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五经名言名句》

    收录163404

贫而无怨,难

孔子曰:“贫而无怨 ① ,难;富而无骄,易。”(《论语·宪问》十) 注释 ①怨:怨言。 【译文】 孔子说:“贫穷而没有怨言是很难做到的,富有而不骄傲则相对地容易做到。” 感悟 富而不骄,也不容易做到。不然,怎么能随眼就能看到“小人得志便癫狂”的人呢?...

当今之世,舍我其谁

孟子曰:“彼一时,此一时 ① 也。……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 ② 我其谁也?”(《孟子·公孙丑下》十三) 注释 ①一时:一个时候。②舍:舍弃。 【译文】 孟子说:“那时候是那时候,现在是现在。如果要把天下治理好、实现天下太平,在当今的社会,除了我还会有谁能...

一言偾事,一人定国

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 ① ,一国兴让;一人贪戾 ② ,一国作乱。此谓一言偾事 ③ ,一人定国。(《大学》十) 注释 ①让:礼让。②贪戾(lì):贪婪暴戾。③偾(fèn)事:败坏事情。 【译文】 一户户的家中有仁爱,整个国家就兴起了仁爱;一户户的家中有礼让,整个国家就...

慈者,所以使众也

慈 ① 者,所以使众 ② 也。(《大学》十) 注释 ①慈:仁慈,怜爱,指君对臣、父对子、上对下的一种爱。②使众:役使大众。 【译文】 仁慈,是役使众人的法宝。 感悟 爱有时比权力、武力更有效。...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孟子曰:“天将降大任 ① 于斯人 ② 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 ③ 其身。”(《孟子·告子下》十五) 注释 ①大任:治国为民的重任。②斯人:这个人。空乏:穷绝穷困。 【译文】 孟子说:“上天如果要委任一个人大任务,一定会先有意地磨炼他的意志,锻...

执两用中

执 ① 其两 ② 端,用其中 ③ 于民。(《中庸》六) 注释 ①执:把握。②两、两端:指事物矛盾的两个方面,如快慢、难易、大...

民之所好,好之

民之所好 ① ,好之;民之所恶 ② ,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大学》十一) 注释 ①好:喜欢。②恶:厌恶。 【译文】 百姓喜欢的,你就喜欢;百姓厌恶的,你就厌恶。那样你才称得上是百姓的父母官。 感悟 想做一位老百姓拥戴的父母官,其实很容易,就是“民好,好之;民恶...

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

君子先慎 ① 于德。有德此 ② 有人 ③ ,有人此有土 ④ ,有土此有财 ⑤ ,有财此有用 ⑥ 。德者,本也;财者,末也。……是故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大学》十一) 注释 ①慎:谨慎,慎重。②此:乃,才。③人:人民、民众。④土:土地。⑤财:财物。⑥用:费用、花费。...

为天下国家有九经

(孔子曰:)“凡 ① 为 ② 天下国家有九经 ③ 。曰:修身也,尊贤也,亲亲也,敬大臣也,体群臣也,子庶民也,来百工也,柔远人也,怀诸侯也。修身,则道立;尊贤,则不惑;亲亲,则诸父昆弟之怨;敬大臣,则不眩 ④ ;体群臣,则士之报礼重;子庶民,则百姓劝 ⑤ ;来百工,则财用足,...

穷不失义,达不离道

孟子曰:“士 ① ,穷 ② 不失义,达 ③ 不离道。”(《孟子·尽心上》九) 注释 ①士:读书人。②穷:穷困。达:发达,得志。 【译文】 孟子说:“读书人,穷困的时候不会失去道义,发达的时候不会背离原则。” 感悟 由穷变富,艰难;由富变穷,悲惨。...

拔一毛利天下,不为也

孟子曰:“杨子 ① 取 ② 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 ③ 也;墨子 ④ 兼爱 ⑤ ,摩顶放踵 ⑥ 利天下,为之。”(《孟子·尽心上》二十六) 注释 ①杨子:杨朱,春秋战国时期道家的主要人物之一,主张贵己、为我。②取:主张。③不为(wéi):不干,不做。④墨子:墨翟(dí),...

