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有诸己而后求诸人》
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之其所贱恶而辟焉;之其所畏敬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敖惰而辟焉。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谚有之曰:“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此谓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
《万章下:天子不召师》
第 五 章孟子曰:“仕非为贫也,而有时乎为贫。娶妻非为养也,而有时乎为养。为贫者,辞尊居卑,辞富居贫。辞尊居卑,辞富居贫,恶乎宜乎?抱关击柝。孔子尝为委吏矣,曰:‘会计当而已矣。’尝为乘田矣,曰:‘牛羊茁壮长而已矣。’位卑而言高,罪也。立乎人之本朝而道不行,耻也。”第 七 章......
《乐记:乐以象德》
天地之道,寒暑不时则疾,风雨不节则饥。教者,民之寒暑也,教不时则伤世;事者,民之风雨也,事不节则无功。然则先王之为乐也,以法治也,善则行象德矣。夫豢豕为酒,非以为祸也,而狱讼益繁,则酒之流生祸也。是故先王因为酒礼。壹献之礼,宾主百拜,终日饮酒而不得醉焉,此先王之所以备酒祸也。故酒食者,所以合欢也。......
《传:诚意慎独》
《康诰》曰:“克明德。”《大甲》曰:“顾諟天之明命。”《帝典》曰:“克明峻德。”皆自明也。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诰》曰:“作新民。”《诗》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诗》云:“邦畿千里,惟民所止。”《诗》云:“缗蛮黄鸟,止于丘隅。”子曰:“......
《僖公三十二年、三十三年:秦晋殽之战》
经(三十二年)冬,十有二月己卯,晋侯重耳卒。(三十三年)夏,四月辛巳,晋人及姜戎败秦师于殽。癸巳,葬晋文公。传(三十二年)冬,晋文公卒。庚辰,将殡于曲沃。出绛,柩有声如牛。卜偃使大夫拜,曰:“君命大事,将有西师过轶我,击之,必大捷焉。”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
《乾卦》
(下乾上乾)乾:元亨,利贞。初九:潜龙,勿用。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九四:或跃在渊,无咎。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上九:亢龙有悔。用九:见群龙无首,吉。〔注释〕 这里的符号被称为“卦象”,由六根阳爻(yáo)构成。 ......
《僖公二年:晋献公假途灭虢》
经虞师、晋师灭夏阳。传晋献公欲伐虢。荀息曰:“君何不以屈产之乘、垂棘之璧而假道乎虞也?”公曰:“此晋国之宝也。如受吾币而不借吾道,则如之何?”荀息曰:“此小国之所以事大国也。彼不借吾道,必不敢受吾币;如受吾币,而借吾道,则是我取之中府而藏之外府,取之中厩而置之外厩也。”......
《万章上:天子不能以天下与人》
第 五 章万章曰:“尧以天下与舜,有诸?”孟子曰:“否。天子不能以天下与人。”“然则舜有天下也,孰与之?”曰:“天与之。”“天与之者,谆谆然命之乎?”曰:“否。天不言,以行与事示之而已矣。”曰:“以行与事示之者,如之何?”曰:“天子能荐人于天,不能使天与之天......
《候人》
(一)彼候人兮,何戈与祋。彼其之子,三百赤芾。(二)维鹈在梁,不濡其翼。彼其之子,不称其服!(三)维鹈在梁,不濡其咮。彼其之子,不遂其媾!(四)荟兮蔚兮,南山朝。婉兮娈兮,季女斯饥。 〔注释〕 候人:迎送宾客的小官。 何:通荷,肩扛。祋(duì):即芟(shū),棍。 赤芾......
《为政》
(一)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二)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三)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四)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
《万章下:孔子为圣之时者》
第 一 章孟子曰:“伯夷,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恶声。非其君不事,非其民不使。治则进,乱则退。横政之所出,横民之所止,不忍居也。思与乡人处,如以朝衣朝冠坐于涂炭也。当纣之时,居北海之滨,以待天下之清也。故闻伯夷之风者,顽夫廉,懦夫有立志。伊尹曰:‘何事非君?何使非民?’治亦进,乱亦进,曰:......
《乐记:审乐知政》
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比音而乐之,及干戚羽旄,谓之乐。乐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之感于物也。是故其哀心感者,其声噍以杀;其乐心感者,其声啴以缓,其喜心感者,其声发以散;其怒心感者,其声粗以厉;其敬心感者,其声直以廉;其......
《乡党》
(一)孔子于乡党,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其在宗庙、朝廷,便便言,唯谨尔。(二)朝,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与上大夫言,訚訚如也。君在,踧踖如也,与与如也。(十三)乡人饮酒,杖者出,斯出矣。(十四)乡人傩,朝服而立于阼阶。(十五)问人于他邦,再拜而送之。(十六)康子馈药......
