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古籍古文 > 资治通鉴 > 李愬奇袭蔡州

李愬奇袭蔡州

        【说明】
        《通鉴》卷二百四十,记载了李愬奇袭蔡州。
        李愬袭蔡州,是唐朝中央政权镇压藩镇割据势力的暂时性胜利。
        唐自安史之乱以后,在各地遍设节度使,至宪宗元和二年(807),全国十个道中,共设节度使四十八个。藩镇拥兵自强,父死子承,形成了天下“皆分裂于方镇”的局面,大大削弱了唐皇朝的统治。唐皇朝又有宦官专权与朋党相争,并与藩镇勾结,以致藩镇势力更为嚣张。
        唐宪宗即位时(805),社会经济有所恢复,江南地区因战乱较少,发展更为明显。实行“两税法”之后,唐朝收入增加。因此,唐皇朝的军事力量也有所增,加之这时唐廷同北方与西方的少数民族政权和平相处,便能控制关陇、河洛及江南等地区,并具备了削平割据的藩镇势力的一定的条件。
        宪宗对付藩镇的办法,一是裁撤,或划小,一是以武力削灭。元和一、二年(806—807),先平定了西川(剑南西,治所在今四川成都)、夏绥(治所在今陕西横山)和镇海(浙江西,治所在今江苏镇江)等三个藩镇; 但元和四、五年(809—810),对强镇成德(治恒州,今河北正定)用兵,未能成功。
        自元和九年(814)起,唐廷对淮西作战。淮西节度使吴少阳死(814)后,其子吴元济自领军务,盘据于蔡州,率军在其附近州县掳掠。唐廷因淮西威胁东都洛阳,又因其力弱势孤,乃决定对其用兵。先派严绶领兵进击,遭磁丘之败;继派高霞寓等进攻,虽小有胜利,但有铁城大败;再派袁滋代替高霞寓,而袁滋又与淮西妥协,致使唐廷对淮西用兵几年没有多大进展。
        元和十二年 (817)正月,李愬受唐廷之命,为唐、随、邓节度使,代替了袁滋,来到唐州,统领由西路向蔡州进攻的官军。他到任后,先安定军心,慰抚士卒,并佯示无所作为,而实在积极备战。又对淮西采取分化瓦解之策,收降了淮西骁将丁士良、文城栅谋士陈光洽、文城守将吴秀琳等。三月,东进至宜阳栅。五月,又收用了淮西兴桥栅守将李祐。通过来降者,李愬逐渐掌握了淮西的地形和兵力的情况。自三月至五月,李愬军夺占了淮西的马鞍山、路口栅、嵖岈山、冶炉城、西平、白狗、汶港、楚城各栅。这样,就取得了蔡州西北面和南面的一些处围据点,切断了蔡州与申、光二州的联系,并削弱了敌方,壮大了官军。李愬还募集勇士,组织和训练突击队,号称“突将”,为袭击蔡州准备了生力军。
        同时,由北路向蔡州进攻的官军,在李光颜统领下,渡过溵水 (㶏水, 此水经过郾城),取得郾城。 吴元济调集蔡州守军及卫队,前往北面重要据点洄曲,加强北面的守备,因此削弱了对西面李愬军的防御力量和蔡州的守备力量。七月,裴度力排李逢吉等罢兵之议,建议继续用兵,受命为彰义(即淮西)节度使,八月到了郾城,负责统一指挥前线诸军,这就使吴元济更注意对北面官军的防御,而放松了对西面李愬军的警惕。
        十月初八日,李愬拟就了袭击蔡州的计划,得到裴度的赞许。初十日,李愬利用阴晦风雪的天气,部署进军,从文城栅向东行进六十里,当夜袭占张柴村,稍事休息,又乘夜冒着风雪东进七十里,进至蔡州城,尚未天明。李愬军乘蔡州城疏于戒备,迅即登城。吴元济闻知消息,起初疑而不信,后来听到李愬军号令,才仓卒率兵拒守牙城 (内城)。李愬军在民众的协助下,终于攻破牙城,擒获吴元济。李愬又召降了据守洄曲的董重质,并接受了申、光二州守军的投降。至此,官军平淮西之役便告结束。
        李愬得以袭取蔡州的原因:(一) 主要是由于藩镇割据,造成战乱,加重百姓负担,甚至残害人民,而不得人心。官军因政治、经济上占有优势,道义上名正言顺,所以无论物质方面还是精神方面都占了上风,削平藩镇的举动也得到百姓的支持。(二)官军在军事上,既有一定的优势兵力,又更换了得力的将领,加强了统一指挥,使军事力量得以充分发挥出来。(三) 李愬用兵,知此知彼,根据客观形势的变化,巧妙地运用战略战术,抚慰士卒,优待与信用降者,充分备战,乘隙奇袭,创造了我国古代军事史上奇袭成功的一个著名的战例。
