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刘邦
明朝
汉族建立的最后一个大一统王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是刘邦式的英雄,以一介匹夫而登上皇帝宝座。因其前后都是少数民族建立的王朝,故他曾被汉族视为民族英雄。朱元璋称帝前为吴王,即皇帝位后却以“明”为国号,取其......
汉光武帝
东汉开国皇帝,即刘秀。汉高祖刘邦九世孙,但非嫡传,属远系旁支。刘秀兄弟三人,长兄刘縯颇有乃祖遗风,不喜欢经营家业,却好结交豪杰。刘秀为人谨慎宽厚,勤于稼穑,只求家道小康,没有什么雄心壮志。二十多岁时,曾......
萧何
西汉开国元勋。沛县(今属江苏)丰邑人,和汉高祖刘邦是同乡。秦时曾为沛县吏,当时刘邦只是一个亭长(村长),萧何对他多有照顾。后来,刘邦起兵,萧何便做了他的“后勤总长”。刘邦攻入秦都咸阳时,诸将都去......
萧何收秦图书而驭天下
自从刘邦起兵被立为沛公之后,一直以萧何为县丞,督办各种公务。刘邦进入咸阳(今陕西咸阳东北)时,将领们都争先恐后地奔向府库私分金银财物,只有萧何一个人首先入宫把秦丞相、御史府的律令文书、地理图册、户藉薄等文......
鲍生说萧何使子侄从汉军
汉三年(公元前204年),汉王刘邦与项羽在京县(治今河南荥阳东南),索城(古城名,在今河南荥阳)之间对峙。刘邦多次派使者前来慰劳丞相萧何。有位姓鲍的先生对萧何说:“汉王自己过着风吹日晒、餐风露宿的艰苦生活......
汉高祖论功人首封萧何
汉五年(公元前202年),高祖刘邦消灭了项羽,平定了天下,准备对臣下论功行赏。由于群臣互相争功,一年多来,功勋的位次始终不能决定下来。高祖因为萧何功劳最大,封他为酂(古县名,治今河南永城西北)侯,享受的食......
张良审时度势阻封六国后
汉三年(公元前204年),项羽把汉王刘邦紧紧地围困在荥阳(今河南荥阳东北),刘邦非常恐惧,日夜忧愁,与谋士郦食其在一起商量削弱楚国力量的办法。郦食其说:“从前商汤讨伐夏桀,曾在杞国(今河南杞县)封夏朝的子......
留侯荐四皓定刘嗣
汉高祖刘邦(公元前206—前195年在位)想要废掉太子刘盈,改立戚夫人的儿子赵王刘如意。很多大臣极力劝阻高祖不要这样做,却毫无效果。吕后非常惶恐,不知道应该怎么办。有人向他建议说:“留侯善于筹画计策,皇上......
《鸿鹄歌》
《鸿鹄歌》古歌名。又名《楚歌》。汉高祖刘邦作。司马迁《史记·留侯世家》载,高祖欲立戚夫人子赵王如意而废太子,后不果。戚夫人泣,高祖乃作此歌。宋代郭茂倩《乐府诗集》卷八十三说:“其旨言太子得四皓为辅,羽翼成就,不可易也。”今人郑文《汉诗选笺》说:“此歌既为楚歌,在二句之间,应有兮字,盖史家......
刘邦善用人以得天下
刘邦发迹以前仅仅是一个巷闾百姓,自秦二世元年(前209)举兵起义,与项羽及各路诸侯齐心协力,仅三年时间就入关灭秦。而后,又兵出汉中,北伐三秦,东征强楚,与项羽斗智斗勇,仅经过一年多的楚、汉战争,就逼项羽兵......
善施小利,多收众心
西汉高祖十年(前197),代国相陈稀叛乱,刘邦亲自率军到邯郸。赵国相周昌面奏常山郡二十五城有二十城一起叛乱,请求诛杀叛城守尉。高祖问:“守尉反了吗?”回答说:“没有。”高祖说:“是势力不足,无罪。”又令周......
匡扶汉室,根除诸吕
刘邦死后,吕后独揽朝政,分封了吕氏三王和不少吕姓诸侯,吕氏的专权,大有取代刘氏王朝之势,因而引起刘氏诸侯王和朝中元老重臣们的极大不满。吕太后去世后,太尉周勃与丞相陈平筹划了一个调虎离山计,夺了吕禄的上将军......