既醉以酒,既饱以德

《诗》云:“既醉以酒,既饱以德 ① 。”(《孟子·告子上》十七) 注释 ①此句引自《诗经·大雅》。 【译文】 《诗经》上说:“美酒让我醉了,美德使我饱了。(我还羡慕别人什么呢。)” 感悟 醉酒容易,饱德难。有的人一时发财、富裕,却茫然空虚了,一时不知该干什么...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孟子曰:“生于忧患 ① 而死于安乐 ② 也。”(《孟子·告子下》十五) 注释 ①忧患:忧虑,患难。②安乐:安逸,淫乐。 【译文】 孟子说:“能生存,在于有忧患意识;会死亡,在于贪图安逸淫乐。” 感悟 人生苦多,因此及时行乐、乐以忘忧无可厚非;只是别忘了乐极生悲。...

温良恭俭让

子贡 ① 曰:“夫子温、良、恭、俭、让。”(《论语·学而》十) 注释 ①子贡:孔子的学生。 【译文】 子贡说:“我的老师孔子温和、善良、恭敬、俭朴、谦让。” 感悟 孔子的这些品质,现在依然值得我们学习。但是也有人对此持否定的态度,认为“温、良、恭、俭、让...

君子济困不济富

君子济困不济富 ① 。(《论语·雍也》四) 注释 ①原文为“君子周急不济富”。 【译文】 君子只周济生活困难、有急需的穷人,不接济生活已富裕的富人。 感悟 有些领导借发展地方经济之名,整日与外商粘在一起,热情有加,对困难群众却漠不关心,甚至恐吓、打压群众...

无为其所不为,无欲其所不欲

孟子曰:“无为 ① 其所不为,无欲 ② 其所不欲,如此而已矣。”(《孟子·尽心上》十七) 注释 ①为:做。②欲:要。 【译文】 孟子说:“一个人如果能不做他不应该做的事、不要他不应该要的东西,能做到那样就行了。” 感悟 在道义上,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这样做...

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孔子曰:“道 ① 千乘 ② 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 ③ 以时 ④ 。”(《论语·学而》五) 注释 ①道:动词,治理。②乘:古代四匹马拉一辆兵车为一乘。千乘之国,指诸侯小国。③使民:用民,役使民众。④以时:按四时农事忙闲。 【译文】 孔子说:“治理诸侯小国之...

生财有大道

生财有大道 ① 。生 ② 之者众,食 ③ 之者寡;为 ④ 之者疾 ⑤ ,用 ⑥ 之者舒 ⑦ ,则财恒足矣。(《大学》十一) 注释 ①大道:重要的途径。②生:生产。③食:消费。④为:创造。⑤疾:快,迅速。⑥用:使用。⑦舒:慢。 【译文】 生财有条重要的途径。生产的人多,消费...

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

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 ① 人,无诸己而后非 ② 诸人。(《大学》十) 注释 ①诸:之于。②非:非难,责备。 【译文】 君子是自己有了善行而后才要求别人也行善,自己没有恶行而后才责备别人的恶行。 感悟 在利益面前,先人后己;在责任面前,先己后人。这才是君子的风范。...

以义为利

国 ① 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大学》十一) 注释 ①国:邦国,邦国的国君。 【译文】 一个国家(尤其他的国君)不应该仅仅以财货为利益,而应该以仁义为利益。 感悟 我们既提倡“以利为利”,也提倡“以义为利”,而合法的私利、相关的他利和优先的公利就是我们的...

修身、齐家、治国

古之欲明明德 ① 于天下者,先治其国 ② 。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③ 。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 ④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⑤ 。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⑥ 。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 ⑦ 。致知在格物 ⑧ 。(《大学》一) 注释 ①明明德:前一个“明”,动词,彰显、弘扬;后一...

君子之所为,众人固不识

孟子曰:“君子之所为,众人固 ① 不识也。”(《孟子·告子下》六) 注释 ①固:本来。 【译文】 孟子说:“君子的所作所为,一般人本来就不容易理解。” 感悟 小人之心难度君子之腹。...

君子易事而难悦也

孔子曰:“君子易事 ① 而难悦 ② 也。……小人难事而易悦也。”(《论语·子路》二十五) 注释 ①易事:容易侍奉。②难悦:难以取悦。 【译文】 孔子说:“君子容易侍奉而难以取悦,小人难以侍奉却容易取悦。” 感悟 要想合作成功、愉快,首先要选择好合作对象,其次...

百姓足,君孰与不足

哀公 ① 问于有若 ② 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 ③ ?”有若对曰:“何不彻乎 ④ ?”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君孰与 ⑤ 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论语·颜渊》九) 注释 ①哀公:鲁哀公,鲁国国君。②有若:孔子的弟子,即有子。③如之何:...

