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典故大全 > 词语故事

《词语故事》

    收录163404

上眼药

旧北京到了八月二十这天,手工业作坊掌柜的以馒头、炖肉犒劳打夜做工的手艺人,俗谓之“上眼药”。因为从这天开始,工人们就要熬夜了,所以人们管这顿美餐叫“上眼药”。 后来,“上眼药”的意思转化为在上级、当权者或长辈面前对别人明褒暗贬。这与掌柜的犒...

伤风败俗

源自《汉书·货殖传》:“伤化败俗,大乱之道也。”指败坏社会风气。“伤风败俗”始见于《晋书·苻坚载记上》:“(赵掇等)为藩国列卿,伤风败俗。”后来唐·韩愈《论佛骨表》也有记载:“伤风败俗,传笑四方,非细事也。” 韩愈是唐朝著名的文学家,在当时享...

三句话不离本行

指人们言谈话语的内容总离不开自身所从事的行业。关于这条俗语的由来,有这样一个民间故事: 很久以前有个小村子,村子里有四个能说会道的人: 厨师、裁缝、车把式和使船的。谁家有个红白喜事,矛盾纠纷的,都请他们去帮忙。 有一次,本村有哥俩闹分家,由于...

杀鹅取卵

外国寓言。又译为“杀鸡取卵”,和汉语成语“竭泽而渔”含义相仿。源出古希腊著名寓言家伊索的寓言《鹅和金蛋》。 这篇寓言的大意是: 有一个人,很幸运地得到一只鹅。这只鹅非常奇特,每天下一只金蛋,为他赚了不少钱。可是他贪心不足,嫌鹅每天才下一只金...

丧家之犬

丧家: 有丧事的人家。原指有丧事人家的狗,因主人忙于丧事而得不到喂养。比喻沦落不遇、处境为难的人。语出《史记·孔子世家》。 春秋时,孔子带着他的学生,一面讲学,一面到处游说,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有一次,孔子来到郑国,与学生们走散了,他一个人...

三十六行

见“七十二行”。...

三个臭皮匠,胜过诸葛亮

此语的最初说法是“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过去人们常把这句话作为褒语,认为群众的智慧可抵得上一个足智多谋的诸葛亮。该语的产生源于皮匠制鞋的工艺。 原来,过去鞋子上常用两道突出的“梁”缝缀鞋面,就像现在冬天所穿棉鞋的鞋面上保存的那种形制。...

三过其门而不入

三次经过家门,都不进去。指大禹治水的故事。源自《孟子·离娄下》。 相传,4000年前的黄河流域经常洪水泛滥,人们的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当时的联合部落首领舜委派名叫鲧(gǔn)的人去治理洪水。鲧采用堵塞河道的方法治水,没想到,适得其反,洪水更加泛滥...

杀风景

损伤美好的景致,比喻败坏人的兴致。唐朝诗人李商隐在他的《杂纂》中曾列举出六个“杀风景”的例子: 一、 “清泉濯足”(在清澈的泉水里洗脚); 二、 “花上晒裩”(在美丽的花枝上晒裤衩); 三、 “背山起楼”(背着山盖楼房,打开前面的楼窗见不到山色); 四、...

三令五申

意为再三告诫。原为“五令五申”。据秦·孔鲋《孔丛子·问军礼》载:“五令五申既毕,遂祷战,祈克于上帝。” 西汉·司马迁在《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中载:“出宫中美女,得百八十人。孙子分为二队……约束既布,乃设鈇钺,即三令五申之。”这便是三令五申的...

三姑六婆

三姑: 尼姑、道姑和卦姑。六婆: 牙婆、媒婆、师婆、虔婆、药婆和稳婆。后来亦泛指那些走门串户,像“三姑六婆”一类的妇女。 关于“三姑六婆”的来历,最早可追溯到明代。明代学者陶宗仪在《南村辍耕录》卷十中有这样的记述:“三姑者,尼姑、道姑、卦姑也...

三皇五帝

古来人们一直认为,中华民族发生发展的历史,是从所谓“三皇五帝”开始的。 三皇五帝名称的出现,约在战国后期。当时人们凭着自己现有的科学知识和对人类社会的认识,去探索远古,研究祖先。由于社会观、自然观的不同,人们对此有多种解释。 “三皇”共有七...

