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名言名句 > 古籍名句

《古籍名句》

    收录163404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注释】 选自《孟子·公孙丑下》。 域民:使百姓在一定的范围内定居。域,地域。用作动词。 封疆:疆界。 固国:巩固国防。 谿:同“溪”,此指河流。 威天下:建立威信于天下。 兵革:兵器和皮革制战甲。泛指军事装备。 【赏析】 孟子从天时不如地利,地利...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注释】 选自《孟子·梁惠王上》。 老:尊敬长辈。 及:推及到。 幼:爱护晚辈。 掌:手中。 【赏析】 孟子一生都在宣传、追求王道仁政。孟子王道仁政的基本内涵是关心百姓的福利,为人民提供生活、生产的基本条件,他在各种场合反复阐述这一主张。他对魏国...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注释】 选自《孟子·梁惠王下》。 乐:前一“乐”为动词,后一“乐”为名词。 忧:前一“忧”为动词,后一“忧”为名词。 【赏析】 孟子论述治国要“与民同乐”的道理时,说: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意思是:以百姓的快乐...

五十步笑百步。

【注释】 选自《孟子·梁惠王上》。 【赏析】 魏国梁惠王认为自己治理国家是很尽心的:河内地方发生饥荒,他就把灾民迁移到河东去,并把河东的粮食调拨到河内来。河东地方发生饥荒,也照此办理。邻国的君主没有自己这样努力。然而邻国的人口没有减少,自己的...

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

【注释】 选自《孟子·梁惠王上》。 权:用秤称。 度:用尺量。 【赏析】 孟子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有非常知性的考量。他说: “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 意思是:用秤称一下,就知道物的轻重;用尺子量一下,就知道物的长短。什么东...

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

【注释】 选自《孟子·公孙丑下》。 王:指圣君。 名世者:闻名于世的人。一说命世之才。 【赏析】 一次,孟子向齐王宣传自己的政治理想“仁政”,未能得到齐王的赏识,于是离开齐国,在路上他对弟子充虞说: “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 意思是...

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

【注释】 选自《孙子·火攻篇》。 主:国君。 以:因。 兴师:举兵,起兵。指发动战争。 愠:含怒,怨恨。 致:求得。 【赏析】 《孙子兵法》中,始终贯穿着“慎战”的思想,战争不是目的,而是解决问题的手段,因此要慎之又慎,不可轻启战端。孙子说: “主...

为渊驱鱼者,獭也;为丛驱爵者, 也;为汤、武驱民者,桀与纣也

【注释】 选自《孟子·离娄上》。 驱:驱赶。 獭:水...

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

【注释】 选自《孙子·九地篇》。 投:投入。 之:他,指军队,兵卒。 陷:陷入,落入。 亡地:必死之地。指极其危险的地方。死地,同亡地。 【赏析】 战场上,当士兵处于极其危险的境地时,往往出于生的希望而爆发出巨大的力量,化险为夷,绝处逢生,从而改...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

【注释】 选自《孟子·公孙丑上》。 恻隐:同情。 端:发端,萌芽。 羞恶:羞耻。 辞让:推让。 【赏析】 孟子从人性善的角度出发,认为人都有仁爱同情之心,所以施行“仁”是很容易做到的,而且会收到显著的效果。为此,他提出著名的“四心”说: “恻隐之...

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

【注释】 选自《老子》三十六章。 固:暂且。 与:给予。 【赏析】 老子的思想充满辩证思维,很早就敏锐地认识到,事物不仅对立统一,而且具有向对立方面转化的普遍规律,老子说: “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 意思是:将要废止它,一定先...

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注释】 选自《孙子·谋攻篇》。 上兵:用兵的上策。指最高明的用兵方略。 伐谋:一说指敌人开始有所策动或谋划的时候,及时地以智谋挫败。一说指以谋略取利,“不战而屈人之兵”。本文采后说。 伐交:“交”,一说指作战双方“交合”、“交战”;一说,指“...

