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司马迁
《报任少卿书》
太史公牛马走①司马迁再拜言。少卿足下:曩者辱赐书,教以顺于接物②、推贤进士为务。意气勤勤恳恳,若望③仆不相师,而用流俗人之言,仆非敢如此也。仆虽罢驽④,亦尝侧闻长者之遗风矣。顾自以为身残处秽⑤,动而见尤,欲益反损,是以独郁悒而与谁语。谚曰:“谁为为之?孰令听之?”盖钟子期死,伯牙终身不复鼓琴⑥......
崇富论
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所阐扬的贫富观念。司马迁在《史记》中特辟有《货殖列传》,记载古今以工商致富的奇才,如范蠡(越王谋臣)、子贡(孔子弟子)、鲁人猗顿、巴寡妇清、蜀郡卓氏、宣曲任氏等,都富可敌国,与王......
典志体
以典章制度为中心的史籍编纂体裁。司马迁《史记》有“八书”,即《礼书》、《乐书》、《律书》、《历书》、《天官书》、《封禅书》、《河渠书》、《平准书》等,比较系统地记述了汉武帝以前历代典章制度的概况......
司马迁
西汉史学家。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司马迁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成人后曾师从孔安国、董仲舒等儒学大师,又曾漫游东西南北,眼界大开。据《史记·自序》,司马氏在西周时世典周史,后失其业,至汉武帝......
《说难》
《说难》散文篇名。战国韩非作。汉司马迁《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说:“悲廉直不容于邪枉之臣,观往者得失之变,故作《孤愤》、《五蠹》、《内外储》、《说林》、《说难》十余万言。然韩非知说之难,为《说难》书甚具,终死于秦,不能自脱”,“申子、韩子皆著书,传于后世,学者多有。余独悲韩子为《说难》而不......
《老子》
《老子》书名。又名《道德经》。春秋李耳著。汉司马迁《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说:“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
《风赋》
《风赋》辞赋篇名。战国宋玉作。汉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说:“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赋见称。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梁刘勰《文心雕龙·诠赋》说:“及灵均唱《骚》,始广声貌。然赋也者,受命于诗人,拓宇于《楚辞》也。于是荀况《礼(赋)》、《智(......
《孤愤》
《孤愤》散文篇名。战国韩非作。汉司马迁《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说:“非见韩之削弱,数以书谏韩王,韩王不能用。于是韩非疾治国不修明法制,执势以御其臣下,富国强兵而以求人任贤,反举浮淫之蠹而加之于功实之上。以为儒者用文乱法,而侠者以武犯禁。宽则宠名誉之人,急则用介胄之士。今者所养非所用,所用非......
《勾践灭吴》
《勾践灭吴》散文篇名。选自《国语·越语上》。汉司马迁《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说:“禹之功大矣,渐九川,定九州,至于今诸夏艾安。及苗裔勾践,苦身焦思,终灭强吴,北观兵中国,以尊周室,号称霸王。勾践可不谓贤哉!盖有禹之遗烈焉。范蠡三迁皆有荣名,名垂后世。臣主若此,欲毋显,得乎?”清朱彝尊《经义......
《陈丞相世家》
《陈丞相世家》《史记》篇名。西汉司马迁作。明代赵恒说:“太史公论倾侧扰攘,卒归高祖,其智也;纷纠之难,常出奇计,亦智也;时事多故,不惟自脱,卒定宗庙,以荣名终,可谓大智矣。总束之曰:‘非智谋而能若是乎!’论留侯筹策功力则归之天,论平功名则归之智谋,智谋者,人也,正谲之间耳。读陈平一传,可......
《魏其武安侯列传》
《魏其武安侯列传》《史记》篇名。西汉司马迁作。关于本篇主旨,人们的理解不完全一致。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说:“吴楚为乱,宗属唯婴贤而喜士,士乡之,率师抗山东荥阳。作《魏其武安侯列传》。”明代凌约言说:“魏其灌夫皆聚客以树党,武安亦折节天下士,三人徒以宾客相倾,而卒无赖于宾客,岂所宝者......
《项羽本纪》
《项羽本纪》《史记》篇名,西汉司马迁作。关于此篇题目,唐司马贞《史记索隐》说:“项羽崛起,争雄一朝,假号西楚,竟未践天子之位,而身首别离,斯亦不可称‘本纪’,宜降为‘世家’。”清张照说:“史法,天子则称‘本纪’者,盖祖述史迁之文,马迁之前,固无所谓‘本纪’也。马迁之意并非以‘本纪’非天子......
《谏逐客书》
《谏逐客书》散文篇名。秦李斯作。汉司马迁《史记·李斯列传》说:“秦王拜斯为客卿。会韩人郑国来间秦,以作注溉渠,已而觉。秦宗室大臣皆言秦王曰:‘诸侯人来事秦者,大抵为其主游间于秦耳,请一切逐客。’李斯议亦在逐中。斯乃上书曰:‘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秦王乃除逐客之令,复李斯官,卒用其......
《绛侯周勃世家》
《绛侯周勃世家》《史记》篇名。西汉司马迁作。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说:“诸吕为从,谋弱京师,而勃反经合于权;吴楚之兵,亚夫驻于昌邑,以厄齐赵,而出委以梁。作《绛侯世家》。”前秦王猛说:“亚夫前却人主以求名,臣窃少之。”(洪迈《容斋续笔》卷六引)宋代黄震说:“厚德如文帝,疑谤一闻,微太......
