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古籍古文 > 史记

《史记》

    收录163457

《史记·太史公自序第七十 》 - 维我汉继五帝末流,接三代绝业。

周道废,秦拨去古文,焚灭《诗》、《书》,故明堂石室金匮玉版图籍散乱。于是汉兴,萧何次律令,韩信申军法,张苍为章程,叔孙通定礼仪,则文学彬彬稍进,《诗》、《书》往往间出矣。自曹参荐盖公言黄老,而贾生、晁错明申、商,公孙弘以儒显,百年之间,天...

《史记·太史公自序第七十 》 - 直曲塞,广河南,破祁连,通西国,靡北胡。

作《卫将军骠骑列传》第五十一。 大臣宗室以侈靡相高,唯弘用节衣食为百吏先。作 《平津侯列传》第五十二。 汉既平中国,而佗能集杨越以保南藩 [2] ,纳贡职。作《南越列传》第五十三。吴之叛逆,瓯人斩濞,葆守封禺为臣 [3] 。作《东越列传》第五十四。 燕...

张骞使西域

(节自 《大宛列传》) 大宛之迹 ① ,见自张骞。张骞汉中人,建元中为郎。是时天子问匈奴降者,皆言匈奴破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月氏遁逃,而常怨仇匈奴,无与共击之。汉方欲事灭胡,闻此言,因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乃募能使者。骞以郎应募,使月氏,与堂邑氏故胡奴甘...

东方朔,避世于朝的隐士

(节自 《滑稽列传》) 武帝时,齐人有东方生名朔,以好古传书,爱经术,多所博观外家之语 ① 。朔初入长安,至公车上书,凡用三千奏牍 ② 。公车令两人共持举其书,仅然能胜之 ③ 。人主从上方读之,止,辄乙其处 ④ ,读之二月乃...

《史记·附录 》 - 仆闻之,修身者智之府也,爱施者仁之端也,取予者义之符也,耻辱者勇之决也,立名者行之极也。

士有此五者,然后可以托于世而列于君子之林矣。故祸莫憯于欲利 [6] ,悲莫痛于伤心,行莫丑于辱先,而诟莫大于宫刑 [7] 。刑馀之人,无所比数 [8] ,非一世也,所从来远矣。昔卫灵公与雍渠载,孔子适陈 [9] ;商鞅因景监见,赵良寒心 [10] ;同子参乘,爰丝变...

《史记·太史公自序第七十 》 - 以淮南叛楚归汉,汉用得大司马殷,卒破子羽于垓下。

作《黥布列传》第三十一。 楚人迫我京、索,而信拔魏、赵,定燕、齐,使汉三分天下有其二,以灭项籍。作《淮阴侯列传》第三十二。 楚汉相距巩、洛,而韩信为填颍川,卢绾绝籍粮饷。作《韩信卢绾列传》第三十三。 诸侯畔项王,唯齐连子羽城阳 [2] ,汉得以间...

西门豹治邺

(节自 《滑稽列传》) 魏文侯时,西门豹为邺令 ① 。豹往到邺,会长老 ② ,问之民所疾苦。长老曰: “苦为河伯娶妇 ③ ,以故贫。” 豹问其故。对曰: “邺三老、廷掾尝岁赋敛百姓,收取其钱得数百万,用其二三十万为河伯娶妇,与祝巫共分其余钱持归 ④ 。当其时,巫行...

《史记·太史公自序第七十 》 - 维三代尚矣,年纪不可考,盖取之谱牒旧闻,本于兹,于是略推,作《三代世表》第一。

幽、厉之后,周室衰微,诸侯专政,《春秋》有所不纪;而谱牒经略 [3] ,五霸更盛衰,欲睹周世相先后之意,作《十二诸侯年表》第二。 春秋之后,陪臣秉政,强国相王;以至于秦,卒并诸夏,灭封地,擅其号 [4] 。作《六国年表》第三。 秦既暴虐,楚人发难,项氏...

《史记·太史公自序第七十 》 - 自孔子卒,京师莫崇庠序,唯建元、元狩之间,文辞粲如也。

作《儒林列传》第六十一。 民倍本多巧 [2] ,奸轨弄法,善人不能化,唯一切严削为能齐之 [3] 。作《酷吏列传》第六十二。 汉既通使大夏,而西极远蛮,引领内乡 [4] ,欲观中国。作《大宛列传》第六十三。 救人于厄,振人不赡,仁者有乎;不既信,不倍言 [5]...

《史记·太史公自序第七十 》 - 维祖师旅,刘贾是与;为布所袭,丧其荆、吴。

营陵激吕 [3] ,乃王琅邪;怵午信齐 [4] ,往而不归,遂西入关 [5] ,遭立孝文,获复王燕。天下未集,贾、泽以族,为汉藩辅。作《荆燕世家》第二十一。 天下已平,亲属既寡;悼惠先壮,实镇东土。哀王擅兴,发怒诸吕,驷钧暴戾 [6] ,京师弗许 [7] 。厉之内淫...

《史记·附录 》 - 仆之先人非有剖符丹书之功,文史星历近乎卜祝之间,固主上所戏弄,倡优畜之,流俗之所轻也。

假令仆伏法受诛 [4] ,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异?而世又不与能死节者比 [5] ,特以为智穷罪极,不能自免,卒就死耳。何也?素所自树立使然 [6] 。人固有一死,死有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7] 。太上不辱先 [8] ,其次不辱身 [9] ,其次不辱理色...

《史记·太史公自序第七十 》 - 维昔黄帝,法天则地。

四圣遵序 [1] ,各成法度;唐尧逊位,虞舜不台 [2] ;厥美帝功,万世载之。作《五帝本纪》第一。 维禹之功,九州攸同,光唐虞际,德流苗裔;夏桀淫骄,乃放鸣条。 作《夏本纪》第二。 维契作商,爰及成汤;太甲居桐 [3] ,德盛阿衡 [4] ;武丁得说 [5] ,乃称高宗...

《史记·太史公自序第七十 》 - 太伯避历,江蛮是適;文武攸兴,古公王迹。

阖庐弑僚,宾服荆楚;夫差克齐,子胥鸱夷 [2] ;信嚭亲越 [3] ,吴国既灭。嘉伯之让 [4] ,作《吴世家》第一。 申、吕肖矣 [5] ,尚父侧微 [6] ,卒归西伯,文武是师;功冠群公,缪权于幽 [7] ;番番黄发 [8] ,爰飨营丘 [9] 。不背柯盟 [10] ,桓公以昌,九合诸...