《僖公三十年:烛之武退秦师》
经三十年春王正月。夏,狄侵齐。秋,卫杀其大夫元咺及公子瑕。卫侯郑归于卫。晋人、秦人围郑。介人侵萧。冬,天王使宰周公来聘。公子遂如京师。遂如晋。传三十年春,晋人侵郑,以观其可攻与否。狄间晋之有郑虞也,夏,狄侵齐。九月甲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
《僖公二十七年、二十八年:晋楚城濮之战》
经(二十七年)冬,楚人、陈侯、蔡侯、郑白、许男围宋。十有二月甲戌,公会诸侯,盟于宋。(二十八年)二十有八年,春,晋侯侵曹。晋侯伐卫。公子买戍卫,不卒戍,刺之。楚人救卫。三月丙午,晋侯入曹,执曹伯,畀宋人。夏四月己巳,晋侯、齐师、宋师、秦师及楚人战于城濮,楚师败绩。传......
《僖公二十二年:子鱼论战》
经夏,宋公、卫侯、许男、滕子伐郑。冬十有一月己巳朔,宋公及楚人战于泓,宋师败绩。传楚人伐宋以救郑,宋公将战。大司马固谏曰:“天之弃商久矣,君将兴之,弗可赦也已。”弗听。冬十一月己巳朔,宋公及楚人战于泓。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司马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僖公十五年:韩之战》
经十有一月,壬戌,晋侯及秦伯战于韩,获晋侯。传晋侯之入也,秦穆姬属贾君焉,且曰:“尽纳群公子。”晋侯烝于贾君,又不纳群公子,是以穆姬怨之。晋侯许赂中大夫,既而皆背之。赂秦伯以河外列城五,东尽虢略,南及华山,内及解梁城,既而不与。晋饥,秦输之粟;秦饥,晋闭之籴,故秦伯伐晋......
《公孙丑下:得道多助》
第 一 章 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
《告子上: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第 一 章告子曰:“性犹杞柳也,义犹桮棬也。以人性为仁义,犹以杞柳为桮棬。”孟子曰:“子能顺杞柳之性而以为桮棬乎?将戕贼杞柳而后以为桮棬也?如将戕贼杞柳而以为桮棬,则亦将戕贼人以为仁义与?率天下之人而祸仁义者,必子之言夫!”第 二 章告子曰:“性犹湍水也,决诸东方则......
《僖公五年:宫之奇谏假道》
经五年春,晋侯杀其世子申生。杞伯姬来朝其子。夏,公孙兹如牟。公及齐侯、宋公、陈侯、卫侯、郑伯、许男、曹伯会王世子于首止。秋八月,诸侯盟于首止。郑伯逃归不盟。楚子灭弦,弦子奔黄。九月戊申朔,日有食之。冬,晋人执虞公。传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
《否卦》
(下坤上乾)《否》: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贞。大往小来。《彖》曰:“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贞。大往小来。”则是天地不交而万物不通也,上下不交而天下无邦也。内阴而外阳,内柔而外刚,内小人而外君子。小人道长,君子道消也。《象》曰:“天地不交,《否》。君子以俭德辟难,不可荣以禄。”初六:拔茅......
《公孙丑上:尊贤使能》
第 五 章孟子曰:“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矣;市,廛而不征,法而不廛,则天下之商皆悦,而愿藏于其市矣;关,讥而不征,则天下之旅皆悦,而愿出于其路矣;耕者,助而不税,则天下之农皆悦,而愿耕于其野矣;廛,无夫里之布,则天下之民皆悦,而愿为之氓矣。信能行此五者,则邻......
《吕刑》
惟吕命,王享国百年,耄荒,度作刑,以诘四方。王曰:“若古有训,蚩尤惟始作乱,延及于平民,罔不寇贼,鸱义奸宄,夺攘矫虔。苗民弗用灵,制以刑,惟作五虐之刑曰法。杀戮无辜,爰始淫为劓刵椓黥。越兹丽刑并制,罔差有辞。“民兴胥渐,泯泯棼棼,罔中于信,以覆诅盟。虐威庶戮,方告无辜于上。上帝监民,罔有馨......
《告子上:舍生取义》
第 九 章孟子曰:“无或乎王之不智也。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吾见亦罕矣,吾退而寒之者至矣,吾如有萌焉何哉?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
《八佾》
(三)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四)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八)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九)子曰:“......
