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名言名句 > 古籍名句

《古籍名句》

    收录163404

登高使人心旷,临流使人意远。

(后集百十三) 登上高山,人心自然旷大。身临流水,则人意自然深远。 人因境界不同,心念因而相异。...

淫奔之妇,矫而为尼,热中之人,激而入道。

(后集百二十九) 生性淫荡的女人贪恋色欲,往往走入极端,然而一旦断决,也能削发为尼。那些热中功名事业的人,一旦事与愿违,也常会愤激的遁入空门。 可惜这清静佛门,竟成这些淫邪激烈之人,潜身的窝巢了。...

其仁如天,其知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云。

(帝尧陶唐) 他的仁德有如青天昊昊,其恩泽遍及于万事万物。他的智慧、有如睿智的神明,能够洞察人间一切事理。人们追随他、依附他,如同向日葵永远追随温暖的太阳一样。人们仰望他,如同大旱之后,百谷切望甘霖一般。 这句话是盛赞尧帝德化,广被大众之辞。...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学道者须加求索。

(后集百九) 以绳作锯,时间久了可以切断坚硬的木头。水滴石头,时日一久可以击穿成洞,学道的人,若日以继夜,久之自然水到渠成,瓜熟蒂落。...

山林之士,清苦而逸趣自饶。

(后集百二十五) 在山林中隐居的高士,过着清苦的生活,但他自有一番高逸的情趣。 故单凭物质之丰盛,是得不到快乐的。...

人生原是一傀儡,只要根蒂在手。

(后集百二十七) 人生本来就像一出傀儡戏一般,所以我们必须要牢牢地握住那牵扯傀儡的根蒂丝索。 而道义就是人生的根蒂线索。...

喜寂厌喧者,往往避人以求静。

(后集百五) 喜好闲静厌弃喧嚣的人们,为了求静而遁迹山林。 他们以为山林是无人居住的地方,心中可以求得寂静,殊不知心体执着于寂静,反是动的根本。...

非分之福,无故之获,非造物之钓耳,即人世之机阱。

(后集百二十六) 不是自己应得的福分,如果无缘无故的来临,这事若非造物主所设的诱人香饵,就是世人所摆的陷阱,来加害我的。...

一事起则一害生。

(后集百二十八) 万事万物有一利必有一害,有一得必有一失。所以天下当以无事为福。...

好名不殊好利。

(后集七十九) 好名与争利,其间并无差别。...

林间松音,石上泉声,静里听来,识天地自然鸣佩。

在林间听松涛之音,和泉水击石之声,静静的领会才知此等声音,皆是大自然的美妙音乐。 “鸣佩”,古人佩玉于腰带,走路时发出琤琮之声,在此作“美妙的音乐”解。...

(语云)、猛兽易伏,人心难降。

虎狼虽然凶猛,人还是能把它制伏。人的欲望好像无底的深渊,难以填满。 心地上无风涛,随在皆青山绿树。 心中若没有狂风波涛般的动摇迹象,则无论处在任何境地,都将平稳无事。...

晴空朗月,何天不可翱翔。而飞蛾独投夜烛。

(后集七十) 在晴空朗月之下,何处不可飞翔,然造物弄人,飞蛾偏要奔投夜间的灯火,而自焚其身。 世人贪念功名利禄之心,就像飞蛾扑火般愚蠢,岂不令人浩叹!...

多藏者厚亡,故知富不如贫之无虑。

(后集五十三) 金银财宝存藏太多,损失的机会更大;由此观之,有钱的人反不如贫穷的人来得无尤无虑。...

有一乐境界,就有一不乐的相对待。

(后集六十) 天地间的事物总是相对的,这方是一个安乐的境界,另一方就有痛苦的境界相随而来。 人生也是相对的,快乐的背后经常隐藏着痛苦。...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

(后集七十) 达观的人,无论享得多大的荣宠,或蒙受多大的屈辱,绝不怵目心惊,反而觉得非常坦然。就好像无事的时候,悠闲的看庭前花草一样。...