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

【注释】 选自《孙子·形篇》。 九地之下:形容极深之处。九,并非实指,而是指极多。 九天之上:形容极高之处,喻疾不可挡。九天,喻指天空最高处。宋代梅尧臣解释说:“九地言深不可知,九天言高不可测,盖守备密而攻取迅也。” 【赏析】 孙子认为,当敌人...

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

【注释】 选自《孙子·计篇》。 能:能够,有能力。 示:装作,显现,表示。指把事物摆出来给别人看。 用:行事,行动。 【赏析】 孙子提出“兵者,诡道也”的著名论断,并提出了“诡道”的一些具体方法和体现。其中两种方法是: “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注释】 选自《孙子·虚实篇》。 常势:固定不变的态势。 常形:一成不变的形态。 因:依据。 神:神妙,高明。 【赏析】 用兵的规律好似流水,流水总是避开高处流向低处,所以用兵应该像流水一样,避开敌人防守坚固的地方,攻击敌人空虚薄弱的地方。所以孙...

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注释】 选自《老子》八十章。 【赏析】 老子的社会理想是归真返朴。在老子看来,在原始社会状态下,人可以淳朴,到了老子生活的时代,社会反而变得世风日下,人心浇薄了。所以老子希望用大道治理天下,恢复古代小国寡民时期朴质无争的道德风尚。他说: “...

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注释】 选自《老子》四十六章。 咎:过失,罪过。 欲得:贪婪。 【赏析】 老子说明造成战争的原因及从根本上消灭战争的方法。他说: “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意思是:没有什么罪恶比欲望更大,没有什么祸患比不知足更大,没有什...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注释】 《老子》四十五章。 大成:大的成功。 缺:欠缺。 弊:衰败,破败。 盈:满。 冲:空虚。 穷:...

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

【注释】 选自《老子》七十二章。 见:同“现”,表现。 自贵:自以为了不起。贵,高贵。 【赏析】 老子谈处事的方式方法时他说: “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 意思是:圣人有自知之明而不显耀自己,有自爱之心而不自以为贵。 老子认为,有自知之...

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

【注释】 选自《老子》四十一章。 大器:大的器物。后指大才。 希:少。一说没有。 大象:事物的本原。 隐:潜藏,隐微。汉帛书乙本作“褒”。 【赏析】 老子最先认识到事物间的矛盾统一关系,他不仅看到了矛盾双方的对立,而且看到了它们的相互依赖性:“有...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注释】 选自《老子》五十八章。 倚:依靠,依赖。 伏:埋伏,潜伏。 【赏析】 老子谈说祸、福对立双方的互转相化。他说: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意思是:灾祸里依存着福气,福气里潜伏着灾祸。 老子认为,祸福之间存在一种相互倚伏的关系。福能...

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注释】 选自《孙子兵法·谋攻篇》。 百:概数,非实指,言其多。 善:好,高明。 善之善者:高明之中最高明的。 屈人:使人屈服。 【赏析】 战争的理想境界,是既能最大限度地消灭敌人,获得完全的胜利,又能最大限度地保全自己,强大自己,得到用兵的好处...

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

【注释】 选自《孙子兵法·计篇》。 庙算:出征之前的战略筹划。 【赏析】 “庙算”是孙子提出的重要的战略思想之一。“庙”指祖庙,后来用以指朝廷。“算”指胜利的条件、取胜的把握。所谓“庙算”者,就是军队出征前的战略谋划。孔子认为: “未战而庙算胜...

治大国若烹小鲜。

【注释】 选自《老子》六十章。 烹:煮,煎。 小鲜:小鱼。鲜,鱼。 【赏析】 老子以烹鱼作譬,说明治理国家的大道理。他说: “治大国若烹小鲜。” 意思是:治理一个大国,就如同烹煮小鱼一样。 烹煮小鱼,不宜老是翻搅。老子认为,治理一个大国,跟烹煮小...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注释】 选自《老子》六十四章。 合抱:两臂围拢那么粗。形容树木粗大。 毫末:极细微。指刚刚萌芽的小树。 累土:一筐一筐土累积起来。 【赏析】 老子主张,防止祸患产生应在其没有发生之前,或刚发生之际。他说: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

