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古籍古文 > 礼记 > 檀弓下第四

檀弓下第四

    【经文】
君之適长殇,车三乘 ;公之庶长殇 ,车一乘;大夫之適长殇, 车一乘。
【今注】
①车:指遣车。遣车比一般的车小,出葬时载遣奠的牲肉送死者,然后放 入椁内,一起埋葬。②公:指诸侯。
【今译】
国君的嫡子在十六至十九岁时夭折,在葬礼中就用三辆遣车, 而国君的庶子只用一辆,大夫的嫡子也用一辆。
【经文】
公之丧 ,诸达官之长杖
【今注】
①公:指五等诸侯。②达官:指直接由国君任命的卿大夫。达官之长, 是对不达者而言的。遇到君丧,就备服衰杖。而那些如府吏之类,不必服斩 衰,只要服齐衰三个月就行了。
【今译】
公的丧事,凡是被直接任命的卿大夫,都要服斩衰持丧杖。
【经文】
君于大夫,将葬,吊于宫 ,及出,命引之,三步则止 ,如是者 三,君退;朝亦如之,哀次亦如之。
【今注】
①宫:指殡宫。②三步则止:当柩车拉出殡宫门时,孝子哭着攀住车辕 不让走,所以国君才命人去拉柩车,又不忍夺孝子的思恋之情,因此拉了三步 就停下来了。
【今译】
国君对于大夫的丧事,在将要下葬的时候,先至殡宫吊丧,等 到柩车拉出殡宫门的时候,就命人执绋拉柩车,拉了三步就停一 下,这样连续三次,国君才离开。在朝庙时也是如此,经过孝子居 丧的庐舍的地方也要这样。
【经文】
五十无车者,不越疆而吊人
【今注】
①因为气力渐衰,不宜走远路,所以不必赶到老远的地方去问丧。
【今译】
五十岁以上而没有车的人,可以不必越境去吊丧。
【经文】
季武子寝疾,��固不说齐衰而入见 ,曰:“斯道也,将亡矣:士 唯公门说齐衰 。”武子曰:“不亦善乎?君子表微。”及其丧也,曾 点依其门而歌
【今注】
①季武子,鲁大夫,专国政。��固:鲁士,能守礼,不畏权势。说(tuō):脱 去。当时��固正有齐衰服在身。依据礼的规定,只是入公门才须脱掉各种衰 服,而入私门就不须这样。可是当时许多人由于畏惧季武子的权势,在进入 季氏家门时都脱掉衰服。��固为了矫正这种不合乎礼的时俗,才不脱衰服去 见季武子。②道:指下文的“士唯公门说齐衰”。《曲礼》下记载:各种衰服 凶器都不入公门。③曾点:孔子的弟子,曾参的父亲。名点,字皙,春秋鲁 国南武城人。歌:是表示不废乐,与那种不合礼的时俗不同。依礼的规定, 只有国君的丧事,士才穿丧服,而且废乐。
【今译】
季武子卧病在床,��固不脱掉齐衰就进去看他,并向他说明: “这种礼仪,现在快要没有人去实践了:士只有在进入公门才脱掉 齐衰。”季武子说:“你这样做不是很好吗?君子就是要发扬光大那 些衰微了的好事。”等到季武子去世了,曾点就倚在他门上唱歌。
【经文】
大夫吊 ,当事而至,则辞焉。吊于人,是日不乐 。妇人不越 疆而吊人。行吊之日不饮酒食肉焉。吊于葬者必执引,若从柩及 圹,皆执绋 。丧,公吊之,必有拜者,虽朋友州里舍人可也 。吊 曰:“寡君承事 。”主人曰:“临。”君遇柩于路,必使人吊之。大夫 之丧,庶子不受吊。
【今注】
①大夫吊:指大夫吊士。②依礼,哀、乐不同日。《论语·述而》:“子于 是日哭,则不歌。” ③引、绋:牵引柩车的绳索叫“引”,举拉棺材下圹的绳索 叫“绋”。④舍人:指死者寄寓的房主或管家。⑤承事:承助丧事。这是 国君的介说的话。
【今译】
大夫来吊丧,当主人正忙于大小殓殡等事时,就派人出来向他 说明,请他稍待一会。在去向人吊丧时,这一天都不奏乐。妇人不 必越境去吊丧。吊丧的那天,整天都不能饮酒吃肉。在出丧时去 吊丧,就一定要抓着绳子帮忙拉柩车。如果跟着柩车到墓圹,都要 拉着绳子帮忙下葬。诸侯的臣子死在异国,在办丧事时,如果主国 的国君去吊丧,虽然没有亲人为丧主,但也一定要有代替的人出来 拜谢。虽然只是死者的朋友、同乡、管家等也可以。国君的介就 说:“敝国国君来帮助办理丧事。”那个代替主人的人就说:“辱蒙大 驾光临。”如果国君在路上碰到柩车,就必须派人过去慰问。大夫 的丧事,庶子不能做丧主而接受慰问。
【经文】
妻之昆弟为父后死者,哭之适室,子为主 。袒免哭踊,夫入 门右,使人立于门外,告来者,狎则入哭。父在,哭于妻之室;非为 父后者,哭诸异室。有殡,闻远兄弟之丧,哭于侧室 ;无侧室,哭 于门内之右;同国则往哭之。
【今注】
①丈夫为妻子的昆弟无服,而外甥为舅则服缌麻,因此以子为主。② 侧室:偏房。因为正寝停着灵柩,所以不能在正寝哭。
【今译】
妻子的兄弟,而且又是岳父的继承人死了,就在自己的正寝哭 他,并让自己的儿子做这里的丧主。他袒露左臂,戴上“免”这种丧 饰,号哭跳脚,而自己则进去站在门的右边,还派人站在门外,向来 吊丧的人说明死者的身份。只有特别亲近的人,才须进去慰问。 如果父亲还健在,就只能在妻子的寝室哭;如果死者不是岳父的继 承人,就只能在别的房间哭他。家里有丧事,正停柩待葬,如果这 时听到远房兄弟去世了,就要在偏房哭他;如果没有偏房,就要在 门内的右侧哭他;如果他死在国内,就应该赶去哭他。
【经文】
子张死,曾子有母之丧,齐衰而往哭之。或曰:“齐衰不以 吊 。”曾子曰:“我吊也与哉 ?”
【今注】
①齐衰不以吊:责备他失礼。②《礼记·杂记》说:“三年之丧,虽功衰不 吊,如有服而将往哭之,则服其服而往。”曾子也不是一般的吊丧,而是去哭子 张。
【今译】
子张去世的时候,曾子正好在为母亲服丧,于是就穿戴齐衰前 去哭子张。有人说:“自己有齐衰服在身。就不必去吊丧。”曾子 说:“难道我是去吊丧吗?”