露冷黄花,烟迷衰草。(悉属旧时争战之场)。

(后集六十九) 冷露所滴落的黄花,和蒙蒙细雨所浸的衰草,这些都是过去英雄激烈争战的场所。 不论英雄豪杰当年如何强盛,一旦运尽时穷也不能不走向败亡之路。...

鱼得水逝,而相忘乎水。鸟乘风飞,而不知有风。

(后集六十八) 鱼得水而游,但忘记身在水中。鸟乘风飞翔,但不知身在风里。 人若能体会个中道理,就可摒除外物的诱惑,享受天然的妙趣。...

弓影疑为蛇蝎,寝石视为伏虎。

心志被事物迷惑而动摇时,能把挂在壁上的弓影误认为蛇,把埋在草中的石头看成老虎。这一念之差就包含了许多险象。 晋人乐广,请客喝酒,客见杯中有蛇影,心生厌恶之感,又不敢明告,于是回家以后就病了,好久都不肯再来。后来乐广登门拜访,客将此事告知,他...

倘徉于山林泉石之间,而尘心渐息。

徜徉在山野林木之间,欣赏怪石清泉,胸中的尘心自然会慢慢的止息。...

伏久者飞必高,开先者谢独早。

(后集七十六) 鸟能长久潜伏林下者,必定飞的很高。花开得很早,它的凋谢也必快,这是事之常理。...

树木至归根,而后知华萼枝叶之徒荣。

(后集七十七) 花草树木到了秋天,枝叶都将凋落,这时才知春天的繁华茂盛景象,到此时都已变为子虚乌有。 人亦复如此到了盖棺论定的时候,才惊悟到人间的荣华富贵,都是空的。...

(古德云)、竹影扫阶尘不动,月轮穿沼水无痕。(吾儒云)、水流任急境常静,花落虽频意自开。

(后集六十三) 竹子被风吹动的影子在阶上扫过,但尘土并未飞动。月亮的影子穿过池塘,潜到水底,但水面没有任何涟漪。 水流无论如何的急,但我能保持心境闲适,反而听不到流水的声音。花瓣虽然纷纷坠下,但因我心常存悠闲,则不感觉它的恼人。 前句是古代高僧...

人情听莺啼则喜,闻蛙鸣则厌。

(后集五十) 人情是非常奇妙的,听见莺啼认为是好音,就衷心喜悦,听见蛙鸣,认为是恶声,就极其讨厌。 其实,这都是人的私情在作崇,人若能祛除私情,则宇宙间的任何事物,都能自己的心中产生生意。...

一字不识,而有诗意在,得诗家真趣。

纵令一字不识,但说话当中每每充满了诗家味道,这是因为他领悟到诗家的真趣所致。...

权贵龙骧,英雄虎战,以冷眼视之,如蚁聚膻,如蝇竞血。

(后集七十二) 达官贵人好像龙的舞跃,互相争逞权势;英雄豪杰好像虎的搏斗,互相角逐胜败。他们都自认为这是惊天动地的事,可是局外人冷眼旁观,觉得他们就好像蚂蚁在腥膻上面竞逐食物一般,又像是苍蝇飞奔在血腥上面,争吮腐物一样,其实这都是不堪入目,不...

自老视少,可以消奔驰角逐之心。

(后集五十七) 少年人若能多体验老年人血气衰弱,与世无争的心境,可以使自己减少奔逐营利,贪图荣华的念头。...

(我)不希荣,何尤乎利禄之香饵。

我心中没有功名利禄的念头,自然不会被功名利禄所迷,而陷入被外物诱惑的苦境。...

知生之必死,则保生之道不必过劳。

(后集六十二) 人若能领悟有生必有死的道理,对于保持寿命,就会顺其自然,以终天年,不必为顾虑生死而过度尤劳。...

