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古籍古文 > 古文知识

《古文知识》

    收录163457

目录学

书目编纂之学。书目编纂在古代是专门之学,它涉及书籍的分部、归类和著录等。中国传统目录学认为,对书籍进行分部、归类、著录,目的是“辨章学术,考镜源流”。也就是说,目录学通过对书目的编纂,来反映书籍的情况,从而显示学术发展的概况。所谓目录,是目和录的合...

类书

分类编排各种资料以供检索之用的工具书,类似近代的 “百科全书”。一书分为若干部(如天文、地理、帝王、职官、居处、服饰等),部下再分若干子目(如 “天” 部之下,一般分为天、日、月、星、云、雨、雾、雷等)。每一子目下将古书中的各种资料,依次罗列。类书起...

赵翼

清史学家兼诗人。字云崧,号瓯北,阳湖 (今江苏常州) 人。二十四岁中举人,三十五岁成进士。此后在北京、广西、广东、贵州等地做了十年官,四十五岁时以奉母为名,辞别官场,回到家乡,过着 “悠哉游哉” 的生活。他成天在家里读历代史书,据他自己说:“闲居无事,翻书...

章学诚

清史论家。字实斋,会稽 (今浙江绍兴) 人。章学诚与唐代的刘知几被现代史学界推为中国史论的两大家。但据章学诚自己回忆,他少年时却非常鲁钝,读书每天不过二三百字,还不能记忆,学写文章,常常用错虚字。直到二十一二岁后,才逐渐显示出才气,博览群书,对史籍尤感...

实录

历朝皇帝的编年大事记。史馆在每一个皇帝死后,即根据起居注、时政记等,按年月顺序编纂这位皇帝的 “实录”,以事系日,以日系月,以月系年,实际上是一朝史料的汇总。“实录” 出现在南北朝时期,《隋书·经籍志》著录有周兴嗣 《梁武帝实录》三卷、谢昊《梁元帝实...

纪传体

历代“正史”所采用的体裁。“纪” 指叙述帝王事迹的 “本纪”,“传” 指叙述人臣事迹的 “列传”,由此可见,纪传体的特点就是以人物传记为中心来反映一代 (如 《汉书》) 或历代(如 《史记》) 的史实。这种体裁创始于西汉司马迁的 《史记》,他将先秦史籍如 《...

二十四史

清代乾隆年间钦定的二十四部纪传体正史的总称。即《史记》(西汉司马迁著)、《汉书》 (东汉班固著)、《后汉书》(南朝宋范晔著)、《三国志》 (晋陈寿著)、《晋书》 (唐房玄龄著)、《宋书》 (南朝梁沈约著)、《南齐书》(梁萧子显著)、《梁书》 (唐姚思廉著)、《...

董狐

春秋时晋国史官。据《左传》 宣公二年,晋灵公无道,赵盾屡谏,灵公不但不听,反而要杀害他,他被迫出奔,他的族人赵穿杀灵公。赵盾尚未出国境,闻讯而返。太史董狐这样记载此事: “赵盾弑其君。”赵盾说: “呜呼! ‘我之怀矣,自贻伊戚。’ 其我之谓矣!”意思是说:...

四史

“正史”的典范,指《史记》、《汉书》、《后汉书》和《三国志》。唐代以前,《史记》、《汉书》、《东观汉记》被合称 “三史”,唐玄宗以后,《后汉书》 取代 《东观汉记》 而跻身 “三史”之列。唐宋科举考试,其中的“史科”,也以所谓 “三史” ( 《史记》、《...

刘知几

唐史论家。字子玄,彭城 (今江苏徐州) 人。他出生于官僚世家,从小受到正统的文史教育。十二岁前,父亲为其讲完 《左传》,十七岁前,遍读 《史记》、《汉书》、《三国志》及各朝史。二十岁考中进士,被派往河南某县任主簿(文书一类的职务),官位低下,才无可施,只好...

司马光

北宋史学家。字君实,陕州夏县(今属山西) 人。出生在显宦世家,据说是晋安平献王司马孚的裔孙。司马光少年老成,七岁时听人讲 《春秋左传》,就非常入迷,回家后还能复述其大义。“司马光砸缸” 这个后来几乎是家喻户晓的真实故事,在当时就被人绘成了图画。二十岁...

纪事本末体

历代“别史”所采用的体裁之一。其特点是以历史事件为纲,记事条理分明,前后联贯。创始于南宋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北宋司马光编撰的 《资治通鉴》是一部呕心沥血的杰作,问世以后,受到读者的热烈欢迎。袁枢喜诵此书,但苦其浩博,难以记忆,因为 《资治通鉴》...

