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典故大全 > 文化典故

《文化典故》

    收录163404

插花节

很久以前,昙华山有个名叫咪依鲁的彝族姑娘。她长得像鲜花一样漂亮。她能唱许多许多的彝家调子,会绣各种各样的花草鸟兽。 一天,她在山上放羊,唱起了动人的放羊调,歌声顺风飘去,被在十岭八坡之外打猎的小伙子朝列若听到了。朝列若从小没有爹妈,在山野中练就了一...

彝族人的八月十五

从前,塔乌山寨里,住着一对年轻的夫妇,男的名叫格勒,女的名叫丝木,他们靠租种山官的几亩薄地过活。尽管山官的租子重得令人恼火,由于格勒和丝木都很勤劳,白天下地做活,晚上绩麻、织布、打草鞋,巴心巴肝地干活。所以,日子还勉强混得下去。 有一年,格勒家的羊下了...

谷陇芦笙会

每年农历九月二十七至二十九,在黄平县谷陇大寨举行的芦笙会,是最热闹的苗族芦笙会。谷陇九月芦笙会到底是怎么兴起的?这要从旺保垢雄杀水龙说起。 传说,旺保垢雄是最先从江西迁到贵州来的苗家的一个老人,他家住在清水江边,靠打鱼为生。有一年开春,一连下了几场...

四月兔日祭娅拜

在者宁、索乌这一带地方,每年四月兔日那一天,壮族同胞就要杀一条牛、一头猪、两只鸡和煎四十八尾鱼,到娅拜山上去。奠祭壮族妇女娅拜。那天,男女老少都到场,礼仪很隆重。 为什么要奠祭娅拜?一讲起来,大人小娃都会掉眼泪呢! 大约在大宋年间,这带地方的人,大部分...

挑葱会

清明时节,湘西苗家青年男女穿得花花绿绿,“打唔”邀伴,拿着硬木削尖的挑,来到山坡上。一边挑挖胡葱,一边对歌传情。这就是苗家的“挑葱会”。 “挑葱会”由来已久,它与苗家的“赶秋会”、“踩山会”各有不同。传说以前土司的一个女儿阿苯琴(意红花)爱上了一个...

踩花山

每年农历正月初三、初四、初五这三天,是滇南苗族踩花山的日子。 这三天,苗家男女老少,都佩金戴银,从四面八方赶到花杆脚下,吹芦笙,踢脚架、耍大刀,斗牛斗画眉……特别是倒爬杆,更是引人注目:一个小伙子腰扎彩带,头缠布帕,背贴花杆,两手举过头顶,反扳着花杆,两...

马缨花节的来历

每年农历二月初八,是彝族人民的马缨花节。这个节日是怎样来的呢?这里就讲这个故事: 不知道是什么年代了,整个世界一片洪水滔天,淹没了土地,淹没了人烟,淹没了一切。世界上只剩下两兄妹,两兄妹躲在一个大葫芦里,葫芦口用蜡封...

白保芦笙会

几百年前,白保坡的苗寨里出了个名叫阿曼的姑娘。她年轻漂亮,名声很响,人们都称她是美丽的“锦鸡”。 一天,阿曼跟母亲一起到县城赶场,不巧碰上了县官老爷。他见阿曼长得好,开口就叫她做小老婆。阿曼不干,阿曼的母亲也不依从,趁着赶场人多,瞄准机会就钻进人堆,...

桑略卓散节

在云南富宁县的瑶族聚居区,盛行着一种传统而又古老的节日,叫桑略卓散节,译成汉语,就是三月间的节日。 提起这节日,还有一个动人的传说。 古时候,有个姑娘叫观娅。年纪不大不小,刚包头帕(成年人)。观娅姑娘聪明美丽,一张脸就像盛开的八角花。她织的布,夏天穿了...

卯节的来历

每年农历六月辛卯,三都县九阡一带的水族同胞,家家户户都把房前屋后打扫得干干净净,摆上醇香的米酒佳肴,祭天敬祖,以祈风调雨顺,无病无灾,吉祥如意,太平康乐。并邀亲约友,前来聚宴,欢度卯节。更有趣的是,在卯日这天,青年男女穿着节日盛装,打着布伞,手拿花帕和扇...

大理三月街的传说

从唐朝永徽年间到现在,大理三月街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它是滇西各族人民物资和文化交流的盛会,也是民族团结的节日。关于大理三月街的由来,在白族民间流传着各种不同的传说,现在介绍几则于后。 一、阿善与阿香 相传在大理国时,洱海边上住着很多渔民,他们世...

“查白场”的传说

传说在明朝洪武年间,兴义黄草坝南边的地方是一片深山老林,虎狼成群。有一天,一家农民的独生女儿白妹上山砍柴,因为天气很热,晒得汗流夹背。她来到莲花山垭口,就坐在一棵大树下歇凉。忽然一阵狂风刮来,只见一只猛虎向她扑来。在这十分危急的时候,忽听“嗖”的一...