《史记·太史公自序第七十 》 - 昔在颛顼,命南正重以司天,北正黎以司地。

唐虞之际,绍重黎之后,使复典之 [4] ,至于夏商,故重黎氏世序天地 [5] 。其在周,程伯休甫其后也 [6] 。当周宣王时,失其守而为司马氏 [7] 。司马氏世典周史 [8] 。惠襄之间,司马氏去周适晋,晋中军随会奔秦,而司马氏入少梁 [9] 。 自司马氏去周适晋,分...

《史记·太史公自序第七十 》 - 壶遂曰:

“孔子之时,上无明君,下不得任用,故作《春秋》,垂空文以断礼义,当一王之法 [1] 。今夫子上遇明天子,下得守职,万事既具,咸各序其宜,夫子所论,欲以何明?” 太史公曰:“唯唯,否否 [2] ,不然。余闻之先人曰:‘伏羲至纯厚,作《易》八卦。尧舜之盛...

《史记·太史公自序第七十 》 - 上大夫壶遂曰:“昔孔子何为而作《春秋》哉?”太史公曰:

“余闻董生曰 [2] :‘周道衰废,孔子为鲁司寇,诸侯害之 [3] ,大夫壅之。孔子知言之不用,道之不行也,是非二百四十二年之中 [4] ,以为天下仪表,贬天子,退诸侯 [5] ,讨大夫,以达王事而已矣 [6] 。’子曰:我欲载之空言,不如见之于行事之深切著明也 [...

《史记·龟策列传第六十八 》 - 宋元王时得龟,亦杀而用之。

谨连其事于左方 [2] ,令好事者观择其中焉 [3] 。 宋元王二年,江使神龟使于河 [4] ,至于泉阳 [5] ,渔者豫且举网得而囚之 [6] ,置之笼中。夜半,龟来见梦于宋元王曰:“我为江使于河,而幕网当吾路 [7] 。泉阳豫且得我,我不能去 [8] 。身在患中 [9] ,莫...

《史记·太史公自序第七十 》 - 是岁天子始建汉家之封,而太史公留滞周南,不得与从事,故发愤且卒。

而子迁适使反,见父于河、洛之间。太史公执迁手而泣曰:“余先周室之太史也。自上世尝显功名于虞夏,典天官事,后世中衰,绝于予乎? 汝复为太史,则续吾祖矣。今天子接千岁之统 [3] ,封泰山,而余不得从行,是命也夫,命也夫!余死,汝必为太史;为太史,无忘...

《史记·太史公自序第七十 》 - 维三代之礼,所损益各殊务,然要以近性情,通王道,故礼因人质为之节文,略协古今之变。

作《礼书》第一。 乐者,所以移风易俗也。自《雅》、《颂》声兴,则已好《郑》、《卫》之音,《郑》、《卫》之音所从来久矣。人情之所感,远俗则怀。比《乐书》以述来古 [3] ,作《乐书》第二。 非兵不强,非德不昌,黄帝、汤、武以兴,桀、纣、二世以崩,可...

《史记·太史公自序第七十 》 - 太史公曰:“先人有言:

‘自周公卒五百岁而有孔子 [3] 。孔子卒后至于今五百岁,有能绍明世,正《易》传,继《春伙》,本《诗》、《书》、《礼》、《乐》之际?’意在斯乎! 意在斯乎! 小子何敢让焉。” 【段意】 太史公司马迁追思先父遗言之用心,乃在上继孔子业绩,而从事撰述。从...

《史记·货殖列传第六十九 》 - 蜀卓氏之先,赵人也,用铁冶富。

秦破赵,迁卓氏。卓氏见虏略 [3] ,独夫妻推辇 [4] ,行诣迁处 [5] 。诸迁虏少有馀财 [6] ,争与吏,求近处 [7] ,处葭萌 [8] 。唯卓氏曰:“此地狭...

《史记·太史公自序第七十 》 - 太史公既掌天官,不治民。

有子曰迁。 迁生龙门 [1] ,耕牧河山之阳 [2] 。年十岁则诵古文 [3] 。二十而南游江、淮,上会稽,探禹穴 [4] ,窥九疑 [5] ,浮于沅、湘 [6] ;北涉汶、泗 [7] ,讲业齐、鲁之都 [8] ,观孔子之遗风,乡射邹、峄 [9] ;厄困鄱、薛、彭城 [10] ,过梁、楚以归...

《史记·货殖列传第六十九 》 - 汉兴,海内为一,开关梁,弛山泽之禁,是以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而徙豪杰诸侯强族于京师。

关中自汧、雍以东至河、华 [5] ,膏壤沃野千里 [6] ,自虞夏之贡以为上田 [7] ,而公刘适邠 [8] ,大王、王季在岐 [9] ,文王作丰 [10] ,武王治镐 [11] ,故其民犹有先王之遗风,好稼穑,殖五谷,地重 [12] ,重为邪 [13] 。及秦文、德、穆居雍 [14] ,隙陇...

《史记·太史公自序第七十 》 - 少康之子,实宾南海,文身断发,鼋与外,既守封禺,奉禹之祀。勾践困彼,乃用种、蠡。

嘉勾践夷蛮能修其德,灭强吴以尊周室,作《越王勾践世家》第十一。 桓公之东 [2] ,太史是庸。及侵周禾,王人是议 [3] 。祭仲要盟 [4] ,郑久不昌。子产之仁,绍世称贤。三晋侵伐,郑纳于韩。嘉厉公纳惠王,作《郑世家》第十二。 维骥騄耳 [5] ,乃章造父 [6...

《史记·货殖列传第六十九 》 - 由此观之,贤人深谋于廊庙,论议朝廷,守信死节隐居岩穴之士设为名高者安归乎?

归于富厚也 [4] 。是以廉吏久,久更富 [5] ,廉贾归富。富者,人之情性,所不学而俱欲者也。故壮士在军,攻城先登,陷阵却敌 [6] ,斩将搴旗 [7] ,前蒙矢石 [8] ,不避汤火之难者 [9] ,为重赏使也 [10] 。其在闾巷少年,攻剽椎埋,劫人作奸,掘冢铸币,任...

