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古籍古文 > 淮南子 > 三人同舍

三人同舍

         〔诠言训〕 三人同舍 ,二人相争。争者各自以为直 ,不能相听。一人虽愚,必从旁而决之 ,非以智,不争也。
        
         〔注释〕 ① 舍: 房屋、住宅。 ② 直: 公正。 ③ 决: 裁决,裁判。
        
         【鉴赏】 三人同舍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一个典型例证。因为处于相争关系中的两个当局者在看待问题时必然会偏向自己的利益和立场,所以他们往往会各以为是、互不相让;这时,即使一个愚钝的旁观者也能够做二人的裁判,判定他们各自的是非。因为他没有卷入这其中的利益关系,因而分析和看待问题都会比较客观。
        《淮南子》通过“三人同舍”所要向我们揭示的一个更深层次的道理是,在日常的为人处世中,我们的角色虽然是当局者,但都要努力保持一个旁观者的心态,也即尽量使自己做到“不争”。“不争”也就意味着没有自己的对立面,也就意味着看待问题时是出于全面而客观的公心,而非拘拗于一己之私利而不能自拔的私心;在处理问题时也就会做到秉公而恰当,而只要做到了秉公而恰当,自然不会有人与他争。就此而言,“不争”即意味着“公道”,老子曾说:“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老子·二十二章》),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的。
        然而,人毕竟有自己的有限性,能够时时处处站在“公”的立场上考虑问题的人毕竟是少数,况且有时候某些事情本身也很难断定如何才算得上“公”。因此,庄子对于“三人同舍,二人相争,一人决之”是保持一种悲观态度的,他说:“既使我与若辩矣,若胜我,我不若胜,若果是也?我果非也邪?我胜若,若不吾胜,我果是也?而果非也邪?其或是也?其或非也邪?其俱是也?其俱非也邪?我与若不能相知也。则人固受其黮闇,吾谁使正之?使同乎若者正之,既与若同矣,恶能正之?使同乎我者正之,既同乎我矣,恶能正之?使异乎我与若者正之,既异乎我与若矣,恶能正之?使同乎我与若者正之,既同乎我与若矣,恶能正之?然则我与若与人俱不能相知也,而待彼也邪?”(《庄子·齐物论》)由于深刻地洞察到了人性的弱点,看惯了人们的尔虞我诈,庄子在这里悲观地认为,相争的双方以及第三者既然都是人,那么就都避免不了人性的弱点,因此他们都无法作出一个公正的裁决,最终只能“待彼”。“彼”也即“公道”自身,“待彼”也即等待“公道”自身的显现。由此,庄子把人类判决自身问题的权力给取消或悬置了起来,而这其中是充满着深刻的无奈的。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古译文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分享给朋友:
返回列表

上一篇:鄙人弃玉

下一篇:秦穆公失马

“三人同舍” 的相关文章

佩玦逐兔12个月前 (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