其身正,不令而行

孔子曰:“其身正 ① ,不令 ② 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六) 注释 ①正:端正。②令:命令。③从:服从。 【译文】 孔子说:“(君子)自己行为端正,不发命令老百姓也会跟着去做;自己行为不端正,虽然发布了命令,老百姓也不会服从。” 感悟 领导的模...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齐景公 ① 问政于孔子。 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论语·颜渊》十一) 注释 ①齐景公:齐国国君。 【译文】 齐国国君景公向孔子询问治国的方法。孔子回答:“君是君,臣是臣,父是父,子是子。即以君为君、以臣为臣、以父为父、以子为子,各司其职、各...

事君数,斯辱矣

子游 ① 曰:“事君数 ② ,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论语·里仁》二十六) 注释 ①子游:孔子的学生。②数:多次。 【译文】 子游说:“向君子进谏多次(不被采纳还不离去),就会遭到侮辱;对朋友劝告多次(不被理睬还不停止),就会被疏远。” 感悟 作为朋友,尽到朋...

政者,正也

季康子 ① 问政 ② 于孔子。 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论语·颜渊》十七) 注释 ①季康子:鲁国大臣。②政:公正。 【译文】 季康子向孔子询问为政之道。孔子回答说:“所谓政,就是正,即执政的根本是公正。你自己以身作则、公正了,谁还敢不...

君子为道不为器

孔子曰:“君子(为道)不(为)器 ① 。”(《论语·为政》十二) 注释 ①器:是相对于“道”而言的,指形而下的具体的事物、器具,而一件器具通常只有一种特定的作用。“道”是指形而上的无形的事物之理,它的作用无处不在,它才是根本的、决定性的。君子是领导者、组织...

民无信不立

子贡问政 ① 。(孔)子曰:“足食,足兵 ② ,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 ③ 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论语·颜渊》七) 注释 ①政:治理国家的政事。②兵:兵器。这里指...

名不正,则言不顺

孔子曰:“必也正名 ① 乎!……名不正,则言 ② 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 ③ ;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 ④ ;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于足 ⑤ 。”(《论语·子路》三) 注释 ①正名:纠正不当的名分,如有诸侯行天子之权、大夫享诸侯之乐等。②言:话语。③兴...

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孔子曰:“君使 ① 臣以礼,臣事 ② 君以忠。”(《论语·八佾》十九) 注释 ①使:使用,对待。②事:侍奉。 【译文】 孔子说:“君主以礼对待大臣,大臣则忠心侍奉君主。” 感悟 还有一句话:“君视臣如草芥,则臣视君如贼寇。”可见即便在古代,上下级关系也是对等的、...

君子无所争

孔子曰:“君子无所争 ① 。”(《论语·八佾》七) 注释 ①无所争:没什么可争执争夺的。 【译文】 孔子说:“君子与人没什么可争执争夺的。”(如果有,那也是在礼、义上。) 感悟 该争的,如正当的权益,一定要争;不该争的,如本该属于别人的荣誉,争来了也不光彩。道...

近者悦,远者来

叶公 ① 问政。 孔子曰:“近者悦,远者来 ② 。”(《论语·子路》十六) 注释 ①叶公:孔子的学生。②来:归顺。 【译文】 叶公向孔子询问怎么处理政务。孔子回答说:“使近处的百姓喜欢,使远方的百姓归顺。” 感悟 使近者悦、远者来,大而化之,搞好周边国家的睦邻...

不患无位,患所以立

孔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 ① 。”(《论语·里仁》十四) 注释 ①患:忧愁,担心。所以立:能够在其位的资本、本领。 【译文】 孔子说:“不担心没有官位,只担心没有做官的本领。” 感悟 有为,才能有位...

导之以政,齐之以刑

孔子曰:“导 ① 之以政 ② ,齐 ③ 之以刑,民免 ④ 而无耻;导之以德,齐之以礼 ⑤ ,(民)有耻且格 ⑥ 。”(《论语·赤政》三) 注释 ①导:原文为“道”,依朱熹注而改,意为引导。②政:政令,制度。③齐:齐一,统一。④免:避免。⑤礼:礼仪。⑥格:至(善)。 【译文】 孔...

既往不咎

孔子曰:“成事 ① 不说,遂事 ② 不谏 ③ ,既往不咎 ④ 。”(《论语·八佾》二十一) 注释 ①成事:已经完成的事。②遂事:已经成为定局的事。③谏:劝告。④咎:追究。 【译文】 孔子说:“对已经完成的事,不要再说了;对已成定局的事,不要再劝告了;对已经过去的事,...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孔子曰:“不在其位 ① ,不谋其政 ② 。”(《论语·泰伯》十四) 注释 ①位:职位。②政:政事。 【译文】 孔子说:“不在那个职位,就不考虑那个职位上的事情。” 感悟 这就是“位”与“为”的问题,即职位与作为:有为才能有位,有位必须有为。...

