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典故大全 > 文化典故 > 春节吃什么

春节吃什么

        春节食俗,可追溯到先秦,《诗经》即有过年喝“春酒”的记载。汉代崔的《四明月令》载:“正月元旦,是谓正日……各上椒酒于其家长,称觞举寿,欣欣如也。”南朝宗懔《荆楚岁时记》说:“正月一日……进屠苏酒,胶牙饧,下五辛盘。”北宋王安石著名的《元日》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诗中描绘的春节三大习俗中,就有饮屠苏酒。
        屠苏又称“酴酥”,或称“屠酥”,据《岁华记丽》注云:“俗有屠苏,乃草庵之名,昔有人居草庵之中,每岁除夜闾里一药贴,令囊浸井中,至元日取水,置于酒樽,合家饮之,不病瘟疫。今人得其方而不知其人姓名,但曰屠苏而已。”
        饮屠苏酒还讲究先后次序,“进酒次第,当从小起,以年少者起先”。所以,苏东坡说:“但把穷愁博长健,不辞最后饮屠苏。”如今,每逢春节,无论男女老少,即使平日不饮酒,也要在这天喝一杯“团圆酒”,可见传承几千年的春节饮酒习俗至今古风犹存。
        在我国多数地区流行的春节食俗中,最有代表性的春节食俗是包饺子、蒸年糕和吃团圆饭。
        春节包饺子多流行于北方地区。饺子有的地方也叫“角子”、“扁食”、“水点心”。据文献记载,最初饺子也叫“馄饨”,北齐颜之推说:“今之馄饨,形如偃月,天下通食。”远在公元5世纪,饺子已是黄河流域的普通面食。
        馄饨形状有角,故又名“角子”,北方人读“角”为“矫”,因呼“饺子”,饺子之名由此而来。
        饺子在明代以前,还没有作为春节食品,明中期以后,饺子逐渐成为北方的春节美食。究其原因,一是饺子形如元宝,人们在春节吃饺子,取“招财进宝”之意。二是饺子有馅,便于人们把各种吉祥的东西包进馅里,以寄托人们对新岁的祈望。如:包进蜜和糖,希望来年日子甜美;包进枣子,表示来年“早生贵子”。还有故意在个别饺子里包进一枚“制钱”,谁得到这个饺子,谁就财运亨通。可见,饺子不单是供人们食用的美食,同时也是寄托人们理想与希望的意念之物。此外,还由于春节第一顿饺子必须在旧年最后一天夜里十二时包完,这个时辰也叫“子时”,此时食“饺子”,取“更岁交子”之义,寓意吉利。
        每年春节还未到,年糕就迫不及待地上市了!
        春节吃年糕,在我国南方比较盛行。“糕”谐音“高”,过年吃年糕,除了尝新之外,恐怕主要是为了讨个口彩,义取“年年高”。正如清末一首阐发年糕寓意的诗所说:“人心多好高,谐声制食品,义取年胜年,藉以祈岁稔。”新年吃年糕之俗,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年糕是将糯米浸泡磨浆后,压干水分,蒸制而成的一种米制品。其特点是口感柔软,食法多样,便于存放。
        关于年糕,民间有这样一个传说:相传,春秋时期,吴王阖闾为了防止敌人侵略,命伍子胥建造阖闾城。阖闾城建成后,吴王大宴群臣,举国上下一片欢腾。这时,建城有功的伍子胥却闷闷不乐。一天,他对左右部将说:“我死以后,如果吴国遭难,人民饥苦无着,你们可在东门下掘土数尺,民饥可救。”后来,伍子胥果然遭谗身亡,越国乘势发动战争破吴。战争使百姓民不聊生,饥民遍野,众人在危难中忽然想起伍子胥生前说过的话。于是部将们率领民众拆砖挖城,挖下三四尺后,竟发现基砖是由糯米做成的。众人大喜,洗净后蒸食充饥,缓和了饥荒。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伍子胥备战备荒之功绩,每年过年都要蒸糕纪念。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我国幅员辽阔,各地食年糕习俗不尽相同,年糕品种多种多样。北方年糕多以黄米年糕、黍米年糕为主,南方年糕以糯米年糕为主。