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古籍古文 > 古文观止 > 《放鹤亭记》

《放鹤亭记》

熙宁十年秋,彭城大水,云龙山人张君之草堂,水及其半扉。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升高而望,得异境焉,作亭于其上。彭城之山,冈岭四合,隐然如大环,独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适当其缺。春夏之交,草木际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风雨晦明之间,俯仰百变。山人有二鹤,甚驯而善飞。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纵其所如,或立于陂田,或翔于云表,暮则傃东山而归,故名之曰 “放鹤亭”。

郡守苏轼,时从宾客僚吏,往见山人,饮酒于斯亭而乐之。挹山人而告之曰: “子知隐居之乐乎? 虽南面之君,未可与易也。《易》 曰: ‘鸣鹤在阴,其子和之。’ 《诗》 曰: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 盖其为物,清远闲放,超然于尘垢之外,故《易》、《诗》人以比贤人君子。隐德之士,狎而玩之,宜若有益而无损者,然卫懿公好鹤则亡其国。周公作《酒诰》,卫武公作《抑戒》,以为荒惑败乱,无若酒者; 而刘伶、阮籍之徒,以此全其真而名后世。嗟夫! 南面之君,虽清远闲放如鹤者,犹不得好; 好之则亡其国。而山林遁世之士(11),虽荒惑败乱如酒者,犹不能为害,而况于鹤乎? 由此观之,其为乐未可以同日而语也。”

山人欣然而笑曰: “有是哉?”乃作《放鹤》、《招鹤》之歌,曰:“鹤飞去兮,西山之缺。高翔而下览兮,择所适。翻然敛翼,宛将集兮,忽何所见,矫然而复击(12)。独终日于涧谷之间兮,啄苍苔而履白石。”

“鹤归来兮,东山之阴(13)。其下有人兮,黄冠草履,葛衣而鼓琴(14)。躬耕而食兮,其馀以汝饱。归来归来兮,西山不可以久留。”

【注释】 ①放鹤亭: 在今江苏徐州云龙山。②熙宁: 宋神宗赵顼的年号。彭城: 今江苏徐州市。云龙山: 在今江苏徐州市南,南北耸立,长约两公里,峰峦起伏,如龙状。张君: 隐士张天骥,别号“云龙山人”。扉 (fei): 门。③冈: 山脊。适: 刚好,恰巧。④旦: 早晨,早上。纵: 放纵,放任。陂 (bei): 山坡、池塘。表: 外。傃 (su): 向着。⑤郡守: 始置于春秋战国时,初为武职,防守边郡。秦统一全国后,以郡为最高的地方行政区划,每郡置守,掌治其郡,后改称太守。⑥挹 (yi): 舀,斟,把液体盛出来。南面: 古代以朝南为最尊重的座位,帝王都朝南坐。⑦《易》: 《易经》,由卦、爻两种符号和卦辞、爻辞两种文字构成,都是为着占卦用的。和 (he): 声音相应。⑧《诗》: 《诗经》,编成于春秋时代,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九皋 (gao): 水泽深处。⑨狎 (xie): 亲近,亲热。卫懿 (yi) 公好鹤则亡其国: 春秋时期,卫懿公极喜鹤,鹤能坐大夫的车。鲁闵公二年,狄人伐卫。卫懿公将战,国人皆曰,鹤有禄位,应当叫鹤去打仗。结果卫国大败,卫懿公战死,卫国被狄人所灭。⑩周公作《酒诰》: 相传殷纣王酗酒,妹邦 (地名,位于纣的都城朝歌的北边) 受到极大影响,百姓也爱喝酒。殷亡后,周武王 (姬发) 把妹邦封给康叔,所以周公 (姬旦) 撰写了 《酒诰》 以告诫他。卫武公作《抑戒》: 卫武公95岁时,还要求臣子给他提意见,并作《懿戒》以告诫自己。韦昭注: “懿”就是《大雅》的 “抑”。刘伶: 字伯伦,西晋沛国 (今安徽宿县)人。“竹林七贤”之一。晋武帝泰始初,对朝廷策问,强调无为而治,以无能被罢免,嗜酒作 《酒德颂》,对 “礼法” 表示蔑视,但宣扬了老庄思想和纵酒放诞生活。阮籍: 字嗣宗,陈留尉氏 (今属河南) 人。三国魏文学家、思想家。“竹林七贤” 之一。与当权的司马氏集团有一定的矛盾。蔑视礼教,尝以 “白眼”看待 “礼俗之士”; 后期则变为 “口不臧否人物”,常用醉酒方式,在当时复杂的政治斗争中保全自己。真: 本性,本质。(11)遁 (dun): 逃、隐去。(12)翻: 鸟飞回。敛 (lian): 收拢,聚集。集: 群鸟停。矫: 昂起,举起。(13)阴: 山的北面。(14)履: 鞋。葛衣: 葛布做的衣服。鼓琴: 弹琴。