草际烟光,水心云影,闲中观去,见乾坤最上文章。

看草边的烟光和水中的云影,悠闲的眺望,才知这些景色,都是天地间至高无上的文章。...

矜名不若逃名趣,练事何如省事间。

(后集三十一) 自夸名誉不如韬晦名誉,来得深长有味;练达世事不如少做一事,合乎养生之道。...

隐逸林中无荣辱,道义路上无炎凉。

(后集二十七) 在隐居山林的隐者眼中,荣与辱对人生是没有作用的。对待富贵之人则情义厚,将待贫贱之人则情义薄,这种炎凉的世态在以道义相交的人们当中,是不会有这种现象的。...

出世之道,即在涉世中,不必绝人以逃世。

(后集四十一) 超脱俗世,清净身心的方法,不在于与世俗隔绝,而是在与众人交往的世俗里修养出世的心境。...

知足者仙境,不知足者凡境。

(后集二十一) 对事事都感到满足的人,会觉得人生一无痛苦,像处于仙人境界一般。反之,对事不能满足,则无论在什么境地,都只能达到凡夫俗子那般的境界。 人世间的幸与不幸,完全在于自己是否知足。...

进步处,便思退步,庶免触藩之祸。

(后集二十九) 人在举步上前的时候,便应准备着退后的道路,如此,处世才不致于招致失败。 《触藩之祸》与《易经》中之“羝羊触藩,不能退,不能进”同义。...

争先的径路窄,退后一步,自宽平一步。

在大家不能同时并进的小路上,如果争先恐后,则小路就显得狭窄。这时若能退后一步,让人先行,就会觉得道路宽平而能轻快的通过了。...

名利饴甘,而一想到死地,便味如嚼蜡。

功名利禄像甜密一样的为人喜爱,但如果一想到死亡将要临头,便心灰意冷,味同嚼蜡了。...

石火光中,争长竞短,几何光阴。蜗牛角上,较雌论雄,许大世界。

人的一生好像火石闪光一般短暂,但是许多人在如此短暂的人生中却仍然拼命地争长论短,角逐名利,然而不论谁胜谁负,又能持续几许岁月呢? 人活在这个社会里,彼此较量雌雄,为功名富贵而牺牲生命,丧失名誉,就好比在蜗牛角上那么一点大的地方转来转去一般,...

此心常安在静中,是非利害,谁能瞒昧我。

(后集四十二) 自己的心常在寂静的境地,则一切是非利害都无法蒙蔽我的本心。...

贪得者,分金恨不得玉,封公怨不受侯,权豪自甘乞丐。

(后集三十) 欲念深重的人,有了还想再有,欲壑难填。得到金子还想得到比金子还珍贵的珠玉,受封为公爵还想封侯爵,即使再有权势,由于他的不易满足,他仍然和乞丐一样贫穷。...

意广者,斗室宽若两间。

(后集十九) 心胸宽广的人,虽然居处于斗室之中,也觉得天地广大。 “两间”,指天地。...

竹窗外,枕书高卧,觉时月浸寒毡。

(后集二十三) 在竹影稀疏的窗下,静静的枕书而卧,一觉醒来月光已照临窗前,连盖着的毛毡都变得非常冰冷。 凡夫俗子是无法体会到这等闲居的雅趣。...

死时不动心,须生时事物看得破。

(后集二十六) 人将死而本心不动,能够安然视死如归,这须在活着的时候,看破事物的真相,才能做到死时不动心。...

浓不胜淡,俗不如雅也。

(后集四十) 高官显爵的浓郁之气无法胜过山人扶杖的淡泊,而鄙俗的贵人也无法赶上樵夫的风雅。...

竹篱下,忽闻犬吠鸡鸣,恍似云中世界。

当我住在淳朴的田舍时,可以依靠在竹篱旁,耳听鸡鸣犬吠,那份悠闲的心情,就好像置身于白云仙境一般。...

