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古籍古文 > 诸葛亮集 > 将苑

将苑

        校注
        [1]将苑:重点论述为将之道,《隋书·经籍志》著录《将苑》一卷,《中兴书目》著录《将苑》一卷,凡五十篇。《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考五十篇内大都窃取孙子书,而附以迂陋之言,至不足道,盖妄人所伪作。”尽管如此,今姑依原貌,注之于下。
        

兵权[1]


        夫兵权者,是三军之司命,主将之威势。 [2]将能执兵之权,操兵之要势,而临群下,譬如猛虎,加之羽翼,而翱翔四海,随所遇而施之。 [3]若将失权,不操其势,亦如鱼龙脱于江湖,欲求游洋之势,奔涛戏浪,何可得也。 [4]
         (《诸葛亮集》、《诸葛孔明全集》)
         校注
        [1]在《诸葛孔明全集》中本文的题目为《将权》。
        [2]司命:神名。《礼·祭法》称宫中所祀小神有司命,《风俗通义·祀典》称民间所祀小神有司命。转为和生命有关的事物。《管子·国蓄》:“五谷食米,民之司命也。”夫兵权者,《诸葛孔明全集》作“夫兵之权也”。
        [3]操兵之要势:掌握着军队中最重要的势力。操兵之要势,而临群下,《诸葛孔明全集》作“操兵之势以临其下”。加以羽翼,而翱翔四海,《诸葛孔明全集》作“加之两翼翱翔四海”。
        [4]这几句的意思是说,如果将领失去权力,不能掌握军队的势力,也就像鱼龙失去了江河湖海的水,想要畅游在水中,和浪涛相戏,那是不可能的。若将失权,《诸葛孔明全集》作“若将失其权”。亦如鱼龙脱于江湖,《诸葛孔明全集》作“亦如鱼龙脱于江湖中”。奔涛戏浪,《诸葛孔明全集》作“蓦涛戏浪”。
        

逐恶[1]


        夫军国之弊,有五害焉:一曰,结党相连,毁谮贤良;二曰,侈其衣服,异其冠带;三曰,虚夸妖术,诡言神道;四曰,专察是非,私以动众;五曰,伺候得失,阴结敌人。 [2]此所谓奸伪悖德之人,可远而不可亲也。 [3]
         (《诸葛亮集》、《诸葛孔明全集》)
         校注
        [1]逐恶:逐条说明军队的不良现象。
        [2]军国:军队国家。毁谮:诽谤、进谗言。冠带:帽子和腰带。《礼记·内则》:“冠带垢,和灰请漱。”亦指戴帽束带。《战国策·楚策》:“秦王闻而走之,冠带不相及。”诡言:怪异地谈论。伺候:窥伺;守候。夫军国之弊,《诸葛孔明全集》作“夫国军之毙”。一曰,《诸葛孔明全集》作“一者”。二曰,《诸葛孔明全集》作“二者”。三曰,《诸葛孔明全集》作“三者”。虚夸妖术,《诸葛孔明全集》作“虚夸妖说”。四曰,《诸葛孔明全集》作“四者”。五曰,《诸葛孔明全集》作“五者”。
        [3]奸伪:邪恶诈伪。悖德:违背道德标准。此所谓奸伪悖德之人,《诸葛孔明全集》作“此所谓为奸悖德之人”。
        

知人性[1]


        夫知人之性,莫难察焉。 [2]美恶既殊,情貌不一,有温良而为诈者,有外恭而内欺者,有外勇而内怯者,有尽力而不忠者。 [3]然知人之道有七焉:一曰,间之以是非而观其志;二曰,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三曰,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四曰,告之以祸难而观其勇;五曰,醉之以酒而观其性;六曰,临之以利而观其廉;七曰,期之以事而观其信。 [4]
         (《诸葛亮集》、《诸葛孔明全集》)
         校注
        [1]在《诸葛孔明全集》中本文题目为《知人》。
        [2]莫:没有什么。《荀子·天论》:“在天者,莫明于日月。”夫知人之性,《诸葛孔明全集》作“夫人之性”。
        [3]殊:不同。温良:温和善良。《汉书·匡衡传》:“任温良之人,退刻薄之吏。”恭:恭敬;敬肃。《论语·子路》:“居处恭,执事敬。”美恶既殊,《诸葛孔明全集》作“善恶虽殊”。有温良而为诈者,《诸葛孔明全集》作“有温良而为盗者”。
        [4]穷:彻底推求。《易·说卦》:“穷理尽性,以至于命。”咨:亦作“谘”。商量;咨询。期:必定;务须。《左传·哀公十六年》:“期死,非勇也。”信:信用。《左传·宣公二年》:“弃君之命,不信。”然知人之道有七焉,《诸葛孔明全集》作“然知人之道有七”。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诸葛孔明全集》作“穷之以词而观其变”。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诸葛孔明全集》作“咨之以谋而观其识”。告之以祸难而观其勇,《诸葛孔明全集》作“告之以难而观其勇”。
        

将材


        夫将材有九。 [1]道之以德,齐之以礼,而知其饥寒,察其劳苦,此之谓仁将。 [2]事无苟免,不为利挠,有死之荣,无生之辱,此之谓义将。 [3]贵而不骄,胜而不恃,贤而能下,刚而能忍,此之谓礼将。 [4]奇变莫测,动应多端,转祸为福,临危制胜,此之谓智将。 [5]进有厚赏,退有严刑,赏不逾时,刑不择贵,此之谓信将。 [6]足轻戎马,气盖千夫,善固疆场,长于剑戟,此之谓步将。 [7]登高履险,驰射如飞,进则先行,退则后殿,此之谓骑将。 [8]气凌三军,志轻强虏,怯于小战,勇于大敌,此之谓猛将。 [9]见贤若不及,从谏如顺流,宽而能刚,勇而多计,此之谓大将。 [10]
         (《诸葛亮集》、《诸葛孔明全集》)
         校注
        [1]夫将材有九,《诸葛孔明全集》作“夫将材有八”。
        [2]道之以德:将儒家的美德作为做事的准则。齐之以礼:《论语·为政》中的一句话,意思是说用礼教来制约人们。仁将:有仁德的将领。而知其饥寒,《诸葛孔明全集》作“知其饥寒”。
        [3]苟免:苟且求免;只图目前免于祸患。《礼记·曲礼上》:“临难毋苟免。”不为利挠:不会为利益而屈服。义将:正直的将领。
        [4]礼将:遵守礼教的将领。
        [5]奇变莫测:善于出奇计,变化多,不能让人预测到他的计谋。动应多端:犹言变化多端。动,改变原来的位置或状态。《诗经·豳风·七月》:“五月斯螽动股。”应,应付;对待。智将:有智慧的将领。临危制胜,《诸葛孔明全集》作“因危制胜”。
        [6]信将:讲信用的将领。
        [7]足轻戎马:驰骋战场,英勇过人。戎马,指军事;战争。千夫:众多的将士。夫,成年男子的通称。《孟子·梁惠王下》:“内无怨女,外无旷夫。”善固疆场:善于维持战场的局面。固,巩固,安定。《国语·鲁语》:“晋始伯而欲固诸侯。”又《晋语》:“夫固国者在亲众而善邻。”步将:徙步指挥作战的将领。气盖千夫,《诸葛孔明全集》作“气盖百夫”。
        [8]殿:行军走在最后。《左传·宣公十二年》:“(随季)殿其卒而退。”骑将:骑军中的将领。善固疆场,《诸葛孔明全集》作“善用短兵”。登高履险,《诸葛孔明全集》作“临高历险”。驰射如飞,《诸葛孔明全集》作“驰射若飞”。
        [9]强虏:势力强大的敌人。虏,对敌方的蔑称。志轻强虏,《诸葛孔明全集》作“志轻强敌”。勇大于敌,《诸葛孔明全集》作“勇于大斗”。
        [10]从谏如顺流:乐于接受别人的意见。谏,直言规劝,使改正错误。一般用于下对上。《周礼·地官·保氏》:“保氏掌谏王恶。”从谏如顺流,《诸葛孔明全集》作“从谏若顺流”。勇而多计,《诸葛孔明全集》作“简而多计”。
        

将器[1]


