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古籍古文 > 诸葛亮集 > 为后帝伐魏诏

为后帝伐魏诏

        朕闻天地之道,福仁而祸淫;善积者昌,恶积者丧,古今常数也。 [2]是以汤、武修德而王,桀、纣极暴而亡。 [3]曩者汉祚中微,网漏凶慝,董卓造难,震荡京畿。 [4]曹操阶祸,窃执天衡,残剥海内,怀无君之心。 [5]子丕孤竖,敢寻乱阶,盗据神器,更姓改物,世济其凶。 [6]当此之时,皇极幽昧,天下无主,则我帝命,陨越于下。 [7]昭烈皇帝体明睿之德,光演文武;应乾坤之运,出身平难。经营四方,人鬼同谋,百姓与能,兆民欣戴。 [8]奉顺符谶,建位易号,丕承天序,补弊兴衰,存复祖业,诞膺皇纲,不坠于地。 [9]万国未定,早世遐殂。 [10]
        朕以幼冲,继统鸿基,未习保傅之训,而婴祖宗之重。 [11]六合壅否,社稷不建,永惟所以,念在匡救,光载前绪,未有攸济,朕甚惧焉。 [12]是以夙兴夜寐,不敢自逸。每从菲薄以益国用,劝分务穑以阜民财;授方任能以参其听,断私降意以养将士。 [13]欲奋剑长驱,指讨凶逆,朱旗未举,而丕复陨丧,斯所谓不燃我薪而自焚也。 [14]残类余丑,又支天祸,恣睢河、洛,阻兵未弭。 [15]诸葛丞相弘毅忠壮,忘身忧国,先帝托以天下,以勗朕躬。 [16]今授之以旄钺之重,付之以专命之权,统令步骑二十万众,董督元戎,龚行天罚,除患宁乱,克复旧都,在此行也。 [17]
        昔项籍总一强众,跨州兼土,所务者大,然卒败垓下,死于东城,宗族焚如,为笑千载,皆不以义,陵上虐下故也。 [18]今贼效尤,天人所怨,奉时宜速,庶凭炎精、祖宗威灵相助之福,所向必克。 [19]吴王孙权同恤灾患,潜军合谋,掎角其后。 [20]凉州诸国王各遣月支、康居胡侯支富、康植等二十余人诣受节度。 [21]大军北出,便欲率将兵马,奋戈先驱。 [22]天命既集,人事又至,师贞势并,必无敌矣。 [23]
        夫王者之兵,有征无战,尊而且义,莫敢抗也。故鸣条之役,军不血刃;牧野之师,商人倒戈。 [24]今旍麾首路,其所经至,亦不欲穷兵极武。 [25]有能弃邪从正,箪食壶浆以迎王师者,国有常典,封宠大小,各有品限。 [26]及魏之宗族、支叶、中外,有能规利害、审逆顺之数,来诣降者,皆原除之。 [27]昔辅果绝亲于智氏,而蒙全宗之福;微子去殷,项伯归汉,皆受茅土之庆。 [28]此前世之明验也。 [29]若其迷沉不返,将助乱人,不式王命,戮其妻孥,罔有攸赦。 [30]广宣恩威,贷其元帅,吊其残民。 [31]他如诏书律令,丞相其露布天下,使称朕意焉。 [32]
         (《诸葛亮集》、《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三国志》)
         校注
        [1]这是诸葛亮在出师伐魏之前代蜀汉后主刘禅所写的诏书。文中历数曹氏父子的种种罪恶,特别是对曹丕篡位的行为表示出极大的愤慨,表示一定要完成先主刘备的遗志,讨伐凶逆,匡复汉室,同时劝诫那些盲从于曹魏的人们早日弃暗投明,归顺蜀汉。文中流露出一种正义战争势必会不战而胜的信心和悲天悯人的情怀,情辞恳切,语调铿锵有力,使人读罢此文不禁为诸葛亮忠贞不渝、百折不挠的精神而感动。曾国藩编纂的《经史百家杂钞》认为此文是蜀汉后主刘禅所写,题目为《策丞相诸葛亮诏》,笔者认为是不妥当的,理由如下:一、与历史记载不符。《三国志·蜀志·后主传》裴松之注中指明此文出自《诸葛亮集》;二、与史实不符。