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名言名句 > 古籍名句

《古籍名句》

    收录163457

兵闻拙速,不闻工迟。

(闵王承传) 军队作战与其技术精良而行动缓慢,倒不如技术不精而行动敏捷,反而能够获胜。 (参考) 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孙子》作战)...

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

(陈蕃列传) 大丈夫处于世间,应当以平定天下为职志。(陈蕃所说的话)...

广客蛇影。

(乐广传) 意即过份担忧虚幻不实的事情。 晋朝乐广一次在家中宴请一位好友,但是自从请客之后,这位好友一直都未再来拜访。这使得乐广感到非常奇怪,于是便亲自去探望他,希望了解其中缘由。这位朋友告诉他前次在宴席中饮酒时,看到杯中有一条蛇,但是由于当...

以义割恩也。

(外戚传) 为维持正义,必须将私人之间的恩情放在一边。也就是大义灭亲之意。(这是颜师古所说的话)...

万人逐兔,一人获之。

(袁绍列传) 虽然追逐兔子的人很多,而捉到兔子的却只有一人。但是若非这么多人一同追逐,单靠那一个人的力量也无法捉到兔子。...

罪不容诛。

(外戚传) 喻罪大恶极,纵然诛杀他仍不足以补偿其罪孽,与死有余辜同义。...

后汉书

《后汉书》一百二十卷,南北朝宋范晔所撰,为二十五史之一。范晔博览经史,善于文事,因仕进不得志,遂根据当时已经完成之史籍《东观汉纪》,仿照正史体制,加以删定修改而成《后汉书》。注释方面,“八十八列传”部份为唐朝章怀太子所注,“三十注”部份为...

欲烧其笔砚。

(陆机传) 观赏他人的诗文之后,发觉自己缺乏文才,恨不得把自己所用的笔砚统统烧掉,从此不再舞文弄墨。...

老牛舐犊之爱。

(杨彪列传) 如老牛添舐小牛那样的爱子之情。...

有志者事竟成。

(耿弇列传) 一个人只要具有坚强的意志,则不论遇到任何困难,都一定能够克服而获得成功。...

实事求是。

(河间献 王德传) 从事实中探求事物的真相与真理。 (参考) 修学好古,实事求是。...

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外戚 孝武李夫人传) 妖艳的女子具有蛊惑男子的力量,其美色足以使国君丧失城池、使国家覆亡。...

原心定罪。

(哀帝纪) 断案时必先推求犯罪者的动机,然后才判定其罪名。此即所谓“原心定罪”。...

力田不如逢年,善仕不如遇合。

(佞幸列传) 无论多么勤奋的农人,辛劳一年所能获得的收入,总是比不上丰年时的收成。入朝为官的人不论多么尽忠职守,努力工作,其所受重用的程度却总不如遇到良好的机缘,获得君主的赏识,能建立良好君臣关系的人。...

羽翮飞肉。

(景十三王传) 鸟的羽毛虽然非常轻,但是却能使其笨重的身体,自由自在的飞翔于天空。 意即力量微薄的人只要聚集在一起,也同样能够形成很大的力量。...

诬神者殃及三世。

(郊祀志) 一个人若欺骗神明,则其所造成的灾祸,足以影响到后世三代。...

前车覆后车戒。

(贾谊传) 看见前面的车子翻覆,走在后面的车子便应该小心戒备。比喻前人的失败,可以做为后人的警戒。...

一丘之貉。

(杨惮传) 同栖在一座小丘上的貉。比喻臭味相投的同类。...

朋党执虎,(十夫桡椎)。

(中山靖王胜传) 如果能够将众人的力量聚集在一起,那么这种力量必然强大得足以捉往凶猛的老虎。...

相马失之瘦,相士失之贫。

(滑稽列传) 许多人在品评马的时候,往往因为马儿太瘦,而将良驹看成驽马;在品评人物的时候,往往因为贤士生活困,而将其视为低贱。...

汉书

《汉书》一百二十卷,东汉班固所撰,而由其妹班昭补充完成。 此书为正史二十五史中的第二部,与《史记》并称为良史,世有《班马》之称,班即班固,马即指司马迁。 《汉书》的体裁皆本于《史记》,包括“十二帝纪”、“八表”、“十志”、“七十列传”。 继司...