善人为邦

孔子曰:“善人为邦 ① 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 ② 矣。”(《论语·子路》十一) 注释 ①为邦:治理邦国。②胜残去杀:胜过残暴统治的效果,避免杀戮现象。 【译文】 孔子说:“善人以善治理邦国久了,(百姓就会只知为善而不知作恶)那可以胜过残暴统治的效果,可以避免杀...

好勇疾贫,乱也

孔子曰:“好勇疾 ① 贫,乱也。人而不仁,疾之已甚 ② ,乱也。”(《论语·泰伯》十) 注释 ①疾:痛恨,仇视。已甚:太甚。 【译文】 孔子说:“一个人如果喜欢勇猛而痛恨贫穷,就会出乱子。对于一个不仁的人,如果我们过分厌恨他,也会出乱子。” 感悟 人穷极了或者想...

贤哉,回也

孔子曰:“贤哉,回 ① 也!一箪 ② 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论语·雍也》十一) 注释 ①回:颜回,孔子的学生,是安贫乐道的典范。②箪(dān):古代用来盛饭的竹器,类似圆筐。 【译文】 孔子说:“颜回是位有贤德的人啊!一筐饭,一...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子贡 ① 曰:“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 ② ?可谓仁乎?” 孔子曰:“夫 ③ 仁者,己欲立 ④ 而立人,己欲达 ⑤ 而达人。”(《论语·雍也》三十) 注释 ①子贡:孔子的学生。②何如:如何。③夫:语气词,无意义。④立:立身,在社会上站得住脚。⑤达:腾达,发达,有所作为。...

修己以安百姓

子路问君子 ① 。 孔子曰:“修己 ② 以敬(业)……修己以安 ③ 人。……修己以安百姓。”(《论语·宪问》四十二) 注释 ①问君子:问怎么做才算君子。②修己:修养自己,提高素质。③以安人:使人安乐。 【译文】 子路问孔子怎么做才算君子。孔子说:“君子应该提高...

君子有五美

孔子曰:“君子(有五美):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 ① 而不骄,威而不猛。”(《论语·尧曰》二) 注释 ①泰:平安,安详。 【译文】 孔子说:“君子有五种从政的美德或优良品质。因事利导、给百姓带来了实惠而没有什么浪费,不违农时、让百姓劳动而不产生怨言,...

为政,先之劳之

子路 ① 问政。 孔子曰:“先之劳之 ② 。”(《论语·子路》一) 注释 ①子路:孔子的学生。②先之劳之:身先之,力行之。 【译文】 子路向孔子询问如何处理政务。孔子说:“身先之,力行之。” 感悟 身先士卒,身体力行。做领导的如果做到了这两点,那就可以“领导”...

小不忍,则乱大谋

孔子曰:“巧言 ① 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② 。”(《论语·卫灵公》二十七) 注释 ①巧言:花言巧语。②谋:谋略,计划。 【译文】 孔子说:“花言巧语,扰乱人心,从而败坏德性。小事上不容忍,就会破坏大事的计谋。” 感悟 我们感情冲动时所做的一些事,事后想想,其...

为政,焉用杀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 ① 杀无道 ② ,以就有道 ③ ,何如 ④ ?” 孔子对曰:“子 ⑤ 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论语·颜渊》十九) 注释 ①如:如果。②无道:无道的人。③有道:有道的人。④何如:如何。⑤子:你,古时对人的尊称。 【译文】 季康子向孔...

君子群而不党

孔子曰:“君子矜 ① 而不争 ② ,群 ③ 而不党。”(《论语·卫灵公》二十二) 注释 ①矜:矜持,端庄而不乖戾。②不争:无争执。③群:合群,以和处众。④不党:不结派,不勾结。 【译文】 孔子说:“君子能够做到矜持而无争执,合群而不勾结。” 感悟 “群而不党”,光明...

与民偕乐

孟子曰:“古之人与民偕 ① 乐,故能乐也。”(《孟子·梁惠王上》二) 注释 ①偕(xié):一同。 【译文】 孟子说:“古代的贤人、明君能与百姓一同快乐,因此能够得到真正的快乐。” 感悟 与人民群众同乐共苦,人民群众怎能不拥护、不爱戴他呢?...