端节的由来

水族的节日,数过端节的范围广、人数多,节日期间还开展赛马、敲铜鼓、吹芦笙、唱歌等娱乐活动,素有水族盛大节日之称。端节的由来有着古老的传说。 远古时候,在广东做不成吃,在广西也积不起钱,水族有三兄弟往北搬迁。大哥随红水河上走,弟弟沿清江下去,老二过江...

姑娘节

农历四月八日是侗族的“姑娘节”。 这个习俗,生自侗族杨姓。每年这一天,杨家出嫁了的姑娘,必定回到娘家来,与自己的亲姊妹和姑嫂们欢度佳节。她们这一天格外高兴,姊妹们唱歌说笑,共同制作一种节日食品——乌饭和乌饭糍粑。小伙子们则格外寂寞,因为姑娘们今天只...

龙船节

很久很久以前,在南野河口的深潭里,盘踞着一条恶龙。据说,它常常把人吞下去,又吐出来,睡觉当枕头,休息当坐垫。直到把人玩够了,才一口吞下肚去。尕等寨有个名叫故亚的老人,为人忠厚老实、勤劳勇敢。他不但是一个庄稼能手,而且是一位打鱼行家。人们都说:“故亚真...

“借霞”的由来

水族有每隔十二年过一回的“借霞”节。过节那天,当地的水、苗、侗、布依和汉等几个民族的人们,身着节日盛装,从四面八方聚集于现今九阡名叫“茶井”的地方。这天,要宰杀十二头猪,供在井边的香案上。各民族各村寨共同推选出十二个代表,他们肩靠肩地坐在井边,一...

四月八牛王节

侗族人民喜欢斗牛,至今盛行斗牛节,侗族人民疼爱耕牛,现在还时兴牛王节。 贵州省锦屏县侗族人民管四月八叫牛王节。牛王节,侗语叫“脱生尼”,意为“牛的生日”,或者“牛生日的节日”。又叫“牛王会”,意为“为牛生日会餐”。关于牛王节,听老辈人讲过一个古老的...

赶秋

那时候还没有皇历,也没有哪个去记年代,不晓得隔现在多久了。在湘西,有一座大山坡,那坡的名字叫“不麦”,坡上住着一户苗家,姓“芈”(读米)。这家人只有老少三口:老头、老妈,还有一个十七八岁的姑娘。姑娘是他们的独生女儿,名叫“妹米”。这不麦坡上四季常青,百...

高坝赶歌会的传说

每年农历七月二十,云南省剑河、天柱、锦屏三县交界高坝一带的侗家都要举行一年一度的歌节(也有叫赶肖家大塘的)。这一天,青年男女赶来玩山对歌,结交谈情。老人来听歌,小孩来学歌,成千上万的人前来赶会,云集在高坝的坡旁、坡头、树荫下、田埂边。歌会持续三天三...

白龙会

布依族每年旧历六月二十三起,人们都要玩龙三天。随着咚咚锵的锣鼓声,年轻的后生们,脖子上系着红布条,挥舞着手中各种各样的龙,在宽阔的场坝上飞舞。一会儿龙首高翘,龙尾横卷;一会儿龙背凸起,好似一道彩虹。到了夜里更是另一番景色了,玩龙的人点起龙灯,在逶迤的...

“岳父”和“岳母”的典故

在古时,妻子的父、母亲,分别称之为“外舅”和“外姑”。后来,这种称呼为“丈人”和“丈母”所代替。但是,“丈人”和“丈母”也并非是对妻子的父母的专称,而对老年人也都称之为“丈人”和“丈母”。如《论语·微子》中就有“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莜”之语,...

泼水节

很久很久以前,勤劳勇敢的傣族人就在澜沧江边定居下来。他们捕鱼打猎、唱歌跳舞,生活得像孔雀一样自在,像菠萝蜜一样的甜。 可是掌管着那一带地方的汉官,是一个残暴的坏家伙。他像一头贪婪的豹子,看见什么都眼馋。为了满足他那永远也满足不了的欲望,他定下了许...

普米族的火把节

云南许多民族有火把节和有关火把节的传说,不过,普米族火把节的传说是个神话。 每年六月二十四日这一天,老人们忙着杀猪、杀羊、杀鸡祈求天神赐福,保佑全寨人畜平安、粮食丰收。寨门前栽上一棵大树干,上面捆扎许多火把。黄昏后点燃,火把映照村寨,显得格外壮观。...

衣饭节的传说

每逢农历闰年立冬日,是仫佬族的衣饭节。每逢这个节日,仫佬人除了杀猪、杀鸡、宰鹅、包粽粑之外,还请来唱师,敲锣打鼓,唱歌跳舞,非常热闹。歌舞的地点是在本房族的各户人家轮流安排的。 事先,大家选出最丰满最长线的糯稻谷穗,用彩带系起来,挂在演唱地点的墙壁上...

吃虫节

每年的农历六月初二,是仫佬族的吃虫节。这天,各家的饭桌上摆着几碟风味菜——油炸蝗虫、腌酸蚂蚱、甜炒蝶蛹,还有蚜米泥鳅等。全家人团团围住,家长说一声:“吃!”随即,一家人一齐动筷,痛痛快快地吃了起来。 传说古时候,仫佬山乡虫灾连年,五谷歉收。人们面对虫...