(邹鲁谚曰)遗子黄金满筐,不如一经。

(韦贤传) 与其留给子孙满筐的黄金,倒不如教导他们读通一部经书,反而对子孙们的前途有帮助。(这是邹鲁地方的谚语) “满璆”即满满一大笼的份量。(邹鲁)为孔子的故乡。...

狗猪不食其馀。

(元后传) 不仁不义的人所吃剩的食物,连狗与猪都不愿意吃。...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董仲舒传) 空手站在水边企羡游鱼,倒不如回家织网,设法捕鱼比较实际。 这句话的用意在劝戒我们与其整天空想,倒不如努力实践。...

(诏曰)农,天下之大本也。

(文帝纪) 农业是维持天下人生活的主要来源,因此可以称之为国家的根本。...

欲汤之餐,(一人炊之,百人扬之,无益也),不如绝薪去火(而己)。

(枚乘传) 欲使沸腾的热水冷却,只需把薪材抽出来。使火熄灭即可。意即任何问题都应选择适当的解决方法。...

逐糜之狗,当顾兔耶。

(外戚传) 正在追逐大鹿的猎狗,那里还会去注意一只小小的兔子呢? 这句话是在比喻追求巨利的人,往往不理会垂手可得的小利。...

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

(汲郑列传) 人与人之间的交情往往会随着彼此的生死、贫富、贵贱等变化而迁移。 汉的翟公任廷尉时,宾客们都争先恐后的前来奉承巴结,然而一旦他辞官之后,却没有一个人理会他。于是他便在家宅的大门前,题了上前述文字。...

欲投鼠而恐器。

(贾谊传) 看到老鼠时虽然想掷物将其击毙,但是却又害怕将老鼠旁边的器物打破。 比喻虽欲除去朝中的奸佞小人,但又恐伤害君主。与“城狐社鼠”(即指君主身边的奸臣)类似。...

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货殖列传) 衣食富足生活无虑的时候,人们自然而然的就会重视名誉,并了解荣辱的分别。...

断而敢行,鬼神避之。

(李斯列传) 一个人行事若能果断,那么连鬼神也会敬畏得退避三舍。...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李将军列传赞) 由于桃树、李树会开花结果,因此他无须招呼大家,而树下自然会成为道路。这是比喻有德望的人无须登高疾呼,而四方群众自然会争相归附。...

贪夫殉财兮,烈士殉名。

(贾谊列传) 所谓贪夫殉财,即贪得无厌的人会为追求钱财,而不顾性命的安危。至于烈士则会为追求良好的声誉,而情愿奉献生命。...

攻苦食啖。

(叔孙通列传) 专心致力于艰苦的事业,而安于食用粗劣的食物。今多指苦心求学之意。 “啖”亦作淡,指粗劣的食物。...

(以色事人者),色衰而爱驰。

(吕不韦列传) 以姿色侍奉君王的人,一旦其年纪老大姿容衰落之后,他所获得的宠爱就会逐渐淡...

胶柱而鼓瑟。

(蔺相如列传) “柱”为瑟上的雁足,可以自由移动,而调节瑟弦振动的速度。若粘住雁足,则弦音必然单调而毫无变化。故以此比喻拘泥而不能变通之意。 赵孝成王时赵的大将能臣均已凋零殆尽,只剩下廉颇一人。秦赵长平之战,秦军派遣间谍,潜入赵国散播谣言,宣...

王者以人民为天。

(郦食其传) 治理天下的君主,总是将人民看成与上天同等重要。...

如积薪耳,后来者居上。

(汲黯列传) 陛下任用臣下,就好像在堆积柴火一样,后来的人反而居于上位。 意即优待新来的人,使其位居高职,而令旧人屈居下位,隐喻错误的用人之法。...

忠言逆于耳利于行。

(淮南王列传) 善意的忠告,听起来虽然会令人感到不舒服,但是这种忠告对于我们的行事,却有很大的益处。...

