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古籍古文 > 文心雕龙

《文心雕龙》

    收录163464

十三、才思

天赋的资分和思绪 夫经典沉深,载籍浩瀚,实群言之奥区,而才思之神皋也。 ( 《事类》) 按陆机 《荐张畅表》: “畅才思清敏。” 《诗品·谢惠连》: “小谢才思富捷。” 《南史·褚裕之传》: “仲宝少孤贫,笃志好学,有才思。” 晋葛洪 《抱朴子·辞义》 开始接触...

一、道

1. 附合于天道的重文的儒道 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自然之道也。 ( 《原道》) 《文心》 之作也,本乎道…… ( 《序志》) 按《文心雕龙》 之 “道”,除下列2、3、4义明显表现为政治主张,老庄之道或一般方法门径外,其含义是争议颇大的。这场争论构成了1949年后...

六、道心

道 道心惟微,神理设教。 ( 《原道》) 莫不原道心以敷章,研神理而设教。 ( 《原道》) 按彦和语本《书·大禹谟》: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 此二句实为枚赜将 《荀子·解蔽》 引 《道经》 “人心之危,道心之微” 改窜而入。...

四、神理

神妙的道 若乃河图孕乎八卦,洛书韫乎九畴,玉版金缕之实,丹文绿牒之华,谁其尸之,亦神理而已。 ( 《原道》) 神理共契,政序相参。 ( 《明诗》) 按出处及解释见前“道” 条第1义。...

二十、器分

天资 若夫器分有限,智用无涯,或惭危企鹤,沥辞隽思。 ( 《养气》) 按《魏书·萧宝夤传》: “器分定于下,爵位悬于上。” 器分指天资。...

十四、才情

天赋的才分和情性 斯乃旧章之懿绩,才情之嘉会也。 ( 《隐秀》) 按 《世说新语·赏誉》: “许玄度送母始出都,人问刘尹,玄度定称所闻不?刘曰: 才情过于所闻。”...

七、自然

1. 道 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自然之道也。 ( 《原道》) 云霞雕色,有逾画工之妙,草木贲华,无待锦匠之奇,夫岂外饰,盖自然耳。 ( 《原道》) 按刘勰将“自然” 导入文论,体现了他的道的第一形式。参见前“道”条第1义。阮籍 《通老子论》: “道者法自然,《易》...

十二、才性

天赋的能力与禀性 才性异区,文体繁诡。 ( 《体性》) 按吴师 《义疏》 引 《孟子·告子》: “富岁子弟多赖,凶岁子弟多暴,非天之降才尔殊也。” 东汉赵歧注: “非天降下才性与之异。” 《荀子·荣辱》:“材性知能,君子小人一也。” 才即是性,但才指功能言,性指...

五、天道

道 天道难闻,犹或钻仰。 ( 《征圣》) 按“天道” 一词见于《尚书·汤诰》、《国语·周语下》、《左传·昭公十八年》及《庄子》、《荀子》 等典籍,各家含义不同; 而《征圣》 所用出于《论语·公冶长》: “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 夫子之言 ‘性’ 与 ‘天道’...

十五、才分

天资 且才分不同,思绪各异。 ( 《附会》) 按《三国志·魏书·杨俊传》: “俊虽并论文帝、临菑才分所长,不适有所据当。然称临菑犹美,文帝常以恨之。” 才分即天赋、天资。...

八、天命

道 夫神道阐幽,天命微显。 ( 《正纬》) 按《论语·为政》: “五十而知天命。” 朱熹注: “天命,即天道之流行而赋于物者,乃事物所以当然之故也。” 天命是道的异名。...

九、太极

道 人文之元,肇自太极。 ( 《原道》) 按《易·系辞上》: “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汉儒据宇宙构成论,大多认为太极是天地未分时的混沌,或北元或北辰。而玄学则主体无之说。他们都将太极作为道的异名,并且其含义还有 “太古”的意思。彦...

十九、分

1. 天资、素质 人之禀才,迟速异分,文之制体,大小殊功。 ( 《神思》) 按魏·刘劭 《人物志》之八 《英雄》: “夫聪明者英之分也,不得雄之胆,则说不行; 胆者雄之分也,不得英之智,则事不立。” 分为天赋的才分。 2. 职分、名分 学贫者迍邅于事义,才馁者劬劳于辞...