【经文】
有若之丧,悼公吊焉 ,子游摈,由左
【今注】
①悼公:鲁国国君,鲁哀公的儿子。名宁,谥悼。②摈:赞礼的人。 由左:丧事宾、主在右为尊;摈者应在左。但当时丧礼废亡,人们都以为赞礼 的人应当由右边上下。这里是称赞子游纠正了时人的错误做法。
【今译】
为有若办丧事时,悼公亲自去吊丧,子游作为赞助丧礼的相, 由左边上下。
【经文】
齐谷王姬之丧 ,鲁庄公为之大功。或曰:“由鲁嫁,故为之姊 妹之服 。”或曰:“外祖母也 ,故为之服。”
【今注】
①谷:当作“告”,音近而误。告,赴告。王姬:齐襄公的夫人,周天子宗 室的女儿,由鲁国嫁给齐国。②周、鲁同姓,因此在春秋时期,周天子宗室 的女儿就可以当作鲁国国君的姊妹,由鲁国嫁到别的诸侯国去,她死了以后, 鲁君也就可以为她服姊妹的丧服——大功。③鲁庄公是齐襄公的妹妹文 姜的儿子,所以王姬应是庄公的舅母,不是外祖母。舅母无服。为外祖母应 服小功,不应服大功。“或曰”是错误的。
【今译】
王姬死了,齐国向鲁国报丧,鲁庄公为她服大功。有人说:“王 姬是经由鲁国出嫁的,所以为她服姊妹的丧服。”也有人认为:“王 姬是庄公的外祖母,所以为她服大功。”
【经文】
晋献公之丧,秦穆公使人吊公子重耳 ,且曰:“寡人闻之,亡 国恒于斯,得国恒于斯 。虽吾子俨然在忧服之中 ,丧亦不可久 也,时亦不可失也。孺子其图之 。”以告舅犯 ,舅犯曰:“孺子其 辞焉。丧人无宝,仁亲以为宝。父死之谓何?又因以为利,而天下 其孰能说之?孺子其辞焉。”
【今注】
①秦穆公:秦国国君,名任好,嬴姓,春秋五霸之一。晋献公晚年宠骊姬, 骊姬要谋害太子申生,祸及诸公子。公子重耳出亡,在狄时,献公死,穆公派 人去问丧,并劝他把握住这个好时机,图取君位。②斯:指国君刚去世,需 要有新君接替君位的时候。③忧服:父母死,居忧服丧。④孺子:年长的 人对年幼的人的称呼。⑤舅犯:重耳的舅舅狐偃,字子犯,当时正随重耳出 亡在外。
【今译】
晋献公去世后,秦穆公派使者去慰问出亡在外的公子重耳,并 且对他说:“我听说过:失去君位常常在这个时候,得到君位也常常 在这个时候。虽然你现在正专心处于居忧服丧期间,但居丧也不 宜太久。机不可失,请你考虑一下这件事。”重耳把这些告诉给了 舅舅子犯。舅舅子犯说:“你还是辞谢他的一番好意,不要接受他 的建议吧。出亡在外的人是没有什么可宝贵的东西了,只有敬爱 自己的亲长是最可宝贵的了。父亲去世,这是何等重大的变故,反 而趁这个机会谋取私利,这样做怎么能向天下人解说清楚呢? 你 还是辞谢了他的一番盛意吧。”
【经文】
公子重耳对客曰:“君惠吊亡臣重耳,身丧父死,不得与于哭泣 之哀,以为君忧,父死之谓何?或敢有他志,以辱君义。”稽颡而不 拜 ,哭而起,起而不私 。子显以致命于穆公 。穆公曰:“仁夫 公子重耳! 夫稽颡而不拜,则未为后也,故不成拜。哭而起,则爱 父也。起而不私,则远利也。”
【今注】
①稽颡:叩头至地。不拜:表示不敢以继承人自居。②不私:不私下 与秦国使者谈返回晋国的事。说明重耳不打算趁机回国谋取君位。③子 显:秦穆公的使者公子絷,字子显,一说“显”当作“韅”。
【今译】
于是公子重耳就答复来使说:“贵国国君这样仁慈惠爱,还派 人来慰问我这个出亡在外的臣子。我出亡在外,而现在父亲去世 了,只恨不能到他的灵位前去哭泣,以表达心里的哀痛,并使贵国 国君有所忧虑。可是,父亲死了,这是何等重大的变故,怎么敢有 一丝一毫私念,去玷辱贵国国君所给与我的厚义呢?”说完以后,就 只叩头稽颡,而不敢像主人一样地拜谢。然后哭着站起来,站起来 以后也不再和使者私下里商量事情。使者子显向穆公复命。穆公 说:“公子重耳真是仁厚! 他只叩头至地而不拜谢,可见不敢以继 承人自居,所以不成拜;哭着站起来,可见他是很爱自己的父亲的; 站起来以后也不再和使者私下里说话,可见他一点也没有趁父亲 去世而谋取私利的念头。”
【经文】
帷殡,非古也,自敬姜之哭穆伯始也
【今注】
①穆伯:即鲁大夫季悼子的儿子公甫靖。敬姜是穆伯的妻子,文伯歜的 母亲。依礼,早晚哭不应当有帷,但因为敬姜少寡,为了避嫌疑,所以不撤帷 而哭。
【今译】
殡时不掀起帷幕而哭,并不是古来就有的习俗,而是从敬姜哭 穆伯时开始的。
【经文】
丧礼,哀戚之至也;节哀,顺变也。君子念始之者也
【今注】
①始:犹生。始之者,指父母。
【今译】
守父母之丧期间,孝子的心情是极其悲哀的;用种种礼节来节 制他的悲哀,就是顺着他悲哀的感情,使他逐渐适应这种剧变。这 样做是由于君子考虑到生养他的父母的缘故。
【经文】
复,尽爱之道也,有祷祠之心焉;望反诸幽,求诸鬼神之道也。 北面,求诸幽之意也。
【今译】
招魂,是表示至爱的方式,怀有求神的诚心;盼望先人从幽暗 的地方回来,这是祈求鬼神的方法。所以招魂时向着北方,就是向 幽暗中祈求的意思。
【经文】
拜稽颡,哀戚之至隐也;稽颡,隐之甚也。
【今译】
拜与叩头至地,都是悲哀中极痛苦的表现;而叩头至地,则是 二者中最痛苦的表现了。
【经文】
饭用米、贝,弗忍虚也;不以食道 ,用美焉尔。
【今注】
①食道:指活着的人饮食的方式,即吃熟食。
【今译】
饭含,用生米和贝壳,这是不忍心让先人空着口;不用活着的 人吃的熟食,是因为天然生成的米、贝更美好。
【经文】
铭,明旌也 ,以死者为不可别已,故以其旗识之 。爱之,斯 录之矣;敬之,斯尽其道焉耳 。重 ,主道也。殷主缀重焉,周主 重彻焉。
【今注】
①铭:把死者的名氏写在旌上。②王引之《经义述闻》认为“旗识”本当 作“旗识识”,传抄时脱掉一个“识”字。前一个“识”,是“帜”的通假字。③ 道:指奠。用侍奉活着的人的方式来侍奉死者。④重(chóng):木制,长三 尺。用二鬲盛粥,悬于重。人刚死时,未作神主,用重暂代神主牌,作为神灵 的依凭。葬后虞祭才有神主牌。
【今译】
铭,是神明的旌旗,因死者的形貌已不可见到,所以用旗帜来 做标志。因为爱他,所以记他的姓名,使魂灵有所依凭;因为敬他, 所以用奠这种方式,像侍奉生者那样侍奉他。重,和后来的神主牌 的意义是一样的。不过殷人作了神主,仍然将“重”与它连接在一 起,而周人作了神主,就将“重”埋掉了。
【经文】
奠以素器,以生者有哀素之心也;唯祭祀之礼,主人自尽焉尔; 岂知神之所飨?亦以主人有齐敬之心也
【今注】
①齐(zhāi)敬:严肃恭敬。
【今译】
用朴素的器皿盛奠馈,是因为活着的人怀有真诚的哀痛感情 的缘故。只有在祭祀的吉礼中,主人才加以文饰,备办周全。哪里 知道神灵之所享必须有文饰之器呢?这也是因为主人怀有严肃恭 敬的诚心,才这样做的。
【经文】
辟踊,哀之至也,有筭 ,为之节文也。
【今注】
①有筭:凡一踊三跳,三踊九跳为一节。
