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言文 > 诗词名句注释翻译鉴赏 > 角声恶杀悲于哭,鼓势争强怒若雷。

角声恶杀悲于哭,鼓势争强怒若雷。

“角声恶杀悲于哭,鼓势争强怒若雷。”诗句出处:《兵后寻边三首》;是唐朝诗人李山甫的作品。

千里烟沙尽日昏,战余烧罢闭重门。新成剑戟皆农器,
旧著衣裳尽血痕。卷地朔风吹白骨,柱天青气泣幽魂。
自怜长策无人问,羞戴儒冠傍塞垣。
旗头指处见黄埃,万马横驰鹘翅回。剑戟远腥凝血在,
山河先暗阵云来。 角声恶杀悲于哭,鼓势争强怒若雷。
日暮却登寒垒望,饱鸱清啸伏尸堆。
风怒边沙迸铁衣,胡儿胡马正骄肥。将军对阵谁教入,
战士辞营不道归。新血溅红黏蔓草,旧骸堆白映寒晖。
胸中纵有销兵术,欲向何门说是非?

《兵后寻边三首》唐朝诗人李山甫的作品。

【注释】:

角:

(一)①动物的角。《墨子·经说下》:“用牛有角,马无角,是类不同也。”(用:以。)《吕氏春秋·仲夏》:“鹿角解,蝉始鸣。”②古代乐器名,多用于军中。辛弃疾《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梦回:梦醒。)范仲淹《渔家傲》:“四面边声连角起。”③形状像角的东西。段成式《酉阳杂俎·草篇》:“四角、三角曰芰,两角曰菱。”④岬角,突入海中的尖形陆地。多用于地名。⑤角落,物体两个边沿相接处。《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四角龙子幡。”⑥古代量器名。《管子·七法》:“尺寸也,绳墨也,规矩也,衡石也,斗斛也,角量也,谓之法。”⑦星宿名。二十八宿之一。(二)jué ①比试;争斗。《尉缭子·武议》:“临难决战,接兵角刃。”②古代五声音阶的第三音,相当于现代简谱的“3”。③古代的一种青铜酒器,形状像爵。《礼记·礼器》:“宗庙之祭,尊者举觯(zhì)卑者举角。”(觯:酒器名。)

角声:

军中号角声。李清照《菩萨蛮》:“~~催晓漏,曙色回牛斗。”

声:

①乐音;音乐。《论语·阳货》:“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郑声:指郑地的俗乐。雅乐:指庙堂音乐,正乐。)②声音;声响。《诗经·小雅·伐木》:“嘤其鸣矣,求其友声。”③发出声音。古乐府《古诗为焦仲卿妻作》:“阿女默无声,手巾掩口啼,泪落便如泻。”④口音。魏禧《大铁椎传》:“与人罕言语,语类楚声。”⑤声张;张扬。张溥《五人墓碑记》:“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敛赀(zī)财以送其行。”(敛:聚集。赀:通“资”,财物。)⑥名誉;名声;声望。《诗经·大雅·文王有声》:“文王有声。”⑦声势。《战国策·齐策一》:“吾三战而三胜,声威天下。”(威:震。)⑧指汉字的声母。《南史·谢庄传》:“又王玄谟问庄何者为双声,何者为叠韵。”⑨指声调,汉字有平、上、去、入四种声调。韩愈《唐故相权公墓碑》:“(权)公生三岁,知变四声,四岁能为诗。”(权公:权德舆。)⑩量词。表示声音发出的次数。白居易《琵琶行》:“转轴拔弦三两声。”

恶:

(一)①罪过;罪恶;不好的行为。与“善”相对。《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无恶不惩,无善不显。”②恶人;坏人。《书·康诰》:“元恶大憝(duì)。”(元:大。憝:恶人。)《荀子·王制》:“无恶不待教而诛。”③丑。与“美”相对。《韩非子·说林上》:“今子美而我恶。”④坏;不好。《论语·里仁》:“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⑤凶狠;凶猛。元好问《雨溪》:“山堂夜半北风恶,一点相思愁杀人。” (二)wù ①讨厌;憎恨。《荀子·天论》:“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②耻;惭愧。《孟子·告子上》:“羞恶之心,义也。” (三)wū 代词。表示疑问。相当于“怎么”、“怎样”。《孟子·梁惠王上》:“问曰:‘天下恶乎定?’曰:‘定于一。’”《孟子·尽心上》:“路恶在?”[恶乎]于何处。《论语·里仁》:“君子去仁,恶乎成名?”《荀子·劝学》:“学恶乎始,恶乎终。”

