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言文 > 诗词名句注释翻译鉴赏 > 王粲有所依,元瑜初应命。

王粲有所依,元瑜初应命。

“王粲有所依,元瑜初应命。”诗句出处:《送韩愈从军》;是唐朝诗人孟郊的作品。

志士感恩起,变衣非变性。亲宾改旧观,僮仆生新敬。
坐作群书吟,行为孤剑咏。始知出处心,不失平生正。
凄凄天地秋,凛凛军马令。驿尘时一飞,物色极四静。
王师既不战,庙略在无竞。 王粲有所依,元瑜初应命。
一章喻檄明,百万心气定。今朝旌鼓前,笑别丈夫盛。

《送韩愈从军》唐朝诗人孟郊的作品。

【注释】:

王:

(一)①夏商周时代最高统治者的称号。秦始皇以后改称皇帝。《尚书·盘庚上》:“王命众,悉至于庭。”(悉:都;全。)②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孟子·梁惠王上》:“王好战,请以战喻。”③汉以后的最高封爵。《汉书·诸侯王表》:“武帝施主父之册,下推恩之令,使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弟,不行黜涉而藩国自析。”(主父:人名。册:同“策”。析:削弱。)④诸侯或外族来朝见天子。《尚书·大禹谟》:“四夷来王。”⑤首领;同类中最特出或最大者。杜甫《前出塞》:“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⑥古代对祖父母辈的尊称。《尔雅·释亲》:“父之考为王父,父之妣(bǐ)为王母。” (二)wàng ①统治同家。《史记·项羽本纪》:“沛公欲王关中。”《商君书·更法》:“三代不同礼而王。”②成就王业。《孟子·梁惠王上》:“七十者衣(yì)帛(bó)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粲:

①精米;上等白米。《诗经·郑风·缁衣》:“适子之馆兮,还,予授子之粲兮。”(适:往。)②鲜明的样子。《诗经·唐风·葛生》:“角枕粲兮,锦衾烂兮。”[粲烂]灿烂,即光亮鲜明的样子。司马相如《上林赋》:“皓齿粲烂,宜笑的皪(lì)。”(的皪:鲜明的样子。)

有:

(一)①与“无”相对。1. 表示占有、具有、领有。《论语·公冶长》:“陈文子有马十乘(shèng)。”(乘:四匹。)诸葛亮《草庐对》:“孙权据有江东。”2.表示存在。曹丕《杂诗》:“西北有浮云,亭亭如车盖。”3. 表示发生。《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②丰收。储光羲《观竞渡》:“能令秋大有,鼓吹远相催。”③表示不定指。跟“某”相近。李白《菩萨蛮》:“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④助词。1. 多用于朝代名称的前面。《诗经·大雅·文王》:“有周不显,帝命不时。”2. 用于形容词前面。《诗经·郑风·女曰鸡鸣》:“明星有烂。”(烂:灿烂。) (二)yòu 通“又”。用于整数与零数之间。《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史记·秦始皇本纪》:“三十有七年,亲巡天下。”

所:

①处所;位置;地方。《墨子·号令》:“夜以火指鼓所。”《诗经·豳风·九罭》:“鸿飞遵渚(zhǔ),公归无所。”(遵:沿着。渚:水中的沙洲。)②元、明时驻军的一种建制。《明史·兵志二》:“度(duó)要害地,系一郡者设所,连郡者设卫。”(度:估量。)③不定数词,附在数量词后表示概数。《史记·李将军列传》:“未到匈奴陈二里所,止。”(陈:同“阵”。)④量词。计算房舍及其他处所。《宋书 ·沈庆之传》:“居清明门外,有宅四所,室宇甚丽。”《史记·扁鹊仓公列传》:“刺足阳明脉,左右各三所。”⑤助词。用在动词前,组成名词性短语。1. 动词后不再出现表事物的词。《荀子·荣辱》:“此小人之所务而君子所不为也。”2. 动词后用“者”或“的”表示事物。《战国策·齐策四》:“视吾家所寡有者。”3. 动词后仍出现表事物的词。《史记·项羽本纪》:“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⑥助词。放在动词前表示被动,多与“为”配合使用。《汉书·黄霸传》:“食于道旁,乃为乌所盗肉。”(乌:乌鸦。)[所以]1.表示原因。《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2. 表示使用的东西。《墨子·公输》:“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距:同“拒”。)3. 表示方法或凭借。《荀子·议兵》:“彼兵者,所以禁暴除害也。”

依:

