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教育名言》

    收录163457

言虽至当,言于必不受言之人,便是妄言。

话虽然很恰当,但对于一定不愿听别人意见的人来说,便是乱说。...

为学第一在变化气质,不然,只是讲说耳。

学习的目的, 首先在于改变自己的气质, 不然, 只是说空话而已。...

为学须立志, 必以圣人为的, 由孔孟之成法而学, 则庶乎不差。

做学问必须确立志向,必须以圣人作为学习榜样,按照孔子、孟子所主张的法则、 要求去学习。 这样大概就不会出现差错了。...

无忿疾于顽,无求备于 一夫。

不要因教育对象顽钝而急躁愤懑,不能要求一个人完美无缺。...

圣人教人,不是个束缚他通做一般,只如狂者便从狂处成就他,狷(juan绢)者便从狷处成就他。人之才气,如何同得。

品德高尚、智慧高超的人教育人,不是把每一个人都管束成一般模样,而是因人而异。如果是狂妄的人便从妄狂之处加以引导使他有所成就,是洁身自好的人便从洁身自好之处加以引导使他有所成就。人的才学气质,怎么能完全相同呢?...

磨铁可以成针,磨砖不可成针。

下功夫可以把铁杵磨成针,而再下功夫去磨,砖终究不能成针。...

教人为学, 不可执一偏。 初学时心猿意马, 拴缚不定, 其所思虑多是人欲一边,故且教之静坐息思虑。久之,俟其心意稍定,只悬空静守如槁木死灰, 亦无用。 须教

指点别人学习, 不可机械地执守一端。 有些人初学时如同猿跳马奔一样, 心神不定, 变化无常。 他们所考虑的多是在欲望方面, 所以暂且教育他们沉心静坐, 屏除杂念。 时间长了, 等到他们的心神稍微安定,再进行学习。当然,只是一味地空守静坐,即使身如枯木, 心如...

笃志力行, 勤学好问, 称人之善而咎己之失, 从人之长而明己之短,忠信乐易,表里一致。

一个人应当做到志向专一并且努力实践, 勤奋学习并且虚心求问; 称扬别人的美德而批评自己的过失; 学习别人的长处而暴露自己的短处; 处事待人诚信平易, 表里如一。...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老师的学问,越抬头看,越觉得高; 越用力钻研,越觉得深。看到它就在眼前,忽然间它又在人的身后,让人难以琢磨清楚。孔子教育学生循序渐进,善于诱导人,用各种文献来丰富我的知识,又用一定的礼节来约束我的行为,使人要停止学习也不可能。我已经竭尽我的才学,似乎...

学者, 学为圣人也。 后世二千年无圣, 有二弊: 一在轻视圣人之粗迹细行, 而不肯为, 曰所以为圣人不在此; 一在重视圣人之精微大德, 而不敢为, 曰圣人极诣,

所谓学习, 就是学习做圣人。 圣人之后已有二千年没有再出现圣人, 原因在于两方面的弊病: 一是在于轻视圣人粗略的事迹和细小的行为, 而不肯仿效, 说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不在于这些方面;二是在于虽然重视圣人精细隐微的高尚品德,但不敢仿效,说圣人的品德造诣极...

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

君子学习,是借以明白经世济民的道理, 用来治理现实社会的。...

作诗文必须放,放之如野马,踶(di地)跳咆嗥,不受羁绊,久之必自厌而收束矣。此时加以衔辔,其俯首乐从。且弟子将脱(蜕) 换时,其文必变而不佳,此时必不可督责

写诗作文一定要放得开,放开如同野马一样,踢跳嗥叫,不受羁绊约束,时间长了一定自行厌倦而收束。这时用衔和辔加以制约,它就会低头乐于服从。再说孩童的写作将到蜕变转换之时,他们的诗文一定变得不太好,这时候一定不能指责他,只能耐心诱导,等到他们自行转化,那...