《史记·货殖列传第六十九 》 - 昔者越王勾践困于会稽之上,乃用范蠡、计然。

计然曰:“知斗则修备,时用则知物 [3] ,二者形则万货之情可得而观已 [4] 。故岁在金 [5] ,穰 [6] ;水,毁 [7] ;木,饥;火,旱。旱则资舟 [8] ,水则资车,物之理也。六岁穰,六岁旱,十二岁一大饥。夫粜 [9] ,二十病农,九十病末。末病则财不出,农病则...

《史记·太史公自序第七十 》 - 夫儒者以六艺为法[19],六艺经传以千万数,累世不能通其学,当年不能究其礼[20],故曰“博而寡要,劳而少功”。

若夫列君臣父子之礼,序夫妇长幼之别,虽百家弗能易也。 墨者亦尚尧舜道,言其德行曰:“堂高三尺,土阶三等,茅茨不剪 [21] ,采椽不刮 [22] 。食土簋,啜土刑 [23] ,粝粱之食 [24] ,藜藿之羹 [25] 。夏日葛衣,冬日鹿裘。”其送死,桐棺三寸 [26] ,举音...

《史记·太史公自序第七十 》 - 太史公学天官于唐都,受《易》于杨何,习道论于黄子。

太史公仕于建元、元封之间 [4] ,愍学者之不达其意而师悖 [5] ,乃论六家之要指曰 [6] : 《易大传》 [7] :“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夫阴阳、儒、墨、名、法、道德,此务为治者也 [8] ,直所从言之异路 [9] ,有省不省耳 [10] 。尝窃观阴阳之术,大...

《史记·太史公自序第七十 》 - 汉既谲谋,禽信于陈;

越荆剽轻 [25] ,乃封弟交为楚王 [26] ,爰都彭城,以强淮泗,为汉宗藩。戊溺于邪 [27] ,礼复绍之 [28] 。嘉游辅祖 [29] ,作《楚元王世家》第二十。 字数:89 注释 [1](tuo) :鼍,扬子。 [2]桓公之东二句:指郑桓公用太史伯之言,迁都新郑事。 庸:用。 [3]王...

《史记·货殖列传第六十九 》 - 老子曰:

“至治之极 [2] ,邻国相望,鸡狗之声相闻,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乐其业,至老死不相往来 [3] 。”必用此为务 [4] ,近世涂民耳目 [5] ,则几无行矣 [6] 。 太史公曰:夫神农以前 [7] ,吾不知已。至若《诗》、《书》所述虞夏以来 [8] ,耳目欲极声...

《史记·太史公自序第七十 》 - 七年而太史公遭李陵之祸,幽于缧绁。

乃喟然而叹曰:“是余之罪也夫!是余之罪也夫!身毁不用矣。”退而深惟曰 [3] :“夫《诗》、《书》隐约者,欲遂其志之思也。昔西伯拘羑里,演《周易》;孔子厄陈、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离骚》;左丘失时,厥有《国语》;孙子膑脚,而论兵法;不韦迁蜀,...

《史记·滑稽列传第六十六》 - 武帝时有所幸倡郭舍人者,发言陈辞虽不合大道,然令人主和说。

武帝少时,东武侯母常养帝 [3] ,帝壮时 [4] ,号之曰“大乳母”。率一月再朝 [5] 。朝奏人 [6] ,有诏使幸臣马游卿以帛五十匹赐乳母 [7] 。又奉饮糒飧养乳母 [8] 。乳母上书曰:“某所有公田,愿得假倩之 [9] 。”帝曰:“乳母欲得之乎?”以赐乳母。乳母所...

《史记·龟策列传第六十八 》 - 夫摓策定数,灼龟观兆,变化无穷,是以择贤而用占焉,可谓圣人重事者乎!

周公卜三龟 [5] ,而武王有瘳 [6] 。纣为暴虐,而元龟不占 [7] 。晋文将定襄王之位 [8] ,卜得黄帝之兆 [9] ,卒受彤弓之命 [10] 。献公贪骊姬之色 [11] ,卜而兆有口象 [12] ,其祸竟流五世 [13] 。楚灵将背周室 [14] ,卜而龟逆 [15] ,终被乾谿之败 [16]...

《史记·日者列传第六十七 》 - 自古受命而王,王者之兴何尝不以卜筮决于天命哉!其于周尤甚,及秦可见。

代王之入 [5] ,任于卜者 [6] 。太卜之起 [7] ,由汉兴而有 [8] 。 【段意】 写远古至秦、汉时代关于天命、帝王与卜筮的关系与汉代太卜官职的建立。 字数:119 注释 [1]受命而王:受天帝之命而为帝王。这是古代帝王托神权自重之辞。受:接受,承受。命,天命。迷...

《史记·日者列传第六十七 》 - 褚先生曰:

臣为郎时 [2] ,游观长安中 [3] ,见卜筮之贤大夫 [4] ,观其起居行步 [5] ,坐起自动 [6] ,誓正其衣冠而当乡人也 [7] ,有君子之风。见性好解妇来卜 [8] ,对之颜色严振 [9] ,未尝见齿而笑也 [10] 。从古以来,贤者避世 [11] ,有居止舞泽者 [12] ,有居...

《史记·滑稽列传第六十六》 - 褚先生曰:

臣幸得以经术为郎 [2] ,而好读外家传语 [3] 。窃不逊让,复作故事滑稽之语六章,编之于左 [4] 。可以览观扬意 [5] ,以示后世好事者读之 [6] ,以游心骇耳 [7] ,以附益上方太史公之三章 [8] 。 【段意】 褚少孙简要说明自己为司马迁的《滑稽列传》补写滑稽...

《史记·龟策列传第六十八 》 - 闻古五帝、三王发动举事,必先决蓍龟。

传 [4] 曰:“下有伏灵 [5] ,上有兔丝 [6] ;上有蓍 [7] ,下有神龟 [8] 。”所谓伏灵者,在兔丝之下,状似飞鸟之形。新雨已 [9] ,天清静无风,以夜捎兔丝去之 [10] ,即以烛此地,烛之 [11] ,火灭,即记其处,以新布四丈环置之 [12] ,明即掘取之 [13] 。...