三、神教

神妙的道 纬隐,神教也。 ( 《正纬》) 神教宜约。 ( 《正纬》) 按《全宋文》 卷三六颜延之《庭诰》: “崇佛者本在于神教,故以治心为先。” 《易·观卦·彖辞》: “圣人以神道设教。” 神教即神道。...

十、才

1. 天资 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 ( 《神思》) 才为盟主,学为辅佐。 ( 《事类》) 按《论语·子罕》: “既竭吾才。” 《孟子·告子》: “非天之降才尔殊也。” 唯心主义哲学家认为才是天赋的能力。刘勰也同此旧谈,认为“才有天资”、“才为盟主,学为辅佐”,才...

十七、才略

才能识略 才略第四十七。 ( 《才略》) 褒贬于才略。 ( 《序志》) 按《后汉书·臧洪传》: “才略智数。” 《晋书·明帝纪》: “太子性至孝,有文武才略,钦贤爱客,雅好文辞。” 才略原义为才能识略。 《文心·才略》 以 “才略” 标目,一开头就论及 “辞令华采...

十六、才力

天赋的才智 才力居中,肇自血气。 ( 《体性》) 而才力沉膇,垂翼不飞。 ( 《才略》) 按《淮南子·修务训》: “才力不能相一也。” 又曹植《求自试表》: “志或郁结,欲逞其才力。” 《诗品·谢瞻》: “其源出于张华,才力苦弱。”...

十八、通才

学识广博、具有多种才能的人 对策所选,实属通才。 ( 《议对》) 虽有通才,迷方失控。 ( 《哀悼》) 按《典论·论文》: “唯通才能备其体。” 彦和袭用,与偏才对论。( 《章表》: “斯又尺牍之偏才也。”) 彦和认为 “才之能通,必资晓术”,文学上的通才,一定要掌...

二、神道

神妙的道 夫神道阐幽,天命微显。 ( 《正纬》) 神道难摹,精言不能追其极。 ( 《夸饰》) 按《易·观卦·彖辞》: “观天之神道,而四时不忒,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矣。” 孔颖达疏: “微妙无方,理不可知,目不可见,不知所以然而然,谓之神道。” 神道为道的异名...

四十、象

1. 表象,现实中事物的具体形象 日月叠璧,以垂丽天之象。 ( 《原道》) 流连万象之际,沉吟视听之区。 ( 《物色》) 按《书·说命上》: “乃审其象。” 传: “刻其形象。” 《文...

二十三、血气

气质 才力居中,肇自血气。 ( 《体性》) 按《管子·禁藏》: “食饮足以和血气。”...

二十六、辞气

语言风格 法家辞气,体乏弘润。 ( 《封禅》) 及后汉鲁丕,辞气质素。 ( 《议对》) 按《论语·泰伯》: “出辞气,斯远鄙倍矣。” 又《史记·鲁仲连传》:“辞气不悖。” 辞气犹语气,即语言风格。彦和认为文章的语言是受作家的个人风格所支配、影响的。参见前“气...

三十七、思理

思维 其思理之致乎。 ( 《神思》) 故思理为妙,神与物游。 ( 《神思》) 按《世说新语·赏誉》 注引 《续晋阳秋》: “康伯清和有思理。” 又《南史·何逊传》: “济阳江避,博学有思理。并有文集。” 思理,强调思想的条理性。...

二十八、物

1. (外境) 自然的物体、社会的人事 (或二者兼指) 人禀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 ( 《明诗》) 物沿耳目,而辞令管其枢机。 ( 《神思》) 按王国维《释物篇》 根据卜辞考定 “物亦牛名”。引 《诗·小雅》 “王十维物,尔牲则具”,释“物” 字的本义是...

二十七、德

1. 作用、功用 文之为德也大矣,与天地并生者何哉? ( 《原道》) 按先秦经籍多称“文德”。《尚书·大禹谟》、《诗·江汉》、《论语·季氏》、《左传》、《易》 等均有记载,多指政治教化,与军旅征伐对言。如 《左传·襄公八年》: “小国无文德而有武功。” 非...

十一、性

1. 天资 骈拇枝指,由侈于性。 ( 《熔裁》) 才难然乎,性各异禀。 ( 《才略》) 按《荀子·正名》: “生之所以然者谓之性。” 《吕览·本生》 注: “天,性也。” 性,是人的天赋。又按董仲舒《元光元年举贤良对策》: “性者,生之质也; 情者,人之欲也。” 陆机《...

