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名言名句 > 古籍名句

《古籍名句》

    收录163464

唯恐有闻。

(公冶长) 把别人指示的道理,战战兢兢地审慎奉行,唯恐在从前的道理尚未付诸行动之前,又听到另一项新的道理。这种虚怀若谷、求好心切的态度,是成就大事的原动力。...

观过,斯知仁矣。

(里仁) 当一个人犯错的时候,不可从此就以为他无药可救。因为每个人做事的动机,皆因存心而有所不同,可能有人因为太富于人情味而犯下过错呢!我们只要观察他犯错的原因,便知道他本来的真面目了。...

见贤思齐。

(里仁) 遇到比自己贤能的人,应该摒弃嫉妒、怨恨的心理,尽量学习对方的优点,使自己也能改进向善,成为一个贤能的人,这就是对待贤者最聪明的方法。...

君子去仁,亚乎成名?

(里仁) 若想在权势、富贵、学问、艺术方面扬名于世的话,其方法不胜枚举。然而真正的君子,除了执行仁道之外,并不想借用其他的手段,来达成扬名四海的目的。...

行己也恭。

(公冶长) 不论何时何地,言语务必谦虚,行动务必谨慎。...

德不孤,必有邻。

(里仁) 凡人一心一意践行道德,他不用担忧会被环境所孤立。因为一定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了解他,愿意与他携手切磋,所以道德即使孤立,也不过是短暂的现象而已。...

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公冶长) 宽大为怀,善于体谅别人,从来不追究别人过去所做的坏事,自然人人都会感激他。同时这种好人也很少招致仇怨。...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以议也!

(里仁) 既然立志学习仁义道德,且以奉行真理为使命的人,居然对于粗陋的衣服和食物,觉得是一种羞耻、屈辱,那么这种人实在不值得和他交游,也大可不必和他谈论大道理了。...

以约失之者,鲜矣!

(里仁) 在人生旅途中,很少由于谨言慎行,简朴诚实,刻苦耐劳,而被社会所抛弃,遭受失败的报应。...

闻一以知二。

(公冶长) 我虽然不如那些闻一知十的才智之士,但是我能举一反二,谦逊地求证道理,在能力范围之内,力求理解。既使没有特殊表现,总比普通人的程度稍微好一点。...

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举凡思考、探索,都是做学问的基本态度,但是如果只知思考和探索,也是非常危险的。 尤其是年轻人要特别留意这一点,因为年轻人不论在知识或见闻方面,还是非常的浅薄狭隘,必须脚踏实地去学习的东西实在太多了,过于苦苦思虑而放弃努力学习的实际行...

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为政) 欲使国家大治的话,首先要启用优秀的人才,其次教导无能的人,如此政绩自然提高;而人民感于政府之德政,均能勤勉奋发,团结一心,以报答他们衷心所信赖,所欢迎的大有为政府。...

见义不为,无勇也。

(为政) 明知应该这样做或那样说,才是正人君子所要走的道路,然而被利益所诱惑,或为了保护自己的缘故,却畏缩不前,裹足观望,这种是没有勇气的人。...

举直错诸枉,则民服。

(为政) 譬如把平坦的木板放在弯曲的木板上面,会发现底下弯曲的木板也能慢慢变直。同样的,治理政事时,能够举手正直的人,作为全国上下的准绳,于是老百姓、部属,自然受到他的良好影响,人人趋向正途。...

君使臣以礼

(八佾) 君主使唤臣下,他要谨守礼法。 社会上有指挥者、接受指挥者、发号施令者、和接受命令者等各种人物,职位高的人对职位低的人时,最重要的是遵守礼节,否则不只是礼法被破坏,连整个社会的基础也要为之动摇了。...

非其鬼而祭之,谄也。

(为政) 凡人祭拜不应该祭拜的东西,就可以把他归类为奉承阿谀,以谋得利益的那一种人。...

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里仁) 所谓仁者,就是执行仁道,生活在仁道之中,而能心安理得的人。知者则略逊一筹,因为他们把仁道视为有目的的企图而百般鞭策自己,以求得其中的利益,这种有所为而为的方法,毕竟太牵强附会了!...

苟志于仁,无恶也。

(里仁) 一个人若能真心立志实行仁道,他就不会做出邪恶无耻的勾当来。...

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为政) 不论是学识或技术,一旦脱离了正道,就称为异端。耽溺在异端之中,其弊害则无穷无...