夜郎自大。

(西南夷列传) 夜郎是汉代中国西南方的一个小国,汉使者至夜郎,夜郎侯自以为所辖领土非常广大,而不知大汉疆域之辽阔,因此不自量力的向汉使者问道:“我们国家与你们汉朝那一个领土比较大?”后世遂以“夜郎自大”比喻不了解社会上的实际情况,而自以为了不...

行不苟合,(义不取容)。

(平原君列传) 一个人行事必须正直磊落,绝不可为迎合当世而苟且随便。遇到自己认为是合乎道义的事情,必须坚持,绝对不可背弃道义,而勉强让别人接纳自己。...

败军之将不可言勇。

(淮阴侯列传) 失败的将军,没有勇气再与人谈论战阵之事。...

一贵一贱交情乃见。

(汲郑列传) 唯有遇到生死转变、贫富变化,以及贵贱不同的时候,才能看得出彼此之间真正的交情。 请参照“一死一生乃见交情”。...

有白头如新,倾盖如故。

(邹阳列传) 有些朋友虽然彼此交结多年,但是纵然双方头发都已斑白,交情却仍然淡薄有如新交一般。有些朋友则不然,彼此可能初次在路上相遇,隔着车窗互相倾谈时,就亲密得仿佛已经相知许久似的。 “倾盖”即彼此揭开车窗的帘盖,互相交谈之意。...

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

(刺客列传) 大丈夫会为了了解自己,赏识自己才华的人,而不惜牺牲生命。女子则为了喜欢自己,爱恋自己的人,而修饰容貌。...

千虑一失。

(淮阴侯列传) 不论多么聪明的人在考虑事情的时候,也总难免会有疏漏之处。 (参考)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掉三寸之舌,下齐七十馀城。

(淮阴侯列传) 靠着三寸不烂之舌,收服齐国七十馀座城池。 这是汉代郦食其的故事,他发挥其雄辩的才能,为汉王室建立大功。...

(忠臣不事二君),贞女不更二夫。

(田单列传) 坚守贞操的女性,既已与人缔结婚姻,便绝不会再改嫁。(这是王蠋所说的话)...

如失左右手。

(淮阴侯列传) 就像失去自己的双手一般,非常难过。这是比喻失去自己所依恃的人,就如同失去双手一般,令人懊丧茫然而不知所措。 韩信归附刘邦之后,最初并未受到汉王的重视,但汉王身边的萧何却非常器重他。一次韩信因自己屡屡不得进用,便与刘邦手下一些将...

以肉委饿虎,何益。

(张耳陈馀列传) 纵然将自己的身体送给饥饿的老虎,听其宰割,对事情又有什么帮助呢?换言之,即使牺牲自己也于事无补。 比喻死得毫无意义之意。...

将门必有将,相门必有相。

(孟尝君列传) 宰相的后代中一定还会再出现宰相;大将的后代中一定还会再出现大将。换言之,出身门第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天子以四海为家。

(高祖本纪) 治理天下的君主应当把所管辖的每一个地区,都当做自己的家乡,一视同仁地给予妥善的抚辑。...

交绝不出恶声。

(乐毅列传) 一个君子虽然与人绝交,但是却绝不会在第三者面前,恶言中伤对方。 (参考) 臣闻古之君子交绝不出恶声,忠臣去国不洁其名。...

趋舍有时。

(伯夷列传) 隐居之士其退机遇各有不同,有附骥尾而得名闻天下,亦有没世而名声亦随之湮灭者。...

(日中则移),月满则亏。

(蔡泽列传) 月圆之后紧接着而来的,必然是上弦月与下弦月。比喻人世间一切事物盛极之后,必然会逐渐衰颓。...

(人众者胜天),天定亦能胜人。

(伍子胥列传) 由坏人所汇集而成的恶势力兴盛时,其凶暴力量虽然一时能胜过天理,使恶人得以横行世间。但是,只要天下一旦安定下来,无须多久,公理便自然会重新战胜人欲。...

