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庄子

南华真经

        即庄周及其后学所著《庄子》。《庄子》一书,发挥《道德经》的“长生久视之道”,发展出神仙观念,成为后世道教的基本信仰。《庄子》以瑰丽形象的语言,绘声绘色地描述了古之真人、至人、神人等等的“逍遥......

庄周

        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庄子”,与老子并称“老庄”。庄周的身世是一个谜,如他的国籍,有人说是楚国,有人说是宋国,也有人说他的祖父是楚国贵族,因故流亡国外,最后在宋国安家落户。连《史记》也只能说:......

漆园吏巧辞威王之请

        庄子是宋国蒙(在今河南商丘东北)地人,曾做过蒙地漆园(在今山东菏泽北)的官吏。庄子的学说涉及面很广,但其要旨则本源于老子的“无为”之说。     &n......

陈轸以卞庄子刺虎谕秦王

        韩国与魏国交战多时,仍不能和解。秦惠王想制止它们,向左右大臣询问此事。大臣中有说制止好的,也有说制止不好的。惠王更加拿不定主意了。恰好策士陈轸来见惠王。陈轸是惠王昔日的大臣,因失宠而投奔到楚国。被楚怀王派......

《鼓盆而歌》——《庄子》至乐》

庄子妻死,惠子吊之,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惠子曰:“与人居,长子、老、身死,不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庄子曰:“不然。是其始死也,我独何能无慨!然察其始而本无生;非徒无生也,而本无形;非徒无形也,而本无气。杂乎芒芴之间,变而有气,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今又变而之死,是相与为春秋冬夏四时行......

《曳尾塗中》——《庄子》秋水》

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以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塗中乎?”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塗中。”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塗中。”——《庄子·秋水》〔注释〕 濮水:水名......

庄子集解

        《庄子》解义本。三卷。清王先谦撰。成书于清宣统六年(1909年)。        王先谦,字益吾,号葵园。晚年改名为遁。......

庄子集释

        《庄子》义释本。十卷。清郭庆藩撰。成书于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        郭庆藩,原名郭立埙,字孟纯,号子瀞,......

庄子注

        《庄子注》是一部魏晋玄学的理论著作,向秀、郭象著。关于作者问题,历来就有争论。一种意见认为此书是郭象在向秀注的基础上“又述而广之”而完成的。(见《晋书·向秀传》)另一种意见认为,此书是郭象剽窃向秀的。......

南华真经义海纂微

        《南华真经义海纂微》是《庄子》的集注本。褚伯秀编纂。《南华真经》即《庄子》,唐玄宗开元年间封庄子为南华真人,其书称《南华真经》。此书初刊于南宋末,有咸淳元年(1265)刘震孙、本心翁、汤汉3人序各......

人于天理昏者,是只为嗜欲乱著他。庄子言其嗜欲深者,其天机浅, 此言却最是。

        人在道理上表现得迷惑不明,这只是因为个人的嗜好和欲望在困扰着他。庄子说那些嗜好和欲望深的人,他们的天赋就浅,这句话倒是非常正确的。......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①。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无用之用

        惠子谓庄子曰:“吾有大树,人谓之樗。其大本臃肿而不中绳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立之涂,匠者不顾。今子之言,大而无用,众所同去也。”①庄子曰:“子独不见狸狌乎?卑身而伏,以候遨者;东西跳梁,不避高下......

至仁无亲

        庄子曰:“至仁无亲。”(《庄子·天运》)        【译文】至高无上的仁爱,无所谓亲近。 &nb......

庄子辞相

        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

庄子妻死,鼓盆而歌

        庄子妻死,惠子吊之;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①。惠子曰:“与人居,长子、老、身死,不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庄子曰:“不然。是其始死也,我独何能无概!然察其始而本无生;非徒无生也,而本无形;非......

庄子不葬

        庄子将死,弟子欲厚葬之。庄子曰:“吾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连璧、星辰为珠玑、万物为赍送。吾葬具岂不备邪?何以加此!”弟子曰:“吾恐乌鸢之食夫子也。”庄子曰:“在上为乌鸢食,在下为蝼蚁食,夺彼与此,何其偏......

无用之用与有用之用

        庄子行于山中,见大木,枝叶盛茂。伐木者止其旁而不取也。问其故,曰:“无所可用。”庄子曰:“此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       &......

不要以相位“吓”人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子知之乎?夫鹓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

庄子至楚,见空髑髅

        庄子之楚,见空髑髅,然有形;撽以马捶,因而问之曰:“夫子贪生失理而为此乎?将子有亡国之事、斧钺之诛而为此乎?将子有不善之行,愧遗父母、妻、子之丑而为此乎?将子有冻馁之患而为此乎?将子之春秋故及此......