孤云出岫,去留一无所系。

(后集三十三) 当一片断云从山谷中涌出来时,它究竟要飞到何方,那是它的自由,与任何东西都没有联系。 人也应当仿效孤云,不被富贵贫贱所拘束。...

山林是胜地。一营恋,便成市朝。画画是雅事,一贪,便成商贾。

(后集三十七) 山林是个很好的地方,如果不任其自然发展,而加以人工装饰,那山林马上会变成像世俗的街市和朝廷,一般庸俗。 爱好画画本是一种高尚的行为,但是过于爱好而起了贪恋之心,就成了商人的气息,而失去高尚的价值。...

极高寓于极平,至难出于至易。有意者反远,无心者自近也。

(后集三十五) 极高深的妙理,往往在极平易的地方得到。用极难解的文字,叙述诡异的事情,就不能称为诗。因为这是出于有意的琢磨,没有自然的意趣。极妙的诗乃是出之于无心,乃是天真的流露,所以说有意者远于理,无心者近于真。...

悠长之趣,不得于丑酽,而得于啜菽饮水。

(后集三十四) 悠久长远的趣味,并不是从丑酽的味道里得来,因为酒的香甜并不长久,反不如喝豆浆,那种淡淡的味道来得悠长。 “丑酽”,特级酒。“菽”,大豆。...

水流而境无声。

(后集三十六) 大江之水向东流,而居住在水边的人反而感觉不出流水的潺潺之声。 人虽然处因喧闹的俗世里,但还是向往闲适幽静的生活。...

桃李虽艳,何如松苍柏翠之坚贞。

(前集二百二十四) 桃李之花虽然艳丽,但不如松柏一样四季常青。...

心无物欲,即是秋空霁海。

(后集九) 人心如不生物欲之念,那心头就好像秋天的天空般清朗,像万里无云的海面般莹洁。...

宁为小人所忌毁,毋为小人所媚悦。

(前集百九十二) 情愿受小人的忌嫌与诽谤,而不要受小人的诌媚与喜悦。...

会得个中趣,五湖之烟月尽人寸里。

(后集十一) 如果真能体会出万物中所含有的风情真趣,则不须旅行各地,而五湖四海之景景色色,都可收入心中,任意观赏。...

不昧己心,不尽人情,不竭物力。

(前集百八十五) 人切莫受外物所惑而昧了本心。支使别人时,不可过于苛求,超出人之常情。不要为了满足自己私欲而竭尽物力。...

用人不宜刻,刻则思效者去。

(前集二百十) 用人不可过于刻薄,过于刻薄,则忠实勤劳的部下都会无法忍受。...

心和气平者,百福自集。

(前集二百九) 心平气和的人,一切幸福都会降临到他身上。...

遇欺诈的人,以诚心感动之;遇暴戾的人,以和气薰蒸之。

(前集百七十九) 遇到欺诈的人,要以诚恳的态度来感化他,使他改邪归正。遇到暴戾不讲道理的人,要以极温和的态度去对待他,以消磨其粗暴之气。...

大人不可不畏。畏大人则无放逸之心。

对于在上位而高德博学的人,应当尊敬他。能够尊敬大人君子,就自然心诚正循规蹈矩,而无放纵邪僻的心理。 “论语”说:“君子有三畏”,其中之一就是“畏大人”。...

责人者,原无过于有过之中,则情平。

(前集二百二十一) 责人不可过于严苛,要在对方的过失中找出优点来,如此受责的人自然会心平气和的接受。...

得趣不在多,盆池拳石间,烟霞具足。

(后集五) 有趣的娱乐,并不在于多寡,那怕是像花盆大的池子,和拳头大的石头,仍然具有山林间烟霞迷濛的情趣。...

