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古籍古文 > 古文观止 > 韩愈《争臣论》

韩愈《争臣论》

或问谏议大夫阳城于愈: “可以为有道之士乎哉?学广而闻多,不求闻于人也。行古人之道,居于晋之鄙。晋之鄙人,薰其德而善良者几千人。大臣闻而荐之,天子以为谏议大夫。人皆以为华,阳子不色喜。居于位五年矣,视其德如在野。彼岂以富贵移易其心哉?”

愈应之曰: “是 《易》所谓恒其德贞,而夫子凶者也。恶得为有道之士乎哉? 在 《易·蛊》 之 《上九》 云:‘不事王侯,高尚其事。’ 《蹇》之 《六二》则曰: ‘王臣蹇蹇,匪躬之故。’ 夫亦以所居之时不一,而所蹈之德不同也。若 《蛊》之 《上九》,居无用之地,而致匪躬之节; 以 《蹇》 之 《六二》,在王臣之位,而高不事之心,则冒进之患生,旷官之刺兴。志不可则,而尤不终无也。今阳子在位,不为不久矣; 闻天下之得失,不为不熟矣; 天子待之,不为不加矣; 而未尝一言及于政。视政之得失。若越人视秦人之肥瘠,忽焉不加喜戚于其心。问其官,则曰谏议也; 问其禄,则曰下大夫之秩也; 问其政,则曰我不知也。有道之士,固如是乎哉? 且吾闻之: ‘有官守者,不得其职则去; 有言责者,不得其言则去。’ 今阳子以为得其言乎哉? 得其言而不言,与不得其言而不去,无一可者也。阳子将为禄仕乎(11)?古之人有云: ‘仕不为贫,而有时乎为贫。’谓禄仕者也。宜乎辞尊而居卑,辞富而居贫,若抱关击柝者可也(12)。盖孔子尝为委吏矣,尝为乘田矣,亦不敢旷其职,必曰会计当而已矣,必曰牛羊遂而已矣(13)。若阳子之秩禄,不为卑且贫,章章明矣(14),而如此其可乎哉?”

或曰: “否,非若此也。夫阳子恶讪上者,恶为人臣招其君之过而以为名者(15)。故虽谏且议,使人不得而知焉。《书》 曰: ‘尔有嘉谟嘉猷,则入告尔后于内(16),尔乃顺之于外,曰: ‘斯谟斯猷,惟我后之德。’ 夫阳子之用心,亦若此者。”

愈应之曰: “若阳子之用心如此,滋所谓惑者矣(17)。入则谏其君,出不使人知者,大臣宰相者之事,非阳子之所宜行也。夫阳子,本以布衣隐于蓬蒿之下,主上嘉其行谊,擢在此位,官以谏为名,诚宜有以奉其职,使四方后代,知朝廷有直言骨鲠之臣,天子有不僭赏从谏如流之美(18)。庶岩穴之士,闻而慕之,束带结发,愿进于阙下而伸其辞说,致吾君于尧舜,熙鸿号于无穷也(19)。若 《书》所谓则大臣宰相之事,非阳子之所宜行也。且阳子之心,将使君人者恶闻其过乎? 是启之也。”

或曰: “阳子之不求闻而人闻之,不求用而君用之,不得已而起,守其道而不变,何子过之深也?”

愈曰: “自古圣人贤士,皆非有求于闻用也。闵其时之不平,人之不乂(20),得其道,不敢独善其身,而必以兼济天下也。孜孜矻矻(21),死而后已。故禹过家门不入,孔席不暇暖,而墨突不得黔(22)。彼二圣一贤者,岂不知自安佚之为乐哉(23)?诚畏天命而悲人穷也(24)。夫天授人以贤圣才能,岂使自有馀而已,诚欲以补其不足者也。耳目之于身也,耳司闻而目司见,听其是非,视其险易,然后身得安焉。圣贤者,时人之耳目也; 时人者,圣贤之身也。且阳子之不贤,则将役于贤以奉其上矣; 若果贤,则固畏天命而闵人穷也。恶得以自暇逸乎哉?”