年息花

传说清朝初年,宁古塔瓜拉佳氏有个青年叫唐阿里。小伙子为人憨厚,长得英俊慓悍,能骑善射。一年,他随顺治入关,兵到湖南一带,战事稍停,大军屯扎在一座风光绮丽的山脚下。山坡上开满了红艳艳的杜鹃花。轻风吹来,香气飘洒,令人心荡神驰。唐阿里稍有空暇,就溜出营房...

苗族“吃新节”的来历

每年古历七月十三日,苗族人民都要欢度隆重的“吃新节”(论戛光)。“吃新”,就是吃新收获的劳动成果。饭,是用刚从田中收割来的新谷米煮的;酒,是用新糯米酿的;菜、鱼、肉等都是当年种养的。 “吃新节”这一天,苗家老老少少、姑娘小伙都会上了节日的盛装,参加自...

“四月八”的由来

很早以前,贵阳叫黑羊大箐,苗家称“格洛格桑”。最早住在这里的是一个叫格波绿的苗族老人,他的力气很大,又很勤快,成天带领儿孙们在泽溪坝(今贵阳市北的宅吉坝)开垦良田;又在螺蛳山(今贵阳市东的阳明祠一带)燎草种地。这些地方土质肥沃,庄稼长得很好,年年获得大...

“除恶节”的由来

每年农历七月十三,贵州省黄平、施秉两县苗家照例要过“除恶节”。为什么要过这个节日呢? 传说,从前有一个恶魔,长得高大,力气又狠,能将两人合抱的枫树连根拔起;最可恶的是他专门偷吃人们的牛马,害得大家有田无牛耕,有货无马驮。个个都在想:“要是有个能人杀掉...

拉祜族的火把节

从前,勐糯山上有两个人,一个是恶人,长得怪形怪状,像魔鬼一样难看,心比魔鬼还要狠毒,专吃人的眼睛。人的眼睛被他吃了,就不能下地生产,上山砍柴了,这样活着真是受罪。另有一个是善人,生得相貌端正,性情善良纯厚,又聪明,又肯帮助别人。这位善人知道了恶人吃人眼...

赶“干洞”的由来

听说在贵州晴隆县的西南方有个洞,原叫清泉洞。离洞不远的地方有两个寨子,分别住着一对布依族青年,男的叫阿伟,女的叫阿花。在年幼的时候,他们常到清泉洞边拣石头烧石灰给家中制染布原料。每次见面,他们都在洞边一起玩耍。年长日久,冬去春来,他们长大了,爱情的...

坐福

在青龙的山乡,有这样一个风俗习惯:年轻人结婚的时候,新娘在正日子这一天,坐在炕头上,什么也不干,等别人侍候,这就是“坐福”了。 听长辈人讲,这个风俗已经流传几百年了。传说从前有一对夫妇,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膝下只有一女。夫妇对女儿甚是喜爱,可这个孩子长...

嫁妆为何一定要有玻璃屏

古时候,婚姻嫁娶,最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如果没有父母的准许,没有媒人的撮合而自由恋爱乃至同居,便被视为大逆不道。因此,男女双方在结婚之前,甚至在入洞房之前是不能见面的。这种包办婚姻给男女双方带来的痛苦是无法形容的,所产生的悲剧也是不计其数的...

八月中秋“偷瓜节”

古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赏月佳节。可土家族却不赏月,而要乘着皎洁的月色去冬瓜园里偷瓜,给没有生育的人家送子,可谓一种奇特的风俗。 这种中秋偷瓜送子的风俗比较古老,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 古时,有家土家人,夫妇俩年过半百了,还没有儿女,感到很孤...

三媒六证的来历

很久以前,有三个聪明的皮匠,心肠很好,人们有什么疑难事情,他三个便在一起商量,帮人办好。 这天,三个皮匠路过一户人家,门上钉着一个小小木牌,上面写着:“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百岁。”大皮匠说:“这里一定有个了不起的才子。”二皮匠说:“别看茅草庵棚,穷家小...

排湾人的五年节

传说很早很早以前,高山族的排湾人住在台湾屏东的大山洞里。他们聪明地用火取暖、烧饭、驱兽、捕兽。因此,排湾人视火种比生命更重要。要是火种一灭,人们得不到火,就没法过日子了。于是部落里每天都派出两个身强力壮的好射手,身佩弓箭,手持长竿,守在洞口,守卫火...

青稞种子的来历

几千年以前,离娄若很远的地方,有一个布拉国。布拉国的地盘很宽,人也很多。在这个国家里,人们吃的是牛羊肉,喝的是牛羊奶,只有国王的宫殿里才有一些果树,也只有国王和他的大臣们才能吃上一点水果。 国王的儿子叫做阿初,是一个聪明、勇敢、善良的青年王子。他听...

娶媳妇为何要用轿抬

在中国广大农村和城镇,特别是汉民族居住的地区,娶新娘都是用花轿抬。现在,虽然在城镇已经用小轿车代替了花轿,但是在农村,用花轿娶新娘仍占绝大多数。有些地区,即使有条件用小轿车迎娶新娘,但是,女方却仍坚持要用花轿抬。为何娶媳妇要用花轿抬呢? 相传很早以前...

