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古籍古文 > 史记

《史记》

    收录163464

《史记· 魏世家第十四》 - 魏武侯元年,赵敬侯初立,公子朔为乱,不胜,奔魏,与魏袭邯郸,魏败而去。

二年,城安邑、王垣 [6] 。七年,伐齐,至桑丘 [7] 。九年,翟败我于浍 [8] 。使吴起伐齐 [9] ,至灵丘 [10] 。齐威王初立 [11] 。 十一年,与韩、赵三分晋地,灭其后 [12] 。 十三年,秦献公县栎阳 [13] 。十五年,败赵北蔺 [14] 。 十六年,伐楚,取鲁阳 [...

《史记· 魏世家第十四》 - 安釐王元年,秦拔我两城。

二年,又拔我二城,军大梁下 [2] ,韩来救,予秦温以和。三年,秦拔我四城,斩首四万。四年,秦破我及韩、赵,杀十五万人,走我将芒卯 [3] 。魏将段干子请予秦南阳以和 [4] 。苏代谓魏王曰:“欲玺者段干子也,欲地者秦也 [5] 。今王使欲地者制玺 [6] ,使欲...

《史记·赵世家第十三》

【提示】 赵世家在称诸侯前谱系为:中衍—蜚廉—季胜—孟增—衡父—造父—六世至奄父—叔带—五世至赵夙—共孟—赵衰—赵盾—赵朔—赵鞅—赵毋恤—赵浣;称诸侯后谱系为:烈侯籍—武公—敬侯章—成侯种—肃侯语—武灵王雍—惠文王何—孝成王丹—悼襄王偃—幽...

《史记· 魏世家第十四》 - 赵使人谓魏王曰:

“为我杀范痤 [1] ,吾请献七十里之地。”魏王曰:“诺。”使吏捕之,围而未杀。痤因上屋骑危 [2] ,谓使者曰:“与其以死痤市 [3] ,不如以生痤市 [4] 。有如痤死 [5] ,赵不予王地,则王将奈何?故不若与先定割地,然后杀痤。”魏王曰:“善。”痤因上书信...

《史记· 魏世家第十四》 - 惠王元年,初,武侯卒也,子䓨与公中缓争为太子。

公孙颀自宋入赵 [2] ,自赵入韩,谓韩懿侯曰 [3] :“魏与公中缓争为太子,君亦闻之乎? 今魏得王错 [4] ,挟上党 [5] ,固半国也 [6] 。因而除之 [7] ,破魏必矣,不可失也。”懿侯说 [8] ,乃与赵成侯合军并兵以伐魏 [9] ,战于浊泽 [10] ,魏氏大败,魏君(...

《史记· 魏世家第十四》 - 文侯受子夏经艺,客段干木,过其闾,未尝不轼也。

秦尝欲伐魏,或曰:“魏君贤人是礼 [5] ,国人称仁 [6] ,上下和合 [7] ,未可图也 [8] 。”文侯由此得誉于诸侯。 任西门豹守邺 [9] ,而河内称治 [10] 。 魏文侯谓李克曰 [11] :“先生尝教寡人曰‘家贫则思良妻,国乱则思良相’。今所置非成则璜 [12] ,二...

《史记· 魏世家第十四》 - 魏之先,毕公高之后也。

毕公高与周同姓 [1] 。武王之伐纣 [2] ,而高封于毕 [3] ,于是为毕姓。其后绝封 [4] ,为庶人 [5] ,或在中国 [6] ,或在夷狄 [7] 。其苗裔曰毕万,事晋献公 [8] 。 献公之十六年,赵夙为御 [9] ,毕万为右 [10] ,以伐霍、耿、魏 [11] ,灭之。以耿封赵夙...

《史记· 魏世家第十四》 - 齐、楚相约而攻魏,魏使人求救于秦,冠盖相望也,而秦救不至。

魏人有唐雎者,年九十馀矣,谓魏王曰:“老臣请西说秦王,令兵先臣出 [2] 。”魏王再拜,遂约车而遣之 [3] 。唐雎到,入见秦王。秦王曰:“丈人芒然乃远至此 [4] ,甚苦矣!夫魏之来求救数矣 [5] ,寡人知魏之急已 [6] 。”唐雎对曰:“大王已知魏之急而救不...