谋黄发番番,则无所过。

(秦本纪) 凡事若能与满头黄发的高龄老人商量一下,则行事可以减少错失发生。这是秦穆公对臣子的训示。...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项羽本纪) 欲成就大事业,就不必顾虑那些细小的琐事。 鸿门宴时,沛公看出项王有谋害自己的企图,遂借口如厕,打算脱逃。但是临时又觉得未向主人告辞,于礼未备,有欠磊落,因此非常犹豫,不知何所适从。其手下大将樊哙看到这种情形,便以前言劝告他,认为...

举鼎绝缤。

(秦本纪) 秦琥王孔武有力喜欢与人比斗,一次他与大力士孟说较量举重,由于武王力量不足,被落下来的重鼎压断膝盖,不久便不治去世了。后人遂借此故事比喻弱小的人,担负重大任务,表示难以达成使命之意。...

见微而知清浊。

(吴太伯世家) 目光远大的人,只要看到些许小事情的端倪,即可判断出其是非清浊。...

以言取人。

(仲尼弟子列传) 仅凭对方所说之言词,以为任用人才的依据。采取此种方法拔举人才,往往无法正确判断对方的能力和操守,因此很容易发生错误。 (参考) 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千金之子不死于市。

(越世家) 富贵人家的子弟因为了解自己的尊贵,所以举止行为非常谨慎,绝对不会使自己横尸于街头。狐裘难敝,不可补以黄狗之皮。(田敬仲完世家) 狐皮制成的衣服虽然破旧了,但是却绝对不能用黄狗的皮,补缀破处。 意指君子虽已式微,但仍不能用小人来取代。...

五年得一语,曰诚。

(刘安世) 刘安世在司马温公门下五年,只学得一个诚字。这个字从表面看来虽然非常简单,其中所包含的意义却极其深远。...

时难得而易失。

(齐太公世家) 好的时机很难获得,但是却很容易丧失。...

忠臣去国,不洁其名。

(乐毅列传) 一位真正的忠臣,虽然由于某种原故,必须离开自己的国家,但是在离开之后,他绝不会向人表明自己的清白。因为如果他表明自己的清白,间接就会伤害到其君主的令誉。 请参考“交绝不出恶声”。...

土木偶人者耳鼻欲大,口目欲小。

(苏颂) 用泥土或木头制作玩偶的工人,在制作之初,总是将玩偶的耳朵、鼻子做得特别大,眼睛、嘴巴做得特别小,因为如此在修改的时候,鼻子、耳朵部份只须依照比例削除即可,而眼睛、嘴巴部份只需斟酌情形括大一点即可。 这虽然只是制作玩偶的简单常识,但是...

贪夫徇财。

(伯夷列传) 贪得无厌的人会为了追求钱财,而不顾生命。...

战者逆德也,争者事之末也。

(越世家) 战争乃是违背正道的行为,纷争乃是万事中最不值重视的事情。...

持方枘欲内圆凿(其能入乎)。

(孟子列传) 工匠制造木器时,若欲将方,形的笋头,插入圆形的洞穴中,一定不会合宜的。 喻事之不可行也。...

史记

《史记》一书共一百二十卷,为汉朝司马迁所著。 司马迁一家世代在朝掌史,迁之父司马谈担任史官时,一心一意以编纂史书为职志,不过这项事业尚未完成,司马谈就去世了。所以迁任太史公之后,遂继续其父的事业,撰成《史记》一书。《史记》最初并不称为《史记...

君子难进易退,小人反是。

(司马光) 由于君子重视进退,所以当别人推荐他出任时,他不会轻易允诺。但是君子对功名利禄看得非常淡泊,因此如果你对他略感不惬,他必然会立刻隐退,毫不留恋。小人则完全相反;如果有人欲推荐他为官,他一定会欣然前往,所以推荐这种人并不困难。然而他一...

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非储之以待,则如病者何。

(范纯仁) 一个人如果卧病已达七年,却还在到处寻找非收藏三年不能治病的陈艾,不知自己储存,那么他永远也无法痊愈。政治方面也是一样,平常如果不留心政事,则一旦有事就会措手不及。(这是范纯仁听说的话)...