口乃心之门,守口不密,泄尽真机。

(前集二百二十) 口是传达心声用的,好像是心的大门,如果不能严守大门,就容易把心里的真意泄漏出来,招致意想不到的祸患。...

磨砺当如百炼之金。

(前集百九十一) 磨练身心应当像练制真金一样,必须花费许多功夫才行。...

谈山林之乐者,未必真得山林之趣。

(后集一) 常在谈论山涧林泉乐越的人,他对山涧林泉那份超逸情趣,并不一定能够真正领会。 口头上避免谈论功名利禄的人,未必真能忘却功名利禄。...

天地本宽,而鄙者自隘。

(后集四) 天地本是宽广无边的能包容万物,只因人心卑鄙,欲望太浓,所以感觉天地狭窄。...

冷眼观人,冷耳听语。

(前集二百六) 以冷静的眼光观察别人,才容易分别出人的善恶之处。以冷静的耳朵去听别人的话,才能辨别他人的话是否合乎道理。...

不可乘喜而轻诺。

(前集二百十六) 人不可因为一时感情上的喜悦,而轻率的许下诺言,如此必然会后悔。...

至人何思何虑,愚人不识不知。可与论学,亦可与建功。

(前集二百十九) 到达圣贤之境的人,心中既无思虑亦无成见。无知无识的愚人在智德上虽比不上圣贤,但其无思无虑无成见,则与圣贤完全相同。这两种人既可以同他论学讲道,也可以和他们建功立业。...

毋恃久安,毋惮初难。

(前集二百二) 凡事不要以为有长久平安,便有恃无恐;一件事开始时,往往会遭遇阻力困难,只要不屈不挠的去做,最后一定可以达到成功。...

当少壮之时,须念衰老的辛酸。

(前集百八十七) 人在少壮之时,身体健壮,但应体念到老年时体弱多病的辛酸和痛苦,所以人在少壮之时,要好好保护自己的身体。...

人之过误宜恕,而在己则不可恕。

(前集百六十八) 他人有了过失,可以加以宽恕;自己有了过失,则不可原谅,应当自责,勉励,以后不再发生。...

水不波则自定,鉴不翳则自明。

(前集百五十一) 水没有波浪则自然归于静止平稳:镜子无尘,则自然澄澈明亮。 人心也是如此,感情没有激动,没有烦恼,心境自然清明。...

能脱俗便是奇,作意尚奇,不为奇而为异。

(前集百六十九) 人能够超脱一般的好恶之念,便是奇人。如果故作好奇,表现出与众不同的样子,这就不是奇而是标新立异了。...

恶之显者祸浅,而隐者祸深。

所做的坏事表现于外,人人皆知,这种祸患为害较小,若是隐藏而不让人知的坏事,其害反而较大。...

德者才之主,才者德之奴。

道德是才能的主人,才能是道德的奴仆。一个人光有才能而无道德,往往会出差错。...

遇故旧之交,意气要愈新。

(前集百六十五) 遇到旧朋友,除重温旧情外,进一步要以更亲密的态度去款待他。...

妒忌之心,骨肉尤狠于外人。

妒忌猜疑之心,在兄弟间反要比一般人都显得强烈。...

反己者,触事皆成药石。(尤人者,动念即是戈矛)。

(前集百四十七) 人能时时反省自己所作所为,则他所做过的任何一件事,皆可成为他修养身心的灵丹。 “药石”,治病的药和银针,在此作“警戒”解释。...

德者事业之基。

(前集百五十八) 道德是建立事业的基础,基础不固则事业不会持久。...

恩宜自淡而浓,先浓后淡者,人忘其惠。

(前集百七十) 施恩惠给他人,应当先由淡薄而渐趋浓厚。若先浓厚而后淡薄,容易使人忘却恩惠。...

施恩务施于不报之人。

(前集百五十六) 施恩惠于人,不应该期望人家报答,最好能施给那些无法报恩的人。...

