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屈原

湘君

        题解        这首诗见于《九歌》。《九歌》是屈原根据楚国民间祭神的乐歌,经过加工整理而成的。《九歌》共有《......

屈原《九歌·东君》

屈原《九歌·东君》暾将出兮东方2,照吾槛兮扶桑3。抚余马兮安驱4,夜皎皎兮既明。驾龙辀兮乘雷5,载云旗兮委蛇。长太息兮将上6,心低徊兮顾怀。羌声色兮娱人7,观者憺兮忘归。縆瑟兮交鼓8,箫钟兮瑶虡9。鸣篪兮吹竽10,思灵保兮贤姱11。翾飞兮翠曾12,展诗兮会舞13。应律兮合节14,灵之来兮......

屈原《河伯》

屈原《河伯》与女游兮九河2,冲风起兮横波。乘水车兮荷盖3,驾两龙兮骖螭。登昆仑兮四望,心飞扬兮浩荡。日将暮兮怅忘归,惟极浦兮寤怀4。鱼鳞屋兮龙堂5,紫贝阙兮朱宫6,灵何为兮水中?乘白鼋兮逐文鱼,与女游兮河之渚,流澌纷兮将来下7。子交手兮东行8,送美人兮南浦9。波滔滔兮来迎10,鱼鳞鳞兮媵......

屈原《国殇》

屈原《国殇》操吴戈兮被犀甲2,车错毂兮短兵接3。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凌余阵兮躐余行4,左骖殪兮右刃伤5。霾两轮兮絷四马6,援玉枹兮击鸣鼓7。天时怼兮威灵怒8,严杀尽兮弃原野9。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10。带长剑兮挟秦弓11,首虽离兮心不惩。诚既勇兮又以武12,终刚强兮......

屈原《离骚(片断二)》

屈原《离骚(片断二)》跪敷衽以陈辞兮1,耿吾既得此中正2。驷玉虬以乘鹥兮3,溘埃风余上征4。朝发轫于苍梧兮5,夕余至乎悬圃。欲少留此灵琐兮6,日忽忽其将暮。吾令羲和弭节兮7,望崦嵫而勿迫8。路曼曼其修远兮9,吾将上下而求索10。饮余马于咸池兮11,总余辔乎扶桑12。折若木以拂日兮1......

屈原《离骚(片断一)》

屈原《离骚(片断一)》帝高阳之苗裔兮2,朕皇考曰伯庸3。摄提贞于孟陬兮4,唯庚寅吾以降。皇览揆余初度兮5,肇锡余以嘉名6。名余曰正则兮7,字余曰灵均8。纷吾既有此内美兮9,又重之以修能10。扈江离与辟芷兮11,纫秋兰以为佩12。汨余若将不及兮13,恐年岁之不吾与14。朝搴阰之木兰兮15......

屈原《九章·哀郢》

屈原《九章·哀郢》皇天之不纯命兮2,何百姓之震愆3?民离散而相失兮,方仲春而东迁4。去故乡而就远兮5,遵江夏以流亡6。出国门而轸怀兮7,甲之朝吾以行8。发郢都而去闾兮9,怊荒忽其焉极10?楫齐扬以容与兮11,哀见君而不再得。望长楸而太息兮12,涕淫淫其若霰13。过夏首而西浮兮14,顾龙门......

屈原《山鬼》

屈原《山鬼》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既含睇兮又宜笑2,子慕予兮善窈窕3。乘赤豹兮从文狸4,辛夷车兮结桂旗5。被石兰兮带杜衡,折芳馨兮遗所思6。余处幽篁兮终不见天7,路险难兮独后来8。表独立兮山之上9,云容容兮而在下10。杳冥冥兮羌昼晦11,东风飘兮神灵雨12。留灵修兮憺忘归,岁既......

屈原《涉江》

屈原《涉江》余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2。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3。被明月兮佩宝璐4,世溷浊而莫余知兮,吾方高驰而不顾5。驾青虬兮骖白螭6,吾与重华游兮瑶之圃7。登昆仑兮食玉英8,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哀南夷之莫吾知兮,旦余济乎江湘9。乘鄂渚而反顾兮,欸秋冬之绪风10。步余......