三只手

人们常把扒窃的小偷称作“三只手”。 传说在我国北宋天圣年间,东京黑道上有个赫赫有名的神偷。当时的小偷,都是把一枚铜钱,磨得锐利无比,用来割破别人的腰包,俗称“跑明钱的”。只有这个人独特,不用任何工具,只要擦身而过银子就进入了他的腰包。有次他...

桑梓

桑树和梓树的合称。源自《诗经·小雅》:“惟桑与梓,必恭敬止。靡瞻匪父,靡依匪母。”意思是说家乡的桑树和梓树是父母种的,见到桑梓就会引起对父亲母亲的怀念,应该表示恭敬之意。所以古人有“松柏桑梓,犹宜恭肃”(见《后汉书》)的说法。后人用“桑梓”...

三山五岳

“三山五岳”的提法在我国很早就出现了。三山的由来有三种说法: ① 指古代神话中的三神山。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载:“齐人徐巿等上书言: 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莱、方丈、瀛洲,仙人居之。请得斋戒,与童男女求之。”传说山上长有长生不老药,宫殿均为黄...

三教九流

泛指社会上形形色色、五花八门的各式人物或学说。“三教”,最早见于《翻译名义集》:“吴主问三教”,尚书令阚泽对曰:“孔老设教,法天制用,不敢违天,佛之设教,诸天奉行。”所以,“三教”即是指“儒教”“道教”和“佛教”。 “九流”之说,源于《汉书...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谓世事盛衰会发生轮转变化。古代黄河疏浚不利,年深日久,自然改道。河东村落易处河西,故而产生了这句感慨世事变迁的俗语。多用以说明一个人不论多么富有都只是暂时的,如果他不知道珍惜,总有一天会失去全部财富。关于这一俗语有这样一个民间故事。 当年郭...

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谓处于困境时,别无良策,只有出走,可以摆脱。出自《南齐书·王敬则传》:“(东昏侯)谓敬则至,急装欲走。有告敬则者,敬则曰:‘檀公三十六策,走是上计。汝父子唯应急走耳。’” 南北朝时,齐高帝萧道成的侄子萧鸾自立为帝,即齐明帝。萧鸾把萧道成的19个...

三阳开泰

“三阳”,依照字面来分析,解释为三个太阳比较直观,即早阳、正阳、晚阳。朝阳启明,其台光荧;正阳中天,其台宣朗;夕阳辉照,其台腾射。均含勃勃生机之意。 “泰”是卦名,乾上坤下,天地交而万物通也。我们见到“泰”,总是大吉大利。开泰以“求财”来卜,...

三纸无驴

写完三张纸还未见驴字。典出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博士买驴,书券三纸,未有‘驴’字。” 从前,有一个自认为才学要远远高于别人的书生,喜欢卖弄文笔,炫耀自己的才学,人们以讽刺口吻称他“博士”,他听了非常得意并没有想人们为什么这么叫他...

丧心病狂

丧失理智,像发了疯一样,原指言行昏乱荒谬。语出《宋史·范如圭传》:“公不丧心病狂,奈何为此?必遗臭万世矣。” 南宋高宗时,金兵逼近边境。秦桧卖身投靠金朝,多次鼓动大家投降,并迫害主战派官员,遭到不少宋朝大臣的谴责。 一次,金朝派使者到南宋会谈...

三天三夜说不完

指事情繁杂,述说不...

如坐针毡

像坐在插了针的毡子上。典出《晋书·杜锡传》:“性亮直忠烈,屡谏愍怀太子,言辞恳切,太子患之。后置针着锡常所坐处毡中,刺之流血。” 杜锡,字世嘏(gǔ),晋朝名将、学者杜预之子。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和熏陶,年纪很轻时,便以学识渊博而著名。经过几次...

入室操戈

就对方的论点,找其纰漏,反驳对方。典出《后汉书·郑玄传》:“康成入吾室,操吾矛以伐我乎?” 郑玄,字康成,东汉经学家。他曾入太学学习经学,后来又向当时名家马融学习,颇受马融赏识。学习结束后,他回到故乡把学生聚集在一起讲学。在这期间,他结识了...

