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诸葛亮

诸葛亮

        中国古代最著名的“贤相”。字孔明,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县)人。先祖诸葛丰曾任司隶校尉,父亲诸葛圭为太山郡丞。诸葛亮早年丧父,偕弟依随在外为官的叔父诸葛玄。后来,诸葛玄失官,投依荆州牧刘表,诸葛亮兄......

《出师表》

《出师表》散文篇名。又名《前出师表》。三国蜀诸葛亮作。清吴楚材、吴调侯《古文观止》卷六说:“后主建兴五年,诸葛孔明率军北驻汉中,以图中原,临发上此疏。大意只重亲贤远佞,而亲贤尤为远佞之本。故始以‘开张圣听’起,末以‘咨诹’、‘察纳’收。篇中十三引先帝,勤勤恳恳,皆根极至诚之言,自是至文。......

《三国演义·司马懿》

在《三国演义》中,唯一能与诸葛亮抗衡并阻止诸葛亮北伐的人物是司马懿。在与诸葛亮对垒之前,司马懿已多次显露出敏锐的政治眼光和惊人的战略胆识。当曹操平定汉中之后,当时任主簿的司马懿曾劝曹操乘胜夺取益州。尽管这一建议没被曹操采纳,但在“刘备以诈力取刘璋,蜀人尚未归心”的情况下,乘胜取西川无疑是最好的......

《三国演义·失街亭》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是一个智慧超群的常胜英雄,但他不是神,他也有遭受挫折的时候,“失街亭”(第95回)就是他一生中遇到的最惨重的一次失败。关于历史上的街亭之失,《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曾有记载。罗贯中抓住了事件的关键,在“谡违亮节度”上巧作文章,而对人物关系作了调整:把魏军主帅写成是司马......

《三国演义·姜维》

姜维是诸葛亮在战争中选拔和培养的接班人。诸葛亮第一次北伐,虽因马谡失街亭而遭致失败,但得到姜维,却是这次战争的重要收获。尽管诸葛亮并没接受费祎的祝贺,因为费社企图以他得到姜维的收获来减轻他对自己指挥失误的自责。然而,这丝毫不能说明诸葛亮不重视姜维归蜀。诸葛亮在得到姜维后,拉着姜维的手说:“吾自出茅......

《三国演义·智激周瑜》

“智激周瑜”(第44回)是诸葛亮与周瑜初次见面时进行的一场精彩的智斗。历史上本无诸葛亮智激周瑜之事。元代的《三国志平话》虚构了这样一个情节:诸葛亮出使江东,说动孙权决定抗曹之后,孙权命人到豫章请周瑜挂帅领兵,周瑜却因贪恋妻子小乔美色,每日作乐,不愿出征。于是,诸葛亮和鲁肃急赴豫章劝周瑜挂帅。《......

《三国演义·遗恨五丈原》

《三国演义》的真正主角是诸葛亮。作者怀着满腔的仰慕之情,发挥极大的艺术才华,倾注全部心血,把诸葛亮塑造为我们民族智慧的优秀代表,传统美德的光辉典范,一个成功的艺术典型。他的一言一行都闪现着不凡的光彩,他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读者的心。人们为他的高洁儒雅而悠然神往,为他的神机妙算而啧啧称赞,为他取得的一......

诸葛亮激孙权出兵赤壁

        刘备屯夏口,曹操已率大军南征,孙权在一旁观望。诸葛亮来到孙权那里,对他说:“天下大乱,将军起兵江东,刘备也在汉水以南招集兵马,与曹操一同争夺天下。现在曹操已基本上平定了北方,接着又南下攻取了荆州,军威震动......

司马懿大军长驱,诸葛亮弃城逃奔

        太和五年(231),诸葛亮进攻天水(在今甘肃甘谷县东),魏将贾嗣、魏平被困祁山,司马懿受命西征,反击蜀军。车骑将军张郃建议分兵把守雍、郿二镇(俱在陕西境内),做为前锋部队的后援。这一方案存在一个明显的弱点......