【注释】 选自《孙子兵法·谋攻篇》。 彼:指敌人。 殆:危险,危亡。 一:或者。 负:败。 【赏析】 战场上,指挥者对敌我双方情况的了解、认识,与战争的胜负关系密切。孙子对此深有研究,他概括说: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注释】 选自《老子》七十八章。 攻坚强者:攻克坚强之物的东西。 莫之能胜:即莫能胜之。之,指水。胜,胜过。 易:代替。 【赏析】 老子谈论柔弱与刚强的辩证关系时说: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意思是:天下没有比水更...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注释】 选自《老子》七十七章。 天之道:自然界的规律。 损:减少。 补:增补。 人之道:人类社会的处事原则。 奉:供奉。 【赏析】 老子指出,天道与人道二者是有区别的,奉行天道的人应该损有余而补不足。他说: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

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注释】 选自《老子》六十六章。 百谷王:百川汇集的地方。 下:处在下游而使水汇集。 【赏析】 老子用日常生活中人们熟悉的自然现象为喻,比喻为人之道。他说: “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意思是:江海之所以能够成为百谷王...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注释】 选自《老子》三十三章。 智:智慧。 明:高明。 力:力量。 强:强大。 【赏析】 老子注重人的个人修养,他提出: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意思是:能认识别人的人是聪明的,能认识自己的人更高明。能战胜别人的人是有力的...

溪狭者速涸,逝浅者速竭, 者其地不育。

【注释】 选自《墨子·亲士》。 涸(hé):干枯。 逝:水流。 埆(qiāoquè):土地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注释】 选自《老子》一章。 道:前一个“道”指大道,道的本体,名词。后一个“道”,称道、说道,动词。 常:永恒,普遍。 名:前一个“名”指大道的名称,名词。后一个“名”,命名、表达,动词。 【赏析】 老子开宗明义,强调语言文字难以完整地表达大...

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注释】 选自《老子》二章。 夫:语助词,无义。 居:居功。 是以:因此。 去:失去。 【赏析】 在功劳和成绩面前,有两种态度:一是洋洋得意,居功骄傲,目空一切;一是谦虚谨慎,内敛低调,反省不足。老子的观点是: “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江河之水,非一源之水也;千镒之裘,非一狐之白也。

【注释】 选自《墨子·亲士》。 一源:一个源头。 镒(yì):古代重量单位,二十两或二十四两。 裘:皮袍。 白:指狐狸腋下纯白的皮毛。 【赏析】 人的才能,必定是胸襟广大、虚怀若谷的人善于学习,善于积累得来的。墨子说: “江河之水,非一源之水也;千镒...

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

【注释】 选自《墨子·兼爱中》。 若:像。 【赏析】 春秋战国时代,各诸侯国之间经常互相征讨,家与家之间互相争斗,人与人之间互相残害,君臣之间相互不信任,父子之间相互不慈爱,兄弟之间相互不协调合作。墨子认为,这些不利于天下的危害,是因为互不爱...

言无务为多而务为智,无务为文而务为察。

【注释】 选自《墨子·修身》。 务:力求。 智:有见解。 文:文采。 察:明察。 【赏析】 这是墨子对语言表达所持的观点。他说: “言无务为多而务为智,无务为文而务为察。” 意思是:说话不求多而求有智慧,不求文采绚丽而求意思明确。 墨子认为,语言应...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注释】 选自《老子》二十二章。 曲:弯曲。 则:那就,才能。 全:保全。 枉:委曲。 直:伸直,伸张。汉帛书乙本作“正”。 洼:地低凹。 盈:平满。 敝:破旧。 【赏析】 老子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他认为万事万物都是对立统一的存在。他说: “曲则全...

