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古籍古文 > 古代寓言 > 大面孔

大面孔

        吾师张楚门先生设帐洞庭东山时,严爱亭、钱湘舲俱未入词馆 ,同堂受业。一夕,谈文灯下,疏棂 中有鬼探首而入。初犹面如箕,继则如覆釜,后更大如车轴;眉如帚,眼如铃,两颧 高厚,堆积俗尘五斗。师睨 微笑,取所著《橘膜编》示之曰:“汝识得此字否?”鬼不语。师曰:“既不识字,何必装此大面孔对人?”继又出两指弹其面,响如败革 。因大笑曰:“脸皮如许厚,无怪汝不省事也。”鬼大惭,顿小如豆。师顾弟子曰:“吾谓他长装此大样子,却是一无面目人,来此鬼混。”取佩刀砍之,铮然 堕地。拾视之,一枚小钱也。

——《谐铎》


        【注释】
        ①词馆:旧时泛称词臣(文学之臣)的官署,清时作为翰林院的代称。②疏棂(ling):稀疏的窗户格子。棂,窗槛上雕刻成各种孔格花纹。③颧:颧骨。④睨:斜眼看。⑤败革:破旧皮革。⑥铮(zheng)然:金属撞击的声音。
        【意译】
        我的教师张楚门在洞庭东山教书的时候,严爱亭、钱湘舲都还没有进翰林院,一同在堂里读书。一天晚上,大家一起在灯下谈论文章,有个鬼把头从窗棂里伸进来。开始鬼的脸像簸箕那么大,接着就像一口倒扣的锅,然后变得更大,像个车轴;眉毛像扫帚,眼睛如铜铃,两个颧骨高大宽厚,堆积的尘土足有五斗多。张先生斜眼看了它一眼,微笑着,顺手拿起他写的《橘膜编》给它看,问道:“你认得这些字吗?”鬼默不作声。张先生说:“你既然不识字,何必装出这么个大面孔来吓人呢?”张先生接着又伸出两个指头弹那鬼的脸,发出破牛皮一般的声响。张先生大笑着说:“你脸皮这么厚,难怪一点都不懂事。”鬼万分羞愧,那张大面孔顿时缩小得像一粒小豆。张先生回头对弟子们说:“我说他一贯装成这个大样子,原来却是个没面目的东西,到这里来鬼混。”说罢拿起佩刀砍鬼,只听到“铮”的一声掉在地上。拾起来一看,原来是一枚小铜钱。
        【解说】
        大面孔,它始终处于变幻的状态:开始“如箕”,接着“如覆釜”,然后又“如车轴”,最后“如豆”直到消失。在这些比喻物中到底哪一个是真正的面孔呢?这就要来看一看“大面孔”的主人了。鬼,是大面孔的主人。无论是神话传说,还是封建迷信,鬼总是以恐吓为本,在这儿当然也不例外。开始时它的面孔只是像个簸箕,但是就这么大的面孔对于毫无思想准备的人来说,也是够吃惊的了。鬼见人毫无反应,也就得寸进尺,不断增大它的面孔,到了像车轴那么大,这时如果人们完全被它吓倒,那么它也就可以洋洋得意地控制别人了。可惜它遇到的张先生毫不畏惧,步步进逼,使它的面孔小得像豆一样,最终原形毕露,原来只是一枚小铜钱而已。“大面孔”,只不过是虚无的假装出来恐吓人的东西,它的主人也不过是一个外强中干的家伙,遇上张先生,就无立足之地了。不难看出,在这篇寓言中作者流露了对社会的强烈不满,腐朽的封建统治,难道不是靠着那张“大面孔”在维持吗?只是统治者的“大面孔”要比那鬼的“大面孔”更容易吓倒人,人民在它的淫威之下,过着灾难的深重的生活。然而,人民并不会永远被那些“大面孔”吓倒,一次又一次的农民起义,不正说明了人民的觉醒吗?!他们已看清那些统治者的虚弱本质,要把所有的“大面孔”都赶出历史舞台。本文深刻揭露了“大面孔”的本质,它对于广大人民的醒悟与其说是起了暗示的作用,还不如说是一种号召与鼓动,人民只要不被“大面孔”吓倒,勇敢地起来进行斗争,任何 “大面孔”都会原形毕露。
        【相关名言】
        人民不喜欢假话,那怕多么装腔作势,多么冠冕堂皇的假话,都不会打动人们的心。

——艾青


        生活是欺骗不了的, 一个人要生活得光明磊落。

——冯雪峰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古译文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分享给朋友:
返回列表

上一篇:壮夫缚虎

下一篇:荔姐

“大面孔” 的相关文章

磨石亡宝11个月前 (05-10)
出米与出水11个月前 (05-10)
忘本逐末11个月前 (05-10)
认丑为美11个月前 (05-10)
蹶叔三悔11个月前 (05-10)
庄子哀饿人11个月前 (05-10)
两虎相斗11个月前 (05-11)
每下愈况11个月前 (05-11)
五不足恃11个月前 (05-11)
医竘与张仪11个月前 (05-11)
雄鸡断尾11个月前 (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