二十五、素气

生理的血气 玄神宜宝,素气资养。 ( 《养气》) 按素气即元气,即生理的血气。...

三十八、神思

艺术想象 古人云: “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 神思之谓也。 ( 《神思》) 夫神思方运,万涂竞萌。 ( 《神思》) 按《易·系辞上》: “唯神也,故不疾而速,不行而至。” 《庄子·达生》:“用志不分,乃凝于神。” 《孟子·告子》: “心之官则思。” 桓谭《新...

三十四、神

1. 精神 故思理为妙,神与物游。 ( 《神思》) 神居胸臆,而志气统其关键。 ( 《神思》) 按《淮南子·原道训》: “耳目非去之也,然而不能应者何也?神失其守也。” 又《淮南子·俶真训》: “神者,智之渊也。” 古人将精神活动统称为“神”。 2.神思、艺术想象 神...

二十二、秀气

生理的血气、素质 精理为文,秀气成采。 ( 《征圣》) 按古人认为天地的元气体现为金、木、水、火、土五行,而构成人的气则特别优秀 ( “为五行之秀”) ( 《原道》),故称为“秀气”。...

二十九、物色

风物的声色,指客观景物 春秋代序,阴阳惨舒,物色之动,心亦摇焉。 ( 《物色》) 物色尽而情有馀者,晓会通也。 ( 《物色》) 按《礼记·月令》: “瞻肥瘠,察物色。” 《疏》: “物色,骑黝之别也。”本义谓牺牲之色。后又用指形状。如《后汉书·寒朗传》: “朗心伤...

二十四、精气

生理的血气、气质 于是精气内销,有似尾闾之波。 ( 《养气》) 按 《素问·通评虚实论》: “精气夺,则虚。” 《论衡·论死》: “人之所以生者,精气也。” 精气指生理的血气。...

二十一、气

1. ( “血气”、“素气”、“精气” 同) 生理的血气,引申为人的气质。 钻砺过分,则神疲而气衰。 ( 《养气》) 气衰者虑密以伤神。 ( 《养气》) 按《管子·心术下》: “气者,身之充也。” 房玄龄注: “气以实身,故曰身之充也。” 人身之气,原是自然物质,后注入...

三十六、思绪

思路 凡思绪初发。 ( 《熔裁》) 且才分不同,思绪各异。 ( 《附会》) 按《晋书·潘岳传论》: “安仁思绪云骞,词锋景焕。” 思绪指思路。...

三十、心

1. 心脏、中央 为五行之秀,实天地之心。 ( 《原道》) 故知诗为乐心,声为乐体。 ( 《乐府》) 按《荀子·解蔽》: “心者形之君,而神明之主也。” 古人认为人体有耳、目、鼻、口等“天官”,而心是统治“天官” 的 “天君” (见《荀子·天论》)。由于心脏居人体...

三十五、思

1. 思维、思绪 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 ( 《神思》) 是以意授于思,言授于意。 ( 《神思》) 按《礼记·玉藻》: “书思对命。” 注: “思,所思念。” 陆机《文赋》:“思乙乙其若抽。” 思,指作文时的思绪、思维。 2.想念、愿慕 夫古来知音,多贱同而思古。 ( 《...

三十九、虚静

(心境的) 空虚宁静 是以陶钧文思,贵在虚静。 ( 《神思》) 按前人于此多引老庄之源。如 《老子》 第十六章: “致虚极,守静笃。”《庄子·天道》: “万物无足挠心,故静。水静犹明,而况精神?虚则静,静则动,动则得矣。” 老庄把虚静理解为一种绝圣弃智、无知无欲...

三十二、成心

本心 各师成心,其异如面。 ( 《体性》) 按《庄子·齐物论》: “夫随其成心而师之。” 郭象: “夫心之足以制一身之用者,谓之成心。” 成玄英疏: “夫域情滞着,执一家之偏见者,谓之成心。” 刘勰用于文论,指由才、气、学、习所决定的作者的思想。...

三十三、文心

作文时的思索、用心 夫文心者,言为文之用心也。 ( 《序志》) 按范文澜先生以为 “文心” 之 “心” 本于 《释藏》 迹十释慧远《阿毗昙心序》,误。陆机《文赋序》: “余每观才士之所作,窃有以得其用心。” 章学诚《文史通义·文德》: “古人论文,惟论文辞,刘...