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

【注释】 选自《墨子·尚贤上》。 厚:宽厚。 寡:少。 薄:不厚道。 【赏析】 一个国家的君主和大臣们,都希望国家富强,政治清明。但是国家却没有富强而是贫穷,社会没有安定而是混乱,为什么呢?这是因为执政者不重视人才,没有招纳贤士来治理国家。墨子说...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

【注释】 选自《老子》二十二章。 自见:表现自己。 自是:自以为是。 彰:清楚。 自伐:自我夸耀。 自矜:自夸。 长(cháng):进步。 【赏析】 老子用朴素的辩证思维,谈论对名利地位争与不争的问题。他说: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

良弓难张,然可以及高入深;良马难乘,然可以任重致远。

【注释】 选自《墨子·亲士》。 然:然而。 及:达到。 任重致远:负重行远。 【赏析】 墨子以良弓和良马为喻,表达自己的人才观,他说: “良弓难张,然可以及高入深;良马难乘,然可以任重致远。” 意思是:良弓虽然很难拉开,却可以射得高、射得远;好马虽...

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

【注释】 选自《墨子·所染》。 苍:青。 入:染料。 【赏析】 一次,墨子在染坊里看见染丝的人,联想到环境和周围人群对人的影响,十分感慨。他说: “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 意思是:在青色染料里,就染成青色;在黄色染料里,就染...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注释】 选自《老子》二章。 斯:这。 恶:丑。 已:同“矣”。 【赏析】 老子是中国古代第一个看到美与丑、善与恶相对立而存在,而对立的双方是一种相反相成的关系。他说: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意思是:如果天下的人都...

君子不镜于水而镜于人;镜于水见面容,镜于人则知吉与凶。

【注释】 选自《墨子·非攻中》引古谚。 镜:鉴察。 【赏析】 墨子反对非正义战争,反对凭借武力侵占别国的土地、掠夺别国的财物。斥责攻城略地的战争是坏事,于人于己都没有好处,最终还会害了自己。针对当时兵家攻战的思想,墨子以“非攻”进行驳斥。墨子...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注释】 选自《老子》二章。 相生:相互产生。 相成:相互形成。 相形:对照。 倾:倾斜。 音声:单一的声响为“声”,回声相和为“音”。 相和:相互应和。 相随:相互伴随而存在。 【赏析】 老子哲学中包含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他指出,万事万物都是一分...

贫则见廉,富则见义,生则见爱,死则见哀。

【注释】 选自《墨子·修身》。 廉:品行方正。 【赏析】 在谈到人的品德修养时,墨子认为,君子看到品行不好的人,或是看到被人家诽谤的人,就应该作为镜子,反省自身的过错。诬陷毁谤的话,不要听信;中伤别人的话,不要说出口;伤害人家的念头,不要存在于...

不党父兄,不偏贵富,不嬖颜色。

【注释】 选自《墨子·尚贤中》。 党:袒护。 偏:偏袒,偏爱。 嬖(bì):沉溺。 颜色:指女色。 【赏析】 墨子认为,古代英明的君主非常尊重贤能,重视人才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作用。所以,在人才选用上,要出以公心,要求严格,有一套选贤任能的标准。墨子...

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注释】 选自《老子》二十四章。 自见:表现自己。 明:显露。 自是:自以为是。 彰:明。 自伐:夸耀自己。 自矜:自夸。 【赏析】 老子以朴素的辩证思维,谈得与失之间的关系。他说 “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意思是:自我表...

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

【注释】 选自《墨子·兼爱上》。 兼:互相。 交:互相。 【赏析】 墨子认为,做儿子的不孝顺父亲,只爱惜自己,就会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损害父亲;做弟弟的不爱惜哥哥,只爱惜自己,就会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损害哥哥;做臣下的不忠于君王,只爱惜自己,因此为了自己...

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注释】 选自《老子》三十三章。 强行:即勤行的意思。 死而不亡;身没而道犹存。 【赏析】 老子对个人修养的要求,除了“知人”、“自知”、“胜人”、“自胜”外,还包括“知足”、“强行”、“不失其所”、“死而不亡”等标准。他说: “知足者富,强行者...

务言而缓行,虽辩必不听。多力而伐功,虽劳必不图。

【注释】 选自《墨子·修身》。 务言:夸夸其谈。 缓行:行动很迟缓。 辩:能说会道。 听:信。 伐:夸耀。 图:达到目的,结果。 【赏析】 墨子认为,有德行的君子应该是善于说话而又不饶舌、出了力而又不邀功的人。这样的人能够名扬天下。反之,则什么也得...