坚守壁垒,以静制动败蜀军

        青龙二年(234),诸葛亮又统率十万大军,进驻渭水南岸,意图以此为基地,一举荡平曹魏政权,建立统一中原的千秋功业。魏国仍以司马懿为主帅,反击蜀军。司马懿利用诸葛亮多谋少勇这一弱点,故布疑阵,将诸葛亮逼出渭......

诸葛亮七擒孟获

        225年,蜀地南中叛乱,蜀汉丞相诸葛亮不得不暂时放开在祁山和曹魏的战事,腾出手来稳定后方。临出征前,诸葛亮向参军马谡问计,马谡说:“南中一带有险可恃,路途僻远,不服久矣,此战需攻心为上。否则,今天平定了他......

《诫子书》 - 〔三国》蜀〕诸葛亮

〔三国·蜀〕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集》 ......

《诫子书》

三国·蜀·诸葛亮1夫君子之行2,静以修身3,俭以养德4,非澹泊无以明志5,非宁静无以致远6。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7,非静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8,险躁则不能治性9。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10。悲守穷庐,将复何及!1诸葛亮(181-234):字孔......

俭以养德

《俭以养德》指俭朴的生活习惯,能培养良好的道德。三国蜀·诸葛亮《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例】俭朴,是我国劳动人民的一种美德。古人是十分重视这一美德的。诸葛亮在《诫子书》中写道:“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这段话,明白地......

计疑无定事,事疑无成功

【名句】计疑无定事,事疑无成功语出三国诸葛亮《便宜十六策·察疑》。作计划的时候疑虑重重,就没有能够确定下来的事情;做事情的时候疑虑重重,就没有能够顺利建成的功业。说明思考问题、做事情,必须要善于决断,而不能畏首畏尾。......

柱以直木为坚,辅以直士为贤

【名句】柱以直木为坚,辅以直士为贤语出三国诸葛亮《便宜十六策·举措》。顶梁柱以笔直的木头最为坚强,国家的辅臣以正直之士最为理想。说明用人必须用正直之士,这样才能把国家治理好。......

柱细则屋倾,本细则末挠

【名句】柱细则屋倾,本细则末挠语出三国诸葛亮《便宜十六策·阴察》。顶梁的柱子纤细了,房子就会倒塌,树木的根部细弱了,树头就会弯折。形容治理国家必须广聚人才。......

勿以身贵而贱人,勿以独见而违众

【名句】勿以身贵而贱人,勿以独见而违众语出三国诸葛亮《将苑·出师》。不要因为自己出身高贵而鄙视他人,不要以个人的意见违背众人意愿。说明人必须平等待人,尊重他人的人格,虚心听取众人的意见。贱:瞧不起。独见:自己一个人的见解。......

马为策己者驰

【名句】马为策己者驰语出三国诸葛亮《便宜十六策·察疑》。骏马为用鞭子驱赶自己的人奔驰。比喻贤能之士乐意受使于知己之主。......

赏不逾时,刑不择贵

【名句】赏不逾时,刑不择贵语出三国诸葛亮《将苑·将材》。奖赏不拖延时间,处罚不免除尊贵。说明奖赏要及时,处罚要不分尊卑贵贱。......

过眼不再读……。

(五言古风长篇韩愈“送诸葛亮往随州读书”)为学时应强记多览,就可以过目不忘,无须再反覆重读。......

郭淮与蜀军

太和二年(公元228年),蜀国丞相诸葛亮出兵祁山,派遣将军马谡到街亭,高详在列柳城驻守。张郃进击马谡,郭淮攻打高详的兵营,全打败了他们。郭淮又在枹罕打败了陇西郡有名的羌头领唐蹄,加上建威将军号。太和五年(公元231年),蜀军出兵卤城。此时陇右一带没有粮食,商议要从关中大量运粮,郭淮则威严恩德并用安......

诸葛亮与诸豪杰

当时刘备驻军新野县。徐庶前往拜见刘备,刘备器重他,徐庶对刘备说:“诸葛孔明是条卧龙,将军是否愿意见他?”刘备说:“你与他一起来吧。”徐庶说:“这个人只能前去拜访,不能委屈地把他招来。将军应该亲自登门拜访。”因此刘备就去拜访诸葛亮,一共去了三次,才见到。刘备于是摒退旁边的人说:“汉家江山倾覆衰败,奸......