《游侠列传》
《游侠列传》《史记》篇名。西汉司马迁作。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说:“救人于厄,振人不赡,仁者有乎;不既信,不倍言,义者有取焉。作《游侠列传》。”班固《汉书·司马迁传》说:“序游侠则退处士而进奸雄。”宋代刘辰翁说:“叩其意,本不取季次原宪等,盖言其有何功业而志之不倦?却借他说游侠之所为......
《留侯世家》
《留侯世家》《史记》篇名,西汉司马迁作。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说:“运筹帷幄之中,制胜于无形,子房计谋其事,无知名,无勇功,图难于易,为大于细。作《留侯世家》。”宋代真德秀说:“子房为汉谋臣,虽未尝一日居辅相之位,而其功实为三杰之冠,故高帝首称之。其人品在伊、吕间,而学则有王伯之杂;......
《李将军列传》
《李将军列传》《史记》篇名。西汉司马迁作。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说:“勇于当敌,仁爱士卒,号令不烦,师徒乡之。作《李将军列传》。”宋代黄震说:“凡看卫霍传,须合李广看。卫霍深入二千里,声振华夷,今看其传,不值一钱。李广每战辄北,困踬终身,今看其传,英风如在。史氏抑扬予夺之妙,岂常手可......
《李斯列传》
《李斯列传》《史记》篇名。西汉司马迁作。关于本篇主旨,《史记·太史公自序》说:“能明其画,因时推秦,遂得意于海内,斯为谋首。作《李斯列传》。”明代茅坤说:“《李斯传》传斯本末,特佐始皇定天下、变法诸事仅十之三;传高所以乱天下而亡秦,特十之七八。太史公恁地看得亡秦者高,所以酿高之乱者并由斯......
《淮阴侯列传》
《淮阴侯列传》《史记》篇名。西汉司马迁作。关于本篇主旨,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说:“楚人迫我京索,而信拔魏赵,定燕齐,使汉三分天下有其二,以灭项籍。作《淮阴侯列传》。”宋代黄震《黄氏日抄》说:“韩信虏魏、破代、平赵、下燕、定齐,南摧楚兵二十万,杀龙且,而楚遂灭。汉并天下,皆信力也。武......
《廉颇蔺相如列传》
《廉颇蔺相如列传》《史记》篇名,西汉司马迁作。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说:“能信意强秦,而屈体廉子,用徇其君,俱重于诸侯。作《廉颇蔺相如列传》。”宋代黄震说:“太史公作《廉颇蔺相如列传》,而附之赵奢、李牧,赵之兴亡著焉。一时烈丈夫英风伟概,令人千载兴起。”(《黄氏日抄》)明代凌稚隆说:......
《吕太后本纪》
《吕太后本纪》《史记》篇名。西汉司马迁作。清代赵翼说:“吕后当高帝临危时,问肖相国后孰可代者,是固以安国家为急也。孝惠既立,政由母氏,其所用曹参、王陵、陈平、周勃等,无一非高帝注意安刘之人,是惟恐孝惠之不能守业也,后所生惟孝惠及鲁元公主,其他皆诸姬子,使孝惠而在,则方与孝惠图治计长久,观......
《孟尝君列传》
《孟尝君列传》《史记》篇名。西汉司马迁作。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说:“好客喜士,士归于薛,为齐扞楚魏。作《孟尝君列传》。”宋代王安石《读孟尝君传》说:“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嗟乎!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不然,擅齐之强,得一士焉,宜......
《商君列传》
《商君列传》《史记》篇名。西汉司马迁作。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说:“鞅去卫适秦,能明其术,强霸孝公,后世遵其法。作《商君列传》。”汉代桑弘羊说:“昔商鞅之相秦也,内立法度,严刑罚,饬政教,奸伪无所容;外设百倍之利,收山泽之税,国富民强,器械完饰,蓄积有余,是以征敌伐国,攘地斥境,不赋......
《五蠧》
《五蠧》散文篇名。战国韩非作。汉司马迁《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说:“韩非疾治国不务修明其法制,执势以御其臣下,富国强兵而以求人任贤,反举浮淫之蠹而加之于功实之上。以为儒者用文乱法,而侠者以武犯禁。宽则宠名誉之人,急则用介胄之士。今者所养非所用,所用非所养。悲廉直不容于邪枉之臣,观往者得失之......
《魏公子列传》
《魏公子列传》《史记》篇名。西汉司马迁作。关于本篇主旨及魏公子其人,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说:“能以富贵下贫贱,贤能诎于不肖,唯信陵君为能行之。作《魏公子列传》。”明代茅坤说:“信陵君是太史公胸中得意人,故本传亦太史公得意文。”(《史记钞》)顾璘说:“孟尝、平原、春申皆以封邑系,此独......
《郦生陆贾列传》
《郦生陆贾列传》《史记》篇名。西汉司马迁作。宋代黄震说:“郦生为高帝下陈留,高帝赖其兵食遂以入关,所系大矣。陆贾两使尉地,使汉越无兵争,天下阴受其赐多矣。时时称说《诗》、《书》,以祛高帝马上之习,社稷灵长终必赖之矣。其后知太后将王诸吕不可争,乃病免家居;及诸吕将危刘氏,则出为陈平画策诛之......