《僖公四年:召陵之盟》
经四年春,王正月,公会齐侯、宋公、陈侯、卫侯、郑伯、许男、曹伯侵蔡。蔡溃,遂伐楚,次于陉。夏,许男新臣卒。楚屈完来盟于师,盟于召陵。传四年春,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蔡溃,遂伐楚。楚子使与师言曰:“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管仲对......
《告子下:人皆可以为尧舜》
第 一 章任人有问屋庐子曰:“礼与食孰重?”曰:“礼重。”“色与礼孰重?”曰:“礼重。”曰:“以礼食,则饥而死;不以礼食,则得食,必以礼乎?亲迎,则不得妻;不亲迎,则得妻,必亲迎乎?”屋庐子不能对。明日之邹,以告孟子。孟子曰:“於!答是也何有?不揣其本,而齐......
《君子依乎中庸》
子路问强。子曰:“南方之强与?北方之强与?抑而强与?宽柔以教,不报无道,南方之强也,君子居之。衽金革,死而不厌,北方之强也,而强者居之。故君子和而不流,强哉矫!中立而不倚,强哉矫!国有道不变塞焉,强哉矫!国无道至死不变,强哉矫!”子曰:“素隐行怪,后世有述焉,吾弗为之矣。君子遵道而行,半途而废......
《先进》
(一)子曰:“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如用之,则吾从先进。”(三)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四)子曰:“回也非助我者也,于吾言无所不说。”(五)子曰:“孝哉闵子骞!人不间其父母昆弟之言。”(九)颜渊死,......
《公冶长》
(五)或曰:“雍也仁而不佞。”子曰:“焉用佞?御人以口给,屡憎于人。不知其仁,焉用佞?”(六)子使漆雕开仕,对曰:“吾斯之未能信。”子说。(七)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八)孟武伯问:“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
《公孙丑上:论浩然之气》
第 二 章公孙丑问曰:“夫子加齐之卿相,得行道焉,虽由此霸王不异矣。如此则动心否乎?”孟子曰:“否,我四十不动心。”曰:“若是,则夫子过孟贲远矣。”曰:“是不难,告子先我不动心。”曰:“不动心有道乎?”曰:“有。北宫黝之养勇也:不肤桡,不目逃,思以一毫挫于人,若挞之......
《卫灵公》
(一)卫灵公问陈于孔子,孔子对曰:“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明日遂行。(二)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三)子曰:“赐也,女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对曰:“然,非与?”曰:“非也,予一以贯之。”(四)子......
《剥卦》
(下坤上艮)《剥》:不利有攸往。《彖》曰:“《剥》,剥也,柔变刚也。‘不利有攸往’,小人长也。顺而止之,观象也。君子尚消息盈虚,天行也。”《象》曰:“山附于地,《剥》,上以厚下安宅。”初六:剥床以足,蔑;贞凶。《象》曰:“‘剥床以足’,以灭下也。”六二:剥床以辨,蔑;贞凶。......
《儒行》
鲁哀公问于孔子曰:“夫子之服,其儒服与?”孔子对曰:“丘少居鲁,衣逢掖之衣;长居宋,冠章甫之冠。丘闻之也,君子之学也博,其服也乡。丘不知儒服。”哀公曰:“敢问儒行。”孔子对曰:“遽数之不能终其物,悉数之乃留。更仆,未可终也。”哀公命席。孔子侍,曰:“儒有席上之珍以待聘,夙夜强学以待问,怀忠信以......
《君子内省不疚》
王天下有三重焉,其寡过矣乎!上焉者虽善无征,无征不信,不信民弗从。下焉者虽善不尊,不尊不信,不信民弗从。故君子之道,本诸身,征诸庶民;考诸三王而不缪,建诸天地而不悖,质诸鬼神而无疑,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质诸鬼神而无疑,知天也。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知人也。是故君子动而世为天下道,行而世为天下法,言而......
《告子下:天将降大任于是人》
第 九 章孟子曰:“今之事君者皆曰:‘我能为君辟土地,充府库。’今之所谓良臣,古之所谓民贼也。君不乡道,不志于仁,而求富之,是富桀也。‘我能为君约与国,战必克。’今之所谓良臣,古之所谓民贼也。君不乡道,不志于仁,而求为之强战,是辅桀也。由今之道,无变今之俗,虽与之天下,不能一朝居也。”......
《宣公三年:楚王问鼎》
经三年,春,王正月,郊牛之口伤,改卜牛。牛死,乃不郊,犹三望。葬匡王。楚子伐陆浑之戎。夏,楚人侵郑。秋,赤狄侵齐。宋师围曹。冬,十月,丙戌,郑伯兰卒。葬郑穆公。传三年,春,不郊而望,皆非礼也。望,郊之属也,不郊亦无望可也。晋侯伐郑,及郔。郑及晋平,士会入盟。楚子伐陆......