《史记· 魏世家第十四》 - 桓子之孙曰文侯都。

魏文侯元年,秦灵公之元年也 [2] 。与韩武子、赵桓子、周威王同时 [3] 。 六年,城少梁 [4] 。十三年,使子击围繁、庞 [5] ,出其民 [6] 。十六年,伐秦,筑临晋、元里 [7] 。 十七年,伐中山 [8] ,使子击守之,赵仓唐傅之 [9] 。子击逢文侯之师田子方于朝...

《史记·郑世家第十二》

【提示】 郑是西周末年周宣王所封之国,虽立国较晚,然经过桓、武、庄公三世努力,至春秋初年已颇有实力。但由于郑国所处的特殊的地理位置,北有晋国,南邻于楚,始终是两强争霸的焦点。是以战事连年,竟无宁日。而郑国竟能于两强争霸之间,求得生存和发展,...

《史记· 魏世家第十四》 - 昭王元年,秦拔我襄城。

二年,与秦战,我不利。三年,佐韩攻秦,秦将白起败我军伊阙二十四万 [3] 。六年,予秦河东地方四百里 [4] 。芒卯以诈重 [5] 。七年,秦拔我城大小六十一。八年,秦昭王为西帝 [6] ,齐湣王为东帝。月馀,皆复称王归帝 [7] 。九年,秦拔我新垣、曲阳之城 [8]...

《史记·卫康叔世家第七》

【提示】 卫,是公元前十一世纪周公旦平定武庚反叛后分封给周武王同母少弟康叔的一个大国。它始都朝歌,后迁楚丘,又迁帝丘,最后迁野王,被秦二世所灭。 《卫康叔世家》记写从康叔至角君共44代卫国之君(其中州吁、牟黔、瑕、斑师、起为僭越)承传的历史,其...

《史记·秦始皇本纪第六》

【提示】 秦始皇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的建立者。他刚毅果决,雄才大略,对中国的历史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但又专横暴虐,施行了许多使人民不堪忍受的暴政。本篇详尽地记载了秦始皇一生的事迹与功罪。由于秦二世、子婴当政短暂,其事迹...

《史记·律书第三》

【提示】 前人通过大量考证指出:今本《史记》的《律书》,系司马迁之后的人搜集原本《史记》亡佚的《兵书》的序文,并割取原本《史记·律历书》的部分内容加以拼合而成。故《正义》说:“《兵书》亡,不补。略述律而言兵。”这正是《律书》序文不重言律而重...

《史记·孝武本纪第十二》

【提示】 汉武帝刘彻(前156—前87),原名彘(zhi治),是景帝刘启的第九个儿子,高帝刘邦的曾孙,是西汉强盛时期一位有雄才大略,又建立了文治武功的皇帝。他在位期间,在内外政策上有许多新的变革。如尊儒学,兴学校,选用各种人才;兴修水利,发展经济;打击匈...

《史记·历书第四》

【提示】 《历书》是记述古代历法的专史。但是据前人考证,司马迁的原作已残缺了。本篇内容包括两个部分,前一部分相当于前言,是对历的总论;后一部分是十分简略的“历术甲子篇”,记载了一部太岁纪年法七十六年的岁名以及该年的“大余”、“小余”。这曾引...

《史记·齐太公世家第二》

【提示】 本篇记载了周武王十二年(约公元前1044年)齐太公吕尚佐武王伐纣有功受封于齐,三十二代传至齐康公二十六年(前379年)田氏并齐而吕氏绝其祀,共660余年间的史事。 齐原是周初功臣太公吕尚的封国,后来领土日益扩展,逐渐强大,到桓公时开始称霸诸侯。...

《史记·河渠书第七》

【提示】 本篇是继《禹贡》之后的一篇水利专史。叙述从夏禹到汉武帝时期的水利发展史。夏禹的功绩主要是治理黄河水患,将黄河分为九条河流以减缓水势,最后合为逆河流入渤海。春秋战国时期水利建设的主要史实有:荥阳下引黄河水修成鸿沟,西部修汉水云梦渠,...

