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古籍古文 > 古文知识

《古文知识》

    收录163404

清朝

最后一个 “家天下” 的王朝。满洲所建,故又称“满清”。满洲原名女真族,是居住在黑龙江地区的游猎民族,其祖先曾经在中原和华北立国达一个世纪之久,这就是消灭北宋而与南宋对峙的金朝。近四百年后,建州女真首领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重新立国,国号...

宰相

最高行政长官。宰即总管,相的意思是助,以其辅助帝王、统领群僚、总揽政务,故称 “宰相”,又称 “宰辅” 或 “宰衡”。“宰相” 一词最早见于 《韩非子·显学》: “故明主之吏,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起于卒伍。”但这只是泛称,而不是官号。事实上,除辽代曾将...

三省六部

古代王朝的中央官制之一。“三...

元朝

第一个由少数民族统治全中国的王朝。由蒙古人建立。十三世纪初,铁木真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汗国,自号 “成吉思汗”,意为 “天下之王”。这位被称为 “天之骄子” 的成吉思汗统帅十多万蒙古铁骑,横扫中亚,席卷南俄罗斯草原,在欧亚大陆刮起了猛烈的“蒙古旋风...

周文王

儒家尊为“圣贤”的君主。姬姓,名昌,原是周族君主,在商纣王时为西伯,领土在今陕西一带。他 “笃仁、敬老、慈少,礼下贤者”,许多人都去投奔他。孤竹国有两位王子,伯夷和叔齐,因互相推让王位而离家出走,听说西伯善养老,也一同前来。有人在纣王面前进谗言,说是西...

察举

汉代的选官制度。“察举”就是选拔,由地方向朝廷荐举。过去认为,这种选官制度源于西周的选士制度。西周选士,有乡举里选,又有诸侯贡士。据《周礼·地官》记载,各乡三年组织一次 “大比”,以考察乡人的“德行道艺”,选拔贤能; 又据《礼记·射义》 记载,诸侯每年...

五代十国

南北分裂、群雄割据的时代。在五十余年的时间中,中国北方相继建立过五个短命王朝: 梁、唐、晋、汉、周。最长者十七年,最短者仅四年。为了与以前同名的王朝区别,人们便冠以 “后” 字,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史称“五代”。与此同时,在中国南方和山西...

翰林院

古代王朝的“智囊”机构或“储才”之地。“翰林”本义是文翰之林,与 “儒林”相别。始置于唐初,本为文学、艺术、医学、方伎、僧道等各种人才在内廷的供奉之处,甚至还有 “茶翰林”、“酒翰林” 之称,实际上就是宫廷侍从院。唐诗人李白就曾经作为文学侍从,供奉...

品阶

古代国家官员级别高低的标志。品和阶原来是两个概念,将官员分为若干等级,通称为品,如一品、二品、三品等;以某些称号来表示官员应享有某一级别的待遇,称之为阶,通称为阶官,如开府仪同三司、特进、光禄大夫等。官员正式以品来表示等级高低,始于魏晋时期。此前,...

南北朝

分裂的时代。公元420年后,在南方相继出现了宋、齐、梁、陈四个王朝,史称 “南朝”。四朝先后相续,均定都建康 (今江苏南京),其改朝换代的方式都是 “禅代”,国名都是采取开国皇帝在前朝的封号,如刘裕在东晋被封为 “宋王”,萧道成在宋被封为 “齐公”,萧衍在齐...

明朝

汉族建立的最后一个大一统王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是刘邦式的英雄,以一介匹夫而登上皇帝宝座。因其前后都是少数民族建立的王朝,故他曾被汉族视为民族英雄。朱元璋称帝前为吴王,即皇帝位后却以 “明” 为国号,取其 “光明”、“清明”之意,建都南京。后来,朱元璋...

封爵

古代王朝给皇族宗室和功臣所授予的爵位。商周时代,封爵即是分封诸侯,受封者得到的不仅是象征身份等级的爵号,还得到封地,以及在封地之内的世袭的统治权。旧说周朝诸侯的封爵有公、侯、伯、子、男五等,古籍中就有 “齐公”、“晋侯”、“郑伯”之类的名称。得到...

唐朝

中国最辉煌的朝代。唐原为春秋时古国名,为西周所封同姓诸侯之一,在今山西翼城西。李渊的祖父李虎在西魏官至太尉,因佐周代魏有功,被封为八柱国,死后被追封唐国公,食邑就在唐国故地。其孙李渊七岁时即袭封唐国公,又因为他和隋炀帝是表兄弟 (其母与炀帝生母为亲...