        将之器,其用大小不同。 [2]若乃察其奸,伺其祸,为众所服,此十夫之将。 [3]夙兴夜寐,言词密察,此百夫之将。 [4]直而有虑,勇而能斗,此千夫之将。 [5]外貌桓桓,中情烈烈,知人勤劳,悉人饥寒,此万夫之将。 [6]进贤进能,日慎一日,诚信宽大,闲于理乱,此十万人之将。 [7]仁爱洽于下,信义服邻国,上知天文,中察人事,下识地理,四海之内,视如室家,此天下之将。 [8]
         (《诸葛亮集》、《诸葛孔明全集》)
         校注
        [1]器:才能;人才。《礼记·王制》:“瘖、聋、跛、躃、断者、侏儒、百工,各以其器食之。”
        [2]这两句的意思是说,由于将领的作用大小不同,其才能的高低也就不同。将之器,其用大小不同,《诸葛孔明全集》作“夫将之器,大小不同”。
        [3]伺:侦候;探察。《史记·伍子胥列传》:“喜使人微伺之。”十夫之将:能够管理十多个人的将领。 为众所服,《诸葛孔明全集》作“为众心所服”。
        [4]夙兴夜寐:起早睡迟,形容勤奋不懈。《诗经·卫风·氓》:“夙兴夜寐,靡有朝矣。”靡有朝,谓没有一朝懈惰。百夫之将:能够管理一百多人的将领。
        [5]直而有虑:正直而又善于思考。千夫之将:能够管理一千多人的将领。
        [6]桓桓:威武貌。《书·牧誓》:“尚桓桓,如虎如貔,如熊如罴,于商郊。”中情:内心;隐藏在心里的思想或情感。《史记·淮阴侯列传》:“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烈烈:忧思貌。《诗经·小雅·采薇》:“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悉:知道。万夫之将:能够统领很多人的将领。中情烈烈,《诸葛孔明全集》作“中心烈烈”。知人勤劳,悉人饥寒,《诸葛孔明全集》作“知人艰难,惜人饥寒”。此万夫之将,《诸葛孔明全集》作“此万人之将”。
        [7]闲:通“娴”。熟练。《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娴于辞令。”进贤进能,《诸葛孔明全集》作“近贤进能”。
        [8]仁爱洽于下:对待下属仁慈友爱,能够和睦地和众人相处。洽,协和;和睦。《诗经·大雅·江汉》:“矢其文德,洽此四国。”上知天文,中察人事,下识地理,《诸葛孔明全集》作“上晓天文,下察地理,中悉人事”。视如室家,《诸葛孔明全集》作“亲如室家”。此天下之将,《诸葛孔明全集》作“此天下雄将”。《诸葛孔明全集》本篇文末加“不可敌也”四字。
        

将弊[1]


        夫为将之道,有八弊焉,一曰贪而无厌,二曰妒贤嫉能,三曰信谗好佞,四曰料彼不自料,五曰犹豫不自决,六曰荒淫于酒色,七曰奸诈而自怯,八曰狡言而不以礼。 [2]
         (《诸葛亮集》、《诸葛孔明全集》)
         校注
        [1]在《诸葛孔明全集》中本文题目为《将毙》。弊:害处,毛病。《史记·平准书》:“汤武承弊易变,使民不倦。”
        [2]信谗好佞:相信谗言,喜好花言巧语谄媚的人。狡言:说话时态度很狡猾。七曰奸诈而自怯,《诸葛孔明全集》作“七曰奸诈而心怯”。八曰狡言而不以礼,《诸葛孔明全集》作“八曰狂言不以礼”。
        

将志[1]


        兵者凶器,将者危任,是以器刚则缺,任重则危。 [2]故善将者,不恃强,不怙势,宠之而不喜,辱之而不惧,见利不贪,见美不淫,以身殉国,壹意而已。 [3]
         (《诸葛亮集》、《诸葛孔明全集》)
         校注
        [1]在《诸葛孔明全集》中本文题目为《将忠》。
        [2]将者危任:作为一个将领,对于自己的责任是怀着忧惧之心的。危,忧惧。《战国策·西周策》:“窃为君危之。”器刚则缺:器具坚硬的容易碰坏,因此有缺口。是以器刚则缺,《诸葛孔明全集》作“是以气刚则缺”。
        [3]恃:依靠;凭借。《左传·僖公二十六年》:“室如县(悬)罄,野无青草,何恃而不恐?”《韩非子·显学》:“夫必恃自直之箭,百世无矢矣。”怙:依靠;凭恃。《诗经·小雅·蓼莪》:“无父何怙,无母何恃!”壹意:思想专一,忠于朝廷。宠之而不喜,《诸葛孔明全集》作“宠之不喜”。辱之而不惧,《诸葛孔明全集》作“辱之不惧”。见美不淫,《诸葛孔明全集》作“见色不淫”。壹意而已,《诸葛孔明全集》作“一意而已”。
        

将善


        将有五善四欲。 [1]五善者,所谓善知敌之形势,善知进退之道,善知国之虚实,善知天时人事,善知山川险阻。 [2]四欲者,所谓战欲奇,谋欲密,众欲静,心欲一。 [3]
         (《诸葛亮集》、《诸葛孔明全集》)
         校注
        [1]这句的意思是说,作为将领,应做到五个善于,四个需要。欲,要,需要。将有五善四欲,《诸葛孔明全集》作“夫将有五善、四欲”。
        [2]天时:指有利于农作、攻战等的节气、气候、阴睛、寒暑的变化。《孟子·公孙丑下》:“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人事:人为之事;人力。《六韬·农器》:“战攻守御之具,尽在于人事。”所谓善知敌之形势,《诸葛孔明全集》作“谓善知敌之形势”。善知山川险阻,《诸葛孔明全集》作“善知山川坦险”。
        [3]心欲一:思想要专一。所谓战欲奇,《诸葛孔明全集》作“议欲奇”。
        

将刚[1]


        善将者,其刚不可折,其柔不可卷,故以弱制强,以柔制刚。 [2]纯柔纯弱,其势必削,纯刚纯强,其势必亡;不柔不刚,合道之常。 [3]
         (《诸葛亮集》、《诸葛孔明全集》)
         校注
        [1]刚:坚硬;坚强。与“柔”相对。《论语·公冶长》:“吾未见刚者。”
        [2]柔:柔软;软弱。与“刚”相对。《易·系辞上》:“刚柔相推,而生变化。”《老子》:“见小曰明,守柔曰强。”其柔不可卷,《诸葛孔明全集》作“至柔不可卷”。
        [3]合道之常:合乎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道,法则、规律。韩非《解老》:“道者,万物之所然也,万理之所稽也。”把道解为万物产生、变化的总规律。常,指恒久不易或变化的规律。《老子·十六章》:“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曰复命,复命曰常。”认为万物归根复命的循环运动恒久不易。《荀子·天论》:“天行有常。”认为自然的变化有其规律。
        

将骄吝[1]


        将不可骄,骄则失礼,失礼则人离,人离则众叛。 [2]将不可吝,吝则赏不行,赏不行则士不致命,士不致命则军无功,无功则国虚,国虚则寇实矣。 [3]孔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 [4]
         (《诸葛亮集》、《诸葛孔明全集》)
         校注
        [1]在《诸葛孔明全集》中本文的题目为《将骄》。骄吝:骄傲吝啬。
        [2]这几句的意思是说,作为将领不可以骄傲,骄傲就会失去应有的的礼貌,没有礼貌别人就会离开他,造成众叛亲离的局面。骄则失礼,《诸葛孔明全集》作“将骄则失礼”。
        [3]致命:犹捐躯;献出生命。《易·困》:“君子以致命遂志。”《论语·子张》:“士见危致命。”何晏集解:“致命,不爱其身。”国虚则寇实矣:国家虚弱敌人就相对强大了。虚,空,与“实”相对。实,坚实。《孙子·虚实》:“兵之形,避实而击虚。”吝则赏不行,《诸葛孔明全集》作“吝则赏信不行”。赏不行则士不致命,《诸葛孔明全集》作“赏信不行则士不致命”。无功则国虚,《诸葛孔明全集》作“军无功则国虚”。国虚则寇实矣,《诸葛孔明全集》作“国虚则寇实”。
        [4]这是《论语》中的一段话,意思是说,一个人即使具备了周公那样的品德和才能,如果他骄傲吝啬,其他方面所做出的成绩也不值得去评价了。
        