九歌·国殇

        屈原        操吴戈兮被犀甲,   车错毂兮短兵接。    &nbs......

楚辞·离骚

        屈原        一       &nb......

九歌·湘夫人

        屈原        帝子降兮北渚,   目眇眇兮愁予。     ......

九章·橘颂

        屈原        后皇嘉树,   橘徕服兮。     &nbs......

楚辞·九歌

        屈原        “九歌”之名,在古籍中就有,如《尚书》、《山海经》等都载有“它是远古歌曲名称”之事。古时是歌、乐......

楚辞·九章

        屈原        《九章》是屈原所作《惜诵》、《涉江》、《哀郢》、《抽思》、《怀沙》、《思美人》、《惜往日》和《橘......

九章·涉江

        屈原        余幼好此奇服兮,   年既老而不衰。     ......

屈原·楚辞《九歌·湘君》

楚辞《九歌·湘君·屈原》全文注解与读后感赏析 屈原 君不行兮夷犹,      湘君啊你犹豫不走,蹇谁留兮中洲?      因谁停留在水中的沙洲?美要眇兮宜修,      为你打扮好美丽的容颜,沛吾乘兮桂舟。      我在急流中驾起桂舟。令沅湘兮无......

屈原·楚辞《九歌·大司命》

楚辞《九歌·大司命·屈原》全文注解与读后感赏析 屈原 广开兮天门,         大大地打开天宫的大门,纷吾乘兮玄云。        我乘驾起一团团连接的黑云。令飘风兮先驱,         命令旋风在前面开路,使雨兮洒尘。    指使暴雨洗净空中的......

屈原·楚辞《九歌·国殇》

楚辞《九歌·国殇·屈原》全文注解与读后感赏析 屈原 操吴戈兮被犀甲,       手执吴戈锐呵身披犀甲坚,车错毂兮短兵接。      在车毂交错中与敌人开战。旌蔽日兮敌若云,       旌旗蔽日呵敌寇蜂拥如云,矢交坠兮士争先。       箭雨......

屈原·楚辞《九歌·山鬼》

楚辞《九歌·山鬼·屈原》全文注解与读后感赏析 屈原 若有人兮山之阿,       好像有人在那山隈经过,被薜荔兮带女罗。       是我身披薜荔腰束女萝。既含睇兮又宜笑,       含情注视巧笑多么优美,子慕予兮善窈窕。       你会羡慕我的姿......

屈原·楚辞《九歌·东皇太一》

作为《九歌》的开首篇,《东皇太一》在全诗中有着特殊的地位与意义。虽然自东汉王逸以来,历代注家对东皇太一是天神的说法,并无歧异之见,然而它究竟是什么神,却诸说不一。《文选》唐五臣注云:“太一,星名,天之尊神,祠在楚东,以配东帝,故云东皇。”认为东皇太一是东帝;洪兴祖《楚辞补注》与朱熹《楚辞集注》皆承袭......

屈原·楚辞《大招》

楚辞《大招·屈原》全文注解与读后感赏析青春受谢,白日昭只。春气奋发,万物遽只。冥凌浃行,魂无逃只。魂魄归来!无远遥只。魂乎归来!无东无西,无南无北只。东有大海,溺水浟浟只。螭龙并流,上下悠悠只。雾雨淫淫,白皓胶只。魂乎无东!汤谷寂寥只。魂乎无南......

屈原·楚辞《九歌·河伯》

楚辞《九歌·河伯·屈原》全文注解与读后感赏析 屈原 与女游兮九河,       我和你河伯游在九河之上,冲风起兮横波。      大风吹起河面上掀动波浪。乘水车兮荷盖,        随你乘着荷叶作盖的水车,驾两龙兮骖螭。      以双龙为驾螭龙套在......

屈原·楚辞《九歌·礼魂》

楚辞《九歌·礼魂·屈原》全文注解与读后感赏析 屈原 成礼兮会鼓,      祀礼已完毕紧紧敲起大鼓,传芭兮代舞,      传递手中花更相交替而舞,姱女倡兮容与。     姣美的女子唱得从容自如。春兰兮秋菊,       春天供以兰秋天又供以菊,长......