九品中正制

魏晋南北朝时代的选官制度。这种制度以汉代的 “察举” 制度为基础,建立起一套可供操作的人才评估标准,以向朝廷提出准确的推荐意见。“九品” 就是将士人分为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九个等级,“中正” 是官名,各州、郡、县都设...

封建

古代王朝的国家结构形式之一。“封建” 是 “封土建侯” 的简称,这是一个非常古老的术语,意思是分封土地、设置诸侯。公元前1027年,周王朝建立后,当务之急就是如何统治被征服的土地和人民。以当时的人力和物力,一个王朝要想实施对“天下” 的直接统治是非常困...

宋朝

北宋和南宋的合称。宋原为古国名,是商纣王庶兄微子启的封国,有今河南东部和山东、江苏、安徽间地。赵匡胤登基后,因其原为后周归德军节度使,而归德春秋时为宋国故地,隋唐为宋州,遂国号为宋,定都汴京 (今河南开封),史称 “北宋”。宋钦宗靖康元年 (1126),金兵攻...

科举

隋唐以后历代王朝的选官制度。科举的意思,就是分科考试选拔官员。分为定期举行的常科和临时设置的制科两种。汉魏六朝时代,曾先后实行察举和九品中正制的选官办法,两者都是以基层推荐为主,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弊窦丛生。前者受郡国长官意志的影响,后者为门阀世族...

皇帝

古代王朝的最高统治者。“皇” 与 “帝”原来是两个概念,“皇” 的字面意思是“大”和“光”,故被用作至高无上、光明无比的神圣称号; “帝” 的原意是“蒂”,以花蒂来象征生殖,是始祖神和天神合一的称号,后来被用作 “王天下之号”。“皇” 和“帝”都是古代...

三公九卿

古代王朝的中央官制之一。周代设 “三公六卿”,以辅弼天子的太师、太保、太傅为 “三公”,以冢宰 (总揽军政)、司徒 (分管民政)、宗伯 (分管礼仪)、司马 (分管军务)、司寇(分管刑政)、司空 (分管工程)等为 “六卿”,也统称 “六官”,与后代的 “六部” (吏、户...

学官

国家教职。中国自古有官学的传统,官学的教职都有品级,是国家正式官员。中央级学校,以明代为例,学官系列有:国子监祭酒 (最高学府校长,从三品),司业 (副校长,从四品下),国子监博士 (最高学府教授,正五品上),助教 (副教授,从六品上),直讲 (讲师,品级不详),《五经...

秦始皇

秦王朝的建立者,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姓嬴名政,因生于赵国国都邯郸,故又叫赵政。十三岁即秦王位,二十二岁亲政,先后翦除长信侯嫪毐和文信侯吕不韦两大势力,夺回朝政大权。嫪毐是太后 (秦王政的母亲) 的情人,吕不韦是庄襄王 (秦王政的父亲) 的恩人,甚至有...

刑法

历代王朝基本的司法制度。古今的法治观念不同,中国古代以刑法为主,民事 (包括田宅、婚姻、钱债等) 法律规范都附编于刑律,无单独的民法典。所谓法治的核心是刑罚,就是对犯法者加以论罪惩罚。论罪惩罚的相关制度即刑法,就构成了历代法典的基本内容。刑法起源甚...

宋太祖

宋朝的开国皇帝。名赵匡胤,出身在武官之家,其父是后唐的一个中级军官。赵匡胤二十多岁时投奔郭威,骁勇善战,颇得器重。郭威通过军事政变推翻沙陀部人刘知远创建的后汉而建立后周王朝以后,赵匡胤青云直上,到周世宗 (后周第二个皇帝) 时,他已经官至殿前都点检,成...

唐太宗

被传统史家誉为 “帝王楷模” 的开明君主,即唐朝开国皇帝李渊的次子李世民。李家祖籍在陇西城纪,即今甘肃秦安,其七世祖李嵩曾在西晋末年自立为王,国号西凉。北魏统一北方后,李家一直是北朝贵族,地位显赫。李渊娶北周武帝的甥女为妻,这就是唐太宗的生母。唐太...

常科

定期举行的科举考试,又称“常...

武则天

中国唯一改朝易姓的女皇帝。这位女皇帝专门造了 “曌 ” 这个字,来作为自己的名字。“则天” 是其尊号,全称为 “则天大圣皇帝”。武则天出身在贵族之家,父亲武士彟原是木材商,因追随唐高祖反隋,以功封应国公爵位,成为唐朝的开国元勋; 母亲杨氏具有皇室血统,系...