将强


        将有五强八恶。 [1]高节可以厉俗,孝弟可以扬名,信义可以交友,沈虑可以容众,力行可以建功,此将之五强也。 [2]谋不能料是非,礼不能任贤良,政不能正刑法,富不能济穷阸,智不能备未形,虑不能防微密,达不能举所知,败不能无怨谤,此谓之八恶也。 [3]
         (《诸葛亮集》、《诸葛孔明全集》)
         校注
        [1]这句的话的意思是说,作为将领,要做到五强,同时应避免犯八种错误。恶,坏,坏事。与“好”、“善”相对。《论语·颜渊》:“攻其恶,无攻人之恶,非修慝与?”
        [2]高节:高尚的品格、操守。厉俗:劝勉世俗的人们。厉,通“励”。劝勉。《史记·儒林列传》:“余读功令,至于广厉学官之路,未尝不废书而叹也。”孝弟:亦作“孝悌”。儒家伦理思想。《论语·学而》:“其为人也孝弟。”朱熹注:“善事父母为孝,善事兄长为弟。”沈虑:深沉地思考问题。沈,通“沉”。高节可以厉俗,《诸葛孔明全集》作“高节可以励俗”。沈虑可以容聚,《诸葛孔明全集》作“泛爱可以容聚”。
        [3]穷阸:贫困苦难。智不能备未形:有智慧却不能在事情未发生之前就采取防备的措施。备,防备;预备;准备。《左传·成公十六年》:“申宫儆备,设守而后行。”《书·说命中》:“有备无患。”达不能举所知:仕途发达的时候却不能推荐自己所了解的人才。举,推荐;选拔。《史记·殷本纪》:“是时,说(傅说)为胥靡,筑于傅险,见于武丁……举以为相,殷国大治。”怨谤:怨恨诽谤。礼不能任贤良,《诸葛孔明全集》作“理不能任贤良”。政不能正刑法,《诸葛孔明全集》作“乱不能正刑法”。富不能济穷阸,《诸葛孔明全集》作“富不能济贫乏”。败不能无怨谤,《诸葛孔明全集》作“败不能无毁谤”。
        

出师


        古者国有危难,君简贤能而任之。 [1]齐三日,入太庙,南面而立;将北面,太师进钺于君。 [2]君持钺柄以授将,曰:“从此至军,将军其裁之。”复命曰:“见其虚则进,见其实则退。勿以身贵而贱人,勿以独见而违众,勿恃功能而失忠信。士未坐,勿坐,士未食,勿食,同寒暑,等劳逸,齐甘苦,均危患;如此,则士必尽死,敌必可亡。”将受词,凿凶门,引军而出。 [3]君送之,跪而推毂,曰:“进退惟时,军中事,不由君命,皆由将出。”若此,则无天于上,无地于下,无敌于前,无主于后,是以智者为之虑,勇者为之斗,故能战胜于外,功成于内,扬名于后世,福流于子孙矣。 [4]
         (《诸葛亮集》、《诸葛孔明全集》)
         校注
        [1]简贤能:选择有才能的人。简,通“柬”。选择。《书·冏命》:“慎简乃僚。”古者国有危难,《诸葛孔明全集》作“古者国有难”。君简贤能而任之,《诸葛孔明全集》作“君简贤而使之”。
        [2]齐,通“斋”。古人在祭祀前或举行典礼前清心洁身以示庄敬。《吕氏春秋·孟春纪》:“天子乃斋。”太庙:帝王的祖庙。钺:古代兵器。青铜制,圆刃或平刃,安装木柄,持以砍斫。盛行于商及西周。《史记·殷本纪》:“汤自把钺以伐昆吾,遂伐桀。”又有玉石制的,多为礼仪或殉葬所用。入太庙,《诸葛孔明全集》作“入庙门”。南面而立,《诸葛孔明全集》作“面南立”。太师进钺于君,《诸葛孔明全集》作“太师进斧铖于君”。
        [3]勿以独见而违众:不要因为一意孤行而违背了大多数人的意志。功能:功劳和才能。受词:接受了帝王的嘱托。凿凶门:古代将军出征时,凿一扇向北的门,由此出发,以示必死的决心,称凿凶门。《淮南子·兵略》:“将已受斧钺,辞而行,乃翦指爪,设明衣,凿凶门而出。”凿,打孔;挖通。《诗经·豳风·七月》:“二之日凿冰冲冲。”《汉书·严安传》:“使监禄凿渠运粮,深入越地。”另有开通之意。君持钺柄以授将,曰:“从此至军,将军其裁之”。《诸葛孔明全集》作“君持斧钺以柄授于将,曰:‘阃外,将军裁之’”。见其实则退,《诸葛孔明全集》作“见其实则止”。勿恃功能而失忠信,《诸葛孔明全集》作“勿以巧佞而违忠信”。如此,则士必尽死,《诸葛孔明全集》作“此则士必尽命”。将受词,《诸葛孔明全集》作“将受词讫”。
        [4]毂:车轮中心的圆木,周围与车辐的一端相接,中有圆孔,用以插轴。《老子》:“三十辐共一毂。”也用为车轮的代称。功成于内:在国内建立功业。跪而推毂,《诸葛孔明全集》作“跪而捧毂”。进退惟时,《诸葛孔明全集》作“进退维时”。军中事,《诸葛孔明全集》作“军中之事”。不由君命,《诸葛孔明全集》作“不闻君命”。故能战胜于外,《诸葛孔明全集》作“故战胜于外”。功成于内,《诸葛孔明全集》作“立功于内”。扬名于后世,《诸葛孔明全集》作“扬名于后代”。福流于子孙矣,《诸葛孔明全集》作“福延及于子孙”。
        

择材[1]


        夫师之行也,有好斗乐战,独取强敌者,聚为一徒,名曰报国之士;有气盖三军,材力勇捷者,聚为一徒,名曰突阵之士;有轻足善步,走如奔马者,聚为一徒,名曰搴旗之士;有骑射如飞,发无不中者,聚为一徒,名曰争锋之士;有射必中,中必死者,聚为一徒,名曰飞驰之士;有善发强弩,远而必中者,聚为一徒,名曰摧锋之士。 [2]此六军之善士,各因其能而用之也。 [3]
         (《诸葛亮集》、《诸葛孔明全集》)
         校注
        [1]择材:选择人才之意。
        [2]聚为一徒:同一类人聚在一起。徒,同类的人。《孟子·尽心上》:“鸡鸣而起,孳孳为善者,舜之徒也。”突阵之士:在战场上冲锋陷阵的军士。搴旗之士:拔取军旗的军士。搴,拔取。《离骚》:“朝搴阰之木兰兮。”《汉书·季布传赞》:“身履军搴旗者数矣。”摧锋之士:挫败敌方士气的军士。有轻足善步,《诸葛孔明全集》作“有足轻善步”。有骑射如飞,《诸葛孔明全集》作“有骑射若飞”。
        [3]这几句的意思是说,这是军队中的好士兵,将领要根据各自的长处来安排使用他们。各因其能而用之也,《诸葛孔明全集》作“各因其能而用之”。
        

智用[1]


        夫为将之道,必顺天、因时、依人以立胜也。 [2]故天作时不作而人作,是谓逆时;时作天不作而人作,是谓逆天;天作时作而人不作,是谓逆人。 [3]智者不逆天,亦不逆时,亦不逆人也。 [4]
         (《诸葛亮集》、《诸葛孔明全集》)
         校注
        [1]智用:运用智谋的方法。
        [2]这几句的意思是说,作为一个将领的原则,一定要顺应天意、时势,同时要依靠人的和睦团结来取得胜利。
        [3]逆:违背。古乐府《孔雀东南飞》:“恐不任我意,逆以煎我怀。”是谓逆时,《诸葛孔明全集》作“谓之逆时”。是谓逆天,《诸葛孔明全集》作“谓之逆天”。
        [4]这几句的意思是说,有智慧的人不会违背上天的意志,也不会违背当前的形势,更不会违背人们的意愿。亦不逆时,《诸葛孔明全集》作“不逆时”。亦不逆人也,《诸葛孔明全集》作“不逆人也”。
        