无为而治

孔子曰:“无为 ① 而治者,其舜也与?”(《论语·卫灵公》五) 注释 ①无为:不人为地干涉,不作为,顺其自然。 【译文】 孔子说:“能无所作为而实现天下大治的,是舜吗?” 感悟 无为而治、无为而无不为,原是道家老子的思想。相传,孔子曾拜访过老子。这可能是孔子对...

苟子之不欲,虽赏之不窃

季康子患 ① 盗,问于孔子。 孔子对曰:“苟 ② 子之不欲,虽赏之不窃。”(《论语·颜渊》十八) 注释 ①患:忧虑,担心。②苟:倘若,假如。 【译文】 季康子忧心盗窃这一治安问题,向孔子请教怎么治理。孔子回答说:“倘若你不贪求财物,即使奖励人去盗窃财物,也没有人...

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

孔子曰:“天下有道,则庶人 ① 不议。”(《论语·季氏》二) 注释 ①庶人:平民百姓。 【译文】 孔子说:“天下政治清明、政通人和,老百姓就不会议论纷纷。” 感悟 言论自由是公民的权利,又是思想自由的前提。当然,上无失政、下无私议。...

省刑罚,薄税敛

孟子曰:“王如施仁政于民,省 ① 刑罚,薄 ② 税敛,深耕易 ③ 耨 ④ ,壮者以暇日 ⑤ 修养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 ⑥ 以挞 ⑦ 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孟子·梁惠王上》五) 注释 ①省(shěng):减免,省略。②薄:减轻,减少。③易:...

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孟子(对齐宣王 ① )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② 。”(《孟子·梁惠王上》七) 注释 ①齐宣王:齐国国君,齐威王的儿子。②御:抵挡,阻挡。 【译文】 孟子(对齐宣王)说:“维护百姓的利益、一心为百姓着想而一统天下为王的,没有什么能阻挡得...

何必曰利?

孟子对(梁惠王) ① 曰:“王,何必曰利 ② ?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 ③ 利而国危矣。万乘 ④ 之国,弑 ⑤ 其君者,必千乘之家 ⑥ ;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

仁者,爱人

樊迟 ① 问仁 ② 。 孔子曰:“爱人。”(《论语·颜渊》二十二) 注释 ①樊(fán)迟:孔子的学生。②仁者,爱人。这是一个道德原则,也是一个政治原则。 【译文】 樊迟问什么是“仁”?孔子说:“仁者,爱人。” 感悟 爱人就是爱人,没有爱什么人、不爱什么人之说。否...

民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孟子曰:“不违农时 ① ,谷 ② 不可胜食 ③ 也;数罟 ④ 不入洿 ⑤ 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 ⑥ 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 ⑦ 无憾,王道 ⑧ 之始也。”(《孟子·梁惠王上》三) 注释 ①农时:播种...

恭宽信敏惠

子张 ① 问仁。 孔子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论语·阳货》六) 注释 ①子张:孔子的学生。 【译文】 孔子的学生子张问怎么做才算是仁。孔子说:“恭敬、宽容、诚信、勤勉、...

众恶之,必察焉

孔子曰:“众恶 ① 之,必察焉;众好 ② 之,必察焉。”(《论语·卫灵公》二十八) 注释 ①恶(wù):厌恶,讨厌。②好(hào):喜欢,爱好。 【译文】 孔子说:“大家都厌恶的,一定要考察它一下;大家都喜欢的,也一定要考察它一下。” 感悟 能够独立地思考、辩证地思考,从...

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孔子曰:“君子不以言举 ① 人,不以人废 ② 言。”(《论语·卫灵公》二十三) 注释 ①举:提拔。②废:否定。 【译文】 孔子说:“君子能够做到不因一个人说话中听就提拔他,不因讨厌一个人就否定他正确的言论。” 感悟 应该观点决定立场,不应该立场决定观点。...

不患贫而患不均

孔子曰:“有国有家者 ① ,不患 ② 贫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安。盖 ③ 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④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 ⑤ ,则修文德 ⑥ 以来之 ⑦ 。既来之,则安之。”(《论语·季氏》一) 注释 ①有国有家者:指诸侯大夫。②患:担心、忧心。③盖:大概,因为。④倾...

上好礼,则民易使也

孔子曰:“上好 ① 礼,则民易使 ① 也。”(《论语·宪问》四十一) 注释 ①好(hào):喜欢。②易使:容易使唤。 【译文】 孔子说:“统治者如果喜欢礼节,化民成俗,那么老百姓就容易使唤。” 感悟 鞭子对于放牧的羊群是少不了的。但是群羊的温顺并不是鞭子抽打的结...