灶神的耳朵为什么聋

仡佬族的祖先是不信神不信鬼、不信教不供菩萨的。但是,后来除敬天地外还供着一位聋灶神。讲起来还是一个很有趣味的故事呢! 自从仡佬族的祖先第三次上天找玉皇讲理要过好生活,他派灶神来“帮”仡佬族人们“看家、管理火”以后,仡佬族的人们不但放不下原来的心,...

唱哈节为什么祭镇海大王

唱哈节是京族隆重的民族节日。广西防城漫尾、巫头两岛在农历六月初十,山心岛在八月初十,红坎村在正月十五过节,都在“哈亭”祀神、祭祖和“唱哈”(京语,即“唱歌”)。所祭的神主要是镇海大王。为什么祭他呢?有一段传说咧! 南海北部湾西北端海边有一座白龙岭,船...

为什么提早过年

湘西土家族过年,都要提早一天或几天。大部分是廿七日、廿八日,也有二十六日过年的。过年时,屋前总要插几根野猫树,吹得得哩、咚咚喹(土家族民间乐器)。有的还在家里搭起帐篷,与汉族过年大不相同。为什么这样过年呢?有个传说。 据说清朝时候,有一年,土王与客王...

纳西族火把节的来历

在蓝天覆盖的大地上,人们过着安居乐业的生活。山坡上长着蓊郁苍翠的树林,箐谷里流淌着清亮亮的泉水;绿菌菌的草坪上放牧着牦牛和羊群,宽阔的坝子里栽种着庄稼。 在高深的天上,有一位叫做子劳阿普的大神。有一天,他领着一群天兵天将,来到银河边上游玩。他们正玩...

沐浴节

每当夏末秋初的夜晚,拉萨东南的上空,就会出现一颗十分明亮的星星。这时,藏族人民便开始了一年一度的沐浴节。传说那颗星星只出现七个夜晚,沐浴节也进行七个晚上。为什么人们把天上出现那颗星星的七个夜晚定为沐浴节,这里有一个十分感人的故事。 很古很古的时候...

喜酒办在女家的典故

原先,苗人是在荒坡野岭上成亲的。相爱的男女青年到坡上度过一夜,就算结成了夫妻。第二天,由男方将女方带到自己家里去,从此便开始了共同的劳动生活。为什么后来不到坡上去了,改成由男家挑酒挑肉,到女家去办喜酒接亲呢?这要从韧雄和仰娜的故事讲起。 过苗年时,...

还娘头

从前有个老头子,名字叫做告里甲,家住在昨苦村。他的老伴早死了,身边的十个儿子都已长成大人,但个个都是没出息的懒汉。他们天还没黑就上床睡觉,到第二天太阳晒到屁股还不肯起床。他们种的庄稼东缺一窝,西缺一窝,稀稀拉拉的,一蔸喊不应一蔸,收成当然不好,吃穿当...

洗和气脸

在湘西苗寨,人们接亲嫁女,有一个非常有趣的仪式,就是新娘到夫家时,男方这一房族的长辈端来一盆清水,盆里放一只银手镯;要新娘和夫家的男女老少共用这盆清水洗脸。这在苗族的婚礼中叫洗“和气脸”。 为什么要兴洗和气脸呢? 传说很久以前,有个名叫“娘牙”的女子...

妻子为啥也称“堂客”

据说,很早很早以前,有个教书的老秀才,很有才学,但为人十分儒腐。有一年,他的一位在京城当官的“同年”(即同学)写信要他去京城参予一部文典的编纂,他接信后二话没说便匆匆起程。他的老伴问他:“你走后,儿子的婚事是否推迟?” 他说:“不用等我了,你主持操办一下...

朝鲜族婚宴上为什么没有糜子年糕

青线呀,红线呀,在那办喜事的日子里新郎和新娘面前满满登登地摆着各种各样的东西,把桌子腿都要压断了。有黏米做的打糕、大米面做的松饼、绿豆面做的薄饼、黄豆做的豆腐、五谷杂粮做的吃食……差不多都全了,可就是没有糜子做的年糕。 糜子做的年糕,人人都爱吃它...

枣子与“早子”

在鄂西山区的一些地方,有一种奇特的婚俗,就是娘家给新娘的陪嫁嫁妆中,必须有一对枕头,枕头的枕芯是用蒸煮后晒干的枣子填实的。为什么要送枣子为芯的枕头呢?原来,这里面还有一个动人的传说呢! 相传有一个叫望子坪的村庄,位于美丽的清江江畔。这里的风景要多美...

火神节的来历

从前,索伦(清朝和民国时期对家、牧区鄂温克族的称呼;不是民族自称)牧民家里,不管是穷是富,每到十二月二十三,家家户户都来祭祀火神。这种风习是怎么来的呢?里边有个传说: 不知什么年月,山里有个穷猎手。一天,他进林子里打猎,空跑一整天也没打着一只野兽。连爬...

“囍”从何来

民间庆典的装饰打扮中,人们常剪贴或书写“囍”字,“囍”字就是“喜”在,为什么将它重叠成一个字来表示呢?这个习俗据说与北宋宰相王安石有关。 相传,王安石年轻时进京城赶考,住在舅父家。在附近的街上,他偶尔看见一家门楼上挂着一只走马灯,上面写着一条上联:“...