①靠着;挨近。《孙子兵法·行军》:“依水草而背众树。”罗邺《鹦鹉咏》:“玉槛(jiàn)瑶轩任所依。”(槛:栏杆。轩:窗。)②依靠;依托。《左传·隐公六年》:“我周之东迁,晋、郑焉依。”(焉:助词。是。)曹操《短歌行》:“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匝:周。)③依照。屈原《离骚》:“愿依彭咸之遗则。”(彭咸:人名。则:准则。)④依恋。古诗《行行重行行》:“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⑤茂盛的样子。《诗经·小雅·车舝》:“依彼平林,有集维鷮。”[依依]1.轻柔的样子。《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2. 留恋;思恋的样子。《楚辞·九思·伤时》:“志恋恋兮依依。”古乐府《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劳劳:忧伤。)[依稀]仿佛;不清晰。刘禹锡《荆州道怀古》:“南国山川旧帝畿(jī),宋台梁馆尚依稀。”(帝畿:京都。)赵嘏《江楼旧感》诗:“风景依稀似去年。”

元:

①头;首。《左传·僖公三十三年》:“狄人归其元。”②为首的。《荀子 · 王制》:“元恶不待教而诛。”③开始;第一。《公羊传·隐公元年》:“元年者何?君之始年也。”④本;原来。后作“原”。嵇康《琴赋》序:“推其所由,似元不解音声。”陆游《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⑤大。《史记·龟策列传》:“纣为暴虐,而元龟不占。”⑥善。《左传·文公十八年》:“高辛氏有才子八人……天下之民,谓八元。”⑦朝代名。1206年建国。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元。1279年灭南宋,定都大都(今北京)。1368年被朱元璋推翻。高启《书博鸡者事》:“识者固知元政紊弛。”[元元]1. 民众;百姓。《史记·平准书》:“出禁钱以振元元。”(禁钱:供皇帝使用的钱。振:救济。)2. 善良。《史记·文帝本纪》:“以全天下元元之民。”

瑜:

①美玉。《楚辞·九章·怀沙》:“怀瑾握瑜兮,穷不知所示。”②玉的光彩。《礼记·聘义》:“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也。”③比喻美好的节操志向。《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见放:被放逐。为:语气词。)

初:

①开始。《史记·贾谊传》:“年少初学。”柳宗元《封建论》:“天地果无初乎?”②当初;原先。《后汉书·华佗传》:“初,军吏李成苦欬(ké),尽夜不寐……”③从前;往日。《三国志·蜀书·黄权传》:“先主曰:‘孤负黄权,权不负孤也。’待之如初。”④表示序次的第一。《史记·秦本纪》:“二年初伏,以狗御蛊。”白居易《暮江吟》:“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⑤才;刚刚。《史记·秦始皇本纪》:“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初无]从来没有,并没有。《后汉书·盖勋传》:“群臣初无是言也。”

应:

(一)yīng ①当;应当。《三国志·吴书·吴主传》:“重则本非应死之罪。”(重:指刑法重。)苏轼《水调歌头》:“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②古国名。相传为周武王之子的封国,故址在今河南鲁山县东。 (二)yìng ①受;接受。王充《论衡·语增》:“周流应聘。”(周流:周游。)②答应;回答。《列子·汤问》:“河曲智叟亡以应。”③允许;同意。古乐府《古诗为焦仲卿妻作》:“阿母谓阿女:‘汝可去应之。’”④适合;合于。《荀子· 天论》:“望时而待之,孰与应时而使之?”⑤应和。《史记·陈涉世家》:“杀之以应陈涉。”苏轼《后赤壁赋》:“山鸣谷应,风起云涌。”⑥对付;处置。《三国志· 魏志·钟繇传》:“得所送马,甚应其急。”⑦应验;证实。《后汉书·郭玉传》:“和帝时,为太医丞,多有效应。帝奇之。”⑧小鼓。《诗经·周颂·有瞽》:“应田县鼓。”(田:大鼓。县:悬挂。)

命:

①下命令。《左传·成公六年》:“命伐宋。”又指命令。《左传·宣公十二年》:“敢不惟命是听。”②任命;差遣。《列子·汤问》:“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③取名;命名。《礼记·月令》:“仲冬之月……命之曰畅月。”④生命;性命。《论语·雍也》:“不幸短命死矣。”⑤命运;天命。《史记·外戚世家》:“孔子罕称命,盖难言之也。”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古译文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分享给朋友:

“王粲有所依,元瑜初应命。” 的相关文章

又偷滴。1年前 (2022-11-10)
化作相思一片愁。1年前 (2022-11-10)
海棠风、蓦地寒峭。1年前 (2022-11-10)
才百馀年又梦华。1年前 (2022-11-10)
卷却湘裙薄薄纱。1年前 (2022-11-10)
梅花知不知。1年前 (2022-11-10)
欢极。1年前 (2022-11-10)
休说。1年前 (2022-11-10)
孤馆昏还晓。1年前 (2022-11-10)
清彻。1年前 (2022-11-10)
行云去无迹。1年前 (2022-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