吕后斩彭越
西汉高帝十年(前197),代相陈豨反,高祖刘邦征调梁王彭越出兵协助平叛。彭越称病不亲自出兵,仅派使者带兵至邯郸,高祖非常生气。不久,梁太傅犯罪,逃至京城告彭越谋反。高祖派兵捕捉彭越,囚之洛阳。有关部门查得......
纪信诈降,汉王突围
西汉高祖三年(前204),项羽围汉王刘邦于荥阳城(今河南荥阳县东北),陈平用反间计,项羽疑范增,攻城稍缓。汉将军纪信说:“事情危急,我请求出降来欺诳楚军,汉王可以乘机脱险!”于是陈平让妇女二千多人黑夜从东......
张负择陈平为婿
汉高祖刘邦身边最重要的谋士之一陈平幼时家境贫寒。到了该成家的时候,有钱人家不肯把女儿嫁给他,穷人家的女儿他又不愿娶,高不成,低不就。后来,家乡阳武县户牖乡(今河南兰考县西北)的富户张负相中了他,想把自己的......
四皓巧设计。太子免出征
西汉初,高祖刘邦曾想废掉太子刘盈(即汉惠帝,吕后子),立戚夫人子赵王如意为太子。吕后用张良计,召来了高祖十分钦佩的商山四皓东园公、绮里季、夏黄公、角里先生辅佐太子。高祖十一年(前196),淮南王黥布谋反,......
项伯作伐,谢罪鸿门
西汉高祖元年(前206),沛公(高祖刘邦当时称号)受楚怀王之命,已先人关中,派兵驻守函谷关,以防诸侯入关。项羽听说,派黥布攻破函谷关,陈兵于戏下。沛公部下左司马曹无伤听说项羽要攻打沛公,派人讨好项羽,说:......
暗渡陈仓,刘邦定三秦
汉高祖元年(前206),秦朝灭亡。当时,各路诸侯中以项羽兵力最强。于是,他挟持义帝,企图通过分封来控制各路诸侯。他把僻远的巴、蜀、汉中封给劲敌刘邦,把关中封给投降他的秦将章邯、司马欣和董翳以钳制刘邦。自己......
虏中吾指,刘邦诈项羽
公元前203年,楚、汉战争已进入相持阶段,但当时起举足轻重作用的韩信被汉王授封为齐王,项羽尤为畏惧。于是,有一天项羽约刘邦隔着广武涧对话,且提出和刘邦单个决一生死。汉王不与他斗勇,隔涧历数项羽十大罪状。项......
乐恋酒色,女主释疑
西汉高祖刘邦死后,吕后称制专政,吕后妹吕须因陈平曾受高祖之诏囚禁樊哙,经常在吕后跟前说陈平:“身为丞相,不尽职治事,终日饮酒作乐,玩弄妇人。”陈平知道此事后,不仅不改正,饮酒作乐反而加剧。吕后听说,心里很......
刘邦封韩信为齐王
汉高祖四年(前203),刘邦兵败成皋后,又被项羽重兵围困于荥阳,战局对他十分不利。这时,上将军韩信向北平定赵地后,又收服了燕国,攻下了齐国,转而向南摧垮了楚军二十多万,杀楚将龙且。韩信以自己的赫赫战功写信......
先封雍齿,以安众心
公元前202年,高祖刘邦即皇帝位。第二年,刘邦即分封开国功臣。待到将萧何、曹参、韩信、张良等二十余人分封完后,其它的人就因相互攀比,日夜争吵不休而分封不下去了。有一天,刘邦和张良在洛阳南宫的走廊上看到一些......
割地封王,盟军立至
西汉高祖五年(前202),汉王刘邦追杀楚王项羽至阳夏(今河南太康县),与齐王韩信,魏相国彭越议约合军攻击项羽,至固陵(今河南太康县南)不见韩信。彭越军到,楚军进攻汉军,汉军大败。刘邦退入坚壁固守,对张良说......