诸葛亮与刘备

汉献帝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益州牧刘璋派法正去迎接刘备,让刘备攻打张鲁。诸葛亮和关羽镇守荆州。刘备从葭萌回兵攻打刘璋,诸葛亮与张飞、赵云等率兵逆长江而上,分头平定各郡县,与刘备一起包围了成都。成都平定以后,刘备任诸葛亮为军师将军,兼管左将军刘备府中事。刘备外出,诸葛亮镇守成都,备足粮草和兵员......

诸葛亮与刘琦

刘表的大儿子刘琦也非常器重诸葛亮。刘表听信后妻的话,喜欢小儿子刘琮,不喜欢刘琦,刘琦每次喜欢与诸葛亮商量保全自己的方法,饮宴之间,派人把楼梯拿走,趁机对诸葛亮说:“今天上不着天,下不着地,话从你口中说出进入我耳朵,可以说了吗?”诸葛亮说:“你知道申生在朝廷内就危险,重耳在朝廷外就安全吗?”刘琦心里......

诸葛亮与孙权

刘备到达夏口,诸葛亮说:“时局紧迫,请派我奉你的命令去向孙将军求救。”当时,孙权带领军队驻扎在柴桑,正在观望胜败。诸葛亮劝孙权说:“国家大乱,将军起兵占据江东,刘备也在汉水之南招募军队,与曹操争夺天下。现在曹操已消灭各路割据势力,中原大体已经平定,又趁势攻破荆州,威震四海。英雄已无用武之地,所以......

诸葛亮与法正

刘备任法正为蜀郡太守、扬武将军,对外主管行政事务,在内充当主要谋士。法正恩怨分明,对别人给一餐饭的恩德都予以赏赐,凡与他有怒目一视的怨愤,也没有不报复的,他擅自杀了几个毁谤伤害过自己的人。有人对诸葛亮说:“法正在蜀郡过于骄横,将军应该告诉刘备,抑制一下他这样作威作福。”诸葛亮回答说:“刘备在公安时......

杨仪与魏延

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秋天,诸葛亮病危,秘密与长史杨仪、司马费祎、护军姜维等人安排自己死后的退军计划,命令魏延率军断后,姜维在魏延之前;如果魏延不听从命令,军队可以自行出发。诸葛亮刚死,蜀国严守秘密而不发丧,杨仪要费祎去揣摸魏延的态度。魏延说:“丞相虽已去世,但我现在还在,府中的亲属、官员可以......

南阳高卧

典源出处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诸葛亮字孔明,琅邪阳都人也。……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颖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注引《汉......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是刘备故意下的套?

一言以蔽之,诸葛亮第一步战略的原意就是要按照优化后的方案实施。如果照搬原定的方案,就不会有赤壁之战,不会有三足鼎立。二、诸葛兄弟暗中联手完成第一步改良型战略由于第一步改良型战略对刘备和诸葛亮都有利,所以不仅刘关张三人密切合作,诸葛兄弟也是舍生忘死、竭尽全力。按说,孙、刘不是两个简单的自然人,都是有......

后出师表(诸葛亮)

后出师表(诸葛亮)原文及翻译[三国·蜀]诸葛亮【题解】《后出师表》是《前出师表》的姊妹篇,写于建兴六年(228)。由于《三国志》本传中不载,《文选》里也不见选录,而是为《三国志》作注的裴松之,在注文中引自张俨《默记》,所以,有人认为此表是伪作。但也有人认为,从体例文风来看,后表......

出师表(诸葛亮)

前出师表(诸葛亮)原文及翻译[三国·蜀]诸葛亮【题解】《前出师表》出自《三国志·蜀志》本传。当时为建兴五年,蜀汉已从刘备殂亡的震荡中恢复过来,外结孙吴,内定南中,励清吏政,兵精粮足;诸葛亮认为已有能力北伐中原,实现刘备匡复汉室的遗愿。于是,决意率军北进,准备征伐曹魏。临行上书后......