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注释】 选自《论语·卫灵公》第二十八章。 众:众人,大家。 察:考察,省思。 【赏析】 孔子谈到评价一个人或一件事时,说道: “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意思是:众人讨厌的,一定查清楚原因;众人喜欢的,一定查清楚原因。 孔子主张,评价一...

当仁,不让于师。

【注释】 选自《论语·卫灵公》第三十六章。 当:适合,得当。 仁:仁德。 让:谦让。 【赏析】 孔子提倡,在“仁”面前人人平等,老师与学生之间也是平等的。学生在老师面前,看见符合“仁”的事,就应该大胆地去做,而不能谦虚避让,从而损害“仁”。孔子...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注释】 选自《论语·子罕》第十七章。 子:孔子。 川上:河边。 逝者:指消逝的时光。 斯:这,指河水。 夫:语气词。 舍:停留,止息。 【赏析】 孔子在黄河岸边,看见滚滚滔滔不舍昼夜奔流的河水,心有所触,感叹时光的流逝有如这河水,流走了就不可再来...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注释】 选自《论语·颜渊》第十六章。 成:成就,使成功。 【赏析】 孔子谈论君子与小人的行为区别时说: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意思是:君子成就他人的好事,不促成他人的坏事,小人恰恰相反。 孔子认为,君子、小人的心地不同,思考...

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注释】 选自《论语·季氏》第一章。 修文德:提倡礼乐教化。文:文教,指礼乐。 来:使……来(归附)。 安:使……安定。 【赏析】 季孙氏是鲁国最有权势的贵族,他将要讨伐附属国颛臾。孔子的弟子冉求、子路当时任季孙氏的家臣,将这一情况告诉了孔子。孔...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注释】 选自《论语·季氏》第四章。 益者:有益的。 三友:三种朋友。 损者:有害的。 友直:同正直的人交友。 谅:信实。《说文》:“谅,信也。”“谅”和“信”有时意义相同,这里便是如此。 便辟:意思是因熟悉而偏袒。朱熹《集注》云:“便,习熟也。...

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

【注释】 选自《论语·卫灵公》第八章。 失人:错过了人。 失言:说了不该说的话。 知:通“智”,聪明。 【赏析】 孔子认为,一个人说话应看清对象,有针对性。当谈则谈,不当谈则不谈。他说: “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 意思是...

其未得之也,患不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

【注释】 选自《论语·阳货》第十五章。 患:担忧。 之:指官位。 无所不至:即无所不为,什么事都能做出来。 【赏析】 孔子批评政坛上患得患失的人说: “其未得之也,患不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 意思是:(卑劣的小人)在未得到官...

甘井近竭,招木近伐。

【注释】 选自《墨子·亲士》。 近:接近。这里是容易的意思。 竭:尽,完。 招木:高而茂盛的树木。招(qiáo):乔,高大直立。 【赏析】 墨子在谈论事物发展过程中相互转化问题时说: “甘井近竭,招木近伐。” 意思是:甘甜的水井容易枯竭,高大的树木容易...

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注释】 《论语·季氏》第七章。 戒:戒备,警惕。 色:美色。 壮:壮年。古以三十岁左右为壮年。 方刚:正盛。 斗:逞强,斗胜。 得:贪婪。指贪求名誉、地位、财货等。 【赏析】 孔子谈不同年龄段的人,应当有不同的修养重点。他说: “君子有三戒:少之...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注释】 选自《论语·子路》第二十三章。 和:这里指和谐、协调。宋代朱熹《集注》云:“和者,无乖戾之心;同者,有阿比之意。” 同:这里指盲从附和。 【赏析】 孔子谈论君子和小人的不同言行时说: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意思是:君子和谐共...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注释】 选自《论语·宪问》。 患:担心,忧虑。 不己知:不了解自己。不己知,即“不知己”的倒装。知,了解。 不能:自己没有才能。 【赏析】 孔子主张,作为社会的人,应该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升个人的能力和修养。他说: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归国宝,不若献贤而进士。

【注释】 选自《墨子·亲士》。 归:通“...