君子不以所以养人者害人

君子不以其所以养人者 ① 害人 ② 。(《孟子·梁惠王下》十五) 注释 ①所以养人者:这里指土地。②人:指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百姓。 【译文】 君子不会因为百姓脚下养活他们的土地而使他们受害。 感悟 这种思想近乎于当今一些西方人权人士所宣扬的“人权高于主权...

以仁得之,以不仁失之

孟子曰:“三代 ① 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国之所以废 ② 兴 ③ 存亡者亦然。天子不仁,不保四海 ④ ;诸侯不仁,不保社稷 ⑤ ;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 ⑥ ;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⑦ 。”(《孟子·离娄上》三) 注释 ①三代:指夏、商、周三个朝代。夏禹、商...

君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心腹

孟子告齐宣王曰:“君之视 ① 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心腹;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 ② ;君之视臣如土芥 ③ ,则臣视君如寇仇。”(《孟子·离娄下》三) 注释 ①视:看作,对待。②国人:国民,平民百姓。③土芥:尘土,草芥。 【译文】 孟子告诉齐宣王说:“国君如...

善战者服上刑

孟子曰:“争地以 ① 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此所谓率 ② 土地而食人肉,罪不容于死。故善 ③ 战者服上刑。”(《孟子·离娄上》十四) 注释 ①以:用,这里译为“而”更妥。②率:率领。③善:善于,喜欢。④上刑:重刑。 【译文】 孟子说:“为争夺土地而战,...

贤君必恭、俭、礼下

孟子曰:“贤君必恭、俭、礼下 ① ,取于民有制 ② 。”(《孟子·滕文公上》三) 注释 ①礼下:以礼待下。②制:规章,制度。 【译文】 孟子说:“贤德的君主一定会庄重、节俭、礼待群臣,并按照制度向老百姓征收赋税。” 感悟 依法行政,按章办事。对于公民,应该是法...

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

孟子曰:“徒 ① 善不足以为政,徒法 ② 不能以自行。”(《孟子·离娄上》一) 注释 ①徒:只,仅。②法:先王之法。 【译文】 孟子说:“只有善良的心,(若没有好制度)还不能治理好国家;有了先王的好制度,(若不去实施)它也不会自动实行。” 感悟 好的政策只有完全、...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孟子曰:“有大人 ① 之事,有小人 ② 之事。……或 ③ 劳心,或劳力。劳心者治 ④ 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 ⑤ 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 ⑥ 也。”(《孟子·滕文公上》四) 注释 ①大人:君子,统治者。②小人:百姓,被统治者。③或:有的,④治:管理,统治。⑤...

尊贤使能,俊杰在位

孟子曰:“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矣 ① ;市 ② ,廛 ③ 而不往,法 ④ 而不廛,则天下之商皆悦,而愿藏于其市矣;关 ⑤ ,稽而不征,则天下之旅皆悦,而愿出于其路矣;耕者,助 ⑥ 而不税,则天下之农皆悦,而愿耕于其野矣。”(《孟子·公孙丑上》...

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孟子)曰:“独乐乐 ① ,与人乐乐,孰乐? ② ” (齐宣王)曰:“不若与人。” (孟子)曰:“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 (齐宣王)曰:“不若与众。”(《孟子·梁惠王下》一) 注释 ①乐乐(yuè lè):前一个乐为音乐,后一个乐为快乐,指欣赏音乐的快乐。②孰乐(lè):哪一...

见得思义

子张曰:“士 ① ,见危致命,见得思义。”(《论语·子张》一) 注释 ①士:读书人,知识分子。 【译文】 子张说:“读书人应该做到:遇到危险时则勇于献身,有利可得时则想想它是否符合义,即见利思义。” 感悟 不义之财,不可...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孟子曰:“得道 ① 者多助 ② ,失道者寡助。”(《孟子·公孙丑下》一) 注释 ①道:民心,正义,真理。②助:帮助。 【译文】 孟子说:“行为正义、得民心,就会得到很多人的帮助;行为不正义、失民心,就只能得到很少人的帮助。” 感悟 道义是人心所向、民心所向。因此...

明君制民之产

孟子曰:“故明君制 ① 民之产 ② ,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 ③ 妻子;乐岁 ④ 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 ⑤ 、故民之从之也轻 ⑥ 。”(《孟子·梁惠王上》七) 注释 ①制:制定,设置。②产:产业。③畜(xù):饲养,养活。④乐岁:丰年。⑤之善:致善。⑥...