《史记·日者列传第六十七 》 - 司马季主者,楚人也。

卜于长安东市 [3] 。 宋忠为中大夫 [4] ,贾谊为博士 [5] ,同日俱出洗沐 [6] ,相从论议 [7] ,诵易先王圣人之道术 [8] ,究遍人情 [9] ,相视而叹。贾谊曰:“吾闻古之圣人,不居朝廷,必在 卜医之中。今吾已见三公九卿朝士大夫 [10] ,皆可知矣。试之卜数...

《史记·滑稽列传第六十六》 - 太史公曰:

淳于髡仰天大笑,齐威王横行 [1] 。优孟摇头而歌,负薪者以封。优旃临槛疾呼,陛楯得以半更。 岂不亦伟哉 [2] ! 【段意】 这一段是司马迁对滑稽者淳于髡、优孟、优旃的主要事迹和重要作用的概括。“岂不亦伟哉!”是对他们的高度赞扬。 字数:118 注释 [1]横...

《史记·日者列传第六十七 》 - 太史公曰:

古者卜人所以不载者 [1] ,多不见于篇 [2] 。及至司马季主,余志而著之 [3] 。 【段意】 叙述司马迁写作此文的缘由。 字数:63 注释 [1]此句谓,本传之所以不载古时候的卜人。所以,之所以。 [2]此句谓,乃是因为他们的事迹多不见于文献。篇,古代文著于竹简,将...

《史记·滑稽列传第六十六》 - 其后二百馀年,秦有优旃。

优旃者,秦倡侏儒也 [3] 。善为笑言,然合于大道。秦始皇时,置酒而天雨,陛楯者皆沾寒 [4] 。优旃见而哀之,谓之曰:“汝欲休乎 [5] ?”陛楯者皆曰:“幸甚。”优旃曰:“我即呼汝,汝疾应曰诺。”居有顷,殿上上寿呼万岁。优旃临槛大呼曰:“陛楯郎!”郎曰...

《史记·滑稽列传第六十六》 - 武帝时,齐人有东方生名朔,以好古传书,爱经术,多所博观外家之语。

朔初入长安,至公车上书 [3] ,凡用三千奏牍 [4] 。公车令两人共持举其书,仅然能胜之 [5] 。人主从上方读之 [6] ,止,辄乙其处 [7] ,读之二月乃...

《史记·日者列传第六十七 》 - 居三日,宋忠见贾谊于殿门外,乃相引屏语相谓自叹曰:

“道高益安,势高益危。居赫赫之势 [3] ,失身且有日矣 [4] 。夫卜而有不审 [5] ,不见夺糈 [6] ;为人主计而不审 [7] ,身无所处 [8] 。此相去远矣 [9] ,犹天冠地屦也 [10] 。此老子之所谓‘无名者,万物之始也 [11] 。’天地旷旷 [12] ,物之熙熙 [13] ,...

《史记·龟策列传第六十八 》 - 褚先生曰:

臣以通经术 [2] ,受业博士 [3] ,治《春秋》 [4] ,以高第为郎 [5] ,幸得宿卫 [6] ,出入宫殿中十有馀年 [7] 。窃好《太史公传》 [8] 。太史公之传曰:“三王不同龟,四夷各异卜 [9] 。然各以决吉凶,略窥其要 [10] ,故作《龟策列传》。”臣往来长安中 [1...

《史记·滑稽列传第六十六》 - 昔者,齐王使淳于髡献鹄于楚。

出邑门 [2] ,道飞其鹄 [3] ,徒揭空笼 [4] ,造诈成辞 [5] ,往见楚王曰:“齐王使臣来献鹄,过于水上,不忍鹄之渴,出而饮之,去我飞亡。吾欲刺腹绞颈而死 [6] ,恐人之议吾王以鸟兽之故令士自伤杀也。鹄,毛物 [7] ,多相类者,吾欲买而代之,是不信而欺...

《史记·龟策列传第六十八 》 - 太史公曰:

自古圣王将建国受命 [1] ,兴动事业 [2] ,何尝不宝卜筮以助善 [3] !唐虞以上 [4] ,不可记已 [5] 。自三代之兴 [6] ,各据祯祥 [7] 。涂山之兆从而夏启世 [8] ,飞燕之卜顺故殷兴 [9] ,百谷之筮吉故周王 [10] 。王者决定诸疑 [11] ,参以卜筮 [12] ,断以...

《史记·滑稽列传第六十六》 - 武帝时,征北海太守诣行在所。

有文学卒史王先生者 [2] ,自请与太守俱 [3] :“吾有益于君。”君许之。诸府掾功曹白云 [4] :“王先生嗜酒,多言少实,恐不可与俱。”太守曰:“先生意欲行,不可逆。”遂与俱。行至宫下,待诏宫府门。王先生徒怀钱沽酒 [5] ,与卫卒仆射饮 [6] ,日醉,不...

《史记·滑稽列传第六十六》 - 魏文侯时,西门豹为邺令。

豹往到邺,会长老 [2] ,问之民所疾苦。长老曰:“苦为河伯娶妇 [3] ,以故贫。”豹问其故,对曰:“邺三老、廷掾常岁赋敛百姓 [4] ,收取其钱得数百万,用其二三十万为河伯娶妇,与祝巫共分其馀钱持归 [5] 。当其时,巫行视小家女好者 [6] ,云‘是当为河伯...

《史记·滑稽列传第六十六》 - 武帝时,大将军卫青者,卫后兄也,封为长平侯。

从军击匈奴,至余吾水上而还 [2] ,斩首捕虏,有功来归,诏赐金千斤。将军出宫门,齐人东郭先生以方士待诏公车 [3] ,当道遮卫将军车 [4] ,拜谒曰:“愿白事 [5] 。”将军止车前,东郭先生旁车言曰 [6] :“王夫人新得幸于上 [7] ,家贫。今将军得金千斤,...

《史记·滑稽列传第六十六》 - 其后百馀年,楚有优孟。

优孟者,故楚之乐人也 [3] 。长八尺,多辩,常以谈笑讽谏。楚庄王之时 [4] ,有所爱马,衣以文绣 [5] ,置之华屋之下,席以露床 [6] ,啖以枣脯 [7] 。马病肥死,使群臣丧之,欲以棺椁大夫礼葬之 [8] 。左右争之,以为不可。王下令曰:“有敢以马谏者,罪至...

