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家道家法家兵家名言名句》

    收录163464

诸苦所因,贪欲为本

诸苦所因,贪 ① 欲 ② 为本,若灭贪欲,无所依 ③ 止 ④ 。(《法华经》卷二) 注释 ①贪:梵文Raga的意译,即贪心、贪婪。②欲:梵文Chandas或Rajas的意译,即希求、欲望。③依:依靠,依托。④止:居住,栖息。 译文 人的一切痛苦的根源在于贪欲,如果能够灭除贪欲,痛苦...

心不孤起

心不孤 ① 起,托 ② 境方生;境不自生,由心故现。(《禅源诸诠集都序》) 注释 ①孤:单独。②托:寄托、依靠。 译文 意识不会单独地产生,必须依靠外界的认识对象才能产生;外界的认识对象不会自动地生成,它是通过意识活动而显现,成为人们的认识对象的。 感悟 说出...

应生孝顺心

于父母兄弟六亲中,应生孝顺心,慈悲心。(《梵网经》) 译文 对于父母兄弟等各位亲属,要具有孝顺心和慈悲心。 感悟 六亲不认的人也能体会到生活的乐趣吗?...

信为根本

诸利 ① 根本,信 ② 为大力 ③ 。(《大智度论》卷一) 注释 ①利:利益。②信:信仰。③大力:决定性的因素。 译文 无论要获得什么样的利益,信仰都是最根本的决定因素。 感悟 信仰危机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一大弊...

前心作恶,云覆月

前心作恶,云覆月;后心起善,如炬消暗。(《未曾有因缘经》) 译文 开始如果产生了做恶的念头,心里就会像乌云遮住了月亮一样;如果后来心里产生行善的念头,就会像火炬将黑暗驱散。 感悟 人做了恶事,哪怕获得的好处再多,心灵也是阴暗的;行善之人,光明高尚,心里总是...

好事与他人

恶事向自己,好事与他人。(《梵网经》卷下) 译文 恶事自己承担,好事归于别人。 感悟 这体现了中华民族舍己为人的传统美德。宁可自己承担痛苦和不幸,也要将快乐和幸福让给别人。这种富于牺牲精神的胸怀,令人景仰,在当今社会尤为珍贵。...

妨慈悲之道

凡愚吝惜 ① 家财,靡 ② 有舍心,而丧躯命,但 ③ 为贪生,恒 ④ 忧不活。遂使妻儿角 ⑤ 目,兄弟阋墙 ⑥ ,眷属乖离,亲朋隔绝。良 ⑦ 由悭 ⑧ 因悭缘,悭法悭业。乖菩萨之心,妨慈悲之道,不生救护之意,唯起烦恼之情。如是之愆 ⑨ ,实由悭贪为本也。(《法苑珠林》)...

风动心摇树

风动心摇树,云生性起尘,若明 ① 今日事,昧 ② 却本来人。(《五灯会元》卷二) 注释 ①明:明白。②昧:不明白。 译文 风吹动时心就会像树一样地摆动,云生成时本性就会像尘土一样扬起,如果总是想弄明白现实中的这些事情,反而会不明白本来的自我。 感悟 不要注重外...

利他情怀

此心时常浸润在慈悲里,才能生起利他的情怀。(《宝鬘集》) 译文 只有在心里时刻告诫自己要以慈悲为怀,才能培养出“利他”的高尚情怀。 感悟 做对自己和别人都有利的事情,这才是“善”的境界。我们可以将利他与利己统一起来,这样我们才能对自己说:“今天比昨天...

张三李四

如何是佛?张三李四。(《五灯会元》卷十) 译文 什么样的人是佛呢?张三、李四都是佛。 感悟 佛家认为张三、李四都是佛,即人人都能够成佛,是因为人人都有佛性。借用佛家的这个观念,可以说,我们——张三、李四——都能够成为人格完善、品德高尚的人,但问题在于我...

理因事有

理因事有,心逐 ① 境生,事境 ② 俱忘,千山万水。(《五灯会元》卷十二) 注释 ①逐:跟随。②境:境地、处境。 译文 事理由于事物的存在而存在,意识随着身处的环境而产生,如果能够把事物和身处的环境都忘记,心胸就会像千山万水一样开阔。 感悟 这里说的是“物我两...

圣人陈福以劝善

圣人 ① 陈 ② 福以劝 ③ 善,示 ④ 祸以戒 ⑤ 恶。小人 ⑥ 谓 ⑦ 善无益而不为,谓恶无伤而不去 ⑧ 。(《法苑珠林》) 注释 ①圣人:指具有最高智慧和道德的人。②陈:陈述、述说。③劝:说服。④示:表明、指出。⑤戒:戒除、革除。⑥小人:卑鄙的人。⑦谓:告诉。⑧...

有二白法

有二白 ① 法,能救众生:一惭,二愧。惭者自不作罪,愧者不教他作;惭者内自羞耻,愧者发露向人;惭者羞人,愧者羞天,是名惭愧。无惭愧者,不名为人,名为畜生。(《涅槃经》卷十九) 注释 ①白:告白、明白。 译文 有两种方法告诉大家可以救众生:一是惭,二是愧。所谓惭是...