        《通鉴》 写李愬袭蔡州,既真实,又生动,特别是写雪夜行军的情景,简直使读者失声称绝。所写自然景色: 夜晚,大风雪,旌旗裂,夜半,雪愈甚,非常真实; 所写军队情态: 士卒担惊受怕,人人自以为必死,然畏李愬,不敢违抗,颇近情理; 所写李愬之谋: 命令惊近城池中鹅鸭以混军声,更是奇特。这种笔墨,足以与我国古典的诗、画媲美。
        
        元和十二年①
        (春,正月) 李愬至唐州,②军中承丧败之余,③士卒皆惮战,愬知之,有出迓者,④愬谓之曰:“天子知愬柔懦,能忍耻,故使来抚循尔曹。⑤至于战攻进取,非吾事也。”众信而安之。
        ①元和十二年: 公元817年。②李愬(773—821):唐洮州临潭 (今属甘肃) 人。字元直。元和十一年 (816)十二月任唐、随、邓节度使,率兵讨伐吴元济的叛乱。他善于审势度形,抚慰士卒,对降将以诚相待,能选择作战时机。元和十二年(817) 冬,雪夜袭取蔡州,生擒吴元济,进授山南东道节度使,因功封凉国公。后又历任武宁、昭义、魏博等节度使。唐州: 治所在今河南泌阳。③此言唐军镇压淮西叛乱的部队曾经失败。元和九年(814)闰八月,淮西节度使吴少阳病死,其子吴元济自领军务,盘据蔡州 (治所在今河南汝南),并纵兵在舞阳、叶县、鲁山、襄城等地烧杀抢劫。唐宪宗李纯命令蔡州周围诸镇将帅加强守备,并四面合击。但诸路军各自行动,不集中,出兵也不多,胜者少,败者多,如西路唐邓节度使高霞寓大败于铁城 (即文栅城,在今河南遂平西南),代之者荆南节度使袁滋,既不指挥西路军进兵,反而与淮西叛军妥协。故此时唐廷派李愬为唐、邓、随节度使代替袁滋,负责西路军向淮西进攻。④迓(ya):迎接。⑤抚循: 抚慰。尔曹: 你们。
        愬亲行视士卒,①伤病者存恤之,②不事威严。③或以军政不肃为言,④愬曰:“吾非不知也。袁尚书专以恩惠怀贼,⑤贼易之,⑥闻吾至,必增备,⑦吾故示之以不肃。彼必以吾为懦而懈惰,然后可图也。”⑧淮西人自以尝败高、袁二帅,⑨轻愬名位素微,⑩遂不为备。
        ①亲行视士卒: 亲自到士卒中去视察了解。②存恤: 慰问救济。③事: 从事。④肃:严肃; 威严。⑤袁尚书:指袁滋。以恩惠怀贼: 实是指与贼妥协。⑥易: 轻易; 轻视。⑦备: 守备; 战备。⑧图: 计算,图谋。⑨淮西人: 指淮西叛军。⑨高、袁二帅: 指高霞寓、袁滋。⑩名位素微:声名与职位向来卑微。
        (二月) 李愬谋袭蔡州,①表请益兵; ②诏以昭义、河中、鄜坊步骑二千给之。③丁酉,④愬遣十将马少良将十余骑巡逻,⑤遇吴元济捉生虞候丁士良,⑥与战,擒之。士良,元济骁将,常为东边患; 众请刳其心,⑦愬许之。既而召诘之,⑧士良无惧色。愬曰:“真丈夫也!”命释其缚。⑨士良乃自言:“本非淮西士,贞元中隶安州,⑩与吴氏战,为其所擒,自分死矣,(11)吴氏释我而用之,我因吴氏而再生,(12)故为吴氏父子竭力。(13)昨日力屈,复为公所擒,亦分死矣,今公又生之,请尽死以报德。”(14)愬乃给其衣服器械,(15)署为捉生将。(16)
        ①蔡州: 治所在河南汝南。吴元济盘据于此。②表请益兵:上表于朝廷,请求增加兵员。③诏: 皇帝下令。昭义: 即昭义军,治所在今山西长治。河中: 治所在今山西永济。鄜(fu)坊:治所在今陕西富县。④丁酉:(二月)初七日。⑤十将: 军中小校。⑥捉生虞候: 虞候是藩镇的亲信武官。捉生是虞候之号。⑦刳(ku):剖开而挖空。⑧诘:审问。⑨释其缚:给他松绑。⑩贞元: 唐德宗年号之一,自785—805年。安州:治所在今湖北安陆。(11)分(fen):料想。(12)再生: 言本当死而今尚活着。(13)吴氏父子: 指淮西节度使吴少阳及其子吴元济。(14)尽死:竭尽死力。(15)器械: 指兵器。(16)署: 委任。捉生将: 捉生为将号。丁士良原在淮西为捉生虞候,今署为捉生将,是提高其职位。这是李愬优待降将的做法。
