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古籍古文 > 西厢记 > 第二本 崔莺莺夜听琴杂剧 > 第四折

第二本 崔莺莺夜听琴杂剧 > 第四折

〔末上,云〕红娘之言,深有意趣。天色晚也,月儿,你早些出来么!〔焚香了〕呀, 却早发擂也。呀,却早撞钟也。〔做理琴科〕琴呵,小生与足下湖海相随数年,今 夜这一场大功,都在你这神品、金徽、玉轸、蛇腹、断纹、峄阳、焦尾、冰弦之上。 天那!却怎生借得一阵顺风,将小生这琴声吹入俺那小姐玉琢成、粉捏就、知 音的耳朵里去者!〔旦引红上,红云〕小姐,烧香去来,好明月也呵!〔旦云〕事已 无成,烧香何济!月儿,你团圆呵,咱却怎生?

【越调·斗鹌鹑】云敛晴空,冰轮乍涌;风扫残红,香阶乱拥; 离恨千端,闲愁万种。夫人那,“靡不有初,鲜克有终。”他做了个 影儿里的情郎,我做了个画儿里的爱宠。

【紫花儿序】则落得心儿里念想,口儿里闲题,则索向梦儿里 相逢。俺娘昨日个大开东阁,我则道怎生般炮凤烹龙?朦胧,可 教我“翠袖殷勤捧玉钟”,却不道“主人情重”?则为那兄妹排 连,因此上鱼水难同。

〔红云〕姐姐,你看月阑,明日敢有风也?〔旦云〕风月天边有,人间好事无。

【小桃红】人间看波,玉容深锁绣帏中,怕有人搬弄。想嫦娥,西 没东生有谁共?怨天公,裴航不作游仙梦。这云似我罗帏数重, 只恐怕嫦娥心动,因此上围住广寒宫。

〔红做咳嗽科〕〔末云〕来了。〔做理琴科〕〔旦云〕这甚么响? 〔红发科〕〔旦唱〕 【天净沙】莫不是步摇得宝髻玲珑?莫不是裙拖得环佩玎��? 莫不是铁马儿檐前骤风?莫不是金钩双控,吉丁当敲响帘栊? 【调笑令】莫不是梵王宫,夜撞钟?莫不是疏竹潇潇曲槛中? 莫不是牙尺剪刀声相送?莫不是漏声长滴响壶铜?潜身再听在 墙角东,元来是近西厢理结丝桐。

【秃厮儿】其声壮,似铁骑刀枪冗冗;其声幽,似落花流水溶 溶;其声高,似风清月朗鹤唳空;其声低,似听儿女语,小窗中, 喁喁。

【圣药王】他那里思不穷,我这里意已通,娇鸾雏凤失雌雄; 他曲未终,我意转浓,争奈伯劳飞燕各西东:尽在不言中。

我近书窗听咱。[红云]姐姐,你这里听,我瞧夫人一会便来。[末云]窗外有人, 已定是小姐,我将弦改过,弹一曲,就歌一篇,名曰《凤求凰》。昔日司马相如得 此曲成事,我虽不及相如,愿小姐有文君之意。[歌曰]有美人兮,见之不忘。一 日不见兮,思之如狂。凤飞翩翩兮,四海求凰。无奈佳人兮,不在东墙。张弦代 语兮,欲诉衷肠。何时见许兮,慰我彷徨?愿言配德兮,携手相将!不得于飞兮, 使我沦亡。[旦云]是弹得好也呵!其词哀,其意切,凄凄然如鹤唳天;故使妾闻 之,不觉泪下。

【麻郎儿】这的是令他人耳聪,诉自己情衷。知音者芳心自 懂,感怀者断肠悲痛。

【幺篇】这一篇与本宫、始终、不同。又不是清夜闻钟,又不是 黄鹤醉翁,又不是泣麟悲凤。

【络丝娘】一字字更长漏永,一声声衣宽带松。别恨离愁,变 成一弄。张生呵,越教人知重。

[末云]夫人且做忘恩,小姐,你也说谎也呵! [旦云]你差怨了我。

【东原乐】这的是俺娘的机变,非干是妾身脱空;若由得我 呵,乞求得效鸾凤。俺娘无夜无明并女工;我若得些儿闲空,张 生呵,怎教你无人处把妾身作诵。

【绵搭絮】疏帘风细,幽室灯清,都则是一层儿红纸,几榥儿 疏棂,兀的不是隔着云山几万重,怎得个人来信息通?便做道 十二巫峰,他也曾赋高唐来梦中。

[红云]夫人寻小姐哩,咱家去来。[旦唱]