奥金出嫁

居住在黔南的瓮安、福泉,黔东南的黄平、施秉、镇远以及凯里部分地区的苗家,接亲嫁女办喜酒,都有一套独特的风俗:姑妈家嫁姑娘,舅爷要来吃喜酒,必须挑一斗二升白米,拖一只牙狗,带一两二钱银子(没有银子,就用纸币代替)来送礼;新姑娘嫁到男家,不与男方同房,十三天...

月下老人拴红线

俗谚云:“天上无云不下雨,地下无媒不成亲。”可见媒人在男女婚姻中的地位是何等重要!所以,又有俗谚云:“选婿先选媒。” 在中华各民族婚姻仪注中,第一位的和首要的便是通媒。只有具备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才算是“正娶”。故《礼记·内则》称:“聘则...

新娘子上轿顶盖头布的来历

相传很早很早以前,洛阳南边的一座大山上,有一棵老桃树。这棵桃树经过千年,已修炼成一个美丽的桃花仙女。离这棵桃树不远的一个山洞里,住着一条大黑蛇,是个贪色的妖精,经常来纠缠桃花女。桃花女嫌它长相凶恶、丑陋,又常伤害生灵,所以对它从不理睬。 这天,黑蛇精...

盐打新郎

在河北省不少地方,至今仍流行一种十分奇特的“盐打新郎”的风俗。 所谓盐打新郎,就是在新娘出嫁的这一天,新郎必须要到新娘住处,同新娘交换系在腰间的小铜镜(直径约两寸许,称作“照妖镜”。据讲,常有一种鬼怪附在新娘身上,借以危害他人。只有腰系“照妖镜”,才...

新娘头盖红帕

在中国各民族的婚礼上,新娘头盖红帕恐怕是最为普遍的一种婚俗事象了。新娘从出门上轿,直到“拜天地”、“拜高堂”和“夫妻对拜”,头上的这块红帕始终不能掀开,这不但给新郎,也给所有参加婚礼的亲朋好友留下激动人心的悬念和强烈的戏剧效果。特别是对于直到拜...

游方

从前,苗家男婚女嫁,全由老辈人包办。儿女还没生下地,婚姻就订下了。后来,苗家才破除了指腹为婚的老规矩,兴起了游方,允许男女青年自由选择伴侣。游方又是怎么兴起的呢? 这里有两个故事: 第一则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在苗家祖先居住过的东方,有座高高的翠屏山,山...

皇帝上门汉

同江汉平原十里铺一样,在陕南秦、巴山区盛行“嫁儿招婿”的习俗。在陕西南部的南郑县的南海、碑坝、红茶等地区,甚至“重生女儿轻生男”。谁家添了个女儿,便认为是大喜临门,亲友们都纷纷上门祝贺道喜,祝贺主人家将来“老有所养”,后福无边。在这里,无论贫富,不...

土家族的哭嫁歌

土家姑娘利用“哭”这一形式尽诉心中的情感,离家的恋情与对未来生活的忧虑,交织错综,使哭嫁歌表现得有声有色,哀怨动人,如《哭爹娘》:z 哭嫁的高潮是在新娘出嫁的日子,在出嫁前一天亲朋乡邻都前来哭别祝贺。新娘家要请九位姑娘陪伴新娘,称为“陪十姊妹”,这九...

侗族姑娘出嫁为什么要背出门

在锦屏启蒙侗族地区,姑娘出嫁时,要由长兄背出门,传说有这样一个故事。 从前有一个老头儿,老伴死得早,身边只有一个独生女。他家有一片好田地,每年收的粮棉父女俩吃不完穿不完,因此每年都有些积存,老头儿见姑娘渐渐长大了,所以也备办了些金子银子,等到姑娘出嫁...

姑娘出嫁搭梦帕

不知是什么时候,在土家族里,有一户人家,只生了一个佬佬(独儿),阿爸阿妈对他非常溺爱。伢儿长到十七八岁,阿爸阿妈想早点抱孙子,就到处给佬佬问亲。哪知这个伢儿是一个犟脾气,一连问了十多家,他都不要。后来,把他阿爸气冒了火,就硬给他找了一个长得又丑,又瞎了...

卓玛姐

很早以前,在龙王山下有个姑娘,名叫卓玛姐。她聪明伶俐,长得也很漂亮,针线菜饭,样样活儿做得都出色。 卓玛姐的名声,传遍了周围百里地方,好多人都来求婚、说媒,卓玛姐总是不答应。那年卓玛姐长到二十岁。有一天,她阿妈皱着眉头说:“你不能做一辈子阿姑啊!你阿爸...

喝酒要喝“女儿酒”

在江浙一带农村流传一句俗谚:“嫁人要嫁真心郎,喝酒要喝女儿红”。所谓的“女儿红”又称“女儿酒”。这种酒是父母在女儿出生后,将自己家里酿造的或者是从市面上买来的上等好酒用坛子装起来,埋入地下,待女儿长大成人出嫁时,再将其取出,于嫁女的酒宴上供客人饮...