南方年糕又分广式和苏式两大风味,广式多以糯米粉、片糖、生油、瓜子仁、竹叶等为原料,其色泽金红、口感软滑,内含竹子清香。苏州年糕最为讲究,有猪油年糕和红、白糖年糕等不同品种。红、白糖年糕,粉细糯甜,色泽白亮,蒸透柔韧,水煮不腻,油煎香甜,久藏不霉。猪油年糕有玫瑰、桂花、枣蓉、薄荷四种,其特点是色泽鲜艳美观,肥润香糯、食而不腻。除甜年糕外,有些地区还喜欢吃咸年糕。以南瓜丝、萝卜丝为料,加入糯米浆中,上屉蒸熟。咸年糕吃起来更是别有风味。在湖北、湖南、江西、海南等地,每年一进腊月,家家户户便开始制作年糕,年糕成为春节重要的食品和礼品。
        春节饮食活动的高潮是吃“团圆饭”。在民间,人们对吃团圆饭十分重视,羁旅他乡的游子,除非万不得已,再忙也要赶回家吃顿年饭。因特殊原因不能回家吃年饭的,家人也要为他们留一席位,摆上一套碗筷,以示团圆。
        吃团圆饭之俗,至迟在晋代已经开始,《风土记》说:“酒食相邀,称日‘别岁’。”可见,当时在除夕之夜,要举办丰盛的筵宴,辞旧迎新。清人顾铁卿在《清嘉录》中说:“除夕夜,家庭举宴,长幼咸集,多作吉利语,名曰‘年夜饭’,俗呼‘合家欢’。”周宗泰《姑苏竹枝词》云:“妻孥一室话团圆,鱼肉瓜茄杂果盘。下箸频教听忏语,家家家里合家欢。”
        所谓年饭,顾名思义,它是一年中最丰盛的一顿饭,其准备之充分、物料之丰富、菜肴之精美,是平常饮食无法相比的。其次,年饭安排在除夕这样一个新旧年更替的特定时刻,它关系到来年的生活好坏,因此,无论是菜品的安排,还是人们进餐的言谈举止,都必须特别讲究。比如在菜肴安排上,菜肴数量要成双,不能出现单数,最好是能包含一定寓意的数字,如十道菜,取“十全十美”之意,十二道菜,取“月月乐”之义,十八道菜,取“要得发,不离八”的吉祥俚语。筵宴菜肴的内容在不同地区各不相同。江汉平原地区,除夕年夜饭必有一道全鱼,谓之“年鱼”,意取“年年有余”。年鱼一般是不能吃的,虽然个别地方可以吃,但鱼头、鱼尾不能吃,谓之“有头有尾”,来年做事有始有终。圆子菜在许多地方的年宴上是少不了的,因“圆子”正好合“团圆”之意,所以,鱼圆、肉圆或藕圆便成宴席上的必备菜。在广东、香港等地,年宴上发菜是顿受人们欢迎的菜肴,因发菜谐音“发财”,于是精于经商的广东、香港人,总要在年宴上吃一些发菜,希望来年能发财。总之,年宴上一般要有一至两道包含吉祥寓意的菜肴,以此表达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祝愿。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古译文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分享给朋友:
返回列表

上一篇:馒头的传说

下一篇:中秋吃芋艿

“春节吃什么” 的相关文章

灵芝11个月前 (06-03)
11个月前 (06-03)
喜鹊11个月前 (06-03)
布依族月琴的来历11个月前 (06-03)
塔吉克族的鹰笛11个月前 (06-03)
龙王爷11个月前 (06-03)
祭灶祭火塘11个月前 (06-03)
蒲剧的起源11个月前 (06-03)
带彩戏的来历11个月前 (06-03)
曲剧的来历11个月前 (06-03)
王母娘娘11个月前 (06-03)
挖地歌的由来11个月前 (06-03)
灶王11个月前 (06-03)
安灶风俗11个月前 (06-03)
筒裙的故事11个月前 (06-03)
姑娘梳小辫的由来11个月前 (06-03)
竹筒酿酒11个月前 (06-03)
少数民族的服装11个月前 (06-03)
沐浴节11个月前 (06-03)
白龙会11个月前 (06-03)
男扮女装祭龙的来历11个月前 (06-03)
春节11个月前 (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