天人感应

董仲舒提出的天与人交互感应的命题。天有意志,这是第一前提; 天人相通,这是第二前提。这两个前提在古代中国人那里,是自然成立的。人的活动与行为根据其善恶,能使上天作出相应的反应: 善则天心喜悦,示以祥瑞如凤凰、灵芝、甘露等; 恶则天心震怒,示以灾异如日食...

班固

东汉史学家。字孟坚,右扶风安陵 (今陕西咸阳) 人,出生在一个 “家有赐书,内足于财” 的世家。其祖姑母在西汉成帝时被选入宫中为婕妤,曾作过一首著名的 《团扇行》; 祖父班稚汉哀帝时曾为太守(省级); 父亲班彪生当西汉末年的乱世,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曾先后依...

名实

关于实质和概念的哲学范畴。“名” 指名称、名分、概念,“实” 指实质、实际、实在。名和实之间的关系,或者名符其实,或者名不符实,那么,是以名为主,让实际迁就名呢,还是以实为主,让名符合实际? 这在最开始,并非形而上的哲学问题,而是形而下的政治问题。如孔子...

有无

道家关于宇宙本原和本体问题的哲学范畴。“有”指事物的存在,是有形、有名、实有等义; “无”指事物的不存在,是无形、无名、虚无等义。最早使用这一对范畴的是老子,他在讨论宇宙起源问题时认为: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但老子所说的 “无”,是 “道”...

惟人万物之灵

儒教对人的基本定位。语出 《尚书·泰誓上》: “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 《泰誓》全篇虽然是所谓 “伪古文”,这种观念则是古已有之。《礼记·礼运》 就说: “人者,天地之心也。” 《孝经·圣治章》也说: “天地之性 (即生) 人为贵。”《白虎通义·三...

形而上与形而下

古人用以描述抽象和具象两种性质的哲学范畴。语出 《易·系辞上》: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形” 指形体、形迹等,所谓 “形而上者” 指无形体、无形迹的抽象存在,即 “道”; “形而下者” 则指有形体、有形迹的具体存在,即 “器”。举例来说,...

饮食男女

儒教对人欲的一种肯定。语出 《礼记·礼运》: “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 饮食指食欲,男女指情欲,属于 “七情”(喜、怒、哀、惧、爱、恶、欲)之一的 “欲”,而且是 “大欲存焉”,这就肯定了不学而能的 “食色” 欲望在人生中占有最重要的位置。这种道理对古...

阴阳

关于宇宙对立统一及思维法则的哲学范畴。阴阳是古人对宇宙万物两种相反相成的性质的一种抽象,一般认为,这一观念最早产生于对天象的观察,都与日照有关,向日为阳,背日为阴。推而广之,凡宇宙间两两对立的事物及其性质,如天地、高下、大...

刘向

西汉文献学家。本名更生,字子政,中年后始更名向,为楚元王刘交四世孙。刘向虽然出身皇族,但非嫡系,故他十二岁即入宫为辇郎(御车的跟班),二十岁时提升为谏大夫 (谏官)。刘向以经学文章冠绝一时,曾在皇宫石渠阁讲论《五经》,宣帝末年累官至给事中(宫廷近臣)。元...

太极

古人用以描述宇宙本原及其无限性的哲学范畴。“太极” 一词最早见于 《易·系辞上》:“易有太极,是生两仪 (天地或阴阳),两仪生四象 (四季或日月星辰),四象生八卦。” 用西方哲学术语来说,“太极”是一种精神的存在,还是一种物质的存在,历来众说纷...

司马迁

西汉史学家。字子长,夏阳 (今陕西韩城南) 人。司马迁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成人后曾师从孔安国、董仲舒等儒学大师,又曾漫游东西南北,眼界大开。据 《史记·自序》,司马氏在西周时世典周史,后失其业,至汉武帝时,司马谈复任太史令,掌管文史星历等皇家档案。司马谈...

关于宇宙本原或规律的哲学范畴。“道” 的本义指人行之路,《说文解字·辵部》: “道,所行道也,一达谓之道。” 引申为道理、真理、道义等,如孔子所谓“朝闻道,夕死可矣”,“道不同,不相为谋”,孟子所谓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等,但并非哲学范畴。老子始将 “...

宋代以后儒家哲学关于宇宙本原及其规律的核心范畴。“理” 的观念在战国时就已出现,指事物的原理、条理、道理等。《庄子·则阳》: “万物殊理,道不私也。” 《韩非子·解老》: “万物各异理,万物各异理而道...