陈平、周勃大直若屈保汉室
刘邦临终前,吕后问他说:“陛下百岁后,如果萧相国去世了,叫谁来接替他当相国呢?”刘邦说:“曹参很可以的。”又问曹参死后谁可替。刘邦说:“王陵行。不过,王陵太憨厚了,可以让陈平协助他。陈平的智慧是很足以当丞......
徙民关中,强本弱末
西汉高祖时,娄敬使匈奴和亲归来,对高祖刘邦说:“匈奴河南白羊王、楼烦王之地距长安(今陕西西安)最近的仅有七百余里,轻骑一天一晚即可到达。关中刚经战祸,人少而地肥,宜徙民实之。秦末,诸侯之起兵者,无非齐国的......
主父偃献谋,汉武帝削封
西汉王朝建立后,高祖刘邦逐步铲除了曾为他建功立业的异姓诸侯王(仅保留了长沙王吴芮),而后大封同姓的皇室子弟,试图以刘氏王朝的血统关系来统治天下。但到了文、景时期,已有部分诸侯王依凭自己的特权各霸一方,并试......
刘肥献城,吕后息怒
汉高祖刘邦死后,惠帝刘盈于公元前194年继承皇位。刘盈的同父异母兄刘肥(曹姬子)此前已受封为齐王。惠帝二年,刘肥进京来朝见刘盈,刘盈则以兄长礼节在吕太后面前设宴招待刘肥,并以一家的长幼之序让刘肥坐在上座的......
随何受折,功披于众
西汉初,高祖刘邦击败项羽称帝。大臣随何曾出使淮南,说九江王黥布叛楚归汉,功劳卓著,高祖想褒赏他,但恐众人不服。于是有一次在酒宴上当着众人的面,骂随何为“腐儒”,并说:“打天下难道用得着腐儒吗?”随何下跪说......
随何受使,黥布归汉
西汉高祖二年(前205),汉王刘邦和楚王项羽大战彭城失利,率军往西过梁地到达虞县,对左右谋臣们说:“你们这些人中,没有可以一起商讨大事的。”谒者(官名)随何说:“不知陛下讲的是什么事?”刘邦说:“谁能为我......
脱衣释疑,平安渡河
陈平逃离楚营后,投奔汉王刘邦。急不择路,到黄河边随便登上一只渡船,待船开动后,见几个船夫均不像善良之辈,无奈船已开动,无法另觅船只了。船夫见陈平长得一表人才,又是一人独行,看出他是逃亡的官吏,几个人一面小......
卫尉说刘邦赦萧何
汉高祖十二年(前195),相国萧何向刘邦请示说:“长安的耕地十分紧张,而上林苑中倒荒着许多可耕的空地,希望皇上能让百姓进去耕种,留下秸杆给禽兽作饲料就可以了。”刘邦听后大怒道:“您到底接受了商人的多少贿赂......
罂缶以渡,魏豹为虏
西汉高祖二年(前205),汉王刘邦兵败彭城(今江苏徐州),诸侯王都背汉附楚。魏王豹以探亲为由自汉归魏,至魏也立即反叛汉王。汉王刘邦派郦食其去说服魏王豹,魏豹不听,于是派韩信带兵攻打。韩信听郦食其说魏军大将......
双管齐下,破秦蓝田
秦二世三年(前207),刘邦攻破武关(今陕西商洛县西南)入关中,赵高恐惧,于是杀了二世,派人来见刘邦,想和刘邦分关中之地而王,刘邦未答应。赵高乃立子婴为秦王,子婴杀赵高,派兵驻守峣关(今陕西蓝田县南)。刘......
陈平远虑,不斩樊哙
西汉高祖十二年(前195),刘邦因东平黥布叛乱时中箭负伤,一病不起,回到长安,听说燕王卢绾谋反,于是派樊哙将兵东伐卢绾。樊哙刚走,有人在刘邦面前说樊哙的坏话,刘邦大怒,说:“樊哙见我病重,希望我就死了!”......
陈平虑结,陆生解之
陆贾,西汉时楚人,曾从高祖刘邦左右,有辩才,后出使南越国,功著当朝。吕后时,封吕氏兄弟为王,擅权劫主,刘氏江山甚危,丞相陈平日夜忧患,力争不能,又恐因祸被诛,常静居独思,未有良策。有一次,陆贾去拜访陈平,......