三寸不烂之舌

所谓“三寸舌”就是舌头。《史记索隐》注释道:“《春秋纬》云:‘舌在口中,长三寸。’” 关于“三寸舌”“三寸之舌”,历史上有很多记载。如《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载: 秦军包围赵都邯郸,形势特别危急,赵公子平原君赵胜,赶到楚国求援,但楚王不肯答...

如鱼得水

原比喻得到投合自己心意的人。源自《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 东汉末年,刘备虽然胸怀大志,但苦于缺少得力的人力和物力,特别缺少一个足智多谋的人为自己出谋划策。后来,他根据徐庶和司马徽的推荐,三顾茅...

润笔

为稿酬的代名词。 据《隋书·郑译传》载:“上顾谓侍臣曰:‘郑译与朕同生共死,间关危难,兴言念此,何日忘之!’译因奉觞上寿。上令内史令李德林作诏书,戏谓译曰:‘笔干。’译答曰:‘出为方岳,杖策言归,不得一钱,何以润笔。’上大笑。” 这段记述是说...

孺子可教

孺子: 小孩子。意思是年轻人有出息,可以造就。语出《史记·留侯世家》。 张良,表字子房,原是韩国公子。秦始皇灭六国时,张良与一个大力士在博浪沙(今河南原阳县境内)预谋刺杀秦始皇,但是没有成功。秦始皇下令通缉他们,张良改名换姓隐居下邳(今江苏睢宁...

三纲五常

封建统治阶级所提倡的一套伦理道德标准。三纲之说,人们大多数认为是起源于韩非,其实不是这样的。三纲实际起源于荀子。“无君以制臣,无上以制下,天下害生纵欲”,这是主张君权。“君者,国之隆也;父者,家之隆也,隆一而治,二而乱”;“臣之于君也,下之...

三长两短

通常用来指意外灾祸,民间多作“遇难”“死亡”等的讳辞婉言。该俗语的由来与以前人死睡棺材有关系。 棺材是用6块木板拼凑成的。棺材盖及棺底俗称“天地”,左右两片叫“日月”,这4片是长木板。前后两块称“彩头彩尾”,是四方形的短料。因左右两块帮和一块...

入门

入: 进入。入门即引进、进门之意。源自《论语·子张》:“夫子之墙数仞(rèn),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宫之富。得其门者或寡矣。” 子贡是孔子的弟子。他不仅能说会道,擅长外交,而且还善于经商。他是孔子弟子中很有名气的一位。有一次,鲁国的大...

软刀子杀人

意指用阴谋手段陷害人。这句俗语是由李林甫的绰号“肉腰刀”演变而来的。 李林甫,唐玄宗时宰相。此人广泛结交宦官妃嫔,迎合玄宗旨意,任职19年,排除异己,政事败坏,是历史上有名的奸相之一。李林甫为人往往阳示和好,而阴谋中伤,嘴甜心毒,成语“口蜜腹...

三不知

原指对某件事情的开始、经过和结局都不了解。语出《左传·哀公二十七年》:“君子之谋也,始衷(中)终皆举之,而后入焉。今我三不知而入之,不亦难乎?” 晋国的荀瑶率兵攻打郑国,荀文子认为对敌情不了解,不可鲁莽出兵。他说:“一个正确的计划,应该对于对...

孺子牛

“孺子”本是古代人们对小孩子的书面称呼,后来才与牛联在一起,称为“孺子牛”。 据《左传·哀公六年》载:“鲍子曰: 汝忘君之为孺子牛而折其齿乎?而背之也。”这里所说的孺子,乃是指春秋时齐景公的幼子——荼。此段史料记载的是这样一件事: 齐景公非常...

三坟五典

传说中我国最早的典籍。据说早在三皇五帝时候,我国就有了书籍,即“三坟五典”。孔颖达疏引《尚书序》中说:“伏羲、神农、黄帝之书谓之《三坟》,言大道也;少昊、颛顼、高辛、唐、虞之书谓之《五典》,言常道也。”这说明中国典籍文献产生很早,我们中华民...

乳臭

乳臭: 奶腥味。臭读“xiù”,不能念成“chòu”。身上的奶腥气还没有退...

三春寸草

见“寸草春晖”。...