里仁为美。

(里仁) 选择居所时,应该选择一个风俗淳朴仁厚的地方,住在这里,人人才会如沐春风,德行才会有进步。...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为政) 人与人、或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都是依赖信义两个字而建立起来的。一旦丧失信义,人与人的关系就会荡然无存,社会组织也因而崩溃。所以做人应该讲求信义,信义是构筑人类希望与感情的桥梁。...

礼,与其奢也,宁俭。

(八佾) 超过本分是违反礼义的行为,所以冠、婚、葬、祭,不宜过分铺张奢华,应当力求简朴,才能符合礼义的规范。 非但物质方面应谨守规范,精神方面也不要作无谓的消耗,这也是一种节约。仪式、奠仪都是形式上琐碎细节之事,最重要的是举行仪式和赠送奠仪的...

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

(里仁) 一个没有仁德心的人,不可能长久处在精神、物质生活两相无匮乏的环境之中。因为他的欲望无穷,不懂得仁爱自律的美德,所以他很容易就会被虚荣所迷惑,被欲望所欺骗,终而堕落到无底的深渊中。...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 知道就表示知道,不知道就承认不知道,能够用这种态度去学习,也算是真知了。...

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

(为政) 应该尽量去听取别人的意见,从中取得经验,然而当自己要发表看法的时候,就得小心了;千万不能想到什么说什么,只要把自己所了解的部分说出来即可,但是对于稍有疑惑的问题,最好闭口不言。这样才能减少被人责难的机会。...

绘事后素。

(八佾) 画图的时候,应该先有素描,然后再着色。画底是肉眼所看不见的作业,如果底色没有画好,这幅画不能称之为一幅好画,与其注重外貌、装饰身体,还不如埋头自我修养内在的气质,来得更实在、更有意义。...

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里仁) 真正的仁者,其待人接物的态度都很公平,他不会偏袒好事,也不会隐藏坏事,他能够光明磊落的喜爱君子,也能够毫无顾忌的憎恨小人。他坦然而真实,所以他内心丝毫无所畏惧、无所忧虑。...

既往不咎。

(八佾) 纵使对方曾经犯过很多错误,也不能永久责难他。 对于已经成为过去的事情,不要再苦苦追究、抱怨、或说些悔不当初的话。对于别人如此,对待自己也应如此。切勿懊丧于既成之事实。因为即使你耿耿于怀,也于事无补;你终日眷恋于种种往事,反而阻碍了你上...

臣事君以忠。

(八佾) 臣属侍奉君王,要尽力尽力地效忠。 社会中,在上位者用礼待人,在下位者真心诚意贡献能力,彼此互相协助,追求共同的理想,如此社会组织才能巩固扎实,个人生命才得以圆满无缺。...

祭如在,祭神如神在。

(八佾) 古谚“祭如在”的意思是说祭拜神明时,要虔诚稳重,必恭必敬,就像神明果真无处不在的样子。同理,无论做什么事,都应避免形式上的敷衍塞责,务必本乎诚心而为。...

父母唯其疾之忧。

(为政) 天下父母心,为人子女的千万不要让父母牵挂,儿女应随时注意自己的健康,以免生病了叫父母费神操心。世上的父母均爱子心切,而孝顺的子女也应该懂得这个道理。 “其疾”亦可解释为细心照顾父母的饮食起居,以免他们因为年老力衰而一病不起,那时后悔...

温故而知新。

(为政) 不论做什么事情,应先追溯过去,研讨当时的各种情状,作为发掘将来新思想、新方式的基石。 这种办法叫做“温故知新”。倘若没有过去,现在就不可能存在,但是一味陶醉于过去,被旧有的传统所束缚,新的世界便无从展现出来。反之,忽略往日的成就,只...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学而) 不要为了不被世人所重视而悲观沮丧,这种忧虑实在是微不足道的。你必须随时关怀别人,而担忧自己不能认识别人真正的价值,这才是应该加以注意的事情啊!...

五十而知天命。

(为政) 我深深地体验到世事的变化莫测,人们是绝对无法逃避吉凶祸福的境遇的,唯有顺其自然,才能知足常乐。同时,我感觉上天正在赋予我救人救世的艰巨使命,而我将不惜一切为世人创建一个新的精神领域。 五十岁为“知命”之年。事实上,孔子以五十岁作界线...