《子罕》
(一)子罕言利,与命与仁。(二)达巷党人曰:“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子闻之,谓门弟子曰:“吾何执?执御乎?执射乎?吾执御矣。”(四)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五)子畏于匡,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
《学记》
发虑宪,求善良,足以闻,不足以动众;就贤体远,足以动众,未足以化民。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兑命》曰:“念终始典于学。”其此之谓乎。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
《宣公十四年、十五年:尔虞我诈》
经(十有四年)秋,九月,楚子围宋。(十有五年)夏,五月,宋人及楚人平。传楚子使申舟聘于齐,曰:“无假道于宋。”亦使公子冯聘于晋,不假道于郑。申舟以孟诸之役恶宋,曰:“郑昭、宋聋,晋使不害,我则必死。”王曰:“杀女,我伐之。”见犀而行。及宋,宋人止之。华元曰:“过我而......
《季氏》
(一)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
《坎卦》
(下坎上坎)《习坎》:有孚维心,亨,行有尚。《彖》曰:习坎,重险也。水流而不盈,行险而不失其信。维心亨,乃以刚中也。行有尚,往有功也。天险不可升也,地险山川丘陵也,王公设险以守其国,坎之时,用大矣哉!《象》曰:水洊至,习坎,君子以常德行,习教事。初六:习坎,入于坎窞,凶。《象》......
《学而》
(一)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二)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三)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四)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
《宣公二年:晋灵公不君》
经二年,春,王二月壬子,宋华元帅师及郑公子归生帅师,战于大棘,宋师败绩,获宋华元。秦师伐晋。夏,晋人、宋人、卫人、陈人侵郑。秋,九月乙丑,晋赵盾弑其君夷皋。冬,十月乙亥,天王崩。传二年,春,郑公子归生受命于楚伐宋,宋华元、乐吕御之。二月,壬子,战于大棘,宋师败绩。囚华元......
《坤卦》
(下坤上坤)坤:元亨。利牝马之贞。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利。西南得朋,东北丧朋。安贞吉。初六:履霜,坚冰至。六二:直方,大不习,无不利。六三: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六四:括囊,无咎,无誉。六五:黄裳,元吉。上六:龙战于野,其血玄黄。用六:利永贞。〔注......
《尽心下:民为贵,君为轻》
第 二 章孟子曰:“《春秋》无义战,彼善于此,则有之矣。征者,上伐下也,敌国不相征也。”第 三 章孟子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仁人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第 七 章孟子曰:“吾今而后知杀人亲......
《复卦》
(下震上坤)《复》:亨。出入无疾,朋来无咎。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利有攸往。《彖》曰:“《复》,‘亨’,刚反。动而以顺行,是以‘出入无疾,明来无咎’。‘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天行也。‘利有攸往’,刚长也。《复》,其见天地之心乎?”《象》曰:“雷在地中,《复》。先王以至日闭关,商旅不行,后......
《子张》
(一)子张曰:“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祭思敬,丧思哀,其可已矣。”(二)子张曰:“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三)子夏之门人问交于子张。子张曰:“子夏云何?”对曰:“子夏曰:‘可者与之,其不可者拒之。’”子张曰:“异乎吾所闻: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我之大贤与,于人何......
《尽心上:万物皆备于我》
第 一 章孟子曰:“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殀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第 二 章孟子曰:“莫非命也,顺受其正。是故知命者不立乎岩墙之下。尽其道而死者,正命也;桎梏死者,非正命也。”第 三 章孟子曰:“求......
《士相见礼》
士相见之礼。挚,冬用雉,夏用腒。左头奉之,曰:“某也愿见,无由达。某子以命命某见。”主人对曰:“某子命某见,吾子有辱。请吾子之就家也,某将走见。”宾对曰:“某不足以辱命,请终赐见。”主人对曰:“某不敢为仪,固请吾子之就家也,某将走见。”宾对曰:“某不敢为仪,固以请。”主人对曰:“某也固辞,不得命,......
《尽心上:登泰山而小天下》
第二十四章孟子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观水有术,必观其澜。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第二十五章孟子曰:“鸡鸣而起,孳孳为善者,舜之徒也;鸡鸣而起,孳孳为利者,蹠之......