五十四、风力

即风骨 相如赋仙,气号凌云,蔚为辞宗,乃其风力道也。 ( 《风骨》) 蔚彼风力,严此骨鲠,才锋峻立,符采克炳。 ( 《风骨》) 按《宋书·孔觊传》: “觊少骨梗有风力,以是非为己任。” 风力,原指风骨与魄力。锺嵘 《诗品序》 云:” 建安风力尽矣。” “干之以风力,...

五十六、风格

1. 诗文的风标格范 亦各有美,风格存焉。 ( 《议对》) 按《晋书·和峤传》: “少有风格。” 《世说新语·德行篇》: “风格峻整。”风格,原指人的风标格范,后用于文论。《颜氏家训·文章》: “古人之文,宏才逸气,体度风格,去近实远。但缉缀疏朴,未为密致耳。”...

五十九、风矩

风教规则 章以造阙,风矩应明; 表以致禁,骨采宜耀。 ( 《章表》)...

四十九、情数

本心、作家个性 若情数诡杂,体变迁贸。 ( 《神思》) 情数运周,随时代用矣。 ( 《章句》) 按《后汉书·班超传》: “胡夷情数,臣颇识之。”情数即本性,《文心雕龙》 指作家个性。...

五十五、风辞

具有风骨刚性美的文章辞采 若骨采未圆,风辞未练。 ( 《风骨》) 按吴师 《义疏·风骨》云: “辞采必有风骨,故言辞采而连及风骨。” 骨采即风辞,互文见义。...

五十八、风轨

风范 无贵风轨,莫益劝戒。 ( 《诠赋》) 必使理有典刑,辞有风轨。 ( 《奏启》) 按袁宏《三国名臣序赞》: “若夫出处有道,名体不滞,风轨德音,为世作范,不可废也。” 风轨,指风范。...

六十、风采

文采、风致 夫子风采,溢于格言。 ( 《征圣》) 言以散郁陶,讬风采。 ( 《书记》) 按《汉书·霍光传》: “初辅幼主,政自己出,天下想闻其风采。” 风采,原指风度神采,后逐渐用指文采。如《宋书·刘秀之传》: “秀之野率无风采,而心力坚正。” 《文心雕龙》用指...

四十七、情志

思想感情 必以情志为神明。 ( 《附会》) 按在“情” 条与 “志” 条已论及,按习惯看法,情属感性范畴,志属理性范畴。古来即有人认识到情、志在文艺领域内是不可分割地结合在一起的。如《尹文子上篇》: “乐者所以和情志”; 《后汉书·文苑传赞》: “情志既动,...

四十三、理

1. 纹理 山川焕绮,以铺理地之形。 ( 《原道》) 斤利者,越理而横断。 ( 《论说》) 按《荀子·正名》: “形体色理以目异。” 杨琼注: “理,文理也。” 理,原指玉石的纹路,引申为物的纹理。 2. 道理 论也者,弥纶群言,而研精一理者也。( 《论说》) 研夫孟荀所述,...

五十二、骨

1.核心 吹毛取瑕,次骨为戾。 ( 《奏启》) 使繁华损枝,膏腴害骨,无贵风轨,莫益劝戒。 ( 《诠赋》) 按《灵枢·经脉》: “骨为干。” 骨是人体的核心主干,刘勰引申指文章的核心。 2. 文章的题材和逻辑 (事义) 所表现出的说服力 是以迢怅述情,必始乎风; 沈吟铺辞...

五十七、风流

1. 才调 (有文才的人物) 揄扬风流,亦彼时之汉武也。 ( 《时序》) 虽滔滔风流,而大浇文意。 ( 《才略》) 按《三国志·蜀书·刘琰传》: 先王“以其宗姓,有风流,善谈论,厚亲待之。” 《世说新语·品藻》: “韩康伯门庭萧寂,居然有名士风流。” 风流,指才调,引申...

五十、情变

文情的变化 故铺观列代,而情变之数可监。 ( 《明诗》) 洞晓情变,曲昭文体。 ( 《风骨》) 按嵇康《难张辽叔自然好学论》: “情变郁陶,而发其蒙。” 情变,感情的变化。后用于文论,沈约《宋书·谢灵运传论》: “若夫平子艳发,文以情变,绝唱高踪,久无嗣响。”情...