天人相分

荀子提出的天人关系的命题。“天人之际” 是合是分,各人的立场不同,答案也不一样。春秋时代的郑子产说: “天道远,人道迩。” 在 “天道” 和“人道”之间划上了一条界线。战国时代的荀子则明确主张 “明于天人之分”,所谓 “天人之分”,就是 “天有其时,地有...

动静

关于宇宙万物状态及其变化的哲学范畴。动与静,已见于殷周金文中,但最早将二字对举的人,是春秋时代的孔子。据 《论语·雍也》 载,孔子说:“知 (智) 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不过,这并非哲学范畴,而是描述的一种精神状态或个性。战国时代的 《老子》...

知行

儒家关于认识和实践关系的哲学范畴。“知” 指认识、知识等; “行” 指行动、行为。但这里的 “知” 主要指道德意识,“行” 主要指道德实践。孔子认为“知” 有三种,最上为 “生知”(生而知之),其次为 “学知” (学而知之),其三为 “困知” (困而学之)。孟子...

五行

关于宇宙社会属性及其变化规律的范畴系统。“五行”最初指五种具体的物质,即水、火、木、金、土。古人认为,宇宙万物就是由这五种基本物质构成的。古希腊也有类似观念,如恩培多克勒就以水、火、土、气为宇宙万物的构成物质,称为“四根” 或 “四大元素”。中国...

古人用以表示宇宙万物构成始基的哲学范畴。“气”是中国哲学的特有范畴,类似西方哲学的 “物质” 概念,但又难以完全对应。古希腊哲学家认为,宇宙万物是由 “原子” (如德谟克利特) 或“元素” (如恩培多克勒)形成的,原子或元素都是可数的单元,它们以不同的方...

儒教伦理哲学的基本范畴,即人的本性。性字的原义是“生”,与生俱来,故称作 “性”。《礼记·中庸》说: “天命之谓性。”所以现在人们还把与生俱来的本性叫作天性。人的天性是什么?是恶,是善,还是无善恶? 一句话,人性的本质是什么,这便是儒教伦理的一个中心命...

天人合一

关于天人关系的经典命题。天人关系,即所谓“天人之际”,自商周以来,一直是先哲认真思索的问题,而其关键则在于 “天” 的具体所指。华夏先民曾经以 “天” 为有意志的神,即主宰人类命运的 “天帝”或 “上帝”。人类渴求与 “天” 沟通,于是产生了原始巫术。巫...

心学

宋明理学的一派。心学也是宋代以后非常有影响的儒学思潮,其特点是强调 “人心”的作用,故称 “心学”。其主要代表人物是南宋的陆九渊和明代的王守仁,故又称 “陆王心学”。心学也讨论理气、道器、知行、义利等形而上的哲学问题,鄙视汉唐的注疏之学,但程朱的...

格物致知

儒家认识论的命题。简称 “格致”。语出《礼记·大学》: “致知在格物。” 如果照字面直译,就是: 求得知识在于穷究事物的道理。这很容易被现代人误解为是一种科学的认识论。晚清就曾经以 “格致”来统称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其实,在儒家那里,“格物致知”是...

道学

宋代理学的一派。因其以继承 “道统” 相标榜,故称“道学”。“道学” 之名虽起于北宋,但“道统” 之说却始倡于唐代韩愈。韩愈在 《原道》一文中认为,古代有一历圣相传的道统,“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

为我

杨朱提出的命题。杨朱是战国时人,虽只有一些只言片语流传下来,但这就足以使他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占有一席之地。据说,他有次外出来到一交叉路口,竟然哭了起来,因为他联想到人生的歧路,心中不禁感伤。还有一次,他弟弟外出,穿的是素衣,回来时天下雨,就换了身黑衣...

性无善恶论

告子提出的人性论。关于告子,我们只知道他是战国时人,其它则一无所知。如果不是孟子拿他来做论敌,告子其人连名字也不会留下来。根据《孟子》 记载,告子主张 “性无善恶” 的依据是: “生之谓性。”所谓 “性”,就是与生俱来的食色两种本能: “食色性也。” 食...

性三品说

董仲舒提出的人性论。董仲舒是西汉儒学的一代宗师,他引进战国以来流行的阴阳五行观念,对儒家传统的人性论作了新的阐释。他继承 《中庸》“天命之谓性” 的思想,认为 “人受命于天”,但天有阴阳的属性,体现在人身上,也就有善恶两种品质。善的品质,体现了天的阳...

玄学

魏晋时代的道家之学。所谓 “玄学”,是道家和儒家融合而出现的一种文化思潮,实际上是道家之学一种新的表现形式,故又有 “新道家” 之称。东汉末年至两晋,是两百多年的乱世。随着东汉大一统王朝的分崩离析,统治思想界近四百年的儒家之学也开始失去魅力,士大夫...