虽至愚,责人则明,虽有聪明,恕己则昏。

(范纯仁) 综观世间,大多数人虽然本身十分愚昧,但是在责备别人的时候,却变得非常精明,对他人所犯的过失一丝一毫都不会放过。另外有些人虽然非常聪明,对于一切事物都观审得非常透彻,分析得非常清楚,但是对于自己的过失,却往往视而不见,而失其明察的智...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

(范纯仁) 一个人要想保持清廉的节操,平常就要养成俭约的美德。要想培养崇高的品德,平常就要怀有忠恕之心,凡事为他人着想,关心别人、顾念别人。换言之,俭约与忠恕是保持廉节,培养品德的根本。(这是范纯仁劝戒子弟的话)...

六经圣人之事也,知一字则行一字。

(范纯仁) 所谓“六经”包括《诗经》、《书经》《易经》《春秋》《礼记》、《乐记》等,都是古代圣人所遗留下来的典则,其中一字一句都含有至理。所以,我们只要确实学得其中一个字,而努力付诸实行,便可终身受用不...

既去民恩。

(欧阳修) 官吏在离开任所之后,当地的人民才会开始怀念他在任时,所赐给人民的恩惠。因此,能够在离职后,受到百姓爱慕敬仰的官吏,才是一个真正的好官吏。...

明不及察,宽不至纵。吏民安之。

(欧阳修) 如果居于上位的人能够精明干练而不过份挑剔,宽大仁慈,而不过份放纵,则他的僚属和人民必然会全心全意的信赖他。 “纵”即放任、纵容之意,也可解释为不规矩、不规律的意思...

告讦之风不可长。

(苏颂) 告发罪行是纠正政风的方法之一,不过,如果过于重视这种方法,而使告发之风泛滥,则不但有损社会善良风俗,而且还会掀起社会的动乱。(这是哲宗所说的话)...

虑事深远,则近于迂矣。

(司马光) 一个人在处置事情的时候,如果考虑得太过深远,则其态度往往会令周围的人觉得迂阔而迟缓。不过如果能够对事情做适当的考虑,那么在处理事情的时候,才不致因恐惧害怕,而手忙脚乱不知所措。(这是继司马光为相的吕晦叔,对哲宗的谏言)...

修心之要三,曰仁、曰明、曰武。治国之要三,曰官人、曰信赏、曰心罚。

(司马光) 修养身心应由三方面着手,第一为仁也就是感情;第二为明,也就是明察事理之意;第三为武,也就是修习武备。治理国家也应该由三方面着手,第一、任命官吏时应选择适当人选;第二、有功者必赏;第三、犯错者必罚,毫不宽贷。以上即修身、治国所必须注意的...

书不可不成诵。

(司马光) 读书必须认真努力,每学一课均需读到能够背诵为止。如果只是随便阅览一遍,便草草了事,对实际行事,绝对不会有任何帮助。(这是司马光所说的话) 所谓“成涌”即背诵如流,牢记在心之意。...

不欺暗室。

(吕希哲) 即使在没有人看到的地方,言行也需谨慎。(这是正献公称赞张耒的话)...

神龙腾骧,岂可羁也,然或豢养于人者,谓其有嗜欲也。

(苏颂) 像神龙那样强健有力的动物,当它腾于崇高的青天之上,其威势惊人,实非人力所能羁勒。不过,这种神龙一旦被人察知有嗜欲,而受人类豢养的时候,佗便不得不受制于人。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人的身上,一个人无论其才干多么卓越,能力多么高强,心中一旦存...

无智名无勇功。

(范镇) 一个真正的君子往往无法获得如智者一般的声誉,也不易建立像勇者一般的功绩。而被世人称为智者或勇者的人之中,也鲜有真正的君子,因为真正的君子在发挥其智勇时,往往不愿表彰于外为人所知。(这是范镇对苏轼所说的话)...

以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不患不到圣贤地位。

(范纯仁) 我们在责备别人的时候往往非常严苛,而责己又都十分宽大。如果能用责备别人的态度责己,用宽容自己的态度待人,那么就不怕达不到圣贤的境界了。(这是范纯仁劝戒弟子的话)...