学而不思则罔。

(为政) 学习各种知识固然可喜,但如果不把所学的东西多加思索,或加以实际运用,那么这种学习只能算是一种表面工夫,所学必然模糊不清。因为基础一旦不稳固,所建立起来的东西也就岌岌可危了。 “罔”与“惘”同义,是迷糊的样子。...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

(为政) 七十岁之后,任凭自己高兴说什么、做什么,也绝对不会脱离正轨了,若不是修养达到极致的人,是不容易做到这种地步的。 七十岁为“从心”之年。...

敏于事而慎于言。

(学而) 少说话多做事,说话的时候要非常谨慎小心,做事的时候要勤劳敏捷,应该用这种方法来勉励自己。...

六十而耳顺。

(为政) 直到六十岁,我的人生经验已经很丰富了,所以不论听到什么事情,也都不觉得惊奇诧异。我没有反抗的意念,凡事都显得平淡无奇,因为经历过这么长久的岁月,我已洞悉世间百态,人生一切道理,早已深镌在我的心坎上了。 六十岁为“耳顺”之年。“耳顺”...

信近于义,言可复也。

(学而) 和他人约定的事,一定要合情合理,才能够践守诺言。(有子的话)...

四十而不惑。

(为政) 四十岁是人生最活跃的一个时期,也是最容易被诱惑而陷于迷乱的时期。然而在这个时候,人生问题对我而言,是非常单纯而明白的,任何疑惑已经对我发生不了作用,也不足以成为威胁了。 故世人称四十岁为“不惑”之年。...

周而不比。

(为政) 与人交际应酬的时候,应该一视同仁,公正无私。若是偏袒一方,或结成党派,树立敌人,都不是正人君子所要选择的途径。 “比”和亲睦同义,在此解释为结党营私的意思。...

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

(为政) 首先,观察对方的举止,然后调查他行为的动机,接着再进一步探究他的态度是否出乎真诚?若能以这三个步骤去观察对方,彻底加以分析,那么对方的真面目便一览无遗了。 “以”与“为”都是“作”的意思。遇事最好先采用“视”的方法,再采用“观”的方法...

恭近于礼,远耻辱也。

(学而) 为人最重要的在于有节制的态度。必恭必敬固然是一桩好事,容易博得别人的欢心,然而礼节太周全,超过合理的限度,反而会招惹不必要的耻辱。因为卑屈谦虚,一味迎合他人的口胃,算不上是真正恭敬的态度。(有子的话)...

色难。

(为政) 侍奉父母的时候,要小心自己的态度和表情,否则就不能称之为孝顺。这里的“色”字,并不单是意谓着“脸色”而已,它还包括一切的言行姿态。...

三十而立。

(为政) 我三十岁的时候,不论在精神方面或物质方面,都能够独立自主,而且也能合乎礼节的要求。 因此世人将三十岁称为“而立”之年。...

过则勿惮改。

(学而) 人既不是圣贤,当然也偶尔会有犯错的时候,知道自己犯了过错,而能决心改过向善的人,就非常难能可贵了。但一般人却常常掩饰自己的过失,或理直气壮的替自己辩护,岂不知这只有更加彰明他的错误,增加他的罪行罢了。然而贤者勇于认错,勇于改进,并时...

礼之用,和为贵。

(学而) 待人处世的时候,必须以从容合理作为原则,倘若人与人之间,不知适度运用从容合理的办法,那么很多事情都无法行得通。从容合理诚为可贵之道。 有时礼俗会促使人与人之间关系发生冲突,唯有用从容合理的态度来维系彼此的感情,才能使双方和乐相处,避...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而) 这是论语最初的一章,“子”是先生的尊称,此地指孔子,以下亦同。 对于所学习的功课,能够运用时间反复练习,使这些知识真正成为自己的东西,永远铭刻在脑海里。用这种态度来求学问,不是一桩很喜悦的事情吗?自己默默下苦功钻研学问,自然而然会有志...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为政) 治理政事的人,不可单单依照法律和规则来推行政务,必须用道德收服人心,实施良政。就象群星拱卫屹立不摇的北极星那样,万民就会拥戴政府的德政,而纷纷归附。...

君子不器。

(为政) 饭碗是器皿,陶盆也是器皿,它们只分别具有一种用途而已。然而立志成为伟大人物的人,却应该避免自己变成像器皿一般只有单一用途的人。因为一个全能者,莫不希望冲破固有的局限,使万事皆掌握在他手中。...