诫子书|诸葛亮

诸葛亮《诫子书》原文和翻译1、原文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本文选自《诸葛亮集》。(题目......

三国志·诸葛亮传略

《诸葛亮传略》原文及翻译三国志原文:   亮少有逸群之才,英霸之气。身长八尺①,容貌甚伟,时人异焉。遭汉末扰乱②,随叔父玄避难荆州。躬耕于野,不求闻达。时左将军刘备以亮有殊量,乃三顾亮于草庐之中。亮深谓备雄姿杰出,遂厚相结纳。及魏武帝③南征,荆州......

诫外甥书|诸葛亮

诸葛亮《诫外甥书》原文和翻译【原文】   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凝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虽有淹留,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若志不强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窜伏于凡庸,不免于下流矣。......

南征表

        初谓高定失其窟穴,获其妻子,道穷计尽,当归首以取生也。[2]而邈蛮心异,乃更杀人为盟,纠合其类二千余人,求欲死战。[3]      ......

前出师表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2]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3]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

为后帝伐魏诏

        朕闻天地之道,福仁而祸淫;善积者昌,恶积者丧,古今常数也。[2]是以汤、武修德而王,桀、纣极暴而亡。[3]曩者汉祚中微,网漏凶慝,董卓造难,震荡京畿。[4]曹操阶祸,窃执天衡,残剥海内,怀无君......

弹李严表

        严少为郡职吏,用情深克,苟利其身。乡里为严谚曰:“难可狎,李鳞甲[2]。”        (《诸葛亮集》)&......

荐吕凯表

        永昌郡吏吕凯、府丞王伉等,执忠绝域,十有余年,雍闿、高定偪其东北,而凯等守义不与交通。[2]臣不意永昌风俗敦直乃尔。[3]      ......

请宣大行皇帝遗诏表

        伏惟大行皇帝迈仁树德,覆焘无疆,昊天不吊,寝疾弥留,今月二十四日奄忽升遐,臣妾号咷,若丧考妣。[2]乃顾遗诏:事惟大宗,动容损益;[3]百寮发哀,满三日除服,到葬期复如礼;[4]其郡国太守、相......

答法正书

        君知其一,未知其二。秦以无道,政苛民怨,匹夫一呼,天下土崩,高祖因之,可以弘济。[2]刘璋暗弱,自焉已来有累世之恩,文法羁縻,互相承奉,德政不举,威刑不肃。[3]蜀土人士,专权自恣,君臣之道,渐以......

又与李严书

        吾受赐八十万斛,今蓄财无余,妾无副服。[2]        (《诸葛亮集》、《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nbs......

举蒋琬密表

        臣若不幸,后事宜以付琬。[2]        (《诸葛亮集》、《三国志》、《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诸葛孔明全集......

为法正答或问书

        主公之在公安也,北畏曹公之强,东惮孙权之逼,近则惧孙夫人生变于肘腋之下[2];当斯之时,进退狼跋,法孝直为之辅翼,令翻然翱翔,不可复制,如何禁止法正使不得行其意邪![3]  ......

街亭自贬疏

        臣以弱才,叨窃非据,亲秉旄钺以厉三军,不能训章明法,临事而惧,至有街亭违命之阙,箕谷不戒之失,咎皆在臣,授任无方。[2]臣明不知人,恤事多闇,《春秋》责帅,臣职是当。[3]请自贬三等,以督厥咎。......

答杜微书

        曹丕篡弑,自立为帝,是犹土龙刍狗之有名也。[2]欲与群贤因其邪伪,以正道灭之。[3]怪君未有相诲,便欲求还于山野。[4]丕又大兴劳役,以向吴、楚。[5]今因丕多务,且以闭境勤农,育养民物,......

答李严书

        吾与足下相知久矣,可不复相解![2]足下方诲以光国,戒之以勿拘之道,是以未得默已。[3]吾本东方下士,误用于先帝,位极人臣,禄赐百亿。[4]今讨贼未效,知己未答,而方宠齐、晋,坐自贵大,非其义......