【拙鲁速】则见他走将来气冲冲,怎不教人恨匆匆,唬得人来 怕恐。早是不曾转动,女孩儿家直恁响喉咙!紧摩弄;索将他拦 纵,则恐怕夫人行把我来厮葬送。

〔红云〕姐姐则管听琴怎么?张生着我对姐姐说,他回去也。〔旦云〕好姐姐呵。 是必再着他住程儿! 〔红云〕再说甚么! 〔旦云〕你去呵,

【尾】则说道夫人时下有人唧哝,好共歹不着你落空。不问俺 口不应的狠毒娘,怎肯着别离了志诚种?〔并下〕

【络丝娘煞尾】不争惹恨牵情逗引,少不得废寝忘餐病症。

 

题目 张君瑞破贼计 莽和尚生杀心
正名 小红娘昼请客 崔莺莺夜听琴

 

紧接红娘所献以琴传心的计策之后,本折一开场就集中表演张生满 怀希望地焚香、理琴,舞台上弥漫着真切的生活气息。明代陆采的《南西厢 记》却在这之前,无端地插入一场“䘕(hang)诨”的戏,装扮郑恒到张盼盼 的妓院中吃酒丢丑的无聊行径。陆采以为这就可以吊起观众的胃口。殊 不知他正违背了戏剧艺术要求人物事件和时空的高度集中性,正乖离了 舞台造型中冲突展开的高度紧凑性;同时可见他不懂这折“琴心”戏的审 美意义。

这折戏是崔张爱情史上的一个新的里程碑。从这折戏开始,崔张爱情 正面临一个新的严峻的考验——因封建家长秉“礼”执“教”的威严震慑, 崔张那明媒正娶、喜庆成婚的热望破灭了,那么下一步该怎么走呢?因而, 崔张二人以及作为他们之间调度人的红娘,其内部必将产生新的冲突。他 们自身冲突的演进,就将上升为戏情的主旋律。

王实甫是这样来铺陈他们的戏情的:

红娘本是这场听琴戏的主谋者,但王实甫写她陪伴莺莺上场后,却没 有象《董西厢》那样直统统地“报莺曰:‘张兄鼓琴,其韵清雅,可听否?’”; 而是简洁而又含蓄地说道:“小姐,烧香去来,好明月也呵!”这董与王的差 别是耐人寻味的。董氏那样写,就明白地显示红娘既已预知张生在弹琴, 更是有意地引诱莺莺去听张生的琴声。这对矜贵、端庄而又好弄小性子、 常使“假意儿”的莺莺来说,不仅失之太露,而且过于粗浅,很容易激起莺 莺的反感;同时,也必然使情节显得平直无趣。王实甫只让红娘深情而舒 缓地吟诵一句“好明月也呵”,确乎大有意趣。它一下子把莺莺和观众都唤 引到一个清幽明朗的美好境界中,使人们顿感心胸开阔而情怀升华。这就 为张生的美妙琴声铺设了一幕优雅的背景,也使那聪明、骄矜而多疑的小 姐,于不知不觉中进入了张生的音乐氛围。难怪金圣叹于此大加赞叹:“好!只增四字一句(即“好明月也”),怂恿之意如画。”

针对红娘所言,莺莺的答词也既紧凑而又蕴藉,从而使两人的对白一 下子就都构成了有机的戏剧情节。莺莺说:“事已无成,烧香何济!”——不 仅有对母亲的绝望、对婚姻的悲叹,也有对礼教家规的怨恨;而“月儿,你 团圆呵,咱却怎生?”——则在忧虑中隐含着内心的矛盾和情绪的起跌,并 略约透视了要思索、要寻找出路的一脉气息。这就跟她在本折戏末所唱的 “好共歹不着你落空”,正前呼后应。

