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言文 > 诗词名句注释翻译鉴赏 > 渊清有遐略,高躅无近蹊。

渊清有遐略,高躅无近蹊。

“渊清有遐略,高躅无近蹊。”诗句出处:《献襄阳于大夫》;是唐朝诗人孟郊的作品。

襄阳青山郭,汉江白铜堤。谢公领兹郡,山水无尘泥。
铁马万霜雪,绛旗千虹霓。风漪参差泛,石板重叠跻。
旧泪不复堕,新欢居然齐。还耕竟原野,归老相扶携。
物色增暧暧,寒芳更萋萋。 渊清有遐略,高躅无近蹊。
即此富苍翠,自然引翔栖。曩游常抱忆,夙好今尚暌。
愿言从逸辔,暇日凌清溪。
《献襄阳于大夫》唐朝诗人孟郊的作品。

【注释】:

渊:

①打漩的水。《列子·黄帝》:“鲵(ní)旋之潘为渊,止水之潘为渊,流水之潘为渊。”(鲵:鲸鱼。潘:通“蟠”。盘曲。)②深水;深潭。《诗经·小雅·小旻》:“如临深渊。”③深。文徵明《跋倪元镇二帖》:“二父(fǔ)皆先宋遗老,抱渊宏大才,高不仕之节。”(父:对老年男子的敬称。高:崇尚。)[渊薮sǒu]1.人或物聚集之所。《后汉书·梁冀传》:“宛为大都,士之渊薮。”又为聚集。恽敬《与姚秋农》:“中州人文渊薮。”2.形容深广。《汉荆州刺史度尚碑》:“智含渊薮,仁隆春暖。”3.渊源。王安石《赠陈君景初》:“堂堂颍川士,察脉极渊薮。”

清:

①水纯净透明,与“浊”相对。屈原《渔父》:“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②洁净。张衡《东京赋》:“京室密清。”③使洁净;使干净。陆云《盛德赋》:“泛时雨以清天,洒狂尘以肃地。”④清晰;清楚。张祜《酬凌秀才惠虎枕》:“八寸黄杨惠不轻,虎头光照簟文清。”⑤声音清亮;清脆。苏轼《石钟山记》:“南声函胡,北声清越。”(函胡:含糊,模糊。越:高扬。)⑥清爽;清凉;寒凉。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别:另一。)⑦冷清;凄清。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⑧寂静;清静。《庄子·天下》:“寂乎若清。”⑨清平;安定;太平。唐太宗《咏风》:“劳歌《大风曲》,威加四海清。”(大风曲:汉高祖即位后曾回故乡,作《大风歌》。加:施。)⑩公正;廉洁;清白;清廉。《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是以:因此。)(11)单纯;素雅。杜牧《沈下贤》:“斯人清唱何人和? 草径苔芜不可寻。”(12)肃清;使干净。梁启超《戊戌政变记·谭嗣同传》:“保护圣主,复大权,清君侧,肃宫廷。”(13)用完;用尽。《越绝书·荆平王内传》:“(伍子胥)乃发其箪饭,清其壶浆而食。”(荆:楚国的别称。)(14)中国封建朝代名称,公元1616~1911年。(15)厕所。后作“圊”。《风俗通·怪神》:“二三日乃于清中粪下啼。”(16)古代哲学用语。指冲和之气。《荀子·解蔽》:“故道之以礼,养之以清。”

有:

(一)①与“无”相对。1. 表示占有、具有、领有。《论语·公冶长》:“陈文子有马十乘(shèng)。”(乘:四匹。)诸葛亮《草庐对》:“孙权据有江东。”2.表示存在。曹丕《杂诗》:“西北有浮云,亭亭如车盖。”3. 表示发生。《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②丰收。储光羲《观竞渡》:“能令秋大有,鼓吹远相催。”③表示不定指。跟“某”相近。李白《菩萨蛮》:“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④助词。1. 多用于朝代名称的前面。《诗经·大雅·文王》:“有周不显,帝命不时。”2. 用于形容词前面。《诗经·郑风·女曰鸡鸣》:“明星有烂。”(烂:灿烂。) (二)yòu 通“又”。用于整数与零数之间。《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史记·秦始皇本纪》:“三十有七年,亲巡天下。”

遐:

①远,兼指空间和时间。《尚书·太甲下》:“若升高,必自下;若陟遐,必自迩。”马中锡《中山狼传》:“奔走遐方,自迷正途。”②疏远。张居正《答中丞洪芳洲》:“将(qiāng)伯助予,幸毋遐弃。”(将:请。予:我。)③长久;久远。慧皎《高僧传》:“复何羡于遐龄?”④疑问代词,相当于“何”。《诗经·大雅·棫朴》:“周王寿考,遐不作人?”