入木三分

本义是形容书法笔力强劲。典出唐·张怀瓘(guàn)《书断·王羲之》。 王羲之,字逸少,因官至右军将军,故后人又把他称为“王右军”。他是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被誉为“书圣”。王羲之在年轻时写的字并没有超过当时的书法家。直到50多岁,他还认真临摹古人碑...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要想别人不知道,不如自己不去做。源自西汉·枚乘《上书谏吴王》:“欲人不闻,莫若不言;欲人不知,莫若不为。” 关于此语在十六国前秦时有这样一则神话故事: 据说前秦国君苻坚与弟苻融及大臣王猛一起秘密商议军机要事。苻坚亲自执笔书写命令。写时有两个苍...

三百六十行

见“七十二行”。...

三朝元老

元老: 年老而有声望的大臣。即历事三朝的重臣。语出《后汉书·章帝纪》。 东汉永平十八年(75年),刘炟即位,即汉章帝。他命令大赦天下,并给文武百官晋封。太尉节乡侯赵熹在东汉光武帝和明帝时都是太尉,人称“三世在位,为国元老”。大司空牟融在职期间,...

如意吉祥

过年过节的时候,我们常会恭祝别人“万事如意”“如意吉祥”。 如意原是一种器物,最初作为搔痒的工具,多用骨、角、竹、木、玉、石、铜、铁等质料制成,长1尺多,柄端做成手指的形状,可用来搔痒,能如人意,故得名如意。它的形状与现在的搔痒工具——“不...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这句俗语有一段有趣的故事: 从前,有个家资富足的老板,借东西必还,从不占小便宜。那年年底,伙计们聚在一起吃年夜饭,老板让大家仔细想想,有没有借人东西或者拖欠了人家银钱未归还的。伙计们齐声说没有。老板说:“一年三百六十天,我们天天到河里打水,...

日暮途穷

谓天已黑而行程尚远。语出《史记·伍子胥列传》:“为我谢申包胥曰,吾日暮途远,吾故倒行而逆施之。” 春秋时代,楚国楚平王听信费无忌的话,将伍子胥的父亲伍奢和哥哥伍尚杀害了,伍子胥逃亡宋国,最后转到吴国。为了借吴国的兵进攻楚国,替自己报仇,伍子...

人人自危

每个人都感到自己有危险,不安全。语出《史记·李斯列传》:“法令诛罚日益刻深,群臣人人自危。” 公元前209年,秦始皇病逝。他的儿子胡亥在奸臣赵高等人的帮助下,逼死了秦始皇的长子扶苏,杀死了镇守边疆的大将蒙恬,以阴谋的手段夺取了帝位,称为秦二世...

忍一忍,吃不尽

意谓克制自己,宽恕别人,自然会消灾免祸。此语的由来有这样一个传说: 从前一个姓赵的老伯有九个儿子。一家人一出田地,便有十杆锄头柄齐立于田间;一上山,便有十根扛杠齐展于山野;一开镰,便有十把飞刀齐挥于地头。虽是个种田人家,无权无势,别人也怕他们...

日计不足,岁计有余

不足: 不多,不显著。岁: 年。就一天来看,所得不算多;以一年计算,则有余。源自《庄子·庚桑楚》:“今吾日计之而不足,岁计之而有余,庶几其圣人乎?” 老子的门徒有一个叫庚桑楚(原名亢桑子,一名庚桑子)的人,得到了老子的道学,北居畏垒(今河南开封一...

人定胜天

人定: 人谋。指人的力量能够战胜大自然。《逸周书·文传》中有“兵强胜人,人强胜天”一语。南宋·楼钥《谥节愍王公神道碑》:“人定能胜天,天定亦能胜人,唯公裁之。”苏轼《用前韵再和孙志举》诗中也有类似的话:“人定者胜天,天定亦胜人。”这两个例子...

人心不足蛇吞象

传说,上古时代,荒山野林里,到处有凶猛的毒蛇恶兽,伤害人畜。《山海经》和《淮南子》等古书中所说的“封豕”和“长蛇”便是那时著名的二害。 所谓“封豕”,也叫“封豨(xī)”,是一种大野猪,据说出没在桑林地方,长牙、利爪,力气比牛还大,非常可怕。...