人情譬诸在水之中,顺而求之则易近,逆而求之则艰且远。

人的感情好比在流水中一样,顺流而追求它就容易接近,逆流而追求它就困难而且离得越来越远。...

孔门教人甚宽,今日理会些子,明日又理会些子,久则自贯通。

孔子教育学生非常宽松而不急于求成,今天让学生理解领会一些,明天又让学生理解领会一些,时间久了就自然能够融会贯通。...

人之为学,不可自小,又不可自大。

人对于学习, 不可小看自己,也不可狂妄自大。...

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明句读。

但凡训诲蒙童,一定要讲解义理,考究实事,知悉古书中词句的意义,懂得断句停顿。...

学则乐,君子无处非学,故无处非乐。造次、颠沛、贫富、患难, 皆学也, 故曰: 无处而不自得也。

学习就感到快乐, 君子没有什么地方不学习的, 因此没有什么地方不感到快乐的。 在时间急促时, 在遭遇社会动乱时, 在身处贫穷或富贵时, 在经受灾难时, 都会坚持学习。 所以说, 君子没有什么地方不能得到收益。...

能一能十, 非才之美者也。 能百能千而不厌不倦,其才不可及已。 得天之健, 故不倦。得地之顺, 故不厌。好学、 力行、 知耻, 皆秉此以为德,其有恒者,生知安

具有一种或者十种才能, 并不是完美的才能; 具有百种甚至千种才能,却还不知疲倦地学习,这种人的才能将无人比得上。这种人懂得天体不停地运行, 因此刚强劲健的道理, 所以学习不知疲倦; 又懂得大地不停地运转, 因此顺畅得当的道理, 所以学习不知满足。 勤奋好学...

船漏入水,内虚也;壶漏水出,外罅(xia下)也。外欲之接,内欲之萌,皆以戏言戏动为之端;有一罅之乘焉,针芒泄元气,蚁漏溃江河, 而全体不守矣。 《淇奥》之诗

船漏水入, 是内里有破洞; 壶漏水出, 是壶体有缝隙。 对外接触私欲, 内心就会萌发私欲。 这种状况都是由于开头时言行不庄重所致。 有一线可乘之机, 甚至只有针尖大的洞, 就可使元气泄尽; 蚂蚁穿的洞也可使江河溃决, 而整个大堤不能固守。 《诗经》 中的 《淇...

截得断,才合得拢。教子者,总要作今年读书,明年废学之见,则步步著实矣。

折得断,才能合得拢。教育孩子,总是要作好今年读书,明年就可能废除学业的思想准备,这样就能珍惜良机,步步学得扎实了。...

未能穷理知性而言天人之际,是谓躐(lie猎)等。

不能穷尽天理知晓人性,就去讲述天人之间复杂的道理,这就叫做不循次序,越级而进。...

其答问士也,则曰:“行己有耻。”其为学,则曰:“好古敏求。”其与门弟子言, 举尧、舜相传所谓危微精一之说, 一切不道, 而但曰: “允执其中, 四海困穷, 天

子贡问孔子怎样才可以叫做“士”, 孔子说: “自己在行为处事中保持有羞耻之心。”问如何学习,孔子说: “喜爱古代文史知识,并努力学习探求。”孔子同他的门下弟子谈话,列举尧舜传下来的用以端正品德的精微言词和使之精粹纯一的学说, 别的任何事都不说,而只说:...

古人之学, 日新有得,必如前半截学识,后半截一贯;用功在学识,而取效在一贯。

清·王夫之《读四书大全说》卷六古人对于学习,每天都有新的收获,一定要用前半段的时间学习知识, 后半段的时间贯通理解; 勤奋用功在于学习知识, 而取得成效在于贯通理解。...

