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言文 > 诗词名句注释翻译鉴赏 > 泪点染衫双袖翠,修竹凄其又暮。

泪点染衫双袖翠,修竹凄其又暮。

“泪点染衫双袖翠,修竹凄其又暮。”诗句出处:《贺新郎》;是宋朝诗人蒋捷的作品。

妾有琵琶谱。抱金槽、慢拈轻抛,柳梢莺妒。羽调六么弹遍了,花底灵犀暗度。奈敲断、玉钗纤股。低画屏深朱户掩,卷西风、满地吹尘土。芳事往,蝶空诉。天天把妾芳心误。小楼东、隐约谁家,凤箫鼍鼓。 泪点染衫双袖翠,修竹凄其又暮。背灯影、萧条情互。捐佩洲前裙步步,渺无边、一片相思苦。春去也,乱红舞。

【注释】:

点:

①细小斑痕。《晋书·袁宏传》:“如彼白珪,质无尘点。”②汉字的一种笔画,即“丶”。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阵图后》:“每作一点,常隐锋而为之。”③加点;标点句读。《宋史·儒林传·何基》:“凡所读无不加标点。”④向下微动或一触即离的动作。杜甫《曲江》:“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⑤一点一滴地落下。岑参《西掖省即事》:“西掖重云开曙晖,北山疏雨点朝衣。”(西掖:中书省的别称,简称西掖。)⑥引火;燃火。岑参《自潘陵尖还少室居止秋夕凭眺》诗:“火点伊阳村。”⑦指示;指点。《醒世恒言·吴衙内邻舟赴约》:“这句话却点醒了贺小姐。”⑧查数;点数。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沙场秋点兵。”⑨征调。古乐府《木兰诗》:“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⑩量词。表示时间。旧时夜间计时单位。一夜分五更,一更分五点。《元史·刑法志三》:“诸夜禁,一更三点,钟声绝,禁人行。”

点染:

①画家点笔染翰。《颜氏家训·杂艺》:“武烈太子偏能写真,座上宾客随宜~~即成数人,以问童孺,皆知姓名矣。”②玷污。杜甫《八哀诗》:“反复归圣朝,~~无涤荡。”

染:

①用染料给丝帛等物着色。《周礼·天官·染人》:“染人,掌染丝帛。”《墨子·所染》:“染于黄则黄。”②沾污。张籍《江村行》:“短衣半染芦中泥。”③传染;感染(疾病)。《晋书·庾衮传》:“始疑疫疠之不相染也。”(疫疠:瘟疫。)《集异记补编·李楚宾》:“母尝染疾。”④熏陶;熏染。《吕氏春秋·当染》:“舜染于许由、伯阳。”⑤浸染。《左传·宣公四年》:“子公怒,染指于鼎。”(子公:人名。)

双:

①两个;一对;成双的。《三国志·吴书·吴主权》:“权投以双戟。”②偶。与“单”相对。《宋史·礼志十九》:“只日视事,双日不坐。”(只:单。视事:办理公事。坐:指坐堂办公。)③匹敌。《史记·淮阴侯列传》:“至如信者,国士无双。”

袖:

①衣袖。《韩非子·五蠹》:“长袖善舞。”②藏在袖子里。《史记·魏公子列传》:“朱亥袖四十斤铁椎(chuí)。”(椎:锤。)

翠:

①“翡翠”的省称。《楚辞·招魂》:“砥室翠翘(qiáo)。”(砥:石。翘:羽毛。)权德舆《旅馆雪晴又睹新月众兴所感因成杂言》:“珠环翠佩声珊珊。”(佩:佩饰。珊珊:玉声。)②青绿色。李白《庐山谣》:“翠影红霞映朝日。”③一种青绿色的雌鸟,也叫“翠鸟。”左思《蜀都赋》:“孔翠群翔,犀象竞驰。”

修:

①修饰;装饰。《楚辞·九歌·湘君》:“美要眇兮宜修。”②整治;治理。贾谊《过秦论》:“修守战之具。”③修建。范仲淹《岳阳楼记》:“乃重修岳阳楼。”④编撰;著。《北史·序传》:“私为修撰。”⑤研习;修养。《礼记·大学》:“如琢如磨者,自修也。”《左传·庄公八年》:“姑务修德,以待时乎!”(姑:姑且。务:致力。时:时机。)⑥特指佛、道教徒修行。⑦长;高。曹植《洛神赋》:“修短合度。”⑧善;美好。张衡《西京赋》:“要绍修态。”