【今译】
捶胸顿足,是悲哀到极点的表现,但却有一定的次数,这样做 是为了有所节制,使其适度。
【经文】
袒、括发,变也;愠,哀之变也。去饰,去美也。袒、括发,去饰 之甚也。有所袒,有所袭,哀之节也。
【今译】
解开上衣露出左臂、去笄��而改用麻束发,这都是孝子在形貌 服饰上的变化;忧郁愠恚,这是孝子悲哀感情的变化。除去修饰, 就是摒弃华美。袒露左臂、改用麻束发,都是摒弃修饰的极端方 式。但有时要袒,有时也要袭,这是为了对悲哀的感情有所节制。
【经文】
弁绖葛而葬 ,与神交之道也,有敬心焉。周人弁而葬,殷人 冔而葬
【今注】
①弁:白色的祭冠。绖葛:是在弁上扎上葛绖。不完全是凶服。②冔 (xǔ):白色的祭冠。
【今译】
戴着缠着葛绖的弁行葬礼,这是和神明交往的礼节,是尊敬神 明的意思。所以周人戴着弁行葬礼,殷人戴着冔行葬礼。
【经文】
歠主人主妇室老 ,为其病也,君命食之也。
【今注】
①歠(chuò):饮,喝。办丧事时,最初几天没心情饮食,三天以后,邻里煮 粥给他们喝,而大夫以上则是由国君命令他们饮食。
【今译】
亲人去世三天以后,就应该使主人、主妇及老家臣喝些稀粥, 因为他们都又饥又累,疲惫不堪了,所以国君命令他们必须吃点东 西。
【经文】
反哭升堂 ,反诸其所作也;主妇入于室,反诸其所养也。反 哭之吊也,哀之至也。反而亡焉,失之矣,于是为甚。殷既封而吊, 周反哭而吊。孔子曰:“殷已悫,吾从周。”
【今注】
①反哭:是送葬回来以后在祖庙里哭,主人升堂,主妇则入室。这与前面 的哭,男子在堂下,妇人在堂上,不同。堂:是死者生前祭祀冠昏的地方。
【今译】
送葬以后回到祖庙号哭,主人是到堂上哭,也就是回到亲长生 前行礼的地方哭;主妇则是进入室内哭,也就是回到她奉养亲长的 地方哭。送葬后回到祖庙里号哭的时候,亲友都要前来慰问,因为 这是最悲哀的时候。回来以后,看到亲长不在了,这才真正感到他 是永远地离去了,这时哀痛的感情是最强烈的了。殷人是在下窆 以后就慰问孝子,而周人是在葬后回到祖庙里号哭时才前去慰问 孝子的。孔子说:“殷人的做法太质朴了,我赞成周人的做法。”
【经文】
葬于北方北首,三代之达礼也,之幽之故也。既封,主人赠 , 而祝宿虞尸 。既反哭,主人与有司视虞牲,有司以几筵舍奠于墓 左 ,反,日中而虞。葬日虞,弗忍一日离也。是月也,以虞易奠。 卒哭曰成事 ,是日也,以吉祭易丧祭,明日,祔于祖父 。其变而 之吉祭也,比至于祔,必于是日也接,不忍一日未有所归也。殷练 而祔,周卒哭而祔,孔子善殷。
【今注】
①赠:指赠送死者币。币,缯帛,随棺柩放入圹中。②祝:在丧礼中司 祭礼的人。虞:虞祭,下葬后回到殡宫举行的安神祭。尸:详《曲礼》注。 ③根据周礼,舍奠于墓左的尸,是以冢人充任的。④卒哭:三虞后的祭 名。停止无时哭,而改为朝夕一哭。成事:成祭事。即原丧祭改为吉祭。 吉祭用尸。⑤祔祭:卒哭后的第二天,奉死者的神主到祖庙去祭死者,叫做 祔祭。祭毕的当天仍奉神主还寝,即原先的殡宫,到大祥后才迁神主入庙。
【今译】
葬在北郊,头朝北方,这是三代以来通行的做法,这是因为鬼 神是要到幽暗的地方去的缘故。下窆后,主人赠死者束帛,并放入 圹中,而祝则先回去预先安排充任虞祭的尸。回到家里号哭过以 后,主人和执事就去查看虞祭的牺牲。执事还要在墓的左边放置 几席,进行奠祭。回来后,在正午举行安神的虞祭。下葬的那天就 举行虞祭,是因为孝子不忍心和亲长有一天的分离。就在这个月, 将奠祭改为用尸的祭。到了卒哭的时候,祝就会致辞说,现在已是 吉祭了。在这一天,就用吉祭代替丧祭。第二天就于祖庙进行祔 祭,希望他的魂灵能与祖父在一起。在将丧祭变成吉祭,一直到举 行祔祭的过程中,一定要一天接着一天地进行,这是因为孝子不忍 心亲长的魂灵有一天无所归依的缘故。殷人在周年练祭以后才举 行祔祭,周人则在卒哭以后就举行祔祭,孔子赞成殷人的做法。
【经文】
君临臣丧,以巫祝桃茢执戈 ,恶之也,所以异于生也。丧有 死之道焉,先王之所难言也。
【今注】
①巫祝:从事通鬼神的人。茢(liè):扫帚。古用桃枝、扫帚等以驱除不 祥。
【今译】
国君去臣子家吊丧的时候,要让巫祝拿着桃枝、扫帚和戈来护 卫着,因为厌恶死人的凶邪之气,这就是礼仪与对待生人不同的原 因。办丧事,另有对待死人的礼节,这却是先王所不便于说明的 了。
【经文】
丧之朝也 ,顺死者之孝心也,其哀离其室也,故至于祖考之 庙而后行。殷朝而殡于祖,周朝而遂葬。
【今注】
①朝:出葬前引柩到祖庙,类似生前“出必告”。
【今译】
在丧礼中,出葬前要先朝祖庙,这是顺从死者“出必告”的孝 心,因为对即将离开故居感到很悲哀,所以先到祖父、父亲的庙里 告辞,然后才启程。殷人是在朝庙以后就殡于祖庙。而周人却在 朝庙以后就出葬。
【经文】
孔子谓为明器者,知丧道矣,备物而不可用也。哀哉! 死者而 用生者之器也,不殆于用殉乎哉?其曰明器,神明之也。涂车刍 灵,自古有之,明器之道也。孔子谓为刍灵者善,谓为俑者不仁 , 不殆于用人乎哉 ?
【今注】
①俑:用木或泥做的假人。②《十三经注疏》本“殆”前面没有“不”。今 据阮氏《校勘记》补。
【今译】
孔子认为用明器殉葬的人,是懂得办丧事的道理的,既置备了 各种器物,却又不能实用。如果用活着的人使用的器物,这不是已 接近于用活人殉葬了吗?把殉葬的器物叫作“明器”,就是奉死者 为神明的意思。像泥做的车子,草扎的人形,自古就有了,这就是 “明器”的道理了。孔子认为用草扎的刍灵,心地仁慈,而认为用木 雕刻的俑,太不仁慈了,不是更接近于用活人殉葬吗?
【经文】
穆公问于子思曰:“为旧君反服 ,古与?”子思曰:“古之君子, 进人以礼,退人以礼,故有旧君反服之礼也;今之君子,进人若将加 诸膝,退人若将队诸渊,毋为戎首,不亦善乎! 又何反服之礼之 有 ?”
【今注】
①反服:离职后仍然回来奔君丧,并为他服齐衰三个月。据《仪礼·丧 服》齐衰三月章,有三种情况应为旧君服:一、辞官家居后为旧君和君的妻母 服。二、大夫流放在外,他的妻子和长子为旧君服。三、大夫待放,爵禄有列 于朝,出入有诏于国,而为旧君服。②之礼:王引之《经义述闻》认为二字是 衍文。
【今译】
穆公问子思说:“已经离职的臣子回来为旧君服齐衰三个月, 这是古来就有的礼节吗?”子思回答说:“古代的国君,在任用臣子 的时候是依礼行事的,在免去臣子官职的时候也是依礼行事的,所 以才有为旧君服丧的礼节。而现在的国君,在招致人才的时候,像 要把他抱到膝上似地宠爱;而罢免臣下官职的时候,又好像要把他 推下深渊似的。像这样做,离职的臣子不带领别国的军队来攻打 故国,也就不错了,又哪里还有为旧君服丧的呢?”