《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云:“建兴元年,封亮武乡侯,开府治事。顷之,又令益州牧。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可见,刘禅并无甚才能,国事都是由诸葛亮决定的。本文除少数语段是作者模拟刘禅的口吻而写之外,其他语段迥乎不是刘禅的语气。北伐曹魏、统一天下是诸葛亮毕生的最大心愿,并且在《前出师表》、《后出师表》等文中也一直不厌其烦、苦口婆心地劝勉刘禅以匡复汉室为己任,因此,本文的观点是诸葛亮提出的,而不会是刘禅所能想到的。本文作于建兴五年(227),题目是后人所加。后帝:指刘禅。刘禅(207—271)三国蜀汉后主。刘备之子,在位四十年。字公嗣,小字阿斗。初由丞相诸葛亮辅政,诸葛亮去世之后,他任用宦官黄皓,朝政日趋腐败。炎兴元年(263),魏军逼近成都,刘禅出降。后被封为安乐公。诏:即诏书,皇帝的命令文告。
        [2]朕:古人自称,开始无贵贱之分,自秦始皇起作为皇帝之自称,皇太后亦可用之。 天地之道:人间的法则、规律。 常数:恒久不变的道理。
        [3]汤、武:指商汤和周武王。《易·革》:“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汤,商王朝的建立者。亦称天乙、成汤。参见《史记·殷本纪》。武,即周武王,西周王朝的建立者。姬姓,名发。王(wàng):成就王业。桀、纣:指夏桀、商纣,因两人都是暴君,后用为暴君的代称。《楚辞·离骚》:“何桀纣之猖披兮,夫唯捷径以窘步。”桀,夏代最后一个君主名,参见《史记·夏本纪》。纣,商代最末的君主名,参见《史记·殷本纪》。
        [4]曩(nǎng):往昔,从前。《列子·黄帝》:“曩吾以汝为达,今汝之鄙至此乎?”祚:皇位;国统。《史记·秦楚之际月表》:“拨乱诛暴,平定海内,卒践帝祚,成于汉家。”班固《东都赋》:“往者王莽作逆,汉祚中缺。”网漏凶慝(tè):法网疏阔,致使奸邪凶恶之人未受到应有的惩罚。网漏,法网疏阔。凶,凶顽,凶暴。慝,邪恶。此处皆指坏人。造难:制造祸难。畿(jī):古称天子所令之地。后指京城管辖的地区。《诗经·商颂·玄鸟》:“邦畿千里,维民所止。”《周礼·地官·大司徒》:“制其畿方千里而封树之”,唐代孔颖达《疏》:“制其畿方千里者,王畿千里,以象日月之大,中置国城,面各五百里。”
        [5]阶:凭藉。《汉书·异姓诸侯王表》:“汉亡尺土之阶,由一剑之任,五载而成帝业。”窃:盗取。《墨子·非攻》:“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天衡:帝王的权柄。这几句是说曹操把汉献帝当作傀儡,把持朝政,压制群僚,有篡位之心。《三国志·蜀志·先主传》云:“秋,群下上先主为汉中王,表于汉帝曰:‘……曹操阶祸,窃执天衡;皇后太子,鸩杀见害,剥乱天下,残毁民物。久令陛下蒙尘忧厄,幽处虚邑。人神无主,遏绝王命,厌昧皇极,欲盗神器。’”
        [6]丕:魏文帝曹丕(187—226),曹操之次子,三国时期魏国的建立者,在位六年。字子桓,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黄初元年(220)代汉称帝,都洛阳。 孤竖:父亡子为孤,鄙称人为竖,犹言“小子”。此处是对曹丕的辱骂之词。 寻:相继,接着。乱阶:祸乱的来由。《诗经·小雅·巧言》:“无拳无勇,职为乱阶。”神器:指帝位。《汉书·叙传·王命论》:“游说之士,至比天下于逐鹿,幸捷而得之,不知神器有命,不可以智力求也。”更姓改物:言改朝换代。《三国志·魏志·文帝纪》注引《献帝传》曰:“遂制诏三公:‘上古之始有君也,必崇恩化以美风俗,然百姓顺教而刑辟厝焉。今朕承帝王之绪,其以延康元年为徽号,同律度量,承土行,大赦天下;自殊死以下,诸不当得救,皆赦除之。’”世:改朝换代建立新王朝为一世。济:利用。《易·系辞》:“臼杵之利,万民以济。”