从乐入乐

善人行善,从乐 ① 入乐 ② ,从明入明;恶人行恶,从苦入苦,从冥 ③ 入冥。(《无量寿经》) 注释 ①从:参与。②入:收进、纳入。③冥:昏暗。 译文 好人行善,能够从快乐中得到快乐,从光明中得到光明;坏人行恶,只能从苦中得到苦,从黑暗中得到黑暗。 感悟 人如果能够...

如影随形

罪福响应,如影随形,未有为善不得福,行恶不得殃者。(《旃檀越王经》) 注释 罪福响应:“罪”即作恶。“福”即造福。“响”即发出声音。“应”即回应。 译文 作恶得祸,造福得福,这就像发出的声音有回音一样,又像影子跟随形体始终不离一样,从来都不存在做好事不得...

积善必余庆

积善必余 ① 庆 ② ,积恶必余殃。(王梵志《积善必余庆》) 注释 ①余:遗留、遗存。②庆:幸福。 译文 积善的人必定会留下幸福,积恶的人必定会留下祸殃。 感悟 这是“报应说”的观点。如果“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果真能够像自然界的规律一样成为“铁的法则”,那么...

曰儒曰佛

曰儒曰佛曰百家,心则一,其迹 ① 甚异,夫一焉者,其皆欲人为善者也。(《辅教篇·广原教》) 注释 ①迹:行为、事迹。 译文 说儒家、说佛家、说诸子百家,用心是一样的,但是在行为方面彼此差异很大。他们的共同用心,就在于都是想教育人们与人为善。 感悟 这里涉及了...

父母恩深重

父母恩深重,恩怜无歇时,起坐心相逐,近遥意与随。母年一百岁,常忧八十儿;欲知恩爱断,命尽始分离。(《佛说父母恩重难报经》) 译文 父母对子女的恩情深厚,对子女的怜爱没有停止的时候。父母的心总是伴着子女的一举一动,总是随着子女的远离和归来而改变。百岁的母...

祸福自承当

善恶报应,祸福相承 ① ,身自当 ② 之,无谁代 ③ 者。(《无量寿经》) 注释 ①承:继续、接连着。②当:承担。③代:替代。 译文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因祸得祸,因福得福,所有这些都是要由自己来承当的,没有谁能够替代。 感悟 人的一切,都是由他自己的行为决定的。这...

理之所穷,唯善与恶

夫理之所穷,唯善与恶。顾此二途,条然易辨:幽 ① 则有罪福苦乐,显 ② 则有贤愚荣辱。爱荣憎辱,趋 ③ 乐背 ④ 苦,含识 ⑤ 所必同也。今爱荣而不知慕贤,求福而不知避祸,譬犹播植秕稗 ⑥ 而欲岁取精粮,驱驾驽 ⑦ 骞 ⑧ 而望腾超琼绝 ⑨ ,不亦惑哉!如鸟兽虫卉之智,...

行恶得恶

行恶得恶,如种苦种。恶自受罪,善自受福。习善得善,亦如种甜,自利利人,益而不费。(《法句经》) 译文 行恶就会得到恶果,仿佛种下苦种,就会收获苦果。行恶的人自己承受罪责,行善的人自己得福。学习善行则得到善,如同种下甜种,就会收获甜果,既能使自己得利,也有利...

失得相推

失得相推 ① ,祸福相袭 ② ,恶积而天殃自至,罪成而地狱斯罚。此乃必然之数 ③ ,无所容疑矣。(《玄明集》) 注释 ①推:推移。②袭:继承。③数:自然之理。 译文 得与失相互转换,福和祸相互承袭。恶行积累得多了自然要遭到来自上天的祸殃,形成了罪恶就要遭到来自...

善因虽微,获果甚大

善因虽微,获果甚大。如小爝 ① 火能烧大山,一善能破大恶,亦如少灯能破多暗,轻日能消重露 ② ,小子 ③ 能生大树。世事尚然,何况善力也?(《法苑珠林》) 注释 ①爝(音“爵”):小火把。②露:露水。③子:种子。 译文 善良的因素即使微小,也能够获得很大的善果。就...

善心教化

若善心教化,虽为别离,亦不得罪;若以恶心,令他斗乱,则是两舌 ① ,得罪最深。(《成实论》) 注释 ①两舌:向此说彼,搬弄是非。 译文 如果以善良的心去教育感化别人,即使别人因此离你而去,你也没有做什么坏事;如果以恶毒的心去教别人相互乱斗,这就是搬弄是非,你就...

仰天而唾

恶人害贤 ① 者,犹如仰天而唾,唾不至天,还从 ② 己堕。(《四十二章经》) 注释 ①贤:有道德、有才能的。②从:随着。 译文 恶人加害于有才能的人,就好比仰面朝天吐唾沫,不但不能将唾沫吐到天上去,反而还会回落到自己的身上。 感悟 害人其实是害己,报应就在眼前...

