏国范雎和魏中大夫须贾奉命一起出使齐国。齐襄王闻范雎有辩才,派人赐他十斤金,范雎不敢接受。须贾知道后以范雎与齐...

著作等身

等身: 形容数量多,堆积起来和身高相等。《旧唐书·郝玼传》载:“郝玼(中唐名将,镇守西北边疆),勇敢无敌。吐蕃不敢进犯,赞普(吐蕃国王为赞普)下令国人曰:‘有生得(活捉)郝玼者,赏之以等身金。’”“等身金”就是用估推的办法,把金子堆成一人高就算数...

煮豆燃萁,相煎何急

由曹植《七步诗》变化而来。比喻弟兄之间一方对另一方的迫害。出自《世说新语·文学》。 曹植是曹操的儿子,非常聪敏,曹操原来打算把王位传给他,但后来改变了主意,决定让曹植的哥哥曹丕继承王位。曹丕一直对曹植不放心。曹操死后,曹丕登基,对陈思王曹植...

装门面

指粉饰外表,比喻制造表面繁荣的假象,来掩盖衰败、空虚的本质。语出曹雪芹《红楼梦》。 贾府逐渐走向没落衰败时,一次,贾政亲自来查账,那管账的家人将近年支用的簿子呈上。贾政看后才知入不敷出,除了宫里的连年花用,账上还有外人借的。再查收入,近年的...

竹马之交

见“青梅竹马”。...

助纣为虐

桀、纣分别是我国夏朝末年、商朝末年的暴君。虐: 残暴。语出《史记·留侯世家》:“夫秦为无道,故沛公得至此。夫为天下除残贼,宜缟素为资,今始入秦,即安其乐,此所谓助桀为虐。” 秦朝末年,刘邦领兵攻破了秦都咸阳后,见到秦王的宫殿巍峨宏大,宫里设...

惴惴不安

惴惴: 哆嗦,后引申指恐惧、担忧的样子。语出《诗经·秦风·黄鸟》:“临其穴,惴惴其栗。” 《诗经·秦风·黄鸟》是一首描写英雄悲剧、鞭挞封建君主残暴专制的史诗。诗中记述,公元前621年,秦穆公死后,杀了许多人殉葬,其中有奄息、仲行、[[!GFDAE]]虎,...

竹报平安

指通报平安的家书,也常用作新春贺喜报安的吉祥语。 典见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北都惟童子寺有竹一窠,才长数尺。相传其寺纲维,每日报竹平安。” 竹畏寒,在北国很难成活。童子寺既然长有这么一棵,自当珍贵,庙里事务主管当然特别关心它、爱护它,也...

捉刀

指请人代笔作文,也可指代人做事。语出《世说新语·容止》。 三国时期,曹操统一北方后,声势显赫,匈奴使者带着大批奇珍异宝,请见曹操。曹操考虑到自己相貌平常,不足以震慑使者,显示威望,于是将眉目疏朗的崔琰召来,要他代替自己接见使者。自己则手握钢...

追悔莫及

见“后悔无及”。...

逐臭之夫

典出《吕氏春秋·遇合》:“人有大臭者,其亲戚兄弟妻妾知识,无能与居者。自苦而居海上,海上有人说其臭者,昼夜随之而弗能去。” 相传,古时候,有一个人身上恶臭难闻,他的亲戚兄弟妻妾都无法和他住在一起。他很苦闷,便住到海上去,而海上却有人喜欢他这...

抓周

抓周是我国古代一种传统的卜戏民俗,又称“试儿”“期周”等,即把兵器、玩具、文书、工具之类放在刚满周岁的儿童面前,任其抓取,凭借其先抓的物品来判断他日后的性情、志趣、前途。 抓周的风俗可能最早始于三国时代,到了南北朝时期已在江南流传。第一次明...