《史记·滑稽列传第六十六》 - 淳于髡者,齐之赘婿也。

长不满七尺 [3] ,滑稽多辩 [4] ,数使诸侯,未尝屈辱。齐威王之时 [5] ,喜隐 [6] ,好为淫乐长夜之饮 [7] ,沉湎不治 [8] ,委政卿大夫。百官荒乱,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左右莫敢谏。淳于髡说之以隐曰:“国中有大鸟,止王之庭,三年不蜚又不鸣...

《史记·游侠列传第六十四》 - 郭解,轵人也,字翁伯,善相人者许负外孙也。

解父以任侠,孝文时诛死 [4] 。解为人短小精悍 [5] ,不饮酒。少时阴贼 [6] ,慨不快意 [7] ,身所杀甚众 [8] 。以躯借交报仇 [9] ,藏命作奸剽攻不休 [10] ,及铸钱掘冢 [11] ,固不可胜数。适有天幸 [12] ,窘急常得脱,若遇赦 [13] 。及解年长,更折节为...

《史记·大宛列传第六十三》 - 其夏,汉亡浞野之兵二万馀于匈奴。

公卿及议者皆愿罢击宛军 [2] ,专力攻胡。天子已业诛宛 [3] ,宛小国而不能下,则大夏之属轻汉,而宛善马绝不来,乌孙、仑头易苦汉使矣 [4] ,为外国笑。乃案言伐宛尤不便者邓光等 [5] ,赦囚徒材官 [6] ,益发恶少年及边骑,岁馀而出敦煌者六万人,负私从者...

《史记·大宛列传第六十三》 - 西北外国使,更来更去。

宛以西,皆自以远,尚骄恣晏然 [2] ,未可诎以礼羁縻而使也 [3] 。自乌孙以西至安息,以近匈奴,匈奴困月氏也,匈奴使持单于一信,则国国传送食,不敢留苦 [4] ;及至汉使,非出币帛不得食,不市畜不得骑用。所以然者,远汉,而汉多财物,故必市乃得所欲,然...

《史记·佞幸列传第六十五》 - 太史公曰:

甚哉爱憎之时 [1] !弥子瑕之行 [2] ,足以观后人佞幸矣。虽百世可知也 [3] 。 【段意】 以弥子瑕之同一事件却因君王的爱憎不一导致得幸与被罪之前后不同的结果,为佞幸者戒。 字数:90 注释 [1]甚哉爱憎之时:意思是说,封建专制统治者在爱憎不同的时机,对待同...

《史记·滑稽列传第六十六》 - 孔子曰:

“六艺于治一也 [1] 。《礼》以节人 [2] ,《乐》以发和 [3] ,《书》以道事 [4] ,《诗》以达意 [5] ,《易》以神化 [6] ,《春秋》以义 [7] 。”太史公曰:天道恢恢 [8] ,岂不大哉! 谈言微中,亦可以解纷 [9] 。 【段意】 此为全篇总冒,说孔子的六艺固然...

《史记·游侠列传第六十四》 - 韩子曰:

“儒以文乱法,而侠以武犯禁 [2] 。”二者皆讥 [3] ,而学士多称于世云 [4] 。至如以术取宰相卿大夫 [5] ,辅翼其世主 [6] ,功名俱著于春秋 [7] ,固无可言者。及若季次、原宪 [8] ,闾巷人也 [9] ,读书怀独行君子之德 [10] ,义不苟合当世 [11] ,当世亦...

《史记·大宛列传第六十三》 - 汉已伐宛,立昧蔡为宛王而去。

岁馀,宛贵人以为昧蔡善谀,使我国遇屠 [1] ,乃相与杀昧蔡,立毋寡昆弟曰蝉封为宛王,而遣其子人质于汉。汉因使使赂赐以镇抚之 [2] 。 而汉发使十馀辈至宛西诸外国,求奇物,因风览以伐宛之威德 [3] 。而敦煌置酒泉都尉 [4] ,西至盐水,往往有亭 [5] 。而...

《史记·游侠列传第六十四》 - 太史公曰:

吾视郭解,状貌不及中人 [1] ,言语不足采者 [2] 。然天下无贤与不肖,知与不知,皆慕其声,言侠者皆引以为名。谚曰:“人貌荣名,岂有既乎 [3] !”於戏 [4] ,惜哉! 【段意】 最后一段指出郭解虽然外表还不如一个普通人,言语也没有什么精辟可取的,但他行...

《史记·大宛列传第六十三》 - 是时汉既灭越,而蜀、西南夷皆震,请吏入朝。

于是置益州 [3] 、越嶲 [4] 、牂柯 [5] 、沈黎 [6] 、汶山郡 [7] ,欲地接以前通大夏 [8] 。乃遣使柏始昌、吕越人等,岁十馀辈,出此初郡抵大夏 [9] ,皆复闭昆明,为所杀,夺币财,终莫能通至大夏焉。于是汉发三辅罪人 [10] ,因巴蜀士数万人,遣两将军郭昌...

《史记·佞幸列传第六十五》 - 昔以色幸者多矣。

至汉兴,高祖至暴抗也 [1] ,然籍孺以佞幸 [2] ;孝惠时有 闳孺 [3] 。此两人非有材能,徒以婉佞贵幸 [4] ,与上卧起 [5] ,公卿皆因关说 [6] 。故孝惠时郎侍中皆冠 [7] ,贝带 [8] ,傅脂粉 [9] ,化闳、籍之属 [10] 也。两人徙家安陵 [11] 。 孝文时中宠臣...

《史记·大宛列传第六十三》 - 于是贰师后复行,兵多,而所至小国莫不迎,出食给军。

至仑头,仑头不下,攻数日,屠之。自此而西,平行至宛城 [1] ,汉兵到者三万人。宛兵迎击汉兵,汉兵射败之,宛走入(葆乘)[保]其城 [2] 。贰师兵欲行攻郁成,恐留行而令宛益生诈,乃先至宛,决其水源 [3] ,移之,则宛固已忧困 。围其城,攻之四十馀日,其外...