《子路》
(一)子路问政。子曰:“先之劳之。”请益。曰:“无倦。”(二)仲弓为季氏宰,问政。子曰:“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曰:“焉知贤才而举之?”曰:“举尔所知。尔所不知,人其舍诸?”(三)子路曰:“卫君待子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
《尧曰》
(一)尧曰:“咨!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舜亦以命禹。曰:“予小子履敢用玄牡,敢昭告于皇皇后帝:有罪不敢赦。帝臣不蔽,简在帝心。朕躬有罪,无以万方;万方有罪,罪在朕躬。”周有大赉,善人是富。“虽有周亲,不如仁人。百姓有过,在予一人。”谨权量,审法度,修废官......
《多士》
成周既成,迁殷顽民,周公以王命诰,作《多士》。惟三月,周公初于新邑洛,用告商王士。王若曰:“尔殷遗多士,弗吊旻天,大降丧于殷。我有周佑命,将天明威,致王罚,敕殷命终于帝。肆尔多士,非我小国敢弋殷命,惟天不畀允罔固乱,弼我,我其敢求位?惟帝不畀。惟我下民秉为,惟天明畏。“我闻曰:上帝引逸......
《宪问》
(一)宪问耻。子曰:“邦有道,穀;邦无道,穀,耻也。”“克、伐、怨、欲不行焉,可以为仁矣?”子曰:“可以为难矣,仁则吾不知也。”(二)子曰:“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三)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四)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
《屯卦》
(下震上坎)屯:元亨,利贞,勿用有攸往。利建侯。彖曰:屯,刚柔始交而难生,动乎险中,大“亨”、“贞”。雷雨之动满盈,天造草昧,宜建侯而不宁。象曰:云雷,屯。君子以经纶。初九:磐桓;利居贞,利建侯。象曰:虽“磐桓”,志行正也。以贵下贱,大得民也。六二:屯如邅如,乘马班如。匪寇......
《微子》
(一)微子去之,箕子为之奴,比干谏而死。孔子曰:“殷有三仁焉!”(二)柳下惠为士师,三黜。人曰:“子未可以去乎?”曰:“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三)齐景公待孔子曰:“若季氏,则吾不能;以季、孟之间待之。”曰:“吾老矣,不能用也。”孔子行。(四)齐人归女......
《成公十六年:晋楚鄢陵之战》
经十有六年,春,王正月,雨,木冰。夏,四月辛未,滕子卒。郑公子喜帅师侵宋。六月,丙寅朔,日有食之。晋侯使栾黡来乞师。甲午晦,晋侯及楚子、郑伯战于鄢陵。楚子、郑师败绩。楚杀大夫公子侧。秋,公会晋侯、齐侯、卫侯、宋华元、邾人于沙随,不见公。公至自会。公会尹子、晋侯、齐国佐、邾人伐郑。曹伯归......
《成公九年:晋归钟仪》
经九年,春,王正月,杞伯来逆叔姬之丧以归。公会晋侯、齐侯、宋公、卫侯、郑伯、曹伯、莒子、杞伯同盟于蒲。公至自会。二月,伯姬归于宋。夏,季孙行父如宋致女。晋人来媵。秋,七月丙子,齐侯无野卒。晋人执郑伯。晋栾书帅师伐郑。冬,十有一月,葬齐顷公。楚公子婴齐帅师伐莒。庚申,莒溃,楚人入郓。秦人......
《成公二年:齐晋鞌之战》
经二年,春,齐侯伐我北鄙。夏,四月,丙戌,卫孙良夫帅师及齐师战于新筑,卫师败绩。六月,癸酉,季孙行父、臧孙许、叔孙侨如、公孙婴齐帅师会晋郤克、卫孙良夫、曹公子首及齐侯战于鞌,齐师败绩。秋,七月,齐侯使国佐如师。己酉,及国佐盟于袁娄。传二年,春,齐侯伐我北鄙,围龙。顷公之......
《康诰》
惟三月哉生魄,周公初基作新大邑于东国洛,四方民大和会。侯、甸、男邦,采、卫百工、播民,和见士于周。周公咸勤,乃洪大诰治。王若曰:“孟侯!朕其弟,小子封。惟乃丕显考文王,克明德慎罚,不敢侮鳏寡,庸庸,祗祗,威威,显民,用肇造我区夏,越我一二邦,以修我西土。惟时怙冒,闻于上帝,帝休。天乃大命文王殪......
《彖传·坤》
坤:元亨。利牝马之贞。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利。西南得朋,东北丧朋。安贞吉。《彖》曰: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坤厚载物,德合无疆。含弘光大,品物咸“亨”。“牝马”地类,行地无疆,柔顺“利贞”。“君子”攸行,“先迷”失道,“后”顺“得”常。“西南得朋”,乃与类行;“东北丧朋”,乃终有......
