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言文 > 经典文言文翻译 > 史记·商鞅变法

史记·商鞅变法

史记·商鞅变法

原文
  商君者,卫之诸庶孽公子也,名鞅,姓公孙氏,其祖本姬姓也。鞅少好刑名之学,事魏相公叔座为中庶子。公叔座知其贤,未及进。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曰:“公叔病如有不可讳,将奈社稷何?”公叔曰:“座之中庶子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嘿然。王且去,座屏人言曰:“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王许诺而去。公叔座召鞅谢曰:“今者王问可以为相者,我言若,王色不许我。我方先君后臣,因谓王即弗用鞅,当杀之。王许我。汝可疾去矣,且见禽。”鞅曰:“彼王不能用君之言任臣,又安能用君之言杀臣乎?”卒不去。惠王既去,而谓左右曰:“公叔病甚,悲乎,欲令寡人以国听公孙鞅也,既又劝寡人杀之,岂不悖哉!”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卫鞅曰:“疑行无名,疑事无功。且夫有高人之行者,固见非于世;有独知之虑者,必见敖于民。愚者暗于成事,知者见于未萌。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孝公曰:“善。”甘龙曰:“不然。圣人不易民而教,知者不变法而治。因民而教,不劳而成功;缘法而治者,吏习而民安之。”卫鞅曰:“龙之所言,世俗之言也。常人安于故俗,学者溺于所闻。以此两者居官守法可也,非所与论于法之外也。三代不同礼而王,五伯不同法而霸。智者作法,愚者制焉;贤者更礼,不肖者拘焉。”杜挚曰:“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法古无过,循礼无邪。”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节选自《史记·商君列传》)

译文

    商君,是卫国国君姬妾生的公子,名鞅,姓公孙,他的祖先本来姓姬。公孙鞅年轻时就喜欢刑名法术之学,侍奉魏国国相公叔座做了中庶子。公叔座知道他贤能,还没来得及向魏王推荐。正赶上公叔座得了病,魏惠王亲自去看望他,说:“你的病倘有不测,国家将怎么办呢?”公叔座回答说:“我的中庶子公孙鞅,虽然年轻,却有奇才,希望大王能把国政全部交给他,由他去治理。”魏惠王听后默默无言。当魏惠王将要离开时,公叔座屏退左右随侍人员,说:“大王假如不任用公孙鞅,就一定要杀掉他,不要让他走出国境。”魏王答应了他的要求就离去了。公叔座召来公孙鞅,道歉说:“刚才大王询问能够出任国相的人,我推荐了你。看大王的神情不会同意我的建议。我当先忠于君后考虑臣的立场,因而劝大王假如不任用公孙鞅,就该杀掉他。大王答应了我的请求。你赶快离开吧,不快走马上就要被擒。”公孙鞅说:“大王既然不能听您的话任用我,又怎么能听您的话来杀我呢?”终于没有离开魏国。惠王离开后,对随侍人员说:“公叔座的病很严重,真叫人伤心啊,他想要我把国政全部交给公孙鞅掌管,又劝我杀了公孙鞅,难道不是糊涂了吗?”孝公任用卫鞅后不久,打算变更法度,又恐怕天下人议论自己。卫鞅说:“行动犹豫不决,就不会搞出名堂,办事犹豫不决就不会成功。况且超出常人的行为,本来就常被世俗非议;有独道见解的人,一定会被一般人嘲笑。愚蠢的人事成之后都弄不明白,聪明的人事先就能预见将要发生的事情。不能和百姓谋划新事物的创始,而可以和他们共享成功的欢乐。探讨最高道德的人不与世俗合流,成就大业的人不与一般人共谋。因此圣人只要能够使国家强盛,就不必沿用旧的成法;只要能够利于百姓,就不必遵循旧的礼制。”孝公说:“讲的好。”甘龙说:“不是这样。圣人不改变民俗而施以教化,聪明的人不改变成法而治理国家。顺应民风民俗而施教化,不费力就能成功;沿袭成法而治理国家,官吏习惯而百姓安定。”卫鞅说:“甘龙所说的,是世俗的说法啊。一般人安于旧有的习俗,而读书人拘泥于书本上的见闻。这两种人奉公守法还可以,但不能和他们谈论成法以外的改革。三代礼制不同而都能统一天下,五伯法制不一而都能各霸一方。聪明的人制定法度,愚蠢的人被法度制约;贤能的人变更礼制,寻常的人被礼制约束。”杜挚说:“没有百倍的利益,就不能改变成法;没有十倍的功效,就不能更换旧器。仿效成法没有过失,遵循旧礼不会出偏差。”卫鞅说:“治理国家没有一成不变的办法,有利于国家就不仿效旧法度。所以汤武不沿袭旧法度而能王天下,夏殷不更换旧礼制而灭亡。反对旧法的人不能非难,而沿袭旧礼的人不值得赞扬。”孝公说:“讲的好。”于是任命卫鞅为左庶长,终于制定了变更成法的命令。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古译文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分享给朋友:

