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古籍古文 > 四书五经名篇鉴赏 > 《乐记:乐以象德》

《乐记:乐以象德》

天地之道,寒暑不时则疾,风雨不节则饥。教者,民之寒暑也,教不时则伤世;事者,民之风雨也,事不节则无功。然则先王之为乐也,以法治也,善则行象德矣。夫豢豕为酒,非以为祸也,而狱讼益繁,则酒之流生祸也。是故先王因为酒礼。壹献之礼,宾主百拜,终日饮酒而不得醉焉,此先王之所以备酒祸也。故酒食者,所以合欢也。乐者,所以象德也。礼者,所以缀淫也。是故先王有大事,必有礼以哀之;有大福,必有礼以乐之。哀乐之分,皆以礼终,乐也者,圣人之所乐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风易俗,故先王著其教焉。

夫民有血气心知之性,而无哀乐喜怒之常,应感起物而动,然后心术形焉。是故志微、噍杀之音作而民思忧,啴谐、慢易、繁文、简节之音作而民康乐,粗厉、猛起、奋末、广贲之音作而民刚毅,廉直、劲正、庄诚之音作而民肃敬,宽裕、肉好、顺成、和动之音作而民慈爱,流辟、邪散、狄成、涤滥之音作而民淫乱。是故先王本之情性,稽之度数,制之礼义,合生气之和,道五常之行,使之阳而不散,阴而不密,刚气不怒,柔气不慑,四畅交于中而发作于外,皆安其位而不相夺也。然后立之学等,广其节奏,省其文采,以绳德厚,律小大之称,比终始之序,以象事行,使亲疏、贵贱、长幼、男女之理皆形见于乐,故曰“乐观其深矣”。土敝则草木不长,水烦则鱼鳖不大,气衰则生物不遂,世乱则礼慝而乐淫。是故其声哀而不庄,乐而不安;慢易以犯节,流湎以忘本;广则容奸,狭则思欲;感条畅之气,而灭平和之德。是以君子贱之也。

凡奸声感人而逆气应之,逆气成象而淫乐兴焉。正声感人而顺气应之,顺气成象而和乐兴焉。倡和有应,回邪曲直各归其分,而万物之理各以类相动也。是故君子反情以和其志,比类以成其行,奸声乱色不留聪明,淫乐慝礼不接心术,惰慢邪辟之气不设于身体,使耳目鼻口心知百体皆由顺正以行其义。然后发以声音,而文以琴瑟,动以干戚,饰以羽旄,从以箫管,奋至德之光,动四气之和,以著万物之理。是故清明象天,广大象地,终始象四时,周还象风雨,五色成文而不乱,八风从律而不奸。百度得数而有常,小大相成,终始相生,倡和清浊,迭相为经。故乐行而伦清,耳目聪明,血气和平,移风易俗,天下皆宁。故曰:“乐者,乐也。”君子乐得其道,小人乐得其欲。以道制欲,则乐而不乱;以欲忘道,则惑而不乐。是故君子反情以和其志,广乐以成其教。乐行而民乡方,可以观德矣。德者,性之端也。乐者,德之华也。金石丝竹,乐之器也。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于心,然后乐气从之。是故情深而文明,气盛而化神,和顺积中而英华发外,唯乐不可以为伪。乐者,心之动也。声者,乐之象也。文采节奏,声之饰也。君子动其本,乐其象,然后治其饰。是故先鼓以警戒,三步以见方,再始以著往,复乱以饬归,奋疾而不拔,极幽而不隐,独乐其志,不厌其道,备举其道,不私其欲。是故情见而义立,乐终而德尊,君子以好善,小人以听过。故曰:“生民之道,乐为大焉。”乐也者,施也。礼也者,报也。乐,乐其所自生,而礼反其自始。乐章德,礼报情,反始也。所谓大辂者,天子之车也。龙旂九旒,天子之旌也。青黑缘者,天子之宝龟也。从之以牛羊之群,则所以赠诸侯也。

乐也者,情之不可变者也。礼也者,理之不可易者也。乐统同,礼辨异。礼乐之说,管乎人情矣。穷本知变,乐之情也。著诚去伪,礼之经也。礼乐偩天地之情,达神明之德,降兴上下之神,而凝是精粗之体,领父子君臣之节。是故大人举礼乐,则天地将为昭焉。天地合,阴阳相得,煦妪覆育万物,然后草木茂,区萌达,羽翼奋,角觡生,蛰虫昭苏,羽者妪伏,毛者孕鬻,胎生者不,而卵生者不殈,则乐之道归焉耳。