【经文】
悼公之丧,季昭子问于孟敬子曰 :“为君何食?”敬子曰:“食 粥 。天下之达礼也。吾三臣者之不能居公室也,四方莫不闻矣。 勉而为瘠,则吾能,毋乃使人疑夫不以情居瘠者乎哉?我则食食。”
【今注】
①季昭子:季康子的曾孙,名强。孟敬子:孟武伯的儿子,名捷。②食 粥:为君服斩衰三年,君刚死三天不能吃东西,殡以后只能喝粥,到十三个月 练以后才能吃饭。
【今译】
鲁悼公去世时办丧事,季昭子问孟敬子说:“为国君的丧事,应 该吃什么?”敬子回答说:“应该喝稀粥,这是天下通行的做法。但 是我们仲孙、叔孙、季孙三家向来不能用侍君的礼节来侍奉国君, 四方的人没有不知道的,要我勉强节食,变成消瘦的样子,我也能 做到,但那样做不是更让人怀疑我不是内心真正感到悲哀,而是故 意使自己外表消瘦了吗? 我还是照常吃饭。”
【经文】
卫司徒敬子死 ,子夏吊焉,主人未小敛,绖而往。子游吊焉, 主人既小敛,子游出,绖反哭。子夏曰:“闻之也与?”曰:“闻诸夫 子,主人未改服则不绖 。”
【今注】
①司徒敬子:司徒是以官为氏,敬子是公子许的后代。②改服:小敛之 后,主人才以麻括发,谓之改服。大敛之后,依丧服之制服冠衰,谓之成服。
【今译】
卫国的司徒敬子死了,子夏前去吊丧,在主人还没有举行小敛 之前,他就戴着绖进去了。而子游却穿着常服去吊丧,在主人行过 小敛之后,子游才出去,戴上绖再回到屋里号哭。子夏问他说:“你 听前人说过这样的做法吗?”子游回答说:“我听老师说过,在主人 还没有改服之前,宾客不应该戴绖。”
【经文】
曾子曰:“晏子可谓知礼也已 ,恭敬之有焉。”有若曰:“晏子 一狐袭三十年,遣车一乘 ,及墓而反 。国君七个 ,遣车七乘; 大夫五个,遣车五乘,晏子焉知礼?”曾子曰:“国无道,君子耻盈礼 焉;国奢,则示之以俭;国俭,则示之以礼。”
【今注】
①晏子:名婴,字平仲,一说谥平仲,春秋时齐夷维人。齐大夫,历仕灵 公、庄公、景公三代,景公时为齐相,以节俭力行,名显诸侯。②遣车:送葬 时载牲体,并在下窆时随棺入圹的车子。③及墓而反:因为殉葬的器物很 少,所以很快就下葬完毕回家了。④个:指下葬前祖奠用的牲体的数量,国 君大牢(用牛、羊、猪),大夫少牢(用羊、猪)、士特牲(只用猪)。每牲取臂、臑、 胳为一个,每辆遣车各载一个。
【今译】
曾子说:“晏子可以说是很懂得礼的人了,他处理事情恭敬严 谨。”有若说:“晏子一件狐皮袍子穿了三十年,办理丧事时,只用一 辆遣车,一下子就下葬完毕回家了。依礼,为国君祖奠的牲体有七 个,遣车也用七辆;大夫是五个,遣车五辆,晏子怎么能算得上是懂 得礼呢?”曾子说:“如果国君骄侈淫逸,那么君子就不愿把礼仪实 行得那样详尽充分了;在国人竞相奢侈的时候,就应表现出节俭的 作风;在国人崇尚节俭的时候,就要表现出切实按照礼的规定去做 的态度。”
【经文】
国昭子之母死 ,问于子张曰:“葬及墓,男子妇人安位?”子张 曰:“司徒敬子之丧,夫子相,男子西乡,妇人东乡 。”曰:“噫! 毋。”曰:“我丧也斯沾 。尔专之,宾为宾焉,主为主焉,妇人从男 子皆西乡。”
【今注】
①国昭子:齐国大夫。②送葬时,男女分别站于墓道两边,男子面向 西,妇人面向东。③沾:通“觇”,是看的意思。
【今译】
国昭子的母亲去世了,他向子张请教说:“出葬到墓地后,男子 和妇人应该就什么位置?”子张说:“司徒敬子的丧事,是由我的老 师相礼的,那是男子面向西,妇人面向东。”国昭子说:“啊! 不能这 样做。”又说:“我办丧事,会有许多宾客来观礼的。丧事由你来主 持,但是宾客要就宾位,主人要就主位,主人这边的妇人就跟在男 子后面一律面向西。”
【经文】
穆伯之丧,敬姜昼哭 ;文伯之丧 ,昼夜哭。孔子曰:“知礼 矣。”文伯之丧,敬姜据其床而不哭 ,曰:“昔者吾有斯子也,吾以 将为贤人也,吾未尝以就公室 ;今及其死也,朋友诸臣未有出涕 者,而内人皆行哭失声。斯子也,必多旷于礼矣夫。”
【今注】
①昼哭:只在白天哭,而夜里不哭。丧夫不夜哭,是表示不为私情而哭。 ②文伯:穆伯的儿子。③不哭:这里是暂时不哭的意思。④吾未尝以 就公室:我不曾到公室去察看文伯的行止。季孙氏是鲁国的宗卿,所以敬姜 有到公室会见的礼节。
【今译】
穆伯死了,在办丧事时,敬姜只在白天哭;文伯死了,在办丧事 时,她白天夜里都哭。孔子说:“她懂得礼了。”文伯死了,敬姜靠着 他的床而不哭,她说:“以前我有了这个孩子,我以为他会成为有才 德的人,所以我从未到他的公室去;现在他死了,朋友众臣中没有 为他落泪的,而他的妻妾女御们都为他失声痛哭。这孩子必定早 就把礼抛弃了。”
【经文】
季康子之母死 ,陈亵衣 。敬姜曰:“妇人不饰,不敢见舅 姑 ,将有四方之宾来,亵衣何为陈于斯?”命彻之。
【今注】
①季康子:名肥,谥康,季孙斯的儿子,鲁国大夫。敬姜是他的从祖母。 ②亵衣:指内衣。小敛之前应先将敛衣陈列房中,现在却连内衣都陈列出 来了。③舅姑:妇女称自己丈夫的父母为舅姑。
【今译】
季康子的母亲去世了,在小敛之前,连内衣都陈列出来了。敬 姜就说:“妇人没有打扮一下,还不敢见公婆,何况现在就要有各处 的宾客来吊丧,内衣怎么能陈列在这里呢?”于是就下令撤去它。
【经文】
有子与子游立,见孺子慕者,有子谓子游曰:“予壹不知夫丧之 踊也,予欲去之久矣。情在于斯 ,其是也夫。”子游曰:“礼,有微 情者 ,有以故兴物者 。有直情径行者 ,戎狄之道也。礼道则 不然。人喜则斯陶,陶斯咏,咏斯犹 ,犹斯舞,舞斯愠 ,愠斯戚, 戚斯叹,叹斯辟,辟斯踊矣。品节斯,斯之谓礼。人死,斯恶之矣, 无能也,斯倍之矣。是故,制绞衾,设蒌翣 ,为使人勿恶也。始 死,脯醢之奠;将行,遣而行之;既葬而食之,未有见其飨之者也。 自上世以来,未之有舍也,为使人勿倍也。故子之所刺于礼者,亦 非礼之訾也。”
【今注】
①斯:指小孩思慕父母,就毫无节制地恣意号哭。②微:是“约”的意 思。③故:指人的本性所固有的情感。物:指衰绖一类的具体事物。对于 亲人的去世,不肖的人本来是没有悲哀感情的,现在穿戴上衰绖,使他们看到 丧服而引发他们内在的思慕哀痛的感情。④有:是衍文。⑤犹(yáo):通 “摇”,摇动。⑥舞斯愠:据《经典释文》为“愠斯戚”,注云:“此喜愠、哀乐相 对。本或于此句上有‘舞斯愠’一句并注,皆衍文。”按《释文》校可从。今译文 中删此句。⑦蒌翣(liǔ shà):古代棺木的装饰。蒌,即柳,柩车的上盖。 翣,见前。
【今译】
有子和子游站在那儿,看见一个孩子啼哭着找自己的父母。 于是,有子就对子游说:“我一直不明白丧礼中为什么要有踊的规 定,我老早就想应该废除这种规定。孝子悲哀思慕的感情就和这 孩子一样,就像这孩子那样尽情地号哭就行了。”子游说:“礼的各 种规定,有的是用来节制人们的感情,有的是借外在的事物来引发 内在的情感。感情不加节制,衣服没有规定,这是野蛮人的做法。 如果依礼而行,就和这不同。人们遇到可喜的事,就感到高兴,高 兴得很,就唱歌,歌唱还不能尽兴,就摇动身躯,摇动身躯还觉得不 够时,就跳舞;人们愠怒过后,就感到愤恚,心中愤恚,就会叹息,叹 息还不能得到充分地抒泄,就捶胸,捶胸还不够,就要顿足了。将 这些情绪和行动加以区别、节制,这就叫做‘礼’。人死了,别人就 会厌恶他了。而且死人无能为力了,人们就要背弃他了。所以,制 作束衣的布带和覆尸的盖被来敛尸,又在柩车上设置了盖子和遮 掩四周的扇形屏障,就是为了使人们不要见了死者而生厌。人刚 死的时候,用肉脯肉酱来祭奠他,出葬前又有送行的遣奠,下葬后 还有虞祭等各种祭祀,虽然从来没有看见鬼神来享用,但是自古以 来却也没有人废止这种做法。这样做为的是使人们不背弃他。所 以你所批评的这些礼仪,实在并不是礼仪的缺点了。”
【经文】
吴侵陈 ,斩祀杀厉。师还出竟,陈大宰嚭使于师 。夫差谓 行人仪曰:“是夫也多言,盍尝问焉:师必有名,人之称斯师也者,则 谓之何?”大宰嚭曰:“古之侵伐者,不斩祀,不杀厉,不获二毛。今 斯师也,杀厉与? 其不谓之杀厉之师与?”曰:“反尔地,归尔子,则 谓之何?”曰:“君王讨敝邑之罪,又矜而赦之,师与,有无名乎?”