四十二、意象

艺术形象 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 ( 《神思》) 按“意象” 语出 《周易》: “子曰: 圣人立象以尽意。” “意”,指作者的主观精神世界; “象” 指反映在作品中的客观物质世界; “意象” 是比“意”和“象” 更高一级的美学范畴。“意象” 是意和象的契合,情...

四十一、意

心思、意思、意念 然后能孚甲新意,雕画奇辞。 ( 《风骨》) 但言不尽意,圣人所难。 ( 《序志》) 按《汉书·汲黯传》: “从谀承意,陷主于不义。” 意,心思也。刘勰用指文思。 言、意之辨是魏晋玄学中主要的论题之一。它讨论的内容是言辞和意念的关系。关于这个...

三十一、素心

纯朴的心境 岂圣贤之素心,会文之直理哉。 ( 《养气》) 按 陶潜《移居》: “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 素心,纯朴的心境。彦和认为“虚静” 的心境是作文最好的基本条件。...

四十四、名理

名称与实理、体统 名理有常,体必资于故实。 ( 《通变》) 凡诗赋书记,名理相因。 ( 《通变》) 按《三国志·魏书·锺会传》: “及壮,有才数技艺,而博学精练名理。”《世说新语》 的《言语》、《文学》诸篇也多次论及名理。名理,是从汉末清议发展起来的考核名实...

四十八、情理

思想感情 (有时亦代指内容) 情理设位,文采行乎其中。 ( 《熔裁》) 巨细或殊,情理同致。 ( 《明诗》) 按释见前“情志” 条。...

五十三、风骨

具有感染力和说服力的刚性美的风格 捶字坚而难移,结响凝而不滞,此风骨之力也。 ( 《风骨》) 若风骨乏采,则鸷集翰林; 采乏风骨,则雉窜文囿。 ( 《风骨》) 按骨,原指骨相。《史记·淮阴侯列传》: “贵贱在于骨法,忧喜在于容色。” 风,原指人的精神状态。如《晋...

四十五、志

1. 志气、志向 子长继志,甄序帝勣。 ( 《史传》) 神居胸臆,而志气统其关键。 ( 《神思》) 按 《论语·述而》: “志于道。” 皇疏: “志者,在心向慕之谓也。” 又《孟子·公孙丑上》: “夫志,气之帅也。” 吴师 《义疏·神思》: “志气,作者阶级意识的体现,实...

四十六、情

1. 人的感情 人禀七情,应物斯感。 ( 《明诗》) 是以献岁发春,悦豫之情畅。 ( 《物色》) 按《荀子·正名》: “性之好恶喜怒哀乐,谓之情。”情有时偏重指感性范畴的概念。 2. 作者的思想感情 体有六义: 一则情深而不诡…… ( 《宗经》) 情以物兴,故义必明雅。...

七十四、文采

1. 错综华丽的色彩 盖贵器用而兼文采也。 ( 《程器》) 按《庄子·马蹄》: “五色不乱,孰为文采。” 文采指花纹色彩。 2. 辞采 情理设位,文采行乎其中。 ( 《熔裁》) 主佐合德,文采必霸。 ( 《事类》) 按《韩非子·难言》: “捷敏辨给,繁于文采,则见以为史。...

六十四、事义

文章的题材和逻辑 此欲夸饰其威而忘其事义暌剌也。 ( 《夸饰》) 风雅序人,故事兼变正; 颂主告神,故义必纯美。 ( 《颂赞》) 必以情志为神明,事义为骨髓,辞采为肌肤,宫商为声气。( 《附会》)按锺嵘 《诗品序》: “词既失高,则宜加事义; 虽谢天才,且表学问,亦一...

七十、身文

自身的文采,即语言 酬酢以为宾荣,吐纳而成身文。 (《明诗》) 言既身文,信亦邦瑞。 ( 《书记》) 按《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言,身之文也。” 语言是自身的文采。刘勰袭用《左传》 的观点。...

六十八、格言

法言 夫子风采,溢于格言。 ( 《征圣》) 按《文...

七十五、文思

作文时的思路 是以陶钧文思,贵在虚静。 ( 《神思》) 若乃山林皋壤,实文思之奥府。 ( 《物色》) 按《书·尧典》: “钦明文思安安。” 马融曰: “经纬天地谓之文,道德纯备谓之思。” 蔡传: “文,文章也。思,意思也。” 后引申为作文时的思路。...