《史记·大宛列传第六十三》 - 自博望侯骞死后,匈奴闻汉通乌孙,怒,欲击之。

及汉使乌孙,若出其南,抵大宛、大月氏相属 [1] ,乌孙乃恐,使使献马,愿得尚汉女翁主 [2] ,为昆弟。天子问群臣议计,皆曰“必先纳聘,然后乃遣女” [3] 。初,天子发《易》书云“神马当从西北来” [4] 。得乌孙马好,名曰“天马”。及得大宛汗血马,益壮...

《史记·大宛列传第六十三》 - 初,贰师起敦煌西,以为人多,道上国不能食,乃分为数军,从南北道。

校尉王申生、故鸿胪壶充国等千馀人,别到郁成。郁成城守,不肯给食其军。王申生去大军二百里,(侦)〔偩〕而轻之,责郁成 [2] 。郁成食不肯出,窥知申生军日少,晨用三千人攻,戮杀申生等,军破,数人脱亡,走贰师 [3] 。贰师令搜粟都尉上官桀往攻破郁成。郁...

《史记·大宛列传第六十三》 - 而汉使者往既多,其少从率多进熟于天子,言曰:

“宛有善马在贰师城 [2] ,匿不肯与汉使。”天子既好宛马,闻之甘心 [3] ,使壮士车令等持千金及金马以请宛王贰师城善马 [4] 。宛国饶汉物 [5] ,相与谋曰:“汉去我远,而盐水中数败,出其北有胡寇,出其南乏水草。又且往往而绝邑,乏食者多。汉使数百人为...

《史记·大宛列传第六十三》 - 太史公曰:

《禹本纪》言“河出昆仑 [1] 。昆仑其高二千五百馀里,日月所相避隐为光明也 [2] 。其上有醴泉 [3] 、瑶池” [4] 。今自张骞使大夏之后也,穷河源,恶睹本纪所谓昆仑者乎 [5] ?故言九州山川,《尚书》近之矣 [6] 。至《禹本纪》、《山海经》所有怪物 [7] ,...

《史记·大宛列传第六十三》 - 自博望侯开外国道以尊贵,其后从吏卒皆争上书言外国奇怪利害,求使。

天子为其绝远,非人所乐往,听其言,予节,募吏民毋问所从来,为具备人众遣之,以广其道 [1] 。来还不能毋侵盗币物,及使失指,天子为其习之,辄覆案致重罪,以激怒令赎,复求使 [2] 。使端无穷,而轻犯法 [3] 。其吏卒亦辄复盛推外国所有,言大者予节,言小...

《史记·大宛列传第六十三》 - 贰师将军军既西过盐水,当道小国恐,各坚城守,不肯给食。

攻之不能下。下者得食,不下者数日则去。比至郁成,士至者不过数千,皆饥罢 [1] 。攻郁成,郁成大破之,所杀伤甚众。贰师将军与哆、始成等计:“至郁成尚不能举,况至其王都乎?”引兵而还。往来二岁。还至敦煌,士不过什一二 [2] 。使使上书言:“道远多乏食...

《史记·佞幸列传第六十五》 - 谚曰:

“力田不如逢年 [3] ,善仕不如遇合 [4] ”,固无虚言。非独女以色媚 [5] ,而士宦亦有之 [6] 。 【段意】 由谚语的“善仕不如遇合”说到士宦以谄媚而得宠。 字数:83 注释 [2]谚(yan):俗话。 [3]力田:努力耕田。逢年:遇到好的年景。 [4]善仕:会做官。遇合:...

《史记·游侠列传第六十四》 - 鲁朱家者,与高祖同时。

鲁人皆以儒教,而朱家用侠闻。所藏活豪士以百数 [2] ,其馀庸人不可胜言 [3] 。然终不伐其能,歆其德 [4] ,诸所尝施,唯恐见之 [5] 。振人不赡,先从贫贱始 [6] 。家无馀财,衣不完采 [7] ,食不重味 [8] ,乘不过軥牛 [9] 。专趋人之急,甚己之私 [10] 。...

《史记·大宛列传第六十三》 - 乌孙以千匹马聘汉女,汉遣宗室女江都翁主往妻乌孙,乌孙王昆莫以为右夫人。

匈奴亦遣女妻昆莫,昆莫以为左夫人 [3] 。昆莫曰“我老”,乃令其孙岑娶妻翁主。乌孙多马,其富人至有四五千匹马。 初,汉使至安息,安息王令将二万骑迎于东界。东界去王都数千里。行比至,过数十城,人民相属甚多 [4] 。汉使还,而后发使随汉使来观汉广大,...

《史记·酷吏列传第六十二》 - 减宣者,杨人也。

以佐史无害给事河东守府 [2] 。卫将军青使买马河东,见宣无害,言上,征为大厩丞 [3] 。官事办,稍迁至御史及中丞。使治主父偃及治淮南反狱 [4] ,所以微文深诋,杀者甚众,称为敢决疑。数废数起,为御史及中丞者几二十岁。王温舒免中尉,而宣为左内史 [5]...

《史记·儒林列传第六十一》 - 公孙弘为学官,悼道之郁滞,乃请曰:

“丞相御史言 [3] :制曰‘盖闻导民以礼 [4] ,风之以乐 [5] 。婚姻者,居室之大伦也 [6] ,今礼废乐崩,朕甚愍焉 [7] 。故详延天下方正博闻之士 [8] ,咸登诸朝 [9] 。其令礼官劝学 [10] ,讲议洽闻兴礼,以为天下先 [11] 。太常议 [12] ,与博士弟子 [13]...

《史记·儒林列传第六十一》 - 太史公曰:

余读功令 [1] ,至于广厉学官之路,未尝不废书而叹也 [2] 。曰:嗟乎!夫周室衰而《关雎》作 [3] ,幽厉微而礼乐坏 [4] ,诸侯恣行,政由强国 [5] 。故孔子闵王路废而邪道兴 [6] ,于是论次《诗》、《书》 [7] ,修起礼乐。适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 [8] 。...

《史记·酷吏列传第六十二》 - 赵禹者,人。

以佐史补中都官 [2] ,用廉为令史,事太尉亚夫 [3] 。亚夫为丞相 [4] ,禹为丞相史,府中皆称其廉平 [5] 。然亚夫弗任 [6] ,曰:“极知禹无害 [7] ,然文深 [8] ,不可以居大府 [9] 。”今上时,禹以刀笔吏积劳,稍迁为御史。上以为能,至太中大夫 [10] 。...