有了这番生动鲜明的铺垫,下面莺莺的大段演唱,尽管起伏曲折、跌 宕多姿,而总体上正一脉通联。

莺莺的咏唱是由这样“三部曲”有机组成而交相演进的:

先声曲:对月抒怀

[斗鹌鹑]:云彩收藏,天空晴朗,风儿吹扫着落花,台阶上堆满芬芳的 花瓣;分离的怨恨呵、寂寞的忧愁,千千万万难遣难诉!夫人啊你就象古语 所说“无不是只有善始,却很少能够善终”!(这就使得啊——)他(张生)只 做了我镜中的情郎(可望不可即),我只成了他画中的爱妻(如同镜中花而 已)。

[紫花儿序]:只落得心儿里想念、嘴儿里空说,只能在梦儿里相逢。我 娘昨日个大开客厅,我只说她要做甚么样的山珍海味,没想到(假意请张 生、虚言骗莺莺)弄得我(们)啊糊里糊涂!只叫我这个穿着彩衣的女儿热 情地捧着玉制酒杯去敬酒,却说不上是真正对人家的隆重盛情的款待。只 因为(夫人叫我和张生)兄妹相称,因此使我们鱼水般和谐的情侣婚姻难 成。

接着,红娘插言。由“月阑”(即月晕,指月亮周围的光圈)而想见“明日 敢有风也”,既照应了前此“好明月也”的点题,又浓艳了此时对月抒怀的 诗意情境,并调度了舞台气氛使之活跃而有节奏;同时,引发了莺莺“风月 天边有,人间好事无”的双关台词,触发了天上人间深远想象的[小桃红] 曲词。由“明日敢有风”到“风月天边有”,用的是顶针格的修辞手法,语意 递接,既紧密自然又生动畅达;而且,明指自然界的风月,暗喻人世间的爱 情,清新隽永而耐人玩味。

[小桃红]:看人间呵,把我这艳如美玉的女儿深锁在闺房中,是怕有 人挑逗而做出越礼的行动。遥想那月宫的仙女嫦娥,随月而西落东升有谁 陪同?恨老天,竟使裴航、云英一般的恩爱情人婚事落空。这云层啊,就象 我深闺的帏帐一道又一道,只因害怕我这嫦娥般的人儿春心动,因此就象 嫦娥似地被用层层云幕围住在月宫中。

以上三首曲词,由皓月当空而引起莺莺的万千思绪;千思万虑都紧扣 着爱情主题。通过丰富的想象、精巧的比喻和形象化的描叙,时而将天上 风云对应着人间恩怨,时而又以现实的矛盾处境跟远古的神幻与传说互 相比拟,互通情愫,从而使深沉复杂的思绪化合于生动鲜明的故事与景观 之中,让观众沉浸于美的境界,自然地跟抒情主人公一起形成感情的共 鸣。

主体曲:聆音叙意

〔天净沙〕:莫不是我走路摇动得发髻上的珠宝首饰嘀铃铃响动?莫不 是我长裙拖动了身上的佩玉叮叮咚咚?莫不是悬挂的铁马儿在檐前被狂 风呼呼吹动?莫不是窗帘前的金钩双双挂着,吉里叮当敲响帘儿和窗棂?

〔调笑令〕:莫不是佛庙里夜间敲钟?莫不是庭院里稀疏的青竹在风雨 中沙沙响动?莫不是镶饰着象牙的尺子和剪刀,在裁制衣服时一声接一声 地互相碰动?莫不是滴滴水不停地流注在计时的铜漏壶中?我躲在墙角 东再听啊,原来是靠近西厢房的地方那人儿把琴弦拨动。

〔秃厮儿〕:那琴声雄壮啊,象披坚执锐的骑兵刀枪相碰;那琴声幽雅 啊,象流水漂着落花,从容不迫;那琴声高昂啊,象仙鹤鸣叫在风清月朗的 天空;那琴声低微啊,象少男少女在小窗下窃窃私语,情深意浓。