杀:

(一)①杀死;弄死。《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柳宗元《捕蛇者说》:“去死肌,杀三虫。”②消减;消除;灭除。柳宗元《时令论上》:“季夏行水杀草。”③草木枯败;枯死。《吕氏春秋·应同》:“及禹之时,天先见草木秋冬不杀。”④收束;收尾;结束。《晋书·卫瓘传》:“杜氏杀字甚安,而书体微瘦。”⑤副词。用在动词后,表示程度深。《古诗十九首》之十四:“白杨多悲风,萧萧愁杀人。” (二)shài ①降等。《孟子·尽心下》:“周于利者凶年不能杀。”(周:富足。)②减省。《公羊传·僖公二十二年》:“《春秋》辞繁而不杀者,正也。”③衰;衰微。《仪礼·士冠礼》:“德之杀也。”《吕氏春秋·长利》:“是故地日削,子孙弥杀。”④等差;等级。《礼记·中庸》:“亲亲之杀,贤贤之等,礼所生也。”(亲亲:亲其所当亲。) (三)sà 颜色暗淡。《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故伤脾之色也,望之杀然黄。”

悲:

①哀痛;悲伤。《礼记· 问丧》:“夫悲哀在中,故形变于外也。”《韩非子·和氏献璧》:“子奚哭之悲也?”(奚:为何。)②同情;怜悯。柳宗元《捕蛇者说》:“(蒋氏)言之,貌若甚戚者。余悲之。”(戚:悲哀。)③眷恋。《汉书·高祖纪下》:“游子悲故乡。”

于:

(一)①介词。相当于“在”。表动作的时间、处所。《左传·成公二年》:“射其左,越于车下。”(越:坠。)②介词。相当于“对”、“对于”。表动作对象。《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③相当于“向”。表示趋向。《战国策·东周策》:“秦假道于周以伐韩。”④相当于“至”、“到”。表示方向和目标。《尚书· 盘庚上》:“盘庚迁于殷。”(迁:迁都。)⑤相当于“过”。表示比较。司马迁《报任安书》:“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⑥相当于“自”、“从”、“由”。表示起始。宋玉《风赋》:“夫风生于地,起于青蘋之末。”(青蘋:水草名。末:顶端。)⑦相当于“给”。《汉书·扬雄传下》:“东方朔割炙(zhì)于细君。”(炙:烤肉。细君:妻。)⑧相当于“被”。表被动。《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二)wū(乌)。叹词。表呼声或赞叹。《尚书·大禹谟》:“禹曰:‘于,帝念哉!’”(念:常常想。)

鼓:

①打击乐器之一。多为圆桶形或扁圆形,中间空,两端蒙着皮革。《荀子·礼论》:“钟鼓管磬琴瑟竽笙,所以养耳也。”也指鼓声。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②击鼓。《诗经》:“子有钟鼓,弗鼓弗考。”又击鼓进军。《左传·庄公十年》:“战于长勺,公将鼓之。”③形状、功能类似鼓的东西。谭嗣同《仁学》上:“耳有鼓焉,声入而肖其响,由鼓传脑而觉为闻。”(肖:相像;类似。)④隆起;凸出。马中锡《中山狼传》:“遂鼓吻奋爪以向先生。”⑤敲击或弹奏(乐器)。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⑥震动;激发。《楚辞·渔父》:“渔父莞(wǎn)尔而笑,鼓枻(yì)而去。”(莞尔:微笑。枻:桨。)⑦用风箱等扇(风)。《三国志·魏书·王粲传附陈琳》:“今将军总皇威,握兵要,龙骧(xiāng)虎步,高下在心;以此行事,无异于鼓洪炉以燎毛发。”(骧:马昂首快跑。)⑧古代夜间计时单位。《资治通鉴·唐宪宗元和十二年》:“四鼓,愬至城下,无一人知者。”(愬:李愬)。

势:

①势力;权势。《韩非子·八说》:“任人者,使有势也。”辛延年《羽林郎》:“依倚将军势。”②依附权势的;势利。元稹《出门行》:“仁兄捧尸哭,势友掉头讳。”③力量;气力。《淮南子·脩务》:“(鸟兽虫等受制于人)各有其自然之势,无禀受于外,故力竭功沮。”(禀:承受,此指学习。沮:败。)④气势;力量的趋向。曹操《让县自明本志令》:“兵势强盛。”⑤情势;形势;态势。《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赞》:“方蔺相如引璧睨柱,及叱秦王左右,势不过诛。”贾谊《过秦论》:“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⑥时机。《孟子·公孙丑上》:“虽有智慧,不如乘势。”⑦方式;姿势。《淮南子·脩务》:“夫墨子跌蹄而趍千里以存楚宋,段干木阖门不出以安秦魏:夫行与止,其势相反,而皆可以存国。”(趍:同“趋”,奔向。阖:关闭。)魏学洢《核舟记》:“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⑧男性生殖器。《晋书·刑法志》:“淫者割其势。”

争:

(一)①争夺。《韩非子·说林下》:“争肥饶之地。”《史记·伍子胥列传》:“两女子争桑相攻。”②竞争。《史记·高祖本纪》:“左右争欲击之。”③争辩;辩论。《战国策·赵策三》:“鄂侯争之急,辨之疾。”④相差。杜荀鹤《自遣》:“百年身后一丘土,贫富高低争几多?”⑤怎么;怎。多用于古诗词曲中。白居易《题峡中石上》:“诚知老去风情少,见此争无一句诗!”(二)zhèng 通“诤”。规劝。《后汉书·王充传》:“以数谏争不合,去。”(以:因为。)

强:

(一)①弓有力。《战国策·韩策》:“夫天下强弓劲弩皆自韩出。”②强壮;有力。《诗经·周颂·载芟(shān)》:“侯强侯以。”(侯:助词。以:弱。)《荀子 · 劝学》:“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③强大;强盛。《盐铁论·非鞅》:“秦任商君,国以富强。”④加强;增强。《荀子·天论》:“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⑤有余;略多。《木兰诗》:“赏赐百千强。”⑥超过;胜过。《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二)qiǎng ①强迫。《晋书·郭翻传》:“(庾翼)躬往造翻,欲强起之。”(躬:亲自。造:拜访。起:起用。)②竭力;尽力。《战国策·赵策四》:“太后不肯,大臣强谏。”③勉强。《史记·留侯世家》:“留侯病,自强死。”

怒:

①生气;愤怒。《诗经·卫风·氓》:“将子无怒,秋以为期。”②形容气势强盛。《庄子·逍遥游》:“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若:

①从;顺从。《诗经·大雅·烝民》:“邦国若否,仲山甫明之。”②选择。《诗经·大雅·烝民》:“天子是若。”(是:指仲山甫。)③好像;如同。《庄子·逍遥游》:“其翼若垂天之云。”④代词。1. 人称代词。相当于“你”、“你的”。《史记·项羽本纪》:“虞兮虞兮奈若何?”2.指示代词。相当于“此”、“这”。《论语·宪问》:“君子哉若人!”⑤连词。1. 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如果”。《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若其不才,君可自取。”2. 表示选择关系,相当于“或者”。《汉书·惠帝纪》:“民年七十以上若不满十岁有罪当刑者,皆免之。”⑥词尾。用在形容词后,表示“……的样子”。《诗经·卫风·氓》:“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沃若:润泽的样子。)《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于是二子愀然改容,超若自失。”(愀qiǎo然:容色变动的样子。超若:怅惘的样子。)[若夫]至于。范仲淹《岳阳楼记》:“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

雷:

① [名]雷声。王充《论衡·雷虚》:“盛夏之时,~电迅速。”②[名]像雷一样的声响。司马相如《上林赋》:“车骑~起,殷天动地。”③[动]通“擂”。敲击。《乐府诗集·钜鹿公主歌辞》:“官家出游~大鼓。”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古译文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分享给朋友:

“角声恶杀悲于哭,鼓势争强怒若雷。” 的相关文章

桂水横烟不可涉。2年前 (2022-11-10)
又偷滴。2年前 (2022-11-10)
化作相思一片愁。2年前 (2022-11-10)
海棠风、蓦地寒峭。2年前 (2022-11-10)
才百馀年又梦华。2年前 (2022-11-10)
卷却湘裙薄薄纱。2年前 (2022-11-10)
轮轴自挠,牵制不停。2年前 (2022-11-10)
尘缘误。2年前 (2022-11-10)
休说。2年前 (2022-11-10)
幽涧泉,鸣深林。2年前 (2022-11-10)
觉来罗帐空。2年前 (2022-11-10)
画屏烘、兽烟葱蒨。2年前 (2022-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