《史记·大宛列传第六十三》 - 大宛之迹,见自张骞。

张骞,汉中人,建元中为郎 [2] 。是时天子问匈奴降者,皆言匈奴破月氏王 [3] ,以其头为饮器,月氏遁逃,而常怨仇匈奴,无与共击之。汉方欲事灭胡 [4] ,闻此言,因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 [5] ,乃募能使者。骞以郎应募,使月氏,与堂邑氏故胡奴甘父俱出陇西...

《史记·酷吏列传第六十二》 - 义纵者,河东人也。

为少年时,尝与张次公俱攻剽为群盗 [2] 。纵有姊姁 [3] ,以医幸王太后 [4] 。王太后问:“有子兄弟为官者乎?”姊曰:“有弟无行,不可。”太后乃告上,拜义姁弟纵为中郎,补上党郡中令 [5] 。治敢行 [6] ,少蕴藉 [7] ,县无逋事 [8] ,举为第一。迁为长陵...

《史记·酷吏列传第六十二》 - 王温舒者,阳陵人也。

少时椎埋为奸 [2] 。已而试补县亭长 [3] ,数废。为吏,以治狱至廷史 [4] 。事张汤,迁为御史。督盗贼 [5] ,杀伤甚多,稍迁至广平都尉 [6] 。择郡中豪敢任吏十馀人 [7] ,以为爪牙,皆把其阴重罪 [8] ,而纵使督盗贼。快其意所欲得,此人虽有百罪,弗法;即...

《史记·儒林列传第六十一》 - 申公者,鲁人也。

高祖过鲁,申公以弟子从师入见高祖于鲁南宫 [1] 。吕太后时,申公游学长安,与刘郢同师 [2] 。已而郢为楚王,令申公傅其太子戊。戊不好学,疾申公 [3] 。及王郢卒,戊立为楚王,胥靡申公 [4] 。申公耻之,归鲁,退居家教,终身不出门,复谢绝宾客,独王命召...

《史记·大宛列传第六十三》 - 是后天子数问骞大夏之属。

骞既失侯,因言曰:“臣居匈奴中,闻乌孙王号昆莫 [2] ,昆莫之父,匈奴西边小国也 [3] 。匈奴攻杀其父,而昆莫生,弃于野 [4] 。乌嗛肉蜚其上 [5] ,狼往乳之。单于怪以为神,而收长之。及壮,使将兵,数有功,单于复以其父之民予昆莫,令长守于西(城)[域]...

《史记·大宛列传第六十三》 - 骞身所至大宛、大月氏、大夏、康居,而传闻其旁大国五六,具为天子言之。

曰: 大宛在匈奴西南,在汉正西,去汉可万里。其俗土著 [2] ,耕田,田稻麦 [3] 。有蒲陶酒 [4] 。多善马,马汗血,其先天马子也 [5] 。有城郭屋室。其属邑大小七十馀城,众可数十万。其兵弓矛骑射。其北则康居,西则大月氏,西南则大夏,东北则乌孙 [6] ,...

《史记·大宛列传第六十三》 - 居匈奴中,益宽,骞因与其属亡乡月氏,西走数十日,至大宛。

大宛闻汉之饶财 [3] ,欲通不得,见骞,喜,问曰:“若欲何之?”骞曰:“为汉使月氏,而为匈奴所闭道 [4] 。今亡,唯王使人导送我 [5] 。诚得至,反汉,汉之赂遗王财物不可胜言。”大宛以为然,遣骞,为发导绎,抵康居,康居传致大月氏 [6] 。大月氏王已为胡...

《史记·酷吏列传第六十二》 - 宁成者,穰人也。

以郎谒者事景帝。好气,为人小吏,必陵其长吏;为人上,操下如束湿薪 [2] 。滑贼任威 [3] 。稍迁至济南都尉 [4] ,而郅都为守。始前数都尉皆步入府,因吏谒守如县令 [5] ,其畏郅都如此。及成往,直陵都出其上 [6] 。都素闻其声 [7] ,于是善遇,与结欢。久之...

《史记·汲郑列传第六十》 - 太史公曰:

夫以汲、郑之贤,有势则宾客十倍,无势则否,况众人乎!下邽翟 公有言 [1] ,始翟公为廷尉,宾客阗门 [2] ;及废,门外可设雀罗 [3] 。翟公复为廷尉,宾客欲往,翟公乃大署其门曰 [4] :“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 一贵一贱,交情乃见 [5] 。...

《史记·酷吏列传第六十二》 - 孔子曰:

“导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导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1] 。”老氏称:“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2] 。”“法令滋章,盗贼多有 [3] 。”太史公曰:信哉是言也 [4] ! 法令者治之具,而非制治清浊之源也 [5] 。昔天下之网尝密...

《史记·大宛列传第六十三》 - 骞以校尉从大将军击匈奴,知水草处,军得以不乏,乃封骞为博望侯。

是岁元朔六年也。其明年,骞为卫尉 [3] ,与李将军俱出右北平击匈奴 [4] 。匈奴围李将军,军失亡多 [5] ;而骞后期 [6] ,当斩,赎为庶人。是岁汉遣骠骑破匈奴西(城)[域]数万人 [7] ,至祁连山。其明年,浑邪王率其民降汉,而金城、河西西并南山至盐泽空无匈...

《史记·大宛列传第六十三》 - 乌孙使既见汉人众富厚,归报其国,其国乃益重汉。

其后岁馀,骞所遣使通大夏之属者皆颇与其人俱来 [1] ,于是西北国始通于汉矣。然张骞凿空 [2] ,其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以为质于外国 [3] ,外国由此信之。 【段意】 写张骞的“凿空”之功。乌孙使者亲眼看到汉朝强大富饶,更加重视汉朝,其他西域各国也开始...

《史记·酷吏列传第六十二》 - 太史公曰:

自郅都、杜周十人者 [1] ,此皆以酷烈为声 [2] 。然郅都伉直 [3] ,引是非 [4] ,争天下大体 [5] 。张汤以知阴阳 [6] ,人主与俱上下 [7] ,时数辩当否 [8] ,国家赖其便。赵禹时据法守正。杜周从谀,以少言为重。自张汤死后,网密,多诋严,官事寝以耗废 [9...