火续不灭

死者弃 ① 身,其行不亡。譬如种谷,种败于下,根生茎叶,实出于上。作行不断,譬如灯烛,辗转 ② 燃之,故炷虽消,火续不灭。行有罪福,如人夜书,火灭字存。(《佛说孛经》) 注释 ①弃:舍去。②辗转:翻来覆去地来回转动。 译文 死去的人虽然身体腐烂了,但是所做过的事...

福德反报

福德之反报 ① ,不问尊与卑。(《法句经》) 注释 ①反报:回报。 译文 对于自己得到的福和德要给予回报,不论施予者地位的尊贵或卑下。 感悟 饮水不忘掘井人。无论是谁,对你有滴水之恩,都应当以涌泉相报。...

善自获福

父作不善,子不代受;子作不善,父不代受。善自获福,恶自受殃。(《泥犁经》) 译文 父亲做的不善之事,儿子不用代他受过;同样,儿子做的不善之事,父亲不用代为受过。行善,自己就会获福,行恶,自己就会遭祸。 感悟 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负责,所谓“敢作敢当”、...

立地成佛

飏 ① 下屠刀,立地 ② 成佛。(《五灯会元》卷十九) 注释 ①飏(读“扬”):抛弃。②立地:站在原地。 译文 即使是作恶多端的人,如果能够抛弃屠刀,那么即刻也能成佛。 感悟 这句为人们所熟知的简单的话,包含着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它给所有做了坏事的人指明出...

吉凶与善恶

夫吉凶之与善恶,犹善恶之乘 ① 形声,自然而然,不得相免 ② 也。(《理惑论》) 注释 ①乘:凭借。②免:避免。 译文 行善的结果是吉,作恶的后果是凶,就好像一个人或者是善或者是恶,自然会通过他的行为和言语表现出来的。这是不可避免的。 感悟 这里强调的是因果报...

何名忏悔

何名忏悔 ① ?忏者终身不为,悔者知于前非 ② 恶业 ③ ,恒 ④ 不离心。诸佛前口说无益,我此法门 ⑤ 中,永断 ⑥ 不作,名为忏悔。(《坛经》) 注释 ①忏悔:忏是梵文Ksama(读“忏摩”)的音译之略,悔是它的意译,合称“忏悔”,原为对人陈说、暴露自己的过错,求容忍宽...

击人得击

击 ① 人得击,行怨得怨,骂人得骂,施 ② 怒得怒。(《法句经》) 注释 ①击:打击。②施:给予。 译文 打击别人就会得到别人的还击,做出令人怨恨的事情就会得到别人的怨恨,谩骂别人就会得到别人的回骂,对别人发怒就会引起别人对你发怒。 感悟 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利人即是利己

利人即是利己,害人甚于害己。(《印光法师文钞·到光明之路序》) 译文 对别人有利就是对自己有利,加害于别人更是加害于自己。 感悟 很多时候,我们在帮助别人,得到的结果常常是同时帮助了自己。从市场经济的角度来看,“利人又利己”就是“双赢”,双赢就是互惠互...

功名如鸡肋

功名古今一鸡肋,美味哪知是祸根。(觉范:《怀李道夫》) 译文 自古至今,功名就好比是一根鸡肋骨,食之无肉却不舍得将它抛弃,殊不知,它的美味正是招灾惹祸的根苗。 感悟 功名,本来是指建功立业。人生在世,如果能够为同胞、为民族、为天下建功立业,岂不是好事?但是...

富贵亦有苦

富贵亦有苦,苦在心危 ① 忧;贫贱亦有乐,乐在心自由。……权要亦有苦,苦在当 ② 忧责;闲 ③ 慢亦有乐,乐在无萦 ④ 迫。(《法藏碎金录》) 注释 ①危:忧惧。②当:面对。③闲:没有事情做。④萦:缠绕。 译文 富贵的人也有苦恼,苦恼在于心中充满担忧;贫贱的人也有快...

知足常乐

知足之法 ① ,即是富乐安稳之处 ② 。知足之人,虽卧地上,尤为安乐;不知足者,虽处天堂,亦不称意。不知足者,虽富而贫,知足之人虽贫而富。(《佛教遗经》) 注释 ①法:说法。②处:点、部分。 译文 所谓知足,就是指富有、快乐、安定等。知足的人,即使睡在地上,也会...

从贪欲生忧

从贪欲生忧 ① ,从贪欲生怖,离贪欲无忧,何处有恐怖?从欲乐 ② 生忧,从欲乐生怖;离欲乐无忧,何处有怖忧?(《法句经》) 注释 ①忧:忧虑、忧患。②乐:快活、享乐。 译文 从贪婪的念头中产生忧虑和恐怖,离开了贪欲就没有了忧虑,哪里还会有恐怖?从享乐的欲望中产生...