《史记·楚世家第十》

【提示】 在楚之早期发展中,不过是僻居南方的众多“蛮夷”部族之一。但在鬻熊的领导下,荜路蓝缕、艰苦创业,终于壮大为助周灭商的一支劲旅。到了春秋前期,经过楚武王、文王的惨淡经营,便日益壮大,俨然成为自立于南方的一大强国,并有效地抵御了齐桓公率...

《史记·三代世表第一》

【提示】 《史记》有十篇年表,用表格形式谱列某一时期的史事人物。年表前面有一段文字概说,习惯称之为表序。表序集中地阐述司马迁通古今之变的史学理论,同时提示年表内容,言约义丰,必须作贯通的阅读,方知司马迁作史之意。 前人阐释史表,主要是从组织...

《史记·六国年表第三》

【提示】 《六国年表》接《十二诸侯年表》,编排也是年经国纬。“起周元王,表六国时事,讫二世,凡二百七十年,著诸所闻兴坏之端”。表名“六国”,实谱八国,第一栏周,尊天下共主,纪年;第二栏秦,日食灾异载于秦表,而不载于周,又载秦事特详,即以秦系...

《史记·十二诸侯年表第二六国年表第三》

【提示】 《十二诸侯年表》年经国纬,谱列春秋之时的列国事件,共有十四栏,即:周、鲁、齐、晋、秦、楚、宋、卫、陈、蔡、曹、郑、燕、吴。除首栏周为共主外,实谱十三诸侯。因第二栏鲁象征《春秋》当一王之法,不计在十二数中,故表名《十二诸侯年表》。...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第十一》

【提示】 本篇突出记叙越王勾践报仇雪耻的故事,并续以越国灭亡的史实;篇末附载佐勾践灭吴的大臣范蠡弃政经商时的轶事。 越王勾践忍辱励志、发愤图强,终于灭吴雪耻的故事,流传久远,影响深广,并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力量,砥砺后代自强不息。范蠡、文种等辅...

《史记·孝景本纪第十一》

【提示】 《孝景本纪》是汉景帝刘启的传记。刘启(前188—前141),前157—前141年在位。他继高帝刘邦、文帝刘恒之后继续实行“与民休息”的政策。在本传中有两件事值得注意:一是在即位后就“除田半租”,改田赋十五税一为三十税一;二是平定吴楚七国之乱,巩...

《史记·礼书第一》

【提示】 《史记》“八书”是关于先秦迄至汉初历代主要朝章国典的记载和论述。《礼书》所以居“八书”之首,是因为“礼”是儒家倡导的封建“王道”政治的核心内容。礼是封建统治阶级按其统治需要制订的用以规范臣民思想言行的最高准则。中国封建社会的礼的核...

《史记·乐书第二》

【提示】 在儒家看来,礼乐互为表里、同为治国安邦的重要手段,故《乐书》与《礼书》蝉联,在“八书”中序列第二。据前人考证,《史记·乐书》亡佚,今本《史记·乐书》系后人割...

《史记·吕太后本纪第九》

【提示】 吕太后名雉,汉高祖刘邦的皇后,高祖死后,惠帝垂拱,吕后女主称制,在政治上推行“无为而治”的方针,为维持社会安定,发展经济生产作出了贡献,司马迁对此作了充分肯定。但是,吕后为了揽权、专权、固权,不惜大肆残害刘氏宗室,侵辱、排挤功臣,...

《史记·惠景间侯者年表第七》

【提示】 《惠景间侯者年表》国经年纬,表列惠帝、高后、文帝、景帝四代所封诸侯九十三人,其中王子侯及外戚恩泽侯凡四十八人,以功封及功荫者四十五人,多数不以功封。高帝约,非功者不得为侯,故表名“惠景间侯者”,而不书功臣之名,以与“高祖功臣侯者”...

《史记·陈杞世家第六》

【提示】 陈、杞,是公元前十一世纪周武王分封的两个诸侯国。陈,都宛丘(今河南淮阳),辖今河南东部和安徽一部分。杞,初在雍丘(今河南杞县),杞成公迁缘陵(今山东乐昌东南),杞文公迁淳于(今山东安丘东北)。《陈杞世家》记述陈、杞从分封到灭亡的历史,因杞...