借力四皓,终保太子
高祖晚年,吕后年老色衰,刘邦对她日益疏远。而戚夫人亮丽如云,柔情似水,深得皇上宠爱。因此,刘邦多次想要废掉他与吕后所生的太子刘盈,另立戚夫人生的儿子赵王如意为太子。朝中许多元老重臣竭力劝阻,始终未能改变刘......
董公献策,名正言顺
西汉高祖二年(前205),汉王刘邦自关中东伐项羽,至洛阳。新城三老董遮献计说:“我听说,‘顺德者昌,逆德者亡’,‘兵出无名,事故不成’,所以说‘明其为贼,敌可乃服’。项羽无道,放逐暗杀义帝,为天下乱臣贼子......
斩蛇泽中,树威众人
秦朝末年,刘邦以亭长之职为沛县遣送役徒去骊山,途中役徒多逃亡。刘邦估计到骊山时役徒差不多逃光,所以到达丰县西部的泽中亭时,干脆将所有役徒都放掉,并对他们说:“你们都跑吧,我也要跑了!”其中有十余人愿意跟随......
垓下之围,四面楚歌
公元前202年,汉王刘邦以扩大封地为诱饵,赢得了淮阴侯韩信和建成侯彭越的鼎力支持,并汇合九江王英布的军队,将项羽率领的楚师主力团团围困于垓下。汉军为了瓦解敌人,采用攻心计以勾起楚军的思乡之情,于是,四周的......
蒯通说韩信称王以三分天下
公元前203年,刘邦派韩信攻伐齐国,大败齐王田广,并杀了齐将龙且。韩信请求刘邦让他做临时的齐王。刘邦在谋臣张良和陈平的提示下,来了个顺水推舟,正式封了韩信为齐王。韩信据有广大的齐国地盘和数十万兵力,而且声......
刘邦入关,约法三章
刘邦进入咸阳后,本来打算长期驻留在秦国宫殿里,因为听了樊哙和张良的劝阻,最后仍返回霸上,而把秦国的珍宝和府库财物全部封存。召集各县父老说:“秦朝的法令,实在太苛刻严厉,什么几个人聚集在一起议论就要灭族呀,......
李左车陈破敌妙计
汉二年(公元前205年),刘邦大军败退荥阳(县名,今河南郑州西部),韩信却别开一面,先破楚京、索等地,后又用疑兵计虏魏王豹,又与张耳合兵破代,一路势如破竹。汉三年(公元前204年),准备乘胜向东北方向进兵......
萧何慧眼识英才
萧何本是沛县(今属江苏)人,和刘邦同乡,随刘邦起义。秦二世三年(公元前207年),刘邦被封为汉王后,萧何为丞相。在入汉途中,刘邦部下的偏将不愿远离家乡,纷纷逃跑。内中有一治粟都尉韩信,原本就因为不受项羽重......
韩信设疑兵破魏
汉元年(公元前206年)八月,刘邦率兵东出陈仓,迅速平定了三秦。次年,出函谷关,继续向东进击,收复魏以及黄河以南等地,韩、殷等诸侯纷纷投降。刘邦联合齐、赵的力量,共同进攻项羽。四月,在彭城(今江苏徐州)被......
刘邦激随何表功
汉六年(公元前202年),刘邦破项羽于垓下。项羽自刎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楚汉战争结束,天下一统。刘邦大宴群臣,一是置酒庆贺,二是论功行赏。因刘邦一贯不太喜欢读书人,所以,宴间,刘邦有意贬低曾经智说英......
刘邦恩威并施收英布
汉三年(公元前204年),刘邦与项羽大战于彭城(今江苏徐州),汉军失利,撤退至虞(今河南虞城),派辩士随何为使者说服项羽属下九江王英布背楚归汉,以牵制项羽主力。英布降汉后,被楚将龙且击败,英布和随何从小路......
薛公料事如神对三计
淮阴侯韩信、梁王彭越和淮南王英布3人,是刘邦击败项羽、夺取天下的重臣,功劳大致相等,都为异姓诸侯王。汉十一年(公元前196年),刘邦先杀了淮阴侯韩信,后又杀了梁王彭越,使英布大有兔死狐悲、唇亡齿寒之感。又......