洋务学堂

清末洋务派建立的新式学校。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以武力入侵的方式,彻底打破了延续数千年的 “华夏中心” 的传统政治格局。为了适应对外交涉的需要,清王朝于1861年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外交部的前身)。精通外语的外交人才奇缺。翌年,恭亲王奕訢奏请在...

黄巢

唐末的造反英雄。曹州冤句(今山东荷泽县西南)人,祖先数辈都贩私盐,黄巢继承祖业,富有财产。盐是生活必需品,利润很高,因此成为国家专卖商品,在唐代后期,盐利竟占朝廷岁入的一半。宫廷费用、诸军饷需、百官俸禄等,都要靠盐利来支付。自唐德宗起,朝廷规定各种苛...

私学

古代的私立学校。西周时代,学在官府,只有贵族子弟才享有受教育的特权。由于西周实行嫡长子世袭爵位的宗法制,经历数代之后,一些贵族后裔也就降为 “士” 甚至平民。古语“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就是这个意思。这些曾经受过良好教育的贵族后裔,在社会发生急剧变...

周公

儒家尊为“宰相楷模”的政治家。姬姓,周武王之弟,名旦,因其采邑在周 (今陕西岐山东),故谓 “周公”。周武王死后,年幼的长子姬诵继位,是为成王。当时天下初定,主少国疑,周公便出来摄政,代行王权,以稳定人心。这却引起王室内部的猜疑,周公的兄弟管叔、蔡叔、霍...

宦官

古代帝王的宫廷内侍,以生殖器被阉割的男性充任。也叫寺人、阉 (奄) 人、阉宦、内官、中官、内臣、内侍、太监等。宦官制度是一妻多妾制的产物。古代帝王拥有大量的后妃,为了保证后宫的 “纯洁”,同时又能使宫廷内务正常运转,于是就将某些男性 (一般是罪囚) 经...

兵制

古代常规军的组成与编制。从组成军队的方式分,主要有征兵制、募兵制与世兵制;从士兵的身份分,有兵农合一制与兵农分离制; 从军队的隶属和级别分,有中央军与地方兵。先秦时代,实行的是举国皆兵的制度,军民不分,军队的核心是王室和贵族子弟,充当士卒的则是平民。...

制科

国家于定期举行的常科之外临时设置的考试科目,因由皇帝亲自主持,故名。制科可以溯源到西汉的特科,目的在网罗国家需要的特殊人才。考试时间和科目皆由皇帝临时决定。如汉武帝策问贤良方正,就是制科。唐宋以后,制科成为科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据史家记载,唐代...

诸葛亮

中国古代最著名的 “贤相”。字孔明,琅琊阳都 (今山东沂南县) 人。先祖诸葛丰曾任司隶校尉,父亲诸葛圭为太山郡丞。诸葛亮早年丧父,偕弟依随在外为官的叔父诸葛玄。后来,诸葛玄失官,投依荆州牧刘表,诸葛亮兄弟也随同来到荆州,诸葛玄死后,诸葛亮就隐居在襄阳附...

汉高祖

汉朝的开国皇帝。原名刘季,出生于沛县 (今属江苏) 丰邑一个农户人家,排行老三,做皇帝后改名邦。刘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匹夫而为天子的皇帝,所以关于他的传说就特别离奇。如说,刘媪梦与蛟龙相遇然后怀上了汉高祖,生下来后,左股上就有七十二颗黑子。据纬书 《...

汉光武帝

东汉开国皇帝,即刘秀。汉高祖刘邦九世孙,但非嫡传,属远系旁支。刘秀兄弟三人,长兄刘縯颇有乃祖遗风,不喜欢经营家业,却好结交豪杰。刘秀为人谨慎宽厚,勤于稼穑,只求家道小康,没有什么雄心壮志。二十多岁时,曾到长安太学求学,虽然在学业上平平,却大开了眼界。一...

管仲

春秋时代著名的政治家。名夷吾,字仲,齐国颍上 (在今安徽境内) 人。少时家贫,曾与鲍叔牙游,一起经营生意。管仲常常欺瞒这位朋友,多分财利,但鲍叔牙不以为意,照样善待管仲。后来,两人各奔前程,管仲在公子纠手下谋事,鲍叔牙在公子小白手下供职。公元前685年,齐国...

韩非

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为韩国诸公子之一,虽为王族,却可能是比较疏远的一支,因此并没有进入韩国政界的上层。他曾千里迢迢到楚国兰陵,与李斯同学于荀子门下。韩非学成归国,见韩国日渐衰落,数次上书韩王,阐述富国强兵的道理,但韩王不能用。他只好将自己的想法写成...