【译文】 熙宁十年的秋天,彭城涨大水,云龙山人张君的草堂,水涨及其门的一半。第二年春天,洪水退落,张君搬迁到旧居的东边,东山的山脚下。张君登上高处眺望,得到一块奇异的境地,就在它的上面建造了一座亭子。彭城的山,山脊和山岭四面合拢,隐隐约约好像一个很大的玉环,它向西的一面唯独缺少,然而张君的亭子恰巧当着缺口。春夏之交,草木茂盛,好像接近了天空,秋冬的月光雪色,使大地一片白色。在吹风、下雨、昏暗、明朗的时候,景色瞬息千变万化。张君有两只白鹤,很驯服,并且善于飞翔。早晨,张君就望着西山的缺口去放白鹤,让它们自由飞到任何地方。有的立在池塘边,有的翱翔在云天外,傍晚就向着东山归来,所以取名叫 “放鹤亭”。

太守苏轼时常后面跟随了宾客、辅佐的官吏去看望张君,在这座亭子里饮酒,非常快乐。苏轼斟酒给张君并且告诉他说: “您知道隐居的快乐吗? 纵然朝南面坐的君王,也不可以置换这个快乐啊! 《易经》说: ‘叫着的白鹤在阴暗处,它的雏鹤会应和它。’ 《诗经》说: ‘白鹤在低洼的地方叫,声音可以传达到天上。’ 因为白鹤这种动物清高、远大、闲适和自由自在,超然在尘世的外面,所以《易经》、《诗经》 的作者把它比作贤人君子。隐居而有高尚品德的人,跟它亲近,应当有利而无损害的; 然而卫懿公喜爱白鹤,便亡了自己的国家。周公撰写 《酒诰》,卫武公撰写 《抑戒》,都认为荒废光阴、迷惑人心、败坏声誉、扰乱国家,没有像酒再厉害了。然而刘伶、阮籍这一类人,因吃酒保全了自己的本性,从而传名后世。唉! 朝南面坐的君王,即使像白鹤那样,清高、远大、闲适和自由自在,也还不能爱好,如果爱好它,就要亡了自己的国家。然而隐居山林、逃避世俗的人,即使像酒那样,荒废光阴、迷惑人心、败坏声誉、扰乱国家,也还不能成为祸害,何况爱白鹤呢? 由此看来,君王和隐士的乐趣是不可以相提并论的呀!”

张君愉快地笑着说: “有这样的事吗?”我于是作《放鹤》和 《招鹤》 的歌,歌道:

“白鹤飞去啊,到西山的缺口。高高的飞翔并且往下看啊,选择所去的地方。飞回来收拢翅膀,似乎准备停下来啊,忽然看见了什么东西,昂起头的样子又冲击上天。惟独整天在山间的沟道中间徘徊啊,嘴啄着深绿色的苔藓,脚踩着白石。”

“白鹤归来啊,回到东山的北边。那边山下有个人啊,头戴黄色帽子,脚穿草鞋,身穿葛衣,坐着弹琴。他亲自耕田过活啊,用多余的粮食喂饱你。归来吧! 归来吧! 西山不可以长久停留。”

【鉴赏】 全文共有三个自然段: 第一段,记叙亭子的主人张君、张君建亭以及取名 “放鹤亭” 的原因; 第二段,记叙不同阶层的人喜爱饮酒和白鹤,将导致不同的结果。如果君王去做,就会“以为荒惑败乱”; 如果隐居者去做,就会“以此全其真而名后世”; 第三段,作《放鹤》、《招鹤》之歌,含有招隐之意。本文极言隐居之乐,这仍然反映了苏轼避世闲适的思想。写作上,叙事、议论与写景错杂并用,动荡流走,不落平板,笔致凝练,文情酣畅。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古译文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分享给朋友:
返回列表

上一篇:《贾谊论》

下一篇:《留侯论》

“《放鹤亭记》” 的相关文章

韩愈《原毁》11个月前 (05-09)
《赠黎安二生序》11个月前 (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