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言文 > 诗词名句注释翻译鉴赏 > 池台忽已倾,邦家遽沦覆。

池台忽已倾,邦家遽沦覆。

“池台忽已倾,邦家遽沦覆。”诗句出处:《广溪峡》;是唐朝诗人杨炯的作品。

广溪三峡首,旷望兼川陆。山路绕羊肠,江城镇鱼腹。
乔林百丈偃,飞水千寻瀑。惊浪回高天,盘涡转深谷。
汉氏昔云季,中原争逐鹿。天下有英雄,襄阳有龙伏。
常山集军旅,永安兴版筑。 池台忽已倾,邦家遽沦覆。
庸才若刘禅,忠佐为心腹。设险犹可存,当无贾生哭。

《广溪峡》唐朝诗人杨炯的作品。

【注释】:

池:

①池塘。《荀子·王制》:“污池渊沼川泽。”(污池:贮水的池塘。渊沼:深水池。)②护城河。《韩非子·存韩》:“筑城池以守固。”

台:

(一)星名,即三台(六颗星)。古代以“三台”比“三公”(古代最高的官位)。 (二)yí ①代词。我;我的。《尚书·说命上》:“朝夕纳诲,以辅台德。”《尚书·禹贡》:“祗台德先。”(祗:敬。)②何;什么。《法言·问道》:“闵氏之孙其如台?”③通“怡”。愉悦。《史记·太史公自序》:“唐尧逊位,虞舜不台。”

忽:

①不注意;不经心;忽视;疏忽。《尚书·周官》:“蓄疑败谋,怠忽荒政。”(蓄:积。怠:惰。荒:乱。)《史记·司马相如传》:“祸固多藏于隐微而发于人之所忽者也。”②疾;迅速。《论语·子罕》:“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左传·庄公十一年》:“桀、纣罪人,其亡也忽焉。”③迷惚;不分明。《淮南子·精神》:“游于忽区之旁。”(忽区:忽恍无形之区。)④古代极小的量度单位名称。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夫祸患常积于忽微。”(微:古代极小的量度单位。)⑤副词。突然。曹植《杂诗》之一:“形影忽不见。”《晋书·谢安传》:“金鼓忽破。”[忽忽]1. 迅疾的样子。《楚辞·惜誓》:“惜余年老而日衰兮,岁忽忽而不反。”(反:同“返”。)2. 飘浮不定的样子。贾��《庄周梦为蝴蝶赋》:“忽忽悠悠,东西泛浮。”3. 神志昏乱的样子。《汉书·苏建传》:“(李)陵始降时,忽忽如狂,自痛负汉。”

已:

①停止。《荀子·劝学》:“学不可以已。”②完毕。《战国策·齐策二》:“言未已,齐让又至。”(让:责备。)③罢免。《论语·公冶长》:“(子文)三已之,无愠(yùn)色。”(愠:怨恨。)④疾止;病除。柳宗元《捕蛇者说》:“可以已大风。”(大风:麻风病。)⑤副词。1. 已经。《史记·蒙恬列传》:“扶苏已死。”2.随后;旋即。《史记·项羽本纪》:“废以为侯,已又杀之。”3. 太;过分。《诗经·小雅·巧言》:“昊(hào)天已威。”(昊天:天。)⑥通“以”。介词。和方位词“来”、“上”、“下”、“东”、“西”等结合,表示对时间、范围的限制。《三国志·吴书·吴主传》:“自丞相雍已下皆谏。”⑦语气词。用法同“矣”。用于句末,表示确定语气。《老子》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斯恶已:就显出丑恶了。)

倾:

①倒向一边;倾斜。《礼记·曲礼上》:“立必正方,不倾听。”(正方:方向端正。)②行为不正;邪恶。《汉书·萧望之传》:“后朋行倾邪,望之绝不与通。”③倒塌;倾覆。《新论》:“高台既已倾,曲池又已平。”卢照邻《行路难》:“巢倾枝折凤归去。”④将东西倒出来;全部倒出。《韩非子·外储说右下》:“是田成恒倾圃池而示渴民也。”⑤全部;尽。《后汉书 · 郭太传》:“乡里有忧患者,(贾)淑辄倾身营救。”(辄:总是。)⑥钦佩;爱慕。《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相如不得已,强往,一坐尽倾。”(强:勉强。)《唐语林·补遗四》:“朝野倾羡。”⑦排挤;倾轧。晁错《论贵粟疏》:“以利相倾。”⑧凌驾;压倒。司马迁《报任安书》:“绛侯诛诸吕,权倾五伯。”