事其亲者,不择地而安之

        事其亲者,不择地而安之,孝之至也。①(《庄子》)        【注释】 ①择地而安之:选择好的处所,安顿父母。......

鱼乐之辩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①之上。庄子曰:“鯈鱼②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③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

追求自由

        庄子①涂②龟。              &......

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是其才之美者

【注释】选自《庄子·人间世》。怒:奋举。当:阻挡,抵挡。车辙:车轮碾过的痕迹。这里指车轮。是:自以为是。【赏析】鲁国贤士颜阖受命做卫灵公太子的师傅。太子天生嗜杀凶残,颜阖如不按规矩教导他,势必危害国家;如按规矩教导他,则会危及自身。颜阖心里为难,便向卫国贤......

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麇鹿见之决骤。

【注释】选自《庄子·齐物论》。毛嫱:越王的美姬。古代著名美女。丽姬:晋献公宠妃。古代著名美女。所美:认为美丽的人。麋鹿:亦称四不像。决骤:迅速奔跑。【赏析】庄子通过啮缺(许由的老师)与王倪(啮缺的老师)的一段对话,表达了自己的相对论观点。他借王倪的嘴......

杀不能鸣者。

(外篇山木)杀鹅鸟要杀不会鸣叫的。庄子与学生一块儿在山上行走,学生看到一棵大树,便问庄子:“为什么那一棵大树会活那么久呢?”庄子答:“因为那是它不中用的缘故。”下了山后,庄子和他的学生,一起正在朋友的家里,他的朋友很高兴地对他的孩子说:“把不会叫的鹅杀来请客。”庄子的学生听了......

臧与谷,二人相与牧羊而俱亡其羊。

(外篇骈拇)庄子做了一个有趣的譬喻。有一个叫臧(仆人)的男人,和叫做谷(婢女)的女人,两个人在一起看羊,不幸均让羊跑了。因为臧在读书,而谷在赌博的关系。的确,读书和赌博完全不同,可是在怠忽了工作而失去羊这一点是相同的。在世上,类似这样的事非常多。例如伯夷和叔齐是重义的人,......

庄周梦为胡蝶。

(内篇齐物篇)庄子曾在梦中梦到自己成蝴蝶。那时,他觉得自己是完完全全的蝴蝶,而忘记了自己是庄周。可是,梦醒的时候,又还原为庄子,在这时,又忘掉了曾经是蝴蝶。所以,到底那个蝴蝶是真正的庄周呢?或是这个庄周是实际上的蝴蝶呢?都无法区别了。究竟梦是现实,抑或现实是梦境呢?所以,人生是......

庄子

“庄子”被认为具备有道家思想的全部内容。内篇七,外篇十五,杂篇十一,合计三十三篇。其中,内篇时间较早,大概是庄子本身所写,而外篇及杂篇可能是由后来的学者所编集。根据史记记载:庄子虽是战国时代蒙人,可是韩愈说他是楚人。名叫周,曾做漆园史。他的生卒年代不明,可是有人说他是和梁惠王、周宣王同时期的......

鸱吓鹓

典源出处 《庄子·秋水》:“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yuanchu),子知之乎?夫鹓,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食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chi)得腐鼠,鹓过之,仰......

庄子鼓盆

典源出处 《庄子·至乐》:“庄子妻死,惠子吊之,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惠子曰:‘与人居,长子老身,死不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庄子曰:‘不然。是其始死也,我独何能无概然!察其始而本无生,非徒无生也而本无形,非徒无形也而本无气。杂乎芒芴(huanghu)之间,变而有气,气......

雁默先烹

典源出处 《庄子·山木》:“庄子行于山中,见大木,枝叶盛茂,伐木者止其旁而不取也。问其故,曰‘无所可用。’庄子曰:‘此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夫子出于山,舍于故人之家。故人喜,命竖子杀雁而烹之。竖子请曰:‘其一能鸣,其一不能鸣,请奚杀?’主人曰:‘杀不能鸣者。’明日,弟子问于庄子曰:‘昨日......

太庙牺牛

    典源出处 《庄子·列御寇》:“或聘于庄子。庄子应其使曰:‘子见夫牺牛乎?衣以文绣,食以刍叔,及其牵而入于太庙,虽欲为孤犊,其可得乎!’”《史记·老子韩非列传》:“楚威王闻庄周贤,使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庄周笑谓楚使者曰:‘千金......

濠上观鱼

典源出处 《庄子·秋水》:“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儵(shu)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

樗栎之身

典源出处 《庄子·逍遥游》:“惠子谓庄子曰:‘吾有大树,人谓之樗(chu)。其大本拥肿而不中绳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立之涂,匠者不顾。今子之言,大而无用,众所同去也。”《庄子·人间世》:“匠石之齐,至于曲辕,见栎社树。其大蔽数千牛,絮(xie)之百围,其高临山十仞而后有枝,其可以......