官学

古代的公立学校。据古代文献记载,我国很早就有了正式的学校。《汉书·儒林传》说:“三代之道,乡里有教,夏曰校,殷曰庠,周曰序。” 这里的校、庠、序,就是不同时代官学的名称。东周以前,学在官府,设在国都的叫 “国学”,设在国都以外地方的叫 “乡学”。按程度...

崇本抑末

法家首倡、儒家提倡的经济政策。本指农业,末指工商,崇本抑末就是重农抑商。这种观念在中国源远流长,原因非常简单: 中国是一个农业国。农业国不是没有商业,也不是经商不能发财,恰恰相反,早在商周时代,中国就有了专门经营买卖的商人,而春秋战国以来,一直到近代,...

富国论

法家主张的经济政策。所谓 “国”,指君主之国,“富国” 就是用财政手段如增税、平准、专卖等来增加国库收入。而在战国时代,“富国” 的主要途径是增加赋税,即将百姓的财富变为国家的财富。法家是国家至上主义者,以君主的利益为根本出发点,故其 “富国” 实质...

均贫富

古代的一种分配学说和政治口号。《晏子春秋·问上》: “(古之盛王) 其取财也,权有无,均贫富,不以养嗜欲。” 这是齐相晏婴为齐景公建议的收入与分配原则。“权有无” 就是使有无相平,“均贫富”就是使贫富相均。这里的 “平”、“均” 是国家采取的一种调剂政...

岳飞

南宋名将。字鹏举,相州汤阴 (今属河南) 人。出身农家,少负气节,沉厚寡言,家贫力学,尤喜孙吴兵法。二十岁从军,当时北方的金国正在崛起,四年后便攻破汴京,北宋亡国。宋高宗在南京(今河南商丘) 宣布即位,岳飞当时正在东京留守宗泽麾下任小将,因上书反对首都南迁,...

先富后教

儒家关于经济与德育关系的学说。儒家主张礼教德治,即以礼乐教化来培养人民的道德,从而达到治国平天下的目的。但是,礼乐教化的前提是要有一定的经济物质基础,这就是所谓 “先富后教”。据 《论语·子路》记载,孔子到卫国,感叹说: “人真多呀!” 冉有问: “人口...

洪秀全

“书生造反” 的悲剧英雄。原名火秀,又名仁坤,出生于广东花县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他自幼接受传统的儒家教育,熟读《四书》 《五经》 以及史籍之类,十八岁时受聘为本村塾师。洪秀全并不安于塾师生涯,刻意追求科举功名,数次到广州考秀才,结果每次都名落孙山。道...

四民分业

中国古代关于职业分工的理论。“四民” 指士农工商,是构成传统社会的基本成员。《管子·小匡》: “士农工商四民者,国之石民也。” “四民” 为国家之本,好象房屋的柱石,故曰“石民”。士农工商不是阶级,而是不同的职业群体,其分别仅在于所从事的职业不同。《...

汉武帝

文治武功最辉煌的皇帝之一。姓刘名彻,十五岁即位。汉武帝登上帝位时,汉王朝的国基已经稳定,经历了近七十年的休养生息,中国从战乱造成的大破坏中恢复过来,正在进入大建设、大发展的时代。时代产生英雄,英雄创造时代,汉武帝就是这个英雄时代的时代英雄。他在位...

萧何

西汉开国元勋。沛县 (今属江苏) 丰邑人,和汉高祖刘邦是同乡。秦时曾为沛县吏,当时刘邦只是一个亭长 (村长),萧何对他多有照顾。后来,刘邦起兵,萧何便做了他的 “后勤总长”。刘邦攻入秦都咸阳时,诸将都去抢金银财宝,萧何却收了一大堆档案图书。刘邦为汉王,具知...

张居正

明代后期杰出的政治家。字叔大,号太岳。湖广江陵 (今属湖北)人。张居正自幼聪慧异常,有“神童” 之称。他在科场上一路顺风,十二岁考中秀才,十六岁考中举人,二十三岁考中进士,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三年后授翰林院编修,可谓少年得志。据《明史·张居正传》 称,张...

曾国藩

近代中国的关键人物之一。原名子诚,字伯涵,号涤生。“国藩” 是他进入翰林院后改的名字,以表示他以国家屏藩自居的心迹。出生于湖南湘乡荷叶塘的一个农家。二十七岁考中进士,为军机大臣穆彰阿门生,被点为“翰林”,后出任四川乡试正考官,累官至礼部侍郎 (副部长...