刘邦智激随何
汉三年(公元前204年),刘邦率军进攻项羽。楚汉大军在彭城(今江苏徐州)激战。汉军失利,被迫撤退,项羽率军反击。汉军经过梁地一直退到虞(今河南虞城)。这时,刘邦看着辩士随何,对自己的左右说:“象他们这些人......
刘邦恩威并施收田横
楚汉战争期间,诸侯齐国的政局动荡不定,一会是齐与楚的战争,一会是齐人的内讧,一会又是齐与汉的战争。汉六年(公元前202年)刘邦战胜楚霸王项羽,建立汉朝。齐国最后一个王田横害怕被汉朝诛杀,只得与自己的部下5......
刘邦设计捕韩信
汉五年(公元前202年),刘邦大军在垓下(今安徽灵璧县南)一举歼灭楚军,项羽败逃至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自刎,楚汉战争结束。而项羽的部将钟离昧当年与韩信关系很好,项羽死后,就投靠了韩信。刘邦怨恨钟离昧,......
郦食其狂言动刘邦
郦食其是陈留县(治今河南开封东南陈留城)高阳乡人。家贫落魄,喜好读书,言行狂放不羁,但胸有大志。当陈胜、项梁等人起义,各路将领路过郦食其家乡的有几十人,郦食其听说这些人都拘于小节,又且刚愎自用,听不进大度......
赵尧少年老谋荐周昌
汉十年(公元前197年),刘邦封宠妃戚姬之子如意为赵王。其时,如意只有10岁。由于吕后和戚姬之间不和,刘邦担心自己死后赵王如意会遭吕后毒手,难以保全,急欲寻找一个强有力的大臣去辅佐如意。当时,刘邦的掌管符......
猛樊哙软语劝刘邦
汉十一年(公元前196年),淮南王英布看到和自己功劳、身份差不多的梁王彭越、淮阴侯韩信先后被杀,害怕祸及己身,于是反汉。正当此时,刘邦病了,而且据说病得很厉害,尤其讨厌看见人。躺在深宫,不理朝政。并对守卫......
陆贾劝刘邦施文治
楚人陆贾凭借学识,口才,多次出使诸侯,不辱君命,很受刘邦器重。汉五年(公元前202年),刘邦消灭项羽,统一全国以后,陆贾经常在刘邦面前推崇《诗》、《书》,并劝刘邦读点《诗》、《书》。刘邦素来不喜欢读书人,......
蒯通巧对免烹
韩信自从投靠刘邦之后,为汉朝的建立立下了赫赫战功,是汉王朝的开国元勋之一。可是,因为他的才能过高,功劳太大,刘邦对他既有点害怕,又有点厌恶。把他先由齐王徙为楚王,后干脆找了个借口把他降为淮阴侯。韩信心中不......
叔孙通力谏不要易立太子
叔孙通于汉七年(公元前200年)为刘邦制订朝仪,官封太常。两年后改为太子太傅。汉十二年(公元前195年),刘邦准备改立赵王如意为太子,叔孙通认为不可。他对刘邦说:“过去,晋献公因为宠幸骊姬,所以想废太子改......
刘敬力谏不击匈奴
汉七年(公元前200年),韩王信叛乱,刘邦亲率20万大军平叛。汉军到达晋阳(今山西太原南晋源镇)时,听说韩王信已投降匈奴,并联合匈奴南攻汉地。刘邦大怒,准备先攻匈奴,后灭韩王信。于是派人出使匈奴探听虚实。......
刘邦演猫哭老鼠戏
汉高祖二年(公元前205年),刘邦以破竹之势进军到洛阳新城(今河南洛阳南)。一位三老叫董公的对汉王进言道:“我听说‘顺德者昌,逆德者亡’,‘兵出无名,事故不成’。动用武力,如果没有明确而激励人心的政治号召......
刘邦辍饭吐哺纳子房之策
项羽屡次侵夺刘邦的通衢大邑,弄得汉军给养成了大问题。汉王刘邦就跟郦食其谋划怎么样削弱楚国。郦食其提出用树立六国后代的办法来扩充自己的势力。刘邦就马上刻印,并准备派郦食其去实行。为稳妥起见,刘邦又去征求子房......