《昭公十九年:子产论龙斗》
经十有九年,春,宋公伐邾。夏,五月戊辰,许世子止弑其君买。己卯,地震。秋,齐高发帅师伐莒。冬,葬许悼公。传十九年,春,楚工尹赤迁阴于下阴,令尹子瑕城郏。叔孙昭子曰:“楚不在诸侯矣,其仅自完也,以持其世而已。”楚子之在蔡也,郹阳封人之女奔之,生大子建。及即位,使伍奢为......
《彖传·乾》
乾:元亨,利贞。《彖》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云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终始,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大和,乃“利贞”。首出庶物,万国咸宁。〔注释〕 对乾卦卦辞的解释,见本书《周易》部分《易经·乾卦》。 《彖》(tuàn):即《彖传》,又称为《彖辞》......
《既济卦》
(下离上坎)《既济》:亨,小,利贞;初吉终乱。《彖》曰:“《既济》,‘亨’,小者亨也。‘利贞’,刚柔正而位当也。‘初吉’,柔得中也;终止则乱,其道穷也。”《象》曰:“水在火上,《既济》。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初九:曳其轮,濡其尾,无咎。《象》曰:“‘曳其轮’,义无咎也。”......
《序卦》
有天地然后万物生焉。盈天地之间者唯万物,故受之以《屯》。《屯》者,盈也。《屯》者,物之始生也。物生必蒙,故受之以《蒙》。《蒙》者,蒙也,物之穉也。物穉不可不养也,故受之以《需》。《需》者,饮食之道也。饮食必有讼,故受之以《讼》。讼必有众起,故受之以《师》。《师》者,众也。众必有所比,故受之以《比》......
《春官宗伯下》
大司乐掌成均之法,以治建国之学政,而合国之子弟焉。凡有道者有德者,使教焉,死则以为乐祖,祭于瞽宗。以乐德教国子:中和、祇庸、孝友。以乐语教国子:兴道、讽诵、言语。以乐舞教国子:舞《云门》、《大卷》、《大咸》、《大》、《大夏》、《大濩》、《大武》。以六律、六同、五声、八音、六舞大合乐,以致鬼神,以和......
《未济卦》
(下坎上离)《未济》:亨,小狐汔济,濡其尾,无攸利。《彖》曰:“《未济》,‘亨’,柔得中也。‘小狐汔济’,未出中也。‘濡其尾,无攸利’,不续终也。虽不当位,刚柔应也。”《象》曰:“火在水上,《未济》;君子以慎辨物居方。”初六:濡其尾,吝。《象》曰:“‘濡其尾’,亦不知极也。”......
《庄公十年:曹刿论战》
经十年,春,王正月,公败齐师于长勺。传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曲礼上》
《曲礼》曰:毋不敬,俨若思,安定辞,安民哉!敖不可长,欲不可从,志不可满,乐不可极。贤者狎而敬之,畏而爱之。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积而能散,安安而能迁。临财毋苟得,临难毋苟免。很毋求胜,分毋求多。疑事毋质,直而勿有。若夫坐如尸,立如齐。礼从宜,使从俗。夫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
《文言》
乾《文言》曰:“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会也;“利”者,义之和也;“贞”者,事之干也。君子体仁足以长人,嘉会足以合礼,利物足以和义,贞固足以干事。君子行此四德者,故曰:“乾:元、亨、利、贞。”初九曰:“潜龙勿用”,何谓也?子曰:“龙,德而隐者也。不易乎世,不成乎名。遯世无闷......
《归妹卦》
(下兑上震)《归妹》:征凶,无攸利。《彖》曰:“《归妹》,天地之大义也。天地不交,而万物不兴。归妹,人之终始也。说以动,所归妹也。‘征凶’,位不当也。‘无攸利’,柔乘刚也。”《象》曰:“泽上有雷,《归妹》。君子以永终知敝。”初九:归妹以娣。跛能履,征吉。《象》曰:“‘归妹以娣’......
《昭公二十年:晏子论和》
经二十年,春,王正月。夏,曹公孙会自鄸出奔宋。秋,盗杀卫侯之兄絷。冬十月,宋华亥、向宁、华定出奔陈。十有一月辛卯,蔡侯卢卒。传二十年,春,王二月,己丑,日南至。梓慎望氛,曰:“今兹宋有乱,国几亡,三年而后弭。蔡有大丧。”叔孙昭子曰:“然则戴、桓也。汏侈无礼,已甚,乱......