与张裔蒋琬书

        姜伯约忠勤时事,思虑精密,考其所有,永南、季常诸人不如也。[2]其人,凉州上士也。[3]        (《......

与孟达论李严书

        部分如流,趣舍罔滞,正方性也。[2]        (《诸葛亮集》、《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三国志》、《诸葛孔......

又与张裔蒋琬书

        须先教中虎步兵五六千人。[2]姜伯约甚敏于军事,既有胆义,深解兵意。此人心存汉室,而才兼于人,毕教军事,当遣诣宫,觐见主上。[3]     &......

答司马懿书

        使杜子绪宣意于公威也。[2]        (《诸葛亮集》、《三国志》)   ......

与张鲁书

        灵仙养命,犹节松霞,而享身嗜味,奚能尚道?[2]        (《诸葛亮集》、《艺文类聚》) &......

转教

        计一岁运,用蓬旅簟十万具。[1]        (《诸葛亮集》、《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太平御览》、《诸葛孔明......

称姚伷教

        忠益者莫大于进人,进人者各务其所尚;今姚掾并存刚柔,以广文武之用,可谓博雅矣,愿诸掾各希此事,以属其望。[2]       &......

答蒋琬教

        思惟背亲舍德,以殄百姓,众人既不隐于心,实又使远近不解其义,是以君宜显其功举,以明此选之清重也。[2]        ......

与兄瑾言子瞻书

        瞻今已八岁,聪慧可爱,嫌其早成,恐不为重器耳。[2]        (《诸葛亮集》、《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三......

        昔孙叔敖乘马三年,不知牝牡,称其贤也。[1]        (《诸葛亮集》、《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艺文类聚》......

贼骑来教

        若贼骑左右来至,徒从行以战者,陟岭不便,宜以车蒙阵而待之。[2]地狭者,宜以锯齿而待之。[3]        ......

与群下教

        夫参署者,集众思广忠益也。[2]若远小嫌,难相违覆,旷阙损矣。[3]违覆而得中,犹弃弊蹻而获珠玉。[4]然人心苦不能尽,惟徐元直处兹不惑,又董幼宰参署七年,事有不至,至于十反,来相启告。[......

南征教

        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2]        (《诸葛亮集》、《三国志》、《玉海》、《......

黜来敏教

        将军来敏对上官显言:“新人有何功德而夺我荣资与之邪?诸人共憎我,何故如是?”敏年老狂悖,生此怨言。[2]昔成都初定,议者以为来敏乱群,先帝以新定之际,故遂含容,无所礼用。[3]后刘子初选以为太子家......

又与群下教

        昔初交州平,屡闻得失,后交元直,勤见启诲,前参事于幼宰,每言则尽,后从事于伟度,数有谏止;虽姿性鄙暗,不能悉纳,然与此四子终始好合,亦足以明其不疑于直言也。[2]   ......

劝将士勤攻己阙教

        大军在祁山箕谷,皆多于贼,而不能破贼为贼所破者,则此病不在兵少也,在一人耳。[2]今欲减兵省将,明罚思过,校变通之道于将来;若不能然者,虽兵多何益![3]自今已后,诸有忠虑于国,但勤攻吾之阙,则事......

称蒋琬

        公琰托志忠雅,当与吾共赞王业者也。[2]        (《诸葛亮集》、《三国志》、《诸葛孔明全集》)&nb......

论来敏

        来敏乱群,过于孔文举。[2]        (《诸葛亮集》、《宋书》)   &......

论斩马谡

        孙吴所以能制胜于天下者,用法明也。[2]是以扬干乱法,魏绛戮其仆。[3]四海分裂,兵交方始,若复废法,何用讨贼邪![4]     &nbs......

兵要

        军已近敌,罗落常平明以先发,绝军前十里内,各案左右下道,亦十里之内。[1]数里之外,五人为部,人持一白幡,登高外向,明隐蔽之处。[2]军至,转寻高而前。[3]第一见贼,转语后第二,第二诣主者,......

八阵图法

        八阵既成,自今行师,庶不覆败矣。[2]        (《诸葛亮集》、《水经注》)  &......