“史记·商鞅变法” 的相关文章

宋史·李迪传12个月前 (05-14)
新五代史·康延孝传12个月前 (05-15)
明史·徐光启11个月前 (05-15)
魏书·王烈传11个月前 (05-15)
清史稿·刘衡11个月前 (05-15)
独醒杂志·元祐初11个月前 (05-15)
宋史·郭浩传11个月前 (05-15)
三国志·阎温传11个月前 (05-16)
宋史·姜才传11个月前 (05-16)
甘利(雪涛小说)11个月前 (05-16)
黄生借书说(袁枚)11个月前 (05-16)
比较(孟子)11个月前 (05-16)
龙洞山记|张养浩11个月前 (05-16)
村落嫁娶图记|顾彦夫11个月前 (05-16)
梅岭三章|陈毅11个月前 (05-16)
送穷文|韩愈11个月前 (05-16)
《古今家诫》叙|苏辙11个月前 (05-16)
与吴质书(曹丕)11个月前 (05-16)
晋书·刘殷传11个月前 (05-16)
信陵君救赵论|唐顺之11个月前 (05-17)
三国志·吾粲传11个月前 (05-17)
清史稿·吴汝纶传11个月前 (05-17)
醉吟先生传(白乐天)11个月前 (05-17)
三国志·刘晔传11个月前 (05-17)
汉书·盖宽饶传11个月前 (05-17)
周书·辛昂传11个月前 (05-17)
三国志·吴书·贺齐传11个月前 (05-17)
论贵粟疏(晁错)11个月前 (05-17)
谏论(苏洵)11个月前 (05-17)
隋书·高劢传11个月前 (05-18)
梁书·刘季连传11个月前 (05-18)
宋史·沈括传11个月前 (05-18)
汉书•车千秋传11个月前 (05-18)
汉书·陈万年传11个月前 (05-18)
琐记为公(陆容)11个月前 (05-18)
明史·李如松传11个月前 (05-18)
莫能名斋记(杨简)11个月前 (05-18)
宋史·赵安仁传11个月前 (05-18)
三国志·杜畿传11个月前 (05-18)
西湖游记11个月前 (05-18)
宋史·唐恪传11个月前 (05-18)
豁然堂记(徐渭)11个月前 (05-19)
明史·左光斗传11个月前 (05-19)
旧唐书·徐坚传11个月前 (05-19)
明史·吴道南传11个月前 (05-19)
晋书·王逊传11个月前 (05-19)
北齐书·颜之推传11个月前 (05-19)
后汉书·董卓传11个月前 (05-19)
清史稿·黄贞麟传11个月前 (05-19)
新唐书·蔡廷玉传11个月前 (05-19)
周书·熊安生传11个月前 (05-20)
明史·龙在田传11个月前 (05-20)
三国志·吴书·是仪传11个月前 (05-20)
施闰章《游九华记》11个月前 (05-20)
明史·戴珊传11个月前 (05-20)
宋史·张洽传11个月前 (05-20)
刘基《计战》11个月前 (05-20)
南唐世家·韩熙载传11个月前 (05-20)
后汉书·刘矩传11个月前 (05-20)
明史·郑三俊传11个月前 (05-20)
宋史·岳飞传[二]11个月前 (05-20)
新唐书·陈夷行传11个月前 (05-20)
明史·吴麟征传11个月前 (05-20)
旧五代史·克宁传11个月前 (05-20)
后汉书·刘隆传11个月前 (05-21)
宋史·陈良翰传11个月前 (05-21)
宋史·杨大雅传11个月前 (05-22)
隋书·崔仲方传11个月前 (05-22)
宋史·吕公绰传11个月前 (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