八两是半斤

望 ① 空 ② 雨宝休夸富,无地容锥未是贫,踏着秤锤硬似铁,八两 ③ 原来是半斤。(《五灯会元》卷十四) 注释 ①望:往远处看。②空:天空。③八两:即半斤,古代的重量单位十六两为一斤。 译文 即使财富多得像从天而降的大雨一样源源而来,也不要自夸富有;即使没有了...

富不如贫

多藏 ① 厚亡 ② ,不如积而能散;高位疾颠 ③ ,当中卑 ④ 以自牧 ⑤ 。是以古人有言“富不如贫,贵不如贱”者,识之深 ⑥ 者也。(《法藏碎金录》) 注释 ①藏:收存。②亡:失去。③疾颠:“疾”指快、迅速。“颠”指倒、跌。④卑:低下。⑤牧:放牧。⑥深:深刻。 译文...

防意如城

藏六 ① 如龟,防意如城。(《法句譬喻经》) 注释 ①六:指“六根”,即眼、耳、鼻、舌、身、意。②龟:龟缩。 译文 深藏眼、耳、鼻、舌、身、意这“六根”,如同乌龟缩在壳里一样;要严防各种诱惑引起的欲念,如同关闭城门一样。 感悟 人有“六根”,不得清净,生活中...

欲有二患

谨观 ① 欲有二大患:固 ② 权宠 ③ 而触 ④ 祸机,饰 ⑤ 私邪而涉畏途。知之善避百无一二,古今之大情也如是。(《法藏碎金录》) 注释 ①谨观:“谨”即谨慎、认真。“观”即观察、考察。②固:巩固。③宠:宠爱。④触:碰到、遭遇。⑤饰:掩饰、掩盖。 译文 认真地进...

愚夫贪世利

愚夫贪世利,俗士重虚名。(《法苑珠林》) 译文 无知的人贪图世俗的利益,庸俗的人看重虚浮的名誉。 感悟 虚荣从来就是心灵的毒药。贪慕虚荣可以使人不明是非,不辨真伪,以丑为美,以假为真,以恶为善。人啊人,千万不可因为贪慕虚荣而丢失了真实的自我。...

不求人过

性 ① 行 ② 柔软,不求 ③ 人过 ④ ,不称 ⑤ 己善,不与物 ⑥ 诤。(《禅宗永嘉集》) 注释 ①性:脾气。②行:足以表明品质的举止行动。③求:求全。④过:过失、过错。⑤称:赞扬。⑥物:别人,多指众人。 译文 脾气行为柔和,对别人的过错不求全责备,不赞扬自己的好品...

官职莫贪财

官职莫贪财,贪财向死亲 ① 。得即浑 ② 家用,遭罗 ③ 唯一身。法律刑名 ④ 重,不得 ⑤ 浪推人。一朝囹圄里,方始忆 ⑥ 清贫。(王梵志《官职莫贪财》) 注释 ①亲:亲近。②浑:全。③罗:捕鸟的网,亦可指张网捕鸟。④刑名:刑罚的名称。⑤浪:放纵、随便、滥的意思。...

万福之原

忍 ① 不可忍者,万福之原 ② 。(《六度集经》卷三) 注释 ①忍:梵文Ksanti(音“羼提”)的意译,指忍受、认可。②原:同“源”。 译文 能够忍别人所不堪忍受的事情,是很多福分的源泉。 感悟 即便遇到了难以容忍的事,发怒也是无济于事的。德国哲学家康德说:“生气,...

自学养恬休用智

自学养恬 ① 休用智 ② ,从他名迹日衰 ③ 微 ④ 。我身不欲全高贵,高贵多乘祸败机。(《法藏碎金录》) 注释 ①恬:恬静、恬淡。②智:心机、心计。③衰:衰落。④微:低微。 译文 人应当做到心境恬淡不用心计,哪怕名望衰落低微。我不求成为高官显贵,高官显贵常常惹...

枷锁忽然至

天子与你官,俸禄由他授。饮食不知足,贪钱得动手。每怀窃贼心,恒张饿狼口。枷锁忽然至,饭盖 ① 遭毒手。(王梵志《天子与你官》) 注释 ①饭盖:指脑袋。 译文 天子让你做官,给你发俸禄。有吃有喝你还不知足,还动手贪污钱财。总是怀着一颗盗贼的心,总是张着一张像...

豁开心地

是非憎爱世偏 ① 多,仔细思量奈我何,宽却肚肠须忍辱,豁 ② 开心地任从他。(《五灯会元》卷二) 注释 ①偏:出乎寻常。②豁:敞亮。 译文 世界上是非、爱憎的事情出乎寻常的多,仔细思考我应该怎样去应付,那就是应该放宽心胸多加忍耐,心地敞亮地顺其自然。 感悟 忍...

行好得天报

我有 ① 你不喜 ② ,你有我不嗔。你贫憎我富,我富怜你贫。行好得天报,为恶罪 ③ 你身。你若不信我,你且勘 ④ 经文。(王梵志《我有你不喜》) 注释 ①有:拥有。②喜:高兴。③罪:指惩处。④勘:查看。 译文 我富有你就不高兴,你富有我却不生气。你贫穷便憎恨我的...