颜子好学, 知 (智) 者不逮也。 伊尹知耻, 勇者不逮也。 志伊尹之志,学颜子之学,善用其天德矣。

孔子弟子颜回勤奋好学, 聪明的人也不能比得上。 商汤大臣伊尹决不蒙受耻辱, 勇敢的人也不能比得上。 树立伊尹那样自尊自爱的志气, 学习颜回那样努力学习的态度, 这是善于运用自身的优良本质来效法古人的表现。...

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辨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

君子用学习积聚知识,用询问辨明事理,用宽容对待他人,用仁爱指导行事。...

不愤不启,不悱(fei匪)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不在教育对象自我发愤和内心想弄通问题而不能够弄通的时候,不去启发他;不在其想用语言表达而不能够准确说出的时候,不去启发他。给他提出一个问题,讲解一个道理,他不能举一反三,从多方面来说明问题,讲述道理,就不再教他新的东西。...

学问以先入为主,故立志欲高,如文必秦、汉,字必钟、王,诗必盛唐之类。骨气已成,然后顺流而下, 自能成家。若入手便学近代, 欲逆流而上, 难矣!

做学问以先学到或先听到的占据主导地位, 所以初时确立学习志向要远大。 比如学习写作一定依据秦汉时的文章, 学习书法一定要仿效钟繇、 王羲之, 学习写诗一定要师法盛唐诗人之类等等。风格一旦形成,然后就像顺水行舟一样,很容易自成一家。如果开始就学习近代,...

养勇之法,求之太急,故性气轻轶而难御。凡长育人材也,教之在宽,待之以久,然后化成而俗美。

培养勇敢的方法,追求得过于急切,因此情性脾气轻率冒进而难以治理。凡是擅长培育人才的人,教育人的方法在于舒缓,并长久地等待其进步,然后教化始得成功,风气始得善美。...

大禹善治水,而君子善导人;导人必因其性,治水必因其势,是以功无败而言无弃也。

夏后氏部落领袖大禹善于治理水患,而德行高尚知识渊博的人善于引导人; 引导人一定要根据他的特性,治理水患一定要根据水的流势。这样治水所下的功夫不会白费,教导人的言论不会废弃无用。...

孔子教人,不愤不启,不悱(fei匪)不发。盖不待愤悱而发,则知之不固; 待愤恻 (ce侧)而后发,则沛然矣。学者须是深思之。

孔子教育人,不到学生想求明白而不能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学生想说却说不出的时候不去启发他。这是因为不等学生有求知、表达欲望的时候就启发,便会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不够牢固;等到学生有求知欲望之后去启发,就能迅速理解。从事教学的人一定要深思这个道理。...

学者要读书,必求有得于心;亦必有得于心,然后好再去读书。

学习的人读书, 一定追求思想上有所收益;也一定要达到思想上有所收益, 然后才好再去读书。...

树义不制胜,不如不开帙(zhi制)。

读书不能树立正义感, 并且不能以此战胜邪恶的东西, 还不如不开卷读书。...

凡说者,兑(悦) 之也,非说之也……夫弗能兑而反说,是拯溺而硾 (zhui坠) 之以石也,是救病而饮之以堇 (jin仅) 也。

说教,应使受教育者心悦诚服,并非对学生进行简单生硬的口授……不能让学生乐于接受反去硬性说教,那是想拯救落水的人却坠之以石头,是想解救病人却灌之以堇草的毒汁。...

人之不善而能矫之者难矣。说之不行,言之不从者,其辩之不明也; 既明而不行者,持之不固; 既固而不行者,未中其心之所善也。辩之明之,持之固之,又中其人之所

人的品性不好而能够加以矫正这是很难的。劝说他而不见行动,教诲他而不听从,是因为道理解说得不明白; 既然讲明白了而不见改正的行动,是因为坚持正确的道理不够坚定; 既然是坚定的而仍不见改正的行动,是因为没有说中他心中的闪光点。讲解清楚了,思想坚定了,又...

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

教育学生不讲究教学方法,没有情趣,学生一定不会乐于学习。...