不陈[1]


        古之善理者不师,善师者不陈,善陈者不战,善战者不败,善败者不亡。 [2]昔者,圣人之治理也,安其居,乐其业,至老不相攻伐,可谓善理者不师也。 [3]若舜修典刑,咎繇作士师,人不干令,刑无可施,可谓善师者不陈。 [4]若禹伐有苗,舜舞干羽而苗民格,可谓善陈者不战。 [5]若齐桓南服强楚,北服山戎,可谓善战者不败。 [6]若楚昭遭祸,奔秦求救,卒能返国,可谓善败者不亡矣。 [7]
         (《诸葛亮集》、《诸葛孔明全集》)
         校注
        [1]不陈:不列阵。陈,通“阵”。
        [2]善理者不师:善于用伦理纲常教化百姓的人不派军队去征服他人。理,通常指条理、准则或规律。战国韩非认为:“理者,成物之文(指规律)也。”又说:“万物各异理,万物各异理而道尽”(《韩非子·解老》),意谓“理”为事物的特殊规律,和普遍规律的“道”有区别。师,军队。《诗经·秦风·无衣》:“王于兴师。”这里作动词,指派军队去作战。善师者不陈:善于治理军队的人不必费尽心思去布阵。善陈者:善于布阵的人。
        [3]攻伐:攻打。圣人之治理也,《诸葛孔明全集》作“圣人之致理也”至老不相攻伐,《诸葛孔明全集》作“人至老不相攻伐”。可谓善理者不师也,《诸葛孔明全集》作“可谓善理者不师”。
        [4]典刑:常刑。《书·舜典》:“象以典刑。”象,示人。咎繇:又称皋陶,舜时法官,治狱公平,深得人心。士师:官名。在《周礼屡秋官司寇的属官。掌禁令、狱讼、刑罚。古代为法官的通称。干令:触犯法令。咎由作士师,《诸葛孔明全集》作“咎由作士”。人不干令,《诸葛孔明全集》作“人不犯令”。刑无可施,《诸葛孔明全集》作“刑无所施”。
        [5]苗:古族名。亦称有苗、三苗。传说尧时其部落首领列为诸侯。格:纠正过失。舜舞干羽而苗民格,《诸葛孔明全集》作“舞干羽而苗民格”。
        [6]山戎:古族名,亦称无终、北戎。春秋时原分布在今山西太原,后迁河北玉田县西北无终山,故名。善种冬葱、戎菽。公元前7世纪势力渐强,侵郑、齐、燕等国。周惠王十三年(前661)侵燕,齐助燕败之,得其冬葱、戎菽移至齐国。周灵王三年(前569),与晋国和好,常以虎豹皮作交易。周景王四年(前541),无终及群狄与晋战于太原。后为赵所灭。若齐桓南服强楚,《诸葛孔明全集》作“若汤武誓师”。北服山戎,《诸葛孔明全集》作“一戎衣而天下大定”。
        [7]楚昭:春秋时楚国国王,曾被吴国击败,求救于秦,终能打败吴国,恢复王位。若楚昭遭祸,《诸葛孔明全集》作“若楚昭王遭祸”。奔秦求救,《诸葛孔明全集》作“奔秦请越”。卒能返国,《诸葛孔明全集》作“卒能返其国”。可谓善败者不亡矣,《诸葛孔明全集》作“可谓善败者不亡也”。
        

将诫


        《书》曰:“狎侮君子,罔以尽人心,狎侮小人,罔以尽人力。” [1]故行兵之要,务揽英雄之心,严赏罚之科,总文武之道,操刚柔之术,说礼乐而敦诗书,先仁义而后智勇;静如潜鱼,动若奔獭,丧其所连,折其所强,耀以旌旗,戒以金鼓,退若山移,进如风雨,击崩若摧,合战如虎;迫而容之,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卑而骄之,亲而离之,强而弱之,有危者安之,有惧者悦之,有叛者怀之,有冤者申之,有强者抑之,有弱者扶之,有谋者亲之,有谗者覆之,获财者兴之;不倍兵以攻弱,不恃众以轻敌,不傲才以骄人,不以宠而作威;先计而后动,知胜而始战,得其财帛,不自宝,得其子女不自使。 [2]将能如此,严号申令,而人愿斗,则兵合刃接而人乐死矣。 [3]
         (《诸葛亮集》、《诸葛孔明全集》)
         校注
        [1]《书》:指《尚书》。狎侮:轻慢;戏弄。《书·泰誓下》:“今商王受狎侮五常,荒怠弗敬。”孔传:“轻狎五常之教,侮慢不行。”《史记·高祖本纪》:“廷中吏无所不狎侮。”罔:不。《书·盘庚下》:“罔罪尔众。”孔传:“今我不罪汝。”
        [2]要:要点,纲要。《韩非子·扬权》:“事在四方,要在中央。”科:原意为判处刑罚。汉代为扩大某些法律条文的适用范围,或改变原来规定的刑罚,常在一些法律条文下面增加有关处刑的规定,这种规定亦称科,成为一种独立的法律形式。总文武之道:概括文武的规律。说礼乐而敦诗书:乐于接受礼乐的薰陶并且用诗书来勉励人们。说,通“悦”。敦,勉励。仁义:儒家伦理思想。《孟子·离娄上》:“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儒家从孟子起,多数认为仁义礼智是人生而固有的道德。獭:动物名。如“水獭”、“海獭”。折:毁掉。耀:显;明。《国语·晋语八》:“夫乐以开山川之风也,以耀德于广远也。”戒以金鼓:用金声和鼓声来命令士卒。戒,命令。《仪礼·聘礼》:“既图事,戒上介亦如之。”迫而容之:紧急的时候容纳他们。有叛者怀之:士兵中有叛逃的人就去安抚他们。怀,安抚。《左传·僖公七年》:“怀远以德。”覆:答;告。《汉书·冯唐传》:“(李牧)为赵将居边,军市之租皆自用飨士,赏赐决于外,不从中覆也。”颜师古注:“覆谓覆白之也。”倍之:增加兵力。故行兵之要,务揽英雄之心,《诸葛孔明全集》作“行兵之要务,揽英雄之心。”操刚柔之济,《诸葛孔明全集》作“兼刚柔之术”。静如潜鱼,《诸葛孔明全集》作“静若潜鱼”。丧其所连,《诸葛孔明全集》作“散其所连”。获财者与之,《诸葛孔明全集》作“有获财者与之”。《诸葛孔明全集》中无“不倍兵以攻弱”。不恃众以轻敌,《诸葛孔明全集》作“不恃力而轻敌”。不傲才以骄人,《诸葛孔明全集》作“不傲才而轻下”。不以宠而作威,《诸葛孔明全集》作“不固宠而作威”。知胜而始战,《诸葛孔明全集》作“知胜而后战”。
        [3]严号申令:紧急传达命令。号令,传布命令。《国语·越语上》:“乃号令于三军。”韦昭注:“号,呼也。”按古代发令于众,多用传呼的方法,故称号令。亦指向众人传布的命令。《礼记·月令》:“(季秋之月)申严号令。”将能如此,《诸葛孔明全集》作“将能若此”。严号申令,《诸葛孔明全集》作“发号施令”。则兵合刃接而人乐死矣,《诸葛孔明全集》作“兵不刃血而敌自败矣”。
        