略:

①疆界。《左传·昭公七年》:“封略之内,何非君土?”②巡视;巡行。《左传·昭公二十五年》:“楚子为舟师以略吴疆。”③谋略;智谋。④侵夺;掠夺。《史记·匈奴列传》:“其夏,匈奴数万骑入,杀代郡太守恭友,略千馀人。”又收罗;网罗。《汉书·霍光传》:“使从官略女子。”⑤简省;简略。与“详”相对。刘知几《史通·叙事》:“加以一字太详,减其一字太略。”⑥大概;概要。《孟子·万章下》:“然而轲也尝闻其略也。”⑦副词。1.完全。《太平广记·金部下·宜春郡民》:“至夜深,章生潜身入室内,略不闻声息。”2. 稍微。《水经注·江水》:“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高:

①高。与“低”相对。《荀子·劝学》:“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厚也。”杜荀鹤《春宫怨》:“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重:重叠。)②指高度。杜甫《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五首》之四:“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③高级;上等;优良。《对楚王问》:“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④岁数大。《左传·昭公十五年》:“且昔而高祖孙伯黶,司晋之典籍。”⑤高超;高明的。《汉书·晁错传》:“对策者百余人,唯错为高第。”(对策:对答写在简策上的考题。)⑥尊崇。《庄子· 盗跖》:“世之所高,莫若黄帝。”⑦高尚。《韩非子·五蠹》:“轻辞天子,非高也,势薄也。”

躅:

(一)踩;踏。《逸周书·太子晋》:“师旷东(束)躅其足。”[踯(zhí)躅][蹢躅]见“踯”、“蹢”。 (二)zhuó 足迹。《吕氏春秋·论威》:“又况乎义兵,多者数万,少者数千,密其躅路,开敌之涂。”(密其躅路:足迹布满道路。涂:道路。)刘禹锡《登司马错古城》:“登临直萧辰,周览壮前躅。”(司马错:战国时秦将。萧辰:萧瑟的秋天。)

无:

①没有。跟“有”相对。陆游《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②副词。表示否定,相当于“不”。《商君书·农战》:“民以此为教,则粟焉得无少,而兵焉得弱也?”③连词。表示条件,相当于“无论”、“不论”。《诗经·鲁颂·沣水》:“不小不大,从公于迈。”④通“毋”。不要。《古诗源·箜篌引》:“公无渡河,公竟渡河。堕河而死,当奈公何!”⑤非;不是。《管子·形势》:“则国非其国,而民无其民也。”⑥语气词。用于疑问句末,表示疑问,相当于“否”。白居易《问刘十九》:“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近:

①距离短。陶渊明《桃花源记》:“忘路之远近。”《列子·仲尼》:“远在八荒之外,近在眉睫之内。”②历时短。张居正《与蓟辽总督》:“近屡得渠禀帖,极为感奋。”(渠:他的。)③接近;靠近。李商隐《乐游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张居正《闻警》:“初闻铁骑近神州,杀气遥传蓟(jì)北秋。”(蓟:地名,今北京市西南。)张先启《对菊》:“种菊丛丛傍石根,凌晨坐卧近黄昏。”④亲近的人。《韩非子·难言》:“昵近习亲。”⑤浅近;浅显。何景明《与李空同论诗书》:“辞艰者意反近,意苦者辞反常。”(常:寻常。)⑥相似。张俨《默记·述佐》:“昔子产治郑,诸侯不敢加兵,蜀相其近也。”(蜀相:指诸葛亮。)⑦副词。大概;恐怕。《三国志·魏书·华佗传》:“此近难济,恒事攻治,可延岁月。”(济:成功。恒:经常。事:从事。)

蹊:

(一)①小路。《史记·李将军列传》:“桃李不言,下自成蹊。”②走捷径;践踏。《左传·宣公十一年》:“牵牛以蹊人之田,而夺之牛。” (二)qī[蹊跷(qiāo)]花招。李渔《奈何天·调美》:“怕他临去弄蹊跷,准备着毛拳叫他吃顿饱。”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古译文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分享给朋友:

“渊清有遐略,高躅无近蹊。” 的相关文章

桂水横烟不可涉。1年前 (2022-11-10)
才百馀年又梦华。1年前 (2022-11-10)
轮轴自挠,牵制不停。1年前 (2022-11-10)
梅花知不知。1年前 (2022-11-10)
尘缘误。1年前 (2022-11-10)
倦鬓理还休。1年前 (2022-11-10)
休说。1年前 (2022-11-10)
宇宙正清幽。1年前 (2022-11-10)
幽涧泉,鸣深林。1年前 (2022-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