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子观音 保佑人们子嗣众多
送子观音是随着佛教传到中国的外来神,但是她以大慈大悲的心怀,有求必应的功效,深受中国老百姓的喜爱,很快就成为民间最受崇拜的神,也被道教吸收成为一位具有广泛影响的神灵。 &nb......
蚕神 吐尽蚕丝,温暖人间
蚕神的神话最早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据说黄帝与蚩尤大战的时候。蚕神就参与其中了。当黄帝打胜仗的时候,神人同庆,蚕神为之大欢喜。为神人敬仰的黄帝献上最好的蚕丝以表庆贺。 &nbs......
炉神 红红火火,家家兴旺
炉神不仅和家庭生活息息相关,还和一些古老的行业密不可分,像铁匠、首饰工匠、陶瓷工匠、餐馆中的厨师都要祭祀炉神。这些行业的手工艺人把炉神当成自己的守护神。 &nbs......
桥神 让江河平静,为船民护航
桥在民间还是连接阳界与阴间的象征。所以,在家中有丧葬的时候,都要祭祀桥神,希望刚刚死去的家人可以得到桥神的庇佑,顺利过得奈何桥,好早日投胎,重新做人。  ......
雷公 击鼓惊天,气象万千
“雷公电母”在民众的心目中地位很高,人们对他们崇拜有加,在雷电的面前,人类感到自己是那么的渺小,几乎不堪一击,把雷看成是上天神灵的震怒。雷神就这样随之而诞生了。  ......
牛神 日日辛勤,朴实为民
人们对牛感情很深,对牛的喜爱逐渐演化成了对牛的崇拜,并且顺理成章地相信牛是由牛神来保护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农业成为封建时期国家的重要产业,牛的地位日益提高,牛神也随之人格化了。 &nb......
第六篇 道教洞天福地传说典故
洞天福地——它的意义和所在道教徒的信仰之一就是得道成真,出世成仙。《五岳山名图》说:“性命魂神之所属,皆有理所。”理所就是“仙境”。“仙境”在天上,即三十六天,也在海中,在岛上,......
白眉神 风尘女子的保护神
人们相信,娼妓真正的保护神是在春秋时期著名的宰相管仲。把管仲看成是娼妓神,对今天的许多人来说是不可想象的,或者说是很难接受的。至于管仲为什么摇身一变生出了一对白眉却不得而知。 &nbs......
鲁班 工匠祖师,巧夺天工
工匠们在建房屋、上房梁的时候,都要烧香祭拜鲁班,后来人们渐渐形成了建屋的时候,一定都要祭祀鲁班的风俗。人们祭祀鲁班,求他保佑建筑稳固,请他赐予好的建筑居住。 &n......
吃“年”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兴过“苗年”的苗家不把农历除夕当节过,而不兴过“苗年”的苗家把除夕当成一年中最大的节日,家家杀猪杀鸡打粑粑,户户烧香烧纸放炮火,过得很热闹。在黄平等地,客家管过除夕叫“过年”,......
三月会的故事
过去,每年三月初三,四川忠县都要举行“三月会”。在这一天,人们抬着一个名叫土主爷爷的神像上街,有仪仗队,旌旗招展,锣鼓喧天。跟在后面的有玩龙灯的,舞狮子的,尽情欢乐,十分热闹。全县农村里的人,走几十里地甚......
第一节 天人合一
中国茶道吸收了儒、佛、道三家的思想精华。佛教强调“禅茶一味”以茶助禅,以茶礼佛,在从茶中体味苦寂的同时,也在茶道中注入佛理禅机,这对茶人以茶道为修身养性的途径,借以达到明心见性的目的有好处。而道家......
春节
相传,很多年以前,在山清水秀的定阳山下,有个不太大的村庄。村头山坡上,有间小石屋,住着一个名叫万年的青年。他家境贫寒,以打柴挖药为生。那时节令很乱,弄得庄稼人无法种田。万年是个有心计的青年,想把节令定准,......
壮族歌节“三月三”
居住在桂西一带的壮族,每年农历三月初三这一天,家家户户都用嫩绿的枫叶、红兰草和黄杞子等蒸成红、黄、蓝、紫、白五色糯米饭,人们在门楣上和房屋周围插上一枝枝枫树叶,在村头寨尾搭起布棚,在布棚下摆上五色糯米饭等......
重阳登高
相传很早以前,汝南县里有一个叫桓景的人。父母双全,妻子儿女一大家,守着几亩薄地,勤奋耕作。日子虽不算好,半菜半粮也能过得去。谁知不幸的事儿来了,汝河两岸害起了瘟疫,家家户户都病倒了。轻的不能起床,重的丢了......