屈原·楚辞《九歌·湘夫人》

楚辞《九歌·湘夫人·屈原》全文注解与读后感赏析 屈原 帝子降兮北渚,        美丽的公主快降临北岸,目眇眇兮愁予。        我已忧愁满怀望眼欲穿。嫋嫋兮秋风,          凉爽的秋风阵阵吹来,洞庭波兮木叶下。       洞庭湖波浪翻......

屈原·楚辞《九辩·宋玉》读后感|赏析

楚辞《九辩·宋玉》读后感|赏析宋玉是屈原之后最重要的楚辞作家。在《史记·屈原列传》、《汉书·艺文志》、《汉书·古今人表》中,都说宋玉生于屈原之后,到王逸才第一个说宋玉是屈原的弟子,还说《九辩》是思师之作。宋玉的作品,现存十四篇,据《汉书·艺文志》说是十六篇(其中一些已残缺),可见有些作品已亡佚。......

屈原·楚辞《九歌·少司命》

楚辞《九歌·少司命·屈原》全文注解与读后感赏析 屈原 秋兰兮麋芜,          秋天的兰草和细叶芎,罗生兮堂下。           遍布在堂下的庭院之中。绿叶兮素华,           嫩绿叶子夹着洁白小花,芳菲菲兮袭予。         喷......

屈原·楚辞《九歌·东君》

楚辞《九歌·东君·屈原》全文注解与读后感赏析 屈原 暾将出兮东方,      温煦明亮的光辉将出东方,照吾槛兮扶桑。      照着我的栏杆和神木扶桑。抚余马兮安驱,        轻轻抚着我的马安详行走,夜晈晈兮既明。      从皎皎月夜直到......

屈原·楚辞《离骚》

宋代著名史学家、词人宋祁说:“《离骚》为词赋之祖,后人为之,如至方不能加矩,至圆不能过规。”这就是说,《离骚》不仅开辟了一个广阔的文学领域,而且是中国诗赋方面永远不可企及的典范。《离骚》作于楚怀王二十四、五年(前305、前304)屈原被放汉北后的两三年中。汉北其地即汉水在郢都以东折而东流一段的北......

屈原·楚辞《九章·涉江》

关于《涉江》篇的题旨,王逸《楚辞章句》说:“此章言己佩服殊异,抗志高远,国无人知之者,徘徊江之上,叹小人在位,而君子遇害也。”汪瑗《楚辞集解》说:“此篇言己行义之高洁,哀浊世而莫我知也。欲将渡湘沅,入林之密,入山之深,宁甘愁苦以终身,而终不能变心以从俗,故以‘涉江’名之,盖谓将涉江而远去耳。”这两种......

屈原·楚辞《招魂》

在《楚辞》中,《招魂》是一篇独具特色的作品。它是模仿民间招魂的习俗写成的。其中却又包含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关于《招魂》的作者,历来存在着争论。东汉王逸《楚辞章句》称《招魂》作者是宋玉,因哀怜屈原“魂魄放佚”,因作以招其生魂。但西汉中,司马迁作《史记》,在《屈原贾生列传》中,将《招魂》与《离骚》、《......

屈原·楚辞《九歌·云中君》

楚辞《九歌·云中君·屈原》全文注解与读后感赏析 屈原 浴兰汤兮沐芳,       用兰汤沐浴带上一身芳香,华采衣兮若英。       让衣服鲜艳多彩像花朵一样。灵连蜷兮既留,       灵子盘旋起舞神灵仍然附身,烂昭昭兮未央。       他身上不断......

屈原·楚辞《九章·抽思》

楚辞《九章·抽思·屈原》全文注解与读后感赏析 屈原 心郁郁之忧思兮,      心里的忧愁万分郁结,独永叹乎增伤。      孤独地唉声叹气不断悲伤。思蹇产之不释兮,      思来想去怎么也不能开怀,曼遭夜之方长。      只恨长夜漫漫天总不亮。......

屈原·楚辞《九章·橘颂》

楚辞《九章·橘颂·屈原》全文注解与读后感赏析 屈原 后皇嘉树,         你天地孕育的橘树哟,橘徕服兮。         生来就适应这方水土。受命不迁,          禀受了再不迁徙的使命,生南国兮。          便永远生在南楚。&......