刘邦从善如顺流
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刘邦同南阳(治所在宛县,今河南南阳)郡长在犨(今河南鲁山境)东交锋,南阳郡长吃了败仗,就逃到宛城,想拼命保住宛城。刘邦也不想拿下宛城,就率兵绕宛城西上。这时张良进谏道:......
张良妙用“各自为战”策
汉高祖二年(公元前205年)冬十月,刘邦把项羽追击到阳夏(今河南太康)南面,就把军队驻扎下来了。派人跟齐王韩信和魏相彭越联系,于某日在固陵(今河南太康南)会晤,商量共同对付项羽的办法。韩信和彭越都拒绝了。......
刘邦善“安众”
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冬,楚、汉两军在广武(故址在今河南荥阳东北广武山上)摆开阵势。刘邦和项羽都到军营前喊话。项羽说:“你如果不赶快投降的话,我就请尊翁下油锅了。”刘邦说:“我跟你都受怀王之命,相约......
纪信骗楚献身
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四月,项羽把刘邦占领的荥阳(今河南荥阳东北)包围了起来。汉王刘邦提出和平解决争端,准备把自己的地盘缩小到荥阳以西。但范增劝项羽急攻荥阳。刘邦对此十分忧虑。过了1个月,汉王部下的......
刘邦鸿门施计脱险
刘邦按照项伯嘱托,第二天天刚亮就带了100多骑兵到鸿门(今陕西临潼东北)拜见项羽。双方在解释了隔阂产生的原因之后,项羽就留刘邦喝酒。席间,范增屡次用眼色示意项羽对刘邦下手,项羽不同意。范增按捺不住,就气忿......
刘邦巧施缓兵计
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12月),项羽率领诸侯兵攻破函谷关(河南宝灵西南),旋即到了戏下(今陕西临潼东北)。刘邦部下的左司马曹毋伤也想配合项羽掉转枪头。这时,项羽部队有兵40万,号称百万,而刘邦只有10......
刘邦机警过人
汉高祖八年(公元前199年)年冬,刘邦在东垣(今河北正定)攻击韩信的残余势力。回师的时侯路过赵国(今河北邯郸)。赵国宰相贯高对刘邦很不礼貌,并阴谋要杀刘邦。刘邦本来打算在赵国住一宿,忽然心里萌生不祥的预感......
韩信直陈亡秦灭楚良策
一次刘邦问韩信:“丞相屡次说将军是个奇士,现在请将军把你的计策拿出来让我开开眼界。”韩信先行拜谢之礼,接着就问:“跟大王一样要向东扩张来争权天下的难道不是项王吗?”刘邦答道:“对。”韩信说:“大王您自己揣......
刘邦巧用激将法
垓下(今安徽灵璧境)之战,项羽身亡,天下已定。汉高祖刘邦曾设宴招待文武大臣。在宴席上当着众人的面说随何是“腐儒”,并说:“要治理天下不能靠不可重用的读书人。”随何咽不下这口气,便跪下道:“陛下您带兵攻打彭......
韩信谋反未成而身遭毒手
韩信被刘邦擒获之后,虽未被杀,却由楚王降为淮阴侯,由此看出刘邦嫉妒他的才能,就经常声称有病不上朝。从此怨气日甚一日。这样,当陈豨做代郡(今河北蔚县)丞相之后,他便鼓动陈豨利用拥有“精兵”和“陛下幸臣”的条......
刘邦纳谏拜韩信为大将
韩信原在项羽部下,曾屡次给项羽出谋划策都未被采纳,因此当刘邦进军蜀郡(即汉口)时,韩信便离开项羽加入汉王的部队。可是刘邦也只是让他管管钱粮,并不器重他。萧何多次跟韩信接触,觉得韩信非同一般。他们行军到南郑......
刘邦对英布小施权术
淮南王英布答应归顺汉王并同随何一道来会见汉王。刘邦考虑英布久做一地之王,可能妄自尊大,应先给他一个下马威。英布到的那一天,他故意一边坐在床上洗脚,一边召见英布。英布看到刘邦这样傲慢无礼,自然无比愤怒,后悔......