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守约而施博者,善道也。

教师语言浅近而蕴意深远是善于讲授; 所执守的方法简约而施授给学生以广博的知识是善于启发引导。...

吾学大纲有三:一曰存实心,二曰明实理,三曰行实事。

我制订的学习大纲有三点:一是保存诚实的内心,二是搞清楚真实的道理, 三是做实实在在的事情。...

世之学者, 以名节不足检, 以放纵为无碍, 天下自此无人品矣。

世上的学者,如果都认为名誉节操不值得检点,认为放荡任性也没有什么妨碍, 那么天下从此没有优良品行的人存在了。...

凡事在其先,导之教之。善恶,是化之先也,开蒙愚之门也。

但凡教育人的事情在开始的时候,就应加以启发引导和教育。辨识善恶、从善嫉恶,是教化的前提,是开启蒙蔽愚昧的大门。...

孔子言 “思无益, 不如学”, 而近儒惟昼读夜思, 笔之书册,却弃孔门所 “学而时习”之六德、 六行、 六艺不为, 是专为其无益, 而废其有益矣。

孔子说: “一味地思考, 不如学习请教。” 而现在的儒生只知白天读书夜晚思考, 不停地抄啊写啊, 却放弃孔子学派所提倡的“学习要不断温习”的主张, 不去温习六德(知、仁、 圣、义、 忠、和)、 六行 (孝、 友、 睦、 、 任、 恤) 和六艺 (礼、 乐、 射、 御、...

学者当取三多: 读书多, 持论多, 著述多。 三多之中, 持论为难。

做学问的人应当追求三多: 读书多, 提出理论观点多, 著书立说多。 三多之中, 提出正确的理论观点最难。...

人之情,不能乐其所不安,不能得于其所不乐。为之乐矣,奚待贤者?虽不肖者犹若劝之。为之而苦矣,奚待不肖者?虽贤者犹不能久。反诸人情,则得所以劝学矣。

从人的心理特点来看,不喜欢他所不安心的事物,也就不能从他不喜欢的事物中有所得益。做事感到快乐,哪里用得着贤良的人去帮助? 即使不好的人也会努力从事。做事而感到痛苦,哪里用得着不好的人? 即使是贤良之人也不能够长久。从人之常情去考虑,就会得出勉励人们...

故君子之教,喻也; 道(导) 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

君子的教育方法,是善于启发诱导: 引导学生而不是硬拉着他们走,激励学生而不是推着学生前进,开导学生而不是代作结论。能引导学生而不硬拉着学生走,师生关系就和顺; 能激励学生而不硬推着学生前进,学生学起来就轻松愉快,不感到困难;能开导学生而不作结论,就能...

非读书讨论而徒自为精察, 未有不偏蔽者, 故曰: 思而不学则殆。

不广泛读书, 不切磋讨论, 而自以为精识明察, 这种人, 没有不偏颇、 愚昧的。 所以说, 一味思考而不广泛学习就会走上危险道路。...

学者所以求治心也。学虽多而心不治,安以学为?

学习的目的是用来谋求修治身心的。 学习的东西虽多而身心得不到修治, 还学习干什么?...

为学全在精神。精神不足,未有能成者。

做学问全在于精神。 精力不充沛, 没有能够成功的。...

处学问, 取上等人自厉, 则终身无有余之日; 处境遇, 取下等人自况, 则随地无不足之时。

对待求取学问, 应选取优秀人物自我激励, 就终生不会感到有学习满足的日子;对待生活境遇,应选取贫困人物与己比较,就随时随地没有不感到满足的时候。...

水性虽能流,不导则不通;人性虽能智,不教则不达。

水的特性虽然能够流淌,但不加以疏导就不能畅通; 人的特性虽然能够思考问题,但不加以教导就不能明白事理。...