        丁士良言于李愬曰:“吴秀琳拥三千之众,据文城栅,①为贼左臂,官军不敢近者,有陈光洽为之谋主也。光洽勇而轻,②好自出战,请为公先擒光洽,则秀琳自降矣。”戊申,③士良擒光洽以归。
        ①文城栅: 即铁城,在蔡州西,在今河南遂平西南。②轻:轻率;轻佻。③戊申: 十八日。三月,乙丑①,李愬自唐州徙屯宜阳栅。②①乙丑: 初五日。②徙屯: 徙,迁徙。屯,驻兵。宜阳栅:在唐州东。
        吴秀琳以文城栅降于李愬。戊子,①愬引兵至文城西五里,遣唐州刺史李进诚将甲士八千至城下,召秀琳,城中矢石如雨,众不得前。进诚还报:“贼伪降,未可信也。”愬曰:“此待我至耳。” 即前至城下,秀琳束兵投身马足下; ②愬抚其背慰劳之,降其众三千人。秀琳将李宪有材勇,愬更其名曰忠义而用之,悉迁妇女于唐州,〔入据其城。〕③于是唐、邓军气复振,④人有欲战之志。贼中降者相继于道,随其所便而置之; ⑤闻有父母者,给粟帛遣之,⑥曰:“汝曹皆王人,⑦勿弃亲戚。”众皆感泣。⑧
        ①戊子:(三月)二十八日。②束兵: 收起兵器。投身: 这里指下拜。③有的《通鉴》版本在“唐州”下有“入城其城”四字。④唐、邓: 唐州、邓州(治所在今河南邓县)。⑤置:安置。⑥遣: 遣返乡里。⑦汝曹: 你们。王人: 指属于唐皇朝管辖的百姓; 意思是,本不属于淮西叛乱分子。⑧感泣:感动得涕泣。
        己丑,①李愬遣山河十将董少玢等分兵攻诸栅;②其日,少玢下马鞍山,③拔路口栅。④夏,四月,辛卯,⑤山河十将马少良下嵖岈山,⑥擒淮西将柳子野。
        ①己丑:(三月)二十九日。②山河十将: 当时都畿及唐、邓等州都招募百姓之材勇者为兵,以讨淮西叛军,号为山河子弟,置十将以领之。③马鞍山: 在文城栅南,在今河南遂平西南。④路口栅: 约在马鞍山东。当时唐州与蔡州交兵,凡两州境上要地,处处安营置守,如路口栅者即是之一,故难详注其处。⑤辛卯:初二日。⑥嵖岈山: 在文城栅西北,在今河南遂平西。
        李愬山河十将妫雅、田智荣下冶炉城。①丙申,②十将阎士荣下白狗、汶港二栅。③癸卯,④妫雅、田智荣破西平。⑤丙午,⑥游奕兵马使王义破楚城。⑦
        ①冶炉城: 在嵖岈山东北。②丙申:(四月) 十六日。③白狗、汶港二栅: 皆在蔡州南边。④癸卯: 二十三日。⑤西平: 在冶炉城以北,在今河南四平西。⑥丙午: 二十六日。⑦楚城: 在蔡州西南。
        五月,辛酉,①李愬遣柳子野、李忠义袭朗山,②擒其守将梁希果。
        ①辛酉: 初二日。②朗山: 在蔡州西南,今河南确山。丁丑,①李愬遣方城镇遏使李荣宗击青喜城,②拔之。③
        ①丁丑:(五月)十八日。②方城: 在今河南方城。方城镇遏使: 方城的军官。青喜城: 胡三省注云,方城“县有青台镇,此作“青喜”,笔误”。③拔: 攻取。
        愬每得降卒,必亲引问委曲,①由是贼中险易远近虚实尽知之。②愬厚待吴秀琳,与之谋取蔡。秀琳曰:“公欲取蔡,非李祐不可,秀琳无能为也。”祐者,淮西骑将, 有勇略, 守兴桥栅, ③常陵暴官军。④庚辰, ⑤祐率士卒刈麦于张柴村,⑥愬召厢虞候史用诚,⑦戒之曰:⑧“尔以三百骑伏彼林中,又使人摇帜于前,若将焚其麦积者。⑨祐素易官军,⑩必轻骑来逐之。 尔乃发骑掩之,(11)必擒之。”用诚如言而往,(12)生擒祐以归。 将士以祐向日多杀官军,(13)争请杀之; 愬不许,释缚,待以客礼。(14)
        ①委曲: 底细;原委。②险易(yi):指地形的险要与平易。③兴桥栅: 在蔡州西北,在张柴村东。④陵暴: 欺陵和虐待。⑤庚辰:(五月)二十一日。⑥刈(yi):割。张柴村: 在蔡州西北,在兴桥栅西。⑦厢虞候: 掌左右厢之兵。⑧戒:告诫。⑨麦积:积存的麦。⑩素:平素。易:轻易。(11)掩: 袭击。(12)如言而往:照他说的去办。(13)向日:往日。(14)待以客礼: 以客礼相待。