        [7]皇极:指帝王之位。幽昧:昏暗不明。《楚辞·离骚》:“惟夫党人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则我帝命,陨越于下:此句是说当时人们传言曹丕代汉称帝之后不久,汉献帝刘协即遇害。《三国志·蜀志·先主传》云:“二十五年,魏文帝称尊号,改年曰黄初。或传闻汉帝见害,先主乃发丧制服,追谥曰孝愍皇帝。”陨越,颠坠,跌倒。有遇害之意。后来也可比喻失败、失职。
        [8]昭烈皇帝:指刘备。《三国志·蜀志·先主传》云:“五月,梓宫自永安还成都,谥曰昭烈皇帝。”体:领悟,体察。《庄子·刻意》:“能体纯素,谓之真人。”明睿:智慧通达。光演文武:指文才武略都不同凡响。光,大。《书·顾命》:“燮和天下,用答扬文武之光训。”演,长流。《文选·海赋》:“东演析木,西薄青徐。”乾坤:《周易》中的两个卦名,指阴阳两种对立势力。阳性的势力叫做乾,乾之象为天;阴性的势力叫做坤,坤之象为地。《易传》认为乾的作用在使万物产生,坤的作用在使万物生长。引申为天地、日月、男女、父母、世界等的代称。出身:挺身而出。平难:平定祸难。经营:规划创业。《诗经·小雅·北山》:“旅力方刚,经营四方。”《战国策·楚策》:“夫以一诈伪反覆之苏秦,而欲经营天下,混一诸侯,其不可成也亦明矣。”鬼:指万物的精灵。《诗经·小雅·何人斯》:“为鬼为域,则不可得。”与能:称誉才能。兆民:指万民,极言数之多。《书·五子之歌》:“予临兆民,懔乎若朽索之驭六马。”《礼·内则》:“降德于众兆民。”注:“万亿曰兆,天子曰兆民,诸侯曰万民。”欣戴:乐于拥护。《国语·周》:“商王帝辛大恶于民,庶民不忍,欣戴武王,以致戎于商牧。”以上几句是赞美刘备品德高尚,文武双全,顺天应人,深得民心。
        [9]奉顺符谶:这句是说刘备登基前出现种种瑞兆,河图、洛书上的许多谶记也暗示着刘备应当称帝,况且刘备又是汉室之胄,因此,刘备登基是合乎天意的事情。《三国志·蜀志·先主传》云:“今上天告祥,群儒英俊,并进《河》《洛》,孔子谶记,咸悉具至。伏惟大王出自孝景皇帝中山靖王之胄,本支百世,乾祗降祚,圣姿硕茂,神武在躬,仁覆积德,爱人好士,是以四方归心焉。考省《灵图》,启发谶纬、神明之表,名讳昭著。宜即帝位,以纂二祖,绍嗣昭穆,天下幸甚。”奉顺,遵循合理的顺序。谶,预言吉凶得失的文字、图记。《史记·赵世家》:“公孙支书而藏之,秦谶于是出矣。”建位易号:章武元年(221)刘备称帝,都成都,国号蜀汉。丕:助词,无义。置于句首或句中。《书·君奭》:“丕承无疆之恤。”《康诰》:“惟乃丕显考文王克明德慎罚。”承:接续、继承。天序:帝王的世系。《汉书·成帝纪》:“定陶王欣,于朕为子,慈仁孝顺,可以承天序,继祭祀。”诞膺皇纲,不坠于地:言刘备继承汉室江山,使之免于灭亡。诞,大。《书·汤诰》:“王归自克夏,至于亳,诞告万方。”膺,受,承。皇纲:封建帝王统治天下的纪纲。诞膺皇纲,《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作“膺诞皇纲”。