人无害虎心,虎无伤人意

东晋时,有个名叫郭文的人,从小喜爱游览山水,常常一个人跑到深山密林中十多天不回家。长大后,他的这个喜好有增无减。待到父母死后,他辞家远游,踏遍名山大川,最后在吴兴余杭(今浙江杭州市余杭区)的大避山中深谷无人之处住了下来。当时这一带山区猛兽经...

人过留名,雁过留声

意谓人的一生不可虚度,应当做些有益于世的好事,在历史上留下好名声。语出《新五代史》。 古时候许多人常常发出“人生如梦”“人生朝露”之类的感叹。五代时有个叫王彦章的人,重武轻文,认为人活着应该建功立业,死后应该流芳百世。王彦章虽是一介武夫,没...

如饥似渴

见“如饥如渴”。...

忍辱负重

能不避怨谤,忍受屈辱,担当重任。语出《三国志·吴志·陆逊传》:“国家所以屈诸君使相承望者,以仆有尺寸可称,能忍辱负重故也。” 公元221年,蜀主刘备为了从孙权手里夺回荆州,并为自己的结拜兄弟关羽报仇,亲自带领主力部队进攻东吴。吴主孙权任命年轻...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就像海水不能用斗来量一样,判断一个人的好坏,也不能仅以容貌为依据。这条谚语至少在元代就出现了。《元曲...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人在快死的时候,所说的话是于人有益的。意谓虽然一向乏善可陈,但值生死之际,言语发自本心,真实无隐,所以能有益于人。语出《论语·泰伯》:“鸟之将亡,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春秋时,孔子的弟子曾参病得快要死了,鲁国大夫仲孙捷去探望他。...

如饥如渴

像饿了想吃饭、渴了想喝水那样。源自《孔子家语》王肃注:“如饥而食,如渴而饮,民之信之,如寒暑之必验。”语出《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天启其衷,得会京畿,迟奉圣颜,如渴如饥。” 陈思王曹植是三国时有名的诗人、魏武帝曹操的三儿子。他自小聪...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非: 不是。孰: 谁。一般人不是圣人和贤人,谁能没有过失? 源自《左传·宣公二年》:“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春秋时,晋灵公生性残暴,时常借故杀人。一次,厨师送上来的熊掌炖得不透,被他当场处死。宫人把尸体抬出去埋葬时,被赵盾、士季看见...

日不暇给

暇: 空闲。给: 足。要干的事情太多,把每天的时间都用上也不够。语出《汉书·高帝纪下》:“虽日不暇给,规摹弘远矣。” 汉高祖刘邦从小读书很少,对文教很不重视,陆贾常常对他谈论《诗》《书》的重要。刘邦很不以为然,说:“老子是在马背上取得天下的,...

如堕五里雾中

比喻陷入一片混沌糊涂的境界,令人摸不着头脑。常指听到了不着边际或故弄玄虚的谈话后的感觉。语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一书。该书《赏[[!GFDAC]]》篇中讲到晋人殷浩喜欢和人谈论《易经》和《道德经》,谈得非常深奥玄妙,使听的人如“堕其云雾中”。...

人琴俱亡

语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伤逝》。 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有七个儿子,其中,王徽之和王献之最为出名。王徽之字子猷,官至黄门侍郎。王献之字子敬,能书会画,其书法与其父齐名。 王徽之做黄门侍郎不久,就辞官回家。后来,他与其弟王献之同时病倒。当时...

人怕出名猪怕壮

是说人出了名会招致麻烦,就像猪长肥了就要被宰掉一样。清·方苞《跋先君子遗诗》:“人惧名,豕惧壮”,就是这句古谚的通俗说法。这一俗语源自神医华佗。 三国时,魏国大将张辽被曹操封为襄阳牧,镇守襄阳、合肥等重地。一天他回到家里看到8岁的儿子一瘸一...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俎: 砧板。比喻生杀大权操在对方手里,自己处于被宰割的地位,处境十分凶险。语出《史记·项羽本纪》。 秦朝灭亡以后,刘邦率兵10万,屯于霸上(今陕西西安市东),项羽率兵40万,驻在新丰(今陕西西安市临潼区)鸿门。项羽听说刘邦要在关中称王,大怒,决定要...