        时愬欲袭蔡,①而更密其谋,独召祐及李忠义屏人语,②或至夜分,③他人莫得预闻。④诸将恐祐为变,多谏愬; 愬待祐益厚。士卒亦不悦,诸军日有牒称祐为贼内应,⑤且言得贼谍者具言其事。⑥愬恐谤先达于上,⑦己不及救,乃持祐泣曰:“岂天不欲平此贼邪!⑧何吾二人相知之深而不能胜众口也?”因谓众曰:“诸君既以祐为疑,请令归死于天子。”⑨乃械祐送京师,⑩先密表其状,(11)且曰:“若杀祐,则无以成功。”诏释之 ,(12)以还愬 。(13)愬见之喜,执其手曰:“尔之得全 ,(14)社稷之灵也! ”(15)乃署散兵马使,(16)令佩刀巡警,出入帐中; 或与之同宿,密语不寐达曙,(17)有窃听于帐外者,但闻祐感泣声。时唐、随牙队三千人,(18)号六院兵马,皆山南东道之精锐也。(19)愬又以祐为六院兵马使 。(20)
        ①袭: 偷袭。②屏(bing)人语:避开他人而共语。③夜分: 犹言半夜。④莫得预闻: 犹言不得而知。⑤牒(die):公文。⑥谍者:间谍人员。⑦先达:称有地位有声望的先辈。或作“先传到”解。上:君上。⑧此贼: 指吴元济。⑨归死: 犹言致尸。归死于天子: 致尸于皇帝,使戮之。⑩械:指桎梏。引申为拘系。京师: 唐代京都长安。(11)密表其状:秘密上表言己与祐谋袭蔡州之状。(12)诏: 皇帝命令。(13)还愬:还归李愬部下。(14)尔:你。(15)社稷: 古代君主祭祀的土神和谷神。这里用作国家的代称。灵:神灵。(16)散兵马使: 散员兵马使,未得统兵。(17)不寐(mei)达曙:(一夜)不睡而到天亮。(18)唐、随:唐州、随州(治所在今湖北随县)。牙队: 节度使的卫从之队。(19)山南东道: 包括今湖北中西部、河南西南部、陕西南部等地区。(20)六院兵马使: 掌管六院兵马的长官。
        旧军令,①舍贼谍者屠其家。②愬除其令,使厚待之,③谍反以情告愬,④愬益知贼中虚实。⑤乙酉,⑥愬遣兵攻朗山,⑦淮西兵救之,官军不利; 众皆怅恨,⑧愬独欢然曰:“此吾计也!”⑨乃募敢死士三千人,号曰突将,朝夕自教习之,使常为行备,⑩欲以袭蔡。会久雨,(11)所在积水,未果。
        ①旧军令:以前的军令。②舍贼谍者: 窝藏敌方间谍的人。③厚待之: 厚待敌方间谍。④反以情告愬: 反而将敌情报告于李愬。⑤益知:更加知道。⑥乙酉:(五月)二十日。⑦朗山:在蔡州西南,今河南确山。⑧怅(chang)恨: 恼恨。⑨李愬攻朗山之败,乃骄敌之计,使敌恃胜而不备。⑩常为行备: 言经常处于备战状态。(11)会:适值。
        吴元济见其下数叛,①兵势日蹙,②六月,壬戌,③上表谢罪,④愿束身自归。⑤上遣中使赐诏,⑥许以不死; 而为左右及大将董重质所制,⑦不得出。
        ①数(shuo):屡次;频繁。②蹙(cu):急迫;收缩。③壬戌: 初四日。④谢罪:承认罪过。⑤束身:约束自己,不放纵。⑥中使: 由宦官所任的使者。赐诏:给予诏命。⑦董重质: 吴元济部下大将。
        (九月) 甲寅,①李愬将攻吴房,②诸将曰:“今日往亡。”③愬曰:“吾兵少,不足战,宜出其不意。彼以往亡不吾虞,④正可击也。”遂往,克其外城,斩首千余级。余众保子城,⑤不敢出,愬引兵还以诱之,淮西将孙献忠果以骁骑五百追击其背;⑥众惊,将走,愬下马据胡床,⑦令曰:“敢退者斩!”返旆力战,⑧献忠死,淮西兵乃退。或劝愬乘胜攻其子城,可拔也。愬曰:“非吾计也。” 引兵还营。
        ①甲寅:(九月)二十八日。②吴房: 在今河南遂平。③往亡:阴阳家言,九月以寒露之后第二十七日为往亡日,出兵不利。④此句是说,他们因今日是往亡日,不预料我们进兵。不吾虞:不预料我们。⑤子城: 里城。⑥背: 背后。⑦胡床: 亦称“交床”、“交椅”、“绳床”。是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⑧旆(pei):泛指旌旗。
        李祐言于李愬曰:“蔡之精兵皆在洄曲,①及四境拒守,②守州城者皆羸老之卒,③可以乘虚直抵其城。④比贼将闻之,元济已成擒矣。”愬然之。⑤冬,十月,甲子,⑥遣掌书记郑澥至郾城,⑦密白裴度。⑧度曰:“兵非出奇不胜,常侍良图也。”⑨