屈原·楚辞《九章·惜往日》

《惜往日》以首句名篇。本篇有真伪之争。南宋魏了翁《鹤山渠阳经外杂抄》因篇中提到伍子胥,怀疑本篇和《悲回风》为伪作。明许学夷《诗源辨体》和清曾国藩《求阙斋读书录》以作品语气而致疑。清吴汝纶《评点古文辞类纂》以《怀沙》为绝笔,又因本篇文词浅显,而疑本篇非屈原所作。今人陆侃如、冯沅君、刘永济、谭介甫、胡念......

屈原·楚辞《九章·惜诵》全文与

楚辞《九章·惜诵·屈原》全文与读后感赏析 屈原 惜诵以致愍兮,       怀着悼惜进谏表达忧悯之忱,发愤以抒情。        发愤抒发我的一腔衷情。所作忠而言之兮,      如果我所说的不是出于忠诚,指苍天以为正。       可以指着苍天来为我......

屈原·楚辞《九章·哀郢》

楚辞《九章·哀郢·屈原》全文注解与读后感赏析 屈原 皇天之不纯命兮,      老天爷的变化反复无常,何百姓之震愆?       为什么要使百姓播迁动荡?民离散而相失兮,       人民都妻离子散不能相顾,方仲春而东迁。        正当仲春二月向......

屈原·楚辞《九章·思美人》

楚辞《九章·思美人·屈原》全文注解与读后感赏析 屈原 思美人兮,          怀念着我心爱的人呵,擥涕而伫眙。        揩干眼泪而远望。媒绝路阻兮,         没人介绍而路又迢遥,言不可结而诒。       有话却无法成章。&nb......

屈原·楚辞《远游》

《远游》一篇,东汉王逸《楚辞章句》以为“屈原之所作也”,题解云:“屈原履方直之行,不容于世。上为谗佞所谮毁,下为俗人所困极,章皇山泽,无所告诉。乃深惟元一,修执恬漠。思欲济世,则意中愤然,文采铺发,遂叙妙思,托配仙人,与俱游戏,周历天地,无所不到。然犹怀念楚国,思慕旧故,忠信之笃,仁义之厚也。是以君......

屈原·楚辞《九章·悲回风》

《悲回风》以句首名篇。本篇也存在真伪之争,南宋魏了翁《鹤山渠阳经外杂抄》以本篇风格不似屈原而像宋玉、景差之作而怀疑本篇为伪作,明代许学夷《诗源辨体》以语气不似屈原而提出疑问,吴汝纶《古文辞类纂点勘记》以本篇文字太奇而疑为伪作,后来陈钟凡《楚辞各篇作者考》、陆侃如与冯沅君《中国诗史》、刘永济《屈赋通笺......

屈原·楚辞《九章·怀沙》

楚辞《九章·怀沙·屈原》全文注解与读后感赏析 屈原 滔滔孟夏兮,        初夏的天气盛阳,草木莽莽。        百草万木茂畅。伤怀永哀兮,        我独不息地悲伤,汩徂南土。        远远走向南方。 眴兮杳杳, ......

屈原·楚辞《渔父》

楚辞《渔父·作者》全文注解与读后感赏析屈原既放,          屈原遭到了放逐,游于江潭。          在沅江边上游荡。行吟泽畔,          他沿江行走吟哦,颜色憔悴,          面容憔悴,形容枯槁。          模样枯瘦。 渔父......

屈原·楚辞《天问》

《天问》是屈原所作楚辞中的一篇“奇”文:说它奇,不仅由于艺术的表现形式不同于屈原的其他作品,更主要的是从作品的构思到作品所表现出来的作者思想的“奇”——奇绝的内容显示出作者惊人的艺术才华,表现出诗人非凡的学识和超卓的想像力!何谓“天问”?王逸《楚辞章句》说:“何不言‘问天’?天尊不可问,故曰‘天......