庄子·天地

庄子原文:    子贡南游于楚,反于晋,过汉阴,见一丈人方将为圃畦,凿隧而入井,抱瓮而出灌,滑滑然用力甚多而见功寡。子贡曰:“有械于此,一日浸百畦,用力甚寡而见功多,夫子不欲乎?”    为圃者仰而视......

无端崖之辞|庄子

《无端崖之辞》原文和翻译《先秦诸子选读》——《庄子》 【原文】庄子送葬,过惠子之墓,顾谓从者曰:“郢人垩墁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宋元君闻之,召匠石曰:‘尝试为寡人为之。’匠石曰:‘臣则尝能斫之。虽然,臣之质死......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原文和翻译原文: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

惠子相梁(庄子)

庄子《惠子相梁》原文及翻译原文惠子相(xiàng)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鶵(yuānchú),子知之乎?夫鹓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lǐ)泉不饮。于是鸱(ch......

东野稷败马(庄子)

《东野稷败马》原文及翻译《庄子•外篇•达生》原文:东野稷以御见庄公,进退中绳,左右旋中规。庄公以为文弗过也,使之钩百而反。颜阖遇之,入见曰:\"稷之马将败。\"公密而不应。少焉,果败而反。公曰:\"子何以知之?\"曰:\"其马力竭矣,而犹求焉,故曰败。\"(《庄子•外篇•达生》......

鲁侯养鸟(庄子)

《鲁侯养鸟》原文及翻译出处:庄子•外篇•至乐原文:   昔者海鸟止于鲁郊,鲁侯御而觞之于庙。奏《九韶》以为乐,具太牢以为膳。鸟乃眩视忧悲,不敢食一脔,不敢饮一杯,三日而死。   此以己养养鸟也,非以鸟养养鸟也......

臧谷亡羊(庄子)

《臧谷亡羊》原文及翻译庄子•外篇寓言故事原文:臧与谷二人相与牧羊,而俱亡其羊。问臧奚事,则挟策读书;问谷奚事,则博塞①以游。二人者,事业不同,其亡羊同也。――《庄子•外篇》翻译:臧和谷两个人一起去放羊,把羊全丢了。问臧干什么事情去了,说是拿着竹简在读书;问谷干什......

庄子·说剑

《庄子·说剑》原文及翻译原文:   昔赵文王喜剑(1),剑士夹门而客三千余人(2),日夜相击于前,死伤者岁百余人,好之不厌(3)。如是三年,国衰。诸侯谋之(4)。太子惺患之(5),募左右曰(6):“孰能说王之意止剑士者(7),赐之千金。”左右曰:“庄子......

《庄子·山木》解说和语译

(解题)本篇的篇题不是取自首句的首二字,因不能取以为篇题。所取根据首章记述之事,也便是一篇的代表。主旨在于主张与时俱化,无所求索,纯任自然而免于累。然各章所论,并不齐一,则在于着眼点有所不同。原文庄子行于山中,见大木,枝叶盛茂,伐木者止其旁而不取也。问其故,曰:“无所可......

《庄子·列御寇》解说和语译

(解题)本篇以首句“列御寇之齐”的前三字为题。为本节故事的一个主要人物。本篇即以此节为主干。主旨在主张“安其所安,不安其所不安”,“以必不必”,不“以不必必之”。无所求,饱食而敖游,泛若不系之舟。原文列御寇之齐,中道而反,遇伯昏瞀人。伯昏瞀人曰:“奚方而反(一)?”曰:......

《庄子·说剑》解说和语译

(解题)本篇就故事的情节而为篇名。文风及思想均与《庄子》不协,酷似纵横家言。可能因故事中的主人公庄子自称为周,误以为庄派之作而入《庄子》书中。篇中提及“刑德”,此论是黄帝的主张,本篇或系黄帝派之作。篇幅较长,分两段校译。主旨在宣扬霸王为业。原文昔赵文王喜剑,剑士夹......

《庄子·德充符》解说和语译

(解题)“充”,满足之意。“德充”,使品性得到满足,得以保全。“符”,信也。信为证。题意是“全德证论”。篇中数处提到“全德之人”。主旨在强调原生品性的保全,无关乎容貌、形体的畸异缺残。保全品性便是摒除外界事物的纷扰而任惰性的自然。做到“才全而德不形”。原文鲁有兀者王骀......