猪头三

意思是事事陌生,样样不懂。该词为吴方言词。 以前,吴方言区百姓的风俗礼节十分繁复,祭祀之风极盛,一年之中至少要在新年、清明、七夕、十月朝(即寒衣节,每年农历十月初一,亦称“祭祖节”“冥阴节”“秘祭”,民间称之为鬼头日)、冬至等节日中祭祖,逢亲...

装聋作哑

假装聋哑。故意装作不知道。元曲中常见此语。马致远《青衫泪》四折:“可怎生装聋作哑?”王实甫《西厢记》三本三折:“一个悄悄冥冥,一个絮絮答答,却早禁住隋何,迸住陆贾,叉手躬身,装聋作哑。” 关于“装聋作哑”,在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 明朝开国...

竹头木屑

典出《晋书·陶侃传》。 晋朝时,有一个名叫陶侃的人,从军有功,晋成帝时,被任命为八州的军事总督和荆、江两州刺史。 有一次,他督造大船,见到工人锯下来的木屑和截剩下来扔在地上的短竹头,便派人收拾起来储藏好。当时,大家对此都很不理解。第二年春天...

逐鹿

鹿: 喻指天下、帝位、政权等。源自《史记·淮阴侯列传》。书中曾说秦朝灭亡之后的中原是“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古人常以鹿列牌位作神灵供奉,且鹿茸昂贵,“鹿”“禄”谐音,多象征地位高、权力大,古人遂以“鹿”比喻帝位或政权,用“逐鹿”比喻列强争...

株连

株: 指露出地面的树根。连: 连结、牵连。原意为像树根那样连在一起。指惩罚人牵连得很广。出自《资治通鉴·唐纪》:“逮引裴敦复、李邕等,皆林甫素忌恶者,株连杀之。” 唐玄宗时,有个叫李林甫的大臣,能书善画,颇有才华。但他为人却十分狡猾,善于玩弄...

锥刺股

语出《战国策·秦策一》:“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 苏秦,战国时洛阳人。当他在秦国游说时,一连向秦王上书十次,建议采用连横(即与东方某一国联合)的方法对付诸侯各国,却被秦王拒绝。直到身上的黑色貂皮大衣穿坏了,身上的钱也花光了,他才...

逐客令

典出《史记·李斯列传》。 从春秋战国到秦始皇统一六国,秦国很多大臣并不是秦国人。这些大臣大都职位很高、名望很大,称为“客卿”。如春秋时的大夫百里奚、蹇叔、丕豹;战国时秦孝公的国相商鞅;秦惠王的国相张仪,将军司马错、甘茂;秦昭王的国相范雎及秦始...

主席

“主席”一词源于我国。中国古代没有桌椅,房间内会先铺竹筵,然后再放上席。筵较宽大,所以用来铺地。席比较细小柔软,是给人坐的(跟现代的椅垫和蒲团差不多)。古人入室,先脱鞋,然后走过筵坐在席上。与现在日本人和朝鲜人的室内生活相似,这正是我国古代...

铸错

铸: 铸造。错: 本指锉刀,这里借指错误。铸错即造成错误之意。源自《资治通鉴·唐昭宣帝天祐三年》。 唐朝末年,在农民起义的打击下,中央政权衰落,节度使割据一方。当时天雄节度使罗绍威统治魏博一带(今山东、河北、河南一带的部分地区)。魏博地方的都指...

锺馗捉鬼

锺馗: 传说中专司打鬼的神。锺馗捉住小鬼。比喻清除坏人。 据考证,最初的锺馗,却是一件辟邪物,那就是椎(有人说是一头粗一头细的洗衣棒,古人认为它有驱鬼的功能)。椎,古人读成“终葵”。《方言》中说:“齐人谓椎终葵。”郑玄注《周礼》也说:“终葵,...

珠还合浦

见“合浦珠还”。...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见“圣人千虑,必有一失”。...

重迁

见“安土重迁”。...