《秦誓》
《秦誓》《尚书》篇名。史载为秦穆公作。汉司马迁《史记·秦本纪》说:“三十六年(公元前六二四年),穆公复益厚孟明等,使将兵伐晋,渡河焚船,大败晋人,取王官及鄗,以报郩之役。晋人皆城守不敢出。于是穆公乃自茅津渡河,封郩中尸,为发丧,哭之三日。乃誓于军曰:‘嗟,士卒!听,无哗,余誓告汝。古之人......
《汲郑列传》
《汲郑列传》《史记》篇名。西汉司马迁作。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说:“正衣冠立于朝廷,而群臣莫敢言浮说,长孺矜焉;好荐人,称长者,壮有溉。作《汲郑列传》。”宋代黄震《黄氏日抄》说:“汲黯论帝多欲,劝帝无起兵,谏帝迎浑邪王,切责张汤苛法,而拳拳愿出入禁闼,补过拾遗,切直忠尽,汉廷第一。帝......
《报任安书》
《报任安书》散文篇名。又名《报任少卿书》。西汉司马迁作。关于本文写作背景,汉代班固《汉书·司马迁传》说:“迁既被刑之后,为中书令,尊宠任职。故人益州刺史任安,予迁书,责以古贤臣之义。迁报之。”关于本文的抒情特色,后人多有评论。梁代刘勰曾用“志气槃桓”来评论此文(《文心雕龙·书记》)。明代......
《屈原贾生列传》
《屈原贾生列传》《史记》篇名。西汉司马迁作。关于其中《屈原传》之著作权,明代凌稚隆说:“汉武帝爱《离骚》,命淮南王安作《离骚传》。太史公作原传,本淮南词也。”(《史记评林》)关于屈原与贾谊同传,明代茅坤说:“贾谊本汉才臣,与屈原异指,而史迁特以谊尝为书吊屈原,故并为一传。”又说:“太史公......
《伯夷列传》
《伯夷列传》《史记》篇名。西汉司马迁作。关于本篇主旨,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说:“末世争利,维彼奔义;让国饿死,天下称之。作《伯夷列传》。”晋陶渊明《饮酒》其二说:“积善云有报,夷叔在西山;善恶苟不应,何事空立言!”日人村尾元融说:“太史公欲求节义最高者为列传首,以激叔世浇漓之风,并......
《高祖本纪》
《高祖本纪》《史记》篇名。西汉司马迁作。明代茅坤说:“读《高祖纪》须参《项羽纪》,两相得失处,一一入手。”(《史记钞》)清代吴见思说:“《高纪》俱记实事,不及写其英雄气概,只于篇首写之,如慢易诸吏处,斩白蛇处;篇后写之,如未央上寿处,沛中留饮处,病时却医处,写其豁达本色,语语入神。”(《......
《陈涉世家》
《陈涉世家》《史记》篇名,西汉司马迁作。司马迁《太史公自序》说:“桀纣失其道而汤、武作,周失其道而《春秋》作,秦失其政而陈涉发迹。诸侯作难,风起云蒸,卒亡秦族。天下之端,自涉发难。作《陈涉世家》。”唐代司马贞《史记索隐》说:“胜立数月而死,无后,亦称‘世家’者,以其所遣侯王将相竟灭秦,以......
《平原君虞卿列传》
《平原君虞卿列传》《史记》篇名。西汉司马迁作。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说:“争冯亭以权,如楚以救邯郸之围,使其君复称于诸侯。作《平原君虞卿列传》。”宋代苏辙说:“赵胜倾身下士,以窃一时之声可耳,至于为国计虑,胜不知也。”又说:“虞卿始终事赵,专持纵说.其言前后可考,无反复之病。观其赴魏......
《孙子吴起列传》
《孙子吴起列传》《史记》篇名,西汉司马迁作。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说:“非信廉仁勇不能传兵论剑,与道同符,内可以治身,外可以应变,君子比德焉。作《孙子吴起列传》。”明代凌稚隆说:“通篇以‘兵法’二字作骨,首次武以兵法见吴王,卒斩二姬为名将;后次膑与庞涓俱学兵法,而膑以兵法为齐威王师,......
《吊屈原赋》
《吊屈原赋》赋篇名。西汉贾谊作。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说:“汉有贾生,为长沙王太傅,过湘水,投书以吊屈原。”班固《汉书·贾谊传》说:“谊既以适去,意不自得,及度湘水,为赋以吊屈原。屈原,楚贤臣也,被谗放逐,作《离骚赋》,其终篇曰:‘已矣!国亡人,莫我知也。’遂自投江而死。谊追伤之,......
《乐毅列传》
《乐毅列传》《史记》篇名。西汉司马迁作。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说:“率行其谋,连五国兵,为弱燕报强齐之雠,雪其先君之耻。作乐毅列传。”宋代黄震说:“乐毅为燕报齐,诚师出有名矣,而尽取宝物祭器输之燕,仁义之师不为也……然毅以谗去适赵,……不效战国反复,复为赵而仇燕,去就无慊,传之子孙亦......
