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古籍古文 > 墨子 > 官无常贵,民无终贱

官无常贵,民无终贱

《尚贤上》 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断予之令。曰:“爵位不高,则民弗敬;蓄禄不厚,则民不信;政令不断,则民不畏。”举三者授之贤者,非为贤赐也,欲其事之成。故当是时,以德就列,以官服事,以劳殿赏,量功而分禄。故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举公义,辟私怨,此若言之谓也。

故古者尧举舜于服泽之阳,授之政,天下平。禹举益于阴方之中,授之政,九州成。汤举伊尹于庖厨之中,授之政,其谋得。文王举闳夭、泰颠于罝罔之中,授之政,西土服。故当是时,虽在于厚禄尊位之臣,莫不敬惧而惕。虽在农与工肆之人,莫不竞劝而尚德。

【鉴赏】 “官无常贵,民无终贱”的名言,表达了墨子的民本意识。在官本位的社会里,如此大胆地为人民发声,鸣不平,确属不易。这里“肆”,是手工业作坊,店铺。《论语·子张》说:“百工居肆(手工业作坊),以成其事。”《汉书·食货志》说:“开市肆(店铺)以通之。”

这里整段话的意思是,古代圣王执政,任德尊贤。即使是农民、手工业工匠、小商人,只要有能力就推举,给予高爵位,给予厚俸禄,委任重要职务,授予决断权力。如果爵位不高,人民就不会尊敬他。俸禄不厚,人民就不会听信他。无权决断政令,人民就不会畏惧他。把这三项授予贤人,不仅是赏赐贤人,更是希望他把事情办成。所以在当时,按德行任官,依官职授权,按功劳定赏,据功绩分给俸禄。

所以做官不会永远富贵,人民不会始终贫贱。有能力就推举,无能力就罢免。举用公义,避开私怨,说的就是这个意思。所以古时唐尧在服泽北面推举虞舜,授以政事,天下大治。夏禹在阴方地区推举伯益,授以政事,九州安定。商汤从庖厨中推举伊尹,授以政事,谋略实现。周文王从猎人渔夫中推举闳夭、泰颠,授以政事,西方臣服。所以当时,即使禄厚位尊的大臣,都敬慎畏惧而警惕。即使是农民、工人、商人,都争相劝勉,而崇尚道德。

这里,“官无常贵,民无终贱。有能则举,无能则下。”“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这两个名句,说得斩钉截铁,干净利落,可谓彪炳千古,深刻表达出了墨学“以民为本”的光辉思想,体现出墨子作为“劳动者圣人”的学派属性。在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中,杰出的知识精英多如繁星,但真正为人民说话,代表“农与工肆之人”,即劳动者发声的学派领袖,却寥若晨星。

习惯势力和传统意识,认为“官常贵,民终贱”。墨子反其道而行之,喊出“官无常贵,民无终贱”的负命题,用两个否定词“无”,否定了“官常贵,民终贱”的习惯势力和传统意识。

墨子超越阶级和等级的举贤论,对后世有重大影响。《荀子·成相篇》说:“请成相,道圣王,尧舜尚贤身辞让。许由、善卷重义轻利行显明。尧让贤,以为民,泛利兼爱德施均。”把墨子的举贤论,改写为韵文流传。

明儒焦竑、翁正春、朱之蕃《墨子品汇释评》评墨子举贤论说,尚贤则治,不尚贤则乱。此等议论,即吾儒不能易也。清儒曹耀湘《墨子笺》说,墨子生于春秋之末,诸侯大夫皆以世禄而执政。贤人在下位,贫贱而疏远者,没有发挥作用的机会。所以历述帝王举贤于侧,作为后世效法的榜样。

墨家学说,多与儒家不同。而尚贤,则是儒墨之所同。举贤尚贤,确为儒墨思想的对立互渗,是儒墨共同推动中国历史发展的积极因素。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古译文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分享给朋友:

“官无常贵,民无终贱” 的相关文章

《墨子·尚同》10个月前 (05-23)
《墨子·鲁问》10个月前 (05-23)
三 止楚攻宋的故事10个月前 (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