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古籍古文 > 古文知识 > 三教合一的内在机制

三教合一的内在机制

        儒家和道家(道教)是从中华土壤中孕育并发展起来的民族文化,而佛教则是由印度传入的一种外来文化。佛教在两汉之际传人中国后,经过一个不断中国化的过程而融入到了传统文化的大流之中。
        佛教的中国化过程,从思想文化层面上看,主要是与传统的儒、道相互冲突、相互融合的过程,印度佛教之所以能够通过这个过程而在中土得到极大的发展,最终与儒道三教合一,共同成为传统文化中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这除了人们通常所说的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需要与佛教本身具有较高的思辨性等特点之外,与传统文化的“人学”特质也密切相关。正是传统文化的“人学”特质构成了三教合一的重要的内在机制。
        我们认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本质上是一种关于“人”的学问,重视现实的人与人生问题是传统文化最根本的特质。对此,我们暂且以“人学”来加以概括。这里的所谓“人学”特质,其内涵主要是指重视现实的人生问题,探讨人之所以为人的本质、人性、人的价值、人的理想(理想人格)、理想人格的实现以及人的生死、人的自由与解放,等等。传统思想的其他一些特点,例如开放性、包容性、强调变易、中庸与和谐、强烈的入世与现实主义精神、注重人伦关系、重道德完善与心性修养以及天人合一的思维模式等等,都与传统文化的“人学”特质有关,或者说,都是在关注人生、探讨“人”的问题以满足人生的不同需要的过程中形成的。
        传统思想文化中,学派众多,观点各异,但从根本上说,各种不同的思想或学派的出发点与归宿,大都是“人”,其思想的核心,也大都是“人”的问题,只是在对人的价值取向上与对人的实现途径等问题上,所持见解各有不同而已。作为传统文化三大理论主干的儒、佛、道亦不例外。从文化的内在结构上看,基于对人及人生问题的探讨,儒佛道三种文化形态在内容上的互为补充与相互制约,都是在“人学”的基础上实现的,都是围绕着“人学”而展开的。正是传统文化的“人学”特质,决定了三教的冲突、交融与互补,而传统文化的“人学”特质也在三教关系的演进和三教的互补过程中不断地得到深化与发展。从文化系统的内部机制上看,儒学也正是在三教的冲突、交融与互补中不断地吸收佛、道之内容,促使自己日益丰满,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以不同的形式和内容来适应人们的精神需要。传统文化的“人学”特质与中国封建专制集权的政治力量强大等文化的外在条件相互作用,共同规定并制约着儒学乃至整个中国文化的发展与走向。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古译文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分享给朋友:

“三教合一的内在机制” 的相关文章

B6本义和引申义7个月前 (09-21)
C4程度副词7个月前 (09-21)
C3疑问代词7个月前 (09-21)
B4复词偏义7个月前 (09-21)
D8名词用如使动词7个月前 (09-21)
C9语气和语气助词7个月前 (09-21)
15、情态副词7个月前 (09-21)
D7名词活用如动词7个月前 (09-21)
D9名词用如意动词7个月前 (09-21)
C13形容词词尾7个月前 (09-21)
D12形容词用如动词7个月前 (09-21)
E3定语后置7个月前 (09-22)
G2文言文的翻译7个月前 (09-22)
F2委婉7个月前 (09-22)
E7被动句7个月前 (09-22)
一、吴起7个月前 (09-22)
第八节 杂家7个月前 (09-22)
H7古代记时方法7个月前 (09-22)
一、兼爱7个月前 (09-22)
四、孔子的道德观7个月前 (09-22)
一、孔子的哲学思想7个月前 (09-22)
第四节 《洪范》7个月前 (09-22)
量守庐主人黄侃7个月前 (09-22)
顾颉刚之晚成堂7个月前 (09-22)
第三节 《坤乾》7个月前 (09-22)
傅增湘的双鉴楼7个月前 (09-22)
二、分封制和宗法制7个月前 (09-22)
包世臣与小倦游阁7个月前 (09-22)
梁启超的饮冰室7个月前 (09-22)
雷塘庵主阮元7个月前 (09-22)
柳亚子的磨剑室7个月前 (09-22)
康有为的万木草堂7个月前 (09-22)
李贽7个月前 (09-22)
颜元7个月前 (09-22)
严复7个月前 (09-22)
陆九渊7个月前 (09-22)
董仲舒7个月前 (09-22)
墨家7个月前 (09-22)
性善论7个月前 (09-22)
齐善恶7个月前 (09-22)
致良知7个月前 (09-22)
理学7个月前 (09-22)
性三品说7个月前 (09-22)
格物致知7个月前 (09-22)
7个月前 (09-22)
动静7个月前 (09-22)
司马迁7个月前 (09-22)
太极7个月前 (09-22)
有无7个月前 (09-22)
班固7个月前 (09-22)
实录7个月前 (09-22)
章学诚7个月前 (09-22)
会要体7个月前 (09-22)
南北史7个月前 (09-22)
丛书7个月前 (09-22)
崔述7个月前 (09-22)
版本学7个月前 (09-22)
训诂学7个月前 (09-22)
韵部7个月前 (09-22)
史部7个月前 (09-22)
正史7个月前 (09-22)
直音法7个月前 (09-22)
考据学7个月前 (09-22)
经籍纂诂7个月前 (09-22)
校雠学7个月前 (09-22)
金石学7个月前 (09-22)
李商隐7个月前 (09-22)
辛弃疾7个月前 (09-22)
文字学7个月前 (09-22)
陆游7个月前 (09-22)
苏轼7个月前 (09-22)
曹雪芹7个月前 (09-22)
三言二拍7个月前 (09-22)
文以载道7个月前 (09-22)
文章7个月前 (09-22)
诗言志7个月前 (09-22)
陶渊明7个月前 (09-22)
文质7个月前 (09-22)
曹植7个月前 (09-22)
阮籍7个月前 (09-22)
台阁体7个月前 (09-22)
神魔小说7个月前 (09-22)
诗无达诂7个月前 (09-22)
古文运动7个月前 (09-22)
新乐府运动7个月前 (09-22)
美刺7个月前 (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