        ①洄 (hui) 曲:在郾城 (今河南郾城) 东。②四境: 指蔡州四周。③羸(lei):瘦弱。④其城: 指蔡州城。⑤然之: 认为这话对。然: 是。之: 指李祐的话。⑥甲子: 初八日。⑦澥: 音xie。郾(yan)城:在今河南郾城。⑧密白:秘密报告。裴度 (765—839):唐河东闻喜(今属山西)人。字中立。贞元进士。官至宰相。元和十二年(817),督师取蔡州,擒吴元济。晚年以宦官专权,辞官退居洛阳。⑨常侍: 李愬检校左散骑常侍,所以裴度如此称之。良图:良策。
        辛未,①李愬命马步都虞候、随州刺史史旻留镇文城,②命李祐、李忠义帅突将三千为前驱,③自与监军将三千人为中军,④命李进诚将三千人殿其后。⑤军出,不知所之;⑥愬曰:“但东行!”行六十里,夜,至张柴村,尽杀其戍卒及烽子。⑦据其栅, ⑧命士少休, ⑨食干��, ⑩整羁靮,(11)留义成军五百人镇之,(12)以断〔朗山救兵,命丁士良将五百人断〕(13)洄曲及诸道桥梁 。(14)复夜引兵出门。诸将请所之,(15)愬曰:“入蔡州取吴元济!”诸将皆失色 。(16)监军哭曰:“果落李祐奸计!” 时大风雪,旌旗裂,(17)人马冻死者相望。(18)天阴黑,自张柴村以东道路,皆官军所未尝行。人人自以为必死,然畏愬,莫敢违。夜半,雪愈甚,行七十里,至州城;(19)近城有鹅鸭池,愬令击之以混军声。
        ①辛末:(十月) 十五日。②镇文城: 镇守文城栅。③帅: 同“率”。突将:敢死队。前驱: 先锋。④监军: 枢密使梁守谦监督军事。中军: 主将所在的主力军。⑤殿其后: 在中军的后面压阵。殿: 压阵。⑥不知所之: 不知所到何处。⑦戍卒: 守卫的士兵。烽子: 候望警急而举烽火的士兵。⑧据其栅: 占据他们的营寨。⑨少休: 稍稍休息。⑩干糒(bei):干粮。(11)整羁(ji)靮(di):整顿好马的笼头和缰绳。羁: 马笼头。靮: 马缰绳。(12)镇之: 驻守在那里。(13)有些《通鉴》版本在“以断”下有“朗山救兵命丁士良将五百人断”十三字。(14)诸道: 各个交通要道。(15)请所之: 请示所去的地方。(16)失色: 变了脸色。(17)旌(jing)旗:泛指军中的旗帜。裂:破裂。(18)相望: 随处可见的意思。(19)州城: 指蔡州城。
        自吴少诚拒命,①官军不至蔡州城下三十余年,故蔡人不为备。壬申,②四鼓,③愬至城下,无一人知者。李祐、 李忠义䦆其城为坎, ④以先登,壮士从之; 守门卒方熟寐,⑤尽杀之,而留击柝者,⑥使击柝如故。遂开门纳众,⑦及里城,亦然,⑧城中皆不之觉。⑨鸡鸣,雪止,愬入居元济外宅。⑩或告元济曰:“官军至矣!”元济尚寝,笑曰:“俘囚为盗耳!(11)晓当尽戮之。”(12)又有告者曰:“城陷矣!”元济曰:“此必洄曲子弟就吾求寒衣也。”(13)起,听于廷,(14)闻愬军号令曰:“常侍传语。”应者近万人。元济始惧,曰:“何等常侍,能至于此!”乃帅左右登牙城拒战。(15)
        ①拒命: 抗拒朝廷之命。②壬申:(十月) 十六日。③四鼓: 夜晚四更,大约凌晨三、四点钟。旧时一夜分为五更,每更大约两小时, 击鼓报更, 一更为一鼓, 故四鼓为四更。 ④䦆(jue):本是大锄,这里作动词,挖。坎 (kan):坑。在城墙上挖的坑,以便踏脚爬城。⑤方熟寐 (mei):正在熟睡。⑥击柝(tuo) 者:打更的人。柝: 打更的木梆。⑦纳众:让官军进城。⑧亦然: 也是这样。⑨不之觉: 即“不觉之”。没有觉察这个情况(指官军入城)。⑩元济外宅: 即淮西节度使外宅。在牙城(主将所居内衙的卫城) 外,故称外宅。(11)俘囚:俘虏。(12)晓:天明。戮 (lu):杀。(13)洄曲子弟: 指驻守洄曲的士兵。就吾: 到我这里来。(14)廷:同“庭”。庭院。(15)牙城:内衙的卫城。
        时董重质拥精兵万余人据洄曲。愬曰:“元济所望者,重质之救耳!”乃访重质家,厚抚之,遣其子传道持书谕重质; 重质遂单骑诣愬降。
        愬遣李进诚攻牙城,毁其外门,得甲库,①取器械。癸酉,②复攻之,烧其南门,民争负薪刍助之,③城上矢如蝟毛。④晡时,⑤门坏,元济于城上请罪,进诚梯而下之。⑥甲戌,⑦愬以槛车送元济诣京师,⑧且告于裴度。是日,申、光二州及诸镇兵二万余人相继来降。⑨