七十九、文翰

应用文章 文翰献替,事斯见矣。 ( 《章表》) 三代政暇,文翰颇疏。 ( 《书记》) 按《三国志·吴志·孙贲传》裴松之注引 《孙惠别传》: “惠文翰凡数十首。” 又《世说新语·文学》 注引 《晋安帝纪》: “玄,文翰之美,高于一世。” 文翰指文章。《文心》 中偏重...

六十二、骨髓

核心 洞性灵之奥区,极文章之骨髓也。 ( 《宗经》) 辞为肤根,志实骨髓。 ( 《体性》) 按《战国策·魏策》: “太后之德王也,深于骨髓。” 骨髓,引申为核心。刘勰认为文章的核心问题是情志,是内容。...

七十七、文教

礼乐教化 孔融之守北海,文教丽而罕于理,乃治体乖也。 ( 《诏策》) 按《尚书·禹贡》:“三百里揆文教。”孔安国传: “揆,度也。度王者文教而行之。” 文教指礼乐教化。...

七十三、文体

1. 作品风格 才性异区,文体繁诡。 ( 《体性》) 势流不反,则文体遂弊。 ( 《定势》) 按中古时文论家常用 “文体” 指风格。如锺嵘《诗品》 卷中: “ (陶潜诗) 文体省静,殆无长语。” 又 “观休文众制,五言最优,详其文体,察其余论,固知宪章鲍明远也。” 2. 文...

七十二、文情

作品的文辞和内容 苑囿文情,故日新殊致。 ( 《杂文》) 是以将阅文情,先标六观。 ( 《知音》) 按《南史·江德藻传》: “弟从简,少有文情。” 《齐书·王僧虔传》: “与袁淑、谢庄善,淑叹为文情鸿丽。” 《世说新语·文学》: “孙子荆除妇服,作诗以示王武子。...

五十一、风

1. 《诗经》 “六义” 之一 摛风裁兴,藻辞谲喻。 ( 《宗经》) 岂不以风通而赋同,比显而兴隐哉。 ( 《比兴》) 接《毛诗序》 云: “故诗有六义焉: 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 五曰雅,六曰颂。” 风指国风。 2. 作品中的激情,亦即作品的感染力 故文能宗经,体...

八十、文明

光明而有文采 诗云为章于天,谓文明也。 ( 《章表》) 并文明自天,缉熙景祚。 ( 《时序》) 按《易·乾文言》: “见龙在田,天下文明。”孔颖达疏: “天下文明者,阳气在田,始生万物,故天下有文章而光明也。” 文明是光明而有文采意。...

六十五、文

1. 文学作品或文章 昔子政品文,诗与歌别。 ( 《乐府》) 文之制体,大小殊功。 ( 《神思》) 按《论语·八佾》: “文献不足故也。” 皇疏: “文,文章也。” “文” 是散文、韵文之通称。 2. 讲究音节、声韵的作品 夫裁文匠笔,篇有大...

七十八、文意

文章的旨意 通乎尔雅,则文意晓然。 ( 《宗经》) 泛议文意,往往间出。 ( 《序志》) 按《汉书·王莽传》: “文意甚害。” 文意指文章旨意。...

六十六、质

1. 质朴、朴素 是以九代咏歌,志合文则,黄歌断竹,质之至也。 ( 《通变》) 《孝经》 垂典,丧言不文,故知君子常言,未尝质也。 ( 《情采》) 按历来 《文心》 研究者,将文、质分指形式和内容,这是不符合刘勰原意的。其一,《文心雕龙》 的文、质源于 《论语·雍也...

七十六、文理

1. 文章条理 义既极乎性情,辞亦匠于文理。 ( 《宗经》) 谓总文理,统首尾,定与夺,合涯际。 ( 《附会》) 按 《礼记·三年问》: “壹使足以成文理,则释之矣。” 孙希旦集解:“文,谓文章;理,谓条理。” 又 《世说新语·赏誉》: “殷中军与人书,道谢万文理转遒,成...

六十七、文章

1. 典章制度 唐虞文章,则焕乎始盛。 ( 《原道》) 经也者,恒久之至道,不刊之鸿教也。故象天地,效鬼神,参物序,制人纪,洞性灵之奥府,极文章之骨髓者也。( 《宗经》) 按《论语·泰伯》: “子曰 ‘大哉,尧之为君也……焕乎其有文章。” 朱熹注: “文章,礼乐法度也...