新媳妇为何要由兄长背上轿

新娘子上轿,有很多讲究。其中最普遍的习俗是新娘子的双脚不能落地沾灰。据调查,有这种习俗的除汉族以外,还有回、满、苗、彝、畲、土家等二十来个少数民族。为何不能踩地呢?说法很多,最主要的说法是这样几种:一,是怕沾走了娘家的灰土,带走了娘家的福气;二,是由...

阿注婚的由来

在四川盐源与云南宁蒗交界的地方,有一个蓝宝石般的美丽湖泊——泸沽湖;湖的西北面,耸立着巍峨秀丽的狮子山,它是摩梭人心目中崇高圣洁的女神山。 很久以前,有个掌管狮子的女神,名叫狮格干姆。一天,她骑着狮子出巡,来到楼头赕(今永宁),见到宽阔的泸沽湖明亮得像...

闹洞房

传说清乾隆年间,国泰民安,到处是一片歌舞升平的景象。乾隆皇帝游兴大作,一喜之下便遍游江南。 一日,他微服出游来到一个小圩镇。正行走在街上,忽听得鼓乐声声,唢呐阵阵,他抬头一望,只见前面一队娶亲的人群,抬轿扛盒,甚是欢悦。他心中一惊:“哎呀,今天这个日子...

鄱阳嫁女的传说

从前鄱阳有一个知县,也不晓得姓什么,叫什么名字,横行霸道,坏得很。他强占民家女子,乱作乱为!不过官大衙门大,老百姓哪个敢惹他呢? 那时候嫁女儿都是细吹细打。这知县一听见喇叭响,晓得是新娘子抬过,便吩咐亲信出来,把新娘子抢进去,留在衙门里一夜,等二天再放出...

为何娶亲不吹喇叭

娶亲是人生中的一件大喜事,为了图热闹图吉利,在娶亲时吹吹打打,既吹喇叭又敲锣打鼓,可以说是一种最普遍的婚俗。假如只敲锣打鼓而不吹喇叭,则是为死人送葬时的特定仪式。为死人操办丧事,虽然也称之为喜事,但那是“白喜事”,因此,为死人送葬,只需敲敲打打,鸣鞭...

婚日请赤郎的故事

“赤郎”是畲族中既会唱山歌,又能作厨师,专门在婚嫁日为男方到女家灶头起厨点火的人。婚嫁日,女家的灶头空荡荡,“赤郎”通过山歌,唱出一件炊具,女家就取出一件炊具,待一件件炊具取齐了,“赤郎”就点上灶火,这样,他就算完成了厨师任务,以后炒菜做饭的事就和他...

杀鸡迎亲

过去,苗家男女的婚姻都由父母包办。往往人还在娘肚子里,就指腹定了婚。指腹成婚的家庭,往往因为夫妻双方情不投意不合,时常吵闹打架。 后来,苗寨里出了两个姑娘,一个叫泡耶,一个叫阿桑,为了抗拒包办婚姻,发誓一辈子不结婚。谁要逼的话,她们就以死明志。两家老...

翻箱底亮嫁妆

在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的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尽管婚俗各不相同,但有一点却是一样的,这就是给嫁出去的女儿送嫁妆。在汉族以及其他一些少数民族在送嫁妆时,还有一种翻箱底亮嫁妆的风俗。关于翻箱底亮嫁妆的传说故事很多,在此仅录两则。 第一则故事说的是翻箱底,防...

布依族追打嫁女习俗的由来

在茅口、扁担山一带的布依族中,有这样一个嫁娶习惯:举行婚礼前,男方要请两个小伙子和一个姑娘去接新娘;女方要请两个姑娘陪新娘到男家来举行婚礼。男方请去接新娘的人称之为抱鼓和娅鼓,接新娘出村时要被女家寨上的人追打。这个风俗的来源,有一个有趣的故事。...

娶女婿

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尽管婚姻礼俗各不相同,但有一点却是基本一致的,即男娶女嫁。入赘婚只是作为男娶女嫁婚姻的一种补充而存在。入赘又称为“招赘”、“招婿”、“招郎”、“入寮”、“倒插门”等等。赘婚的记载始见于《史记·滑稽列传》:“淳于髡者,齐之赘婿...

布依族考亲家习俗的由来

明朝永乐年间,普定府的硐口寨有个韦姓的布依族人家,出了一个秀才,名叫韦兴周。韦兴周外表憨厚朴实,内里则衔华博才。他年轻的时候,四书五经,倒背如流;诗词歌赋,出口成章;尤其喜爱对联,他编的对联,不仅对仗工整,而且充满了布依山寨水乡的风情,别具一格。韦兴周...

“千叟宴”的来历

相传清代的康熙皇帝六十九岁寿诞时,在京城举办过一次“千叟宴”,来赴宴的都是耄耋长者,其中有十三位三教九流的代表——儒生、道士、和尚、小说家、地方官、郎中、阴阳先生、吹鼓手、优伶、铁匠、农夫、兵士和商人。当时康熙笑眯眯地高举酒杯说道:“今天请诸位...