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注释】 选自《论语·先进篇》第二十六章。 冠者:成年人。 沂:水名,在今山东曲阜南。 舞雩(yú):这里指鲁国祭天求雨的地方,在今山东曲阜南。 【赏析】 孔子聚徒授学,闲暇时常与几个高足弟子谈论社会、政治和个人生活情志。这篇《论语·先进篇》记录了...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注释】 选自《论语·阳货》第九章。 诗:《诗经》。 兴:感发志意,使人受到启发和鼓舞。 观:观察世间万物、人情风俗;认识社会现实,考证得失;了解各个时代各个地方的风俗人情。郑玄云:“观风俗之盛衰。”朱熹《集注》云:“考见其得失。” 群:使合群。...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

【注释】 选自《论语·子路》第六章。 令:下命令。 行:推行教化。 【赏析】 孔子谈论统治者的为政之道,强调说: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 意思是:自身端正,不下命令也能施行;自身不正,下了命令也不能施行。 孔子指出,统治者在伦理...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注释】 选自《论语·子罕》第二十六章。 匹夫:平民百姓。 【赏析】 孔子鼓励年轻人成才,但孔子也清醒地知道,一个人能否成才,有所作为,立志是非常重要的。他说: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意思是:三军人数虽多,如果军心不齐,它的主帅也...

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

【注释】 选自《论语·宪问》。 怨:怨恨。 尤:责备。 下学:即学下,学的是平常的知识。 上达:即达上,通达于仁义。 【赏析】 在《论语·宪问》一章里,孔子与弟子谈论一个人不为别人了解时应有的态度。他对弟子:“没有人了解我啊!”弟子子贡问道:“为...

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注释】 选自《论语·子罕》第二十三章。 后生:后辈。指年少的人。 畏:敬畏,惧怕。 焉:怎能,怎么,哪里。 来者:后辈子孙。 【赏析】 孔子历来重视后学,认为后来者完全可以超越前人。他说: “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意思是:年轻人值得敬...

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注释】 选自《论语·子路》第十七章。 欲:想。 速:快。 达:到达。 不达:指达不到目的。 【赏析】 孔子的弟子子夏做了莒父(鲁国邑名)的长官,他向孔子询问,怎样才能治理好政事。孔子回答说: “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注释】 选自《论语·泰伯》第四章。 善:友好,和气。 【赏析】 孔子的弟子曾子患了重病,孟敬子去看望他。曾子对他说: “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意思是:鸟将要死的时候,它的鸣声也会十分哀伤;人快要死的时候,他的话往往充满善意...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注释】 选自《论语·为政》第二十二章。 信:诚信。 不知其可:不知道怎么可以这样。 【赏析】 孔子认为为政的人,应该讲诚信。他说: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意思是:一个人不讲信用,不知他怎么能办事! 孔子认为,诚信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根本。“信...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注释】 选自《论语·雍也》。 质:指人的内在思想品质。 文:指表现在外面的礼节,学问。 野:粗鄙。 史:虚华无实。 彬彬:文与质搭配得很适当的样子。 【赏析】 孔子主张一个人的文采与质朴之间应该达到一种和谐的统一。他说: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注释】 选自《论语·雍也》第二十章。 好:喜好。 【赏析】 孔子认为,学习有三种境界。他概括说: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意思是:懂得学问的人比不上喜爱的人,喜爱的人不如以研究它为快乐的人。 孔子讲的三种境界:第一种境界为“知...