韩信知己知彼
刘邦曾经跟韩信从容地谈到各个将领能力大小的问题。刘邦问韩信:“像我这样的人,能带领多少兵?”韩信答道:“皇上您差不多能率领10万大军。”刘邦又问:“像你这样的人,能率领多少部队?”韩信答道:“越多越好办。......
随何说服淮南王背楚归汉
刘邦跟项羽在彭城(今江苏徐州)交锋失利之后,前往梁国(建都大梁,今河南开封),到了虞(今河南虞城)地,他对身边的人说:“像你们这些人,不好同你们谈论天下大事。”随何听了有点不服气,便进见道:“我还不了解大......
张良举荐四皓保太子
汉高祖十一年(公元前196年),刘邦想更换太子,把戚夫人所生的刘如意立为太子。但大臣们都不赞成,刘邦也只好暂时不提。太后吕雉十分担心,简直不晓得此事该怎样着手才好。有人对吕雉说:“留侯(张良)善于出谋划策......
张良陈说定都关中之理
刘敬建议刘邦在关中(今陕西省中部)建都。刘邦拿不定主意。刘邦身边的大臣们也都是山东(崤山以东)人,多数人劝刘邦把京都建在洛阳(今河南洛阳)。理由是:洛阳东有成皋(今河南荥阳虎牢关),西有崤山(今河南陕县东......
王卫尉以理服刘邦
萧何为老百姓着想,曾向刘邦要求:“京都长安(今陕西西安)地少人多,而上林(皇帝御花园)倒是有很多空地,可不可以把它让给老百姓耕种,他们上缴点官粮给国家,官员也不必再去上林苑割草。”刘邦听了大发雷霆:“你这......
刘邦巧设“功狗”与“功人”之比
项羽被消灭后,刘邦就皇帝位,并论功行赏。然而大臣们都争功,使他为此事耽搁一年多而拿不定主意。刘邦觉得萧何的功劳最大,先封他为酂(今河南永城酂城)侯,管辖着8000户。其他功臣都说:“我们这些人穿着坚固的铠......
张良巧布迷魂阵
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项羽封刘邦为汉王,首府南郑(今陕西南郑),领土包括巴郡(重庆)、蜀郡(成都)、汉中郡(南郑)。刘邦赐张良200多斤黄金,两斗珍珠。张良把这些东西全部送给项伯。刘邦也曾打算让张......
陈平挫败小报告
周勃和灌婴对陈平心怀不满,就联合其他的人向刘邦打小报告:“陈平看上去一表堂堂,但肚子里未必有学问。我们听说,陈平从前在家,跟嫂嫂通奸。后来在魏国(魏咎)混不下去,就逃到西楚;也没呆多久,就逃到我们这里来。......
张良出计封雍齿
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刘邦大封功臣,已经封了20多个人,大臣们还在为谁功大功小争论不休,因此,没有继续封下去。有一天,刘邦在洛阳南宫,从双层道远远看到将领们,经常三五成群聚会洛水沙滩。刘邦问张良:......
郦食其说服田广归汉
刘邦在接纳了郦食其复守敖仓的建议之后,又派郦食其去游说齐王。郦食其见到齐王田广后就问道:“大王知道不知道天下将由谁统一?”田广说:“不知道。”郦食其又说:“能知道天下由谁统一,那么齐国就可以保存;如果不知......
蒯通善于游说
项羽和刘邦开始争雄的时候,武臣把从前赵国的那块地盘霸占了,号称武信君。一次蒯通对范阳(治所在今河北定兴南)令徐公说:“我是范阳的一个普通百姓,名叫蒯通。我暗地里忧虑您快要死了,所以特地来吊唁。不过,尽管如......
郦食其劝刘邦复守敖仓
刘邦经过多次在荥阳、成皋被项羽围困之后,就打算放弃成皋,撤退到巩县(今河南巩义)、洛阳一带,跟西楚国保持一个适当距离。郦食其进言道:“我听说,懂得天上有天这个道理的,统一中国的大业可以完成;否则,统一中国......
吕雉毒害戚姬母子
汉高祖二年(公元前205年),刘邦立刘盈为太子。以后,戚姬得到刘邦的宠爱,生下刘如意。刘邦觉得刘盈不像他,而经常说“如意类我”。加上戚姬又经常跟刘邦去关东(函谷关以东地区),日夜哭哭啼啼地要立她的儿子当太......