        [10]此句言天下未平定,刘备便过早地去世了。遐,远去。殂,死。万国未定,《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作“万国未静”。
        [11]幼冲:年少。鸿基:强盛的基业。保傅:古代辅导太子和诸侯子弟的官员,统称为保傅。《大戴礼·保傅》:“保,保其身体;傅,傅其德义。”《战国策·秦策》:“足下上畏太后之严,下惑奸臣之态,居深宫之中,不离保傅之手。”婴:加。《汉书·贾谊传》:“婴以廉耻,故人矜节行。”这几句是说刘禅继位时年纪较小,没有好好地接受过宫中师傅的教导,却挑起了父辈留下的重担。《三国志·蜀志·后主传》云:“五月,后主袭位于成都,时年十七。”
        [12]六合壅否,社稷不建:言汉室江山分崩离析,国家政权将要毁于一旦。六合,指天地四方。《庄子·齐物论》:“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壅,堵塞。引申为阻挠君命。《左传·昭公元年》:“距违君命,而有所壅塞不行是懼。”否(pǐ),闭塞,不通。《汉书·楚元王传》:“否者,闭而乱也。”社稷,土、谷之神。《周礼·春官·大宗伯》:“以血祭,祭社稷;五祀,五岳。”注:“社稷,土谷之神,有德者配食焉。”《白虎通义·社稷》:“人非土不立,非谷不食……故封土立社,示有土也;稷,五谷之长,故立稷而祭之也。”历代封建王朝必先立社稷坛;灭人之国,必变置灭国的社稷。因以社稷为国家政权的标志。《孟子·尽心下》:“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建,建立,设置。《易·比》:“比,先王以建万国,亲诸侯。”《书·武成》:“建官惟贤,位事惟能。”永惟所以:对于匡复汉室的问题长久地思考。永,原意为水流长,后引申为时间长。《书·尧典》:“日永星火。”惟,思;想。《诗经·大雅·生民》:“载谋载惟。”郑玄笺:“惟,思也。”匡救:匡正挽救。《书·太甲中》:“既往背师保之训,弗克于厥初;尚赖匡救之德,图惟厥终。”光载:光大发展。前绪:前人的事业。《楚辞·天问》:“纂就前绪,遂成考功。”攸济:远大的成就。
        [13]夙兴夜寐:起早睡迟,形容勤奋不懈。《诗经·卫风·氓》:“夙兴夜寐,靡有朝矣。”逸:安闲;逸乐。《书·无逸》:“生则逸,不知稼穑之艰难。”菲薄:微薄。此处指省吃俭用。益:资助,补助。《战国策·秦策》:“甘茂攻宜阳……三鼓之而卒不上,于是出私金以益公赏。”国用:国家的开支。《礼·王制》:“冢宰制国用,必于岁之杪,五谷皆入,然后制国用……量入以为出。”劝分:劝说人们有无相济。《左传·僖公二十一年》:“夏大旱,公欲焚巫尪。臧文仲曰:“非旱备也。修城郭,贬食省用,务穑劝分,此其务也。”注:“劝分,有无相济。”务穑:勉力从事农业生产。阜:盛多,丰富。《诗经·小雅·頍弁》:“尔殽既阜。”授方任能:此语互文见义,指任用适宜的有才能的人才为官吏。听:断决,治理。《周礼·秋官·小司寇》:“以五声听狱讼,求民情:一曰辞听,二曰色听,三曰气听,四曰耳听,五曰目听。”断私降意:禁绝私念贬抑自身。以上几句是诸葛亮代刘禅向国人表明自己为了匡复汉室所做的努力:兢兢业业,毫不松懈,厉行节约以资助财政支出,鼓励民众互相帮助发展生产以增加百姓的财富,选用贤能之士治理国家,克己奉公以鼓舞军中将士。授方任能,《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作“授才任能”。
        [14]凶逆:凶恶叛乱之徒。这里是指曹丕及他所代表的魏国。陨丧:死亡。据《三国志·魏志·文帝纪》记载,曹丕死于黄初七年(226),时年四十。