【今注】
①吴侵陈:事在鲁哀公元年(公元前494年)。②大宰嚭(pǐ):大宰是 官名,嚭是人名。因为当时吴国有个大宰嚭(见《国语·越语上》、《史记·吴太 伯世家》),因此前人多认为这里的大宰嚭就是吴国的大宰嚭,而下文的行人 仪应当是陈国的使者。原文字句错误。“陈使大宰嚭使于师”,应作“陈使行 人仪使于师”,“夫差谓行人仪曰”应作“夫差谓大宰嚭曰”,“大宰嚭曰”当作 “行人仪曰”。今译文依此改。③夫差(chā):春秋吴国国君,吴王阖闾的儿 子。行人仪:行人是官名,掌聘问等外交事宜。仪是人名。
【今译】
吴国入侵陈国,砍伐方社的树木,杀害患病的百姓。在吴军退 出陈国国境的时候,陈国派行人仪出使到吴军。夫差对大宰嚭说: “这个使者很会说话,我们何不考问他一下,凡是军队必须有个好 名声,问他,别人对我们的军队,将怎样评论?”行人仪回答说:“古 代的军队在讨伐敌国时,不砍敌国的社树,不杀害患病的百姓,不 俘虏鬓发斑白的老人。而现在贵国的军队,不是在杀害患病的百 姓吗?那不就成了杀害病人的军队了吗?”又问:“那么现在把攻占 的土地还给你们,把俘获的子民还给你们,你又怎样评论我们的军 队呢?”回答说:“贵国君王因为敝国有罪,而兴师讨伐,现在又同情 并赦免我们,像这样的军队,还怕有不好的名声吗?”
【经文】
颜丁善居丧 :始死,皇皇焉如有求而弗得;及殡,望望焉如有 从而弗及;既葬,慨然如不及其反而息。
【今注】
①颜丁:鲁国人。
【今译】
颜丁在居丧期间的态度十分合情合理:在亲人刚去世的时候, 他惶惶不安,好像热切希望亲人康复,然而希望又终于破灭的样 子;到了行殡礼的时候,他茫然若失,好像要追随亲人而去,但已不 可能的样子;在送葬以后,他神情怅惆,好像担心亲人的魂灵来不 及跟他一起回家的样子,因而边走边停地等待着。
【经文】
子张问曰:“《书》云:‘高宗三年不言,言乃欢 。’有诸?”仲尼 曰:“胡为其不然也?古者天子崩,王世子听于冢宰三年 。”
【今注】
①高宗:殷高宗武丁。以上二句见于《尚书·无逸》,今本《尚书》作:“其在 高宗……三年不言,言乃雍……” ②冢宰:六卿的首领,也叫太宰。这段话 和《论语》的记载略有不同。《论语·宪问》:“子张曰:‘《书》云:高宗谅阴,三年 不言。何谓也?’子曰:‘何必高宗,古之人皆然。君薨,百官总已以听于冢宰 三年。’”
【今译】
子张请教说:“《书》上记载说:‘殷高宗居丧期间,三年不和臣 子说话,等到他除服开口,大家都十分欢喜。’真有这样的事吗?”孔 子说:“为什么不能这样呢? 古代天子去世,王太子听命冢宰三 年,当然可以不与臣子说话。”
【经文】
知悼子卒 ,未葬,平公饮酒 ,师旷、李调侍 ,鼓钟。杜蒉自 外来 ,闻钟声,曰:“安在?”曰:“在寝。”杜蒉入寝,历阶而升 , 酌 ,曰:“旷饮斯。”又酌,曰:“调饮斯。”又酌,堂上北面坐饮之。 降,趋而出。
【今注】
①知悼子:晋大夫荀盈,鲁昭公九年(公元前533年)死。②平公:晋国 国君,名彪。饮酒:指私宴。③师旷:晋国乐师,字子野。生而目盲,善辨 声乐。李调:平公的嬖臣。④杜蒉:平公的膳宰,《左传》作屠蒯。⑤历 阶:急促登阶,一步一级。⑥酌:这里指罚酒。
【今译】
知悼子去世了,还没下葬,晋平公就喝起酒来了,而且还有师 旷、李调作陪,敲钟奏乐。杜蒉从外面进来,听到钟声,就问侍卫 说:“国君在哪儿?”回答说:“在正寝。”杜蒉进入正寝,登阶而上,倒 了一杯酒,说:“旷,喝了这杯酒。”又倒了一杯酒,说:“调,把这杯酒 喝了。”接着又倒了一杯酒,在堂上向北面坐着自己喝了。然后走 下台阶,快步出了正寝。
【经文】
平公呼而进之,曰:“蒉,曩者尔心或开予,是以不与尔言。尔 饮旷何也?”曰:“子卯不乐 ,知悼子在堂,斯其为子卯也大矣。旷 也大师也,不以诏,是以饮之也。”“尔饮调何也?”曰:“调也君之亵 臣也,为一饮一食,忘君之疾,是以饮之也。”“尔饮何也?”曰:“蒉也 宰夫也,非刀匕是共,又敢与知防 ,是以饮之也。”平公曰:“寡人 亦有过焉,酌而饮寡人。”杜蒉洗而扬觯 。公谓侍者曰:“如我死, 则必毋废斯爵也。”至于今,既毕献,斯扬觯,谓之杜举
【今注】
①子卯不乐:殷纣王在甲子自焚而死,夏桀在乙卯被放逐,所以做君王的 都把甲子、乙卯作为忌日,不敢奏乐,以示警惕。②与(yù):参预。③觯 (zhì):酒器。能盛一升酒的叫爵,能盛三升酒的叫觯。④这件事《左传·昭 公九年》也有记载,但措辞不同,可参阅。
【今译】
平公喊住他,命他进来,说:“蒉,刚才我以为你或许存心想要 启发我,所以没跟你讲话。你为什么要师旷喝酒呢?”回答说:“甲 子、乙卯是君王的忌日,尚不敢奏乐。现在知悼子还停柩在堂上, 这比逢上甲子、乙卯的日子更要重大得多了。师旷是掌乐的太师, 而不把这个道理报告给您知道,所以我罚他喝杯酒。”“那你为什么 又要李调喝酒呢?”回答说:“李调是您亲近的臣子,可是为了有吃 喝,就不管您的过失,所以我也要罚他喝一杯酒。”“那么你自己为 什么也要喝一杯酒呢?”回答说:“蒉只是个宰夫,不去摆弄宰刀等, 却胆敢越职谏诤,所以自己也该罚一杯酒。”平公说:“我也有过失, 倒杯酒来,也应该罚我一杯酒。”杜蒉洗净酒杯,倒了一杯酒,然后 举起酒杯。平公对侍者说:“即使我死了以后,也不要废弃这只酒 杯。”就是这个缘故,直到现在,凡是献完酒,像这样举起酒杯,就叫 做“杜举”。
【经文】
公叔文子卒 ,其子戍请谥于君 ,曰:“日月有时,将葬矣,请 所以易其名者 。”君曰:“昔者卫国凶饥,夫子为粥与国之饿者,是 不亦惠乎 ?昔者卫国有难,夫子以其死卫寡人,不亦贞乎 ?夫 子听卫国之政,修其班制 ,以与四邻交,卫国之社稷不辱,不亦文 乎 ?故谓夫子贞惠文子 。”
【今注】
①公叔文子:卫国大夫,名拔,一作发,献公的孙子。②君:指卫灵公。 灵公,名元,献公的孙子。③易其名:根据丧礼,葬后行虞祭,接着是卒哭, 卒哭就要避讳,不能直接称呼死者的名,而要称他的谥号。④惠:根据孔颖 达疏引谥法说:“爱民好与曰惠。” ⑤有难:鲁昭公二十年(公元前522年), 卫司寇齐豹等作乱,杀灵公的哥哥公孟絷,灵公也逃到死鸟。贞:谥法云: “外内用情曰贞。” ⑥修:俞樾《群经平议》认为本当作“循”,形近而误。⑦ 文:谥法云:“道德博文曰文。” ⑧贞惠文子:古时的谥一般只用一个字,后来 也有用两个字的,但用三个字的很少见。公孙拔虽用三个字,但一般也只用 一个“文”字。
【今译】
公叔文子去世后,他的儿子戍向国君请求赐予谥号,说:“葬的 月日已经定了,很快就要出葬,请赐给他一个谥号。”灵公说:“以前 卫国发生饥荒,先生施粥赒济百姓,这不是仁爱好施的表现吗? 以 前卫国发生叛乱,先生拼死保卫我,这不是很忠贞的表现吗? 先生 在主持卫国朝政的时候,总是依照礼制序列尊卑的次序,以此和邻 国交往,使卫国的社稷没有受到玷辱,这不是博文知礼的表现吗? 所以可以称呼先生‘贞惠文子’。”
【经文】
石骀仲卒 ,无適子,有庶子六人,卜所以为后者 。曰:“沐浴 佩玉则兆 。”五人者皆沐浴佩玉。石祁子曰 :“孰有执亲之丧,而 沐浴佩玉者乎?”不沐浴佩玉。石祁子兆 。卫人以龟为有知也。
【今注】