端午

        纪念楚国诗人屈原的节日,在农历五月五日。按照十二地支纪日法,此为仲夏第一个午日,故名“端午”。《风土记》:“仲夏端午。端,初也。”现代学者考证,端午节最早应来源于夏至节,此时天气渐热,正是疫病发生的......

《九歌》

《九歌》楚辞篇名。战国屈原作,汉王逸《楚辞章句》说:“《九歌》者,屈原之所作也。昔楚国南郢之邑,沅、湘之间,其俗信鬼而好祠。其祠,必作歌乐鼓舞以乐诸神。屈原放逐,窜伏其域,怀忧苦毒,愁思沸郁。出见俗人祭祀之礼,歌舞之乐,其词鄙陋,因为作《九歌》之曲,上陈事神之敬,下见己之冤结,托之以风谏......

《橘颂》

《橘颂》《楚辞·九章》篇名。战国屈原作。汉王逸《楚辞章句》认为此篇是屈原被谗人所害之后的作品。清王夫之《楚辞通释》认为是屈原被楚怀王疏远后所作。今人游国恩《楚辞论文集》:“从‘生南国兮’一语看来,似乎这橘树就是屈原在江南途中所见。”文怀沙《屈原九章今绎》:“(本篇)文字风格与其他八章迥异......

《渔父》 - 〔战国》楚〕屈原

〔战国·楚〕屈原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至于斯?”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其糟而歠其醨?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楚辞章句

        第一本完整的楚辞注本。十七卷。战国时屈原、宋玉等撰,东汉王逸注。注本成书于东汉安帝时。(屈原、宋玉参见“《楚辞》”)       ......

《天问》

        屈原        曰:遂古之初,   请问:远古创始的景象,    ......

《卜居》

                屈原既放,①              屈原已经被放逐荒远,   &nb......

《初放》

                平生于国兮,①     我屈原从小生活在国都,    &nbs......

《渔父》

                屈原既放,          屈原已经遭到放逐,    &nb......

《招魂》

        屈原        朕幼清以廉洁兮,①         自幼清高不爱财,   &nbs......

《逢纷》

                伊伯庸之末胄兮,        我是伯庸大人的后代啊,    ......

《惜贤》

                览屈氏之《离骚》兮,       读完了屈原的《离骚》啊,   &n......

见屈原

        ·独逸窝居士·        敬宗时,高崔巍喜弄痴。帝令给使撩头水下,久而出之。问:“何所苦?”答曰:“见屈原云,我......

屈原之沉渊,遭子椒之谮 (zen怎去声)也;管子得行其道,鲍叔之力也。

        屈原投河自尽,是因为遭到楚国司马子椒的谗言迫害:管子得以实施自己的治国之道,因为有好友鲍叔牙的大力荐举。......

诗人之赋丽以则,辞人之赋丽以淫。

名言:诗人之赋丽以则,辞人之赋丽以淫。注释:诗人之赋:指屈原的赋。则:法则,法度,指屈赋符合《诗经》的写作精神。辞人之赋:指屈原之后的楚辞诸作者。淫:过分,指不合法度。句意:诗人所作的赋瑰丽而有法度,辞人所作的赋美丽但不合法度。出处:汉·扬雄《法言·吾子》......

宁与黄鹄比翼乎,将与鸡鹜争食乎

【名句】宁与黄鹄比翼乎,将与鸡鹜争食乎语出战国屈原《卜居》。究竟是和天鹅比翼齐飞呢,还是与鸡鸭争夺食物?说明愿和贤士共处,一起实现远大的理想,而不屑与小人争名夺利。鹄:天鹅。鹜:鸭子。......

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勿迫

【名句】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勿迫语出战国屈原《离骚》。我要叫羲和停鞭慢行啊,希望太阳不要迫近崦嵫。形容时光飞逝。羲和:神话中给太阳驾车的人。节:马鞭。崦嵫:山名,神话中太阳落山之处,在今甘肃省天水县西。......

诗人之赋丽以则,辞人之赋丽以淫

【名句】诗人之赋丽以则,辞人之赋丽以淫语出汉代扬雄《法言·吾子》。屈原的骚赋辞采富丽而合乎法则,宋玉、枚乘的赋词藻华丽而铺张过分。这是扬雄对楚辞汉赋的评论。......