        [15]残类余丑:指曹丕死后嗣位的曹睿及其所任用的诸大臣。《三国志·魏志·明帝纪》云:“七年夏五月,帝病笃,乃立为皇太子。丁巳,即皇帝位,大赦。……十二月,以太尉钟繇为太傅,征东大将军曹休为大司马,中军大将军曹真为大将军,司徒华歆为太尉,司空王朗为司徒,镇军大将军陈群为司空,抚军大将军司马宣王为骠骑大将军。又支天祸:又指使手下制造祸乱。恣睢:放纵、暴戾。河、洛:黄河与洛水。也指该两河流域地区。弭:停止;消除。《国语·楚语下》:“弭其百苛。”《左传·襄公二十五年》:“自今以往,兵其少弭矣。”
        [16]弘毅:刚强果断。《论语·泰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勖:勉励。《书·牧誓》:“夫子勖哉。”《诗经·邶风·燕燕》:“先君之思,以勖寡人。”
        [17]今授之以旄钺之重:现在授予他威重的仪仗。《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裴松之注云:“诏赐亮金鈇钺一具,曲盖一,前后羽葆鼓吹各一部,虎贲六十人。”旄,古时旗杆头上用旄牛尾作的装饰,因即指有这种装饰的旗。《诗经·鄘风·干旄》:“孑孑干旄。”毛传:“孑孑,干旄之貌。注旄于干首,大夫之旃也。”钺,古代兵器。青铜制,圆刃或平刃,安装木柄,持以砍斫。盛行于商及西周。《史记·殷本纪》:“汤自把钺以伐昆吾,遂伐桀。”又有玉石制的,多为礼仪或殉葬所用。专命:“执行特别任务,可以不必请示,自行决定。董督:督察。元戎:兵众。《汉书·董贤传》:“统辟元戎。”注:“元戎,大众也。”龚:恭敬。通“恭”。不如从命 。《汉书·王尊传》引《书》:“靖言庸违,象龚滔天。”《书·尧典》作“象恭”。天罚:上天的惩罚。《书·泰誓》:“尔其孜孜,奉予一人,恭行天罚。”龚行天罚,《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作“龚行天伐”。
        [18]项籍(前232—前202):秦末下相(今江苏宿迁县西)人,字羽。从叔父项梁在吴中(今江苏吴县)起义。项梁败死,项籍领其军。秦亡后,自立为西楚霸王,在与刘邦争夺天下的斗争中失败,自刎而死。《史记》有《项羽本纪》,《汉书》有传。总:统领,统管。总,亦作揔。《左传·僖公七年》:“若揔其罪人以临之,郑有辞焉,何惧。”注:“揔,将领也。”所务者大:指项籍有称霸天下的野心。《史记·项羽本纪》云:“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垓下:地名。汉刘邦围困项羽于此。在今安徽灵壁县东南。东城:县名,秦置。汉高帝五年项羽兵败,自阴陵(今安徽定远县西北)至东城,故城在今安徽定远县东南。焚如:古代把人烧死的酷刑。《汉书·匈奴传》:“(王)莽作焚如之刑,烧杀陈良等。”陵:侵侮。通“凌”。《礼·中庸》:“在上位,不凌下。”这几句是借项籍来说曹魏君臣,暗示曹氏虽有吞并天下的野心,但仁义不施,不得人心,最终一定会走项籍所走过的覆灭的道路。宗族焚如,《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作“宗族如焚”。
        [19]效尤:明知有错误而仿效之。《左传·庄公二十一年》:“郑伯效尤,其亦将有咎。”奉时:遵循自行运行的时序。庶:副词,表示希望。炎精:汉朝的火德之运。也用以指汉朝。这几句是说由于魏国一味效法无道的项籍,以致天怒人怨,因此,伐魏的战争是合乎天意民心的,一定会胜利。