中华

古代称黄河流域一带为中华,是汉族最初兴起的地方,后来借指中国。在古代,中国亦称“华夏”,又称“中夏”。“华夏”之称最早见于《尚书·武成》:“华夏蛮貊,罔不率俾。”意思是: 居住在中原地区的华夏民族和南方、北方的一些少数民族,无不相率归于周朝...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这是一句很有哲理的农谚,比喻事物的结果来自种下的原因。语出明冯梦龙《古今小说》卷二十九。在小说中,冯梦龙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宋高宗(赵构)绍兴(1131—1162)年间,有一个人叫柳宣教,胸藏千古史,腹蕴五车书,考取进士后当上了临安(今浙江杭州市)府尹...

中道而废

见“半途而废”。...

朱门酒肉臭

臭: 指味道。臭读“xiù”,不能念成“chòu”。“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出自《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一诗,是杜甫于天宝十四载冬月去奉先探家时所作。诗人中夜出发,凌晨经过骊山,当时唐明皇、杨贵妃等正寻欢作乐,大摆宴席,而路途上却有冻饿而死...

周瑜打黄盖

意思是为了某种目的,自己人打自己人。典出《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四十九回。 208年(建安十三年),曹操率领80余万人马进攻东吴孙权。两军对峙于赤壁,东吴都督周瑜眼看曹军水寨防备严密,难于强攻,心中着急。这时,他帐下的将军黄盖,建议火攻曹营。周瑜说...

众叛亲离

众人反对,亲信背离,形容处境极其孤立。语出《左传·隐公四年》:“阻兵无众,安忍无亲,众叛亲离,难以济矣。” 春秋时期,卫国公子州吁杀了他的哥哥卫桓公,自己做了国君。为转移国人的视线,又联合宋、陈、蔡等国攻打郑国。 鲁隐公听到州吁篡权的消息后...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用重金悬赏,就会有勇于出来干事的人。语出元·王实甫《西厢记》二本一折。 唐朝时,有位姓崔的相国在河中府(今山西永济市)境内建造了一座寺庙,名叫普救寺。崔相国死后,崔夫人带着女儿崔莺莺将灵柩停放在普救寺内,准备待崔夫人的侄儿、莺莺的未婚夫郑恒来...

桎梏

原是古代用来拘系犯人手脚的刑具。殷墟出土文物证实,早在3000多年前的商代,这种刑具就出现了。《周礼·秋官·掌囚》里有“中罪桎梏”的记载。汉朝郑玄注释为:“在手曰梏,在脚曰桎。”这就是现今的手铐和脚镣。现今,桎梏一词已不只作刑具实体名词解,更...

众志成城

原作“众心成城”。众人一心,力量坚固如城。语出《国语·周语下》。 公元前524年,周景王姬贵不听大臣劝告,废止了当时流通的小钱,使老百姓受到很大损失。公元前522年,又不顾多方面的反对,劳民伤财,收集铜器,铸造大钟。 第二年,大钟铸成。景王对曾经...

钟鸣漏尽

漏: 滴漏,古代计时器。钟已鸣,漏已尽,本指深夜。亦比喻人已到暮年。语出汉·崔寔《政论》:“钟鸣漏尽,洛阳城中,不得有行者。”《三国志·魏志·田豫传》中亦见此语。 田豫,字国让,渔阳雍奴(今天津武清区东北)人,三国时,先后任护乌丸校尉、护匈奴...

掷地有声

掷: 投,扔。原以形容文辞优美,声调铿锵,能发出钟磬一般的音乐。源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孙兴公作《天台赋》成,以示范荣期,云:‘卿试掷地,要作金石声。’”金石: 指铜钟和石磬一类乐器。 孙绰,字兴公,为人旷达不羁,是晋朝一个很...

中饱私囊

本义是公款、公物上不归国家,下不归人民,而被中间经手人贪污,塞入个人口袋。形容贪污腐败。 春秋时期的赵简主权势很大,在他的领地内一些官吏背着他为非作歹,而他一点也不知道。有一次,一个官吏就赋税的轻重问题来请示他。赵简主答复说:“最好是不轻不...