古之教人,引之自悟而已。今之教人,倾之速悟,又恐不尽,而弟子以为吝也。夫引之自悟,则得之渐,故为身心之益; 倾之速悟,则得之轻,故为口耳之赘而旋忘之。

古时候教育学生的方法,在于引导学生自己领会罢了。当今教育学生,快速讲授大量的内容,期望学生很快就能领会,教师还怕没有讲够,而学生却认为老师吝惜真知。如果引导学生自己领会,就能逐渐获得扎实的知识,因此对学生身心发展有益; 快速大量讲授而期望学生很快明...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发愤得忘记了吃饭,高兴得忘记了忧愁,连快老了都不知道。...

下之事上也,不从其所令,从其所行。

下级对待上级,不是真正服从他的命令,而是真正服从他的行动。...

学问不厌, 好士不倦, 是天府也。

勤学好问从不满足, 好学之士对于学习从不厌倦, 这样就会取得很大的成就和收获。...

为学须是进进而已,教人须是循循善诱。

从事学业必须是进取不止,教育人必须是循循善诱。...

立品欲高, 处心欲下。

树立品质要崇高, 用心要多在基...

作人作文,以品为主。为文揣摩世好,是无文品;为人揣摩世好,是无人品。

作人作文章, 都应以品质为主。 作文章总是思考如何投世俗所好,这样的文章必无文品;做人总是思考如何投世俗所好,这样的人必无人品。...

见识要广,交游要多,理路要清, 主意要真,气习要雅,心术要好。

见闻知识要广博, 交结朋友要广多,理解思路要清晰, 主张意见要真诚, 气质习惯要高雅, 心地打算要纯正。...

教之始也,身必备之,辟之若秋云之始见,贤者不肖者化焉。

教化的开始,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必须具备,这样就好比秋天爽洁高远的白云,一出现就令人动心,使贤者与不肖之人都能够受感化。...

教之而不受,虽强告之无益,譬之以水投石,必不纳也。今夫石田,虽水润沃,其干可立待者,以其不纳故也。

教育学生而学生不乐于接受,即使强行灌输也没有好处,好比将水投泼到石头上,石头也必定不会吸收水分。现今在石头一般坚硬的土地上,即使用很多的水加以灌溉,它也会立刻干燥的,这是因为它不易吸收水分的原因。...

人少小时,未有不好歌舞者。盖天籁之发,天机之动,歌舞即礼乐之渐也。圣人用其歌舞而教之以礼乐,所谓因其势而利导之。

人在少小之时,没有不喜爱歌舞的。这是自然的启发,天性的萌动,歌舞就是人接受礼乐教育的开始。圣人依托于歌舞教给人们礼乐的知识,这就叫做根据事物发展的趋势而进行有利的引导。...

君子曰: 学不可以已。青, 取之于蓝, 而青于蓝;冰,水为之, 而寒于水。

君子说, 学习是不能够停止的。 青色的染料, 是从蓝草里提取的,但比蓝草要青;冰,是由水冻结成的,但是比水还要寒冷。...

以善胜人者,未有能服人者也; 以善养人者,未有不服人者也。

用美好的东西来强制人,没有能够真正使人信服的; 用美好的东西来影响人,没有不使人信服的。...

子以四教: 文,行,忠,信。

孔子用四种内容教育学生: 文献,实践,忠诚,信实。...

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每天学到一些过去不知道的东西, 每月复习使自己不忘记已经学会的东西, 这就可以叫做好学了。...

教导后进,须是严毅,然亦须有以兴起开发之方得。只恁严,徒拘束之,亦不济事。

教育引导后进,需要严厉,然而也要趁其要求进步之时加以启发引导,才能取得好的效果。只凭着严厉,仅仅拘束他,也起不了作用。...

君子之学如蜕, 幡然迁之。 故其行效, 其立效, 其坐效, 其置颜色、 出辞气效。 无留善, 无宿问。

君子学习就像虫蛹蜕变那样, 会迅速变化提高。 所以他们对于行走的姿态加以学习, 站立的姿态加以学习, 坐的姿态加以学习, 面容神态、 说话语气加以学习。 他们见到善事立即去做, 有疑难问题马上请教, 不等过夜。...