《伍子胥列传》
《伍子胥列传》《史记》篇名。西汉司马迁作。关于本篇所记伍子胥为父报仇一事,人们曾有不同的看法。明代李贽说:“伍子胥之必覆楚也,申包胥之必复楚也,绝孝纯忠,惊天震地。此中若妄有褒弹,是诚灭却一只眼矣。岂可岂可。”(《藏书》卷二十七)今人郭双成说:“伍子胥之为父兄向楚平王报仇,是报私仇,为报......
《管晏列传》
《管晏列传》《史记》篇名。西汉司马迁作。关于本篇主旨,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说:“晏子俭矣,夷吾则奢;齐桓以霸,景公以治。作《管晏列传》。”清代吴楚材、吴调侯《古文观止》说:“《管晏传》,于朋友三致意焉。管仲用齐,由叔牙以进,所重在叔牙,故传中深美叔牙。越石与其御,皆非晏子之友,而延......
《滑稽列传》
《滑稽列传》《史记》篇名。西汉司马迁作。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说:“不流世俗,不争势利,上下无所凝滞,人莫之害,以道之用。作《滑稽列传》。”明代凌稚隆说:“‘谈言微中’二句,总为滑稽要领,岂太史公思游侠而不得见,故第及于次耶?不然,何于便给者而有取也。”(《史记评林》)今人钱钟书说:......
《太史公自序》
《太史公自序》《史记》篇名。西汉司马迁作。清代俞樾说:“纪事之体,本于《尚书》,故太史公作自序一篇,云为某事作某本纪、某表、某书、某世家、某列传,犹《尚书》之有序也。古人之文,其体裁必有所自。”(《湖海笔谈》)李景星说:“自序非他,即史迁自作之列传也。无论一部《史记》总括于此,即史迁一人......
《刺客列传》
《刺客列传》《史记》篇名。西汉司马迁作。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说:“曹子匕首,鲁获其田,齐明其信;豫让义不为二心。作《刺客列传》。”宋代王安石说:“曹沫将而亡人之城,又劫天下盟主,管仲因勿倍以示信一时,可也。予独怪智伯国士豫让,岂顾不用其策耶?让诚国士也,曾不能逆策三晋、救智伯之亡,......
《悲士不遇赋》
《悲士不遇赋》赋篇名。西汉司马迁作。清刘熙载《艺概·赋概》说:“司马子长《悲士不遇赋》云:‘没世不闻,古人唯耻。’此即述往事思来者之情。”今人高光复《赋史述略》说:“本篇当为司马迁遭受了平生最大的打击——李陵之祸以后,看透世俗人情的悲愤的自白。”又说:“作者是怀着满腔的悲愤来写这篇赋的,......
《张释之冯唐列传》
《张释之冯唐列传》《史记》篇名。西汉司马迁作。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说:“守法不失大理,言古贤人,增主之明。作《张释之冯唐列传》。”明代茅坤说:“张释之学问作用,大略从黄老中来。”又说:“冯唐无他卓显处,特以其论将帅一段为绝古令,遂为立传。”(《史记钞》)王鏊说:“二传皆一时之言,见......
《鸿鹄歌》
《鸿鹄歌》古歌名。又名《楚歌》。汉高祖刘邦作。司马迁《史记·留侯世家》载,高祖欲立戚夫人子赵王如意而废太子,后不果。戚夫人泣,高祖乃作此歌。宋代郭茂倩《乐府诗集》卷八十三说:“其旨言太子得四皓为辅,羽翼成就,不可易也。”今人郑文《汉诗选笺》说:“此歌既为楚歌,在二句之间,应有兮字,盖史家......
《淳于髡》 - 〔西汉〕司马迁
〔西汉〕司马迁 淳于髡,齐人也。博闻彊记,学无所主。其谏说,慕晏婴之为人也,然而承意观色为务。客有见髡于梁惠王,惠王屏左右,独坐而再见之,终无言也。惠王怪之,以让客曰:“子之称淳于先生,管、晏不及,及见寡人,寡人未有得也。岂寡人不足为言邪?何故哉?”客以谓髡。髡曰:......
《优孟传》 - 〔西汉〕司马迁
〔西汉〕司马迁优孟,故楚之乐人也。长八尺,多辩,常以谈笑讽谏。楚庄王之时,有所爱马,衣以文绣,置之华屋之下,席以露床,啗以枣脯。马病肥死,使群臣丧之,欲以棺椁大夫礼葬之。左右争之,以为不可。王下令曰:“有敢以马谏者,罪至死!”优孟闻之,入殿门,仰天大哭。王惊而问其故。优孟曰:“马者,王之所爱......
史记
《史记》一书共一百二十卷,为汉朝司马迁所著。司马迁一家世代在朝掌史,迁之父司马谈担任史官时,一心一意以编纂史书为职志,不过这项事业尚未完成,司马谈就去世了。所以迁任太史公之后,遂继续其父的事业,撰成《史记》一书。《史记》最初并不称为《史记》,而叫做《太史公书》。司马迁因朋友李陵受到冤屈,在朝......