五德终始

战国阴阳家邹衍关于天道循环的学说。又称 “五德转移”。“五德” 指五行的属性,即所谓土德、木德、金德、火德、水德。按照阴阳家的说法,宇宙万物与五行对应,各具其德,而天道的运行,人世的变迁,王朝的更替等,则是 “五德转移” 的结果。发明这种理论的人是战...

阴阳家

秦汉学派之一,以阴阳五行为其基本教义,故称“阴阳家” 或 “阴阳五行学派”。“阴阳” 和 “五行” 最早属于两个不同的观念系统,根据现存的文献,“阴阳” 概念最早见于 《易经》,“五行” 概念最早见于 《尚书》。但这两种观念的产生,可以追溯到更久远的年代...

道家

古代最有影响的哲学学派。创始人是春秋时代的老聃,他以 “道” 和 “德” 作为核心范畴,并著 《道德经》五千言,故有“道家” 之称。但老聃的道家哲学并非形而上的思辨,而是帝王的政治哲学。《汉书·艺文志》说: “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历记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

理学

北宋以后出现的儒学思潮,故又有 “新儒学” 之称。原始儒学在西汉经过董仲舒等经学家的改造并受到统治者的提倡后,成为华夏社会普遍认同的价值观念。到唐太宗时,正式确立文官考试制度,分科取士,把儒教经典定为科举考试的主要项目,将汉武帝 “独尊儒术” 的政策...

性恶论

荀子提出的人性论。荀子虽然名为儒家,但骨子里却是法家,韩非和李斯两位大名鼎鼎的法家人物都出自他的门下。所以后人形容他是 “儒表法里”。荀子身上已经没有孔、孟表现出来的 “贤人作风”,却和商鞅等法家先驱一样,对人性持一种不信任的否定式态度。也就是说...

致良知

王守仁提出的道德哲学命题。《礼记·大学》 中有“格物致知”命题,宋代理学家朱熹解释为 “即物穷理” 而获得知识,同时的陆九渊针锋相对,提出 “心即理也” 的命题,说是“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而其所谓 “吾心”,就是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的 “本...

齐善恶

道家提出的命题。《道德经》说: “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将善与不善等量齐观。又说: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 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潜台词是: 丑恶是相对美善而言,如果没有美善,也就无所谓丑恶了。庄子把这种相对论...

孔子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名丘,字仲尼。儒家学派并非纯粹的哲学流派,孔子也非纯粹的哲学家。事实上,孔子不是老庄那样喜欢神游八表的智者,并不擅长形而上的抽象思维。据 《论语》记载,他喜欢谈论的大都是关于礼乐、伦理、社会、人生等方面的实际问题,对政治问题尤其...

程颐

北宋哲学家。字正叔,洛阳人,因其居临伊川,故世称 “伊川先生”。出身于官僚世家,曾与其兄程颢受学于周敦颐,并同为北宋理学中 “洛学” 一派的开创者,世称“二程”。程颐早年受周敦颐影响,厌弃功名,而以 “寻孔颜乐处”为务,即追求一种 “自得其乐”的圣贤境界...

性善论

孟子提出的命题。这一命题经过宋代理学家程颐、张载、朱熹等人补充发挥后,成为儒教人性论的正统观念。孟子具有儒家先哲共有的 “贤人作风”,对人及人类社会持有一种温柔敦厚的态度,胡适曾戏称为“妈妈政策”,这便是他提出性善论的心理基...

墨家

先秦学派之一。创始人是墨翟,世称墨子,这就是“墨家” 之名的由来。他的国籍至今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有人说是宋国,有人说是鲁国,也有人采取折衷的说法,认为墨子祖籍宋国,生长在鲁国。他的家世背景,有人说是 “贱人” 阶级,有人说是贵族。事实上,凡是曾在先...

名家

先秦学派之一。其中心论题是所谓 “名” (概念) 和“实” (实在) 的逻辑关系问题,故称 “名家”。名家好辩,而且善辩,故又称 “辩者”。代表人物有惠施和公孙龙。惠施与庄周既是论敌,也是好友,他们在一起经常争辩,留下了很多趣话。据说,惠施死后,庄周在其墓前...

儒学

中国古代最有影响的学术传统。“儒” 最初泛指一切“术士”,据 《说文解字》: “儒,柔也。术士之称。”大概因为 “术士”不象武士那样孔武有力,表现出一种文弱迂缓的神气,故被人统称为 “儒”。孔子博学多艺,而且温良恭俭让,算得上是典型的 “儒者”。但孔子...