人生何处不相逢

生活中有时会出现意外的情况,两人居两地相距甚远,本以为无机缘再见面了,却有一天又见面了,俗语称为“人生何处不相逢”。 此语源自宋人欧阳修的《归田录》。书中记载:“寇忠愍(mǐn)公准之贬也,初以列卿知安州(今广西钦州市),既而又贬衡州(今湖南衡阳)...

人情大如天

谓办事不讲原则,只讲私人关系。关于“人情大如天”这句俗语有这样一段故事: 传说,清代有一童生,天资聪慧,但屡试不中,因为他家境贫寒,没有礼物送给主考官。又一年,童生本来考试成绩优异,主考大人见他又是两手空空,便将他的考卷扔在一边,并在考卷上...

如火如荼

荼: 一种开白花的茅草。像火那样红,像荼那样白。形容军队的强盛壮大。语出《国语·吴语》:“万人以为方阵,皆白裳、白旗、素甲、白羽之矰,望之如荼……左军亦如之,皆赤裳、赤 、丹甲、朱羽之矰,望之如火。” 春秋末年,吴王夫差和晋王争霸。公元前482...

权宜之计

权: 暂。宜: 适宜。计: 办法。指为了应付某种不得已的情况而暂时采取的变通办法。源自《后汉书·王允传》:“及在际会,每乏温润之色,仗正持重,不循权宜之计。” 东汉末年,凉州刺史董卓率军进入洛阳,废少帝,立献帝,掌控朝中大权。他仗着他的部将吕...

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原意为意志要越困厄越坚定,气概要越老越强壮。典出《后汉书·马援传》:“大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东汉名将马援,字文渊,扶风郡茂陵人。他12岁时便失去了父母,靠三个哥哥抚养长大。马援从小就怀有大志向,哥哥们都认为他是奇才。他本来在颍川...

裙带关系

相互攀援勾结的亲戚关系。“裙”本作裙子,系由妇女穿的裙子而代指妻子、女儿、姊妹、姑姨等,它是一种借物代人的手法。这一词语最早见于两宋时期。周煇《清波杂志》卷三:“蔡卞拜右相,家宴张乐,伶人扬言曰:‘右丞相大拜官,都是夫人裙带。’”蔡为王安...

权宜之求

见“权宜之计”。...

穷兵黩武

穷:...

群英会

“群英”是指许多有才干的人或指许多英雄人物。原是指英雄豪杰的聚会。出自《三国演义》。 赤壁之战前夕,曹军与东吴水军在三江口交战。由于曹军不擅长水战,被打得大败。曹操的幕僚蒋干(字子翼),因从小与东吴主将周瑜是同窗好友,便主动请缨去劝降周瑜。对...

取而代之

夺取别人的位置,自己去代替他。源出《史记·项羽本纪》。 当年秦始皇巡游会稽,随从帝王的车驾和人员来到钱塘江边。项羽和他的叔父项梁一同站在人群中观看,项羽脱口而出说道:“彼可取而代也!”“彼”,即“他”,这里指秦始皇的统治、权势和地位。意思是...

秋毫无犯

秋毫: 鸟兽秋天新换的绒毛,比喻极细微的东西。源自《史记·淮阴侯列传》:“大王(刘邦)之入武关,秋毫无所害,除秦苛法,与秦民约法三章耳,秦民无不欲得大王王秦者。” 楚汉之争时,刘邦的汉军先入关中,但项羽违背约定让刘邦去做了汉中王。韩信在被刘邦...

秋风过耳

语出东汉·赵晔《吴越春秋·吴王寿梦传》:“富贵之于我,如秋风过耳。” 春秋时,吴王寿梦在临死前想把王位传给小儿子季札,季札推辞了。长子诸樊即位后,与兄弟们约定: 大家依次轮流继承王位。可是当三兄余昧临死前又把王位让给季札时,季札还是坚决推辞...

庆父不死,鲁难未已

难: 灾难。难读 “nàn”,不能念成“nán”。庆父: 春秋时鲁庄公的弟弟。原谓不除掉庆父这个人,鲁国的祸难不会停止。语出《左传·闵公元年》。 春秋时候,鲁庄公有位庶出之弟名叫庆父。此人不仅凶残狠毒,而且野心很大,一直想谋篡君位。庄公活着的时候...