戒备


        夫国之大务,莫先于戒备。 [1]若夫失之毫厘,则差若千里,覆军杀将,势不逾息,可不惧哉! [2]故有患难,君臣旰食而谋之,择贤而任之。 [3]若乃居安而不思危,寇至不知惧,此谓燕巢于幕,鱼游于鼎,亡不俟夕矣! [4]《传》曰:“不备不虞,不可以师。” [5]又曰:“豫备无虞,古之善政。” [6]又曰:“蜂虿尚有毒,而况国乎?” [7]无备,虽众不可恃也。 [8]故曰,有备无患。 [9]故三军之行,不可无备也。 [10]
         (《诸葛亮集》、《诸葛孔明全集》)
         校注
        [1]大务:最重要的而且也必须做到的工作。莫先于戒备,《诸葛孔明全集》作“莫大于戎事备”。
        [2]失之毫厘:开头时错了一点点,结果就会造成很大错误。毫,旧计量单位。1.重量单位。十丝为一毫,十毫为一厘。2.长度单位。十毫为一厘。3.面积单位。十厘为一分,十分为一亩。势不逾息:当时的形势很紧急,连喘气的工夫都容不得。逾,越过。《诗经·郑风·将仲子》:“将仲子兮,无逾我墙。”引申为超过;胜过。《吕氏春秋·乐成》:“大智之用,固难逾也。”高诱注:“逾,迈也。”息,气息;呼吸。《史记·张耳陈余列传》:“将军毋失时,时间不容息。”若夫失之毫厘,则差若千里,《诸葛孔明全集》作“若乃失之毫厘,差之万里”。覆军杀将,《诸葛孔明全集》作“杀军获将”。
        [3]旰食而谋之:为了谋划军事很晚才吃饭。旰食,因心忧事繁而延迟到晚上才吃饭。《左传·昭公二十年》:“楚君、大夫其旰食乎?”后指勤于政事。故有患难,《诸葛孔明全集》作“故国有难”。择贤而任之,《诸葛孔明全集》作“简贤料能而任之”。
        [4]燕巢于幕:燕子在帐篷中筑巢。形容不牢固。鱼游于鼎:鱼在鼎中游动。形容危亡。鼎,古代炊器。多用青铜制成,圆形,三足两耳;也有长方四足的。盛行于商周时期,汉代仍流行。东周和汉代常有用陶鼎作为随葬的明器。古代亦作烹人的刑具。亡不俟夕:等不到晚上就灭亡了。俟,等待。寇不知惧,《诸葛孔明全集》作“寇至而不知惧”。亡不俟夕矣,《诸葛孔明全集》作“亡不待夕矣”。
        [5]《传》:阐述经义的文字。不备不虞:不防备料想。虞,臆度;料想。《诗经·大雅·抑》:“谨尔侯度,用戒不虞。”孔颖达疏:“用此以戒备将来不亿(臆)度之事。”不备不虞,不可以师,《诸葛孔明全集》作“不备不可以师”。后加“又曰,国无小,有备故也”。
        [6]豫备:事先准备。豫,通“预”。事先有所准备。《荀子·大略》:“先患虑患谓之豫,豫则祸不生。”善政:良好的政务。古之善政,《诸葛孔明全集》作“善政之道”。
        [7]蜂虿:各类毒虫。《左传·僖公二十二年》:“蜂虿有毒。”
        [8]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如果没有防备,即使人数众多也难以依靠。
        [9]有备无患:事先有准备就可以避免灾祸。故曰,《诸葛孔明全集》作“书曰”。后加“惟事事乃其有备”七字。
        [10]三军:有两种解释。1.春秋时,大国多设三军,如晋设中军、上军、下军,以中军之将为三军统帅。楚设中军、左军、右军。以中军为主力。2.《商君书·兵守》言守城之法:“三军:壮男为一军,壮女为一军,男女之老弱者为一军,此之谓三军也。”壮男作战,壮女治守备,老弱收集供应食物,以悉力御敌。不可无备也,《诸葛孔明全集》作“不可不备也”。
        

习练[1]


        夫军无习练,百不当一;习而用之,一可当百。 [2]故仲尼曰:“不教而战,是谓弃之。”又曰:“善人教民七年,亦可以即戎矣。” [3]然则即戎之不可不教,教之以礼义,诲之以忠信,诫之以典刑,威之以赏罚,故人知劝。 [4]然后习之,或陈而分之,坐而起之,行而止之,走而却之,别而合之,散而聚之。 [5]一人可教十人,十人可教百人,百人可教千人,千人可教万人,可教三军,然后教练而敌可胜矣。 [6]
         (《诸葛亮集》、《诸葛孔明全集》)
         校注
        [1]习练:即练习。习,练习飞翔。《说文·习部》:“习,数飞也。”《礼记·月令》:“(季夏之月)鹰乃学习。”
        [2]这几句的意思是说,如果军队没有经过训练、演习,百人不如一个人的力量大,如果先经过训练、演习,就可拿一个当百人使用。夫军无习练,《诸葛孔明全集》作“夫卒不习练”。一可当百,《诸葛孔明全集》作“一以当百”。
        [3]即戎:投入战斗。即,就;往就。《诗经·卫风·氓》:“来即我谋。”戎,征伐,战争。《书·泰誓中》:“戎商必克。”《左传·僖公十五年》:“使我两君匪以玉帛相见,而以兴戎。”
        [4]典刑:常刑。《书·舜典》:“象以典刑。”故人知劝:因此将领对士兵们的鼓励能够得到理解。然则即戎之不可不教,《诸葛孔明全集》作“然则士不可不教”。教之以礼义,《诸葛孔明全集》作“先训之以礼义”。故人知劝,《诸葛孔明全集》作“人知其劝矣”。
        [5]陈,通“阵”。交战时的战斗队列。《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秦人不意赵师至此,其来气盛,将军必厚集其阵以待之。”亦谓列阵。走而却之:驰骋练兵场上击退对手。却,退;退避;退却。《战国策·秦策五》:“秦受地而却兵。”《汉书·郊祀志下》:“(楚怀王)欲以获福,助却秦师。”走而却之,《诸葛孔明全集》作“前而却之”。
        [6]这几句的意思是说,通过训练,整个军队都会提高作战水平,对敌作战时就能取得胜利。可教三军,《诸葛孔明全集》作“以成三军”。然后教练而敌可胜也,《诸葛孔明全集》作“如此练习之,敌必败矣”。
        

军蠹[1]


        夫三军之行,有探候不审,烽火失度;后期犯令,不应时机,阻乱师徒;乍前乍后,不合金鼓,上不恤下,削敛无度;营私徇己,不恤饥寒;非言妖辞,妄陈祸福;无事喧杂,惊惑将吏;勇不受制,专而陵上;侵竭府库,擅给其财。 [2]此九者,三军之蠹,有之必败也。 [3]
         (《诸葛亮集》、《诸葛孔明全集》)
         校注
        [1]蠹:蛀虫。《吕氏春秋·达郁》:“树郁则为蠹。”引申以喻侵蚀或消耗国家财富的人或事。《韩非子·五蠹》:“此五者,邦之蠹也。”
        [2]有探候不审:有侦察伺望时不详尽细密的。削敛无度:没有限度地削减士兵的粮饷以达到敛财的目的。专而陵上:专制而且欺侮上级。侵竭府库:侵占国家仓库中的公物。有探候不审,《诸葛孔明全集》作“有探候不谨”。削减无度,《诸葛孔明全集》作“削刻无厌”。非言妖辞,《诸葛孔明全集》作“非言妖词”。无事喧杂,《诸葛孔明全集》作“喧杂惊乱”。惊惑将吏,《诸葛孔明全集》作“眩惑将吏”。专而陵上,《诸葛孔明全集》作“专邪凌上”。侵竭府库,《诸葛孔明全集》作“虚竭军库”。擅给其财,《诸葛孔明全集》作“以给其身”。
        [3]这几句的意思是说,这九种情况,是军队的蛀虫,一旦有这些人军队必然面临失败的结局。有之必败也,《诸葛孔明全集》作“有之必败矣”。
        

腹心[1]


        夫为将者,必有腹心、耳目、爪牙。 [2]无腹心者,如人夜行,无所措手足;无手足者,如冥然而居,不知运动;无爪牙者,如饥人食毒物,无不死矣。 [3]故善将者,必有博闻多智者为腹心,沈审谨密者为耳目,勇悍善敌者为爪牙。 [4]
         (《诸葛亮集》、《诸葛孔明全集》)
         校注
        [1]腹心:比喻亲信的人。
        [2]耳目:指刺探消息的人。爪牙:犹言羽翼,比喻辅佐的人。
        [3]措:安放。《论语·子路》:“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冥然而居:在幽深的地方独自居住。运动:转动运行。《古文苑·雨雹对》:“运动抑扬,更相动薄。”汉陆贾《新语·慎微》:“因天时而行罚,顺阴阳而运动。”无手足者,《诸葛孔明全集》作“无耳目者”。
        [4]沈审:沉着慎重的人。沈,通“沉”。必有博闻多智者为腹心,《诸葛孔明全集》作“必有博闻多智为腹心”。沉审谨密者为耳目,《诸葛孔明全集》作“沉审谨密为耳目”。
        