称庞统廖立

        庞统、廖立,楚之良才,当赞兴世业者也。[2]        (《诸葛亮集》、《三国志》、《诸葛孔明全集》)&......

将苑

        校注        [1]将苑:重点论述为将之道,《隋书·经籍志》著录《将苑》一卷,《中兴书目》著录《将苑》一卷,凡五......

称董厥

        董令史,良士也。[2]吾每与之言,思慎宜适。[3]        (《诸葛亮集》、《三国志》) ......

杂言

        吾心如秤,不能为人作轻重。[2]        (《诸葛亮集》、《北堂书钞》、《诸葛孔明全集》) ......

算计

        今上县之战,更在贼门,战地平如案也。[2]        (《诸葛亮集》、《北堂书钞》) &nbs......

答姜维

        彼本无战情,所以固请战者,以示武于其众耳。[2]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苟能制吾,岂千里而请战邪![3]       &nb......

诸葛亮北伐

        【说明】        《通鉴》卷七十至卷七十三,记载了蜀汉诸葛亮五次北伐战争。   ......

资治通鉴第七十二卷  

资治通鉴第七十二卷    魏纪四烈祖明皇帝中之上太和五年(辛亥、231)   魏纪四魏明帝太和五年(辛亥,公元231年)  [1]春,二月,吴主假太常潘浚节,使与吕岱督军五万人讨五溪蛮。浚姨兄蒋琬为诸葛亮长史,武陵太守卫秦浚遗密使与琬相闻,欲有自托之计。吴主曰:“承明不为此也。”即封......

资治通鉴第七十卷  

资治通鉴第七十卷    魏纪二世祖文皇帝下黄初四年(癸卯、223)  魏纪二魏文帝黄初四年(癸卯,公支223年  [1]春,正月,曹真使张击破吴兵,遂夺据江陵中洲。  [1]春季,正月,曹真派张击溃吴军一部,攻占江陵的中洲。  [2]二月,诸葛亮至永安。  [2]......

资治通鉴第七十一卷  

资治通鉴第七十一卷    魏纪三烈祖明皇帝上之下太和二年(戊申、228)  魏纪三魏明帝太和二年(戊申,公元228年)  [1]春,正月,司马懿攻新城,旬有六日,拔之,斩孟达。申仪久在魏兴,擅承制刻印,多所假授;懿召而执之,归于洛阳。  [1]春季,正月,司马懿围攻新城,用......

诸葛亮《后出师表》

先帝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讨贼也。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故知臣伐贼才弱敌强也;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是故托臣而弗疑也。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并日而食①。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得偏安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意......

诸葛亮《前出师表》

臣亮言: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①,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②,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岁寒仍顾遇,日暮且踟蹰。

“岁寒仍顾遇,日暮且踟蹰。”诗句出处:《赠韦左丞丈济》;是唐朝诗人杜甫的作品。左辖频虚位,今年得旧儒。相门韦氏在,经术汉臣须。时议归前烈,天伦恨莫俱。鴒原荒宿草,凤沼接亨衢。有客虽安命,衰容岂壮夫。家人忧几杖,甲子混泥途。不谓矜馀力,还来谒大巫。岁寒仍顾遇,日暮且踟蹰。......

缭绕各殊致,夜尽情有馀。

“缭绕各殊致,夜尽情有馀。”诗句出处:《题汉州西湖》;是唐朝诗人房琯的作品。高流缠峻隅,城下缅丘墟。决渠信浩荡,潭岛成江湖。结宇依回渚,水中信可居。三伏气不蒸,四达暑自徂。同人千里驾,邻国五马车。月出共登舟,风生随所如。举麾指极浦,欲极更盘纡。缭绕各殊致,夜尽情有馀。......

恭侯有遗躅,何事学泉明。

“恭侯有遗躅,何事学泉明。”诗句出处:《奉和元承杪秋忆终南旧居》;是唐朝诗人耿湋的作品。白玉郎仍少,羊车上路平。秋风摇远草,旧业起高情。乱树通秦苑,重原接杜城。溪云随暮淡,野水带寒清。广树留峰翠,闲门响叶声。近樵应已烧,多稼又新成。解佩从休沐,承家岂退耕。恭侯有遗躅,何事......