邦:

①诸侯的封国。《诗经·大雅·皇矣》:“王(wàng)此大邦。”(王:指统治。)②泛指国家。杜甫《送顾八分文学适洪吉州》:“邦以民为本。”③分封。柳宗元《封建论》:“周有天下,裂土田而瓜分之,设五等,邦群后。”(后:国君。)

邦家:

邦国,国家。《诗·小雅·南山有台》:“乐只君子,~~之光。”

家:

①家;家庭。《尚书·大禹谟》:“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孟子·梁惠王上》:“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②家庭的住所。杜甫《苦雨》:“群木水光下,万家云气中。”③卿大夫的采邑。《论语·季氏》:“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④学术流派。《荀子·解蔽》:“今诸侯异政,百家异说,则必或是或非,或治或乱。”

遽:

①驿车;驿马。《左传·昭公二年》:“子产在鄙,闻之,惧弗及,乘遽而至。”(鄙:边邑。)《国语·吴语》:“边遽乃至,以越乱告。”《韩非子·喻老》:“天下有道,无急患,则曰静,遽传(zhuàn)不用。”(传:驿馆。)②疾速。《左传·僖公三十三年》:“遂发令,遽兴姜戎。”(兴:征发。姜戎:少数民族名。)《吕氏春秋·察今》:“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契:刻。)③就;便。范晔《后汉书·刘玄传》:“成败未可知,遽自纵放若此。”④惊慌。《楚辞·大招》:“魂乎归徕,不遽惕只。”(徕:同“来”。惕:恐惧。只:句末语气词。)

沦:

①水面上的小波纹;微波。《诗经·魏风·伐檀》:“河水清且沦猗。”(猗:语气词,同“啊”。)②沉没;坠落。马融《广成颂》:“沦灭潭渊。”③消失。白居易《赠樊著作》:“每惜若人辈,身死名亦沦。”④陷没;陷落。陆游《感兴》:“遗民沦左衽,何由雪烦冤?”(左衽:衽,衣襟。衣服前襟向左掩,古代中原地区人民以为受异族统治的代称。)⑤进入;渗入。《汉书·邹阳传》:“德沦于骨髓,恩加于无穷。”

覆:

①翻倒;翻转。《荀子· 成相》:“前车已覆。”又覆没。《商君书·赏刑》:“战必覆人之军。”②倾倒;倒出。《论语·子罕》:“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③遮盖;掩蔽;覆盖。《诗经·大雅·生民》:“鸟覆翼之。”④审察;审核;再次检验。《左传·定公四年》:“藏在周府,可覆视也。”又审问。《新唐书·刘祥道传》:“每覆大狱,必欷歔累叹。”⑤反;相反。《诗经·大雅·瞻印(yǎng)》:“人有民人,女覆夺之。”(女:通“汝”。)⑥重复。《后汉书·黄琼传》:“举吏先试之于公府,又覆之于端门。”⑦回复。也作“复”。《京本通俗小说·菩萨蛮》:“长老覆:‘恩王,止有两个在敝寺。’”⑧埋伏。《左传·隐公九年》:“君为三覆以待之。”⑨反而。《诗经·小雅·小旻》:“谋臧不从,不臧覆用。”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古译文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分享给朋友:

“池台忽已倾,邦家遽沦覆。” 的相关文章

又偷滴。1年前 (2022-11-10)
化作相思一片愁。1年前 (2022-11-10)
才百馀年又梦华。1年前 (2022-11-10)
卷却湘裙薄薄纱。1年前 (2022-11-10)
轮轴自挠,牵制不停。1年前 (2022-11-10)
梅花知不知。1年前 (2022-11-10)
尘缘误。1年前 (2022-11-10)
欢极。1年前 (2022-11-10)
倦鬓理还休。1年前 (2022-11-10)
休说。1年前 (2022-11-10)
宇宙正清幽。1年前 (2022-11-10)
幽涧泉,鸣深林。1年前 (2022-11-10)
行云去无迹。1年前 (2022-11-10)
去程浩渺空阔。1年前 (2022-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