情随事迁

思想感情随着客观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源自晋·王羲之《兰亭集序》。 据《晋书·王羲之传》记载,东晋穆帝永和九年(353年)三月三日(旧历),书法家王羲之与当时的名士谢安、孙绰等几十人,宴集于会稽郡山阴县(今浙江绍兴市)西南的兰亭。这是东晋文人名士一次著...

犬牙交错

狗牙上下参差不齐。原指地形分界交相错杂。语出《汉书·景十三王传》:“先帝所以广封连城,犬牙相错者,为盘石宗也。”颜师古注:“错,杂也。言其地相交杂。” 汉高祖刘邦建立汉朝政权以后,消灭了异姓王,封了不少刘姓子弟为王。他以为这样可以永保刘氏的...

染指

原指在鼎中染染指头,尝一尝滋味。典出《左传·宣公四年》。 春秋时期,有一楚人给郑灵公献上一个鼋(yuán;龟属,肉美),时值郑国贵族子公与子家入见郑灵公。入见前,子公的食指忽然跳动起来,他向子家说: 以前我的食指这样跳动“必尝异味”。他俩入宫后,...

全无心肝

没有一点良心。语出《南史·陈后主纪》。 陈叔宝,即陈后主,南朝陈亡国之君。虽在诗词创作方面非常有才华,但他即位之后,整日与嫔妃狎客们赋诗饮酒,不理政事。隋文帝杨坚的部队快打到南京了,他还不知道,照样饮酒作乐。直到隋将韩擒虎带人攻破了南京的朱...

请缨

请: 请求。缨: 长缨,即长绳子,比喻克敌制胜的武器。源自《汉书·终军传》:“军自请,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阙下。” 汉武帝时,山东人终军,因能说会道,很有才能,18岁就被朝廷选为博士弟子。不久,又被提升为谏议大夫,一时间此事被传为佳话。有一...

穷鸟入怀

穷途之鸟投入人的怀抱之中。典出《艺文类聚》卷八三引《邴原列传》。 邴原是东汉末年的名士。黄巾起义爆发后,他为躲避战乱,逃到辽东。 刘政是邴原的同乡,为人很勇敢而且特别有智谋,当时也在辽东。辽东太守公孙度害怕他的才能威胁到自己,就到刘家捕捉刘...

劝驾

劝: 劝勉。驾: 驾车相送。本义是劝人出山担任职务。源自《史记·高祖本纪》:“其有意称明德者,必身劝,为之驾。” 汉朝建立时,汉高祖刘邦考虑经过秦末战乱,百姓需要休养生息,国家需要治理。于是一边大赦天下,减轻赋税;一边颁发诏书,要求各地举荐人...

权衡

本义是指秤。权是指秤砣,衡是指秤杆。中国传统的杆秤在使用时,需同时配合着使用,久而久之便成为秤的代名词了。 我国最早的权(秤砣)是用木头制作的,它起源于黄帝时代,因而“权”字从木旁。《吕氏春秋》载: 黄帝使伶伦造权衡,以廿四株为一两,十六两为...

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茕茕: 孤单无依靠的样子。孑立: 孤立。吊: 慰问。形影相吊: 身体和影子互相安慰。极言孤独,无人同情或相伴。形容孤苦伶仃,无依无靠,也常分开使用。语出西晋·李密《陈情表》。 三国时期,四川武阳有个叫李密的人,学问渊博,才华出众,担任过蜀国的尚...

秋波

本指秋天的水波。该词在唐代便已出现,唐诗人李白《鲁郡东石门送杜甫》诗有:“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李商隐《天津西望》诗:“天津西望肠真断,满眼秋波出苑墙。”但诗中的秋波是实指秋天的水波,而不是指眼神。历史上第一个将眼神比喻为秋波的,是五代...

穷奢极欲

奢侈和贪欲到了极点,形容生活荒淫腐化。语出《汉书·谷永传》:“穷奢极欲,湛湎荒淫。”又见于《后汉书·陆康传》。 东汉末年,政治极其腐败。汉灵帝时,在西园开了一个“卖官所”,让那些因搜刮民财而致富的人前去买官职、买爵位。灵帝还在宫中养了许多狗...