子更易俗的传说

据传说,在很古很古以前,苗家有个风俗:死人不兴埋葬;大家都来分着吃了才好。呀!吃死人肉还叫好啊!那时候的人说,吃了死人肉,死者的亲戚繁荣昌盛,大家也都长命安康、人财两旺。因此,这古怪的风俗就一代代往下传。 可是,不晓得是哪一年,传到子更这个家就传不下去...

隔船抛新娘

鄱阳湖、洞庭湖以及江、浙的部分水乡,流行一种奇特的抛新娘的习俗,既惊险又热闹,令人叹为观止。 这种婚俗流行的地域,当然是在水乡,而且男女双方基本上都是以船为生的船民或渔民。婚嫁的那一天,男女双方都要将自己家的船只装扮一新,张灯结彩,披红挂绿,然后驶进...

景颇族抢婚和“过草桥”习俗的由来

在景颇族的结婚习俗中,盛行“抢婚”;举行结婚仪式时,新娘则要“过草桥”。过草桥,就是在新房的门口搭一座翠竹桥,两边用各种花草装饰起来。迎来新娘后,新娘必须走过这座草桥,才能进新郎家。景颇族有句古语:“小伙子和小姑娘成亲,双方再好也要抢进门;只有过了草...

半夜偷老婆

所谓偷老婆,也称“偷亲”或“偷妻”。因偷亲是在半夜三更悄悄进行,所以俗称“半夜偷老婆”。 偷亲一般在农历十一月和十二月,最迟不得超过年三十晚上。关于侗族的“半夜偷老婆”,还有一个动人的故事呢! 相传在广西三江县(现为三江侗族自治县)程阳,有两个相毗连...

婚礼上跳锅庄

主要分布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茂县、汶川县、理县、北川县、墨水县、丹巴县和松藩县等地有亲爱的羌族。羌族居住区地处青藏高原东北边缘,这里峰峦重叠,河川纵横,气温适中,土壤肥沃,是宜家宜林宜牧的好地方。使用羌语,无本族文字,长期通用汉文。 羌族婚...

祭假坟的由来

在从江的一些苗山寨旁边,常常可以见到一些小小的坟堆。这些坟堆并不葬人,也没有移葬的死者骨骸,但是,每逢过年过节,尤其是清明节期间,总有人到坟前去祭祀。 为什么要设些假坟来祭祀呢?传说是这样的—— 从前,有一个李姓人家,他家有三个儿子,人们都爱叫他们李老...

东乡族婚礼唱“哈利”的故事

东乡族举行婚礼时,要唱“哈利”,“哈利”是东乡人民的迎婚调。关于这,有个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在考勒地方东边的康特黑大山上,出了一条大蟒精,经常伤害生灵。特别是一到晚上,它的两只眼睛发射着绿色的凶光,射向十多里远的呱录呱山上,搜寻猎物。如果是男人被它...

新郎挨打不还手

贵州西部部分仡佬族在迎亲的那一天,新郎骑着披红戴绿、脖子下系有响铃的高头大马,由四个身强力壮的小伙紧相伴随,前去新娘家迎亲。这四个小伙子中,两人手里提酒和熟肉,两人肩扛竹扫帚。所提酒肉叫“鸡礼”。当他们一行走到半路,新娘家事先派来埋伏在半路上的人...

凿衣试才

黎族,中国少数民族之一,因分布地域、方言、服饰等差别而形成不同支系,并各有不同的称呼,如“侾”、“侾炎”、“侾应”、“杞”(岐)、“美孚”(或美阜)、“本地”等。90%以上分布在海南省中南部,其余散居海南省的万宁、屯昌、琼海、澄迈、儋县和定安等县。还有...

三箭射新娘

过去,裕固人举行婚礼时,有这么一个习俗:婚礼前,当新娘与送行的人快到男家时,新郎举弓向新娘方向射出三支箭,然后燃两堆火,新娘和送行的人从这两堆火之间通过以后,才能举行婚礼仪式。这个习俗的来由有一个传说。 很早以前,裕固人没有火。后来有一个英雄不知从哪...

凿壁探婚的风俗

瑶族,中国少数民族之一。因居住地域的不同以及服饰等方面的特点差别,有多种其他称呼和自称,如“山瑶”、“板瑶”、“靛瑶”、“平头瑶”、“红头瑶”、“茶山瑶”等等,主要分布于广西、湖南、云南、贵州、广东等省山区,以从事农业为主。 瑶族普遍存在着“成...

新郎从妻居

傣族自称“傣”。主要分布在云南西双版纳、德宏、耿马、孟连等地区。主要从事农业,善种水稻。傣族家庭基本形态是一夫一妻制的个体小家庭。在婚姻形态上有从妻居、从夫居和轮流居等三种形态。由于各傣族聚居区发展不平衡,所以各地的情况又各不相同。许多地方男...

男子出嫁

现在的苗家男女婚配,都是女的嫁出去,男的娶进来,可是以前就不是这样。那时兴的是男子嫁出门,女子留在家。那么,苗家的婚俗又是怎么变过来的呢?理起根来,就得讲一个故事了。 很久以前,乌雄地方,住着两个苗族老人,男的叫勾贡,女的叫务妮。他们有对儿女,儿子取名...