《庄子·秋水》解说和语译

(解题)本篇以篇首句的首二字为题,主要在记述河伯与海若的对话,讲述大道之理。篇幅较长,为了阅读方便,分段处理。主旨在从时间、空间的局限说开去,引出相对主义的理论,贯彻其返真离俗的主张。原文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一),两涘渚崖之间(二),不辨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

《庄子·列御寇》

列御寇之齐①,中道而反,遇伯昏瞀人②。伯昏瞀人曰:“奚方而反③?”曰:“吾惊焉④。”曰:“恶乎惊?”曰:“吾尝食于十浆⑤,而五浆先馈⑥。”伯昏瞀人曰:“若是,则汝何为惊已⑦?”曰:“夫内诚不解,形谍成光⑧,以外镇人心⑨,使人轻乎贵老,而赍其所患⑩。夫浆人特为食羹之货⑪,多馀之赢⑫,其为利也薄,其为......

《庄子·天下》

天下之治方术者多矣①,皆以其有为不可加矣②。古之所谓道术者③,果恶乎在?曰:“无乎不在。”曰:“神何由降④?明何由出⑤?”“圣有所生,王有所成,皆原于一⑥。”不离于宗⑦,谓之天人;不离于精⑧,谓之神人;不离于真⑨,谓之至人。以天为宗,以德为本,以道为门,兆于变化⑩,谓之圣人;以仁为恩,以义为......

《庄子·至乐》解说和语译

(解题)本篇命题取首句“天下有至乐无有哉”中的二字,虽非句首的二字,亦当视为相同。本题的特点在于本篇内容正讨论这一问题。主旨在于论定世俗之乐非是乐,得来至苦。忧乐各自不同,无为方是乐,各适其适而已。原文天下有至乐无有哉?有可以活身者无有哉?(一)今奚为奚据(二)?奚避......

《庄子·达生》

达生之情者①,不务生之所无以为②;达命之情者,不务知之所无奈何③。养形必先之以物,物有馀而形不养者有之矣;有生必先无离形,形不离而生亡者有之矣。生之来不能却④,其去不能止⑤。悲夫!世之人以为养形足以存生,而养形果不足以存生,则世奚足为哉⑥!虽不足为而不可不为者,其为不免矣。夫欲免为形者,莫如弃世。......

《庄子·至乐》

天下有至乐无有哉①?有可以活身者无有哉②?今奚为奚据?奚避奚处?奚就奚去?奚乐奚恶?夫天下之所尊者,富、贵、寿、善也③;所乐者,身安、厚味、美服、好色、音声也;所下者,贫贱、夭恶也④;所苦者,身不得安逸,口不得厚味,形不得美服⑤,目不得好色,耳不得音声。若不得者,则大忧以惧,其为形也亦愚哉⑥!夫富......

《庄子·缮性》

缮性于俗学①,以求复其初;滑欲于俗思②,以求致其明③,谓之蔽蒙之民④。古之治道者,以恬养知⑤。知生而无以知为也,谓之以知养恬。知与恬交相养,而和理出其性⑥。夫德,和也;道,理也。德无不容,仁也;道无不理,义也;义明而物亲⑦,忠也;中纯实而反乎情⑧,乐也;信行容体而顺乎文,礼也。礼乐徧行⑨,则......

《庄子·寓言》

寓言十九①,重言十七②,卮言日出③,和以天倪④。寓言十九,藉外论之⑤。亲父不为其子媒⑥。亲父誉之,不若非其父者也。非吾罪也⑦,人之罪也。与己同则应⑧,不与己同则反;同于己为是之⑨,异于己为非之。重言十七,所以已言也⑩,是为耆艾⑪。年先矣,而无经纬本末以期年耆者⑫,是非先也。人而无以先人,无人道也。......

《庄子·让王》

尧以天下让许由,许由不受。又让于子州支父①,子州支父曰:“以我为天子,犹之可也②。虽然,我适有幽忧之病③,方且治之,未暇治天下也。”夫天下至重也,而不以害其生,又况他物乎!唯无以天下为者,可以托天下也。舜让天下于子州支伯④,子州支伯曰:“予适有幽忧之病,方且治之,未暇治天下也。”故天下大器也⑤,而......

《庄子·渔父》

孔子游乎缁帷之林①,休坐乎杏坛之上②。弟子读书,孔子弦歌鼓琴。奏曲未半,有渔父者,下船而来,须眉交白③,被发揄袂④,行原以上⑤,距陆而止⑥,左手据膝⑦,右手持颐以听⑧。曲终,而招子贡、子路,二人俱对。客指孔子曰:“彼何为者也?”子路对曰:“鲁之君子也。”客问其族⑨。子路对曰:“族孔氏。”客曰......

《庄子·天道》

天道运而无所积①,故万物成②;帝道运而无所积③,故天下归④;圣道运而无所积⑤,故海内服⑥。明于天⑦,通于圣⑧,六通四辟于帝王之德者,其自为也⑨,昧然无不静者矣。圣人之静也,非曰静也善,故静也;万物无足以铙心者⑩,故静也。水静则明烛须眉⑪,平中准⑫,大匠取法焉。水静犹明,而况精神?圣人之心静乎!天地......