乐者,非谓黄钟、大吕、弦歌、干扬也,乐之末节也,故童者舞之。铺筵席,陈尊俎,列笾豆,以升降为礼者,礼之末节也,故有司掌之。乐师辨乎声诗,故北面而弦;宗祝辨乎宗庙之礼,故后尸;商祝辨乎丧礼,故后主人。是故德成而上,艺成而下,行成而先,事成而后。是故先王有上有下,有先有后,然后可以有制于天下也。

……

〔注释〕  以法治:以乐为治之法。  象:效法。  豢(huàn):喂养。豕(shǐ):猪。  壹献:献一杯酒。  缀:停止。淫:过度。  心术:指情感活动。  志微:《汉书·乐志》作“纤微”。噍杀(jiào shài):声音急促低沉。  啴(chǎn)谐:舒缓。  奋末:原意为鼓起四肢的力气,此处意为声音激昂。广贲(bēn):高昂激越的乐声。  肉好:声音圆润。  流辟:放荡怪僻。邪散:散乱。狄成、涤滥:孔颖达说是乐声曲折多变、速成速止。  稽:参照。  五常:金、木、水、火、土五行。五常之行:五行之性。  慑:恐惧,怯懦。  慝(tè):邪恶。  流湎(miǎn):沉湎,沉溺。  比:比拟,效法。类:善类。  八风:八方之风,指与八风相应的八音。  乡:向往。方:道义。  华:光华,一说花朵。  文:文彩,艺术性。明:灿烂。  方:开始起舞。  始以著往:循环往复。  复:回到原位。乱:乐曲的最后一章。饬归:整理好队伍回归。  拔:匆忙。  辂(lù):大车。  龙旂(qí):一种旗帜,上面画龙形,竿顶系铃。旒(liú):旗帜下边悬垂的饰物。九旒:古代旗名。  缘:龟甲。  从:附有,附随。  管:《史记·乐书》作“贯”,贯穿。  偩(fù):依附。  (xī)合:和气交感。  煦(xǔ):阳光的温暖。妪(yù):养育。  区(gōu)萌:草木抽芽。  觡(gé):骨角。  妪伏:禽类孵卵。  孕鬻(yù):同“孕育”。  (dú):流产。  殈(xù):鸟蛋破裂。  干扬:舞蹈。  尊:酒器。俎(zǔ):古代祭祀时放置牺牲的礼器。  笾(biān):古代祭祀、宴会上用以盛果脯等食品的竹编器具。笾豆:祭祀的礼器。  宗祝:主持祭礼之人。  尸:古代祭祀时,代死者受祭、象征死者神灵的人,后世逐渐改为用神主、画像。后尸:跟在尸的后面。  商祝:丧礼仪式上的主持。  行:指德行。

〔鉴赏〕 《乐记》的后半部进一步论述乐的移风易俗的功能。乐的社会功用除了上面所说在人们之间培育相敬相爱的情感、使人们返回人道之正的教育作用之外,还有一个是能够节制人们的情感的表达,使他们在快乐或悲伤的时候不至于过度。根据儒家的中和哲学,任何一种状态无论是过度还是不足,都会产生弊端,甚至灾难。就像喝酒本身不是坏事,但是无节制地饮酒作乐,就要产生祸患。《乐记》说:“天地之道,寒暑不时则疾,风雨不节则饥。”同样,教育、政事不做得恰到好处,也就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美好的音乐能够使人的喜怒哀乐的情感合乎道德地表达出来,这就是“乐者,所以象德也”一语之意。