爵位不宜太盛,太盛则危。

官爵到了登峰造极的地位,就易遭致他人妒妒,而陷入危险的境地。...

疑人者,人未必皆诈,己则先诈矣。

(前集百六十二) 喜欢猜疑的人,他人未必全是诈欺之徒,徒然告诉别人自己多诈,反而使别人对自己不信任。...

念头宽厚的,如春风煦育,万物遭之而生。

(前集百六十二) 心胸宽大温厚的人,好像春风一样,禽兽草木都受他和暖之气的吹育,显得欣欣向荣。 “煦”,吹暖和之气,使其温暖。...

议事者,身在事外,宜悉利害之情。

(前集百七十六) 无论评论任何事情,都应当把自己置身于事外,以旁观者的态度,平心静气的观察,才可辨别出一件事情的是非与利害所在。...

一灯荧然,万籁无声。此吾人初入宴寂时也。

(前集百四十六) 夜阑人静,万籁俱寂之时,灯火像是一点萤光,这才是人们精神进入安静的时刻。 “宴寂”,佛家语,本意是安逸的进入寂静状态.在此当作精神得到安静的时刻。...

当与人同过,不当与人同功。同功则相忌。

做事只可与人共同担负过失,而不可与人共同接受功勋,共同受功则彼此容易产生忌妒之心。...

标节义者,必以节义受谤。

(前集百七十八) 标榜节义的人,常因其所持之节义而受到毁谤。...

乐不必寻,去其苦之者而乐自存。

(前集百五十一) 快乐不必向外界寻求,若能除去痛苦,快乐自然存在。...

事业文章,随身销毁,而精神万古如新。

(前集百四十八) 事业与文章无论做得如何伟大巧妙,都要随着身体的死亡而消失。可是圣人君子的精神,虽历经万代也不会磨灭,而且越发光辉。...

快心之事,悉败身丧德之媒,五分便无悔。

(前集百四) 大凡令人高兴愉快的事,往往都是败身丧德的媒介,所谓愉快不要做到十分,能够控制五分,那就恰到好处了。...

群子居安,宜操一心以虑患处变,当坚百忍以图成。

(前集百十七) 君子处于安定的顺境中,不要纵情逸乐,必须一心守正,防患于未然,以防他日逆境之来临。如此等到处于逆境时,则能不屈不挠,努力奋斗,以图他日之成功。...

以屈为伸。

(前集百十六) 委屈己身,以为伸展之用,这是处世的要道。...

天薄我以福,吾厚吾德以迓之。

(前集九十) 天不给我以厚福,我以积德去迎接福祉的到来。 不要屈服于命运,要把不幸当做天的赏赐,努力修德,打通困境。...

千金难结一时之欢,一饭竟致终身之感。

(前集百十五) 一掷千金有时也难获得别人的欢心。但有时虽只施予别人一饭之惠,竟能其终身难忘。 施惠给别人,要考虑是否得宜,这是最要紧的。...

乐处乐非真乐,苦中乐得来,才见心体之真机。

(前集八十八) 在好的境遇里感觉的快乐,不算是真乐;人若能在痛苦的境遇里不悲观失意,反而能悠然自得的寻求乐趣,才可以说得到人心的真正妙趣。...

惊奇喜异者,无远大之识。

(前集百十八) 喜听怪诞不经之谈,爱作奇异反常之事的这种人,定无远大之见识。 世上所需要的,往往是很平凡的事。...

施人毋责其报。

(前集八十九) 施恩惠给人家时,切不可希望人家报答。...

家人有过,不宜暴怒,不宜轻弃。

(前集九十六) 家里的人有了过失,不可立刻大发脾气,但也不可轻易放过不问。要明白的说给他们听,让他们不再犯错。...

毋以己之长而形人之短,毋因己之拙而忌人之能。

(前集百二十) 不能以自己的长处去形容人家的短处,不要因自己的笨拙而妒忌人家的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