        ①甲库: 兵器库。②癸酉:(十月)十七日。③负薪刍(chu):背负柴草。④矢如蝟毛: 箭象刺蝟毛一样的多而密。⑤晡(bu)时: 申时。下午三时至五时。⑥梯而下之: 用梯子让他(从城上)下来。⑦甲戌:(十月) 十八日。⑧槛(jian)车: 囚车。⑨申、光二州: 申州,治所在今河南信阳。光州,治所在今河南潢川。
        自元济就擒,愬不戮一人,凡元济官吏、帐下、厨厩之卒,①皆复其职,使其不疑,然后屯于鞠场以待裴度。②
        ①元济官吏、帐下: 指淮西的文武官员。②鞠场: 球场。李愬还军文城,①请将请曰:“始公败于朗山而不忧,
        胜于吴房而不取,冒大风甚雪而不止,②孤军深入而不惧,然卒以成功,皆众人所不谕也,③敢问其故?”愬曰:“朗山不利,则贼轻我而不为备矣。取吴房,则其众奔蔡,并力固守,故存之以分其兵。④风雪阴晦,则烽火不接,⑤不知吾至。孤军深入,则人皆致死,⑥战自倍矣。⑦夫视远者不顾近,虑大者不详细,⑧若矜小胜,⑨恤小败,⑩先自挠矣,(11)何暇立功乎!”(12)众皆服。愬俭于奉己而丰于待士,知贤不疑,见可能断,此其所以成功也。(13)
        ①还军文城: 李愬待裴度来至蔡州城,他便还军文城。足见他不怙功欲专地为私利。②甚: 极大。③谕: 明白; 理解。④分: 分散。⑤烽火不接:意思是,在风雪阴晦的气候条件下,看烽火不甚清楚,也就难以候望警急情况。⑥致死: 犹拚命。⑦战自倍: 战斗力自然倍增。⑧有的《通鉴》版本“详”作“计”。⑨矜: 自夸,自大。⑩恤 (xu):忧虑。(11)挠(nao):弯曲; 屈。(12)何暇: 怎能从事的意思。(13)以上是《通鉴》写李愬奇袭蔡州。
        
        【译文】
        元和十二年
        (春,正月) 李愬到了唐州,官军在严重失败之后,士兵都怕打仗,李愬了解这个情况,有出来迎接的士兵,李愬对他们说:“皇帝知道我李愬柔弱,能够忍受耻辱,所以让我来抚慰你们。至于战攻进取,不是我能做的事。”兵众相信而安心了。
        李愬亲自到士兵中视察了解,对伤病员慰问救济,不凭借威严。有人提出军政不够严肃的意见,李愬说:“我不是不知道。袁尚书只是同敌人妥协,敌人轻视他,现在敌人听说我来,一定增强防备,我所以给他们不严肃的印象。他们一定以为我怯懦而松懈,然后我们才能谋取。”淮西人自以为曾打败过高霞寓和袁滋,轻视李愬声名和职位向来卑微,终于不设防备。
        (二月) 李愬筹划袭取蔡州,向朝廷上表请求增加兵力; 皇帝下令以昭义、河中、鄜坊的二千步兵和骑兵给他。初七日,李愬派遣十将马少良带领十多个骑兵巡逻,遇到了吴元济部下的捉生虞候丁士良,交战,活捉了他。丁士良,是吴元济的一员勇将,常为东面的患害;众人要求挖出他的心,李愬许可。接着又召问丁士良,丁士良没有害怕的样子。李愬说:“真是个大丈夫!”命令给他松绑。丁士良于是自言自语:“我本来不是淮西的人,贞元年间隶属于安州,同吴氏交战,被他所捉,自己料想一定死了,吴氏释放而任用我,我因吴氏的恩德而又活下来,所以替吴氏父子效劳。昨天力不能支,又被您所擒,也料想一定死了,现在您又让我活着,愿竭尽死力以报您的恩德。”李愬就给他衣服和武器,委任他为捉生将。
        丁士良对李愬建议说:“吴秀琳拥有三千兵众,据守文城栅,是敌人的左臂,官军之所以不敢逼近,是因有陈光洽做他的参谋。陈光洽这人勇敢而轻率,喜欢自己出战,请让我替您先活捉陈光洽,那么吴秀琳就自然投降了。”十八日,丁士良活捉了陈光洽回来。
        三月初五日,李愬从唐州迁到宜阳栅驻军。
        吴秀琳以文城栅向李愬投降。二十八日,李愬领兵到文城西面五里的地方,派遣唐州刺史李进诚带领甲兵八千人到城下,召吴秀琳,城里向外射箭抛石如下雨一般,兵众不能前进。李进诚回来报告:“吴秀琳是假投降,不可相信。”李愬说:“这是等我前去。”就去到城下,吴秀琳收起武器拜倒在李愬的马下; 李愬抚着他的背进行安慰,接受他的三千兵众投降。吴秀琳部下的将领李宪有材勇,李愬给他改名叫忠义而任用他,把所有的妇女转移到唐州,〔入据文城。〕于是唐州和邓州军队的士气又振作起来,人人都有了斗志。前来投降的敌人络绎不绝,随他们的方便而进行安置; 知道他们家里有父母的,发给粮食布帛遣送回家,说:“你们都是唐朝的百姓,不能抛弃亲属。”众人都感动得哭泣。