仕非为贫也,而有时乎为贫

孟子曰:“仕 ① 非为贫也,而有时乎为贫;聚妻非为养 ② 也,而有时乎为养。为贫者,(当)辞尊居卑 ③ , 辞富(多)居贫 ④ (寡)。……位卑而言高 ⑤ ,罪也;立乎人之本朝而道不行,耻也。”(《孟子·万章下》五) 注释 ①仕:做官。②养:赡养。③尊、卑:高位低位,大官小...

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

《太誓》 ① 曰:“天视自 ② 我民 ③ 视,天听自我民听。”(《孟子·万章上》五) 注释 ①《太誓》:五经之一《尚书》的篇名。②自:从,来自。③我民:对百姓的爱称。 【译文】 《太誓》说:“上天所能看到的都来自百姓的眼睛,上天所能听到的都来自百姓的耳朵。”...

交邻国有道乎

齐宣王问曰:“交 ① 邻国有道乎?” 孟子对曰:“有。惟仁者为能以大事 ② 小,是故汤 ③ 事葛 ④ 、文王 ⑤ 事昆夷 ⑥ 。惟智者为能以小事大,故太王 ⑦ 事獯鬻 ⑧ 、勾践事吴王。以大事小者,乐天 ⑨ 者也;以小事大者,畏天 ⑩ 者也。乐天者保天下,畏天者保 其国...

唯女子与小人难养

孔子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 ① 也;近之则不逊 ② ,远之则怨。 ③ ”(《论语·阳货》二十五) 注释 ①难养:难以供养,这儿指难以相处。②不逊:无礼,不恭。③怨:埋怨,怨恨。 【译文】 孔子说:“只有女人和小人是很难相处的。你亲近了,他们就会无礼;你疏远了,他...

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

孟子曰:“桀纣 ① 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其心有道 ② :所欲与 ③ 之聚 ④ 之,所恶 ⑤ 勿施,尔也。”(《孟子·离娄上》九) 注释 ①桀(jié)、纣(zhòu):夏朝、商朝的两位暴君。②道:方法,途径。③与:给。④聚:积攒,聚集。⑤恶(wù):讨...

学而优则仕

子夏曰:“仕而优 ① 则学,学而优则仁。”(《论语·子张》十三) 注释 ①优:有余力。 【译文】 子夏说:“一个人做官有余力,可以去学习;学习有余力,可以去做官。” 感悟 可见古人也主张边干边学、边学边干。这句话的原意与我们今天所理解的学好了可以做官,不尽相...

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孟子曰:“今 ① 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孟子·梁惠王下》一) 注释 ①今:现在。 【译文】 孟子说:“现在大王你能做到与百姓同乐,那你就可以因行王道而一统天下了。” 感悟 与百姓同乐,不可流于形式主义,不可存恩赐思想。...

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

孟子曰:“先王有不忍 ① 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 ② 天下可运之掌上。”(《孟子·公孙丑上》六) 注释 ①不忍:怜悯的,同情的。②治:治理。 【译文】 孟子说:“古代的圣王是先有了怜悯、同情百姓的心,这才有怜悯、同情百姓的政...

君有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去

孟子曰:“君有过 ① 则谏 ② ,反复之而不听,则去;君有大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 ③ 。”(《孟子·万章下》九) 注释 ①过:过错。②谏:规劝使之改正。③易位:变更皇位、易立君主。 【译文】 孟子说:“(对于与国君异性的大臣)如果发现国君有过错,就应该劝谏;...

温故而知新

温 ① 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中庸》二十七) 注释 ①温:温习。 【译文】 温习已经学习过的东西、从而有新的体会、认识。忠厚、朴实、崇尚礼节是君子学士的德性和品质。 感悟 除了预习,复习至今乃然是获得书本知识的一条主要途径。知识、真理就是在反复的认...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孔)子曰:“学如不及 ① ,犹恐失之 ② 。”(《论语·泰伯》十七) 注释 ①不及:赶不止。②失之:失掉、忘记了。 【译文】 孔子说:“在学习上,要有唯恐赶不上、赶上了又害怕丢掉了的心情。” 感悟 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因此要有比学赶帮的精神。...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孔)子曰:“温故 ① 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十一) 注释 ①温故:温习、复习旧的知识。 【译文】 孔子说:“如果一个人在复习旧知识时能获得新体会、新知识,那他就可以做别人的老师。” 感悟 古代的“为人师”,是指一时一事可以对别人有所指导。因...