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司马迁“报任安书”)人生本来就有一死,有的死得有价值,像泰山一样重;有的死得没有价值,比鸿毛还轻。人要死得有价值,司马迁说明自己所以能忍受腐刑的痛苦而不死,是因为想留下一本历史钜著,以藏于名山,传于后人。......
居之,一岁,种之以谷。十岁,树之以木。百岁,来之以德。
(司马迁“货殖列传”)如果只想在一个地方住一年,就种植短期易熟的谷物。若想居住十年,就该种些高大的树木,绿化自己的田园。如果希望百年以后,还能被人们深深怀念,就要树立永久的德望。谷物树木的生命到底有限,百年以后,人的躯壳连同树木都将殒灭成灰,只有声名能传之不朽,留芳百世,让人们永......
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
(司马迁“屈原列传”)人在痛苦难捱之时,没有不呼喊父母的。百姓到苦难无告之时,也没有不呼天喊地的。司马迁说明屈原处境艰难,忠心耿耿,却被君王怀疑,贬官远放,正是怨怼无助。......
死重泰山
典源出处 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仆之先人非有剖符丹书之功。文史星历,近乎卜祝之间,固主上所戏弄,倡优畜之,流俗之所轻也。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异!而世又不与能死节者比,特以为智穷罪极,不能自免,卒就死耳。......
鸿门宴(司马迁)
鸿门宴(司马迁)原文 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项羽大怒曰:“旦日飨(xiǎng)士卒,为击破沛公军!”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范增说项羽曰:“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
报任安书(司马迁)
报任安书(司马迁)报任安书(第五段之后在新教材中已删除) 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 少卿足下:曩者辱赐书,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意气勤勤恳恳,若望仆不相师,而用流俗人之言。仆非敢如此也。虽罢驽,亦尝侧闻长者遗风矣。顾自以为身残处秽,动而见尤,欲益反损,是以抑郁而无谁......
廉颇蔺相如列传(司马迁)
廉颇蔺相如列传(司马迁)支菊生译注【说明】本篇为合传,以廉颇、蔺相如为主,并记述了赵奢父子及李牧的主要事迹。廉颇与蔺相如的故事今天已是家喻户晓,并在特定的历史时期起过重要的教育作用,这不能不归功于司马迁的这篇传记。蔺相如是太史公所景仰的历史人物之一,因而在这篇传记中对这位杰出......
信陵君窃符救赵(司马迁)
信陵君窃符救赵(司马迁)原文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华阳下军,走芒卯。魏王及公子患之。 公子为人,仁而下士,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不敢以其富贵骄士。士以此方数千里争......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告子下》)【鉴赏】这是一段耳熟能详的话,孟子......
司马迁《报任安书》
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②,少卿足下:曩者辱赐书,教以顺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意气勤勤恳恳。若望仆不相师③,而用流俗人之言,仆非敢如此也。仆虽罢驽,亦尝侧闻长者之遗风矣④。顾自以为身残处秽,动而见尤,欲益反损,是以独郁悒而与谁语,谚曰:“谁为为之?孰令听之?”盖钟子期死,伯牙终身不复鼓琴⑤。何......
无见贵热,谄走蹩躠。
“无见贵热,谄走蹩躠。”诗句出处:《续姚梁公坐右铭》;是唐朝诗人贯休的作品。善为尔诸身,行为尔性命。祸福必可转,莫悫言前定。见人之得,如己之得,则美无不克。见人之失,如己之失,是亨贞吉。反此之徒,天鬼必诛。福先祸始,好杀灭纪,不得不止。守谦寡欲,善善......
爱共安期棋,苦识彭祖祖。
“爱共安期棋,苦识彭祖祖。”诗句出处:《送杨秀才》;是唐朝诗人贯休的作品。北山峨峨香拂拂,翠涨青奔势巉崒。赤松君宅在其中,紫金为墙珠作室。玻璃门外仙獓睡,幢节森森绛烟密。水精帘卷桃花开,文锦娉婷众非一。抚长离,坎答鼓。花姑吹箫,弄玉起舞。三万八千为半......
恩波洽九流,光辉轶千载。
“恩波洽九流,光辉轶千载。”诗句出处:《奉和太子纳妃太平公主出降三首》;是唐朝诗人胡元范的作品。帝子威仪绝,储妃礼度优。叠鼓陪仙观,凝笳翼画輈。郁郁神香满,奕奕彩云浮。排空列锦罽,腾欢溢皇州。金闺未息火,玉树钟天爱。月路饰还装,星津动归佩。紫极流宸渥,清......
问黄沙飞镞,红尘走马,又还知麽。
“问黄沙飞镞,红尘走马,又还知麽。”诗句出处:《水龙吟》;是宋朝诗人张榘的作品。暮天丝雨轻寒,二分春色看看过。梅花谢了,苍苔万点,香残粉污。犹喜墙头,一枝娇袅,杏腮微露。算几回逗晓,朱阑独倚,悄只怕、东风大。浮世名缰利锁。这区区、要须识破。沧波夜月,翠微云树,依然还我。重结鸥盟,细听莺语......
向九霞、光里望宸辉,看除目。
“向九霞、光里望宸辉,看除目。”诗句出处:《满江红》;是宋朝诗人杨炎正的作品。春入台门,又见染、柳丝新绿。对此景,一年为寿,一番添福。莫怪凤池颁诏晚,要教淮水恩波足。听边民、千岁颂声中,重重祝。堂萱茂,庭枝馥。歌倚扇,杯持玉。共劝君一醉,满斟醽醁。今夜东风吹酒醒,明朝万里骑黄鹄。向九......