董仲舒

见“儒教·经学”董仲舒条。...

魏源的古微堂

魏源,湖南邵阳人,原名远达,号良图,字默深。此字为他成年后依自己性格而取,有“默好深思还自守”,“言立不如默成”之意。他自幼生性特别,寡嬉笑,常独坐。祖父孝立爱异之,常抚谓家人曰:“此子性貌并不恒,勿以常儿育之也。”他8岁时读书即能知大义,...

周敦颐

宋明理学的开山祖师。字茂叔,道州营道 (今湖南道县) 人。因晚年曾经在庐山莲花峰下建濂溪书堂讲学,故人称 “濂溪先生”,而将其所创立的学派称为 “濂学”。周敦颐十五岁丧父,随母亲投靠在汴京做大官的舅父,二十四岁荫恩获得官职,此后出入官场三十多年,但主要...

王充

东汉哲学家。字仲任,会稽上虞 (今属浙江) 人。据王充自述,其祖籍原在魏郡元城 (今河北大名),高祖因有战功,被封为侯爵,封地在会稽阳亭,但很快便被削去爵位,沦为平民。至于是什么原因,史籍不载,王充未说,遂成千古之谜。他的祖父迁家上虞,“以农桑为业”,“以贾...

王守仁

心学的集大成者。字伯安,余姚(今属浙江)人。曾筑室故乡阳明洞中,世称阳明先生。与心学创始人陆九渊并称 “陆王”,故 “陆王之学” 也就是心学的同义词。王守仁出生于明代中期一个官宦之家,父亲曾出任南京吏部尚书。王守仁的少年时代,正是程朱理学的一统天下,...

戴震

以考据著称的乾嘉大师。字慎修,又字东原,徽州休宁 (今属安徽)人。出身小商贩。戴震自幼聪明过人,“读书好深湛之思”。据段玉裁《戴东原先生年谱》 记载,戴震少年时跟塾师读 《大学章句》,便对朱熹所谓 《大学》是“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 的说法表示怀疑,认为...

陆九渊

心学创始人。字子静,因曾在江西贵溪县西南的象山居住讲学,故自号象山居士,世称象山先生。陆九渊生于南宋抚州金溪 (今江西临川县) 的一个平民家庭,从其高祖到父亲,都没有人做官,以开药店为生。陆九渊生当宋金南北对峙时代,少年时就有强烈的民族主义情绪,当他听...

翁同龢的瓶庐

翁同龢,常熟人,清末大学问家。关于他的名字,据说,他出生后三两天就闹病,辄夜啼号,稍长又脾气暴躁,按照祖辈的规矩,他这一辈以“同”字排行,父亲遂给他起名“同龢”。“龢”是“和”字的古字,取自《国语》上“声应相系曰龢”一语,这里面多少包含了父...

张之洞的抱冰堂

张之洞,字孝达,号香涛。生于清道光十七年(1837年)八月初三日,直隶南皮(今河北南皮)人。晚年又自号抱冰老人。他出身于官宦之家,家庭中“力学问,树功名”的教育深入其幼小的心灵。他读书用力甚勤,常篝灯思索,以至夜分,倦则伏案而睡,既醒复思,非至...

庄周

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 “庄子”,与老子并称 “老庄”。庄周的身世是一个谜,如他的国籍,有人说是楚国,有人说是宋国,也有人说他的祖父是楚国贵族,因故流亡国外,最后在宋国安家落户。连 《史记》也只能说: “庄子者,蒙人也,名周。”蒙这个地方,属楚国还是宋...

嵇康

魏晋玄学的代表人物。字叔夜,原姓奚,祖籍会稽 (今浙江绍兴),因避怨迁至谯国铚县 (今安徽宿县),铚有嵇山,因指山为姓。嵇康幼年丧父,由母亲和长兄抚养成人。他为人潇洒,“美词气,有风仪”,时人形容为“龙章凤姿”。又博学多才,尤喜《老》《庄》,曾自谓:“老子、...

严复

近代以翻译西方学术名著而著名的启蒙思想家。字又陵,一字几道,福建侯官 (今福建闽侯县) 人。早年读过私塾,十四岁考入福建巡抚沈葆祯创办的福州船政学堂学习海军,五年后以优异成绩毕业,颇受器重,被派往英国留学,入格林尼茨海军学院学习战术、炮台建筑等,与日本...

朱熹

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字元晦,一字仲晦,晚年自号晦庵,别号紫阳。祖籍南宋徽州婺源 (今江西婺源县),出生在剑州尤溪 (今属福建建阳)。朱熹的父亲朱松从县尉做到京官,后因上书反对秦桧议和,被贬官发配到外地。朱松服膺二程的理学,这对朱熹产生了终生影响。但朱熹...