松鸣岩“花儿会”的传说
甘肃省和政县南部,有一个风景秀丽的地方叫松鸣岩。这里奇峰屹立,古松参天,庙挂悬崖,烟雾缭绕,山青水秀,鸟语花香,流水潺潺,景色迷人。每年农历四月二十八,附近几个县的各族群众,喜气洋洋,扶老携幼,络绎不绝地......
寒露节
从前,在一条清溪环绕的山脚下,住着一家三口人,靠垦荒种地,过着清贫的日子。老夫妻双鬓已白,跟前一个儿子叫寒露,已二十来岁,为人忠厚,像有几分傻气,可他摇耧播种、耕田锄禾样样都做得出色,常受到村里人的夸赞。......
窑王的传说
传说丁山长里地方的东瓦窑是这里的头一座龙窑,是窑王。窑王要是不起火,别的龙窑就不好起火;窑王要是不“落山”(指熄火),别的龙窑也不好“落山”。听老年人讲,从前窑王肚里还有座钟,每到三月三,它就“当当当”响......
“六月六”的来历
人有生日,太阳也有生日。农历六月六日,土家族传说是太阳的生日。这天,为太阳庆寿,要将家里的衣服裘袄,都清出来晒一晒。由于是太阳生日,衣什绸纺,晒了不会生虫,防霉防烂,俗称“六月六,晒裘衣”。 ......
男扮女装祭龙的来历
每年从二月二“龙抬头”那天起,聚居在红河南岸哀牢山中的哈尼人,便陆续开始“祭龙”了。在这个传统节日里,有个奇特的习俗,就是从寨子里挑选两个英俊的小伙子,装扮成两个美丽的姑娘,由大家簇拥着,敲响铓锣,擂动牛......
哈尼族的正月年
在很久以前,哀牢山里有一个叫窝尼浦卡的寨子,居住着一个憨厚、英俊、勤劳、善良的哈尼族青年——奇尼。奇尼是一个能干的庄稼人,成年勤勤恳恳地劳动,还每天热饭热汤地伺候父母,十分孝敬。  ......
中秋节
相传,很早很早的远古时候,一共有十个太阳一齐出现在天上,只晒得大地冒烟,海水干枯,天下百姓难活下去。这时,有个叫后羿的英雄力大无穷,能开万斤宝弓,能射巨蛇猛兽。他同情受难百姓,就弯宝弓,搭神箭,一气儿射下......
六月初六过半年
瑶人在山里头过日子,成天地打猎种地,把祭祀神灵的事情忘记了,长年累月不烧一炷香,也不化一个纸钱。八方神仙享不到祭牲、受不到香火,很不甘心,就一齐跑上天去,在玉皇大帝面前告下瑶人一状。玉皇大帝听了神仙的话,......
“目脑”会的传说
景颇族的盛大节日是“目脑”盛会。每到正月十五那天,数百里山乡的男女老少,穿上节日的盛装,鸣枪放炮,从四面八方汇集在一起举行“目脑”盛会时,高亢嘹亮的洞巴吹响了,大鼓大锣敲响了,在“铮铮”的鼓锣混合声中......
撒种节的来历
相传很久以前,阿昌族有个妇女,后人都尊敬地称她为“老姑太”。她勤耕苦种,能纺善织,操持有方,日子还算过得去。她只有一个儿子,儿子成家后,她积劳成疾,双目昏花,走路全靠一根竹棍帮着。儿媳打量着她一生辛勤积攒......
杀鱼节
每年的三月初九,是居住在贵州龙里、贵定、福泉一带苗族人民的“杀鱼节”。这天,人们来到河边,从河里叉起一条条鲜鱼,架起铁锅,烧起篝火,用河水煮着鲜鱼,喝着米酒,吹起芦笙,唱着山歌,祭天求雨,祈祷风调雨顺,五......
跳花场
每年正月十二至十五,居住在贵州广顺、摆雅四寨的苗族人与来自惠水、紫云、花溪、安顺等地区的苗、布依、汉各民族兄弟近三万多人,聚集在摆雅四寨花场上欢度苗族传统节日——跳花场。关于“跳花场”,有这样一个传说:......
达努节
传说在远古的时候,天地间一片寂静。天上没有飞禽,地上没有走兽。山,光秃秃;地,荒漠漠。白天没有歌声,晚上没有灯火。在那千山万之中,有两座宝山。这两座宝山一样高,一样大,对峙相望,相隔一里。左边那座叫做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