摧残槛中虎,羁绁鞲上鹰。
“摧残槛中虎,羁绁鞲上鹰。”诗句出处:《赠新平少年》;是唐朝诗人李白的作品。韩信在淮阴,少年相欺凌。屈体若无骨,壮心有所凭。一遭龙颜君,啸咤从此兴。千金答漂母,万古共嗟称。而我竟何为,寒苦坐相仍。长风入短袂,两手如怀冰。故友不相恤,新交宁见矜。摧残槛......
鹆眼工谙谬,羊肝士乍刲。
“鹆眼工谙谬,羊肝士乍刲。”诗句出处:《谢友生遗端溪砚瓦》;是唐朝诗人李咸用的作品。寻常濡翰次,恨不到端溪。得自新知己,如逢旧解携。玩余轻照乘,谢欲等悬黎。静对胜凡客,闲窥忆好题。娲天补剩石,昆剑切来泥。著指痕犹湿,停旬水未低。呵云润柱础,笔彩饮虹霓。......
至今有遗爱,日暮人凄凄。
“至今有遗爱,日暮人凄凄。”诗句出处:《故相国燕国公于司空挽歌二首》;是唐朝诗人刘禹锡的作品。雕弓封旧国,黑弰继前功。十年镇南雍,九命作司空。池台乐事尽,箫鼓葬仪雄。一代英豪气,晓散白杨风。阴山贵公子,来葬五陵西。前马悲无主,犹带朔风嘶。汉水晋山郭,襄阳......
坏檐藤障密,衰菜棘篱深。
“坏檐藤障密,衰菜棘篱深。”诗句出处:《酬李端长安寓居偶咏见寄》;是唐朝诗人卢纶的作品。自别前峰隐,同为外累侵。几年亲酒会,此日有僧寻。学稼功还弃,论边事亦沈。众欢徒满目,专爱久离心。览鬓丝垂镜,弹琴泪洒襟。访田悲洛下,寄宅忆山阴。薄溜漫青石,横云架碧林......
闲居有亲赋,搔首忆潘安。
“闲居有亲赋,搔首忆潘安。”诗句出处:《溪斋二首》;是唐朝诗人齐己的作品。岂敢言招隐,归休喜自安。一溪云卧稳,四海路行难。瑞兽藏头角,幽禽惜羽翰。子猷何处在,老尽碧琅玕。杉竹映溪关,修修共岁寒。幽人眠日晏,花雨落春残。道妙言何强,诗玄论甚难。闲居有亲......
邯郸救赵北,函谷走秦兵。
“邯郸救赵北,函谷走秦兵。”诗句出处:《大梁行》;是唐朝诗人唐尧客的作品。客有成都来,为我弹鸣琴。前弹别鹤操,后奏大梁吟。大梁伤客情,荒台对古城。版筑有陈迹,歌吹无遗声。雄哉魏公子,畴日好罗英。秀士三千人,煌煌列众星。金槌夺晋鄙,白刃刎侯嬴。邯郸救赵......
不知今有汉,唯言昔避秦。
“不知今有汉,唯言昔避秦。”诗句出处:《田家三首》;是唐朝诗人王绩的作品。阮籍生涯懒,嵇康意气疏。相逢一醉饱,独坐数行书。小池聊养鹤,闲田且牧猪。草生元亮径,花暗子云居。倚床看妇织,登垄课儿锄。回头寻仙事,并是一空虚。家住箕山下,门枕颍川滨。不知今有......
梅梁今不坏,松祏古仍留。
“梅梁今不坏,松祏古仍留。”诗句出处:《谒禹庙》;是唐朝诗人徐浩的作品。亩浍敷四海,川源涤九州。既膺九命锡,乃建洪范畴。鼎革固天启,运兴匪人谋。肇开宅土业,永庇昏垫忧。山足灵庙在,门前清镜流。象筵陈玉帛,容卫俨戈矛。探穴图书朽,卑宫堂殿修。梅梁今不坏......
绮罗人走马,遗落凤凰钗。
“绮罗人走马,遗落凤凰钗。”诗句出处:《上巳日赠都上人》;是唐朝诗人殷尧藩的作品。三月初三日,千家与万家。蝶飞秦地草,莺入汉宫花。鞍马皆争丽,笙歌尽斗奢。吾师无所愿,惟愿老烟霞。曲水公卿宴,香尘尽满街。无心修禊事,独步到禅斋。细草萦愁目,繁花逆旅怀。绮罗人走......
只恐醒来,人隔云山。
“只恐醒来,人隔云山。”诗句出处:《一翦梅》;是宋朝诗人蔡伸的作品。高宴华堂夜向阑。急管飞霜,羯鼓声乾。仙人掌上水晶盘。回按凌波,舞袖弓弯。曲罢凝娇整翠鬟。玉笋持杯,巧笑嫣然。为君一醉倒金船。只恐醒来,人隔云山。《一翦梅》宋朝诗人蔡伸的作品。【注......