        二十九日,李愬派遣山河十将董少玢等分兵攻打各个营栅;这一天,董少玢打下马鞍山,攻克路口栅。夏,四月初二日,山河十将马少良打下嵖岈山,活捉淮西的将领柳子野。
        李愬的山河十将妫雅、田智荣打下冶炉城。十六日,十将阎士荣打下白狗、汶巷二栅。二十三日,妫雅、田智荣击破西平。二十六日,游奕兵马使王义击破楚城。
        五月初二日,李愬派遣柳子野、李忠义袭击朗山,捉住朗山守将梁希果。
        十八日,李愬派遣方城镇遏使李荣宗攻打青喜城,攻克了它。
        李愬每得到投降的士兵,必定亲自引来询问情况,因此对于敌方的险易远近虚实的情况都很了解。李愬厚待吴秀琳,和他商量取蔡州的办法。吴秀琳说:“您想要取蔡州,没有李祐不行,我吴秀琳不能做什么。”李祐这人,是淮西的骑兵将领,有勇有谋,据守兴桥栅,常常欺陵和虐待官军。二十一日,李祐率领士兵在张柴村割麦,李愬召厢虞候史用诚,告诫他说:“你带三百骑兵埋伏在那边的树林里,另派人在前面摇旗,好像要去烧他们的麦堆。李祐向来轻视官军,一定领轻骑兵来追逐。你就出动骑兵袭击,一定能捉住他。”史用诚按照李愬的话去做,活捉了李祐回来。将士因李祐以前杀了很多官兵,强烈要求杀他; 李愬不许可,给他松了绑,以客礼相待。
        当时李愬打算袭击蔡州,但对这个计谋非常保密,只召李祐和李忠义私下密谈,有时谈到半夜,其他的人不得而知。将领们担心李祐发生叛变,多规劝李愬; 李愬待李祐更加亲密。士兵也不高兴,各支部队天天有情报说李祐做了敌人的内应,还说得到敌人情报员招供的这个情况。李愬担心有人向皇帝诽谤先辈,自己来不及援救,就拉着李祐哭泣着说:“难道上天不想要平定敌人吗?为什么我们二人互相了解而不能胜过众人口舌呢?”为此对众人说:“各位君子既然怀疑李祐,那就让皇帝去处死他。”就拘系李祐送往京都长安,事先秘密上表说清自己和李祐密谋袭取蔡州的情况,还说:“如果杀了李祐,那就不能成功。”皇帝诏命释放李祐,交给了李愬。李愬见到李祐很高兴,拉着李祐的手说:“你能保全生命,是国家的神灵啊!”便委任为散兵马使,让他佩刀巡察各营,随便出入营帐; 有时和他同宿,秘密交谈,整夜不睡而到天明,有人在帐外窃听,只听到李祐感动得哭泣的声音。当时唐州、随州的牙队三千人,号称六院兵马,都是山南东道的精锐。李愬又让李祐当六院兵马使。
        以前的军令,窝藏敌方间谍的人,斩杀他的全家。李愬取消了这个军令,让部下厚待敌方间谍,间谍反而把敌情报告了李愬,李愬更加了解敌人内部的虚实。二十日,李愬派兵攻打朗山,淮西的军队来援救它,官军不利;众人都恼恨,李愬却高兴地说:“这是我的计策!”于是招募敢死的士兵三千人,号称突将,早晚亲自教练他们,让他们经常处于备战状态,打算去袭击蔡州。适值下了好长时间的雨,到处积了水,没有付之行动。
        吴元济看到他部下屡次叛变,兵势天天减弱,六月初四日,向皇帝上表认罪,表示愿意约束自己归顺朝廷。皇帝派遣宦官为使者传送诏书,特许不杀害他; 但他被左右和大将董重质所限制,不能出来。
        (九月) 二十八日,李愬将要攻打吴房,将领们说“今天是往亡日。”李愬说:“我的兵少,不足以同敌交战,应当出其不意地偷袭。敌人因今天是往亡日不会预料我们进兵,正好可以袭击。”于是出发,攻克吴房的外城,斩敌一千多个首级。其余的敌人保守里城,不敢出战,李愬领兵撤退以引诱敌来,淮西的将领孙献忠果然以五百勇猛的骑兵在李愬后面追击; 兵众惊恐,将要逃走,李愬下马坐在轻便的绳床上,命令说:“敢退走的杀头!”调转旌旗方向,奋力战斗,孙献忠战死,淮西兵便退。有人劝说李愬乘胜攻打吴房的里城,可以攻克。李愬说:“这不是我所想的。”领兵回营。