老聃

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世称 “老子”。尽管老子也是世界级的文化名人,但其生平事迹,甚至其人究竟是谁,至今都是一个疑案。据 《史记·老庄申韩列传》,春秋战国时代被称为 “老子” 的有李耳 (早于孔子)、老莱子 (与孔子同时)、太史儋 (后于孔子)。究竟哪位才是被后...

何晏

魏晋玄学的首倡者。字平叔,南阳宛县(今河南南阳) 人。出身贵族世家,其祖父系东汉大将军何进。何进是汉灵帝何皇后的兄弟,因与袁绍谋诛宦官,事泄被杀。何晏幼年时父亲也去世了,其母亲尹氏再嫁曹操,他也为曹操收养。何晏长在王侯之家,少年时就以才秀貌美知名,有...

苏曼殊的燕子龛

苏曼殊,幼名子穀,后更名元瑛,亦作玄瑛,法名博经,世称苏曼殊上人,亦有燕子山僧之号,另有署名燕影生、燕影等。1911年,他的第一部专集《燕子笺》英译本出版,所名“燕子”或源于“燕子龛”,其作品中小品、笔记多题署为“燕子龛随笔”。汉扬雄的《方言》...

龚自珍的小奢摩室

龚自珍,又名巩祚,字尔玉,又字璱人,一名易简,字伯定,更名巩祚。斋号有定盦、小奢摩室等。他晚年居住昆山羽琌山馆时,又号羽琌山民。他生于浙东颇有书香气息的官宦家庭,据说他的号就为他的外祖父、著名学者段玉裁所命。 他为浙江仁和(今杭州)人。自幼...

周作人的“苦”字斋

周作人的斋号有苦雨斋、苦茶庵、苦住庵,还有药堂、锻药庐等,脱不开一个“苦”字。 其《药味集》自序里说:“惟一二友知其苦味。”所谓苦味,照他的说法,有两层意思,一是“苦闷的象征”,作者“不自讳其苦”,反而要无所顾忌地表现出来;一是“良药苦口利...

郭嵩焘的养知书屋

郭嵩焘,字泊琛,号筠仙,晚号玉池老人。湖南湘阴人。郭家在当地以经商和放贷而成为湘阴巨富。从曾祖父一代就“善居积,富甲一邑”,祖父更是“然诺一语,千金不惜”,到了父亲这一辈,其经营已是“日费数十万钱”。出生在这样的经商世家,使他从小就少有那种...

谭嗣同的莽苍苍斋

谭嗣同,字复生,号壮飞,又号华相众生、东海褰冥氏。关于他的字号,他在《寥天一阁文·先妣徐夫人逸事状》记:“生既十二年,染疫独厚……短死三日,仍更苏。……大人以是字嗣同复生矣。”又,《三十自纪》记:时局“处内外虎争文无所用之日,丁盛衰互纽膂力...

曾国藩的求阙斋

晚清名臣,当首推曾国藩。 曾国藩正逢封建社会末世,在他青少年时代也如同其他读书人一样,经历了一个寒窗苦读,闭门不问世事人情的阶段,最终科举成名。值得注意的是,当他步入政治生涯,开始接触到社会实际问题以后,逐渐认识到晚清学风的空华,不能学以致...

颜元

清初思想家。字易直,又字浑然,号习斋。出身在博野县 (今属河北)的一个农家。颜元早年习医,还学过道家神仙术,喜读兵书,并学剑术。二十四岁读陆王语录,颇为倾心,遂成为陆王的信徒。两年后,他又读 《性理大全》,接触到周、程、张、朱的思想,便抛弃了陆王心学,改...

李贽

以反传统著称的思想家。号卓吾,泉州晋江 (今属福建)人。因泉州古称温陵,故又自号 “温陵居士”。李贽幼年家贫,跟随教书谋生的父亲识字读书,二十二岁考中秀才,二十六岁考中举人。大概因为家庭经济困难,他没有再去寒窗苦读博取更高的功名,而是循例做了县儒学的...

王夫之

明末清初的思想家。字而农,号薑斋,湖南衡阳人。晚年隐居衡阳之石船山,故学者称其为 “船山先生”。他虽然不是生在富贵之家,但还是受到良好的教育。加上他天资聪颖,很早就崭露头角。他中举时才二十四岁,如果不是明朝在两年后被推翻,他会再考进士,然后步入官场,...