王莽

被传统史家谥为 “乱臣贼子” 的政治家。字巨君,出身在外戚贵族之家,姑母王政君为汉元帝皇后。元帝死后,成帝即位,尊王皇后为太后,王氏一门如日中天,有十人封侯,五人相继为大司马。王莽的父亲早死,没能封侯,他没有堂兄堂弟那样的荣耀,也没有纨绔子弟的习气。他...

食货

今人所谓的“经济”。“食货”二字,最早出自《尚书·洪范》,其所谓 “八政”,第一就是 “食”,第二就是 “货”,实际上是概指一切经济,包括农业和商业,即国计民生。班固 《汉书·食货志》: “食,指农殖五谷和可以食用的东西; 货,指棉布丝帛之类可以穿的物品,及...

魏忠贤

明末宦官。原为河间肃宁 (今属河北) 无赖子弟,因与群恶少赌博不胜,被逼无路,遂自行阉割入宫。明太祖时代,鉴于前朝宦官干政的教训,曾规定宦官不得兼外臣文武衔,不得著外臣冠服,官不得过四品,并在宫中立有铁牌: “内臣不得干预政事,预者斩。” 明成祖夺取皇位,...

李自成

推翻明王朝的农民英雄。本名鸿基,出生于陕西米脂县怀远堡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童年时给地主牧羊,成人后曾充银川驿卒。善骑射,好勇斗狠,因数次犯法,知县将其逮捕,判处死刑,被他越狱逃脱。当时,正值宦官魏忠贤专权,吏治腐败,民不聊生,怨声载道,各地盗贼蜂起。崇...

富民论

儒家主张的经济政策。所谓 “民”是指与官 (国家)相对的百姓,儒家主张 “民为邦本”,故使百姓富足,即 “富民”被其视为理想政治的目标。在儒家看来,富民与富国是相对的,因为国家财富的来源在百姓,增加国库收入,就意味着减少百姓的财富。儒家主张 “薄赋轻徭”...

黄宗羲

明清之际的政治学家。字太冲,号南雷,学者尊称他为 “梨洲先生”。浙江余姚人,生于士大夫家庭。其父黄尊素为 “东林”名士,被魏忠贤阉党害死狱中。崇祯皇帝即位后,阉党失势,十九岁的黄宗羲入京讼冤,并亲手以铁锥击杀迫害其父亲的狱卒。后在南京加入张溥等人组...

明太祖

明朝的开国皇帝,即朱元璋。出身在濠州钟离 (今安徽凤阳东) 一个贫苦的佃农家庭,少年时曾经为地主放牛,十七岁那年,父兄死于瘟疫和灾荒,他难以为生,便出家当了和尚。不久,江南大乱,群雄并起,一无所有的朱元璋投奔在濠州起兵的红巾军首领郭子兴,很快得到郭子兴赏...

成吉思汗

古代蒙古的民族英雄,元朝的奠基人。名铁木真。铁木真出生之时,蒙古族还处于游牧部落时代,部落之间互相争斗、残杀,他的父亲就是被另一个部落的人毒死的。铁木真的少年时代是在非常艰苦的环境中度过的,这种环境磨练出他超人的性格,机智果断、勇敢坚强、雄心勃勃...

康熙皇帝

清朝最杰出的皇帝。清顺治帝第三子,名爱新觉罗·玄烨,康熙是其在位期间的年号。康熙帝即位时年仅八岁,根据顺治遗诏,由索尼、苏克萨哈、遏必...

榷法

古代国家的专卖制度。榷的本义是独木桥,引申为专利或专卖。盐铁是古代利润最大的商品,战国以后,著名大商贾多营盐铁业,如蜀郡卓氏以冶铁致富,拥有家僮千人,田池射猎之乐,拟于人君。鲁人猗顿靠煮盐成为巨富,邴氏以冶铁起家,富至巨万,令邹、鲁之间的许多书生羡慕...

钱法

古代国家的货币制度。商周时代曾以贝壳作为货币,在汉字中,凡与价值有关的字,如货、财、赋、贿、贵、贱等,都从贝,即因此故。春秋时代,开始流行金属铸币,当时诸侯各自为政,所铸造的铜币,其形状、大...

均输

古代国家的财政制度之一。创始于汉武帝时代。此前,郡国各地每年向朝廷贡献本地产物,由于道路遥远,交通不便,来往运输的费用往往超过贡物的原价,贡物也常常是劣等品。桑弘羊为大农丞(财政部次长) 时,创设均输法,即在大司农属下设均输官,派驻全国各地,令各地将应...

慈禧太后

清朝唯一一位垂帘听政的皇太后。咸丰帝妃,同治皇帝生母,光绪皇帝姨母。满洲叶赫那拉族的后裔,故史家称其为 “那拉氏”。那拉氏为人机敏,工于心计,加上又为咸丰皇帝生了个儿子,很快即由兰贵人晋至懿贵妃,地位仅次于皇后钮祜禄氏。那拉氏权力欲极强,这一点被满...