六十一、骨鲠

1. 喻事义 (即题材逻辑) 所体现的说服力 蔚彼风力,严此骨鲠。 ( 《风骨》) 必以情志为神明,事义为骨鲠,辞采为肌肤,宫商为声气。 ( 《附会》)( “鲠” 作“髓”,依《御览》 改。) 按葛洪《抱朴子·辞义》: “属笔之家,亦各有...

六十九、笔

1. 写字的工具 茂先摇笔而散珠。 ( 《时序》) 亦笔端之良工也。 ( 《才略》) 按《说文》: “笔,聿,所以书也。” 2. 文才 故后世锐笔,怯于争锋。 ( 《物色》) 鸿风懿采,短笔敢陈。 ( 《时序》) 按《南史·谢朓传》: “会稽孔觊,粗有才笔,未为时知。” 笔指文...

六十三、骨采

具有风骨刚性美的文章辞采 章以造阙,风矩应明;表以致禁,骨采宜耀。 ( 《章表》) 若骨采未圆,风辞未练。 ( 《风骨》) 按骨采、风辞互文见义,参“风辞” 条。...

九十三、制

1. 制约、控制 势者,乘利而为制也。 ( 《定势》) 且才分不同,思绪各异,或制首以通尾,或尺接以寸附。( 《附会》)按《商君书·画策》: “衣服有制,饮食有节,则出寡矣。” 《史记·项羽本纪》: “吾闻先则制人,后则为人所制。”刘勰用于文论,意为控制文笔。 2....

八十六、体宪

取法 自斯以后,体宪风流矣。 ( 《诏策》) 按《管子·君臣上》: “则君体法而立矣。” 注: “体,犹依也。” 《诗·大雅·崧高》: “王之元舅,文武是宪。” 宪,效法也。体宪,是取法的意思。...

八十八、体气

天赋的气质 其论孔融,则云体气高妙。 ( 《风骨》) 按曹丕《典论·论文》: “孔融体气高妙,有过人者。”《三国志·吴书·王蕃传》: “蕃体气高亮,不能承颜顺旨。” “体气” 指天赋的气质,见前“气” 条第1义。...

九十九、实

1. 事实、真实 所以魏初表章,指事造实,求其靡丽,则未足美矣。( 《章表》) 空骋其华,固为事实所摈。 ( 《议对》) 按《书·吕刑》: “阅实其罪。” 又《后汉书·臧宫传》: “传闻之事,恒多失实。” 实,真实。 2. 实在、确实 然晋虽不文,人才实盛。 ( 《时序》)...

九十二、体式

格式 (辞藻、音律等) 体式雅郑,鲜有反其习。 ( 《体性》) 按陶弘景《与梁武帝论书启》: “唯叔夜威辇二篇,是经书体式。”体式,指文章格式,包括辞藻、音律等因素。...

八十七、体义

体裁的要义 及周之辛甲,百官箴一篇,体义备焉。 ( 《铭箴》) 意用小异,而体义大同。 ( 《檄移》)...

八十二、体

1. 形体 夫玄黄色杂,方圆体分。 ( 《原道》) 圆者规体,其势也自转。 ( 《定势》) 按《易·系辞上》: “故神无方,而易无体。”疏: “体,谓形质之称。” 2. 文章各要素的大共名或分指名 故文能宗经,体有六义: 一则情深而不诡,二则风清而不杂,三则事信而不诞,四...

八十九、体貌

1. 具体化、形象化 体貌本原,取其事实。 ( 《书记》) 斯乃言语之体貌,而文章之宅宇也。 ( 《练字》) 按宋玉《登徒子好色赋》: “玉为人,体貌闲丽,口多微辞。” 体貌原指体态容貌。刘勰引申指“形象化”。 2. 礼遇 陈思以公子之豪,下笔琳琅,并体貌英逸,故俊才...

一○○、赋

1.《诗经》 “六义” 之一。实际上是传统的不脱离形象而与感情紧密结合的描绘事物的方法 《诗》 有六义,其二曰赋。 ( 《诠赋》) 岂不以风通而赋同,比显而兴隐哉! ( 《比兴》) 按赋是《诗经》 六义之一,原指诗体。后主要指一种艺术表现手法,而历来都不为理论...