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注释】 选自《论语·述而》第十九章。 其:他,孔子自指。 发愤:下决心勤奋学习。 【赏析】 叶公(姓沈,名诸梁)是楚国的贤大夫,他任叶城的邑宰时,曾向子路打听孔子是怎样的人。子路一时不知如何回答。孔子就说,你何不这样回答: “其为人也,发愤忘食...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注释】 选自《论语·雍也》第十一章。 箪(dān):古代盛饭的圆形竹器。 食:饭。 饮:水。 陋巷:简陋的小巷。 堪:忍受。 回:颜回,孔子的学生。 【赏析】 孔子赞誉颜回具有“安贫乐道”的精神,这也是孔子大力提倡的人格精神。他说: “贤哉回也!一箪食...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注释】 选自《论语·述而》第三十七章。 荡荡:宽广。 戚戚:忧愁、担心的样子。 【赏析】 孔子分析、研判君子、小人的不同心境,得出结论是: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意思是:有道德修养的人,胸怀坦荡;人格卑鄙的人,常常忧心忡忡。 孔子认为,有...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注释】 选自《论语·述而》第二章。 识(zhì):记...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注释】 选自《论语·为政》第四章。 立:自立。指确立人生目标。 不惑:没有疑惑,指已经掌握了知识。 天命:指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耳顺:指从别人的话中能分辨出好坏、是非、真假。郑玄释为:“耳闻其言而知其微旨。”一说对任何话都不介意。 从心所欲...

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注释】 选自《论语·公冶长》第十章。 始:起初。 今:现在。 【赏析】 孔子与弟子谈到识人的道理时说: “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意思是:起初我看人,听了他的话就相信他的行为;现在看人,听了他的话,还要观察他的...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注释】 选自《论语·泰伯》第七章。 士:读书人。 弘:大。这里指心胸宽广。 毅:刚强,坚毅。 仁以为己任:即以仁为己任。 重:指责任重大。 远:指行程遥远。 【赏析】 曾子继承孔子的思想主张,毕生以实现仁为己任。他说: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

《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注释】 选自《论语·八佾》第二十章。 淫:过度,一说放荡。朱熹《诗集传序》解释说:“淫者,乐之过而失其正者也;伤者,哀之过而害于和者也。” 【赏析】 这是孔子对《诗经·周南·关雎》一篇的评论。他说: “《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意思是:《...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注释】 选自《论语·为政》第十四章。 君子:具有道德修养的人。 周:合群、团结。 比:勾结。 小人:人格卑鄙的人。 【赏析】 孔子注重人的道德修养,敬重君子,鄙视小人。 孔子说:“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意思是:君子宽以待人,与大家和睦相...

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注释】 选自《论语·子罕》第十九章。 为山:堆土成山。 篑:盛土的竹筐。 止:停下来。 平地:平整土地。 覆:倾倒。 【赏析】 孔子认为学习和道德修养是一个不断深入发展和提高的过程,决不能浅尝辄止。他说: “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注释】 选自《论语·述而》。 三人:这里的“三人”,不一定是实数,可以泛指多人。 师:动词,效法。 善:优点。 【赏析】 孔子曾经说过,他的成才得益于“敏以求之”。他的弟子子贡在《论语·子张》里也说:“孔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指出孔子没有...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注释】 选自《论语·公冶长》第二十六章。 安之:使之安。安,安定。 信之:使之信。信,信任。 怀之:使之怀。怀,归依(依孔安国说)。 【赏析】 一次,孔子与弟子颜回、子路一起闲谈各自的志向。耿直的子路说,愿自己的车马衣裘与朋友共同享用。颜回深沉...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注释】 选自《论语·雍也》第三十章。 立人:让别人站得...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注释】 选自《论语·雍也》二十三章。 知者:即智者,聪明的人。知,通“智”。 乐(yào):喜欢,爱好。意为沉浸于山水之中而与之俱化。 知者乐(lè):乐,优游快乐的意思。 【赏析】 孔子推崇崇高的精神生活,而崇高的精神生活是和真、善、美紧紧相连的。...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注释】 选自《论语·学而》第四章。 日:每天。 三省(xǐng):多次自我反...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注释】 选自《论语·为政》第十五章。 罔:迷惑、迷茫。指罔然无所得。 殆:疑惑,一说危险。 【赏析】 孔子从政的道路崎岖坎坷,没有什么值得书写的地方。他的杰出贡献主要在创办私学,聚徒讲学方面。孔子打破了学在官府的约束,使很多人有了受教育的机会...

