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古籍古文 > 山海经 > 中山四经

中山四经

        中次四经釐山 之首,曰鹿蹄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金。甘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洛,其中多泠石
        西五十里,曰扶猪之山,其上多礝石 。有兽焉,其状如貉而人目,其名曰䴦 。虢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洛,其中多瓀石
        又西一百二十里,曰釐山,其阳多玉,其阴多蒐 。有兽焉,其状如牛,苍身,其音如婴儿,是食人,其名曰犀渠 。滽滽之水 出焉,而南流注于伊水。有兽焉,名曰(犭颉) ,其状如獳犬 而有鳞,其毛如彘鬣。
        又西二百里,曰箕尾之山。多榖,多涂石 ,其上多㻬琈之玉。
        又西二百五十里,曰柄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铜。滔雕之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洛。其中多羬羊。有木焉,其状如樗,其叶如桐而荚实,其名曰茇 ,可以毒鱼。
        又西二百里,曰白边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青雄黄。
        又西二百里,曰熊耳之山,其上多漆,其下多棕。浮濠之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洛,其中多水玉,多人鱼。有草焉,其状如苏 而赤华,名曰葶薴 ,可以毒鱼。
        又西三百里,曰牡山,其上多文石,其下多竹箭、竹䉋,其兽多㸲牛、羬羊,鸟多赤鷩。
        又西三百五十里,曰讙举之山。雒水 出焉,而东北流注于玄扈之水 ,其中多马肠 之物。此二山者 ,洛间也。
        凡釐山之首,自鹿蹄之山至于玄扈之山 ,凡九山,千六百七十里。其神状皆人面兽身。其祠之,毛用一白鸡,祈而不糈,以采衣之。
        〔注释〕 ① 釐山: 釐,即厘的异体字,厘字有多义,治理,赐予,寡妇,数量单位;又音希(xī),通禧,福,胙肉(祭过神的福食);通僖。 ② 泠(líng)石: 轻妙貌,通“零”;泠石或作汵石,已见于西山三经号山。 ③ 礝(ruǎn)石: 石质接近玉,白者如冰,半有赤色。 ④ 䴦(yīn): 貉类动物。 ⑤ 瓀(ruǎn)石: 瓀同礝,石质更接近于玉。 ⑥ 蒐(sōu): 茜草类。 ⑦ 犀渠: 一种凶猛的犀牛,古人用其皮制盾牌。 ⑧ 滽滽之水: 已见于中山三经宜苏山,当是两条同名的水。 ⑨ (犭颉)(xié): 水獭。 ⑩ 獳(nòu)犬: 獳,怒犬貌。 ⑪ 涂石: 又称泥石,或谓即前文泠石,可作涂料。 ⑫ 茇: 音拔(bá),草根,在草间住宿;又音配(pèi),开白花的苕,翩翩飞翔貌。此处茇草是一种对鱼有毒的植物,疑即巴豆树,巴豆辛热有大毒,入药可解毒杀虫。 ⑬ 苏: 紫苏,一年生草本,茎方形而带紫色,叶可食,种子可榨油,枝叶、果实均可入药。 ⑭ 葶薴(tíng níng): 即“葶苈”,俗称狗荠,一年生草本,黄花,短角果,种子可入药,称“葶苈子”。 ⑮ 雒水: 雒即洛,特指今河南境内的洛水,它发源于陕西洛南县的华山山脉南麓,源头有两条支流。 ⑯ 玄扈之水: 《水经注·洛水》称:“玄扈之水,出于玄扈之山。” ⑰ 马肠:“肠”在古代可指子宫,马肠有可能是一种状如马的子宫形状的水母;或谓马肠即中山二经蔓渠山的吃人怪兽马腹。 ⑱ 此二山者: 指讙举山和玄扈山,洛水从两山之间穿过。 ⑲ 玄扈之山: 此处玄扈山包括讙举山。
         【鉴赏】 中山四经即中部山区第四条山脉的考察记录,共记述有9座山,6条河流,7处地望,16处矿物,8处植物,8处动物,其中有一些非常有趣的植物和动物。当地居民供奉人面兽身图腾神,祭祀时要献上五彩装饰的纯白毛色的鸡。
        本章第7节熊耳山是中山四经的标志性山峰,表明中山四经记述的正是今日河南省境内的熊耳山山脉。熊耳山因两峰状若熊耳而得名,其主峰为金宝山,海拔2094米,属于秦岭东段支脉,呈东北至西南走向,长百余公里,是伊水和洛水的分水岭。
        第1节的鹿蹄山位于熊耳山山脉最东端,属于伊川县境内,从这里发源的水名叫“甘水”,说明水质非常好,著名的杜康酒就产自这里(一处在伊水之北的伊川县,另一处在伊水之南的汝阳县)。杜康是古代酿酒大师,或谓黄帝时人,或谓周时之人,相传他就是在伊水之滨酿造出美酒的。
        第3节的釐山的犀渠怪兽“食人”。在《五藏山经》里,凡记述食人之兽,差不多都有“其音如婴儿”的特征。一种可能是,食人野兽会模拟婴儿啼哭的声音,以吸引人前来;另一种可能是,所谓的食人兽,实际上是远古食人习俗的化装,那些化装成野兽的人要模仿婴儿的啼哭。
        第5节的柄山和第7节的熊耳山都出产能够毒鱼的植物,表明早在《五藏山经》撰写时期,中国人已经在利用植物(包括矿物)的化学性质来进行渔猎活动了。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古译文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分享给朋友:
返回列表

上一篇:西山一经

下一篇:东山四经

“中山四经” 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