待得重来走马迎。
“待得重来走马迎。”诗句出处:《减字木兰花》;是宋朝诗人晁补之的作品。萍蓬行路。来不多时还遣去。会有重来。还把清尊此地开。隋河杨柳。见我五年三执手。红泪多情。待得重来走马迎。《减字木兰花》宋朝诗人晁补之的作品。【注释】:待:①等;等候。《左......
黄昏独倚,画阑西角。
“黄昏独倚,画阑西角。”诗句出处:《秦楼月/忆秦娥》;是宋朝诗人陈三聘的作品。光风薄。杨花欲谢春应觉。春应觉。一庭红叶,粉花吹落。冶游无复飞红索。凭高独上湖边阁。湖边阁。黄昏独倚,画阑西角。《秦楼月/忆秦娥》宋朝诗人陈三聘的作品。【注释】:......
知人牢落否。
“知人牢落否。”诗句出处:《菩萨蛮》;是宋朝诗人邓肃的作品。廉纤细雨连天远。纱窗不隔斜风冷。花柳自生春。无聊空闭门。双双携手处。回首烟汀暮。嬉笑在高楼。知人牢落否。《菩萨蛮》宋朝诗人邓肃的作品。【注释】:知:①知道。《论语·为政》:“知之为......
可堪州县尚徒劳。
“可堪州县尚徒劳。”诗句出处:《鹧鸪天二一首》;是宋朝诗人郭应祥的作品。爱日迎长月向圆。当年飞堕蕊珠仙。相门赫奕人争羡,阃则柔嘉世所贤。罗纸贵,彩衣鲜。鼎来盛事乐无边。妇姑夫妇孙和子,同住人间五百年。垂领纷纷已二毛。可堪州县尚徒劳。催科自笑阳城拙,勇退应惭靖节高......
那知今夜,月圆人缺。
“那知今夜,月圆人缺。”诗句出处:《忆秦娥》;是宋朝诗人何梦桂的作品。伤离别。江南雁断音书绝。音书绝。两行珠泪,寸肠千结。伤心长记中秋节。今年还似前年月。前年月。那知今夜,月圆人缺。《忆秦娥》宋朝诗人何梦桂的作品。【注释】:知:①知道。《论......
幽独。
“幽独。”诗句出处:《瑞鹤仙》;是宋朝诗人侯置的作品。春风无检束。放倡条冶叶,恣情丹绿。□莺喧燕宿。似东邻北里,都无贞淑。高情恨蹙。欢何时、重见桂菊。又谁知、天上黄姑,扫尽晚春馀俗。幽独。铅华不御,翡翠帷深,郁金裙蔌。长眉了目。嫣然态,倚修竹。纵青门瓜美,江陵橘老,怎比......
便幽独。
“便幽独。”诗句出处:《秦楼月/忆秦娥》;是宋朝诗人黎廷瑞的作品。云根屋。东风四壁花如玉。花如玉。水仙伤婉。山矾伤俗。高标懒趁时妆束。一丘一壑便幽独。便幽独。商山四皓,首阳孤竹。《秦楼月/忆秦娥》宋朝诗人黎廷瑞的作品。【注释】:便:(一......
涵苔溪溜浅,摇浪竹桥悬。
“涵苔溪溜浅,摇浪竹桥悬。”诗句出处:《酬前驾部员外郎苗发》;是唐朝诗人李端的作品。马融方值校,阅简复持铅。素业高风继,青春壮思全。论文多在夜,宿寺不虚年。自署区中职,同荒郭外田。山邻三径绝,野意八行传。煮玉矜新法,留符识旧仙。涵苔溪溜浅,摇浪竹桥悬。复洞潜......
一留寒殿殿将坏,唯有幽光通隙尘。
“一留寒殿殿将坏,唯有幽光通隙尘。”诗句出处:《栖岩寺隋文帝马脑盏歌》;是唐朝诗人卢纶的作品。天宫宝器隋朝物,锁在金函比金骨。开函捧之光乃发,阿修罗王掌中月。五云如拳轻复浓,昔曾噀酒今藏龙。规形环影相透彻,乱雪繁花千万重。可怜贞质无今古,可叹隋陵一抔土。宫中艳女......
万卷堆胸朽,三光撮眼明。
“万卷堆胸朽,三光撮眼明。”诗句出处:《自咏三首》;是唐朝诗人卢仝的作品。为报玉川子,知君未是贤。低头虽有地,仰面辄无天。骨肉清成瘦,莴蔓老觉膻。家书与心事,相伴过流年。卢子躘踵也,贤愚总莫惊。蚊虻当家口,草石是亲情。万卷堆胸朽,三光撮眼明。翻悲广成子,闲气......
北走非通赵,西之似化胡。
“北走非通赵,西之似化胡。”诗句出处:《久戍边城有怀京邑》;是唐朝诗人骆宾王的作品。扰扰风尘地,遑遑名利途。盈虚一易舛,心迹两难俱。弱龄小山志,宁期大丈夫。九微光贲玉,千仞忽弹珠。棘寺游三礼,蓬山簉八儒。怀铅惭后进,投笔愿前驱。北走非通赵,西之似化胡。锦车朝......