《庄子·山木》

庄子行于山中,见大木,枝叶盛茂,伐木者止其旁而不取也。问其故,曰:“无所可用。”庄子曰:“此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①。”夫子出于山②,舍于故人之家③。故人喜,命竖子杀雁而烹之④。竖子请曰:“其一能鸣,其一不能鸣,请奚杀?”主人曰:“杀不能鸣者。”明日,弟子问于庄子曰:“昨日山中之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

《庄子·天运》

“天其运乎①?地其处乎②?日月其争于所乎③?孰主张是④?孰维纲是⑤?孰居无事推而行是⑥?意者其有机缄而不得已邪⑦?意者其运转而不能自止邪?云者为雨乎?雨者为云乎?孰隆施是⑧?孰居无事淫乐而劝是⑨?风起北方,一西一东?有上彷徨⑩,孰嘘吸是⑪?孰居无事而披拂是⑫?敢问何故?”巫咸祒曰⑬:“来!吾语女⑭......

《庄子·则阳》

则阳游于楚①,夷节言之于王②,王未之见,夷节归。彭阳见王果曰③:“夫子何不谭我于王④?”王果曰:“我不若公阅休⑤。”彭阳曰:“公阅休奚为者邪?”曰:“冬则擉鳖于江⑥,夏则休乎山樊⑦。有过而问者,曰:‘此予宅也⑧。’夫夷节已不能,而况我乎!吾又不若夷节。夫夷节之为人也,无德而有知⑨,不自许,以之神其......

《庄子·庚桑楚》

老聃之役有庚桑楚者①,偏得老聃之道②,以北居畏垒之山③。其臣之画然知者去之④,其妾之挈然仁者远之⑤;拥肿之与居⑥,鞅掌之为使⑦。居三年,畏垒大壤⑧。畏垒之民相与言曰:“庚桑子之始来,吾洒然异之⑨。今吾日计之而不足,岁计之而有馀。庶几其圣人乎!子胡不相与尸而祝之⑩,社而稷之乎?”庚桑子闻之,南......

《庄子·说剑》

昔赵文王喜剑①,剑士夹门而客三千馀人②,日夜相击于前,死伤者岁百馀人,好之不厌。如是三年,国衰,诸侯谋之。太子悝患之③,募左右曰:“孰能说王之意④,止剑士者,赐之千金。”左右曰:“庄子当能。”太子乃使人以千金奉庄子⑤。庄子弗受,与使者俱往见太子,曰:“太子何以教周,赐周千金?”太子曰:“闻夫......

《庄子·外物》

外物不可必①,故龙逢诛②,比干戮③,箕子狂④,恶来死⑤,桀、纣亡⑥。人主莫不欲其臣之忠,而忠未必信,故伍员流于江,苌宏死于蜀⑦,藏其血三年而化为碧。人亲莫不欲其子之孝,而孝未必爱⑧,故孝己忧而曾参悲⑨。木与木相摩则然⑩,金与火相守则流⑪。阴阳错行,则天地大絯⑫,于是乎有雷有霆,水中有火⑬,乃焚大槐......

《庄子·徐无鬼》

徐无鬼因女商见魏武侯①,武侯劳之曰②:“先生病矣③,苦于山林之劳④,故乃肯见于寡人⑤。”徐无鬼曰:“我则劳于君,君有何劳于我!君将盈耆欲⑥,长好恶⑦,则性命之情病矣⑧;君将黜耆欲⑨,掔好恶⑩,则耳目病矣。我将劳君,君有何劳于我!”武侯超然不对⑪。少焉,徐无鬼曰:“尝语君吾相狗也⑫。下之质⑬,执饱而......

《庄子·秋水》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①,两涘渚崖之间②,不辩牛马③。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④,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⑤,望洋向若而叹曰⑥:“野语有之⑦,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⑧,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⑨,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

《庄子·天地》

天地虽大,其化均也①;万物虽多,其治一也②;人卒虽众,其主君也③。君原于德而成于天④,故曰:玄古之君天下⑤,无为也,天德而已矣⑥。以道观言⑦,而天下之君正;以道观分⑧,而君臣之义明;以道观能⑨,而天下之官治⑩;以道泛观⑪,而万物之应备。故通于天地者,德也;行于万物者,道也;上治人者,事也;能有所艺......

《庄子·骈拇》

骈拇枝指出乎性哉①,而侈于德②;附赘县疣出乎形哉③,而侈于性;多方乎仁义而用之者④,列于五藏哉⑤,而非道德之正也⑥。是故骈于足者,连无用之肉也;枝于手者,树无用之指也;多方于骈枝于五藏之情者,淫僻于仁义之行⑦,而多方于聪明之用也。是故骈于明者⑧,乱五色,淫文章⑨,青黄黼黻之煌煌非乎⑩?而离朱......