世有无妄之福,又有无妄之祸。

【注释】 选自《战国策·楚策四》。 无妄:出人预料。《史记》作“毋望”。 【赏析】 楚考烈王没有生育能力。有个叫李园的赵国人,想把妹妹献给楚王,又担心不生儿子,得不到宠信,便先将妹妹献给丞相春申君。等妹妹有了身孕后,李园又说服春申君将妹妹献给...

以十人之众,树易生之物,然而不胜一人者,何也?树之难而去之易也。

【注释】 选自《战国策·魏策二》。 【赏析】 大夫田需很受魏王宠信,他自己也颇为得意。大夫惠施对此十分担心,劝他说: “以十人之众,树易生之物,然而不胜一人者,何也?树之难而去之易也。” 意思是:以十人的力量,去种容易成活的树,却抵不上一个毁树...

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

【注释】 选自《战国策·魏策二》。 市:集市。 【赏析】 魏太子被魏王(惠王)送到赵国邯郸去做人质,魏王派庞葱做陪伴。庞葱担心自己离开后有人进谗诬陷自己,临行前对魏王说:“如果有个人说市场上有老虎,您相信吗?”魏王说:“不相信。”庞葱又问:“如果...

骐骥盛壮之时,一日而驰千里;至其衰也,驽马先之。

【注释】 选自《战国策·燕策三》。 骐骥:骏马。 驽马:劣马。 先之:跑在前面。 【赏析】 燕国太子丹在秦国做人质,秘密逃回燕国。他看到秦军已逼近易水,燕国旦夕难保,便与太傅鞫武商量应对之策。为了制止秦国的野心,保卫燕国,太子丹筹划了一个惊天计...

所贵于天下之士者,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而无所取也;即有所取者,是商贾之人也。

【注释】 选自《战国策·赵策三》。 患:忧患。 释:消除。 纷乱:纠纷杂乱的事情。 取:取得报酬。 商贾(gǔ):做生意的人。 【赏析】 公元前258年,秦军包围了赵国都城邯郸,意在消灭赵国,实现其称霸天下的目的。赵国求救于魏。魏王为了自保,一面派大将...

夜行者无能为奸,不能禁狗使无吠己也。故臣能无议君于王,不能禁人议臣于君也。

【注释】 选自《战国策·魏策四》。 为奸:干坏事。 吠:狗叫。 禁:禁止。 【赏析】 魏国臣子白珪对同朝大臣新城君说: “夜行者无能为奸,不能禁狗使无吠己也。故臣能无议君于王,不能禁人议臣于君也。” 意思是:走夜路的人能不做坏事,却不能禁止狗不向...

人之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吾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

【注释】 选自《战国策·魏策四》。 【赏析】 公元前260年,秦军歼灭赵国主力后,将邯郸团团围...

怀重宝者,不以夜行;任大功者,不以轻敌。

【注释】 选自《战国策·赵策二》。 重宝:贵重的宝物。 任:担负。 大功:大功劳。 【赏析】 秦国派兵进攻赵国,苏秦为了赵国的安危,去游说秦王,希望他退兵以避免一场战争。苏秦强调说: “怀重宝者,不以夜行;任大功者,不以轻敌。” 意思是:怀揣珍宝的...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愠,不亦君子乎?

【注释】 选自《论语·学而》第一章。 时:按时。 习:诵习。 说:通“悦”,高兴。 朋:指朋友。 乐:快乐。 知:了解。 愠(yùn):恼怒。 【赏析】 在孔子的人生哲学中,好学、乐交、宽容,是做人的三大重要品质,所以孔子说: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

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注释】 选自《战国策·楚策四》引古语。 顾犬:回头看狗,示意狗去追兔。 亡:丢失。 牢:指羊圈。 【赏析】 楚襄王宠信州侯、夏侯、鄢陵君、寿陵君四位幸佞之臣,淫逸侈靡,荒于国事。大夫庄辛进谏加以劝诫,襄王不听。庄辛便请求外避于赵,以观其效。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