《成公十三年:刘康公论命》
经十有三年,春,晋侯使郤锜来乞师。三月,公如京师。夏,五月,公自京师,遂会晋侯、齐侯、宋公、卫侯、郑伯、曹伯、邾人、滕人伐秦。曹伯卢卒于师。秋,七月,公至自伐秦。冬,葬曹宣公。传十三年,春,晋侯使郤锜来乞师,将事不敬。孟献子曰:“郤氏其亡乎!礼,身之干也;敬,身之基也,......
《成己以成人成物》
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其次致曲。曲能有诚,诚则形,形则著,著则明,明则动,动则变,变则化。唯天下至诚为能化。至诚之道,......
《杂卦》
《乾》刚《坤》柔,《比》乐《师》忧。《临》、《观》之义,或与或求。《屯》见而不失其居,《蒙》杂而著。《震》起也,《艮》止也,《损》、《益》盛衰之始也,《大畜》时也,《无妄》灾也。《萃》聚而《升》不来也,《谦》轻而《豫》怠也。《噬嗑》食也,《贲》无色也,《兑》见而《巽》伏也。《随》无故也,《蛊》则饬......
《桓公六年:季梁论民为神主》
经六年,春正月,寔来。夏四月,公会纪侯于成。秋八月壬午,大阅。蔡人杀陈佗。九月,丁卯,子同生。冬,纪侯来朝。传六年,春,自曹来朝。书曰“寔来”,不复其国也。楚武王侵随,使章求成焉,军于瑕以待之,随人使少师董成。斗伯比言于楚子曰:“吾不得志于汉东也,我则使然。我张吾三......
《渐卦》
(下艮上巽)《渐》:女归吉。利贞。《彖》曰:“《渐》之进也,‘女归吉’也。进得位,往有功也。进以正,可以正邦也。其位,刚得中也。止而巽,动不穷也。”《象》曰:“山上有木,《渐》。君子以居贤德善俗。”初六:鸿渐于干。小子厉,有言,无咎。《象》曰:“‘小子之厉’,义无咎也。”六......
《率性之谓道》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
《洪范》
惟十有三祀,王访于箕子。王乃言曰:“呜呼!箕子。惟天阴隲下民,相协厥居,我不知其彝伦攸叙。”箕子乃言曰:“我闻在昔,鲧陻洪水,汩陈其五行,帝乃震怒,不畀‘洪范’九畴,彝伦攸。鲧则殛死,禹乃嗣兴。天乃锡禹‘洪范’九畴,彝伦攸叙。“初一曰五行,次二曰敬用五事,次三曰农用八政,次四曰协用五纪,......
《牧誓》
时甲子昧爽,王朝至于商郊牧野,乃誓。王左杖黄钺,右秉白旄以麾曰:“逖矣!西土之人!”王曰:“嗟!我友邦冢君,御事:司徒、司马、司空、亚旅、师氏、千夫长、百夫长,及庸、蜀、羌、髳,微、卢、彭、濮人,称尔戈,比尔干,立尔矛,予其誓。”王曰:“古人有言曰:‘牝鸡无晨。牝鸡之晨,惟家之索。’今......
《梓材》
王曰:“封!以厥庶民暨厥臣,达大家;以厥臣达王,惟邦君。汝若恒,越曰:‘我有师师:司徒、司马、司空、尹旅。’曰:‘予罔厉杀人。’亦厥君先敬劳,肆徂厥敬劳。肆往奸宄杀人历人宥,肆亦见厥君事戕败人宥。”王启监,厥乱为民,曰:“无胥戕,无胥虐,至于敬寡,至于属妇,合由以容。”王其效邦君越御事:“厥命曷以......
《檀弓下》
晋献公之丧,秦穆公使人吊公子重耳,且曰:“寡人闻之,亡国恒于斯,得国恒于斯。虽吾子俨然在忧服之中,丧亦不可久也,时亦不可失也。孺子其图之。”以告舅犯。舅犯曰:“孺子其辞焉。丧人无宝,仁亲以为宝。父死之谓何?又因以为利,而天下其孰能说之?孺子其辞焉。”公子重耳对客曰:“君惠吊亡臣重耳,身丧父死,不得......
《梁惠王上:保民而王》
第 七 章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无以,则王乎?”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曰:“可。”曰:“何由知吾可也?”......
《滕文公下:威武不能屈》
第 二 章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
《梁惠王上:仁者无敌》
第 一 章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
《滕文公上:取民有制》
第 四 章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自楚之滕,踵门而告文公曰:“远方之人闻君行仁政,愿受一廛而为氓。”文公与之处。其徒数十人,皆衣褐,捆屦、织席以为食。陈良之徒陈相与其弟辛负耒耜而自宋之滕,曰:“闻君行圣人之政,是亦圣人也,愿为圣人氓。”陈相见许行而大悦,尽弃其学而学焉。陈相......