智囊

比喻计谋多的人,特指为别人出谋划策的人。智囊的组织形式和制度始于春秋战国时期。 当时,各诸侯国君主为了保存和发展自己的实力地位,竞相礼贤下士,延揽人才。齐桓公曾集贤士80人,楚国春申君门下食客达3000人之众。这些智囊人物成了各国君主的千里眼、顺...

中流砥柱

“中流砥柱”确有所指。它位于黄河三门峡大坝下方70米处的黄河河道中心,因屹立于急流之中,其形如柱,故名。“中流砥柱”出水面高约7米,柱上岩石坚硬,柱顶被水冲刷得溜光,远远望去,好似一尊佛盘坐在河中修身养性。它的四周黄流滚滚、波涛声声、气势磅礴...

朱元璋扫地——各照本位

这一歇后语源于一个民间故事。 很早以前,在今磨头乡管辖的陈庄村北地曾有一座有名的寺庙——三槐寺。据当地人说,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曾在此出家当过和尚。朱元璋初到寺中,方丈支配他干些扫地之类的粗活,寺中扫地看似粗活,实际上并不粗。寺庙中有许多神像...

珠联璧合

珠: 珍珠。璧: 美玉。源自《汉书·律历志》。 汉朝刚建立时,国家还处在百废待兴之中,许多事情只能暂时草草建立,历法也只好沿用秦历。汉武帝元封年间(前110—前105),武帝下诏选邓平、宜君等官方及民间治历者20多人,制定了《太初历》,又称“汉八十一分...

只往里傻,不往外傻

有一种人平时装傻,装糊涂,可一旦碰上涉及个人利益的事情,却格外清醒分毫不让。对这种人俗称之为“只往里傻,不往外傻”。 明代文学家冯梦龙在《古今谭概·怪诞部》中,记载了北宋书画家米芾(fú)的一件轶事: 政和年间的一天,宋徽宗赵佶将米芾召来,命他...

至死不悟

谓到死仍不醒悟。语出东晋·葛洪《抱朴子·道意》:“求乞福愿,冀其必得,至死不悟,不亦哀哉?”唐·柳宗元《三戒·临江之麋(mí)》讲述了这样一个寓言故事: 古时候,临江地区有一个人活捉了一只小麋鹿,便把它带回家中喂养。他家中豢养的几条狗一个个垂涎...

指天画地

指边说话边用手比划。语出《后汉书·侯霸传》:“(韩)歆又证岁将饥凶,指天画地,言甚刚切,坐免归田里。” 汉光武帝时,尚书令韩歆原是武将,性情耿直,说话从不避讳,说出话来,常常使汉光武帝难以忍受。一次,他见光武帝读隗嚣、公孙述等人的传记书,就说...

纸老虎

“纸老虎”脱胎于“纸糊锹”。“纸虎”一词源于民间口头语,大约是宋元时代的事情,它与俚语“纸糊锹”有血缘关系。这从杂剧、戏曲语言上可见佐证。 “纸糊锹”,实指不中用之物,隐喻男女争风场合缺少办法或能力。乔吉《水仙子·嘲少年》曲:“纸糊锹轻吉列...

知识分子

是指具有较高文化水平、从事脑力劳动的人。“知识分子”一词源于20世纪20年代。我国古代无“知识分子”称呼,但早有“知识”一词。随着社会的发展,知识分子队伍越来越复杂,名称也越来越多,诸如文士、博士、儒生、秀才、举人、进士、贡生、监生、太学生、...

知县

知: 管理、主持。知县就是县官,管理、主持一县的政事。 《左传·襄公二十六年》中有“子产其将知政矣”,就是说子产将要主持政事了。南宋学者魏了翁《读书杂钞》指出: 后世官职上加“知”字,就是从这里开始。《宋史·苏轼传》说苏轼“知徐州”“知湖州”...