①石骀仲:卫大夫,石碏的族人。②卜:古人灼龟甲取兆,用来预测吉 凶,叫卜。③兆:问卜时,龟甲上显示吉凶的裂纹叫做“兆”。这句话是卜人 说的。④石祁子:石骀仲的六个庶子中的一个。⑤古人问卜时,先将要 求神灵指示的问题刻在龟甲上,然后再根据烧灼出来的裂纹定吉凶。当时可 能将六个人的名字都刻在龟甲上,而龟兆正好裂向石祁子的名字。
【今译】
石骀仲去世了,没有嫡子,只有六个庶子,所以只好用龟卜决 定继承人。卜人说:“只有先洗个澡,然后佩戴上玉,龟甲上才会显 示出吉兆。”于是其中的五个人赶忙洗好澡,佩戴上玉。而只有石 祁子说:“哪有居丧期间,而洗澡佩玉的呢?”他没有洗澡佩玉。可 是,龟兆却显示出石祁子应该做继承人。因此,卫国人都认为龟兆 很灵验。
【经文】
陈子车死于卫 ,其妻与其家大夫谋以殉葬 ,定,而后陈子亢 至 ,以告曰:“夫子疾,莫养于下,请以殉葬。”子亢曰:“以殉葬,非 礼也;虽然,则彼疾,当养者,孰若妻与宰?得已,则吾欲已;不得 已,则吾欲以二子者之为之也。”于是弗果用。
【今注】
①陈子车:齐国大夫。②家大夫:陈子车的家宰。大夫的家宰本不应 称大夫,但大夫强而僭,所以家臣也僭称大夫。③陈子亢:陈子车的弟弟, 即孔子的弟子陈亢。字子元,一字子禽,春秋陈人。
【今译】
陈子车客死在卫国。他的妻子与家宰商量着要用活人殉葬, 已经决定了,后来陈子亢奔丧到卫国。他们就把用活人殉葬的决 定告诉了他,说:“夫子有病,没有人在地下伺候他,所以决定用活 人殉葬。”子亢说:“用活人殉葬,是违背礼的。虽然如此,可是他有 病,那么在地下伺候他的,有谁能比他妻子和家宰更合适呢?如果 能取消这个决定,那么我同意取消它;假如不能取消,那么我认为 就用你们两个人殉葬吧!”这样一来,殉葬的事也就没有实行。
【经文】
子路曰:“伤哉贫也,生无以为养,死无以为礼也。”孔子曰:“啜 菽饮水尽其欢 ,斯之谓孝;敛手足形 ,还葬而无椁,称其财,斯之 谓礼。”
【今注】
①啜(chuò):饮。啜菽,喝豆粥。②手足:据阮氏《校勘记》当改作“首 足”。
【今译】
子路说:“贫穷真让人伤心啊! 父母活着时没法供养他们;他 们去世了,又没有法子举办丧事。”孔子说:“尽管是喝豆粥,饮清 水,但是如果能使父母在精神上愉快满足,这就是‘孝’了;他们去 世后,只要有衣衾足以掩藏首足,敛毕即葬,虽然没有椁,但能根据 自己的财力来办丧事,这就合乎‘礼’了。”
【经文】
卫献公出奔,反于卫 ,及郊,将班邑于从者而后入 。柳庄 曰 :“如皆守社稷,则孰执羁靮而从 ?如皆从,则孰守社稷?君 反其国而有私也,毋乃不可乎?”弗果班。
【今注】
①卫献公:卫国国君,名衎,在鲁襄公十四年(公元前559年)被孙林父、 宁殖所逐,奔齐,鲁襄公二十六年复国。②班:通“颁”。班邑,赏赐封地。 ③柳庄:卫国太史,也跟随献公出奔。④靮(dí):马缰。
【今译】
卫献公被逐逃亡,后来终于返回卫国复位。到了城郊,他就要 把一些封地赏赐给跟随他出亡的臣子,然后才进城。柳庄对他说: “如果大家都留下来守护社稷,那么还会有谁为您执缰驾车跟随您 出亡呢? 然而如果大家都跟着您逃亡,那又有谁来守护社稷呢? 您一回国就有了私心,这样做恐怕不合适吧?”于是没有进行颁赏。
【经文】
卫有大史曰柳庄,寝疾。公曰:“若疾革,虽当祭必告 。”公再 拜稽首请于尸曰:“有臣柳庄也者,非寡人之臣,社稷之臣也,闻之 死,请往。”不释服而往,遂以襚之 。与之邑裘氏与县潘氏,书而 纳诸棺,曰:“世世万子孙,毋变也。”
【今注】
①当祭必告:举行祭祀的时候,也要向他讣告,以表示对柳庄的恩宠。 ②襚:向死者赠送衣服,用来敛尸。卫君脱祭服以襚柳庄,是表示亲近贤臣。
【今译】
卫国有个太史叫柳庄,患重病卧床不起。卫君说:“如果病情 危急,即使是在我主持祭礼时,也要立即向我讣告。”后来,柳庄在 卫君主祭时去世了。卫君拜了两拜,叩头,然后向祭祀中的尸请求 说:“有个叫柳庄的臣子,他不只是我个人的臣子,也是国家的重 臣,刚才得到他去世的消息,请特准我前去吊丧。”他来不及脱下祭 服就连忙赶到柳庄家,于是脱下自己身上的祭服,作为送给死者的 襚。并且将裘氏邑和潘氏县封给柳庄,还订了誓约放进棺里。誓 约上说:“世世代代子子孙孙万代相传,永不改变。”
【经文】
陈乾昔寝疾 ,属其兄弟,而命其子尊己曰:“如我死,则必大 为我棺,使吾二婢子夹我。”陈乾昔死,其子曰:“以殉葬,非礼也,况 又同棺乎?”弗果杀。
【今注】
①陈乾昔:事迹不详。
【今译】
陈乾昔病得起不了床,于是就嘱咐他的兄弟,并命令他的儿子 尊己说:“如果我死了,一定要给我做个大棺材,让我的两个妾躺在 我的两边。”陈乾昔死了以后,他的儿子说:“用活人殉葬,已经与礼 相违背了,何况还要躺在一个棺材里呢?”结果没有将两个妾殉葬。
【经文】
仲遂卒于垂 ;壬午犹绎 ,万入去籥 。仲尼曰:“非礼也,卿 卒不绎。”
【今注】
①仲遂:鲁庄公的儿子东门襄仲,为鲁之卿。宣公八年死。垂:春秋时 齐国地名,在今山东平阴县境内。②绎:祭的第二天又祭叫“绎”。③万: 舞名。包括文舞、武舞。文舞执羽吹籥而舞。“仲遂卒于垂;壬午犹绎,万 入去籥”,《春秋·宣公八年》文。
【今译】
仲遂在垂这个地方去世了;壬午,讣闻已经到达,鲁宣公还在 举行绎祭,万舞照常进行,只是将籥舞取消了。仲尼说:“这样做是 违背礼的,国中有卿去世了,就不应该再举行绎祭了。”
【经文】
季康子之母死,公输若方小 ,敛,般请以机封 。将从之,公 肩假曰 :“不可! 夫鲁有初,公室视丰碑 ,三家视桓楹 。般! 尔以人之母尝巧,则岂不得以 ?其毋以尝巧者乎 ?则病者乎? 噫!”弗果从。
【今注】
①公输若:当时的匠师,公输是氏,若是名。②敛:本指小敛、大敛,这 里指葬。般:公输般,春秋时著名的巧匠。是公输若的族人。请以机封: 当时公输若主持敛事,因他年纪小,不懂礼,所以公输般向他建议,不用通常 的方式下棺,而是改用自己设计的机械来下棺。③公肩假:鲁人,季氏的族 父兄。④丰碑:用大木斫成,形如石碑,树立在椁的前后及两旁。碑上部打 个洞作辘轳,下棺时,绳子就绕着辘轳,然后依鼓声缓缓缒下棺材。树四丰碑 本是天子的礼仪,鲁君僭用这一礼仪。⑤桓楹:作用和碑一样,形状像大柱 子。在椁的前后及两旁树四根大柱子来缒下棺材。这本是诸侯所用的礼仪, 大夫也僭用这一礼仪。⑥以:同“已”。不得以,即“不得已”。⑦毋:本作 “母”,误。今据郑玄注改作“毋”。
【今译】
季康子的母亲去世了,当时匠师公输若尚年幼,主持葬事。公 输般建议用自己新设计的机械来下棺。主人正要答应时,公肩假 却说:“不行!”下棺的方式鲁国早就有先例,国君是比照四座大碑 的方式,仲孙、叔孙、季孙三家是比照四根大柱子的方式。般! 你 用别人的母亲来试验你的技巧,这难道是不得已吗? 难道你不借 这次机会来试验你的技巧,你就觉得难受吗?唉!”结果主人就没 有听从公输般的建议。
【经文】
战于郎 ,公叔禺人遇负杖入保者息 ,曰:“使之虽病也,任之 虽重也,君子不能为谋也,士弗能死也。不可! 我则既言矣。”与其 邻重汪踦往 ,皆死焉。鲁人欲勿殇重汪踦 ,问于仲尼。仲尼曰: “能持干戈,以卫社稷,虽欲勿殇也,不亦可乎?”