或曰: “吾闻君子不欲加诸人,而恶讦以为直者(25)。若吾子之论,直则直矣,无乃伤于德而费于辞乎?好尽言以招人过,国武子之所以见杀于齐也(26),吾子其亦闻乎?”

愈曰:“君子居其位,则思死其官。未得位,则思修其辞以明其道。我将以明道也,非以为直而加人也。且国武子不能得善人,而好尽言于乱国,是以见杀。《传》 曰(27): ‘惟善人能受尽言。’ 谓其闻而能改之也。子告我曰: ‘阳子可以为有道之士也。’ 今虽不能及已,阳子将不得为善人乎哉?”

【注释】 ①争臣:直言敢谏之臣,亦作“诤臣”。②谏议大夫: 官名,掌侍从规谏,唐代隶属门下省。阳城: 字亢宗,定州北平 (今河北完县)人。有贤德之名,曾隐居山西中条山,远近敬慕他,多以他为师。唐德宗时召为谏议大夫。阳城当了五年谏议大夫,没有太多的规谏,韩愈为此写 《争臣论》 以指责。③古人之道: 古人立身处世之道。指隐居林泉,不慕功名利禄。晋之鄙:晋,古国名,包括今山西大部、河北西南部、河南北部和陕西一角。鄙,边境地区。④薰: 薰陶,影响。几: 接近。⑤ 《易》: 《周易》,周朝卜筮吉凶的书,有六十四卦,下文的 “蛊”、“蹇”都是其中的卦名。恒其德贞: 长久保持一种道德节操。贞,卜问。⑥《上九》: 爻 (yao) 名,每卦有六条爻辞。⑦《六二》: 指蹇卦的第二条爻辞。王臣蹇蹇,匪躬之故: 臣子不避艰难辅助国君,是由于他能不顾自身的缘故。蹇蹇,忠诚的样子。匪,非。躬,自身。⑧冒进: 指贪求仕进。旷官: 荒废职守。刺: 指责。⑨下大夫: 唐朝谏议大夫年俸二百石,秩品为正五品。约相当于古代下大夫。秩: 官吏的俸禄。⑩有官守者: 居官守职。(11)禄仕: 做官只为俸禄。(12) 抱关:守关门。击柝 (tuo): 打更。柝,打更用的木梆子。(13)委吏: 春秋鲁国掌管粮仓的小官。乘 (sheng)田: 掌管畜牧的小官。会计: 管理财物及出纳事宜。遂 (sui):顺利成长。(14)章章: 显明的样子。(15)讪 (shan): 诽谤,诋毁。招 (qiao): 举,这里是揭露的意思。(16)《书》: 《尚书》,传由孔子删改编成,保存了一些上古历史文献和古代史事资料。谟 (mo): 计谋。猷(you): 谋略。后: 天子。(17)滋: 更加。惑: 糊涂,困惑。(18)行谊: 品行和道义。擢(zhuo): 提拔。骨鲠 (geng): 刚直,刚劲。僭 (jian) 赏: 滥用奖赏。从谏如流: 非常乐意接受劝谏。(19)岩穴之士: 隐居山中的人。束带结发: 整理衣带,盘结头发,表示礼貌。阙: 宫殿门外两边的高台,借指朝廷。熙: 明、显,显耀的意思。鸿号: 很大的名声。(20)闵 (min): 忧虑,怜悯。乂 (yi): 安定,治理。(21)孜孜 (zi) 矻矻 (ku): 勤勉不懈的样子。(22)孔席不暇暖,而墨突不得黔: 出自班固 《答宾戏》。说孔子回家,席子还没有坐暖便外出; 墨子回屋,连烟囱都没有烧黑又离开了家。形容二人专心事业。突,烟囱; 黔,黑色。(23)二圣一贤: 儒家尊禹和孔子是圣人,墨子是贤人。佚: 通“逸”,安逸。(24)天命:古代把天当成神,称天神的意旨为天命。(25)恶讦 (jie) 以为直者: 讦,攻击或揭发。直,正直。(26)国武子: 名佐,春秋时齐国国卿。因为直言指责庆尅与齐灵公母亲声孟子私通事,被齐灵公所杀。(27)《传》: 指《国语》。相传为春秋时左丘明所著,以记西周末年和春秋时期各国贵族的言论为主。