致知在格物

致知在格 ① 物。(《大学》) 注释 ①格:穷,究。 【译文】 知识、道理的获得在于对事物的认识、研究。 感悟 认识、知识来自实践。...

思无邪

(孔)子曰:“《诗》三百 ① ,一言以蔽之 ② ,曰:‘思无邪’ ③ 。”(《论语·为政》二) 注释 ①《诗》即“五经”之一的《诗经》,存诗305篇,通常取其整数称“诗三百”,包括风、雅、颂三部分,是我国第一部古代诗歌总集和古代文学经典之一。②蔽:概括。一言以蔽之...

君子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

孟子曰:“(君子)亲亲 ① 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孟子·尽心上》四十五) 注释 ①亲亲:前一个亲,动词,意为亲爱;后一个亲,名词,指父母。 【译文】 孟子说:“君子亲爱他的父母,推己及人,就仁爱天下的百姓;仁爱天下的百姓,又推己及物,就爱惜天下万物。” 感悟 宋...

诸侯有三宝

孟子曰:“诸侯之宝三 ① :土地,人民,政事。宝珠玉者,殃必及身。”(《孟子·尽心下》二十八) 注释 ①之宝三:有三件宝贝。 【译文】 孟子说:“诸侯有三件宝:土地,人民,政事。诸侯如果不以土地、人民、政事这三样为宝,而以珍珠美玉为宝,那么灾祸早晚必定会降临到...

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

孟子曰:“善 ① 政 ② ,民畏之;善教 ③ ,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孟子·尽心上》四) 注释 ①善:好的。②政:法度,禁令。③教:道德,礼仪。 【译文】 孟子说:“好的法度、禁令,老百姓内心里有些畏惧它;好的道德、礼仪,老百姓由衷地喜欢它。好的法度...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

博学之 ① ,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庸》二十) 注释 ① 之:语气词。 【译文】 要广泛地学习,要细致地询问,要谨慎地思考,要理智地辨别,要诚恳地去做。 感悟 《中庸》的作者认为“诚”和“中庸”是最高的道德范畴。真诚的德性,圣人先天就有,而普通人...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孔)子曰:“学而时 ① 习之,不亦悦乎?”(《论语·学而》一) 注释 ①时:时常。 【译文】 孔子说:“学了,又经常复习,不也是一件快乐的事吗?” 感悟 由于应试教育,学业繁重,我国广大中小学生能够快乐地学习、学有所乐,已经成为一件奢侈的事。快乐学习,以赏识教育...

至诚能化

诚则形 ① ,形则著 ② ,著则明,明则动,动则变,变则化,唯天下至诚为能化 ③ 。(《中庸》二十三) 注释 ①形:体现。②著:显著。③能化:能感化众人。 【译文】 一个人内心真诚在行为上就会有所表现,表现出来就会昭彰显著,就会光辉明亮,就会引动外物,从而变革人心...

民可使富也

孟子曰:“易 ① 其田畴 ② ,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孟子·尽心上》二十三) 注释 ①易:治理。②畴(chóu):已耕种的田。 【译文】 孟子说:“耕种好田地,又被减轻了赋税,老百姓就可以变富了。” 感悟 对于困难群众、弱势群体、落后地区,应该多予少取,这是脱...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孔)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智也。” ① (《论语·为政》十七) 注释 ①这是孔子训导他的学生子路的话。 【译文】 孔子说:“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不懂的就是不知道、不懂,这才是真聪明...

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

(孔)子曰:“多闻 ① ,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 ② 之。”(《论语·述而》二十八) 注释 ①闻:听。②识:志,记...

中和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 ① 。发而皆中(zhòng) ② 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中庸》一) 注释 ①中:指人内在的性尚未表现为外在的情的自然状态,因而没有任何偏颇的倾向。②中(zhòng):符合。 【译文...

不仁而得国者,有之矣

孟子曰:“不仁 ① 而得国者,有之矣;不仁而得天下者,未之有也。”(《孟子·尽心下》十三) 注释 ①不仁:没有仁爱之心,不行仁政。 【译文】 孟子说:“不仁而取得一个诸侯国的,或许有;不仁而取得天下的,从未有过。”...

天命之谓性

天命 ① 之谓性,率性之谓道 ② ,修道之谓教 ③ 。(《中庸》一) 注释 ①天命:自然。②率性之谓道:按照自然本性而生活就是“道”,就算遵循大“道”了。道,本意为道路,引申为道理、规律。③修道之谓教:进而遵循“道”而修身,就是“教”。可见教育的目的是帮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