【今注】
①郎:鲁近邑。这次齐鲁间的战争发生在鲁哀公十一年(公元前484 年),《左传》有详尽的记载。《左传》作“战于郊”,或以“郎”为“郊”之误。② 公叔禺人:鲁昭公的儿子,《左传》作“公叔务人”。③重:是“僮”的假借字。 下同。④殇:未成年而死叫殇,为他们所行的丧礼也称“殇”,比成人的丧礼 简略一些。
【今译】
齐与鲁在郎邑作战。鲁国的公叔禺人见到一个扛着兵杖的士 卒,走进城堡去休息。于是感慨地说:“虽然徭役已经使百姓很辛 苦了,赋税也使百姓的负担很沉重了,可是那些卿大夫都不能谋划 周全,担任公职的人又没有牺牲精神,这样下去是不行的! 我是已 经这样说了。”于是他就和邻居的少年汪踦一齐奔赴战场,结果两 个人都战死了。鲁国人想不用孩子的丧礼来办汪踦的丧事,但是 没有先例。于是向孔子请教。孔子说:“他既然能够拿着武器保卫 社稷,那么你们想不用孩子的丧礼给他办丧事,这不是很好吗?”
【经文】
子路去鲁,谓颜渊曰:“何以赠我 ?”曰:“吾闻之也,去国,则 哭于墓而后行;反其国,不哭,展墓而入。”谓子路曰:“何以处我?” 子路曰:“吾闻之也,过墓则式 ,过祀则下。”
【今注】
①何以赠我:古人有临别赠言的习俗。②式:古人乘车时站立在车上, 低头凭轼是表示敬意,这叫“式”。
【今译】
子路将要离开鲁国,他对颜渊说:“你打算用什么话作为临别 赠言呢?”颜渊说:“我听说过:要离开国境,就应该先到祖先的墓前 哭告一番,然后上路;回来时,不必在祖先的墓前哭告,只要在墓地 周围省视一番就可以进城。”颜渊对子路说:“那么你打算把什么话 留给我作为安身的原则呢?”子路说:“我也听说过:驾车经过别人 家的墓地时,就应凭轼致敬;经过土神的社坛时,也应下车,表示敬 意。”
【经文】
工尹商阳与陈弃疾追吴师 ,及之。陈弃疾谓工尹商阳曰: “王事也 ,子手弓而可。”手弓。 “子射诸。”射之,毙一人, 。 又及,谓之,又毙二人。每毙一人,揜其目。止其御曰:“朝不坐 , 燕不与 。杀三人,亦足以反命矣。”孔子曰:“杀人之中,又有礼 焉。”
【今注】
①工尹商阳:工尹是楚官名,商阳是人名。陈弃疾:楚公子弃疾,共王 的儿子,曾帅师灭陈,所以楚人以“陈”作为他的封号,后自立为王,即楚平王。 ②王事:楚本是子爵,后僭称王。王事,是说负有楚王的使命。因商阳心地 仁慈,不忍伤人,所以弃疾以王事来激励他。 ③ (chàng):弓袋。 这里做 动词用, 弓,就是把弓放入弓袋里。 ④朝不坐:依礼,朝见时都是站着。 但楚国与中原地区不同,在大堂上朝见时,大夫坐在堂上,士站在堂下。⑤ 燕不与:在大堂上举行宴会时,大夫坐在堂上,士地位低,没有席位,只能站在 堂下,所以说“不与”。这两句说自己的地位低下。
【今译】
工尹商阳和陈弃疾一起追赶吴国的军队,很快赶上了敌人。 陈弃疾对工尹商阳说:“这是君王交给的使命,你现在可以把弓拿 在手里。”工尹商阳这才把弓拿在手里。“你可以放箭射他们了。” 于是他向敌人射箭,射死一个敌人,就把弓箭放回弓袋。很快又赶 上了敌人,陈弃疾又对他说了以上的话,他又射死了两个敌人。每 射死一个人,他都把自己的眼睛遮起来,不忍心看。他让御者停 车,说:“我们只是朝见时没有座位、大宴时没有席位的人,现在已 经杀了三个敌人了,也就足够交差的了。”孔子说:“即使是在杀人 这件事里面,也还是有礼节的。”
【经文】
诸侯伐秦,曹桓公卒于会 。诸侯请含。使之袭 。襄公朝 荆 ,康王卒 。荆人曰:“必请袭。”鲁人曰:“非礼也。”荆人强之。 巫先拂柩 ,荆人悔之。
【今注】
①诸侯伐秦:在鲁成公十三年(公元前578年)。曹桓公:应作曹宣公, 声近而误。曹宣公,名庐,《左传》作“卢”,《史记》作“彊”,文公的儿子。曹本 是伯爵,僭称公。卒于会:《左传》作“卒于师”。②使之袭:袭,为尸穿衣。 这事应该由祝一类的地位低贱的人来做,让诸侯国君来做,是有意贬抑诸侯 而抬高身价,这样做不符合礼的规定。③襄公:鲁国国君,名午,成公的儿 子。④康王:楚国国君,名昭,共王的儿子。⑤巫先拂柩:拂,就是祓,祓 除不祥的意思。巫先拂柩是君临臣丧的礼节。
【今译】
诸侯联合起来讨伐秦国,曹宣公死在军中。诸侯要求为宣公 行“饭含”之礼,而曹人也就趁机让诸侯为死者穿衣。鲁襄公到楚 国去拜会楚君,刚好碰上康王去世了。楚人说:“请您务必为康王 穿衣。”襄公的随员说:“这样做是不符合礼的规定的。”然而楚人还 是勉强襄公这样做。于是襄公就先让巫拂柩驱除不祥,然后才给 尸穿衣。楚人对这件事很后悔。
【经文】
滕成公之丧 ,使子叔敬叔吊 ,进书,子服惠伯为介 。及 郊,为懿伯之忌,不入 。惠伯曰:“政也,不可以叔父之私,不将公 事。”遂入。
【今注】
①滕成公:滕国的国君,姬姓,名原,鲁昭公三年(公元前539年)去世。 ②子叔敬叔:鲁大夫叔弓。③子服惠伯:名椒。于世次,敬叔称惠伯为叔 父。④懿伯:惠伯之父,亦敬叔之叔祖。忌:郑玄注:“忌,怨也。敬叔有 怨于懿伯,难惠伯也。”按郑说恐不确。忌,忌日。因至滕郊,遇懿伯忌日,忌 日不作他事,故敬叔欲缓日乃入。惠伯以为不能以私事误公事。《左传·昭公 三年》亦载其事。云:“及郊,遇懿伯之忌。”用“遇”字,则“忌”不能作怨讲,而 应指忌日,甚为明显。
【今译】
在为滕成公办丧事时,鲁国派子叔敬叔去吊丧,并且送递鲁君 赗物之书,子服惠伯做他的助手。等到了滕国近郊,遇懿伯的忌 日,所以敬叔想缓一日进城。惠伯说:“这是国君交给我们的使命, 不能因为叔父私忌,就不办公事了。”于是就进城。
【经文】
哀公使人吊蒉尚 ,遇诸道。辟于路,画宫而受吊焉 。曾子 曰:“蒉尚不如杞梁之妻之知礼也 。齐庄公袭莒于夺 ,杞梁死 焉。其妻迎其柩于路,而哭之哀。庄公使人吊之。对曰:‘君之臣 不免于罪,则将肆诸市朝,而妻妾执;君之臣免于罪,则有先人之敝 庐在。君无所辱命。’”
【今注】
①哀公:鲁哀公。蒉(kuài)尚:鲁士,当时正为亲长办丧事。②画宫 而受吊:应该在殡宫接受宾客的慰问,但是哀公的使者是在路上遇到柩车的, 所以蒉尚只好在地上画了殡宫的图,然后就位受吊。③杞梁:春秋齐国大 夫,名殖,一作植。齐庄公四年(公元550年),齐袭莒,杞梁战死。④齐庄 公:齐国的国君,名光,灵公的儿子。夺:《左传》作“隧”,声近而误。隧,狭 路。《左传·襄公二十三年》亦载此事。云:“下妾不得与郊吊。齐侯吊诸其 室。”这两件事都是说,于郊野不能行吊礼。
【今译】
蒉尚办丧事,哀公派人去慰问蒉尚,恰巧在路上相遇了。蒉尚 让开道,就地画了殡宫的图,然后就位接受吊问。曾子说:“蒉尚还 不如杞梁的妻子懂礼呢! 齐庄公派人从狭路袭击莒国,杞梁在这 次战斗中牺牲了。他的妻子在路上迎接他的灵柩,哭得十分悲伤。 齐庄公就派人去路上慰问她,她却回答说:‘如果君的臣子杞梁有 罪,就应该在市朝陈尸示众,并把他的妻子拘捕起来;如果他没有 罪,那么我们还有先人留下的一所旧屋可供行礼。现在却不敢劳 您的大驾。’”
【经文】
孺子䵍之丧 ,哀公欲设拨 ,问于有若。有若曰:“其可也,君 之三臣犹设之 。”颜柳曰 :“天子龙輴而椁帱 ,诸侯輴而设帱, 为榆沈,故设拨 。三臣者废輴而设拨,窃礼之不中者也,而君何 学焉?”