众踥蹀而日进兮,美超远而逾迈

【名句】众踥蹀而日进兮,美超远而逾迈语出战国屈原《九章·哀郢》。众小人到处钻营,天天接近君主,贤良的君子只能远远地离开并越来越被疏远。踥蹀:行走,这里指小人到处钻营。美:指贤良君子。逾迈:越来越远。逾,越。迈,远行。......

举贤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

【名句】举贤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语出战国屈原《离骚》。选拔贤人和重用有才能的人,要遵循法则而不要走样。说明选贤任能应坚持原则。......

变白以为黑兮,倒上以为下

【名句】变白以为黑兮,倒上以为下语出战国屈原《九章·怀沙》。把白色的说成黑色的,把上颠倒过来作为下。说明黑白颠倒,是非混淆,贤愚不分。......

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贤圣发愤之所作也。

【名句】文王拘①而演②《周易》;仲尼厄③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④失明,厥⑤有《国语》;孙子膑脚⑥,兵法修列;不韦⑦迁蜀,世传《吕览》⑧;韩非囚秦,《说难》、《孤愤》⑨;《诗》⑩三百篇,大底贤圣发愤之所作也。【注释】①拘:拘禁。②演:推演。③厄:危难,这里指孔子周游列国时,遭到......

有关于悲哀的名言名句大全

        悲莫悲兮生离别。        ——[战国]屈原《九歌·少司命》    ......

有关于乡情的名言名句大全

        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        ——[战国]屈原《九章·哀郢》   &n......

学习屈原精神

        竞①渡②端阳,吊③屈原④之溺水。            ......

屈原

屈原(约前340—约前278)名平,字原,又名正则,字灵均。战国时期楚人。其政治理想是“美政”,即圣君贤相的政治和民本思想。楚怀王时,因其“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曾任左徒、三闾大夫之职,参与议论国事。政治上对内主张改革弊政,修明法度,举贤授能;对外主张联齐抗秦。受到小人谗毁、排挤,被放......

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屈原“渔父辞”)真正的圣人,并不固守既有的法则,并不拘泥于物理;而能顺应时势的变迁而修正自我的行为。此即俗语所说“识时务者为俊杰”)......

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屈原“渔父辞”)自己守身如玉,所以有高洁的德操,就好像刚沐浴过,不愿蒙受尘埃一般。屈原心意已死,生死何足计较,宁可清白以终,不愿被世俗的污浊所感染。这是屈原对渔父表明自己的态度志向。......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屈原“渔父辞”)世人都为追逐功名利禄而变得污浊不堪;只有我不为名利所动,志节清高。世人都浑浑噩噩,沉醉在酒中;只有我保持着清醒,想为国尽忠。这是屈原回答渔父,自己为何被贬谪的原因。......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屈原“卜居”)比喻器物的使用,各有所偏,难以兼备。尺比寸长,但测量小东西时,反倒无用;寸虽较短,但也有它的长处。故器物各有所用,即使龟甲蓍草恐怕也不能全然解决疑问。屈原“卜居”一章采用对答方式,非真有其事,只不过藉以表明自己的心迹罢了。所以问卜并不能解决问题,这是郑檐尹对屈原所......

端阳节

        战国时候,楚怀王不听大夫屈原的忠心苦劝,被张仪诓到秦国软禁起来,不久便死在秦国了。后来,郢都被秦兵攻破了!        ......

五月端阳

        大约在公元前二百七十八年农历四月底的一天,屈原在汨罗江边听一个外乡人说,秦军已经攻下了郢都(古都邑名,在今湖北江陵西北),郢都城内一片混乱,百姓们正在遭难。   &nbs......

烛龙

典源出处 《楚辞》屈原《天问》:“西北辟启,何气通焉?日安不到?烛龙何照?”《山海经·大荒北经》:“西北海之外,赤水之北,有章尾山。有神,人面蛇身而赤,身长千里,直目正乘,其瞑乃晦,其视乃明,不食不寝不息,风雨是谒。是烛九阴,是谓烛龙。”又《淮南子·坠形训》:“烛龙在雁门北,蔽于委羽......