忍能止嗔

若以诤 ① 止诤,至竟 ② 不能止;唯忍能止嗔 ③ ,是法可尊贵 ④ 。(《中阿含经》) 注释 ①诤:争。②竟:到底、终于。③嗔:生气。④贵:重视。 译文 如果以争斗去制止争斗,终归是制止不了的。只有忍耐才能止息怒气,这个方法是值得重视的。 感悟 人生“不如意事常...

守谦寡欲

守谦寡欲,善善恶恶,不得不作。(贯休《续姚梁公座右铭》) 译文 要谦让少欲,分清善恶,不该做的事情就一定不去做。 感悟 “无欲则刚”,清心寡欲应该成为我们做人的一条基本原则。所谓“刚”就是正气,它是心性修养的崇高境界,是坚不可摧的精神气概,仁人志士视之重...

吾贫极快乐

他家笑我贫,吾贫极快乐,无牛亦无马,不愁贼抄 ① 掠。(王梵志《他家笑我贫》) 注释 ①抄:搜查并且没收。 译文 别人笑我穷,我虽穷却非常的快乐。因为无牛无马的人,不会担心小偷来偷窃和抢夺。 感悟 正如一个舍弃了王位去当和尚的国王说的:“我做国王的时候,心中...

安贫度世

不 ① 愿荣饰,安 ② 贫度世。少欲知足,不长蓄积。(《禅宗永嘉集》) 注释 ①愿:乐意、想要。②安:安于。 译文 不追求荣华富贵,安于清贫地度日。清心寡欲而知足,不积攒钱财。 感悟 对于人的幸福和安乐来说,物质条件固然不可少,但最重要的还是内心的充实和愉悦。...

见学胜己,生欢喜心

所有技艺,欲令人学,见学胜己,生欢喜心。(《优婆塞戒经·名义菩萨品》) 译文 所有的技艺,都愿意让别人来学习,如果见到别人学习胜过自己,就为别人感到高兴。 感悟 前国家主席刘少奇同志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指出:“要发展自己,提高自己,就必须同时发展别人,...

二者不偏胜

辞、学、议、辩、才之发也;温、恭、慎、让、德之行也。二者不偏胜,而成身之道终焉。故艺掩群而众不忌,名先于人,而人安乐之。(圆座《答魁首座》) 译文 言词、学识、议事、辩论等都是才能的流露;温和、恭敬、慎重、谦让等都是德性的表现。这两个方面没有偏颇的...

损财业者

六损财业者,一者耽湎于酒,二者博戏 ① ,三者放荡,四者迷于伎乐,五者恶友相得,六者懈堕,是为六损财业。(《善生经》) 注释 ①博戏:赌博。 译文 所谓耗财毁业行为,有如下六种:一、嗜酒;二、赌博;三、行为不检点;四、迷恋歌舞声色;五、结交坏朋友;六、偷懒不上进...

心口不一总是闲

念佛容易信心难,心口不一总是闲 ① ,口念弥陀心散乱,喉咙喊破也徒然。(憨山《费闲歌》) 注释 ①闲:空、虚。 译文 读佛经的词句容易,信佛经的道理不容易,心口不一只能是假的。嘴上念的是“阿弥陀佛”,心里想的是其他乱七八糟的事情,即使把嗓子念哑了也无济于事...

心行端正

形貌端正,非为端正,唯心行端正,人所爱敬,是为端正。(《玉耶女经》) 译文 一个人的外形和相貌长得端正还不是真正的端正,只有心性、行为端正,被人们所敬重、爱戴,才是真正的端正。 感悟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以貌取人无疑是舍本而逐末。《巴黎圣母院》里的...

先学自正

先学自正 ① ,然后正人。(《法句经》) 注释 ①正:正派、正当、改正。 译文 先学会规范自己的行为,然后再去规范别人的行为。 感悟 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应当是我们待人接物的一条准则。对于别人,我们不要总是给予指责,不要总是只看到别人的不好。人要先审视自己,...

何为忍

受人凌辱,畏其势而忍之者,不足为忍;无可畏之势而能忍之者,真为忍也。(《法藏碎金录》) 译文 受到别人的凌辱欺侮,如果是因为畏惧其人的势力而能够忍受的,还称不上是真正的忍,只有那些没有任何威势可惧怕而能够忍的,才算得上是真正的忍。 感悟 这里给真正的“忍...

宁以有德而死

宁以有德而死,不以无德而存。(《採花违王上佛授决经》) 译文 宁可德行优秀而消失肉体,也不愿无德而苟活在世。 感悟 诗人臧克家的名句“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让人铭心难忘。 没有人格的人,活着岂不是和死了一样?但是,有些人虽然肉体已...

不能勿空语

能行说之可,不能勿空语,虚伪无诚信,智者所屏弃。(《法句经》卷上) 译文 能够做到的事情才说出来,不要凭空乱说话,虚伪而没有诚信的行为是被智者所摒弃的。 感悟 “诚信”包含着两个方面的要求:“诚实”和“守信”,归根结底是要求我们做人要诚实,言行要一致,对...