取长补短

原指长短相济,移多补少。源自《孟子·滕文公上》:“今滕,绝长补短,将五十里也,犹可以为善国。” 战国时,滕文公做太子的时候,在去南方的楚国途中,经过宋国时拜访了孟子。孟子与他交谈中,总会提到传说中的古代明君唐尧虞舜,并说了许多关于人性本来是...

让猫从袋中出来

外国典故。据说,从前,有人将猫放进袋里冒充小猪出售,使一些缺乏经验的顾客上当受骗。但是,如果碰上经验丰富的顾客,他们总是当场将袋子解开,这样,猫就蹿了出来,卖主的骗局自然被揭穿了。 因此,便产生了“让猫从袋中出来”这个典故。比喻泄露秘密或真...

趋炎附势

炎: 热的意思,这里用来比喻有权有势的人。指奉承和巴结有权有势的人。语出南宋·陈善《扪虱新话》。 书中记载了两件事: 北宋王安石当政推行新法的时候,深得神宗皇帝信任,朝野上下,很多人都争先恐后地讨好奉承他。王安石字介甫,所以许多人给自己取字号...

罄竹难书

罄:...

青梅竹马

青梅: 青的梅子。竹马: 指小孩将竹竿骑在裆下做马。形容少男少女天真无邪嬉戏之状。对儿时婚定终身者,亦称之为“青梅竹马”。据古代文献记载,儿童骑竹马的历史可以上溯到汉代。 东晋时,晋明帝的驸马桓温,曾任荆州刺史、大司马,权势极大,把持朝政,大...

青睐/白眼

“青睐”和“白眼”是两个意思相对的词语。“青睐”意为对某个人或某种事物的喜爱或重视;“白眼”则是表示轻视,是看不起人的一种表情。这两个词源于一段典故: 魏、晋交替时期有一位著名的诗人,叫阮籍,是“竹林七贤”之一。他有一种会使“青白眼”的本事...

清风两袖

见“两袖清风”。...

锲而不舍

谓镂刻不停。比喻坚持不懈。语出《荀子·劝学》:“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这段话的意思是: 骏马跳一次,也不能有十步远;劣马拉车十天,也能走很远的路程,功效就在于坚持。用刀雕刻东西,如果...

青蛙想长得和牛一样大

典出自法国拉封丹寓言诗《青蛙想长得和牛一样大》。 青蛙看见一头公牛,觉得它的身材真够气派,而自己整个身体还没有一个蛋大,心里十分羡慕,于是就舒展全身,鼓足了气,绞尽脑汁想在身体的魁梧方面和公牛比比高低。结果青蛙用力太猛,把自己的肚子胀破了。...

轻车熟路

见“驾轻就熟”。...

倾筐倒箧

箧: 箱子。原意是把装在筐里、盛在柜中的食品都倒出来招待客人。语出《世说新语·贤媛》。 晋朝时,太尉郗鉴对王羲之非常欣赏,亲自登门挑选女婿,将自己的爱女嫁给了他。婚后,夫妇关系和谐,但王家与郗氏的两个弟弟郗愔、郗昙的关系却很一般。王羲之的二...

敲门砖

敲门所用的砖头。门一开,砖头也就被抛弃了。语出明·田艺衡《留青日札摘抄》卷四:“又如《锦囊集》一书,人所罕睹……厚赂购至,抄录七篇,偶凑便可命中,子孙秘藏,以为世宝。其未得第也,则名之曰‘撞太岁’,其既得第也,则号之曰‘敲门砖’。” 古代,...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原为“巧妇做不得无面餺飥”。餺飥: 即汤饼。最能干的妇女,没米面也做不出饭食来。为宋时俗谚,南宋·陆游《老学庵笔记》、陈亮《又壬寅夏书》、庄季裕《鸡肋编》均有记载。 宋代时,有一个朝廷官员叫晏景初。一次,他带领手下人出外办事,半路经过一座寺...

倾国倾城

倾: 倾倒。使全国和全城的人都为之倾倒。源自《汉书·李夫人传》。 汉武帝时,宫中有一个名叫李延年的乐师,武帝很喜欢他。一天,李延年在武帝面前一边跳舞、一边歌唱:“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