惟日孜孜, 无敢逸豫。

每天孜孜不倦, 不敢安闲逸乐。...

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hun昏)之事者,无赫赫之功。

没有专默精诚的意志, 就不能获得豁然贯通的智能; 没有埋头苦干的精神, 就不能取得显赫卓著的成绩。...

我非生而知之者, 好古, 敏以求之者也。

我不是生来就有知识的人, 而是爱好古代文化, 勤奋敏捷地去求得知识的人。...

业精于勤, 荒于嬉;行成于思, 毁于随。

学业的精粹在于勤奋, 学业的荒废在于贪玩; 优良品行的形成在于深思熟虑, 优良品行的毁坏在于因循苟且, 马虎随便。...

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

君子自己有善行,而后要求别人有善行,自己无恶行,而后责备别人的恶行。自己身上存在不宽恕人的缺点而能够教导别人宽恕人的人,是不会有的。...

夫瘠地之民多有心者, 劳也; 沃地之民多不才者, 饶也。 由此观之,知 (智)人无务,不若愚而好学。 自人君公卿至于庶人,不自强而功成者, 天下未之有也。

贫瘠土地上的民众中多产生有智慧的人, 这是他们勤劳的缘故; 肥沃土地上的民众中多产生愚陋的人, 这是他们因丰饶而不需勤劳的缘故。 由此看来, 聪明的人不努力求知, 不如愚笨的人勤奋好学。 从国君到公卿官员以及普通百姓, 不奋发图强而能成就功业的, 天下没...

圣人生于疾学, 不疾学而能为魁士名人者, 未之尝有也。

圣人的产生, 在于他们能够努力学习。 不努力学习而能成为杰出人才, 未曾有的。...

我有公心焉,则士民不敢念其私矣; 我有平心焉,则士民不敢行其险矣; 我有俭心焉,则士民不敢放其奢矣; 此躬行之所征者也。

我具有奉公之心,普通的民众就不敢有私心杂念; 我有公平之心,普通民众就不敢冒险作乱; 我有俭朴之心,普通民众就不敢放纵奢侈; 这是我的实践所验证的道理。...

惰者发奋以跞(li历)勤,懦者自强以齐壮,成之不日。

懒惰者能发奋自励, 做到勤奋好学; 懦弱者能自强不息, 做到意志坚强, 成功之日不久就会到来。...

古人勤学,有握锥投斧,照雪聚萤,锄则带经,牧则编简,亦为勤笃。

古人勤奋好学,其例证很多,如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文党伐木为生, 立志求学, 掷斧而去; 孙康和武子均家贫, 无钱买油, 前者用白雪映照读书, 后者聚萤火虫映照读书; 儿宽锄地时将经书带在身旁学习, 温舒牧羊时用蒲叶抄书学习。 这些人都是勤奋学习的典范。...

古之至人,先存诸己而后存诸人。

古代修养极高的人,先修养好自己,然后帮助和教育别人。...

学问不倦,所以治己也;教诲不倦,所以治人也。

学习请教不知疲倦,是用来修养自己的;教育训导不知疲倦,是用来培养别人的。...

身不行道,不行于妻子。使人不以道,不能行于妻子。

自身不按正道行事,正道在自己的妻子和孩子身上也行不通。如果不用正当的道理支使人,那么就连妻子和孩子也支使不动。...

夫道成于学而藏于书,学进于振而废于穷。

学业有所成就, 在于努力学习, 在于掌握蕴藏在书籍中的知识; 学业的长进或荒废, 在于奋发自励或懒惰不求进...

禁之以制,而身不先行,民不能止。故化其心,莫若教也。

用制度禁止某种事情,而自身不先行做到,老百姓就不能停止。因此改变老百姓的思想,强制不如施以教化。...