泽畔行吟

典源出处 《楚辞·渔父》:“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王逸叙:“《渔父》者,屈原之所作也。屈原放逐,在江、湘之间,忧愁叹吟,仪容变易。”《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释义用法 楚国屈原(名平,《离骚......

阳侯之波

典源出处 《楚辞》屈原《九章·哀郢》:“凌阳侯之泛滥兮,忽翱翔之焉薄。”王逸注:“阳侯,大波之神。”《淮南子·览冥训》:“武王伐纣,渡于孟津。阳侯之波,逆流而击,疾风晦冥,人马不相见。”高诱注:“阳侯,陵阳国侯也。其国近水,㲻(ni)水而死。其神能为大波,有所伤害,因谓之阳侯之波......

羲和驭日

典源出处 《楚辞》屈原《离骚》:“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勿迫。”王逸注:“羲和,日御也。”洪兴祖补注:“虞世南引《淮南子》云:“爰止羲和,爰息六螭,是谓悬车。’注云:‘日乘车,驾以六龙,羲和御之,日至此而薄于虞渊,羲和至此而回。’”释义用法 神话传说中羲和原是一位......

湘灵鼓瑟

典源出处 《楚辞》屈原《远游》:“使湘灵鼓瑟兮,令海若舞冯夷。”刘向《列女传》卷一:“天下称二妃聪明贞仁,舜陟方,死于苍梧,号曰重华。二妃死于江、湘之间,俗谓之湘君。”《史记·秦始皇本纪》:“(始皇)乃西南渡淮水,之衡山、南郡。浮江,至湘山祠。逢大风,几不得渡。上问博士曰:‘湘君何......

投汨自沉

典源出处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屈原)乃作《怀沙》之赋。……于是怀石遂自沉汨罗以死。”王逸《楚辞·离骚叙》:“(楚)襄王复用谗言,迁屈原于江南。屈原放在草野,复作《九章》。援天引圣,以自证明,终不见省。不忍以清白久居浊世,遂赴汨渊自沉而死。”《楚辞·招魂叙》:“......

送君南浦

    典源出处 《楚辞》屈原《九歌·河伯》:“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南朝梁·江淹《别赋》:“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送君南浦,伤如之何!” 释义用法 屈原与江淹的作品里都提到在南浦送别。......

彭寿殇夭

典源出处 屈原《天问》:“彭铿斟雉,帝何飨?受寿永多,夫何久长?”《庄子·齐物论》:“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大山为小;莫寿于殇子,而彭祖为夭。”汉·刘向《列仙传》卷上:“彭祖者,殷大夫也,姓篯名铿,帝颛顼之孙,陆终氏之中子。历夏至殷末,八余岁,常食桂芝,善导引行气。”晋·葛洪《神仙传·......

阊阖

典源出处 《楚辞》屈原《离骚》:“吾令帝阍开关兮,倚阊阖而望予。”王逸注:“阊阖,天门也。”释义用法 阊阖为神话传说中的天门,后用来借指帝王宫殿的大门。用典形式【九阊】明·王夫之:“群仙笑指九阊开,朱凤翔丹穴。”【阊阖】唐·王维:“九天阊阖开宫殿......

沧浪濯缨

典源出处 屈原《楚辞·渔父》:“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人淈(gu)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人�......

瓦釜雷鸣

    典源出处 《楚辞》屈原《卜居》:“世溷浊而不清,蝉翼为重,千钧为轻;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 释义用法 屈原慨叹人世间清浊不分,忠奸难辨。能奏出宏亮乐音的黄钟被毁弃,而瓦罐却......

千里驹

典源出处 《楚辞》屈原《卜居》:“宁昂昂若千里之驹乎?将泛泛若水中之凫乎,与波上下,偷以全吾躯乎?”《史记·鲁仲连列传》正义引《鲁仲连子》:“有徐劫者,其弟子曰鲁仲连,年十二,号千里驹。”又《三国志·魏书·曹休传》:“曹休字文烈,太祖族子也。……太祖谓左右曰:‘此吾家千里驹也。......