康有为的万木草堂

康有为,又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广东南海人,出身于大地主家庭。康家是当地举足轻重的豪门大户,同时也是“诗礼传家”的大家族,祖上不但有多人入仕,而且以传经授业为宗风。在这样的环境中,康有为“成童之时,便有志于圣贤之学”。22岁以前,他跟随祖父...

张载

北宋哲学家。字子厚,凤翔郿县 (今·陕西眉县) 横渠镇人,世称 “横渠先生”。因其讲学关中,故其学派被称为 “关学”。张载青年时代曾学兵法,慨然以功名自许。当时正值西北用兵,张载去见陕西最高军政长官范仲淹,范仲淹一见,觉得这位年青人将来可能会成大器,想鼓...

李鸿章的仪斋

李鸿章原本也是个读书人,出身于安徽庐州(合肥)一个士绅家庭。21岁考中举人,三年后,亦即1847年,再中进士。此后他被选派为翰林院庶吉士,并于1851年授编修。 大约从1843年起,李鸿章投曾国藩门下,随从讲求义理经世之学,自称曾门“传徒习教之人”。曾国...

刘半农的含辉室、双凤凰砖斋

刘半农,原名寿彭,改名复,初字半侬,后改半农,晚号曲庵,世以字行。斋号有含辉室、灵霞馆、双凤凰砖斋等。年轻时曾厕身上海十里洋场,后因投稿《新青年》,被蔡元培、陈独秀发现,遂请到北京。1917年,刘半农任北京大学预科教员,并参加《新青年》的编辑工...

王弼

魏晋玄学的代表人物。字辅嗣,山阳(今河南焦作)人。王弼出身在豪门世家,其祖父王凯是王粲 (建安七子之一) 的族兄,娶荆州刺史刘表之女为妻,生子王业,即王弼的父亲。王业官至谒者仆射(部长级),家有藏书数万卷。据说,王粲深为东汉著名学者蔡邕所重,蔡邕晚年曾载数...

林则徐之云左山房

林则徐,字元抚,号少穆、石麟,晚号竢村老人。福建侯官(今福州)人。生于乾隆五十年七月二十六日(1785年8月30日)。父亲林宾日是个穷秀才,而并非像有些书上说的,祖上是什么“闽中甲族”。 关于他的名字之来历的说法不一,其中之一说是,他出生时,新近就...

柳亚子的磨剑室

柳亚子,原名慰高,字安如;更名人权,字亚庐;再更名弃疾,字亚子。1887年,他生于江苏省吴江县北库区之大胜村(一名胜溪),乳名慰宝,一名禅儿。他自己说:“安如”,是父亲替我取的,好像是五六岁时才取得,取义大概是高而能安的意思吧。1897年,高天梅时...

雷塘庵主阮元

阮元,字伯元,号云台(或作芸台)。清代官书史志均记载阮元为江苏仪征人,但《扬州北湖小志序》中说:“元但通籍仪征而已,实扬州郡城北湖人也。” 阮元像 《国朝先生正事略·阮文达公事略》上说:“以经术文章主持风会,而其人又必聪明早达,扬历中外,兼享...

叶圣陶的未厌居

叶圣陶,原名绍钧,字秉臣,1894年10月28日生。叶圣陶6岁起入私塾读书。1906年进苏州一所公立高等小学,翌年进苏州公立第一中学堂,任年级小报主编。与同学顾颉刚等人组织诗社,取名“放社”——受白居易诗《放言》的启发,意在放言高歌,抒发自己的志向和政...

张恨水的藏稗楼

张恨水,一位为现代中国文学留下了洋洋洒洒三千多万言的著名作家。20年代,他的小说在北京各大报连载;30年代,中国南北报业中发行量最大的《申报》、《新闻报》都连载他的作品。他曾同时创作7部小说,这在同行中无疑是绝无仅有的。当年老舍称他为“国内唯一...

王力的龙虫并雕斋

王力1900年8月10日出生于广西博白县一个叫岐山坡的小村落。他的家庭由于祖辈在科举上有功名,在地方也享有一定声望,算得上是诗礼传家的书香门第。 王力,字了一。他本人在《瓮牖剩墨》中的《姓名》一文中交代如下: 在十五六岁时,我嫌父亲所给的名和老师所...

吴昌硕之里里外外一个“缶”字

吴昌硕名俊卿,字昌硕,生在1844年,卒于1927年,浙江安吉人。 在民初画坛上,赵之谦、任伯年、吴昌硕并称“海派三大家”,论影响之大则首推吴昌硕。吴昌硕的艺术道路与众不同,他先攻金石,再书法,再诗,再绘画。他学画较晚,据说:“有一天胡公寿对吴昌硕...