夜学晓未休, 苦吟神鬼愁。

晚上学习到清晨还未停歇, 殚精竭虑地苦学苦吟连鬼神都感到发愁。...

身不正,则人不从。

自己不行正道,别人就不会听从。...

谈说之术: 矜庄以莅之,端诚以处之,坚强以持之,譬称以喻之,分别以明之,欣欢、芬芗以送之,宝之,珍之,贵之,神之,如是则说常无不受。

谈话的方法: 用严肃庄重的态度对待他,用正直诚恳的态度对待他,用坚强的信念帮助他,用比喻启发他,用分析比较的方法使他明白,热情和气地给他传授知识,要宝爱、珍惜、重视、崇信自己所讲的内容,这样一般人没有不接受的。...

学以治之, 思以精之, 朋友以磨之, 名誉以崇之, 不倦以终之, 可谓好学也已矣。

努力学习以提高治学水平, 认真思考以使学业精粹完善, 广交朋友以切磋探讨问题, 推崇有名望的学者以增强上进之心, 孜孜不倦, 至始至终, 这就可以叫做好学了。...

凡学, 虽凶荒不宜废也。

对于学习, 即使在饥饿的荒年也不应该停止。...

夫学业在勤, 功庸弗怠。

学业进步在于勤奋努力, 事业成功在于坚持不懈。...

自古明王圣帝,犹须勤学,况凡庶乎!

自古以来, 英明圣贤的帝王还须勤奋学习, 何况平常、 普通的人。...

读书与磨剑, 旦夕但忘疲。

读书、 舞剑在于早晚时间, 身体疲倦也全然忘记。...

愿书万本诵万遍, 口角流沫右手胝(zhi支)。

只愿博览群书反复诵读, 即便读得口角流沫, 手翻书磨成老茧, 也毫不厌倦。...

功夫未至难寻奥。

功夫未下到就难以探寻出深奥的含义。...

家且未正,焉能正人。

家庭尚且没有治理好,怎么能去管理别人。...

性不能自贤,必有习也;事不能自知,必有见也。习之是,而见之广, 君子所以有成也。

人的秉性不能自然完善, 必须依赖于努力学习; 事物的真实情况不能自然了解,必须依赖于亲身所见。学习正确, 见识广泛,是君子成功的原因。...

人不率,则不从;身不先,则不信。

不能率先垂范,别人就不会跟从; 不能身先士卒,就不能使别人信服。...

实言、实行、实心,无不孚(fu扶)人之理。

诚实的语言,诚实的行为,诚实的心理,没有不为人所信服的道理。...

己能行而后言,是谓先行其言; 己未能行而先言,则谓言不顾行。吾从其能行者而已,吾从众人之所能行者而已。

自己能做到的然后再说,这叫做先实行自己的言论; 自己不能做到的而先说,就叫做语言未顾及行动。我跟随能够作出实际行动的人罢了,我跟随大家所能做到的言论罢了。...

以令率人,不若身先。

用命令统率别人,不如身先士卒带动别人。...

教子弟无他术,使耳所闻者善言,且所见者善行。

教育孩子没有其他的方法,就是要让他耳朵听到的是美好的语言,眼睛看到的是美好的行为。...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越是看来平常的佳作越是奇妙出色, 感觉很容易写成的妙句其实异常艰辛。...

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

寻华章, 摘妙句, 长年累月精心学; 晓月升, 当窗挂, 埋头苦读不停歇。...

人之患不在乎不及, 而在乎过之。 不及则下于人, 下于人则愤,愤则知进矣。过之则出乎类,出乎类则矜,矜则不知其反矣。

人不必忧虑感到不如别人, 而应忧虑自觉超过别人。 不如别人就是低于别人, 低于别人就会发愤超越、 追赶, 发愤追赶就会进步。 超过别人就是高于别人, 高于别人就易骄傲自满, 骄傲自满就不知道自我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