        [20]孙权:见《草庐对》注[6]。恤:忧虑,顾惜。《诗经·小雅·小弁》:“我躬不阅,遑恤我后。”《战国策·秦策》:“战胜宜阳,不恤楚交,忿也。”注:“恤,顾。”潜:暗中。掎角:分兵牵制或夹击敌人。《左传·襄公十四年》:“譬如捕鹿,晋人角之,诸戎掎之。”角,抓角;掎,拉腿。这几句是说蜀国与吴国结成同盟,共同抗击魏国。《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云:“南中诸郡,并皆反叛,亮以新遭大丧,故未便加兵,且遣使聘吴,团结和亲,遂为与国。”
        [21]凉州:州名。西汉置,辖境相当今甘肃宁夏和青海湟水流域、内蒙古纳林河、穆林河流域。为汉武帝十三刺史部之一。东汉时治所在陇县(今甘肃清水县北)。三国魏移治姑臧(今甘肃武威县)。月支:古西域国名。其族先居今甘肃敦煌县与青海祁连县之间。汉文帝时被匈奴攻破,西迁至今伊犁河上游,击大夏,占塞种故地,称大月氏;其余不能去者入祁连山区,称小月氏。其族类风俗,与安息匈奴同。康居:古西域国名。东临乌孙大宛,南接大月氏安息,西与奄蔡交界。最盛时有今中亚细亚锡尔河北方吉利吉思草原一带之地。汉成帝时,其王遣子入汉。唐武后时,曾授其大首领笃婆钵提为康国王,拜左骁卫大将军,子孙累世册拜为王。胡:我国古代泛称北方边地与西域的民族为胡,后也泛指一切外国为胡。诣:往,到。《史记·孝文纪》:“乃命宋昌参乘。张武等六人乘传诣长安。《汉书·杨王孙传》:“仆迫从上祠雍,未得诣前。”节度:部署,节制调度。
        [22]戈:我国青铜器时代的主要兵器,盛行于殷、周,秦以后逐渐消失。引申为战争的代称。先驱:前锋。《左传·襄公二十三年》:“秋,齐侯伐卫。先驱,谷荣御王孙挥,召扬为右。”《注》:“先驱,前锋军。”
        [23]天命:古代把天当作神,称天神的意旨为天命。《论语·季氏》:“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人事:人力所能及的事。《孟子·告子上》:“今夫麰麦……虽有不同,则地有肥硗、雨露之养,人事之不齐也。”师贞势并:言蜀国军队是正义之师,而且人数众多,声势浩大。师,古代军队编制以二千五百人为师。后泛称军队为师。《诗经·秦风·无衣》:“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贞,正。《易·师》:“彖曰:师,众也。贞,正也。”
        [24]有征无战:言正义之师可以不经过战斗仅仅凭着道德感化的力量、强大军队的震慑力、智谋的巧妙运用而使敌人全部屈服。《孙子兵法·谋攻篇》云:“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又《荀子·议兵》云:“故仁人之兵,所存者神,所过者化,若时雨之降,莫不说喜。是以尧伐驩兜、舜伐有苗,禹伐共工,汤伐有夏,文王伐崇,武王伐纣,此四帝、两王皆以仁义之兵行于天下也。故近者亲其善,远方慕其义;兵不血刃,远迩来服,德盛于此,施及四极。”鸣条:古地名,又名高侯原。即成汤败夏桀处。其地所在,异说甚多,已难确指。牧野:地名。在今河南淇县南。殷末周武王大败殷军于此。商人:指商朝的军队。倒戈:以手中武器转而向己方攻击。《书·武成》:“前徒倒戈,攻于后于此。”
        [25]旍,同“旌”。古代旗的一种。缀旄牛尾于竿头,下有五彩析羽。用以指挥或开道。《周礼·春官·司常》:“全羽为旞,析羽为旌。”麾:古代用以指挥军队的旗帜。《穀梁传·庄公二十五年》:“置五麾,陈五兵五鼓。”范宁注:麾,“旌,旌幡也。”首路:指出发上路。穷兵极武:也作“穷兵黩武”。指好战不止。这几句是说蜀军将要出发了,大军所到之处并不想单凭武力来征服一切。这里还是强调要以“不战而屈人之兵”。