【译文】 有人向我问起谏议大夫阳城: “他可以算是一个有道德的人吗?他学问渊博见识很广,又不想人们知道他的名声。学习古人立身处世的道理,隐居在晋国的边境地区。晋国边境地区的人,受到他德行的影响而品行善良的近千人。大臣听说后就荐举他,天子任用他为谏议大夫。人们都认为荣耀,而阳城的脸上却没见有喜色。他任职已经五年了,看他的德行如同没有作官时一样。他哪里会富贵而改变心志呢?”

我回答说: “这就是《周易》 上说的,长久地保持一种德行,对男人来说是危险的。这哪里能算是有道德的人呢?在 《周易·蛊》 ‘上九’ 爻辞说: ‘不侍奉王侯是一种高尚的行为。’ 《蹇》卦的 ‘六二’ 爻辞说: ‘臣子不避艰难地辅助国君,是由于他能不顾自身的缘故。’ 人们并不因为所处的时间不一样,而遵循的道德就会不同。像《蛊》卦 ‘上九’ 爻辞说的,处于没有任用的境地,却能表现出不顾自身的节操; 而像《蹇》 卦 ‘六二’ 爻辞所说,处在大臣的地位,却把不侍奉天子的心志当作高尚的事情,那么贪求官位的祸患就会产生,对于官吏荒废职守的指责就会兴起。这样的志向不可以效法,而他的过失是终于不会避免的。现在阳子身居高位,不能说不久了。对国家事情的成败得失了解得不算不熟悉了,天子对他,不能不算重用了。可是他没有一句话涉及到朝政。他看待朝政的得失,就好像越国人看待秦国人的胖瘦一样,毫不在意,心里既不感到高兴也不感到忧愁。问他的官位,就说是谏议大夫; 问他的俸禄,却说是下大夫的俸禄; 问他朝政的事,却回答说我不知道。有道德的人,难道是这样的吗? 况且我听说过: ‘有官职的人,不能称职就应辞去; 有进言责任的人,不能进言就应辞职。’ 现在阳子认为得到了进言的机会,他进言了吗? 有进言的机会却不去进言,跟不能进言而不辞职,这没有一种是对的。阳子难道是为俸禄而做官的吗? 古人说: ‘做官不是因为家贫,但有时也是因为贫穷。’ 这是说的为俸禄而做官的人。这样的人应该辞去高位而担任卑贱的官位,辞去厚禄而安处贫贱的生活,做像当个守关门、打打更的差使就可以了。孔子曾经做过掌管粮食的小官,曾经做过掌管畜牧的小官,也不敢荒废职守,总是说一定要财务相符、管理得好才行,一定要使牛羊顺利成长才算了事。像阳子的官职和俸禄,不算是低下和微薄了,这是非常显明的,可他这样地办事,难道是可以的吗?”