《史记·大宛列传第六十三》 - 骞既至乌孙,乌孙王昆莫见汉使如单于礼,骞大惭,知蛮夷贪,乃曰:

“天子致赐,王不拜则还赐 [2] 。”昆莫起拜赐,其他如故。骞谕使指曰:“乌孙能东居浑邪地,则汉遣翁主为昆莫夫人 [3] 。”乌孙国分 [4] ,王老,而远汉,未知其大小,素服属匈奴日久矣,且又近之,其大臣皆畏胡,不欲移徙,王不能专制 [5] 。骞不得其要领...

《史记·酷吏列传第六十二》 - 高后时,酷吏独有侯封,刻轹宗室,侵辱功臣。

吕氏已败,遂(禽)〔夷〕侯封之家 [2] 。孝景时,晁错以刻深 [3] ,颇用术辅其资 [4] ,而七国之乱,发怒于错 [5] ,错卒以被戮。其后有郅都、宁成之属。 郅都者,杨人也 [6] 。以郎事孝文帝。孝景时,都为中郎将 [7] ,敢直谏,面折大臣于朝。尝从入上林 [8]...

《史记·大宛列传第六十三》 - 骞曰:

“臣在大夏时,见邛竹杖 [1] 、蜀布。问曰:‘安得此?’大夏国人曰:‘吾贾人往市之身毒 [2] 。身毒在大夏东南可数千里。其俗土著,大与大夏同,而卑湿暑热云。其人民乘象以战。其国临大水焉。’以骞度之,大夏去汉万二千里,居汉西南。今身毒国又居大夏东南...

《史记·循吏列传第五十九》 - 太史公曰:

法令所以导民也,刑罚所以禁奸也 [1] 。文武不备 [2] ,良民惧然身修者 [3] ,官未曾乱也。奉职循理 [4] ,亦可以为治,何必威严哉? 孙叔敖者 [5] ,楚之处士也 [6] 。虞丘相进之于楚庄王 [7] ,以自代也。三月为楚相,施教导民,上下和合,世俗盛美,政缓禁...

《史记·淮南衡山列传第五十八》 - 淮南王见建已征治,恐国阴事且觉,欲发,被又以为难,乃复问被曰:

“公以为吴兴兵是邪非也?”被曰:“以为非也。吴王至富贵也,举事不当,身死丹徒,头足异处,子孙无遗类。臣闻吴王悔之甚。愿王孰虑之,无为吴王之所悔 [2] 。”王曰:“男子之所死者一言耳 [3] 。且吴何知反,汉将一日过成皋者四十馀人 [4] 。今我令楼缓先...

《史记·淮南衡山列传第五十八》 - 孝文八年,上怜淮南王,淮南王有子四人,皆七八岁,乃封子安为阜陵侯,子勃为安阳侯,子赐为阳周侯,子良为东成侯。

孝文十二年,民有作歌歌淮南厉王:“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粟,尚可舂。兄弟二人不能相容 [1] 。”上闻之,乃叹曰:“尧舜放逐骨肉 [2] ,周公杀管、蔡 [3] ,天下称圣。何者?不以私害公。天下岂以我为贪淮南王地邪 [4] ?”乃徙城阳王王淮南故地 [5] ,而追尊...

《史记·淮南衡山列传第五十八》 - 淮南王有女陵,慧,有口辩。

王爱陵,常多予金钱,为中诇长安,约结上左右 [1] 。元朔三年,上赐淮南王几杖,不朝 [2] 。淮南王王后荼,王爱幸之。王后生太子迁,迁取王皇太后外孙脩成君女为妃。王谋为反具,畏太子妃知而内泄事,乃与太子谋,令诈弗爱,三月不同席。王乃详为怒太子 [3]...

《史记·淮南衡山列传第五十八》 - 孝景三年,吴楚七国反,吴使者至淮南,淮南王欲发兵应之。

其相曰:“大王必欲发兵应吴,臣愿为将。”王乃属相兵 [1] 。淮南相已将兵,因城守,不听王而为汉,汉亦使曲城侯将兵救淮南 [2] ,淮南以故得完 [3] 。吴使者至庐江,庐江王弗应,而往来使越 [4] 。吴使者至衡山,衡山王坚守无二心。孝景四年,吴楚已破,衡...

《史记·淮南衡山列传第五十八》 - 衡山王赐,王后乘舒生子三人,长男爽为太子,次男孝,次女无采。

又姬徐来生子男女四人,美人厥姬生子二人。衡山王、淮南王兄弟相责望礼节,间不相能 [1] 。衡山王闻淮南王作为畔逆反具,亦心结宾客以应之,恐为所并 [2] 。 元光六年,衡山王入朝,其谒者卫庆有方术,欲上书事天子。王怒,故劾庆死罪,强榜服之 [3] 。衡山...

《史记·淮南衡山列传第五十八》 - 元朔五年秋,衡山王当朝,(六年)过淮南,淮南王乃昆弟语,除前郤,约束反具。

衡山王即上书谢病,上赐书不朝。 元朔六年中,衡山王使人上书请废太子爽,立孝为太子。爽闻,即使所善白嬴之长安上书,言孝作輣车镞矢,与王御者奸欲以败孝。白嬴至长安,未及上书,吏捕嬴。以淮南事系 [3] 。王闻爽使白嬴上书,恐言国阴事,即上书反告太子...

《史记·汲郑列传第六十》 - 黯为人性倨,少礼,面折,不能容人之过。

合己者善待之,不合己者不能忍见,士亦以此不附焉 [2] 。然好学,游侠 [3] ,任气节,内行修洁 [4] ,好直谏,数犯主之颜色 [5] ,常慕傅柏、袁盎之为人也 [6] 。善灌夫、郑当时及宗正刘弃 [7] 。亦以数直谏,不得久居位。 当是时,太后弟武安侯蚡为丞相,中...

《史记·汲郑列传第六十》 - 郑当时者,字庄,陈人也。

其先郑君尝为项籍将 [2] ,籍死,已而属汉。高祖令诸故项籍臣名籍 [3] ,郑君独不奉诏。诏尽拜名籍者为大夫,而逐郑君 [4] 。郑君死孝文时。 郑庄以任侠自喜,脱张羽于厄 [5] ,声闻梁、楚之间。孝景时,为太子舍人 [6] ,每五日洗沐 [7] ,常置驿马长安诸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