        [26]常典:常例,正常的法度。封宠:得到帝王赐予土地或爵位的荣耀。品限:官吏的等级和权限。这几句是说如果有人能够弃暗投明,带着酒食来犒劳蜀国军队,按照国家的法度,会得到大小不同的赏赐。
        [27]支叶:比喻远族旁支。《左传·文公七年》:“公族,公室之枝叶也,若去之,则本根无所庇荫矣。”中外:指宫廷内外人员。《管子·君臣》:“是以中外不通,谗慝不生。” 规:规劝,谏诤。《书·胤征》:“官师相规,工执艺事以谏。”《庄子·盗跖》:“夫可规以利而可谏以言者,皆愚陋恒民之谓耳。”审:仔细观察、研究。《荀子·非相》:“欲知亿万,则审一二。”数:道理,礼数。《韩非子·孤愤》:“夫以疏远与近爱信争,其数不胜也。”除:拜官授职。《史记·武安侯传》:“上乃曰:君除吏已尽未?吾亦欲除吏。”《注》:“凡言除者,除去故官就新官。”这几句是说曹氏的宗族、亲戚、宫廷内外人员,如果能够认识到当前形势的利害关系,顺应天意人心来归降的,可以按原官职授职。
        [28]辅果:春秋时晋国人,本姓智,后改姓辅。智氏灭亡之后,只有辅果保全了性命。微子:周代宋国的始祖。子姓,名启。商纣庶兄。封于微(今山东梁山西北)。数谏纣王不听,遂出走。周武王灭商时,他降周。周公旦攻灭武庚后,被封于商故都商丘(今河南商丘南)地区,国号宋。项伯:秦末下相(今江苏宿迁西南)人,名缠,字伯。战国时楚国贵族后裔,项羽叔父。秦末随项梁、项羽起义。曾在鸿门宴上解救了刘邦。西汉建立后,赐姓刘氏,封射阳侯。茅土之庆:受封为王侯的奖赏。古代帝王社祭之坛以五色土建成,分封诸侯时,按封地所在方向取坛上一色土,以茅包之,称为茅土,给受封者在封国内立社。庆,奖赏。这几句是希望魏国的臣子们能够像辅果、微子、项伯那样弃暗投明,早日归顺蜀国,便可得到优厚的奖赏。
        [29]明验:显著的证明。
        [30]不式王命:不遵守蜀国君主的号令。式,规格,榜样。王命,帝王的命令。戮其妻孥:杀他的妻子儿女。孥,儿女。罔有攸赦:不会饶恕他的罪行。罔,副词,毋,不。攸,助词,不译。赦,免除或减轻犯人的罪责或刑罚。
        [31]贷:饶恕;宽免。吊:怜悯;伤痛。《诗经·桧风·匪风》:“中心吊兮。”这几句是说要广泛宣传蜀国的政策,恩威并用,饶恕魏国的将帅,安抚魏国的民众。
        [32]他:另外的;别的。《诗经·郑风·褰裳》:“子不我思,岂无他人。”《孟子·梁惠王下》:“王顾左右而言他。”如:顺遂;依照;遵从。《史记·高祖本纪》:“项羽使人还报怀王,怀王曰:‘如约。’”露布:不缄封之文书。后多指捷报、檄文等。这几句是说其他的事情按照诏书法令处理,丞相将这篇诏书向天下人宣布,以达到蜀汉后主刘禅的满意。使称朕意焉,《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作“俾称朕意焉”。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古译文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分享给朋友:
返回列表

上一篇:弹李严表

下一篇:前出师表

“为后帝伐魏诏” 的相关文章

阴符经序11个月前 (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