《庄子·逍遥游》

北冥有鱼①,其名为鲲②。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③。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④,其翼若垂天之云⑤。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⑥。南冥者,天池也⑦。《齐谐》者⑧,志怪者也⑨。《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⑩,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⑪,去以六月息者也⑫。”野马也⑬,......

《庄子·马蹄》

马,蹄可以践霜雪,毛可以御风寒,龁草饮水①,翘足而陆②,此马之真性也。虽有义台、路寝③,无所用之。及至伯乐,曰:“我善治马。”烧之,剔之④,刻之⑤,雒之⑥,连之以羁馽⑦,编之以皁栈⑧,马之死者十二三矣;饥之,渴之,驰之,骤之,整之,齐之,前有橛饰之患⑨,而后有鞭筴之威⑩,而马之死者已过半矣。陶者曰......

《庄子·大宗师》

知天之所为①,知人之所为者,至矣。知天之所为者,天而生也;知人之所为者,以其知之所知②,以养其知之所不知,终其天年而不中道夭者,是知之盛也③。虽然,有患④。夫知有所待而后当⑤,其所待者特未定也⑥。庸讵知吾所谓天之非人乎⑦?所谓人之非天乎?且有真人而后有真知⑧。何谓真人?古之真人,不逆寡⑨,不......

《庄子·人间世》

颜回见仲尼①,请行②。曰:“奚之③?”曰:“将之卫④。”曰:“奚为焉?”曰:“回闻卫君,其年壮,其行独⑤,轻用其国,而不见其过。轻用民死,死者以国量乎泽若蕉⑥,民其无如矣⑦!回尝闻之夫子曰⑧:‘治国去之⑨,乱国就之⑩,医门多疾。’愿以所闻思其则⑪,庶几其国有瘳乎⑫!”仲尼曰:“譆,若殆往而刑......

《庄子·德充符》

鲁有兀者王骀①,从之游者与仲尼相若②。常季问于仲尼曰③:“王骀,兀者也,从之游者与夫子中分鲁④。立不教,坐不议,虚而往,实而归。固有不言之教,无形而心成者邪⑤?是何人也?”仲尼曰:“夫子,圣人也,丘也直后而未往耳⑥。丘将以为师,而况不若丘者乎!奚假鲁国⑦,丘将引天下而与从之。”常季曰:“彼兀者也,......

《庄子·养生主》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①。以有涯随无涯②,殆已③!已而为知者④,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⑤,可以保身⑥,可以全生⑦,可以养亲⑧,可以尽年⑨。庖丁为文惠君解牛⑩,手之所触,肩之所倚⑪,足之所履⑫,膝之所踦⑬,砉然向然⑭,奏刀騞然⑮,莫不中音⑯,合于《桑林》之舞⑰,乃中《经首......

《庄子·齐物论》

南郭子綦隐机而坐①,仰天而嘘②,荅焉似丧其耦③。颜成子游立侍乎前④,曰:“何居乎⑤?形固可使如槁木⑥,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今之隐机者,非昔之隐机者也。”子綦曰:“偃,不亦善乎,而问之也⑦!今者吾丧我⑧,汝知之乎!女闻人籁而未闻地籁⑨,女闻地籁而未闻天籁夫⑩!”子游曰:“敢问其方⑪。”子綦曰:“夫大......

《庄子·应帝王》

齧缺问于王倪①,四问而四不知。齧缺因跃而大喜,行以告蒲衣子②。蒲衣子曰:“而乃今知之乎③?有虞氏不及泰氏④。有虞氏其犹藏仁以要人⑤,亦得人矣,而未始出于非人⑥。泰氏其卧徐徐⑦,其觉于于⑧;一以己为马,一以己为牛;其知情信⑨,其德甚真,而未始入于非人。”肩吾见狂接舆⑩,狂接舆曰:“日中始何以语......

山木(节选)

        庄子行于山中,见大木①,枝叶盛茂,伐木者止其旁而不取也②。问其故,曰:“无所可用。”庄子曰:“此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③。”夫子出于山④,舍于故人之家⑤,故人喜,命竖子杀雁而烹之⑥。竖子请曰:“其一能鸣,......

《庄子》杂说(节录)

        庄子另是一种学问,与老子同而异,与孔子异而同。今人把庄子与老子看做一样,与孔子看做二样,此大过也。        《庄子......

至乐(节选)

        庄子妻死,惠子吊之①,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②。惠子曰:“与人居③,长子、老、身死④,不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⑤!”庄子曰:“不然。是其始死也⑥,我独何能无概然⑦!察其始而本无生⑧,非徒无生也而......

《庄子》论略

        庄子人品德性、学问见识,另有一种出人头地处,另有一种折衷至当处。后人只在语言文字上推求,何从窥其寄托?        庄......