知人知面不知心

意思是说,了解一个人的外表容易,而了解他的内心是比较困难的。语出冯梦龙《警世通言·庄子休鼓盆成大道》中庄周试妻的故事。 一天,庄周出游于南华山下,见荒冢累累,不禁叹道:“老少俱无辨,愚悬同所归。人归冢中,冢中岂能夫为人乎?”嗟叹了一回。再行...

知遇

北魏时,有个年轻人叫宋义和,他虽很有学问,却默默无闻。有一次,他来到京城洛阳,找机会拜访了一位叫李冲的尚书。二人谈起了当时的形势及诗书方面的学问。宋义和非常健谈,对李冲引出的话题,他能展开议论,旁征博引。李冲越听越高兴,于是宋义和得到赏识...

纸上谈兵

在纸面上谈论用兵。源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战国末期,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少时熟读兵书,善于谈兵,连他的父亲也难不倒他。公元前259年,秦国进攻赵国时,赵王孝成听信秦国反间的谗言,让赵括代替廉颇为将。赵括到任后,妄自尊大,目空一切。在长...

趾高气扬

走路时高高举步,神气十足。源自《左传·桓公十三年》。 春秋时,楚王派将军屈瑕率兵攻打罗国,楚国另一位将军斗伯比去送行。斗伯比看到屈瑕的走路姿势,在回来的路上对侍从小声地说道:“莫敖必败。举趾高,心不固矣。”意思是: 屈瑕这次出征,必定要打败...

执法如山

谓执行法律、法令坚决不动...

纸醉金迷

原以形容环境布置得非常豪华奢侈。语出北宋·陶穀《清异录·居室·金迷纸醉》:“所亲见之,归语人曰:‘此室暂憩,令人金迷纸醉’。” 唐朝末年,四川有个善治毒疮的医生,名叫孟斧。他经常到皇宫里去替皇帝等治...

志大才疏

源自《后汉书·孔融传》:“融负其高气,志在靖难,而才疏意广,迄无成功。” 孔融字文举,鲁国(在今山东南部)人,是孔子的第二十代孙。东汉末年,他曾做过虎贲中郎将等官。当时,袁绍和曹操的势力很小,董卓势大专权,结党营私,胡作非为。国家面临着军阀割...

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出自南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五所载的一段故事。 宋朝时,有个叫田登的人,他做了州官后,搜刮民财,欺压百姓,人们凑在一起就编一些与“登”字同音的笑话,来讽刺揭露他。田登气急败坏,决定不准人们在讲话或写文章时用“登”或与“登”同音的字。凡是触...

志在四方

四方: 指天下。立志在天下,原谓不株守于一地,远行以建功立业。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后又见于秦·孔鲋《孔丛子·儒服》。 战国时期,孔子的第五代孙子高游历到赵国,与赵国平原君手下的门客邹文、季节结成知心朋友。子高离开赵国返回鲁国时,邹文...

知难而退

原是军事上的一句术语。指作战时要见机行事,形势不利则应退却。语出《左传·宣公十二年》:“见可而进,知难而退,军之善政也。” 春秋时期,晋、楚两国争霸,不断发动战争。郑国由于本身比较弱小,不得不时而依附楚国,时而又依附晋国。 鲁宣公十二年(前59...

知子莫若父

没有像父亲那样了解儿子的。谓父亲最了解自己的儿子。早在《史记·越王勾践世家》中,就记载着一个“知子莫如父”的故事。 春秋时,越国宰相范蠡帮助越王勾践灭掉吴国后,带上西施,离开越国,定居于“陶”,成了大富翁,人称“陶朱公”。他的二儿子在楚国杀...

执牛耳

古代诸侯歃血为盟,由主盟者执盘,亲自割牛耳取血。因称主盟者为“执牛耳”。 语出《左传·哀公十七年》:“诸侯盟,谁执牛耳?”拿牛耳盘的诸侯便是这一阶段你争我夺后的胜利者。这里的执牛耳,就是盟主之意,后泛指在某一方面居领导地位。 体育用语中把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