崇富论

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所阐扬的贫富观念。司马迁在《史记》 中特辟有 《货殖列传》,记载古今以工商致富的奇才,如范蠡 (越王谋臣)、子贡 (孔子弟子)、鲁人猗顿、巴寡妇清、蜀郡卓氏、宣曲任氏等,都富可敌国,与王者同乐。司马迁形象地称其为 “素封”,即虽无王侯之封...

李鸿章

近代洋务派的首要人物。字少荃、子黻、渐甫,号仪叟,安徽合肥人。出身官僚世家。二十一岁中举后,曾投曾国藩门下,随从讲求义理经世之学,甚为曾国藩器重。二十四岁中进士,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三年后授编修。1853年,太平军攻克南京,青年李鸿章抛弃了翰林院的前程,...

市舶司

古代国家在沿海城市设立的外贸管理机构,类似近代的海关。我国古代的对外贸易,据史籍记载,始于秦代,丝绸、漆器、铁器等商品流入朝鲜、越南等亚洲古国。汉代对外贸易进一步发展,陆路贸易在边境关市上进行,海路贸易的商船从合浦郡徐闻县 (今属广东) 出发。中国的...

常平仓

古代国家为“调节粮价、备荒赈恤”而设置的粮仓。粮价在古代是一个非常敏感的问题,有 “谷贱伤农,谷贵饿民”的说法。西汉孝宣帝时,大司农中丞 (财政部次长) 耿寿昌建议在边郡筑仓,谷贱时增价收进,谷贵时减价卖出,以惠民利农,名为 “常平仓”。后来被推广到全...

屯田

国家利用军队或平民垦种土地的一种方式。秦汉时代,将内地的贫民迁徙到边远地区垦殖,这种民屯具有移民实边的性质。汉武帝以后,建立军屯制度,组织边防将士在驻防地区耕殖,目的是为了省去转运的耗费。三国时的曹操始将屯田作为富国强兵的主要方式。当时的形势是,...

商战

近代维新派鼓吹的强国策略。所谓 “商战”,就是贸易战,就是商业竞争。发展商业,参与国际竞争,从而使中国进入强国之林,这是近代维新派的共识,但将此概括为 “商战” 这一言简意赅的表述方式的,是广东香山 (今中山市) 人郑观应(1842-1921)。郑观应没有科举功名,...

赋税

古代国家向人民征收的人口税、财产税、田地税、工商税等,为古代国家主要的财政来源。春秋以前,土地属国王所有,农户按照一定比例交纳贡赋。据《孟子·滕文公上》: “夏后氏五十而贡,殷人七十而助,周人百亩而彻。”贡、助、彻都是说的田税制度,赵岐注: “民耕五...

劳心劳力

孟子关于社会分工的观念。据 《孟子·滕文公上》记载,战国时有许行为代表的农家一派,主张贤君 “与民并耕而食,饔飧而治”,就是要求统治者与被统治者同吃同劳动。这无疑是一种非常可笑的主张。孟子当时就问: “许子必种粟而后食乎?”回答是肯定的。又问: “许...

井田

商周土地分配的一种形式。因将土地划作 “井” 字形状,故名。《孟子·滕文公上》:“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 据此,井田制的基本内容是,国家将每方圆一里共九百亩的土地,按“井” 字形划为九等分,分给八...

限田论

儒家提出的抑制土地兼并的主张。秦汉以后,土地私有化得到国家法律的认可,既然是私有,就可以买卖,于是土地逐渐集中到富户豪强手中,由此而导致的贫富两极分化日趋严重,成为社会不稳定甚至动乱的主要因素。董仲舒敏感地注意到其后果的严重性,据 《汉书·食货志》...

人口论

中国古代关于人口问题的观点。最早注意人口问题的是战国法家韩非。他在 《五蠹》一文中指出: “古时候,丈夫不耕,因为草木的果实就够人吃;妇人不织,因为禽兽的毛皮就够人穿。人口少,财富有余,故民不争。现在,一家有五个子女不算多,每个子女再各生五个子女,祖父...

恒产论

孟子提出的安邦定国理论。所谓 “恒产”,就是固定占有或恒久使用的财产,说得更准确一些,就是足以维持劳动者本人及家庭成员生存,足以维持劳动力再生产的财产。孟子说:“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养妻子,丰年终身饱,凶岁免于死亡。” 孟子为 “恒产...