谨候[1]


        夫败军丧师,未有不因轻敌而致祸者,故师出以律,失律则凶。 [2]律有十五焉,一曰虑,间谍明也;二曰诘,谇候谨也;三曰勇,敌众不挠也;四曰廉,见利思义也;五曰平,赏罚均也;六曰忍,善含耻也;七曰宽,能容众也;八曰信,重然诺也;九曰敬,礼贤能也;十曰明,不纳谗也;十一曰谨,不违礼也;十二曰仁,善养士卒也;十三曰忠,以身徇国也;十四曰分,知止足也;十五曰谋,自料知他也。 [3]
         (《诸葛亮集》、《诸葛孔明全集》)
         校注
        [1]谨候:慎重小心地伺望。
        [2]故师出以律:因此派军队去作战应按照法则办事。律,法则;规章。《易·师》:“师出以律。”孔颖达疏:“律,法也……师出之时,当须以其法制整齐之。”夫败军丧师,《诸葛孔明全集》作“夫为败军丧师”。
        [3]虑:思考;谋划。《史记·淮阴侯列传》:“臣闻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间谍明也:细作探明情况。间谍,亦称细作。潜入敌地,刺探情况,伺机返报的人。《史记·李牧列传》:“谨烽火,多间谍。”诘:查究;究办。《左传·襄公二十一年》:“子盍诘盗?”谇候谨:诘问侦察要小心谨慎。谇,诘问。《庄子·山水》:“虞人逐而谇之。”重然诺:重视自己的许诺。然诺,许诺。《史记·张耳陈余列传》:“上贤贯高为人能立然诺,使泄公具告之,曰:‘张王已出。’因赦贯高。”分:名分;职分。《淮南子·本经训》:“各守其分,不得相侵。”知止足也:懂得自己的义务和权利,不超越名分所规定的范围。律有十五焉,《诸葛孔明全集》作“律道有十五焉”。二曰诘,《诸葛孔明全集》作“二曰结”。见利思义也,《诸葛孔明全集》作“见得思义也”。十一曰谨,不违礼也,《诸葛孔明全集》作“十一曰故,不遗旧也”。善养士卒也,《诸葛孔明全集》作“爱养士卒也”。自料知他也,《诸葛孔明全集》作“自料而后料他也”。
        

机形[1]


        夫以愚克智,逆也;以智克愚,顺也;以智克智,机也。 [2]其道有三,一曰事,二曰势,三曰情。 [3]事机作而不能应,非智也;势机动而不能制,非贤也;情机发而不能行,非勇也。 [4]善将者,必因机而立胜。 [5]
         (《诸葛亮集》、《诸葛孔明全集》)
         校注
        [1]机形:事物变化的原因和外在表现。机,事物变化之所由。《庄子·至乐》:“万物皆出于机,皆入于机。”《疏》:“机者,发动,所谓造化也。”《礼·大学》:“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其机如此。”形,形象,形体。《易·系辞》:“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礼·檀弓》:“敛首足形。”《注》:“形,体。”《疏》:“敛于首足,形体不令露见。”
        [2]克:战胜;攻下。《左传·庄公十年》:“彼竭我盈,故克之。”
        [3]事:事故。贾谊《过秦论》:“天下多事,吏不能纪。”势:情势。《孟子·公孙丑上》:“虽有智慧,不如乘势。”情:情况,实情。《孟子·离娄下》:“故声闻过情,君子耻之。”其道有三,《诸葛孔明全集》作“道有三焉”。
        [4]事机作而不能应:事情发生却不能应付。势机动而不能制:情势改变却不能控制。情机发而不能行:情况出现了却不能行动。事机动而不能制,《诸葛孔明全集》作“势机动而不能图”。
        [5]必因机而立胜:一定会凭借时机而取得胜利。善将者,《诸葛孔明全集》作“善为将者”。必因机而立胜,《诸葛孔明全集》作“必因机以立胜也”。
        

重刑


        吴起曰:鼓鼙金铎,所以威耳;旌帜,所以威目;禁令刑罚,所以威心。 [1]耳威以声,不可不清;目威以容,不可不明;心威以刑,不可不严。 [2]三者不立,士可怠也。 [3]故曰,将之所麾,莫不心移;将之所指,莫不前死矣。 [4]
         (《诸葛亮集》、《诸葛孔明全集》)
         校注
        [1]吴起:战国时兵家。卫国左氏(今山东定陶西)人。善用兵。初任鲁将,继任魏将,屡建战功,被魏文侯任为西河守。文侯死,遭陷害,逃奔楚国,初为宛(今河南南阳)守,不久任令尹,佐楚悼王实行变法。“明法审令”,“要在强兵”。“废公族疏远者”,强迫旧贵族到边远地区开荒。“捐不急之官”,裁减冗员,整顿统治机构。他的变法促进了楚国的富强。曾北胜魏国,南收扬越,取得苍梧(今广西东部)。楚悼王死,被旧贵族杀害,变法失败。《汉书·艺文志》著录《吴起》四十八篇,已佚。今本《吴子》六篇系后人所托。鼓鼙:大鼓和小鼓,古代军中常用的乐器,因借以指军事。《礼记·乐记》:“听鼓鼙之声,则思将帅之臣。”金铎:军中的两种乐器。金,金声,即钲声。古代军中的种乐器。鸣钲以代为号令。《荀子·议兵》:“闻鼓声而进,闻金声而退。”铎,古代乐器。形如铙、钲而有舌,是大铃的一种。盛行于春秋至汉代。《周礼·夏官·大司马》:“群司马振铎,车徒皆作。”旌帜,《诸葛孔明全集》作“旌旄旗帜”。
        [2]清:单纯,不杂。明:表明;显明。《荀子·非相》:“譬称以喻之,分别以明之。”《战国策·齐策》:“王曰:‘此不叛寡人明矣,曷为击之?’”
        [3]怠:轻慢;怠慢。三者不立,《诸葛孔明全集》作“此三者不善”。士可怠也,《诸葛孔明全集》作“害可待也”。
        [4]麾:通“挥”。指挥;号召。《书·牧誓》:“王左杖黄铖,右秉白旄以麾。”莫不心移,《诸葛孔明全集》作“莫不必移”。莫不前死矣,《诸葛孔明全集》作“莫不必至”。后加“将之所期,莫不必死也”九字。
        

