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古籍古文 > 论语

《论语》

    收录163319

性相近,习相远

[十七·二] 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鉴赏〕 后世儒家,尤其是自宋朝以后的儒家,受孟子影响,喜欢谈心性。与他们不同,孔子直接讲人性的话不多,关于人性当然还没有形成系统的观点,所以弟子子贡说:“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

杀身以成仁

[十五·九]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鉴赏〕 儒家的理想人格如同孔子被描写的那样,“温、良、恭、俭、让”(《学而》),看起来好像温顺随和,然而实际上是外柔而内刚,其灵魂深处有一股强大的力量,具有不怕牺牲的豪杰精神。这段...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十五·二十四]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鉴赏〕 子贡(公元前520—前456)是孔子的弟子,姓端木,名赐,字子贡,卫国人。善经商,又有理论才华,治国才能,曾为官于鲁、卫等国。 仅从这条语录我们也可以看到...

君子成人之美

[十二·十六]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鉴赏〕 基督教特别强调人的原罪的危害,以促使世人警觉,改恶从善。孔子也对人性的阴暗面做了许多透彻的剖析,但是他更多地从正面教育,力图用理想人格的光辉引导世人克服人性中的黑暗,孔子...

见利思义

[十四·十二] 子路问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智,公绰之不欲,卡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鉴赏〕 成人,即成就一种君子的人格。孔子以为,...

道不同,不相为谋

[十五·四十] 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鉴赏〕 所谓“道不同”,是指信仰不同,理想不同,志向不同;“道不同,不相为谋”就是保持独立的人格,走自己的人生道路。 孔子这句箴言可能首先是主张对统治者应当采取的态度,这是孔子所代表的士,即知识分子...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十四·三十四]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鉴赏〕 在平时待人接物中人们经常遇到的问题是,怎样对待怨恨自己或有恩德于自己的人,然而恰恰在这个问题上,人们很容易为自己一种盲目的感情所支配,作出不当的反应,孔...

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十五·二十三] 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鉴赏〕 人们常说“言为心声”,然而事情未必尽然如此。一个人的思想、人格与他的言辞有时是不一致的,甚至是矛盾的。孔子教人重视这一现象,由此正确地评价和对待一个人及其言辞。 古代文明都十分...

欲速则不达

[十三·十七] 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鉴赏〕 子夏(前507—?)姓卜,名商,字子夏,是孔子的学生。他出身于寒门,青少年时期家中“甚短于财”(刘向《说苑·杂言》),后以文学见长。孔子死后,他到...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十五·十二] 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鉴赏〕 这句名言在现代汉语中已经成为一条成语,表示人们不可只关心眼前鼻子底下的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而应当有远大的计划和谋划,对事件的未来的发展方向、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危险要有一些预见、心理准备和预...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

[九·二十八]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 〔鉴赏〕 彫同“凋”,表示凋零。 对于孔子这句话,历来注家多解为赞美有德之士的节操,如朱熹的《四书集注》引学者之语说:“士穷见节义,世乱识忠臣。”实际上孔子这句话所包含的更深刻、更积极的意义...

为政以德

[二·一]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鉴赏〕 这里的“共”同“拱”。孔子主张以德治国,他认为统治者的个人行为和治国的大小举措都应当合乎道德,这样,就会像北极星那样,居于一定的方位,群星都环绕在它的周围运行。 与地球相对...

学而时习之

[一·一]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鉴赏〕 这里的“说”同“悦”。“愠”是恼怒的意思。 《论语》的第一段语录同整本书的全部文字一样,看起来意思似乎浅近易懂,实际上含义隽永,回味无穷。 “...

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

[九·二十六]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鉴赏〕 周礼规定天子六军,诸侯大国三军。春秋时代大国军队一般分为上、中、下(或中、左、右)三军,每军一万二千五百人,因此三军是大国全部军队的总称。孔子在这里强调最坚定的信念和最顽强的意志...

四海之内皆兄弟

[十二·五] 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鉴赏〕 “亡”同“无”。 司马牛名耕,字子牛,宋国人。此人平时多忧虑,曾问孔子...

见其过而内自讼

[五·二十七] 子曰:“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 〔鉴赏〕 “已矣乎”表示没有希望了,反映了孔子极度失望的心情。“自讼”是自责的意思。孔子特别重视内省的修身方法,提倡“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卫灵公》),希望人们有了过失以后能够认真地...

《论语》主题思想之评价孔子

[三·二十四] 仪封人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从者见之。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五·十三] 子贡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 [九·二] 达巷党人曰:...

十有五而志于学

[二·四]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鉴赏〕 人到老年,常常以深沉的感情回顾自己一生所走的道路,孔子这段著名的话语正是他在垂暮之年对自己一生的一个概括和总结。孔子一生...