〔圣药王〕:他那里情思无尽无穷,我这里情意频频传送,都是因为鸾 凤小鸟儿雄失雌啊雌失雄(恩爱青年正处于失恋中);他的琴曲尚未弹完, 我的恋情却越来越浓,怎奈这伯劳鸟、飞燕儿一样的情侣,被迫分离而各 奔西东:我们的满腹心事啊,都在默默无语中……。

〔麻郎儿〕:这真是叫人听得明白啊,他是在诉说自己对恋爱的赤诚。 我是你的知音人啊,我这温馨的心灵早已把你的琴音听懂;心灵感动的人 啊,不由得柔肠寸断、极度悲痛!

〔幺篇〕:这一篇与开初弹的那一曲在音调上有所不同。既不是《清夜 闻钟》,也不是《黄鹤醉翁》,更不是《泣麟悲凤》这些古代的琴曲。

〔络丝娘〕:(你琴曲中的语言啊——)一字字都似说孤寂中(为爱情 而)长夜难熬,一声声都显示失恋中(因相思而)身体瘦弱。离愁别恨几多 重,都凝聚在深深一曲琴音中。——张生呵,更令人对你器重!

连续七支曲词,既声情并茂地再现了张生的优美琴音,又酣畅淋漓地 抒发了莺莺聆音时的满腔激情。

前三支曲子,一连用十二个比喻,从各个角度,将琴声写得淋漓尽致。 通过对琴声的描绘,细腻地刻画了张生“离恨千端,闲愁万种”的情绪,表 现了莺莺“怨天公,裴航不作游仙梦”的心境。

第一、二支曲词,因系初听琴音,感受较浅,故而先从自己的步履、衣 饰,继以周围的环境和日常的用物上联想,逐步扣合到“西厢”那人儿的所 居之地,借地代人,正巧妙而含蓄地透示着心目中的情人张生;同时把琴 声的模拟和自己聆听琴声的神态,有机地交织绾合,从而增强了舞台的形 象感和音乐的立体感,并烘托了后面曲词的意境。

第三曲[秃厮儿],四句连排,气势腾挪而曲韵流贯,一气呵成将曲词 切入正题。它以飞跃的想象,生动的比喻和鲜活的描摹,或借形拟声,或以 声喻声,在托声传情、声情激越的艺术氛围中,深情地评赞了张生的卓越 琴艺以及琴韵的优雅动听。这里既有阳刚之美,亦具阴柔之丽;不仅展示 了莺莺自己精通音律的高雅素养,而且传示了莺莺对张生人品的由衷钦 佩,跟组曲之尾声的“张生呵,越教人知重”互为呼应,让人在耳目一新中 品尝到美的情致和美的韵律。

这中间穿插了张生就《凤求凰》歌曲而作的一段道白,跟《董西厢》相 比,王实甫着意突出了司马相如和卓文君二人之名,意在以他们由真挚相 爱而携手私奔的故事,激励莺莺及广大的恋爱青年,勇敢冲决封建礼制和 传统观念的束缚,大胆走自由结合的道路。果然,莺莺听后很为感奋,在 [麻郎儿]等曲词中生动地倾吐了激荡之情。

元代周德清评赞《西厢记》时,曾举出其中几例说它“六字中三用韵”, 很为难能可贵;明代沈德符在其《顾曲杂言》中继而举出本折“‘云敛晴空’ 内‘本宫、始终、不同’,俱平声”,说它比三韵中两仄一平的句子更为“佳 耳”,进一步表明王实甫在编创戏曲时,既能严谨遵循格律规则,又能自如 地切合戏情而写出符合人物个性的精美曲辞,可见其驾驭艺术语言的高 超技艺。

在“张生呵,越教人知重”旁边,古人曾评道:于此可见莺莺“精于琴 理,故能于无文字中听出文字,而知此曲之为别恨离愁也。而今反云越重 张生,从来……才人重才人,好人重好人,如子期之于伯牙、匠石之于郢 人,其理自然”真乃“绝世妙文”!从伯牙摔琴谢子期的故事流传以来,人们 一直深叹:千古难得一知音!所以王实甫通过琴韵而盛写崔张互为知音, 不啻给他们的爱情进而增添了令人倾慕的诗意光辉。与《董西厢》中张生 在弹琴之时竟然轻狂粗卤地为搂抱莺莺而错拥红娘的情节相比,《西厢 记》的境界要高雅、优美得多。