        李祐对李愬建议说:“蔡州的精兵都在洄曲和蔡州四周守卫,留守蔡州城的都是老弱残兵,可以乘虚直接进取州城。等到敌将听到这消息,吴元济已被捉住了。”李愬认为这个建议很对。冬,八月初八日,派遣掌书记郑澥到郾城去,秘密地向裴度报告这个作战计划。裴度说:“用兵之道,不是出敌不意不能取胜,常侍(指李愬) 定的是好计策。”
        十五日,李愬命令马步都虞候、随州刺史史旻留守文城,命令李祐、李忠义率领突将三千人为先锋,自己和监军带领三千人为中军,命令李进诚带领三千人在中军后面压阵。军队出发,不知目的地; 李愬说:“只管向东走!”走了六十里,已夜,到了张柴村,把敌方的守卫士兵和烽候人员全都杀掉。占据敌人的营栅,命令士兵稍稍休息,吃干粮,备好马,留下火成军的五百人守张柴村,阻绝〔朗山方面的救兵,命令丁士良带领五百人切断〕洄曲和各个交通要道的桥梁。又在夜间领兵出发。将领们请示所去的目的地,李愬说:“进蔡州捉吴元济!”将领们都变了脸色。监军哭着说:“果然中了李愬的奸计!”这时刮大风下大雪,旌旗破裂,兵马冻死的随处可见。天阴黑,从张柴村往东的道路,都是官军所没有走过的。人人自以为一定死亡,但怕李愬,不敢违抗命令。半夜的时候,雪下得更大,走了七十里,接近蔡州城; 城的近处有养着鹅鸭的池塘,李愬命令把鹅鸭打的乱叫,以掩盖兵马的声音。
        自从吴少诚抗拒皇命以来,官军不到蔡州城下已有三十多年,所以蔡州军队没有防备。十六日,四更的时候,李愬到了城下,城内没有一个人知道。李祐、李忠义在城墙上挖坑,踏着坑先登上城,壮士跟着上去;守门的士兵正在熟睡,全杀了他们,只留下打更的人,让照常打更。于是打开大门让兵众进城,走到里城,也是这样,城中的人都不知道这个情况。鸡叫的时候,雪不下了,李愬进居于吴元济的外宅。有人报告吴元济说:“官军到了!”吴元济还在睡觉,笑着说:“俘虏为盗罢了! 天晓应该杀光他们。”又有人报告说:“城已陷落了!”吴元济说:“这一定是洄曲的士兵到我这里来请求寒衣的。”起身,在庭院中细听,听到李愬军的号令说:“常侍 (指李愬)传话。”响应的近万人。吴元济才害怕起来,说:“什么样的常侍,能到了这里!”就率领左右登上牙城抵抗。
        这时董重质拥有精兵一万多人据守洄曲。李愬说:“吴元济所企望的,是董重质的援救罢了!”就访问董重质的家庭,认真抚慰,让他的儿子董传道带信去开导董重质; 董重质于是单人匹马来向李愬投降。
        李愬派遣李进诚进攻牙城,摧毁牙城的外门,占领武器库,取得各种武器。十七日,又攻牙城,烧毁牙城的南门,民众争先恐后地背着柴草协助烧门,城上射下的箭好似蝟毛一样的多而密。下午,门已攻破,吴元济在城上请罪,李进诚放梯子让他下来。十八日,李愬用囚车把吴元济送往京都长安,并且向裴度报告。这天,申州、光州和各镇的部队二万多人相继前来投降。
        从捉住吴元济的时候起,李愬不杀一人,所有吴元济部下的文武官吏和兵役人员,都恢复原来的职位和工作,让他们不生疑心,然后驻军于球场等待裴度前来。
        李愬领兵回到文城,将领们请问:“开始您败于朗山而不忧愁,胜于吴房而不占领,冒着大风雪而不停止,孤军深入而不害怕,然而终于成功,都是众人所不理解的,敢问这是什么原故?”李愬答:“朗山不利,敌人就轻视我而不防备了。占领吴房,他们兵众就会奔往蔡州,合力固守,所以留着它以分散敌人的兵力。风雪阴晦的天气,烽火就看不清楚,不知我军开到。孤军深入,人人就都拚命,战斗力自然倍增。看远方的不顾近处,考虑大事的不究细节,如果小胜就骄傲自大,小败就忧心忡忡,自己先失了,怎能从事立功呢?”众人都很信服。李愬自己生活俭朴而对待将士丰厚,知贤而不怀疑,见可而能决断,这是他所以成功的原因。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古译文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分享给朋友:

“李愬奇袭蔡州” 的相关文章

东晋刘裕北伐11个月前 (05-14)
官渡之战11个月前 (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