善将


        古之善将者有四,示之以进退,故人知禁;诱之以仁义,故人知礼;重之以是非,故人知劝;决之以赏罚,故人知信。 [1]禁、礼、劝、信,师之大经也,未有纲直而目不舒也。 [2]故能战必胜,攻必取。 [3]庸将不然,退则不能止,进则不能禁,故与军同亡;无劝戒则赏罚失度,人不知信,而贤良退伏,谄顽登用;是以战必败散也。 [4]
         (《诸葛亮集》、《诸葛孔明全集》)
         校注
        [1]仁义:儒家伦理思想。《孟子·离娄上》:“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孟子认为仁义的思想是人生而固有的道德。礼:泛指奴隶社会或封建社会贵族等级制的社会规范和道德规范。《论语·为政》:“齐之以礼。”信:诚实;不欺。中国古代的道德规范。《国语·周语上》:“礼所以观忠、信、仁、义也……信所以守也。”《论语·学而》:“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孔子把“信”作为“仁”的重要表现之一,要求“敬事而信”,“谨而信”(《论语·学而》)。孟子认为“可欲之谓善,有诸己之谓信”(《孟子·尽心下》),自身确实具有善德称为“信“。此后,“信”成为儒家着重提倡的道德规范之一。古之善将者有四,《诸葛孔明全集》作“古之善将者有大经”。故人知禁,《诸葛孔明全集》作“而人知禁”。诱之以仁义,《诸葛孔明全集》作“陈之以德义”。故人知礼,《诸葛孔明全集》作“而人知礼”。故人知劝,《诸葛孔明全集》作“故人知动”。决之以赏罚,《诸葛孔明全集》作“令之以赏罚”。故人知信,《诸葛孔明全集》作“而人知信”。
        [2]大经:最重要的行为规范。经,常道;规范。《礼记·中庸》:“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孟子·尽心下》:“君子反经而已矣;经正则庶民兴。”未有纲直而目不舒也:没有主要的纲领确定了,细小的问题还不能治理的。纲,事物的总要。目,孔眼,比喻事物的次要部分。舒,伸展,舒畅。禁、礼、劝、信,《诸葛孔明全集》作“禁礼动信”。《诸葛孔明全集》无“未有纲直而目不舒也”九字。
        [3]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因此一定能够在战胜中取得胜利。攻必取,《诸葛孔明全集》作“敌必取也”。
        [4]贤良退伏:品德高尚、才能出众的人就会离开军队去归隐。退伏,离去藏匿。谄顽登用:谄媚顽劣的人升官被重用。庸将不然,《诸葛孔明全集》作“庸众不然”。退则不能止,《诸葛孔明全集》作“退而不能止”。进则不能禁,《诸葛孔明全集》作“进而不能禁”。故与军同亡,《诸葛孔明全集》作“善恶混同”。无劝戒则赏罚失度,《诸葛孔明全集》作“士无诫劝赏罚不均”。而贤良退伏,《诸葛孔明全集》作“故贤良退伏”。谄顽登用,《诸葛孔明全集》作“而谄谀进用”。
        

审因[1]


        夫因人之势以伐恶,则黄帝不能与争威矣。 [2]因人之力以决胜,则汤、武不能与争功矣。 [3]若能审因而加之威胜,则万夫之雄将可图,四海之英豪受制矣。 [4]
         (《诸葛亮集》、《诸葛孔明全集》)
         校注
        [1]审因:细究原因。
        [2]黄帝:传说中中原各族的共同祖先。姬姓,号轩辕氏,有熊氏。少典子。相传炎帝扰乱各部落,他得到各部落的拥戴,在阪泉(今河北涿鹿东南)打败炎帝。后蚩尤扰乱,他又率领各部落在涿鹿(今河北涿鹿东南)击杀蚩尤。从此他由部落首领被拥戴为部落联盟领袖。传说有很多发明创造,如养蚕、舟车、文字、音律、医学、算数等,都创始于黄帝时期。现存《素问》一书,即系托名黄帝与岐伯、雷公等讨论医学的著作,相传是《黄帝内经》的一部分。黄帝又被战国时黄老学派推崇为始祖。今国人自称炎、黄子孙,即指他与炎帝。
        [3]汤:又称武汤、武王、天乙、成汤,或称成唐。甲骨文称唐、大乙,又称高祖乙。商朝的建立者。建都于亳(今山东曹县南)。原为商族领袖,与有莘氏通婚,任用伊尹执政,积聚力量,准备灭夏。陆续攻灭邻近的葛国(今河南宁陵北)、夏的联盟韦(今河南滑县东南)、顾(今河南范县东南)、昆吾(今河南许昌东)等国,经十一次出征,成为当时强国。后一举灭夏,建立商朝。武:即周武王,西周王朝的建立者。姬姓,名发。继承其父文王遗志,联合庸、蜀、羌等族,率军攻商。牧野(今河南淇县西南)之战,取得大胜,灭商,建立西周王朝,都于镐(今陕西长安沣河以东)。
        [4]可图:可以谋取。《战国策·秦策四》:“韩魏从而天下可图也。”受制:被控制。若能审因而加以威胜,《诸葛孔明全集》作“善以审因而加之威信”。四海之英豪受制矣,《诸葛孔明全集》作“而四海之英豪可制矣”。
        

兵势[1]


        夫行兵之势有三焉,一曰天,二曰地,三曰人。 [2]天势者,日月清明,五星合度,彗孛不殃,风气调和。 [3]地势者,城峻重崖,洪波千里,石门幽洞,羊肠曲沃。 [4]人势者,主圣将贤,三军由礼,士卒用命,粮甲坚备。 [5]善将者,因天之时,就地之势,依人之利,则所向者无敌,所击者万全矣。 [6]
         (《诸葛亮集》、《诸葛孔明全集》)
         校注
        [1]《诸葛孔明全集》中本文题目为《天势》。
        [2]这几句的意思是说,用兵打仗的形势是由三种因素决定的,第一是天,第二是地,第三是人。夫行兵之势有三焉,《诸葛孔明全集》作“夫行师之势有三焉”。
        [3]五星: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也作五曜、五纬。《淮南子·天文》:“五星、八风,二十八宿。”《史记·天官书》:“天有五星,地有五行。”汉刘向《说苑·辨物》以岁星(木星)、荧惑(火星)、镇星(土星)、太白(金星)、辰星(水星)为五星。合度:合乎星位的度数。彗孛不殃:彗星不造祸为害。孛,星芒四出扫射的现象,因即以为彗星的别称。《释名·释天》:“孛星,星旁气孛孛然也。”《公羊传·昭公十七年》:“冬,有星孛于大辰。孛者何?彗星也。”殃,祸害;灾难。《礼记·礼运》:“众以为殃。”《淮南子·精神训》:“风雨非其时,毁折生灾,五星失其行,州国受殃。”风气调和:风土气候和谐。风气,风土气候。《汉书·地理志下》:“心民函五常之性,而其刚柔缓急,音声不同,系水土之风气,故谓之风。”调和,和谐。贾谊《新书·六术》:“是故五声宫、商、角、徵、羽,唱和相应而调和。”日月清明,《诸葛孔明全集》作“谓日月清明”。彗孛不殃,《诸葛孔明全集》作“彗孛不生”。风气调和,《诸葛孔明全集》作“风气顺调”。
        [4]羊肠:形容狭窄迂回的路。曲沃:地名,春秋时晋文侯封弟成师于此。故城在今山西闻喜东北。城峻重崖,洪波千里,《诸葛孔明全集》作“谓险易形殊”。石门幽洞,《诸葛孔明全集》作“或石门幽洞”。羊肠曲沃,《诸葛孔明全集》作“羊肠险要”。“羊肠险要”后有“或峻岭重崖,洪流千里”九字。
        [5]三军由礼:军队中要用礼法来实行教化。用命:听命;效劳。《书·甘誓》:“用命,赏于祖;弗用命,戮于社。”主圣将贤,《诸葛孔明全集》作“谓主圣将贤”。三军由礼,《诸葛孔明全集》作“三军有礼”。粮甲坚备,《诸葛孔明全集》作“粮甲坚备也”。
        [6]因天之时:凭借利于作战的气候、环境。
        

胜败


        贤才居上,不肖居下,三军悦乐,士卒畏服,相议以勇斗,相望以威武,相劝以刑赏,此必胜之徵也。 [1]士卒惰慢,三军数惊,下无礼信,人不畏法,相恐以敌,相语以利,相嘱以祸福,相惑以妖言,此必败之徵也。 [2]
         (《诸葛亮集》、《诸葛孔明全集》)
         校注
        [1]不肖:不贤。《礼记·中庸》:“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徵:迹象。《荀子·富国》:“观国之强弱贫富有征。”士卒畏服,《诸葛孔明全集》作“士卒畏惧”。
        [2]三军数惊:军队中多次被惊扰。妖言:怪诞不经的邪说。《汉书·淮南王安传》:“营惑百姓,背畔宗庙,妄作妖言。”士卒惰慢,三军数惊,《诸葛孔明全集》作“三军数惊,士卒惰慢”。
        

假权[1]