《史记·管蔡世家第五》

【提示】 本篇主要写周武王弟蔡叔、曹叔的家世。武王同母兄弟十人,其中伯邑考、管叔、成叔、霍叔、冉季无专篇叙述,而成叔、霍叔、冉季皆辅佐成王有功,故附于篇中略作记载。这篇既是载蔡叔、曹叔世系,应为《蔡曹世家》。作者在文中也说:“管叔鲜作乱诛死...

《史记·宋微子世家第八》

【提示】 宋国,是公元前十一世纪周公旦分封给纣之庶兄微子、以“代殷后,奉其先祀”的一个国家,都商丘(今河南商丘南)。至宋襄公欲霸未成而此后国势日衰,于公元前286年被齐联合魏、楚所灭。 《宋微子世家》从始封之君微子至末代君偃,共记写了宋国34代君位...

《史记·天官书第五》

【提示】 《天官书》是天文学专史,记载了司马迁本人及其前人对天文学研究的成就。古代人民信奉“天人感应”的观念,认为天上的星宿与人间的君臣相对应,也有不同的等级,所以称为“天官”。天空列星划分为五个大区域称“五官”;下面再分为“三垣”、“二十...

《史记·秦本纪第五》

【提示】 秦本是僻处西陲、被当做夷狄看待的一个小国,却一步步发展壮大起来,奠定了统一天下的基...

《史记·夏本纪第二》

【提示】 《史记》本纪的重要价值,在于揭示了自黄帝至汉武帝时期历史发展的大势,起到了全书纲领的作用。《夏本纪》记述的夏代,处于从远古传说中的五帝时代到具备实证历史特征的商代的中间阶段,在总的历史发展中,表现出一种过渡性质的特殊意义。 《夏本...

《史记·高祖本纪第八》

【提示】 刘邦(前256—前195),是灭秦的主要人物和楚、汉相争的最后胜利者。刘邦出生平民,年轻时当过亭长,参加起义被推为沛公,灭秦封汉王,击败项羽后登上皇帝宝座。他晚年诛灭异姓诸侯,并采取一系列措施巩固政权,奠定了西汉二百年统治基业。 与项羽相...

《史记·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第五》

【提示】 《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自此以下六表为汉代分类专题年表,反映今世大势。本表亦年经国纬,谱列同姓九王及异姓长沙王等诸侯国世系,起汉之建国,迄太初四年(前206—前101),共一百零六年。高后、惠帝、文、景、武诸帝所封诸侯亦列表中,故表名《汉兴...

《史记·孝文本纪第十》

【提示】 汉文帝刘恒(前202—前157)是汉高祖刘邦的第四子,始封代王,周勃等平定诸吕之乱后,被迎立为皇帝,在位凡23年。汉文帝执政期间,执行“与民休息”的政策,躬俭仁爱,关心民瘼,减赋税,省刑法,专务以德化民,因此社会安定,生产发展,礼义初兴。在...

《史记·建元以来侯者年表第八》

【提示】 《建元以来侯者年表》国经年纬,表列武帝时所封功臣七十三人,计征匈奴功者侯二十五人,征两越、朝鲜功者侯九人,匈奴、两越、朝鲜、小月氏归义降者侯三十人,以功荫者侯三人,以父死事南越者侯二人。表序引《诗》、《书》征伐之义,明武帝开边以抚...

《史记·晋世家第九》

【提示】 晋国是春秋时期最强大的诸侯国之一,雄踞于黄河中游,在很大程度上代表当时的文化。至公元前376年,韩、魏、赵三家灭晋前,共传承四十余君,较重要的有唐叔虞、晋侯燮、武侯宁族、成侯服、厉公福、靖侯宜臼、釐侯司徒、献侯籍、穆侯费王、文侯仇、...

《史记·燕召公世家第四》

【提示】 本篇叙燕世家世系。从燕的始祖召公写起,直至最后一个君主燕王喜,共传四十余代。召公以下九世至惠侯,中间七世未写,可能是史料缺乏,因秦“烧天下诗书,诸侯史记尤甚。”(《史记·六国年表序》) 文中对燕的多数君主写得简略,仅对燕王哙、燕昭王...