内无贤父兄,外无严师友,而能有成者少矣。

(吕希哲) 一个人若欲在这一生中获得任何成就,则必不可缺少贤能的父兄,与严格的师友教导匡正,如果在家没有贤明的父兄,在外又缺乏严格的师友,则成功的希望实在非常渺茫。(这是吕希哲所说的话)...

治民如治病。

(欧阳修) 为政者治理人民,如同医生为病人医病一般,只需将不好的地方治好即可。(这是欧阳修所说的话)...

经术正所以经世务。

(王安石) 《四书》、《五经》等经学,乃在教导人们处理社会上的实际事务,并不仅仅是为了扩大学者的见识而已。因此一个人不论饱读多少经书,如果对人类生活不能有所贡献的话,他的学问便不足以称为真正的经术。(这是王安石答复神宗询问时,所说的话)...

人主不宜有所好。有所好,则腹心肝胆皆在人矣。

(苏颂) 为人君主者不应在他人面前表露出自已的喜好,因为人主一旦表示出自己的喜好,则一定会为人所利用。如果一来,其手下的心腹,身边的朋友得知主上的心意后,自然会为投其所好,而做出逢迎拍马的事情,藉以挟制君主。(这是苏颂转述别人的话)...

人生在勤,勤则不匮。

(苏颂) 人生在世,一分成就均需从勤勉努力、积极进取立下根基,生活才有意义。而且,只要肯努力、工作勤勉,生活便不虞匮乏,不患无成。(这是苏颂引用《左传》的文字)...

处事不可有心。

(韩琦) 处理事情的时候,只须考虑这件事是否正当,至于它与自己的利害关系,以及对自己声誉的影响等,大可不必考虑。(这是韩琦所说的话)...

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以同利为朋。

(欧阳修) 君子与和自己志趣相投的人为友,小人则与和自己利害一致的人为友。因此虽然同样是朋友,但是其意义却也因君子与小人的分别而有不同。(这是欧阳修所说的话)...

顾事之是非何如耳,至于成败天也。

(韩琦) 做事的时候只须考虑这件事是否正当,至于成败则完全在于机运的否泰,不必多所计较。如果过份顾虑事情的成败,那么必须无法行动自如。(这是韩琦所说的话)...

守口如瓶,防意如城。

(富弼) 我们不论在何时何地,均须谨慎自己的言词,最好能够使自己的嘴巴,象被瓶塞塞住的瓶口一般,经常保持缄默。此外,在修身方面,我们必须坚守自己的信念,以防止心思受到外界不正当欲求的干扰,就如同防守城池一般,应该随时注意克制自己。 总而言之,...

成大事在胆。

(韩琦) 一个人能否建立伟大的事业,完全视其胆识如何而定。(这是韩琦所说的话)...

恩若己出,怨将谁归。

(王曾) 为政者不能施人以私恩,因为为政者若欲使治下百姓,认为他们所受到的恩惠均为自己所赐予,那么,当对方埋怨憎恨的时候,他们的怨恨又应当归罪于谁呢?(这是王曾对范希文所说的话)...

俸人之余,以给亲族之贫者。

(杜衍) 我们所支领的薪俸,如果在仰事俯盖之外还有剩余,应当将其用于协助生活贫困的亲属。(这是杜衍所说的话)...

不以同异为喜怒,不以喜怒为用舍。

(富弼) 与朋友或属下相处时,绝对不可因彼此意见的异同,而产生爱憎之情——即喜爱与自己意见相同的人,而厌恶与自己意见相异的人。拔举人才时,亦绝不可单凭个人对属下所怀抱的爱憎之情,做为取舍的标准。换言之,我们不可只依照对方所持之意见,与自己相同...

薰莸难处,终必为臭。

(富弼) 薰草别一种气味芬芳的草,莸草是一种具有恶臭的草,如果将这两种草放在一起,最后莸草的气味一定会盖过薰草的气味,而且这种恶臭历久不散。因此善人与恶人在一起,总是恶人之势张,这是自然的道理。(这是富弼所说的话)...

无求人知。

(杜衍) 我们之所以守正义、行大道,完全是为了尽自己做人的本份。因此绝对不可以抱有期求他人了解自己,赞美自己的心理与态度。(这是杜衍对门生所说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