里仁为美

[四·一] 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鉴赏〕 文中“处”意为居住,“知”同“智”。这段语录意指人之居住环境当以有仁厚之德为美,以为仁德追求内蕴有审美情趣,表达了古代儒家关于伦理与审美相结合的价值观念。 殷周时期,“里”是最基层的区...

礼之用,和为贵

[一·十二]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鉴赏〕 礼原是远古时代宗教祭祀的仪式和器物的总称,后来演变为区别贵贱亲疏的行为规范和等级名分制度。它所规范的范围囊括社会生活的...

吾日三省吾身

[一·四]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鉴赏〕 遵守传统的基督教徒、尤其是天主教徒平日必做的一项功课就是忏悔,古罗马帝国晚期的奥古斯...

《论语》主题思想之夫子自道

[二·四]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七·二]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七·三] 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二·十五]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鉴赏〕 孔子重视学是无人不知的,《论语》中我们到处可以看到学字,全书用得最多的概念就是仁、礼、学。但是,他同样也强调思维的重要性。学是了解别人的认识,思是寻求自己的认识。“君子求诸己,小人...

朝闻道,夕死可矣

[四·八]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鉴赏〕 这句话可以有两解: 一是说早晨弄明白了道,就是晚上为之而死也心甘情愿;二是说早晨弄明白了道,就是晚上死了也就觉得此生无憾了。不论哪一种理解,它都是极言道对于个体人生的重要性,明确地指出道高于人的...

三人行,必有我师

[七·二十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选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鉴赏〕 孔子一贯主张学无常师,从来不把学习活动只限制在学校之内,也不认为只有学校的教师才有资格称老师。正因为他虚心向一切有知识的人求教,所以他“入太庙,每事问”(...

不患人之不己知

[一·十六]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鉴赏〕 钟子期死,伯牙绝弦破琴,自古以来人们深知相知之难,知音难觅。成语“士为知己者死”,表明人们多么看重对自己的了解和赏识。不为他人所了解是人类永恒的烦恼和痛苦。被视为道德的楷模的圣人孔...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二·十四]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鉴赏〕 “周”是合群的意思,“比”意为勾结。这两个字都有关系好的意思,但是,“周”有周遍的含义,就是说不与一些人特别密切,而同另外一些人有意疏远。也就是没有宗派主义,不党同伐异,而“比”表...

德不孤,必有邻

[四·二十五] 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鉴赏〕 孔子这句话是针对有道德的人不时产生孤独感而讲的。 从某种意义上说,伟大的人总是孤独的,爱因斯坦说过:“要记住那些优秀和高尚的人总是孤独的——也必须这样——而也就是因为这样,他们能够孤芳自赏。...

子绝四

[九·四] 子绝四: 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鉴赏〕 “意”同“臆”,表示臆测,猜疑。“必”意为自以为是,自以为必定如此,必然会有。“固”: 固执。“我”: 自私自利,自我中心。 这句名言讲述了孔子所厌恶的四种思想方式,指明了它们的根子都是以自...

勇者不惧

[九·二十九]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鉴赏〕 仁是孔门儒学的旨意所归,人一旦体仁、达仁,便能够获得一种非凡的气势和力量。“当仁,不让于师”(《卫灵公》),求道须尊师,但行仁则不必拘泥于繁文缛节而畏缩不前。面对师长,应该尊敬有加;而...

《论语》主题思想之臧否人物

[八·十九] 子曰:“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 [八·二十一] 子曰:“禹,吾无间然矣,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恶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恤,禹吾无间然矣。...

《论语》主题思想之孝悌友信

[一·二] 有子曰:“……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一·六]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汎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一·七]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

《论语》主题思想之学诗赏乐

[二·二]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 ‘思无邪。’” [三·八]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三·二十] 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论语》主题思想之神道设教

[一·九]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三·十二] 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 [六·二十二] 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七·二十一] 子不语怪,力,乱,神。 [七·三十五] 子疾病,子路请祷...

《论语》主题思想之树人育材

[二·十一]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二·十五]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六·二十]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七·七] 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七·八]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论语》主题思想之修身养性

[一·四]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一·八]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一·十六]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二·十八] 子张学干禄。子曰:“...

《论语》主题思想之胜残去杀

[七·十三] 子之所慎: 齐,战,疾。 [十二·十三] 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 [十二·十九]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十...

《论语》主题思想之平居饮食

[七·四] “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七·五] 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七·九] 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 [七·十] 子于是日哭,则不歌。 [九·十] 子见齐衰者,冕衣裳者,与瞽者,见之虽少必作;过之必趋。 [十·一] 孔子...

《论语》主题思想之理想人格

[一·一]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一·十]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二...

《论语》主题思想之推己及人

[四·十五]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五·十二] 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 [六·三十] 子曰:“……夫仁者,己...