抱道贸禄

东汉王充关于儒生入仕的经济观点。儒生就是古代的知识分子,学而优则仕,治国平天下,是儒生的人生追求。孔子有 “谋道不谋食” 的教诲,是要弟子胸有大志,不要只为衣食打算。但入仕为官,自然要涉及经济问题,如俸禄。古人并不讳言这个问题,甚至将入仕直截了当称为...

占田法

西晋颁布的土地占有法。土地私人占有之风,自秦汉以来,愈演愈烈,土地大量集中在达官贵族和豪强大户手中,大批农民流离失所,变为社会不稳定的主要因素。王莽曾想恢复古代的土地国有制 (井田制),但结果以失败而告终。土地普遍私有,已成为不可逆转的既成事实。但土...

康有为

近代维新运动的 “精神领袖”。原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广东南海县人,故世称 “康南海” 或“南海先生”。康家是广东名门,世以程朱理学传家,康有为耳濡目染,有志为圣人,开口就是“圣人圣人”,里党传以为笑,戏曰 “圣人为”。十八岁始游学广东名儒朱次琦门下,...

平准

古代国家的财政制度之一。创始于汉武帝时代。三国学者韦昭解释 “平准” 之义说:“主平物价,使相依准。” 名义上是平衡物价,制止商贾囤积居奇,谋取暴利,但其实质,却是一种官办商业。据《史记·平准书》,元封年间,桑弘羊建议设置平准官,属大司农 (财政部长),统...

古文

文体名。即单行奇句、不讲究对偶声律的散体文。这种散体文虽然古已有之,但作为一种明确的文体概念,最早却是由唐代韩愈等人提出来的。六朝以来的文坛,骈文风行,不但抒情写景一类的文章完全骈偶化,连奏议、论说、书信等日常习用的公私应用文也都讲究起 “骈四俪...

乐府

古代的一种诗体。“乐府”最初指掌管音乐的官署,据现代的考古发现,“乐府” 一名约始于秦代。汉承秦制,也设有这种机构,其职责是创作朝廷各种仪式所需要的音乐、训练乐工、收集各地民歌等。汉代人将乐府配乐演唱的歌曲或编录的民歌称为 “歌诗”,魏晋六朝人始...

杨炎

唐代著名理财家。字公南,凤翔天兴(今陕西凤翔) 人。杨炎长得一表人才,诗书画俱佳,《旧唐书》说他“美须眉,风骨峻峙,文藻雄丽”。他撰写的 《李楷洛碑》,当时的文士莫不成诵,传说,东宫太子 (后来的德宗) 将其拓本置于壁上,“日讽玩之”。杨炎在唐代宗时,曾做过...

古体诗

古代的“自由诗”。唐代将周秦汉魏不讲究格律的诗称为 “古体”或“古风”,以与齐梁以来开始流行的格律诗即 “近体诗”相区别。“古体诗”是一个相当宽泛的概念,近体诗出现之前,除了楚辞体而外 (古人曾将其视为赋体),几乎所有的诗歌包括乐府,都可包括在 “古...

盛宣怀

中国近代著名官商。字杏荪,号愚斋,江苏武进人,出生于官僚世家。盛宣怀经过科举获得的最高功名只是一名秀才,二十六岁时经人推荐,入直隶总督李鸿章门下当了个幕僚。李鸿章是洋务派的代表,主张学习引进西方的科学技术,办厂经商,富国强兵。头脑灵活的盛宣怀深知,...

均田

北魏至唐代官田分配的一种形式。公元五世纪,北魏孝文帝元宏采纳大臣李安世的建议,下诏计口分配国有的空荒土地。凡男年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女二十亩,奴婢同样受田。露田不种树,只许种植谷物,而且不得买卖,年老及身死,须将露田归还官府。此外,男夫受桑田二十...

八股文

明清两代科举考试所采用的标准文体。正式的名称叫制艺或经义,俗称八股文。自从隋唐建立 “以文取士” 的文官考试制度以来,科举考试文章的内容与形式变化不定。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南京后,便与刘基商定了科举考试文章的标准程式,命题范围确定为 《四书》 《五经》...

诗界革命

近代戊戌变法前后出现的新诗潮。戊戌变法前十年,曾经出使日本、美国的清廷外交官黄遵宪在其 《人境庐诗草序》 中主张: “古人未有之物、未辟之境,耳目所历,皆笔而书之。” 又宣称: “汉不必三百篇,魏不必汉,六朝不必魏,唐不必六朝,宋不必唐,惟各不相师而后能...