【今注】
①䵍(tūn):鲁哀公的小儿子。 ②哀公:鲁哀公。 拨:殡车上的绋,牵 引殡车的绳子,只有天子和诸侯的殡车上才有“拨”。③三臣:指仲孙氏、叔 孙氏、季孙氏三家权臣。④颜柳:事迹不详。⑤輴(chūn):殡车。帱 (chóu):殡车上的帷。⑥沈:同“沉”,沉重。榆木木质重,经得起天子、诸侯 沉重的柩,所以用榆木来做殡车的车毂。
【今译】
在为小儿子䵍办丧事时,哀公想在殡车上加上拉棺的拨,就问 有若这样做是否合适。有若回答说:“这样做是可以的,你的三家 大臣都已经这样做了。”颜柳说:“天子用的是车辕上画龙的殡车, 再加上椁和帷,诸侯的殡车,加上帷。因为他们的殡车是榆木做 的,很沉重,所以要配上拨来拉车。三家大臣既不敢用这种殡车, 却又配上拨,这是盗用天子、诸侯的礼而又没做对,您又何必学他 们的做法呢?”
【经文】
悼公之母死,哀公为之齐衰 。有若曰:“为妾齐衰,礼与?”公 曰:“吾得已乎哉?鲁人以妻我。”
【今注】
①为之齐衰:鲁悼公的母亲是鲁哀公的妾。士、大夫为贵妾服缌麻,天 子、诸侯为贵妾无服。为正妻才服齐衰。
【今译】
悼公的母亲去世了,哀公为她服齐衰。有若说:“为妾服齐衰, 这符合礼的规定吗?”哀公说:“我有什么办法呢?鲁国人把她当作 我的妻看待。”
【经文】
季子皋葬其妻 ,犯人之禾。申祥以告曰:“请庚之。”子皋曰: “孟氏不以是罪予 ,朋友不以是弃予,以吾为邑长于斯也。买道 而葬,后难继也。”
【今注】
①季子皋:即孔子的弟子高柴,又以字为氏。是孟氏的成邑宰。②孟 氏:是季子皋的主人。郑玄说:季子“恃宠虐民”,非也。
【今译】
季子皋安葬他妻子的时候,损坏了人家田里的禾苗。申祥把 损坏的情形告诉他说:“请您赔偿人家的损失。”子皋说:“孟氏并没 有因为这件事责怪我,朋友也没有因为这件事而疏远我,由于我是 本邑的主管。就算我出了买路钱而葬,但是恐怕以后就难办了。”
【经文】
仕而未有禄者 ,君有馈焉曰献,使焉曰寡君;违而君薨,弗为 服也。
【今注】
①禄:俸禄。仕而未有禄,指初来尚未定官位。
【今译】
刚来此国作官,但还没有定俸禄的人,如果国君送东西给他, 就得像对宾客一样称作“献”,使者传达君命,也还得称国君为“寡 君”;如果离开国境后,而国君去世了,那就不必为国君服丧。
【经文】
虞而立尸,有几筵 。卒哭而讳,生事毕而鬼事始已。既卒 哭,宰夫执木铎以命于宫曰 :“舍故而讳新 。”自寝门至于库 门
【今注】
①虞祭以前的奠都没有尸,也不设几筵。虞祭以后有尸,设几筵。② 宰夫:官名,掌丧事的戒令。木铎:以木为舌的铃。古人宣扬政教时摇木铎 使人注意。③舍故而讳新:高祖之父当迁者,不再避讳,而新死者祔庙以后 当讳。④寝门:路门。诸侯的宫室有三门,路门是最里面的门,也就是正寝 的门。库门:宫室最外面的门。宗庙和百官都在这里。从寝门到库门,是 让百官都知道。
【今译】
在虞祭时,才开始有尸,设有几、席。卒哭以后才开始讳称死 者的名,因为用活着的人的礼节对待他,到此已结束了,而开始用 鬼神的礼节来待他了。在卒哭结束后,宰夫就摇着木铎在宫中宣 布说:“旧的忌讳已经取消了,新的忌讳开始了。”从路门一直喊到 库门。
【经文】
二名不偏讳 ,夫子之母名徵在 ,言“在”不称“徵”,言“徵”不 称“在”。
【今注】
①偏:应当作“徧”,传写误作“偏”。②徵在:颜氏女。
【今译】
两个字的名,不必都避讳。如孔夫子的母亲名徵在,说“在” 字,就讳“徵”字;说“徵”字,就讳“在”字。
【经文】
军有忧,则素服哭于库门之外,赴车不载橐
【今注】
①赴车:是回来报告打败仗消息的车子。橐(gāo):盛铠甲的袋子。 (chàng):弓袋。不载橐 ,铠甲、弓箭都不装进袋里,表示要报仇雪耻。
【今译】
军队打了败仗,国君就率领群臣戴着缟冠到库门外号哭,回来 报告战败消息的车上的战士都不把铠甲、弓箭装进袋囊里。
【经文】
有焚其先人之室,则三日哭。故曰:“新宫火,亦三日哭 。”
【今注】
①这二句话亦见于《春秋·成公三年》,原文是:“新宫灾,三日哭。”
【今译】
宗庙被烧毁了,就要哭三天。所以《春秋》说:“新建的宗庙失 火,国君哭三天。”
【经文】
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 问之曰 :“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 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 政 。”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今注】
①子路:惠栋校宋本、《孔子家语》等作“子贡”。②政:通“征”。指赋税 和徭役。
【今译】
孔子从泰山旁边经过,看见一个妇人在墓前哭得十分伤心。 孔子停车,将手靠在轼上致意,并听她哭泣。然后让子路去向她 说:“听您的哭声,很像有许多痛苦的样子。”妇人回答说:“是的。 过去我公公是被老虎咬死的,我丈夫又被老虎咬死了,现在我的儿 子仍然没能逃脱虎口。”孔子说:“那你为什么不离开这里呢?”她回 答说:“因为这地方没有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古译文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分享给朋友:
返回列表

上一篇:王制第五

下一篇:檀弓上第三

“檀弓下第四” 的相关文章

曲礼下第二7个月前 (09-25)
礼运第九7个月前 (09-25)
明堂位第十四7个月前 (09-25)
玉藻第十三7个月前 (09-25)
月令第六7个月前 (09-25)
学记第十八7个月前 (09-25)
曾子问第七7个月前 (09-25)
内则第十二7个月前 (09-25)
少仪第十七7个月前 (09-25)
奔丧第三十四7个月前 (09-25)
仲尼燕居第二十八7个月前 (09-25)
间传第三十七7个月前 (09-25)
哀公问第二十七7个月前 (09-25)
坊记第三十7个月前 (09-25)
燕义第四十七7个月前 (09-25)
聘义第四十八7个月前 (09-25)
丧服四制第四十九7个月前 (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