九十七、正

《周易·师·彖辞》: “贞,正也。” 《文心雕龙》通行本误作“真”。 1. 正确、正常 察其讹意,似难而实无他术也,反正而已。 ( 《定势》) 按《书·洪范》: “凡厥正人。” 正,常也。 2. 雅正 诗列四始,礼正五经。 ( 《宗经》) 义欲婉而正,辞欲隐而显。 ( 《谐...

八十四、体势

1. 文章风格的客观因素和文章动态的美感 圆者规体,其势也自转; 方者矩形,其势也自安; 文章体势,如斯而已。 ( 《定势》) 按“体势” 是刘勰关于文章风格的重要理论概念。“体势” 一词尚见于陆厥《与沈约书》: “刘桢奏书,大明体势之致。” 按 《周礼·郑注》...

九十六、奇

1. 奇伟、惊人 自 《风》、《雅》 寝声,莫或抽绪,奇文郁起,其《离骚》 哉! ( 《辨骚》) 而汉武叹奇,晋景称善者,乃理得而事明,心敏而辞当也。( 《附会》)按《老子》: “人多技巧,奇物滋起。” 《说文》: “奇,伟也。” 奇有罕见、惊人之意。 2. 奇特、不正常...

九十四、式

法则、格式 然纪传为式,编年缀事。 ( 《史传》) 暨楚之骚文,矩式周人。 ( 《通变》) 按《周礼·天官·大宰》: “以九式均节财用。” 式指规格、法式。...

八十五、体制

体裁、格局 箴铭碑诔,则体制于弘深。 ( 《定势》) 夫才量学文,宜正体制。 ( 《附会》) 按郑玄《诗谱·周颂》孔颖达疏: “然《鲁颂》 之文,尤类《小雅》,比之《商颂》,体制又异。”嵇康《琴赋》: “体制风流,莫不相袭。” 刘勰袭用上引词义。...

八十一、文律

作文的法式 文律运周,日新其业。 ( 《通变》) 按陆机《文赋》: “普辞条与文律。” 辞条、文律均指作文的法式。刘勰袭用。...

八十三、势

1. 形势、趋势 并顺风以讬势,莫能逆波而泝洄矣。 ( 《论说》) 圆者规体,其势也自转,方者矩形,其势也自安。 ( 《定势》) 按《易·坤》: “地势坤。” 势,形势。 2. 文章风格的客观因素和文章动态的美感 夫情致异区,文变殊术,莫不因情立体,即体成势也。 ( 《定...

九十、体要

1.切实而简要 书云辞尚体要,弗惟好异。故知正言所以立辩,体要所以成辞。 ( 《征圣》) 周书论辞,贵乎体要。 ( 《序志》) 按《周书·毕命》: “政贵有恒,辞尚体要。” 传: “辞以理实为要。” 理实见于《后汉书·朱浮传》: “牧人之吏,多未称职,小违理实,辄见...

九十八、华

1. 花 云霞雕色,有踰画工之妙; 草木贲华,无待锦匠之奇。 ( 《原道》) 并桢干之实才, 非群华之 萼也。 ( 《才略》) 按《诗·周南·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华即花字。 2. 美丽、有文采 若能确乎正式,使文明以健,则风清骨峻,篇体光华。 ( 《风骨》)...

九十五、杂

1. 艺术作品的复杂性 文虽杂而有质,色虽糅而有本。 ( 《诠赋》) 何谓附会?谓总文理,统首尾,定与夺,合涯际,弥纶一篇,使杂而不越者也。( 《附会》) 按《易·系辞下》: “其称名也杂而不越。” 韩康伯注: “备物极变,故其名杂也。各得其序,不相逾越。” 刘勰将...

七十一、文艺

文章之事 是以吐纳文艺,务在节宣。 ( 《养气》) 昔庾元规才华清英,勋庸有声,故文艺不称。 ( 《程器》) 按《逸周书·官人解》: “有隐于文艺者,有隐于廉勇者。” 文艺,指文章方面的事情。...

一○八、典雅

符合儒家经典而文辞比较庄重的风格 若总其归涂,则数穷八体,一曰典雅。 ( 《体性》) 是以模经为式者,自入典雅之懿。 ( 《定势》) 按“典雅” 一词,原为儒家的自诩。《孔丛子·居卫》: “子思曰: ‘书之意,兼复深奥,训诂成义,古人所以为典雅也。’” 曹丕《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