居贤德,善俗。

(渐 象) 君子自持方正的道德,进而更以此种道德去移风易俗。 山上有树,由渐而生。君子深体斯义,自己当先修德行,以改善民俗。移风易俗,非一朝一夕之功,其所由来,渐也。...

日中则昃,月盈则食。

(丰 彖) 太阳一到中午就开始西沉,月亮一满就开始亏,这种盈亏都是天地间自然现象。 日升至中为至极,其则日昃而月升。月满之后,即渐食。盈长消食,为宇宙必然现象,亦天道运行之理。天道运行,有恒有则,虽鬼神也不能超越,而况于人乎!故人不可以逆天。也...

丽泽兑,君子以朋友讲习。

(兑象) 两个并列的沼泽,都喜欢互相流水,所以君子更应互相规劝以励品德。 丽泽,二泽相互丽也。上下二泽,交相浸润,调善以济善,善善之用大矣。 以二泽之交相浸润,喻朋友之互相切磋。朋友讲习,谓朋友以同门同志而相聚,学以济之,问以辨之。使德业能日以...

说以先民,民忘其劳。说以犯难,民忘其死。说之大,民劝矣哉。

(兑彖) 先使人民高兴,再自己率先垂范人民劳动,人民会忘掉一切辛苦。同样地在克服困难时,也要先使人民高兴,再自己率先垂范迎接困难,那人民即使牺牲性命也高兴去做。 以先民的行为以化民,则民不以其所役为劳为苦。教之以冒险犯难之要,非如此不得辟出一...

不出户庭,知通塞也。

(节 初九 象) 不走出院子一步,就能知道社会上的一切利弊得失。 通,达也。塞,止也,闭也。 天地间的物理,其道相同。君子达道,乃能触类旁通,知何处为通,何处为塞。故君子能不出户庭,知天下之通塞也。又能因已知之理,知其疏导方法,也引喻为君子守节,...

巧言令色,鲜矣仁。

(学而) 巧言、令色,本身并无一定的错误或罪恶,然而如果一个人对于口头上说些甜言蜜语、或佯装奉承谄媚等可耻的姿态,深深引以为荣的话,那么无疑的,这个人一定非常浅薄幼稚,因为他完全不懂得待人处事的根本方法,而他对仁爱慈善的认识,也一无所知,这种...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诗句】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出处】唐白居易《 琵琶行 》 【意思】琵琶声渐渐停歇,平静中却 别有一种幽愁暗恨,这真是此时无声胜 有声...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学而) 儒学又可以称作“务本之学”。人生活在世界上,必须要做的工作很多,不应该老是拘泥形式,让末端细节的琐事,把你搞得头昏脑胀,反而于事无补,失去了本意。所以做事宜讲求根本的道理,这项道理就是确实把握重点的方法,如此正当确实的效果即能应运而...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学而) 求学贵在实践,纸上谈兵,闭门造车,都不能算是正确的途径。一个满腹经纶的人,很可能失之空谈泛论,完全和现实脱节,结果沦为言行不一的人。这种脱离实用的学问是经不起任何考验的。 所以为人首在修养德行,完成份内的工作,若有剩余的时间和精力,...

(刚中而柔外,说以利贞,是以)顺乎天而应乎人。

(兑彖) 作一切事情,都要顺从天道,并且要迎合人民的心理,否则逆天行事就会失败,同理违反民意也会遭到失败。 兑命谓阳刚居中而阴柔居外,故曰刚中而柔外。 君上之为德,秉中心之刚,而役居外之柔,故能使民心悦诚服,而民忘其劳。民悦服,而后可以冒险犯难...

(涣有丘。)匪夷所思。

(涣 六四) 这不是平常事所能想像的。 丘,聚也。夷,平也,常也。涣,患也,散也。 天下之涣,起于众心乖离,人自为群。 君上忘其小我,以全大我。大我,即群之谓。庶黎见君上之能捐小我以全大我,于是起而效之,涣其小群,敢其私心,则可聚矣。此涣中有聚,...

不节之嗟,又谁咎也。

(节 六三 象) 我们应该对自己的行为加以节制,否则一旦因此遭受失败,也只有怪自己,岂能归咎于他人。 不节之嗟,示悔过之意。因其反...