顾云已往罗隐耄,更有何人逞笔端。

“顾云已往罗隐耄,更有何人逞笔端。”诗句出处:《西轩诗》;是唐朝诗人甘露寺鬼的作品。赵壹能为赋,邹阳解献书。可惜西江水,不救辙中鱼。伟哉横海鳞,壮矣垂天翼。一旦失风水,翻为蝼蚁食。功遂侔昔人,保退无智力。既涉太行险,兹路信难陟。握里龙蛇纸上鸾,逡巡千幅不将难。顾云已往......

感恩终有泪,遥寄水潺潺。

“感恩终有泪,遥寄水潺潺。”诗句出处:《闻大愿和尚顺世三首》;是唐朝诗人贯休的作品。王室今如毁,仍闻丧我师。古容图得否,内院去无疑。岳鬼月中哭,松龛雪次隳。直须文五色,始可立高碑。邺卫松杉外,芝兰季孟间。尽希重诏出,只待六龙还。不疾成千古,令焚动四山......

一木有余阴,一泉有馀泽。

“一木有余阴,一泉有馀泽。”诗句出处:《海水》;是唐朝诗人韩愈的作品。海水非不广,邓林岂无枝。风波一荡薄,鱼鸟不可依。海水饶大波,邓林多惊风。岂无鱼与鸟,巨细各不同。海有吞舟鲸,邓有垂天鹏。苟非鳞羽大,荡薄不可能。我鳞不盈寸,我羽不盈尺。一木有余......

孤吟屡阕莫与和,寸恨至短谁能裁。

“孤吟屡阕莫与和,寸恨至短谁能裁。”诗句出处:《感春五首》;是唐朝诗人韩愈的作品。辛夷高花最先开,青天露坐始此回。已呼孺人戛鸣瑟,更遣稚子传清杯。选壮军兴不为用,坐狂朝论无由陪。如今到死得闲处,还有诗赋歌康哉。洛阳东风几时来,川波岸柳春全回。宫门一锁......

左盘右射红尘中,鹘入鸦群有谁敌。

“左盘右射红尘中,鹘入鸦群有谁敌。”诗句出处:《寄哥舒仆射》;是唐朝诗人韩翃的作品。万里长城家,一生唯报国。腰垂紫文绶,手控黄金勒。高视黑头翁,遥吞白骑贼。先麾牙门将,转斗黄河北。帐下亲兵皆少年,锦衣承日绣行缠。辘轳宝剑初出鞘,宛转角弓初上弦。步人抽箭大......

歌凝眉际恨,酒发脸边春。

“歌凝眉际恨,酒发脸边春。”诗句出处:《无题》;是唐朝诗人韩偓的作品。小槛移灯灺,空房锁隙尘。额波风尽日,帘影月侵晨。香辣更衣后,钗梁拢鬓新。吉音闻诡计,醉语近天真。妆好方长叹,欢余却浅颦。绣屏金作屋,丝幰玉为轮。致意通绵竹,精诚托锦鳞。歌凝眉际......

道孤梳有雪,恩重泪盈巾。

“道孤梳有雪,恩重泪盈巾。”诗句出处:《赠抱麻刘舍人》;是唐朝诗人贯休的作品。郡政今良吏,门风古缙绅。万年唐社稷,一个哭麻人。愤烈身先死,敷扬气益贞。天乎资大宝,泰矣见忠臣。得罪钟多故,投荒岂是迍。玉寒方重涩,松古更青皴。鹏塌宁唯白,龙多岂止荀。道孤......

扬名将宠赠,泉路满光辉。

“扬名将宠赠,泉路满光辉。”诗句出处:《故太常卿赠礼部尚书李公及夫人挽歌二首》;是唐朝诗人蒋涣的作品。白简尝持宪,黄图复尹京。能标百郡则,威肃一朝清。典秩崇三礼,临戎振五兵。更闻传世业,才子有高名。封树遵同穴,生平此共归。镜埋鸾已去,泉掩凤何飞。薤挽疑笳......