《乐记》对中国古代美学的一个重大贡献是指明了乐的社会功能的本质原因,即乐的根本特征:和谐(“和”)。音乐要符合五声调和的法则,五声谐和,才不至于成为噪音,从而听起来悦耳,能使人心安神宁。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乐记》不只是从声音谐调的法则来说音乐的“和”,它进一步提出音乐体现了宇宙自然的和谐,说:“大乐与天地同和。”这里的和是指世界的多样性的统一,宇宙的完美的秩序和合乎规律的谐动,客观世界的各种事物和主观世界的种种因素恰如其分地表现自己,以及它们最恰当的组合。如它所说:“阳而不散,阴而不密,刚气不怒,柔气不慑,四畅交于中而发作于外,皆安其位而不相夺也。”和不是静止的,它显示了大自然运动的节奏和生命的韵律。在“和”中人的喜怒哀乐之间、情感与理性、个体与社会都达到和谐,并且最后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正是由于和,音乐才能产生心灵的共鸣。《乐记》说:“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和,故万物皆化;序,故群物皆别。”在音乐的旋律中,人们的身体与心灵一齐随着音乐的旋律和节奏颤动,随着乐曲所表达的情感和主题的展开而体验种种精神境界,在这一过程中人的灵魂得到净化。《乐记》强调音乐对人们心灵的巨大感染力量,认为有什么样的音乐,人们听了就有什么样的感受,又会产生什么样的行为。它说,“情深而文明,气盛而化神,和顺积中而英华发外,唯乐不可以为伪”。这样就能陶冶人的性情,改变人的品质,并通过人进而对现实政治发生各种作用。这里提出的“唯乐不可以为伪”,是说音乐是人的真实情感的表达。音乐是不能矫揉造作、弄虚作假的。正因为音乐出自心灵深处,是“心之动”,是从人的生命根源处流出,所以乐为心声,才具有巨大的感染力。这样,《乐记》就揭示了音乐何以能产生心灵共鸣的奥秘,从而也就说明了音乐是以何种精神功能来移风易俗的。

音乐能够产生共鸣作用,不仅由于乐为心声,是真实情感的流露,而且因为“正声感人而顺气应之”。所谓“正声”是指纯正的音乐,表现了和平中正的情感、美好高尚的精神。在《乐记》看来,只有那种真正美的艺术作品,即不仅在艺术上,而且更重要的是从思想上说是高雅美妙的作品才真正具有激动心灵、净化灵魂的熏陶作用和感染力量。《乐记》强调靡靡之音迎合低下庸俗的趣味,狂乱呼噪之声投合粗鄙猥陋的爱好。相反“志微、噍杀之音作而民思忧,啴谐、慢易、繁文、简节之音作而民康乐,粗厉、猛起、奋末、广贲之音作而民刚毅,廉直、劲正、庄诚之音作而民肃敬,宽裕、肉好、顺成、和动之音作而民慈爱”。

正是出于这种对乐的共鸣作用的认识,《乐记》特别重视音乐的思想性,始终强调乐的道德标准。它说“德成而上”,就是说只有那种表达卓越精神的音乐,才是上等作品。就此而言,艺术标准是次要的,故言“艺成而下”。所以,《乐记》指出,乐的创作和欣赏中最重要的不是指器乐的演奏和声调的处理这类事,它认为“黄钟、大吕、弦歌、干扬”都是“乐之末节”。音乐的创作和欣赏中最重要的是体验那种“情之不可变者”,即在声音、旋律、情感和精神上体现“天地之和”的最高境界的和谐,把握它的展开和演变。《乐记》说“穷本知变,乐之情也”,认为这才是创作和欣赏艺术的最高的情趣所在。

当然,《乐记》的作者并不认为“艺”不重要,它把乐比喻为“德”开出来的花朵(“德之华”),指出音乐“情深而文明”、“英华发外”。“文明”在这里意为光彩。音乐这个道德的花朵由于它的艺术性而显得美丽,散发芬芳,招人喜爱。总之,在《乐记》看来,凡是思想性和艺术性相统一的作品,才是应该提倡的正声德音。

《乐记》以上思想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代美学理论体系,并且对我国古代的艺术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古译文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分享给朋友:

“《乐记:乐以象德》” 的相关文章

《阳货》7个月前 (09-25)
《述而》7个月前 (09-25)
《系辞》7个月前 (09-25)
《硕人》7个月前 (09-25)
《泰卦》7个月前 (09-25)
《檀弓下》7个月前 (09-25)
《梓材》7个月前 (09-25)
《率性之谓道》7个月前 (09-25)
《成己以成人成物》7个月前 (09-25)
《既济卦》7个月前 (09-25)
《彖传·乾》7个月前 (09-25)
《彖传·坤》7个月前 (09-25)
《微子》7个月前 (09-25)
《宪问》7个月前 (09-25)
《尧曰》7个月前 (09-25)
《复卦》7个月前 (09-25)
《学而》7个月前 (09-25)
《季氏》7个月前 (09-25)
《子罕》7个月前 (09-25)
《卫灵公》7个月前 (09-25)
《八佾》7个月前 (09-25)
《否卦》7个月前 (09-25)
《乾卦》7个月前 (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