        夫将者,人命之所县也,成败之所系也,祸福之所倚也,而上不假之以赏罚,是犹束猿猱之手,而责之以胜捷,胶离娄之目,而使之辨青黄,不可得也。 [2]若赏移在权臣,罚不由主将,人苟自利,谁怀斗心? [3]虽伊、吕之谋,韩、白之功,而不能自卫也。 [4]故孙武曰:“将之出,君命有所不受。”亚夫曰:“军中闻将军之命,不闻有天子之诏。” [5]
         (《诸葛亮集》、《诸葛孔明全集》)
         校注
        [1]假权:凭借权力。
        [2]县:通“悬”。悬挂。《诗经·魏风·伐檀》:“胡瞻尔庭有县貆兮。”系:关涉;关系。倚:依赖;倚仗。《史记·淮阴侯列传》:“百姓罢极怨望,容容无所倚。”胶离娄之目:粘住离娄的眼睛,让他什么也看不见。胶,粘住。《庄子·逍遥游》:“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离娄,古代传说中的人名。亦作“离朱”。《孟子·离娄上》:“离娄之明。”赵岐注:“离娄者,古之明目者,盖以为黄帝之时人也。黄帝亡其玄珠,使离朱索之。离朱即离娄也,能视于百步之外,见秋毫之末。”青黄:青黄两色。《楚辞·九章·橘颂》:“青黄杂糅,文章烂兮。”是犹束猿猱之手,《诸葛孔明全集》作“亦犹束猿猱之手”。
        [3]权臣:有权势的大臣。若赏移在权臣,《诸葛孔明全集》作“若赏在权臣”。罚不由主将,《诸葛孔明全集》作“罚不由将”。
        [4]伊:商初大臣。名伊,尹是官名。一说名挚。传为家奴出身,原为有莘氏女的陪嫁之臣。汤用为“小臣”,后任以国政,助汤攻灭夏桀。汤去世后,历佐卜丙(即外丙)、仲壬二君。仲壬死后,由太甲即位,因太甲不遵汤法,不理国政,被他放逐。三年后太甲悔过,又接回复位。死于沃丁时。一说仲壬死后,太甲当立,他篡位自立,放逐太甲。七年后,太甲潜回,将他杀死。吕:即吕尚。周代齐国的始祖。姜姓,吕氏,名望,字尚父,一说字子牙,西周初年官太师(武官名),又称师尚父。辅佐武王灭商有功,后封于齐。有太公之称,俗称姜太公。东方夷族从武庚及“三监”叛乱,成王授以征讨周围地区之权。兵书《六韬》是战国时人托名于他的作品。韩:即韩信。汉初军事家。淮阴(今江苏淮阴市西南)人。早年家贫,曾从人寄食。秦末,初属项羽起义军,未得重用。继归刘邦,被任为大将。楚汉战争时,刘邦采其策,攻占关中。刘邦在荥阳、成皋间与项羽相持时,他率军袭击项羽后路,破赵取燕、齐。后被刘邦封为齐王。不久率军与刘邦会合,击灭项羽于垓下(今安徽灵璧南)。汉朝建立,改封楚王。有人告其谋反,降为淮阴侯。又被告与陈豨勾结在长安谋反,萧何与吕后定计,诱其入宫杀之。善于将兵,著有兵法《韩信》三篇,今佚。白:即白起。一称公孙起。战国时秦国名将。郿(今陕西眉县)人。秦昭王时,从左庶长官至大良造。屡战获胜,取得韩、魏、赵、楚之地。秦昭王二十九年(前278),攻克楚都郢(今湖北荆州西北),以功封武安君。长平大战大胜赵军,坑杀俘虏四十余万人。后忤昭王,又为相国范雎所忌,迁之阴密(今甘肃灵台西南),被迫自杀。而不能自卫也,《诸葛孔明全集》作“不能自卫也”。
        [5]孙武:春秋末兵家。字长卿。齐国人。曾以《兵法》十三篇见吴王阖闾,被任为将,率吴军攻破楚国。主张改革图强,认为当时晋国六卿所进行的土地制度改革,其中亩大而税轻者可以成功,认为“兵者国之大事”(《计篇》)。提出“知彼知己,百战不殆”(《谋攻篇》)。注重了解情况,全面地分析敌我、众寡、强弱、虚实、攻守、进退等矛盾双方,并通过对战争客观规律的认识和掌握以克敌制胜。还提出“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虚实篇》)。强调战略战术上的“奇正相生”和灵活运用。这些思想有丰富的朴素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因素。著作有《孙子兵法》。将之出,《诸葛孔明全集》作“将之出也”。军中闻将军之命,《诸葛孔明全集》作“军中闻将军令”。不闻有天子之诏,《诸葛孔明全集》作“不闻有天子之诏也”。
        

哀死


        古之善将者,养人如养己子,有难,则以身先之,有功,则以身后之,伤者,泣而抚之,死者,哀而葬之,饥者,舍食而食之,寒者,解衣而衣之,智者,礼而禄之,勇者,赏而劝之。 [1]将能如此,所向必捷矣。 [2]
         (《诸葛亮集》、《诸葛孔明全集》)
         校注
        [1]礼而禄之:礼遇贤才并且给他优厚的俸给。养人如养己子,《诸葛孔明全集》作“养基人如养爱子”。饥者,舍食而食之,《诸葛孔明全集》作“饥者,舍食而饲之”。智者,《诸葛孔明全集》作“贤者”。
        [2]捷:胜利;成功。《诗经·小雅·采薇》:“一月三捷。”将能如此,《诸葛孔明全集》作“将若如此”。所向必捷矣,《诸葛孔明全集》作“则所向必捷矣”。
        

三宾


        夫三军之行也,必有宾客,群议得失,以资将用。 [1]有词若县流,奇谋不测,博闻广见,多艺多才,此万夫之望,可引为上宾。 [2]有猛若熊虎,捷若腾猿,刚如铁石,利若龙泉,此一时之雄,可以为中宾。 [3]有多言或中,薄技小才,常人之能,此可引为下宾。 [4]
         (《诸葛亮集》、《诸葛孔明全集》)
         校注
        [1]宾客:战国时贵族官僚对所养食客的称谓。《史记·孟尝君列传》:“孟尝君乃进冯驩而请之曰:宾客不知文不肖,幸临文者三千余人,邑入不足以奉宾客,故出息钱于薛。”以资将用:来给将领提供建议,起辅助的作用。资,供给;资助。《战国策·秦策四》:“王资臣万金。”群议得失,《诸葛孔明全集》作“共议得失”。
        [2]有词若县流:形容说话滔滔不绝,像高山上流下来的水流一样。县,通“悬”。上宾:上等宾客。有词若县流,《诸葛孔明全集》作“有思若悬泉”。多艺多才,《诸葛孔明全集》作“多艺硕才者”。此万夫之望,《诸葛孔明全集》作“此万人之望”。可引为上宾,《诸葛孔明全集》作“可以为上宾”。
        [3]利若龙泉:像龙泉宝剑一样锋利。龙泉,剑名。相传晋代张华见斗、牛二星之间有紫气,后使人于丰城狱中掘地得二剑,一曰龙泉,一曰太阿。亦泛指宝剑。中宾:中等宾客。有猛若熊虎,《诸葛孔明全集》作“有猛如熊虎”。刚如铁石,《诸葛孔明全集》作“刚若铁石”。此一时之雄,《诸葛孔明全集》作“此一时之雄也”。可以为中宾,《诸葛孔明全集》作“可以为次宾”。
        [4]多言或中:说许多话也许有几句会合乎道理。或,也许;可能。《左传·宣公三年》:“天或启之,必将为君。”薄才小技:不出众的小技艺。下宾:下等宾客。薄技小才,《诸葛孔明全集》作“薄能小奇”。常人之能,《诸葛孔明全集》作“此常人之能”。此可引为下宾,《诸葛孔明全集》作“可引为下宾”。
        

后应[1]


        若乃图难于易,为大于细,先动后用,刑于无刑,此用兵之智也。 [2]师徒已列,戎马交驰,强弩才临,短兵又接,乘威布信,敌人告急,此用兵之能也。 [3]身冲矢石,争胜一时,成败未分,我伤彼死,此用兵之下也。 [4]
         (《诸葛亮集》、《诸葛孔明全集》)
         校注
        [1]《诸葛孔明全集》中本文题目为《设应》。
        [2]若乃:发语词。图:谋取。《战国策·秦策四》:“韩魏从而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古译文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分享给朋友:
返回列表

上一篇:谕参佐停更

下一篇:答惜赦

“将苑” 的相关文章

作木牛流马法12个月前 (05-14)
劝将士勤攻己阙教12个月前 (05-14)
南征教12个月前 (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