不为暴虐

不为暴虐 ① ,不害无辜,不可滥刑,不可不恤 ② 。(《佛祖通载》卷七) 注释 ①暴虐:凶恶残暴。②恤:对别人表示同情。 译文 为政不能做凶恶残暴的事,不能伤害无辜的人,不能滥施刑罚,不能不同情百姓。 感悟 这里表达的四层意思,其实可以概括为四个字:不做恶事。这...

切莫退志

方寸 ① 里七上八下,如咬生铁橛,没滋味 ② 时,切莫退志。(《大慧普觉禅师语录》) 注释 ①方寸:即心。古人认为人心大小为一寸见方,故名。②滋味:味道,指生活中的苦乐感受。 译文 心里慌乱时,如同在咬一把生铁做的橛头,但是在觉得没有滋味的时候,意志可不要退却...

自欺欺人

想用谎言欺骗人,实际上是欺骗自己;说一次谎话的人,再说真话也不信。(《萨迦格言》) 感悟 一次失信,便可能前信尽弃,在一件事情上言行不一,便可能在所有的事情上失信。诚实是一个人所应具有的基本品质,用谎言欺骗他人,实际上是自己的品格的丧失。说了一次谎话就...

恶行危身

恶行危身,愚以为易,善最安身,愚以为难。(《法句经》) 译文 做坏事会危及自身,但是愚钝的人却认为做坏事容易(所以经常做坏事);做好事可以使自己安稳,但是愚钝的人却认为做好事很难(所以很少去做好事)。 感悟 行善难而作恶易,上进难而堕落易,这就是人们平日所说...

莫轻小恶

莫轻小恶,以为无殃。水滴虽微,渐盈大器,凡罪充满,从小积成。莫轻小善,以为无福。水滴虽微,渐盈大器,凡福充满,从纤纤 ① 积。(《法句经》) 注释 ①纤纤:细...

不得饮酒

宁食毒药,不得饮酒,宁入大火,不得嗜 ① 欲。(《大乘戒经》) 注释 ①嗜:嗜好。 译文 宁可吃毒药,也不得饮酒;宁可投入熊熊烈火,也不得放纵爱好和欲望。 感悟 “不饮酒”是佛门戒规之一。但即便不是佛门中人,也应该知道饮酒过量对身体十分有害。“宁入大火,不得...

病从多食起

凡四大 ① 之身有病生者,咸 ② 从多食而起。(《南海寄归内法传》卷三) 注释 ①四大:全称“四大种”,指构成物质的地、水、火、风四种基本元素。佛教认为人身也是由此“四大”构成,因此以“四大”作为人身的代称:毛发齿爪皮肉筋骨属于“地大”,唾涕津液血痰泪精...

言行忠信

言行忠信,表里相应。(《无量寿经》) 译文 言行要忠诚守信,表里要一致。 感悟 我们每个人都该有这样的信念:说话算数,才是有分量的人;办事落实,才是可靠的人。 少说多做,不做不说,说到做到。一旦承诺,就必须兑现,说话办事要讲信用、讲信誉。说过的话,答应过的事...

知非不如去非

知非不如去非,改过不如无过。(《法藏碎金录》) 译文 知道犯错误不如改掉错误,改掉错误不如不犯错误。 感悟 对于过错,最不可取的做法是文过饰非,所以我们提倡知错就改。同时我们还提倡防微杜渐,与其事后弥补,不如事前多思考,想清楚后再行动,尽量争取不犯错误或...

美味多则伤

饮食美味,太多则伤;权 ① 利 ② 过求 ③ ,亦复如是。(《法藏碎金录》) 注释 ①权:权势。②利:利益。③求:追求。 译文 追求权势和利益如同吃饭喝酒一样,饭菜美味虽然可口,但是吃得太多就会伤害身体,过分追求权势和利益也会遭受不测。 感悟 粗茶淡饭保平安,清心...

老鼠入饭瓮

只取 ① 今日美,不畏来生忧,老鼠入饭瓮 ② ,虽饱难出头。(《寒山子诗集》) 注释 ①取:寻求。②瓮:一种盛东西、开口很小的陶器。 译文 只知道寻求今天过得美好,不为将来担忧,就像老鼠跳进饭瓮里,虽然吃饱了肚子却再也无法出来了。 感悟 要反对那种只顾眼前,目...

除三得道

贪淫致老,瞋恚(读“郴会”音) ① 致病,愚痴 ② 致死,除三 ③ 得道。(《法句经》卷下) 注释 ①瞋恚:“瞋”是梵文Pratigha的意译。指“三毒”之一,即仇恨和损害他人的心理。“恚”即恨、愤怒。②愚痴:“愚”即愚蠢。“痴”是梵文Moha的意译,也是“三毒”之一,即...