《泰卦》
(下乾上坤)泰:小往大来;吉,亨。《彖》曰:“《泰》,‘小往大来,吉,亨’,则是天地交而万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内阳而外阴,内健而外顺,内君子而外小人。君子道长,小人道消也。”《象》曰:“天地交,《泰》。后以财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初九:拔茅茹,以其汇。征吉。《......
《梁惠王下:与民同乐》
第 一 章庄暴见孟子,曰:“暴见于王,王语暴以好乐,暴未有以对也。”曰:“好乐何如?”孟子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他日,见于王,曰:“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王变乎色,曰:“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今之乐犹古......
《皋陶谟》
曰若稽古。皋陶曰:“允迪厥德,谟明弼谐。”禹曰:“俞!如何?”皋陶曰:“都!慎厥身修思永,惇叙九族,庶明励翼,迩可远在兹。”禹拜昌言曰:“俞!”皋陶曰:“都!在知人,在安民。”禹曰:“吁!咸若时,惟帝其难之。知人则哲,能官人。安民则惠,黎民怀之。能哲而惠,何忧乎驩兜,何迁乎有苗,何畏乎巧言令色......
《礼运》
昔者仲尼与于蜡宾,事毕,出游于观之上,喟然而叹。仲尼之叹,盖叹鲁也。言偃在侧,曰:“君子何叹?”孔子曰:“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礼器》
礼器,是故大备。大备,盛德也。礼释回,增美质,措则正,施则行。其在人也,如竹箭之有筠也,如松柏之有心也。二者居天下之大端矣,故贯四时而不改柯易叶。故君子有礼,则外谐而内无怨,故物无不怀仁,鬼神飨德。先王之立礼也,有本有文。忠信,礼之本也;义理,礼之文也。无本不立,无文不行。礼也者,合于天时,设......
《梁惠王下:独夫民贼可诛》
第 六 章孟子谓齐宣王曰:“王之臣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比其反也,则冻馁其妻子,则如之何?”王曰:“弃之。”曰:“士师不能治士,则如之何?”王曰:“已之。”曰:“四境之内不治,则如之何?”王顾左右而言他。第 七 章孟子谓齐宣王,曰:“所谓故国者......
《泰伯》
(一)子曰:“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二)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四)曾子有疾,孟敬子问之。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
《硕人》
(一)硕人其颀,衣锦褧衣;齐侯之子,卫侯之妻,东宫之妹,邢侯之姨,谭公维私。(二)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三)硕人敖敖,说于农郊;四牡有骄,朱镳镳;翟茀以朝。大夫夙退,无使君劳。(四)河水洋洋,北流活活;施罛,鳣鲔发发;葭菼揭揭,庶姜孽孽......
《谦卦》
(下艮上坤)《谦》:亨。君子有终。《彖》曰:“《谦》,亨,天道下济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谦尊而光,卑而不可逾:‘君子’之‘终’也。”《象》曰:“地中有山,《谦》。君子以裒多益寡,称物平施。”初六:谦谦君子,用涉大川,吉......
《禹贡》
禹敷土,随山刊木,奠高山大川。冀州:既载壶口,治梁及岐。既修太原,至于岳阳。覃怀厎绩,至于衡漳。厥土惟白壤,厥赋惟上上错,厥田惟中中。恒卫既从,大陆既作。岛夷皮服,夹右碣石入于河。济河惟兖州:九河既道,雷夏既泽,澭沮会同。桑土既蚕,是降丘宅土。厥土黑坟,厥草惟繇,厥木惟条。厥田惟中下,厥赋......
《象传·乾》
乾:元亨,利贞。《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初九:潜龙,勿用。《象》曰:“潜龙勿用”,阳在下也。九二:见龙再田,利见大人。《象》曰:“见龙再田”,德施普也。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象》曰:“终日乾乾”,反复道也。九四:或跃在渊,无咎。《象》曰......
《襄公三十一年:子产治郑》
传子产之从政也,择能而使之。冯简子能断大事;子大叔美秀而文;公孙挥能知四国之为,而辨于其大夫之族姓、班位、贵贱、能否,而又善为辞令;裨谌能谋,谋于野则获,谋于邑则否。郑国将有诸侯之事,子产乃问四国之为于子羽,且使多为辞令;与裨谌乘以适野,使谋可否;而告冯简子,使断之;事成,乃授子大叔,......
《系辞》
上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动静有常,刚柔断矣。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是故刚柔相摩,八卦相荡,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日月运行,一寒一暑。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乾知太始,坤作成物。乾以易知,坤以简能。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知则有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