庄子终身不仕

        (节自《老子韩非列传》)        庄子者,蒙人也,名周。周尝为蒙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其学无......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第三》 - 庄子者,蒙人也,名周。

周尝为蒙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故其著书十馀万言,大抵率寓言也。作《渔父》、《盗跖》、《胠箧》,以诋訿孔子之徒,以明老子之术。《畏累虚》、《亢桑子》之属,皆空语无事实。然善属书离辞,指事类情,用剽剥儒、墨,虽当世宿学不能自解免也。其言洸洋自恣以适己,故自王......

欃枪荧惑不敢动,翠蕤云旓相荡摩。

“欃枪荧惑不敢动,翠蕤云旓相荡摩。”诗句出处:《魏将军歌》;是唐朝诗人杜甫的作品。将军昔著从事衫,铁马驰突重两衔。披坚执锐略西极,昆仑月窟东崭岩。君门羽林万猛士,恶若哮虎子所监。五年起家列霜戟,一日过海收风帆。平生流辈徒蠢蠢,长安少年气欲尽。魏侯骨耸精爽紧,华岳峰尖见秋隼。......

驭景必能趋日域,骑箕终拟蹑星躔。

“驭景必能趋日域,骑箕终拟蹑星躔。”诗句出处:《句》;是唐朝诗人杜光庭的作品。铜壶滴滴禁漏起,三十六宫争卷帘。,斜阳古岸归鸦晚,红蓼低沙宿雁愁。霜雕曲径寒芜白,雁下遥村落照黄。恩威欲寄黄丞相,仁信先闻郭细侯。兵气此时来世上,文星今日到人间。降因天下思姚宋,出为儒门继孔......

修鳞脱远枝,巨颡坼老拳。

“修鳞脱远枝,巨颡坼老拳。”诗句出处:《义鹘行》;是唐朝诗人杜甫的作品。阴崖有苍鹰,养子黑柏颠。白蛇登其巢,吞噬恣朝餐。雄飞远求食,雌者鸣辛酸。力强不可制,黄口无半存。其父从西归,翻身入长烟。斯须领健鹘,痛愤寄所宣。斗上捩孤影,噭哮来九天。修鳞脱远枝,巨颡坼老拳。高空......

随意簪葛巾,仰惭林花盛。

“随意簪葛巾,仰惭林花盛。”诗句出处:《早发》;是唐朝诗人杜甫的作品。有求常百虑,斯文亦吾病。以兹朋故多,穷老驱驰并。早行篙师怠,席挂风不正。昔人戒垂堂,今则奚奔命。涛翻黑蛟跃,日出黄雾映。烦促瘴岂侵,颓倚睡未醒。仆夫问盥栉,暮颜靦青镜。随意簪葛巾,仰惭林花盛。侧闻夜......

粉墨形似间,识者一惆怅。

“粉墨形似间,识者一惆怅。”诗句出处:《杨监又出画鹰十二扇》;是唐朝诗人杜甫的作品。近时冯绍正,能画鸷鸟样。明公出此图,无乃传其状。殊姿各独立,清绝心有向。疾禁千里马,气敌万人将。忆昔骊山宫,冬移含元仗。天寒大羽猎,此物神俱王。当时无凡材,百中皆用壮。粉墨形似间,识者一惆......

阚名徒上月,邹辩讵谈天。

“阚名徒上月,邹辩讵谈天。”诗句出处:《玄武门侍宴》;是唐朝诗人杜正伦的作品。大君端扆暇,睿赏狎林泉。开轩临禁籞,藉野列芳筵。参差歌管飏,容裔羽旗悬。玉池流若醴,云阁聚非烟。湛露唏尧日,熏风入舜弦。大德侔玄造,微物荷陶甄。谬陪瑶水宴,仍厕柏梁篇。阚名徒上月,邹辩讵谈天。......

高谈悬物象,逸韵投翰墨。

“高谈悬物象,逸韵投翰墨。”诗句出处:《酬庞十兵曹》;是唐朝诗人高适的作品。忆昔游京华,自言生羽翼。怀书访知己,末路空相识。许国不成名,还家有惭色。托身从畎亩,浪迹初自得。雨泽感天时,耕耘忘帝力。同人洛阳至,问我睢水北。遂尔款津涯,净然见胸臆。高谈悬物象,逸韵投翰墨。......

谁谓停奸计尤剧,意欲唐突羲和乌。

“谁谓停奸计尤剧,意欲唐突羲和乌。”诗句出处:《射训狐》;是唐朝诗人韩愈的作品。有鸟夜飞名训狐,矜凶挟狡夸自呼。乘时阴黑止我屋,声势慷慨非常粗。安然大唤谁畏忌,造作百怪非无须。聚鬼征妖自朋扇,罢掉栱桷颓墍涂。慈母抱儿怕入席,那暇更护鸡窠雏。我念乾坤德泰大......