张生情急之中,不仅指责“夫人且做忘恩”,而且埋怨“小姐,你也说谎 也呵”——真实而生动地再现了在特定境遇中人物的特有心性,显得声口 逼肖,戏味很浓。这就自然地引起莺莺恳挚地答以“你差怨(错怨)了我”的 台词,并从而使剧情歌咏延展到第三部——

后继曲:倾诉衷肠

[东原乐]:这的确是俺娘的心计多变,那推托、说谎的事儿与我无关; 要是由得我自己啊,巴不得和你早结良缘。俺娘不分日夜地催我忙针线, 我如能有些空闲,张生呵,怎叫你在背地里把我数说?

〔绵搭絮〕:稀疏的门帘,微风轻吹;幽暗的房间,灯光冷清。虽只是一 层红窗纸、几根小窗棂,却正象隔着高山几万重!唉,怎么能得着人儿为咱 俩把信息沟通?(能够沟通啊)即使是远隔着巫山十二峰,他也早就象宋玉 《高唐赋》所写的那样来男女幽会,我也会象神女那样跟他欢乐与共。

古人于此评道:“红娘闻之,可谓罄倒。”王实甫就此既写出了莺莺因 耽于情恋而跟自身教养与所处环境发生冲突后带有叛逆性的进展,又为 后面红娘传书递简中的跌宕戏情而预留了伏线。

〔拙鲁速〕:只见小红娘走来时气势冲冲,怎不叫我蓦然间恨气填胸 ——她吓得我惊惧惶恐。幸亏我不曾走动,(想不到)她这女孩儿家竟也这 么大声叫唤。我只得赶紧用手把她捏拉一下,还必须把她阻拦,只怕是夫 人(得知后)把我们的前途断送。

其实,聪明机灵的小红娘,未必“走将来气冲冲”“响喉咙”;这是王实 甫“设身处地”代莺莺先立心后立言,“务使心曲隐微,随口唾出”(李渔 语),以求神情逼肖而精心提炼的结果,从而把莺莺小姐在特定情境中既 爱还羞、欲前又后、左顾右盼、欲罢不能,因此显得既“胆小”“心虚”,又“娇 贵”“机变”的复杂心性,细致入微地“色色写到”了(金圣叹语)。

〔尾〕:只说道夫人那里此时正有人嘀咕(多嘴多舌或好言劝说);不管 好歹,反正我总不叫你落空。不管俺娘如何口是心非、如何狠毒,我怎么肯 离开你这满腔热忱的一情种?

后继之曲,语短情长。深情而婉丽的莺莺既解释了张生对自己的误 会,指出了夫人的严格限制是两人不得“效鸾凤”的根本障碍,并表示出深 沉的忧虑和强烈的愤慨;又表达了要请人沟通信息,甚至还勇敢地作出将 不使对方“落空”的大胆许诺,显示出莺莺对礼教家规的反抗,由内心的斗 争已进展为外在的行动;显示出戏情正步步向喜剧的高峰推进。但其中责 备红娘气大声粗而“唬得”自己“怕恐”的穿插,则又透视了她仍未免脆弱、 多疑的另一性情,遂为后面还要“乖意儿”“假意儿”地闹简、赖简而预示了 信息。戏剧人物正是在这矛盾运动中逐步地、逼真地展现、树立乃至焕发 光辉的。这是《西厢记》得以攀上元杂剧峰巅的一大原因。

莺莺“怎肯着别离了志诚种”的下场音,是观众的共同心声。就在这一 派欣喜声中悠然落幕,正有余音绕梁、余香满口的审美情趣。明代李日华 和陆采在各自改编的《南西厢记》中,均于莺莺下场后缀上一段张生对琴 童酸溜溜地讲琴说艺的尾巴,其续貂之丑正好反照出《西厢记》的光华。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古译文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