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古诗文赏析 > 古代名诗赏读 > 拟咏怀(其七)

拟咏怀(其七)

         题解
         这首诗是《拟咏怀诗二十七首》中的第七首,表现了诗人被迫留在北朝时的苦闷心态和对故国的深切思念,以及报仇复国不能实现的痛苦。
        
原文
        榆关断音信,汉使绝经过
        胡笳落泪曲,羌笛断肠歌
        纤腰减束素,别泪损横波
        恨心终不歇,红颜无复多
        枯木期填海,青山望断河
         注释
        ①榆关:或称榆塞,在今陕西省榆林县东。这里代指通往南方的关口。汉使:汉朝的使臣,这里代指南朝的使者。 ②胡笳、羌笛:都是北方民族的乐器。 ③纤腰:细腰。素:束腰的白绢。 横波:指眼睛。这两句是说,腰围减细、身体已经消瘦,眼睛也哭坏了。 ④恨心:指离恨。红颜:指青春。这两句是说,自己有无穷无尽的离愁别恨,忧能伤人,青春的年华也没有什么了。 ⑤精卫填海:相传炎帝的女儿溺于东海之中,心恨不已,化为精卫鸟,口衔西山的木石,企图填平东海。
         赏读
        开头两句“榆关断音信,汉使绝经过”,说明由于当时南北阻隔,因此听不到故国的一点儿消息。表述了羁身北国的孤寂凄凉和思念故国的深切感情。“胡笳落泪曲,羌笛断肠歌”两句,用北方的音乐衬托自己内心的痛苦,不但不能使人心旷神怡,反而使人伤心落泪,庾信内心充满了难言的痛苦。
        “纤腰减束素”以下四句借闺中女子的愁恨引以自喻,因为思念故国,忧愁哀思,饮食日减,所以身体日渐消瘦,终日流泪也使眼睛失去了光彩,脸颊失去了红润,人变得衰老了。进一步说明被迫屈节仕敌的刻骨铭心的愤恨。
        “枯木期填海,青山望断河”,连用两个典故,表明自己报仇复国的心迹,但南归故国的愿望就像枯木填平大海,被河水断开的两山重合一样不能实现。
        这首诗语言清丽,对仗工整,格调悲慨苍凉,颇具特色。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古译文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分享给朋友:
返回列表

上一篇:感遇四首(其一)

下一篇:江南曲

“拟咏怀(其七)” 的相关文章

君子于役7个月前 (09-30)
月出7个月前 (09-30)
汉广7个月前 (09-30)
燕燕7个月前 (09-30)
式微7个月前 (09-30)
伐木7个月前 (09-30)
野有死麜7个月前 (09-30)
观沧海7个月前 (09-30)
董娇娆7个月前 (09-30)
燕歌行二首(其一)7个月前 (09-30)
咏怀(其一)7个月前 (09-30)
豫章行·苦相篇7个月前 (09-30)
饮马长城窟行7个月前 (09-30)
美女篇7个月前 (09-30)
采葵莫伤根7个月前 (09-30)
归园田居(其一)7个月前 (09-30)
咏史八首(其一)7个月前 (09-30)
归园田居(其二)7个月前 (09-30)
长相思7个月前 (09-30)
望荆山7个月前 (09-30)
咏史八首(其三)7个月前 (09-30)
酌贪泉赋诗7个月前 (09-30)
阮步兵7个月前 (09-30)
桃花源诗7个月前 (09-30)
之零陵郡次新亭7个月前 (09-30)
拟挽歌辞三首(其一)7个月前 (09-30)
乱后行经吴御亭7个月前 (09-30)
滕王阁诗7个月前 (09-30)
题大庾岭北驿7个月前 (09-30)
感遇四首(其一)7个月前 (09-30)
子夜歌(其三)7个月前 (09-30)
陇头歌(三首)7个月前 (09-30)
塞上曲7个月前 (09-30)
老将行7个月前 (09-30)
琴歌7个月前 (09-30)
行经华阴7个月前 (09-30)
使至塞上7个月前 (09-30)
杂诗7个月前 (09-30)
长干行7个月前 (09-30)
长相思(其一)7个月前 (09-30)
宿王昌龄隐居7个月前 (09-30)
月下独酌7个月前 (09-30)
江上吟7个月前 (09-30)
哀江头7个月前 (09-30)
客中行7个月前 (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