木栖无名树,水汲忘机井。

“木栖无名树,水汲忘机井。”诗句出处:《白云上人精舍寻杼山禅师兼示崔子向》;是唐朝诗人皎然的作品。望远涉寒水,怀人在幽境。为高皎皎姿,及爱苍苍岭。果见栖禅子,潺湲灌真顶。积疑一念破,澄息万缘静。世事花上尘,惠心空中境。清闲诱我性,遂使肠虑屏。许共林客游,......

孤峰表。

“孤峰表。”诗句出处:《渔父词/渔父》;是宋朝诗人惠洪的作品。野鹤精神云格调。逼人气韵霜天晓。松下残经看未了。当斜照。苍烟风撼流泉绕。闺阁珍奇徒照耀。光无渗漏方灵妙。活计现成谁管绍。孤峰表。一声月下闻清啸。【注释】:孤:①幼年死去父亲或父母的人。《孟子·梁惠王......

孤山好寻旧约,况和羹、用功宜早。

“孤山好寻旧约,况和羹、用功宜早。”诗句出处:《孤鸾》;是宋朝诗人张榘的作品。荆溪清晓。问昨夜南枝,几分春到。一点幽芳,不待陇头音耗。亭亭水边月下,胜人间、等闲花草。此际风流谁似,有孄窝诗老。向虚檐、淡然索笑。任雪压霜欺,精神越好。最喜庭除,下映紫兰娇小。孤山好寻旧约,况和羹、用功宜......

记旧伴、袖携留摺。

“记旧伴、袖携留摺。”诗句出处:《应天长》;是宋朝诗人张矩的作品。岸容浣锦,波影堕红,纤鳞巧避凫唼。禹浪未成头角,吞舟胆犹怯。湖山外,江海匝。怕自有、暗泉流接。楚天远,尺素无期,枉误停楫。四望涌金楼,带草帟烟,缥缈际城堞。渐见暮榔敲月,轻舫乱如叶。濠梁兴,归未惬。记旧伴、袖携留摺。指......

俊游巷陌,算空有、古木斜晖。

“俊游巷陌,算空有、古木斜晖。”诗句出处:《江梅引/江城梅花引》;是宋朝诗人姜夔的作品。人间离别易多时。见梅枝。忽相思。几度小窗,幽梦手同携。今夜梦中无觅处,漫徘徊。寒侵被、尚未知。湿红恨墨浅封题。宝筝空、无雁飞。俊游巷陌,算空有、古木斜晖。旧约扁舟,心事已成非。歌罢淮南春草赋,又萋......

甚谢郎、也恨飘零,解道月明千里。

“甚谢郎、也恨飘零,解道月明千里。”诗句出处:《水龙吟》;是宋朝诗人姜夔的作品。夜深客子移舟处,两两沙禽惊起。红衣入浆,青灯摇浪,微凉意思。把酒临风,不思归去,有如此水。况茂林游倦,长干望久,芳心事、箫声里。屈指归期尚未。鹊南飞、有人应喜。画栏桂子,留香小待,提携影底。我已情多,十年幽梦......

巫山冬可怪,昨夜有奔雷。

“巫山冬可怪,昨夜有奔雷。”诗句出处:《朝二首》;是唐朝诗人杜甫的作品。清旭楚宫南,霜空万岭含。野人时独往,云木晓相参。俊鹘无声过,饥乌下食贪。病身终不动,摇落任江潭。浦帆晨初发,郊扉冷未开。村疏黄叶坠,野静白鸥来。础润休全湿,云晴欲半回。巫山冬可怪,昨夜有奔雷。......

亲朋有孤稚,婚姻有办营。

“亲朋有孤稚,婚姻有办营。”诗句出处:《祭退之》;是唐朝诗人张籍的作品。呜呼吏部公,其道诚巍昂。生为大贤姿,天使光我唐。德义动鬼神,鉴用不可详。独得雄直气,发为古文章。学无不该贯,吏治得其方。三次论诤退,其志亦刚强。再使平山东,不言所谋臧。荐待皆寒羸,但取其才良。亲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