酒致失志

酒致失志,为放 ① 逸 ② 行。(《法句经》卷上) 注释 ①放:放纵。②逸:释放。 译文 酗酒能够致人丧失意志,产生放荡不羁的行为。 感悟 酗酒使人丧失自控能力,丧失理智,轻则胡言乱语、举止失态,重则寻衅滋事、违法犯罪。此外,一些庸俗关系、权钱交易就是在酒桌上...

言五戒者

言五戒者,所谓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是其五戒也。此五能防故名为戒。前三防身,次一防口,后之一种通 ① 防身口 ② ,护 ③ 前四故 ④ 。(《大乘义章》卷十二) 注释 ①通:普遍、全部。②口:言语。③护:保护。④故:原因。 译文 所谓五戒就是指不...

金玉不可衣

金玉不可衣,锦绣 ① 不可茹 ② 。(文珦《戒奢》) 注释 ①锦绣:有彩色花纹的丝织绣品。②茹:吃。 译文 金子和宝玉虽然贵重却不能当衣服穿,锦绣虽然漂亮华丽却不能当饭吃。 感悟 金银财宝本质上只是金属和石头,不能代替粮食和水等必不可少的生活资料。这就是说,...

四大是身病

四大是身病,三毒是心...

夫妇之道

恩爱亲昵,同心异形,尊奉敬慎,无憍慢情,善事内外,家殷丰盈,待接宾客,称扬善名,最为夫妇之道。(《佛说玉耶女经》) 译文 恩恩爱爱、同心同德、互相尊重、谨慎相处,不骄矜自恃、妄自尊大,善于处理家庭内外事务,家庭生活殷实富裕,善于待人接物,好名声被人称颂,这是...

孝亲最神

凡人事天地鬼神,不如孝其亲,孝亲最神也。(《四十二章经》) 译文 人祭拜天地鬼神,不如孝敬自己的父母,孝敬父母是最神圣、最灵验的。 感悟 “百善孝为先”,虽说是封建时代的道德箴言,在现代社会却仍然有其价值。真正对父母有孝心的人,在其他方面必定有善举。这...

心邪丧本命

人以身为本,本以心为柄 ① 。本在心莫邪 ② ,心邪丧本命。(《寒山诗集》) 注释 ①柄:根本。②邪:不正当。 译文 人以身体为根本,身体又以心为根本。身体健康靠的是心术不邪恶,心术邪恶就会丧失人的性命。 感悟 要想有好的人生,首先要有好的身体。事业、理想、...

夫妻互敬

夫之敬妻亦有五事。云何为五?一者相待以礼,二者威严不阙 ① ,三者衣食随时,四者庄严 ② 以时,五者委付家内 ③ 。夫以此五事敬待于妻,妻复以五事恭敬于夫。云何为五?一者先起,二者后坐,三者和言,四者敬顺,五者先意承志。是为夫之于妻敬待,如是则彼方安稳,无有...

朋友之法

朋友之法,其要有三:一者见有过失,转相谏晓;二者见有好事,深生随喜;三者在于苦厄,不相弃舍。(《大善权经》) 译文 朋友之间的相处之道,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发现你的缺点能及时告诉你;二是能与你分享高兴的事情;三是在苦难的困境中,能与你不离不弃。 感悟 这样的...

有友如花

有友如花,有友如秤,有友如山,有友如地。何谓如花?好时插头,萎时捐之,见富贵附,贫贱则弃,是花友也。何谓如秤?物重头低,物轻则仰,有与则敬,无与傲慢,是秤友也。何谓如山?譬如金山,鸟兽集之,毛羽蒙光,贵能荣人,富乐同欢,是山友也。何谓如地?百谷财宝,一切仰之,施...

敬顺父母

夫为人子,当以五事敬顺父母。云何为五?一者供奉能使无乏,二者凡有所为先白父母,三者父母所为恭顺不逆,四者父母正令不敢违背,五者不断父母所为正业。(《长阿含经·善生经》) 译文 作为子女,应当从五个方面尊敬孝顺父母。哪五个方面呢?一是供奉赡养不能使父母有...

饮酒有六失

饮酒有六失:一者失财,二者生病,三者斗诤,四者恶名流布,五者恚怒暴生,六者智慧日损。(《长阿含经》卷十一) 译文 喝酒有六个弊端:一、损失钱财;二、损害身体;三、容易引起争斗;四、容易留下坏名声;五、心里容易产生愤怒和暴躁的情绪;六、丧失理智,减少智慧。 感...

敬亲其子

父母复以五事敬亲 ① 其子。云何为五?一者制子不听为善,二者指授示其善处,三者慈爱入骨彻髓,四者为子求善婚娶,五者随时供给所需。子于父母敬顺恭奉,则彼方安稳,无有忧畏。(《长阿含经·善生经》) 注释 ①亲:亦作视,即看待。 译文 父母也应当从五个方面善待子...

与智者为友

若见彼智者,当与彼为友。犹如知识者,能指示宝藏。与彼智人友,定善而无恶。(《南传法句经》) 译文 如果遇见了富于智慧的人,就应当与他们结为朋友,结果就像有见识的人能够为你指出储藏宝物的地方一样。与那些有智慧的人交友,必定是只有好处而无坏处。 感悟 结交...