时人趋缨弁,高鸟违罗网。

“时人趋缨弁,高鸟违罗网。”诗句出处:《题高云客舍》;是唐朝诗人皇甫冉的作品。孤兴日自深,浮云非所仰。窗中西城峻,树外东川广。晏起簪葛巾,闲吟倚藜杖。阮公道在醉,庄子生常养。五柳转扶疏,千峰恣来往。清秋香粳获,白露寒菜长。吴国滞风烟,平陵延梦想。时人......

双僮前日雇,数口向天涯。

“双僮前日雇,数口向天涯。”诗句出处:《寄令狐绹相公》;是唐朝诗人贾岛的作品。驴骏胜羸马,东川路匪赊。一缄论贾谊,三蜀寄严家。澄彻霜江水,分明露石沙。话言声及政,栈阁谷离斜。自著衣偏暖,谁忧雪六花。裹裳留阔襆,防患与通茶。山馆中宵起,星河残月华。双僮......

鸟迹巧均分,龙骸极癯瘠。

“鸟迹巧均分,龙骸极癯瘠。”诗句出处:《石佛谷》;是唐朝诗人皇甫湜的作品。澶漫太行北,千里一块石。平腹有壑谷,深广数百尺。土僧何为者,老草毛发白。寝处容身龛,足膝隐成迹。金仙琢灵象,相好倚北壁。花座五云扶,玉毫六虚射。文人留纪述,时事可辨析。鸟迹巧均......

机清公干族,也莫卧漳滨。

“机清公干族,也莫卧漳滨。”诗句出处:《题刘华书斋》;是唐朝诗人贾岛的作品。白石床无尘,青松树有鳞。一莺啼带雨,两树合从春。荒榭苔胶砌,幽丛果堕榛。偶来疏或数,当暑夕胜晨。露滴星河水,巢重草木薪。终南同往意,赵北独游身。渡叶司天漏,惊蛩远地人。机清公......

四时调玉烛,七曜巡万方。

“四时调玉烛,七曜巡万方。”诗句出处:《太平诗》;是唐朝诗人金真德的作品。大唐开鸿业,巍巍皇猷昌。止戈戎衣定,修文继百王。统天崇雨施,理物体含章。深仁谐日月,抚运迈时康。幡旗既赫赫,钲鼓何锽锽。外夷违命者,翦覆被大殃。和风凝宇宙,遐迩竞呈祥。四时调玉......

徘徊久。

“徘徊久。”诗句出处:《渔家傲》;是宋朝诗人杨泽民的作品。秾李素华曾缟昼。当年独冠群芳秀。今日再来眉暗斗。谁人後。追思恰似章台柳。先自病来迟唧溜。肌肤瘦减宽襟袖。已是无聊仍断酒。徘徊久。者番枉走长亭候。【注释】:徘:[徘徊(huái)]也作“俳佪”。1.来回走......

斗倒指、数来还错。

“斗倒指、数来还错。”诗句出处:《应天长》;是宋朝诗人张矩的作品。磬圆树杪,舟乱柳津,斜阳又满东角。可是暮情堪剪,平分付烟郭。西风影,吹易薄。认满眼、脆红先落。算惟有,塔起金轮,千载如昨。谁信涌金楼,此际凭阑,人共楚天约。准拟换樽陪月,缯空卷尘幕。飞鸿倦,低未泊。斗倒指、数来还错。笑......

忆昔西潭时,并持钓鱼竿。

“忆昔西潭时,并持钓鱼竿。”诗句出处:《寄韩愈》;是唐朝诗人张籍的作品。野馆非我室,新居未能安。读书避尘杂,方觉此地闲。过郭多园墟,桑果相接连。独游竟寂寞,如寄空云山。夏景常昼毒,密林无鸣蝉。临溪一盥濯,清去肢体烦。出林望曾城,君子在其间。戎府草章记,阻我此游盘。忆昔......

非玄妙。

“非玄妙。”诗句出处:《渔家傲》;是宋朝诗人黄庭坚的作品。三十年来无孔窍。几回得眼还迷照。一见桃花参学了。呈法要。无弦琴上单于调。摘叶寻枝虚半老。拈花特地重年少。今後水云人欲晓。非玄妙。灵云合破桃花笑。【注释】:非:①违背;违反。《左传·定公四年》:“无谋非德......

哭损眼儿,不似旧时单。

“哭损眼儿,不似旧时单。”诗句出处:《江城子》;是宋朝诗人黄庭坚的作品。画堂高会酒阑珊。倚栏干。霎时间。千里关山,常恨见伊难。及至而今相见了,依旧似、隔关山。倩人传语问平安。省愁烦。泪休弹。哭损眼儿,不似旧时单。寻得石榴双叶子,凭寄与、插云鬖。【注释】:损: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