《论语》主题思想之志趣情操

[五·二十六]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 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 子路曰:“愿闻子之志。” 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七·十五] 冉有曰:“夫子为卫君乎?”子贡曰:“诺;...

《论语》主题思想之和而不同

[一·十二]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二·十四]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十三·二十三]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十五·二十二] 子曰:“...

《论语》主题思想之乐而忘忧

[一·十五]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六·十一]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

《论语》主题思想之自强不息

[四·十四] 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六·十二] 冉求曰:“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 [七·三十] 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九·十三] 子贡曰:“有美玉于斯,韫匵...

《论语》主题思想之品藻弟子

[六·八] 季康子问:“仲由可使从政也与?”子曰:“由也果,于从政乎何有?” 曰:“赐也可使政也与?”曰:“赐也达,于从政乎何有?” 曰:“求也可使从政也与?”曰:“求也艺,于从政乎何有?” [十一·三] 德行: 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 宰我,...

《论语》主题思想之坚韧刚毅

[五·十一] 子曰:“吾未见刚者。”或对曰:“申枨。”子曰:“枨也欲,焉得刚?” [七·二十六] 子曰:“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子曰:“善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有恒者,斯可矣。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难乎有恒矣。” [八·七...

《论语》主题思想之智者不惑

[二·十]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二·十六] 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己。” [二·十七]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六·二十一] 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

《论语》主题思想之好学力行

[一·十四]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四·二十四] 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五·二十八] 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六·三] 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

《论语》主题思想之中庸之道

[六·二十九] 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七·二十七] 子钓而不纲,戈不射宿。 [七·三十八] 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九·八] 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十一·十六] 子贡问:“...

《论语》主题思想之庄敬谦逊

[一·十三]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二·二十] 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八·十一]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

《论语·乡党》

[十·一] 孔子于乡党 ① ,恂恂 ② 如也,似不能言者。其在宗庙、朝廷,便便 ③ 言,唯谨尔。 [十·二] 朝,与下大夫言,侃侃 ④ 如也;与上大夫言,訚訚 ⑤ 如也。君在,踧踖 ⑥ 如也,与与 ⑦ 如也。 [十·三] 君召使摈 ⑧ ,色勃如 ⑨ 也;足躩 ⑩ 如也。揖...

《论语》主题思想之仁者爱人

[一·三]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三·三]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四·一] 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四·二]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四·三] 子曰:“唯仁者能好...

《论语·泰伯》

[八·一] 子曰:“泰伯 ① ,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 ② ,民无得而称焉 ③ 。” [八·二] 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 ④ ,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⑤ 。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 ⑥ ,则民不偷 ⑦ 。” [八·三] 曾子有疾,召...

《论语》主题思想之治国安邦

[一·五]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二·一]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二·三]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二·十九] 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

《论语·述而》

[七·一] 子曰:“述而不作 ① ,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② 。” [七·二] 子曰:“默而识之 ③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七·三] 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 ④ ,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七·四] 子之燕居 ⑤ ,申申如也 ⑥...

《论语·阳货》

[十七·一] 阳货欲见孔子 ① ,孔子不见,归孔子豚 ② 。孔子时其亡 ③ 也,而往拜之。遇诸涂 ④ 。谓孔子曰:“来!予与尔言。”曰:“怀其宝而迷其邦 ⑤ ,可谓仁乎?”曰:“不可。”“好从事而亟失时 ⑥ ,可谓知 ⑦ 乎?”曰:“不可。”“日月逝矣,岁不...

《论语》主题思想之约己以礼

[二·二十三] 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三·四] 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三·五] 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

《论语·先进》

[十一·一] 子曰:“先进 ① 于礼乐,野人 ② 也;后进 ③ 于礼乐,君子也。如用之,则吾从先进。” [十一·二] 子曰:“从我于陈蔡者 ④ ,皆不及门也 ⑤ 。” [十一·三] 德行: 颜渊、闵子骞 ⑥ 、冉伯牛、仲弓。言语 ⑦ : 宰我、子贡。政事: 冉有、季路...

《论语·子路》

[十三·一] 子路问政。子曰:“先之 ① 劳之。”请益。曰:“无倦。” [十三·二] 仲弓为季氏宰,问政。子曰:“先有司 ② ,赦小过,举贤才。”曰:“焉知贤才而举之?”曰:“举尔所知。尔所不知,人其舍诸 ③ ?” [十三·三] 子路曰:“卫君 ④ 待子为政,...

《论语·尧曰》

[二十·一] 尧曰:“咨 ① !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 ② ,允执 ③ 其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 舜亦以命禹。 曰 ④ :“予小子履敢用玄牡 ⑤ ,敢昭告于皇皇后帝 ⑥ : 有罪不敢赦。帝臣不蔽 ⑦ ,简 ⑧ 在帝心。朕 ⑨ 躬有罪,无以万方 ⑩ ;万方有罪,罪在朕...