父母毁戒令住戒

父母不信 ① 令其住 ② 信,父母毁戒 ③ 令住戒,父母悭贪 ④ 劝令住舍 ⑤ 。(《大宝积经·三律仪会》) 注释 ①信:有信誉。②住:持、守。③戒:规范、信条。④悭贪:吝啬、贪心。⑤舍:施舍。 译文 父母如果缺乏诚信,要让他们坚守诚信;父母如果破坏了做人的准则和...

无病第一利

无病第一利,知足第一富,善友第一亲,涅槃第一乐。(《法苑珠林》) 译文 无病是最大的利益,知足是最大的富足,好友是最亲近的人,达到涅槃的境界是人生的最大快乐。 感悟 在佛家看来,这就是人对于身体健康、物质财富、人际关系和精神追求这几个人生基本问题应持的...

恬愉相资

夫恬愉相资 ① ,成长久之道;喜怒不节,伤阴阳之和。(《法藏碎金录》) 注释 ①资:凭借。 译文 若恬静和愉悦能够相互补充,则是实现长寿的方法。若喜怒哀乐不加以节制,就会造成阴阳失调损害健康。 感悟 恬静、愉悦,是长寿的内在根基。世界卫生组织在维多利亚会议...

世间人当相敬爱

世间人民,父子、兄弟、夫妇、亲属,当相敬爱,毋 ① 相憎嫉,有无相通,毋得贪惜。言色常和,莫相违戾 ② 。或 ③ 时心诤,有所恚怒,后世转剧 ④ ,至成大怨。世间之事更相患害 ⑤ 。(《无量寿经》卷三十三) 注释 ①毋:不要。②违戾:违,相反,相背;戾,乖张、暴戾。③...

亲属朋友

亲属朋友当有五事:一者见作罪恶,私往屏处 ① 谏晓呵止 ② 之;二者,小有急,当奔赴救护之;三者,有私语,不得为他人说;四者,当相敬叹;五者,所有好物,当多少分与之。(《尸迦罗越经》) 注释 ①屏处:有遮挡的地方。②谏晓呵止:“谏”即规劝;“晓”即使人明白;“呵”...

恶语伤人恨不消

利刀剜肉疮犹合,恶语伤人恨不消。(《五灯会元》卷十六) 译文 即使用利刀割掉一块肉,创口也能够愈合,但是恶毒言语伤人造成的怨恨,是不会轻易消失的。 感悟 原因在于:利刀伤害的是人的肉体,恶语伤害的是人的心灵。而对于人来说,心灵是最深层的,也是最敏感的。...

发言必虑其所终

可言不可行,不若勿言;可行不可言,不若勿行;发言必虑其所终 ① ,立行必稽 ② 其所蔽。(《禅林宝训》卷一) 注释 ①终:结果。②稽:勘查 译文 如果只能说,不能做,不如不要说;如果只能做而不能说,不如不要做;说话要考虑到造成的后果,做事情要事先检查其产生的弊端...

恶知识者有四辈

恶知识 ① 者有四辈 ② :一、内有怨心外强 ③ 为知识;二、于人前好言语,背后说人恶;三、有急时于人前愁苦背后欢喜;四、外如亲厚内兴 ④ 怨谋。恶知识复有四辈:一、小侵 ⑤ 之便大怒;二、有倩 ⑥ 使之时不肯行;三、见人有急时避人走;四、见人死亡弃之不视。(《...

立身存笃信

立身 ① 存 ② 笃信 ③ ,景行 ④ 胜将金。在处人携接 ⑤ ,谙知 ⑥ 无负心。(王梵志《立身存笃信》) 注释 ①立身:生存、处世。②存:保留。③笃信:诚笃可信。④景行:“景”即高、大,“景行”即崇高的德行。⑤携接:“携”指搀扶、合作;“接”即迎接。⑥谙知:熟知...

四福自然增

能善行礼节,常敬长老者,四福自然增:色 ① 、力 ② 、寿而安。(《法句经》) 注释 ①色:气色。②力:体力。 译文 如果行为能够很好地符合礼节,尊敬长辈和有德行的人,那么四个方面的福气自然而然会大增:气色充沛、体力强...

一语伤人

一语伤人,千刀搅腹。(《五灯会元·崇梵余禅师》) 译文 一句话对人的伤害,就如同千把刀在人的腹中搅动。 感悟 人最容易使用的器官,就是嘴巴;或者说,人最容易做的事,就是说话。正因为这样,人不可滥用嘴巴,滥用语言,而应当“谨言”,尤其是不可出口伤人。倘若常用...

若见宝人则为乐

若见宝人 ① 则为乐,并与共住亦为乐。若不见诸愚痴人 ② ,是则名为常受乐。(《根本萨婆多部律摄》) 注释 ①宝人:有珍贵东西的人,指品质高贵的人。②愚痴人:愚蠢呆痴的人。 译文 如果遇见品质高贵的人就会愉快,和他生活在一起也会很愉快。如果见不到愚昧无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