竹:

①竹子。《诗经·卫风·淇奥(yù)》:“瞻彼淇奥,绿竹青青。”(瞻:视。淇:水名。奥:隈隅。)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七人常集于竹林之下。”②古代八音之一,箫笛之类的竹制乐器。③竹简,古代用来写字的竹片。《盐铁论·利议》:“抱枯竹,守空言。”

凄:

①寒冷。《庄子·大宗师》:“凄然似秋,暖然似春。”②凄凉。郦道元《水经注·江水二》:“常有高猿长啸,属(zhǔ)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属引:连续延长。)

凄其:

寒凉的样子。《诗·邶风·绿衣》:“��兮��兮~~以风。”

其:

(一)①代词。1.相当于“他(她、它)”、“他的”;“他们(她们)”、“他们的”。《论语·卫灵公》:“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宋濂《送东阳马生序》:“或遇其叱咄(duō),色愈恭,礼愈至。”(叱咄:呵斥。)2. 相当于“我(的)”。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极:尽。)3.表示指代。相当于“这”、“那”、“其中的”。《史记·项羽本纪》:“今欲举大事,将非其人不可。”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鄙:边境。)②副词。1.表推测;估计。相当于“大概”、“或许”。《论语·泰伯》:“才难,不其然乎?”2. 表反问。《左传·僖公十年》:“欲加之罪,其无辞乎?”3. 表祈使。相当于“当”、“可”。曹操《求贤令》:“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仄陋:出身卑微。)4. 表时间。相当于“将”。《列子·汤问》:“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③连词。1.表假设。相当于“假如”、“如果”。《孟子·梁惠王上》:“其若是,孰能御之?”2. 表选择。相当于“或者”、“还是”。韩愈《马说》:“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④助词。形容词或不及物动词词头。《诗经·邶风·北风》:“北风其凉。”《诗经·秦风·小戎》:“言念君子,温其如玉。”(言:助词,无义。)(二)jī语气词。表示疑问。《诗经·小雅·庭燎》:“夜如何其?夜未央。”(央:尽。)

又:

①副词。1.表示重复或继续。《左传·昭公二十五年》:“问,又如初。”2. 表示几种情况同时存在。《国语·晋语一》:“既无老谋,而又无壮事,何以事君?”(壮事:指服力役。)3.表示意思上更进一层。《孟子·公孙丑上》:“非徒无益,而又害之。”4.表示轻微转折。《聊斋志异·聂小倩》:“宁窃怜之,欲留宿别榻,又惧母嗔。”(窃:私下。)5. 用于否定句或反问句中加强语气。《左传·成公三年》:“臣实不才,又谁敢怨?”6. 表示整数之外再加零数。辛弃疾《美芹十论》:“盖历二十又三年。”。②通“有”。《汉书·韩信传》:“淮阴少年又侮信曰。”③通“宥”。宽恕。《礼记·王制》:“王三又,然后制刑。”④通“祐”。福。《卜辞通纂》第三六九片:“伐邛方,帝受我又。”(邛方:地名。受:授。)

暮:

①日落之时。《国语·晋语五》:“范文子暮退于朝。”(朝:朝廷。)②将尽;终末。丘迟《与陈伯之书》:“暮春三月,江南草长。”③晚;迟。《后汉书·廉范传》:“廉叔度,来何暮?”(叔度:廉范之字。)④喻指衰老。曹操《步出夏门行·龟虽寿》:“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古译文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分享给朋友:

“泪点染衫双袖翠,修竹凄其又暮。” 的相关文章

桂水横烟不可涉。2年前 (2022-11-10)
又偷滴。2年前 (2022-11-10)
化作相思一片愁。2年前 (2022-11-10)
海棠风、蓦地寒峭。2年前 (2022-11-10)
卷却湘裙薄薄纱。2年前 (2022-11-10)
轮轴自挠,牵制不停。2年前 (2022-11-10)
梅花知不知。2年前 (2022-11-10)
倦鬓理还休。2年前 (2022-11-10)
宇宙正清幽。2年前 (2022-11-10)
孤馆昏还晓。2年前 (2022-11-10)
清彻。2年前 (2022-11-10)
幽涧泉,鸣深林。2年前 (2022-11-10)
觉来罗帐空。2年前 (2022-11-10)
画屏烘、兽烟葱蒨。2年前 (2022-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