鸟焚其巢。

(旅 上九) 鸟如果在人容易看到的高度作巢,就有被人焚毁的忧虑。喻人如居高位而傲慢,就容易因招忌而失败。 鸟于高处筑巢,故以其高而睥睨,不可一世也。而不知其所以为高,仍不必能保其巢,而召焚也。 引喻居高位者,以其位高而傲视侪辈,引人妒嫉,因而自...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诗句】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出处】唐白居易《 琵琶行 》 【意思】一曲演罢,琵琶女在收拨中, 猛然用拨片在四根弦的中心处用力一划,发出的声响,就好象是绸子突 然迸裂,乐曲就在这急促的、令人撕心裂肺的音响中戛然而止。这绘声 绘色的音...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学而) 凡事都能为别人设想的人,一定受人欢迎、受人尊敬,而乐于与他交往、共同谋事。但这一种为他人设想的心意果真是诚实无欺的吗?或者是为了别有企图才如此做的呢?好好检讨自己的用意吧!由于存心不良而去帮助别人,将使你陷入不仁不义的深渊,永远不能得...

敬事而信。

(学而) 不论做什么事情,都应该抱着谨慎专一的敬业精神,由于你固守本分,处事秉着诚实的原则,如此一来,别人自然而然会相信你。一个人待人接物,若能以赢得大众信赖为最大光荣的话,他才能随时随地勉励自己,努力达到目标。 能得到他人的信赖与否,完全在...

学则不固。

(学而) 大凡没有知识见闻的人,常因自己的思想太肤浅,很容易就变成一个顽固而不通情达理的人。人生在世,应该认清自己的方向,多方面地探索知识,扩充学习的领域,发扬真理,使精神力量永远存在于天地之间。...

无友不如己者

(学而) 人们通常喜欢接近不如自己,而且擅长曲奉迎合自己的人,但这一类的朋友,对于你的前途,非但没有好处,还有很大的弊害。你应当选择学问、经验都比自己丰富的朋友,从他们身上学习奋发向上的精神,和探求学问的方法,才能使你获益良多。...

先庚三日,后庚三日。

(巽 九五) 仔细考虑事物,再猜测结果。 先庚三日为丁,丁宁于事变之前之谓。 后庚三日为癸,揆度于事变之后之谓。 人之于事,即丁宁审慎之于前,再揆度探求,以计事之究竟于其后。如此,则人之对事,有初有终,不舒不慢,自然能以逢凶化吉了。...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诗句】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出处】唐白居易《 琵琶行 》 【意思】弹琵琶的声音突然象银瓶爆破,水浆迸溅,又如突然杀出一队铁骑,刀枪齐鸣。以具体事物形象地形容女艺人演奏琵琶声响的激昂。现在多用来形容文艺演奏技巧的高超。 【全诗赏析...

震惊百里,不丧匕鬯

(震卦) 即使能震动一百里远那样的大雷,如果是一个正在诚心祭祀的人,也不会把手中所拿的祭品掉在地下。 匕舩,勺祭食之棘器。 谋人须能居安思危,战兢自惕,庶可免于祸患。即使遇不测之祸,其势如雷之震惊百里,而此心仍能安静不动,匕舩如旧,不稍震动也。...

君子豹变,小人革面。(征凶,居,贞吉。)

(革上六) 君子日进月步,所以每天都在改善,反之小人为了讨主人欢心,仅仅在表面上改变态度。 君子日就月将,亦有其文彩,故称豹变,谓仅次于虎变也。革面,革不善以为善也。又次于豹变,然亦革之道也。 小人之变,所以顺从君命也。小人之器识德量,去君子远...

思不出其位。

(艮 象) 君子不去思考超越自己身分地位的事情,也就是知分而不违背天命。 君子动静不失其肘,散止其所当止。与止义相合,则谓止于义也。止于其当止之所在,是以君子能思不出于其位。...

归妺,天地之大义也。(天地不交,万物不兴。归妺妹,人之终始也。)

(归妺 象) 女人的嫁丈夫,是天地间最光明的大道。 因阴阳不交,就不生万物。 妹,少女之称。归妹,以少女从长男也。 男女婚媾,顺天地阴阳之道,天地之大义也。男女相感,得夫唱妇随之乐,故归女得其位也。唯归妹则悦而后动,女先于男,所归在妹,实为私情,...

鼎折足,覆公餗。

(鼎 九四) 喻大臣乃一国之鼎,如果大臣的腿折断——也就是大臣有罪,必然会为国家与君主带来灾难。 公餗,鼎食也。 器识不足而居高位,则若鼎之不堪任重,不免折足也。鼎即折足,其所盛之餗,自亦倾覆。其形渥,是不免于穷困之意。是凶兆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