鲁褒

西晋隐士。字元道,南阳 (今属河南)人。鲁褒所以传名后世,是因为他写了一篇《钱神论》。《钱神论》原文已失传,但在 《晋书》、《艺文类聚》、《太平御览》 中保留着此文最精彩的片段。据 《全晋文》,《钱神论》是借“司空公子”和 “綦母先生” 的对话而展开的...

古代的 “正统文学”。文的原意是彩色交错,如《易·系辞下》说: “物相杂,故曰文。” 《说文解字·文部》说: “文错画,象交文。”书面符号经过某种组织而形成的篇章,也如彩色相错成文,所以古人就将其称为 “文”。在古代,“文” 有广狭二义,广义的“文” 泛指...

笔记小说

文言小说的一种形式。笔记原来指随笔记录、不拘体例的散体文字,其内容十分庞杂,神怪灵异、逸闻掌故、人情世态、风俗礼仪、诗评文论、训诂考证、天文地理等,可以说是不拘一格,包罗万象,鲁迅曾称其为 “杂俎”。这类笔记,古人也曾称为“小说”,今人取其中带有故...

唐诗派

明清时代宗唐诗派的总称。中国古典诗歌至唐代达到极盛,至宋一变,再现奇观。南宋末年严羽在 《沧浪诗话》 中推尊唐诗,将唐诗的妙处概括为“气象” 和 “兴趣”,以反对北宋以来 “以文字为诗,以议论为诗,以才学为诗” 的风气。唐诗在宋元虽有相当影响,但被诗坛...

古代的 “正统文学”。诗最初与音乐、舞蹈是一体的,是一种乐歌,可以载歌载舞,诗即歌词,故 《尚书·尧典》 说: “诗言志,歌永言。” 班固 《汉书·艺文志》解释: “诵其言谓之诗,咏其声谓之歌。” 《毛诗序》: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诗是一...

骈文

文体名。骈文是魏晋以后才产生的一种新文体,至南北朝时达到极盛,被视为文章的正宗。骈文的特点是讲究对偶、声律、词藻、用典等,而且这些都有固定的格式,实际上是一种“格律文”。所谓 “骈”,原指两马并驾,骈文的句式特点是两两配对,即对偶或对仗,故称 “骈文...

庄田

古代土地占有的一种形式。皇室、贵族、官僚、富豪等个人占有而雇人耕种或出佃的大片田地,叫作 “庄田”。庄田有各种别名,如田庄、庄园、庄宅、山庄、田园、别墅、别业等。庄田不仅仅是农业生产单位,也常常是庄主的游乐场或 “别宫” 所在地。尽管 “庄田” 一...

户籍

登记户口的簿册。户口是两个概念,计家曰户,计人曰口。古代有关户籍的正式记载,最早见于秦献公十年 (前375)“为户籍相伍”,即登记户口,以五家编为一单位,称为 “伍”。秦孝公时,商鞅变法,在此基础上“令民为什伍”,五家为一保,十保相连,一人犯罪,十家连坐,这就...

玄言诗

以玄学为旨趣的诗派。魏晋之际,玄风开始兴盛,士林以清谈老庄为时髦,流风所及,在诗坛也形成了玄言诗派,其特点就是以诗的形式来演绎老庄的人生哲理。如竹林七贤嵇康的诗中就已经有玄言味: “……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嘉彼钓叟,得鱼忘筌。郢人...

评点

古代文学批评的一种形式。即评论家将自己的意见以评语的形式批在书眉或字里行间,或者将自己认为精彩的词句加以圈点,然后公诸于世。书眉上的评语叫 “眉批”,字里行间的评语叫 “行批”,文末的评语叫 “总批”。这是一种非常随便的批评方式,批评家有什么说什么...

小说

文体名。“小说”一词,最早见于 《庄子·外物》: “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 此所谓 “小说”,并非文体,而是一个贬词,意思是 “浅识小语”; “县令” 即高名美誉。全句翻译成白话就是: 修饰浅识小语以求取高名美誉,那与明达大智的距离就很远了。但...

唐宋以后流行的一种抒情诗体。词本来是配乐的歌词,所以当初被称为 “曲子词”; 因其句式参差不齐,故又有 “长短句”之称。这些特征与汉魏乐府类似,故其也被某些人称为 “乐府”。但在唐宋时代,词却被视为 “小道”,不能与乐府相体并论,甚至不被视为“诗”。这...

章回小说

古代白话长篇小说的主要形式。其特点是全书分若干回,每回有回目,回目或用单句,或用偶句,以概括本回的主要情节。每回都在一个故事或情节的紧要处打住,并有 “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回分解” 之类的套语。章回体这种形式,直接从宋元 “说话” 艺人讲史的 “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