郭璞赋游仙,始愿今可就。
“郭璞赋游仙,始愿今可就。”诗句出处:《登覆釜山遇道人二首》;是唐朝诗人钱起的作品。晨策趣无涯,名山深转秀。三休变覆景,万转迷宇宙。攀崖到天窗,入洞穷玉溜。侧径蹲怪石,飞萝掷惊狖。花间炼药人,鸡犬和乳窦。散发便迎客,采芝仍满袖。郭璞赋游仙,始愿今可就。真......
遗簪谬昭奖,珥笔荷恩休。
“遗簪谬昭奖,珥笔荷恩休。”诗句出处:《奉和过旧宅应制》;是唐朝诗人上官仪的作品。石关清晚夏,璇舆御早秋。神麾飏珠雨,仙吹响飞流。沛水祥云泛,宛郊瑞气浮。大风迎汉筑,丛烟入舜球。翠梧临凤邸,滋兰带鹤舟。偃伯歌玄化,扈跸颂王游。遗簪谬昭奖,珥笔荷恩休。......
久雨积幽抱,清樽宴良知。
“久雨积幽抱,清樽宴良知。”诗句出处:《答长安丞裴说》;是唐朝诗人韦应物的作品。出身忝时士,于世本无机。爰以林壑趣,遂成顽钝姿。临流意已凄,采菊露未稀。举头见秋山,万事都若遗。独践幽人踪,邈将亲友违。髦士佐京邑,怀念枉贞词。久雨积幽抱,清樽宴良知。从容操剧务......
梅花知不知。
“梅花知不知。”诗句出处:《阮郎归》;是宋朝诗人蒋捷的作品。雪飞灯背雁声低。寒生红被池。小屏风畔立多时。闲看番马儿。新搵泪,旧题诗。一般罗带垂。琼箫夜夜挟愁吹。梅花知不知。《阮郎归》宋朝诗人蒋捷的作品。【注释】:花:①种子植物的有性繁殖器官......
没露摘幽草,涉烟玩轻舟。
“没露摘幽草,涉烟玩轻舟。”诗句出处:《贾常侍林亭燕集》;是唐朝诗人韦应物的作品。高贤侍天陛,迹显心独幽。朱轩骛关右,池馆在东周。缭绕接都城,氤氲望嵩丘。群公尽词客,方驾永日游。朝旦气候佳,逍遥写烦忧。绿林蔼已布,华沼澹不流。没露摘幽草,涉烟玩轻舟。圆荷既出......
《诗经》·《巷伯》
萋兮斐兮,五彩丝啊色缤纷,成是贝锦。织成一张贝纹锦。彼谮人者,嚼舌头的害人精,亦已大甚!坏事做绝太过分!哆兮侈兮,臭嘴一张何其大,成是南箕。好比夜空簸箕星。彼谮人者,嚼舌头的害人精,谁适与谋?是谁教你昧良心?缉缉翩翩,嘁嘁喳喳来又去,谋欲谮人。一心想把人来坑。......
司马迁的生平简介、资料和作品
司马迁司马迁(约前145—约前87)西汉时期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人。太史令司马谈之子。幼年在家乡耕读,10岁随父亲到长安。曾受业于经学大师董仲舒、孔安国,学习古代典籍。20岁开始漫游天下,搜集史料,采集传说,考察风俗。初任郎官,曾出使西南,并侍从汉武帝多次出巡,足迹遍及......
杨恽的生平简介、资料和作品
杨恽杨恽(?—前54),字子幼。西汉华阴(今属陕西省)人。汉昭帝时丞相杨敞的次子,司马迁外孙。宣帝时,初为郎,补常侍骑。有才干,喜结交英俊文士,名显朝廷。因告发霍光的子孙谋废宣帝有功,封平通侯,旋迁中郎将,直至郎中令。任职期间,任用贤能,崇法尚令,革除积弊,令行禁止。为人坦率,刚直无私,秉性傲岸......
司马迁 史记 解读鉴赏
司马迁史记·伯夷列传[1] 夫学者载籍极博[2],犹考信于六艺[3]。《诗》、《书》书虽缺[4],然虞、夏之文可知也[5]。尧将逊位[6],让于虞舜,舜、禹之间,岳牧咸荐[7],乃试之于位[8]。典职数十年[9],功用既兴[10],然后授政[11]。示天下重器,王者大统[1......
除了用功,你还需要一点灵气
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述陈平,说他“少时家贫,爱好读书……独自和哥哥陈伯一块儿居住。陈伯平常耕种田地,听凭陈平在外游学”。显然,陈平是一个喜欢学习的人,也正因如此,他才拥有了不同于常人的见识,成为一个才华出众的人,并因此受到刘邦的重用,最后官居丞相。但......
曼德拉:成为一个人
是成为人,还是成为物 曼德拉的一生,可以诠释司马迁的一句话: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当然,曼德拉重于泰山。一个传奇之所以成为传奇,是因为它为人类提供了不同寻常的解决方案。如果你被判处终身监禁,从此你将被流放于一个到处是海豹、......
司马迁《信陵君窃符救赵》
司马迁《信陵君窃符救赵》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②,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③。昭王薨④,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⑤。是时,范雎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华阳下军,走芒卯。魏王及公子患之。公子为人仁而下士⑥,士无贤不肖⑦,皆谦而礼交之,不敢以其富贵骄士。士以此方数千里争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