哭摇摇嫁

哭嫁,为汉族以及土家族、回族、彝族等少数民族的婚俗,尤以土家族和汉族最为普遍。而最具特色的,则首称土家族。 土家姑娘,一般从十一二岁开始,就要学习哭嫁。一个姑娘家,会不会哭唱,往往被当成衡量这个姑娘是否聪明的重要标志。如果在出嫁哭嫁时,哭得不悲伤,哭...

婚时唱芦笙哀歌习俗的由来

玉南是个能干美丽的姑娘,她的歌声,比菠萝蜜还甜;她跳起舞来,比棉花还柔软;她种出的谷穗像马尾,她织出的筒裙,比挂着彩虹的蓝天还鲜艳。村里的老人,个个把她称赞;村里的小伙子,都慢慢地把她爱恋。 岩瓦是个勤劳勇敢的小伙子,他能用竹弓连续打下三只飞鸟;他的长...

躲花轿

过去在松桃普觉一带,无论谁家娶儿媳妇,作父母的都要躲花轿,一直要躲到“二拜”时方才出来和儿媳妇见面。这风俗是怎样来的呢? 相传在很古的时候,有一家人娶媳妇。迎亲的队伍头一天夜里就到女方家接新娘子去了。第二天下午,估计新娘要进屋了,老爹和老妈高高兴兴...

吃二月蛋

从前,有对老夫妇,丈夫叫莫龙,妻子叫宝香。两个人的年纪加起来都有百把岁了,膝下还没有一男半女。老来吃得做不得谁来服侍?死了闭眼伸腿哪个来送终?他们越想越担忧,从早到晚都以泪洗脸。 一天,燕子飞过他们家门前,问他们哭哪样,他们就哭诉了一番。燕子听了,感叹...

拜女娲求子的典故

女娲是我国古代神话中人类的始祖。 传说盘古开天地以后,大地上有了山川、草木,也有了鸟兽虫鱼,可是没有人类,世间依然荒凉、寂寞。行走在这片荒寂土地上的大神女娲感到非常孤独,她想有个伴儿,陪自己说说话,散散心。 在黄河边的一个浅滩上,女娲忧郁地坐着,和幻...

茫耶寻谷种

在很古老的时候,世间没有五谷,人们吃的是兽肉树皮。后来,听说很远的西边天脚有一个神洞,洞里藏着谷种,但轻易不能拿到手,要克服千难万险才能得到。于是,大家就决定选派一个聪明勇敢的人去取谷种。选派谁去呢?谁能克服千难万险呢?左挑右选,都选不出一个合适的人...

二月翻鼓不吹笙

在黔东南丹寨四方山一带的苗家山寨,每年都要过两次翻鼓节。第一次是在春二月的猪场天;也有的在牛场天,第二次是秋九月,也是同样的日子过。翻鼓节的活动内容,主要是祭祖。春二月的翻鼓节,偏重于祈求祖宗保佑子孙百事无忧,事事如愿,五谷丰收,六畜兴旺;秋九月的翻...

吊颈鸡

在从江县加鸠一带地方,苗家打发贵客有一种奇特的礼仪:客人要走时,主人家提几只鸡,用绳子把鸡颈套好,拴在客人挑礼品来的扁担或木棒上,让客人挑回去。结果,挑回去的鸡没有一个不死的。主人家既然有心送鸡,为什么不把鸡装在鸡笼里,让客人挑着活的到家呢? 这种奇...

仡佬族葬礼上踩堂舞的来历

踩堂舞,是居住在贵族省黔北一带仡佬族人民的一种丧葬仪式。每当仡佬族有人辞世后,便把死者停放在堂屋中,然后在遗体前跳踩堂舞,表示对死者的哀悼和怀念。 舞者以三人为一组,一人吹芦笙,一人打钱杆,一人舞丝刀,边舞边唱挽词。其歌辞多为叙述死者生平事迹和祝福...

农夫打兔子的典故

达斡尔族农夫在农闲时,常常带着狗去打兔子。这事的起因,据说是为了最早的谷种。 古时候,狗和兔子是好朋友,帮着人们干活看家。开始的时候,人在山上打猎。后来野兽不多了,就捡草籽、采野果吃。草籽、野果不够吃了,就耕地种田。可是,光有地,没有五谷杂粮的种籽,...

奶娃妇女不上桌

“奶娃妇女不上桌。”这是一句方言,也是有些苗家的一种规矩。即乳的妇女无论是居家或走客,都不能与男人同桌吃饭;即使不得已要同桌,也必须用两双筷子。据说,不这样做的话,男人就会被奶腥气带累而误大事。 为什么有这种规矩呢?各地的说法都不一样,施秉地区是这...

普米族“给羊子”的来历

普米族在丧葬时,要举行“给羊子”的隆重仪式:师毕(巫师)向死者交代归宗路线,并给一只绵羊为他带路,让死者回到祖先的故地。在举行仪式时,死者家属让羊子喝酒,然后师毕把羊子杀死,将羊心取出放在灵桌上,接着给死人念引路经。 在丧葬时为什么要举行这样的仪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