张良借箸
典源出处 《史记·留侯世家》:郦食其(yiji)劝刘邦复立六国后世,授印与他们,“‘……德义已行,陛下南乡(向)称霸,楚必敛衽而朝。’汉王曰:‘善。趣刻印,先生因行佩之矣。’食其未行,张良从外来谒。汉王方食,曰:‘子房前!客有为我计桡楚权者。’具以郦生语告,曰:‘于子房何如......
约法三章
典源出处 《史记·高祖本纪》:“(刘邦)召诸县父老豪桀曰:‘……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释义用法 刘邦率军进入咸阳之后,召集附近各县父老,临时制定三条法规以共同遵守,而尽废秦朝的种种苛法。后用此典泛指订立的简明法规。用典......
刘邦宠妃戚夫人怎么死的 人彘戚夫人活了多久?
戚夫人是被汉高祖刘邦的皇后吕后折磨死的。戚夫人(?-公元前194年)一称戚姬,名懿,下邳(今江苏邳州)人,祖籍秦末汉初定陶(今山东定陶),是汉高帝刘邦的宠妃。刘邦死后,刘盈即位,即汉惠帝,吕后便做了太后。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逼戚夫人穿上囚衣,戴上铁枷,关于永春巷舂米。戚夫人悲痛欲绝,乃作歌......
汉高祖刘邦的丞相是谁? 刘邦丞相萧何结局如何
导读:公元前202年2月28日,刘邦在山东定陶汜水之阳举行登基大典,定国号为汉,刘邦当上皇帝,分封异姓王,封萧何为丞相。直至刘邦死,萧何都是宰相。刘邦分型了异姓王以后,觉得异姓王权力太大,就费尽心机夺回异姓王手中的权利。异姓王反叛谋反逃跑等等诸多事件以后,异姓王已经不再刘邦觉得他们是自己的威胁......
论光武
曹植曰:“汉之二祖,俱起布衣。[2]高祖阙于微细,光武知于礼德。[3]高祖又鲜君子之风,溺儒冠,不可言敬。[4]辟阳淫僻,与众共之。[5]诗书礼乐,帝尧之所以为治也,而高祖轻之。[6]......
君臣相遇,自古为难
夫君臣相遇,自古为难。以石投水,千载一合,以水投石,无时不有。其能开至公之道,申天下之用,内尽心膂,外竭股肱,和若盐梅,固同金石者,非惟高位厚秩,在于礼之而已。(《君臣鉴戒》)【鉴赏】 这是魏徵于贞观十四年(640年)上疏中的一段话。它点明了古代社会里君臣关系的一个规律,即君臣间有着难以逾越......
《史记·吕太后本纪第九》
【提示】吕太后名雉,汉高祖刘邦的皇后,高祖死后,惠帝垂拱,吕后女主称制,在政治上推行“无为而治”的方针,为维持社会安定,发展经济生产作出了贡献,司马迁对此作了充分肯定。但是,吕后为了揽权、专权、固权,不惜大肆残害刘氏宗室,侵辱、排挤功臣,还违背“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的约规,大封吕氏为王,酿成......
《史记·高祖本纪第八》
【提示】刘邦(前256—前195),是灭秦的主要人物和楚、汉相争的最后胜利者。刘邦出生平民,年轻时当过亭长,参加起义被推为沛公,灭秦封汉王,击败项羽后登上皇帝宝座。他晚年诛灭异姓诸侯,并采取一系列措施巩固政权,奠定了西汉二百年统治基业。与项羽相比,刘邦有三个突出的长处:一是善结人心;二是举......
《史记·孝文本纪第十》
【提示】汉文帝刘恒(前202—前157)是汉高祖刘邦的第四子,始封代王,周勃等平定诸吕之乱后,被迎立为皇帝,在位凡23年。汉文帝执政期间,执行“与民休息”的政策,躬俭仁爱,关心民瘼,减赋税,省刑法,专务以德化民,因此社会安定,生产发展,礼义初兴。在汉代帝王中,汉文帝是司马迁倾心赞叹的仁圣之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