夏丏尊的小梅花屋、平屋

郑振铎曾说: 古人说:“文如其人”。我们读他的文章,确有此感。我很喜欢他的散文,每每劝他编成集子。《平屋杂文》一书,便是他的第一个散文集子。他毫不做作,只是淡淡的写来,但是骨子里很丰腴。虽然是很短的一篇文章,不署名的,读了后,也猜得出是他写...

雪堂罗振玉

罗振玉,初名宝钰,后改名振玉,字式如,又字叔蕴、叔言,号雪堂。“雪堂”原本是宋代大文豪苏东坡的斋号,由此可以看出他在文坛的抱负。老来他自署守残老人、贞松老人、松翁等。他生于清同治五年(1866年)。浙江上虞永丰乡人,后迁居江苏淮安。 罗振玉4岁入...

黄遵宪的人境庐

钱锺书曾评论说:“近人论诗界维新,必推黄公度。《人境庐诗》奇才大句,自为作手。”又说“凡新学而稍知存古,与夫旧学而强欲趋时者,皆好公度。” ① 黄遵宪,字公度。人境庐便是其斋号。他用自己的诗歌创作实践,充任了维新派“诗界革命”的旗帜。 黄遵宪...

李叔同的晚晴山房

1880年10月23日(农历九月二十日),李叔同生于天津。幼名成蹊,学名文涛,字叔同,又号漱筒。祖籍浙江平湖。祖父寄籍津沽,经营盐业与银钱业。父名世珍,字筱楼,清同治四年进士,官吏部主事。筱楼有三子:嫡出长子文锦,早逝;庶出次子文熙,字桐冈,又字敬...

潘天寿的听天阁

潘天寿,浙江宁海人。取字大颐,因冒老师经亨颐偏讳,未得流行于师友间。相知喜其在艺术方面自学有成,常以“天授”相称许,他则深自谦逊,不敢当此过誉。潘天寿性憨直,与人交游,态度平易,虽受轻侮,未尝反唇相向,盛气凌厉,他始终保持以直报怨的守则,过...

梁启超的饮冰室

梁启超,广东新会人,生于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正月二十六日。其字卓如,一字任甫,别署饮冰室主人。 梁启超出生时,他的父亲还正在科举的路上跋涉,母亲粗通诗书,他们对作为梁门长子的梁启超自然寄予厚望。由于比较优裕的家境,梁启超能够较早地接受启蒙...

严复的野堂

严复,福建省侯官县(今福州)人,1853年出生。初名传初,乳名体干;考船政学堂时改名宗光,字又陵;长大后有了官职,又改名复,字幾道;晚年自号瘉野老人。他的祖父中过举人,并在一个县里做过训导(学官)。他的父亲是乡里间的医生,母亲则是普通人家的女儿...

林琴南的畏庐

林纾字琴南,生于清咸丰二年壬子九月二十七日(1852年11月8日)。幼年时,父母、老师、朋友和邻居,各以自己的喜好,称呼他为群玉、徽、秉辉等;随着年龄的增长,境遇的变化,他又自号冷红生、六桥补柳翁;清末民初,又有践卓翁、蠡叟、餐英居士、射九等晚号...

林语堂的有不为斋

林语堂,原名林和乐、林玉堂,笔名毛驴、宰我、萨天师等。福建龙溪人。1916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曾在清华大学任教。1919年赴美国哈佛大学留学,后转赴德国莱比锡大学研究语言学,获哲学博士学位。1922年回国,任北京大学英文教授。1926年8月赴厦门大学任...

借山馆主齐白石

齐白石中年前做过粗木工,后来做过雕花木工。因他在齐家辈分排在“纯”字上,便名纯芝,上辈称他作阿芝,乡人称他芝木匠。他30岁以后,改名作璜,字濒生,别号白石山人,又号寄园。因擅长画像,在方圆百里之地,他的生意越做越多,收入越来越丰,光景有了转机...

鲁迅戏称书屋名号

鲁迅曾有书房名“速斋”。1904年,他致钱玄同的书信中有一句云:“速斋班辈最大,并无老兄,所以遯庐当然不是‘令兄’。”“速”当由“迅”引申而来。这或许是他借斋号所作的最初的戏称。 鲁迅于《华盖集·题记》落款为:“一九二五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之夜,记...

包世臣与小倦游阁

包世臣,字慎伯,安徽泾县人,号倦翁、小倦游阁外史。他幼年时家境寒微,曾亲自参与园圃劳作以维持生计。他好读书,勤于思考,七八岁时读《孟子》,念到“五亩之宅”时,即问:“今日制民产何以不如此?”使郡学君大为惊奇。他在少年时已熟读经书,擅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