《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第六》

【提示】 《高祖功臣侯者年表》以时为主,国经年纬,谱列汉初功臣143侯世系,反映汉初一百年间的政局变化。从汉初至太初百年之间,有一百三十七侯都犯法殒身或无后亡国,太初以后只剩了五侯,这是当时历史中的一件大事。上古诸侯传代数千年,汉初诸侯却如此...

《史记·封禅书第六》

【提示】 所谓“封禅”,原是古代两种特殊的祭祀天地的仪式。君主即位后,在泰山上筑土为坛祭天,表示报答上天之功,称为“封”;又在泰山下的小山梁父山上分划区域祭地,表示报答大地之功,称为“禅”。这是帝王礼神活动的最高形式,“封禅”也成为了此类有...

《史记·秦楚之际月表第四》

【提示】 《秦楚之际月表》月经国纬,勾勒秦汉之际政治形势剧变的特点:即陈涉发难,项羽灭秦,刘帮称帝,这一系列变化发生在一个短促的时间里,也就是“五年之间,号令三嬗”,故司马迁创“月表”来详述这一时期的事势剧变,称为“月表”。《索隐》引张晏曰...

《史记·殷本纪第三》

【提示】 商朝是我国经历史文献和出土文物证明为可具体考证的第一个朝代,故此篇在《史记》中有其重要地位。司马迁主要根据《尚书》、《诗经》完整地记述了殷王朝的发展史,其兴国的始祖是契,代夏而为天子的是汤,最后亡于周的是纣。经王国维以殷墟甲骨上的...

《史记·平准书第八》

【提示】 《平准书》主要记载了从汉高祖刘邦元年(前206年)至汉武帝刘彻元封元年(前110年)一百多年间西汉财政经济的发展变化及重要的财政经济政策。主要内容有:(一)货币制度的变革。从汉高祖至汉武帝元封元年,西汉货币变革共有九次,《平准书》记载了八次(...

《史记·鲁周公世家第三》

【提示】 周公,即姬旦,又称叔旦。是周文王姬昌的第四子,武王姬发的弟弟。以采邑在周(今陕西岐山北)故称周公。他是西周初政治家,曾佐武王灭商。公元前十一世纪西周分封诸侯,周公被封为鲁公。鲁国辖有相当今山东西南一带领土,建都曲阜。周公为了继续辅助...

《史记·吴太伯世家第一》

【提示】 吴太伯是周太王古公亶父的长子,他决意把君主的继承权让给三弟季历,以便季历传其子周文王姬昌,于是偕二弟仲雍避居句吴,成为吴国的始祖。周武王追封为吴伯,故史称吴太伯。司马迁为表彰吴太伯的让德及其创立吴国的功绩,便以“吴太伯”命名吴世家...

《史记·汉兴以来将相名臣年表第十》

【提示】 《汉兴以来名臣将相年表》以大事为主,年经而人纬,表列汉兴以来名臣将相,起高皇帝元年,讫成帝鸿嘉元年。《集解》、《索隐》认为太始以后为褚少孙所续。仔细对照前后笔法,原表记事至征和四年,后元以后疑为褚少孙所续,特用楷书体排版以示区别。...

《史记·项羽本纪第七》

【提示】 项籍(前232—前202),字羽,是灭秦的关键人物,同时也是楚、汉战争中最主要的人物之一。在秦末农民起义的大潮中,项羽凭着无与伦比的勇力和过人的才气,很快崭露头角。面临危难关头,他当机立断,斩宋义,夺军权,迅速渡过黄河,与秦军展开殊死决战...

《史记·建元以来王子侯者年表第九》

【提示】 《建元以来王子侯者年表》国经年纬,表列武帝所封王子侯一百六十二人。时主父偃上推恩之策,说武帝曰:“古者诸侯不过百里,强弱之形易制。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急则阻其强而合从以逆京师。今以法割削之,则逆节萌起,前...

《史记·周本纪第四》

【提示】 周的祖先仍然是兴起于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母系氏族社会,只是历史文献关于它的记载具有更重的神化色彩。 周经历的时期很长,大致可分四个阶段。一是武王以前的兴国时期。后稷、公刘、古公亶父、公季等先公先王是这个时期的重要人物,他们的业绩对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