《论语·颜渊》

[十二·一]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 ①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十二·二] 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

《论语》主题思想之人能弘道

[四·五]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四·八]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四·九] 子曰:“士志于道,而...

《论语·微子》

[十八·一] 微子去之 ① ,箕子为之奴 ② ,比干谏而死 ③ 。孔子曰:“殷有三仁焉!” [十八·二] 柳下惠为士师 ④ ,三黜 ⑤ 。人曰:“子未可以去乎?”曰:“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枉道 ⑥ 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 [十八·三] 齐景公待孔子曰 ⑦ :...

《论语·季氏》

[十六·一] 季氏将伐颛臾 ① 。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 ② ?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③ ,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 ④ 也。何以伐为?”冉有曰:“夫子 ⑤ 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

《论语·卫灵公》

[十五·一] 卫灵公问陈 ① 于孔子,孔子对曰:“俎豆之事 ② ,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明日遂行。 [十五·二] 在陈绝粮 ③ ,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 ④ 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 ⑤ ,小人穷斯滥 ⑥ 矣。” [十五·三] 子曰:“...

《论语·子张》

[十九·一] 子张曰:“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祭思敬,丧思哀,其可已矣。” [十九·二] 子张曰:“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 ① ?焉能为亡 ② ?” [十九·三] 子夏之门人问交 ③ 于子张。子张曰:“子夏云何?”对曰:“子夏曰: ‘可者与之,其不可者拒...

《论语·子罕》

[九·一] 子罕言利,与命与仁 ① 。 [九·二] 达巷党人 ② 曰:“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子闻之,谓门弟子曰:“吾何执 ③ ?执御乎?执射乎?吾执御矣。” [九·三] 子曰:“麻冕 ④ ,礼也;今也纯 ⑤ ,俭,吾从众。拜下 ⑥ ,礼也;今拜乎上,泰 ⑦ 也。...

《论语》主题思想之奉义而行

[二·二十四] 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 [四·十]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適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四·十二] 子曰:“放于利而行,多怨。” [四·十六]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六·四] 子华使于齐,冉子为其...

《论语·宪问》

[十四·一] 宪 ① 问耻。子曰:“邦有道,穀 ② ;邦无道,穀,耻也。”“克 ③ 、伐 ④ 、怨、欲 ⑤ 不行焉,可以为仁矣?”子曰:“可以为难矣,仁则吾不知也。” [十四·二] 子曰:“士而怀居 ⑥ ,不足以为士矣。” [十四·三] 子曰:“邦有道,危 ⑦ 言危...

《论语》主题思想之薄赋富民

[十二·九] 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盍彻乎?”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十三·九] 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

《论语·八佾》

[三·一] 孔子谓季氏 ① ,八佾舞 ② 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三·二] 三家者以《雍》彻 ③ 。子曰:“‘相维辟公,天子穆穆 ④ ’,奚取于三家之堂 ⑤ ?” [三·三]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 ⑥ ?人而不仁,如乐何?” [三·四] 林放问礼之本 ⑦...

《论语·公冶长》

[五·一] 子谓公冶长 ① ,“可妻也。虽在缧绁 ② 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 ③ 妻之。 [五·二] 子谓南容 ④ ,“邦有道,不废 ⑤ ;邦无道,免于刑戮”。以其兄之子妻之。 [五·三] 子谓子贱 ⑥ ,“君子哉若人 ⑦ ,鲁无君子者,斯焉取斯 ⑧ ”。 [五·四]...

《论语·学而》

[一·一] 子曰 ② :“学而时习之 ③ ,不亦说乎 ④ ?有朋自远方来 ⑤ ,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 ⑥ ,不亦君子乎 ⑦ ?” [一·二] 有子曰 ⑧ :“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 ⑨ ,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

《论语·为政》

[二·一]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① 。” [二·二] 子曰:“《诗》三百 ② ,一言以蔽之 ③ ,曰: ‘思无邪’。” [二·三] 子曰:“道之以政 ④ ,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⑤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⑥ 。” [二·四] 子曰:...

《论语·雍也》

[六·一] 子曰:“雍也可使南面 ① 。” [六·二] 仲弓问子桑伯子 ② ,子曰:“可也,简 ③ 。”仲弓曰:“居敬而行简 ④ ,以临其民 ⑤ ,不亦可乎?居简而行简,无乃大简乎 ⑥ ?”子曰:“雍之言然。” [六·三] 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

《论语·里仁》

[四·一] 子曰:“里仁为美 ① 。择不处仁 ② ,焉得知 ③ ?” [四·二]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 ④ ,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四·三]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 ⑤ ,能恶人 ⑥ 。” [四·四] 子曰:“苟志于仁矣 ⑦ ,无恶也。” [四·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