诗词名言 屈原列传

  名词解释  《屈原列传》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有关屈原的部分,是一篇风格独特的人物传记。这是现存关于屈原最早的完整的史料,是研究屈原生平的重要依据。  概括  作品全称: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作品作者:司马迁  创作年代:西汉  作品体裁:历史散文  人物介绍:屈原  简......

诗词名言 浅谈先秦诗歌艺术

  浅谈先秦诗歌艺术(上)  说起诗歌,大多数人首先想到的便是唐诗宋词这些巅峰之作,至于先秦、魏晋时期的诗风总给人一种或晦涩有余,或华丽不足的感觉,于是潜意识也就回避了。因此疏离感、陌生感就有了。  诗歌之所以被誉为“文学之母”,显然是不无道理的。作为世界上最古老最基本的文学形式,它对文学的意义......

离骚(屈原)

离骚(屈原)【家世生平】  帝高阳之苗裔兮,我是古帝高阳氏的子孙,  朕皇考曰伯庸,我的父亲字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摄提那年正当孟陬啊,  惟庚寅吾以降,正当庚寅日那天我降生。  皇览揆余初度兮,父亲仔细揣测我的生辰,  肇锡余以嘉名:于是赐......

楚辞《卜居》

屈原既放①,三年不得复见。竭智尽忠,而蔽障于谗;心烦虑乱,不知所从。乃往见太卜郑詹尹曰②:“余有所疑,愿因先生决之。”詹尹乃端策拂龟曰③:“君将何以教之?”屈原曰:“吾宁悃悃款款朴以忠乎④?将送往劳来斯无穷乎?宁诛锄草茅以力耕乎?将游大人以成名乎?宁正言不讳以危身乎?将从俗富贵......

史记《屈原列传》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①。为楚怀王左徒②。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③。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上官大夫与之同列④,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⑤,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

屈原忧赋《离骚》、投汨罗

        (节自《屈原贾生列传》)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第二十四》 -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第二十四》 - 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赋见称。

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自屈原沉汨罗后百有馀年,汉有贾生,为长沙王太傅,过湘水,投书以吊屈原。【段意】从屈原死后楚终于灭国,引出百余年后贾谊的投书吊屈。......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第二十四》 -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

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其糟而啜其?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

冉冉征途间,谁是长年者。

“冉冉征途间,谁是长年者。”诗句出处:《玉华宫》;是唐朝诗人杜甫的作品。溪回松风长,苍鼠窜古瓦。不知何王殿,遗构绝壁下。阴房鬼火青,坏道哀湍泻。万籁真笙竽,秋色正萧洒。美人为黄土,况乃粉黛假。当时侍金舆,故物独石马。忧来藉草坐,浩歌泪盈把。冉冉征途间,谁是长年者。......

回风起清曙,万象萋已碧。

“回风起清曙,万象萋已碧。”诗句出处:《雨二首》;是唐朝诗人杜甫的作品。青山澹无姿,白露谁能数。片片水上云,萧萧沙中雨。殊俗状巢居,曾台俯风渚。佳客适万里,沈思情延伫。挂帆远色外,惊浪满吴楚。久阴蛟螭出,寇盗复几许。空山中宵阴,微冷先枕席。回风起清曙,万象萋已碧。......

清霜九月天,仿佛见滞穗。

“清霜九月天,仿佛见滞穗。”诗句出处:《雨》;是唐朝诗人杜甫的作品。行云递崇高,飞雨霭而至。潺潺石间溜,汩汩松上驶。亢阳乘秋热,百谷皆已弃。皇天德泽降,焦卷有生意。前雨伤卒暴,今雨喜容易。不可无雷霆,间作鼓增气。佳声达中宵,所望时一致。清霜九月天,仿佛见滞穗。郊扉及我......

历任圣朝清峻地,至今依是少年身。

“历任圣朝清峻地,至今依是少年身。”诗句出处:《献王大夫二首》;是唐朝诗人方干的作品。都缘声价振皇州,高卧中条不自由。早副急征来凤沼,常陪内宴醉龙楼。锵金五字能援笔,钓玉三年信直钩。必恐借留终不遂,越人相顾已先愁。功成犹自更行春,塞路旌旗十里尘。只用篇章为教化,不知夷夏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