有人说: “不对,事情不是这样的。阳子是厌恶诽谤皇上的,厌恶那些做臣子的却靠揭露君王的过错而成名的人。所以虽然规谏并且评议政事,却不让人知道。《尚书》 中说: ‘你有好计谋好谋略,就到宫廷里告诉给君王,你就在外面顺从附和说: ‘这种计谋、谋略,都是君王的好德行。’ 阳子的用心,也是如这样的。”

我回答说: “如果阳子的用心像这样,那就更加是所说的糊涂了。进入宫里规劝君王,出来后不让人知道,这是大臣、宰相的事,不是阳子所应该做的。阳子本来以平民的身份隐居在草莽,皇上赞扬他的品行和道义,提拔他到这个位置上。官职既然以谏议为名,实在应该有所表现来履行职责,让天下四方的人和子孙后代,都知道朝廷里有直言敢谏的刚直臣子,天子有不滥用奖赏和非常乐意接受劝谏的美德。这样那些隐居山中的人,听说后会很羡慕,而整理衣带、盘结头发,愿意到朝廷,陈述他们的意见,致使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崇高的名声显耀到千秋万代。像《尚书》 上所说的,大臣和宰相做的事,不是阳子所应当做的。况且阳子的用意,不是将使做君主的人厌恶听到他有过错的话吗? 这是引导君主做错事了。”

有人说: “阳子不求人们知道他的名声,可是人们都知道了,不求任用而君主任用了他,他是不得已才出来做官的,保持了他的德行而没有改变,为什么你苛刻地责备他呢?”

我说: “自古以来的圣人贤士,都不是要求闻名和任用的。他们忧虑世道的不平,人们的生活得不到安定,有了道德学问后,不敢洁身自好只顾自己,而是一定要救济天下的百姓。勤勉不懈,到死才停止。所以夏禹治理洪水三次经过家门都不进屋,孔子回家连席子都没有坐暖就又出去,墨子回家烟囱还来不及烧黑就离家了。那两位圣人,一位贤人,难道不懂得过安逸生活是很快乐的吗? 实在是敬畏天神的意旨而怜悯百姓的困苦啊。上天授与人们贤圣的才能,难道只是让人们才智有余吗? 实在是想用来弥补人们的不足的。耳朵、眼睛对于人的身体来讲,耳朵管听,眼睛管看,听清是非,看明安危,这样身体就会平安了。圣人和贤人,是相当于世人的耳朵和眼睛; 世人,就相当于圣贤的身体。况且阳子要不是贤人,就应当被贤人所役使来侍奉君主; 如果他是一个贤人,那就本应敬畏天神的意旨和怜悯百姓的困苦。怎能贪图个人闲适安逸的生活呢?”

有人说: “我听说君子不想凌驾别人之上,并且厌恶靠揭露别人的短处而自认为是正直的人。像你这样的评论,直率是够直率了,只怕伤害了道德浪费了口舌吧? 喜欢直言来揭露别人的过错,这是国武子被齐国人杀掉的原因,你大概听说过吧?”

我说: “君子做了官,就应该想到以身殉职。没有做官时,就要想到好好学习文辞用来阐明道理。我就是为了阐明我认为的道理,并不是自以为正直而把我不想要的强加给别人。况且国武子只是没有遇到品德高尚的人,却在昏乱的国家中喜欢直言来揭露别人的过错,因而被杀掉了。《国语》 中说: ‘只有品德高尚的人才能接受直言的批评。’ 这说的是他听到批评后能够注意改正啊。你告诉我说: ‘阳子可以认为是有德行的人。’ 现在虽然没有达到,难道阳子将来不能做一个德行高尚的人吗?”

【鉴赏】 《争臣论》是论述如何做一个名副其实的谏议大夫。久享贤名的阳城,被推荐为谏议大夫。在这个重要位置上,整整五年,他超然物外,不认真履行职责,对朝廷大事不闻不问,“未尝一言及于政。” 韩愈故作此文,激烈地指责,身为谏官有劝谏的重任,却不问政事的得失,这是放弃职守的行为。文章反复论述一个道理,即 “君子居其位,则思死其官。”必须忠于职守,努力进谏,做一个直言的刚直臣子。这反映出韩愈积极用世的进取精神。

文章采用问答的形式,通过层层设问,又逐一回答,四问四答,展开议论,步步深入地论述观点,首尾呼应,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古译文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分享给朋友:

“韩愈《争臣论》” 的相关文章

史记《游侠列传序》11个月前 (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