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言文 > 诗词名句注释翻译鉴赏 > 酣畅迷夜久,迟迟方告旋。

酣畅迷夜久,迟迟方告旋。

“酣畅迷夜久,迟迟方告旋。”诗句出处:《同刘主簿承介建昌江泛舟作》;是唐朝诗人吴筠的作品。

吾友从吏隐,和光心杳然。鸣琴正多暇,啸侣浮清川。
风霁远澄映,昭昭涵洞天。坐惊众峰转,乃觉孤舟迁。
崖屿非一状,差池过目前。徘徊白日暮,月色江中鲜。
真兴殊未已,滔滔且溯沿。时歌沧浪曲,或诵逍遥篇。
酣畅迷夜久,迟迟方告旋。此时无相与,其旨在忘筌。

【注释】:

酣:

①酒喝得很畅快。《史记·司马相如列传》:“酒酣,临邛令前奏琴。”(奏:进。)②畅快;痛快。曹丕《善哉行》:“朝日乐相乐,酣饮不知醉。”③浓;盛。洪昇《长生殿·禊游》:“环曲岸,红酣绿匀。”王安石《题西太一宫壁》诗:“荷花落日红酣。”④沉湎;沉溺。刘基《苦斋记》:“夫差以酣酒亡,而勾践以尝胆兴。”

畅:

①畅通;通达。《韩非子·说林上》:“登台四望,三面皆畅。”②舒适;快意。《晋书·刘舆传》:“皆人人欢畅,莫不悦附。”(附:归附。)③旺盛。《孟子·滕文公上》:“草木畅茂。”④尽情;尽量。王羲之《兰亭集序》:“亦足以畅叙幽情。”⑤副词。甚;很。董解元《西厢记》卷三:“畅忒昏沉,忒暮古,忒猖狂。”

迷:

①迷惑;迷乱。《诗经·小雅·节南山》:“天子是毗(pí),俾民不迷。”(毗:辅佐。俾:使。)陶潜《归去来兮辞》:“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②遮阻;覆盖。曾棨《维扬怀古》:“楼台处处迷芳草,风雨年年怨落花。”(维扬:即扬州。)③迷恋;陶醉。宋玉《登徒子好色赋》:“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徐中行《暮发滁阳》:“悬崖青欲滴,芳草绿堪迷。”(滁:水名。)又指沉醉于某一事物者。陶谷《清异录·蕉迷》:“赵纯节性喜芭蕉,凡轩窗馆宇咸种之,时称纯节为蕉迷。”(咸:都;全。)④昏迷。《列子·汤问》:“扁鹊遂饮二人毒酒,迷死三日。”[迷离]模糊不清的样子。古乐府《木兰诗》:“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扑朔:跳跃的样子。)

久:

①时间长。《庄子·德充符》:“久与贤人处则无过。”《史记·陈涉世家》:“怅恨久之。”《论语·述而》:“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②久留。《左传·文公十二年》:“秦不能久,请深垒固军以待之。”③久战。《商君书·战法》:“攻不若者勿与战,食不若者勿与久。”

迟:

(一)①徐行。《诗经·邶风·谷风》:“行道迟迟,中心有违。”(中心:心中。违:不顺心。)②缓慢。贾谊《新书·大政》:“自古至于今,与民为仇者,有迟有速,而民必胜之。”《庄子·养生主》:“吾见其难为,怵(chù)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怵然:恐惧的样子。)③晚。《金史·食货志》:“地寒,稼穑迟熟。”④犹豫。白居易《琵琶行》:“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⑤鲁钝。《三国志·吴书·孙奂传》:“初吾忧其迟钝,今治军,诸将少能及者,吾无忧矣。”⑥长久。欧阳修《苏氏文集序》:“迟久而不相及。”[迟明]黎明;破晓。曹唐《望九华寄池阳杜员外》:“戴月早辞三秀馆,迟明初识九华峰。”[迟迟]1.缓慢的样子。白居易《长恨歌》:“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2.从容不迫的样子。《礼记·孔子闲居》:“无声之乐,气志不违;无体之礼,威仪迟迟。”3.迟疑不前的样子。范晔《后汉书·邓彪等传论》:“统之方轨易因,险途难御,故昔人明慎于所受之分,迟迟于歧路之间也。”[迟暮]1.暮年。比喻衰老。屈原《离骚》:“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2.徐缓。鲍照《舞鹤赋》:“飒沓矜顾,迁延迟暮。”(飒沓:群飞的样子。)[迟日]1.日子久。《商君书·君臣》:“迟日旷久、积劳私门者得。”2.春日。杜甫《绝句二首》之一:“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二)zhì等待。《后汉书·章帝纪》:“朕思迟直士,侧席异闻。”(思:思念。侧席:不正坐,以待贤者。异闻:新的学说见解。)

迟迟:

①徐缓,迟缓。《诗·邶风·谷风》:“行道~~,中心有违。”②和舒,温煦。《诗·豳风·七月》:“春日~~,采蘩祁祁。”③从容不迫。《礼记·孔子闲居》:“无体之礼,威仪~~。”④迟疑,犹豫。《后汉书·胡广传》:“昔人明慎于所受之分,~~于歧路之间也。”

迟:

(一)①徐行。《诗经·邶风·谷风》:“行道迟迟,中心有违。”(中心:心中。违:不顺心。)②缓慢。贾谊《新书·大政》:“自古至于今,与民为仇者,有迟有速,而民必胜之。”《庄子·养生主》:“吾见其难为,怵(chù)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怵然:恐惧的样子。)③晚。《金史·食货志》:“地寒,稼穑迟熟。”④犹豫。白居易《琵琶行》:“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⑤鲁钝。《三国志·吴书·孙奂传》:“初吾忧其迟钝,今治军,诸将少能及者,吾无忧矣。”⑥长久。欧阳修《苏氏文集序》:“迟久而不相及。”[迟明]黎明;破晓。曹唐《望九华寄池阳杜员外》:“戴月早辞三秀馆,迟明初识九华峰。”[迟迟]1.缓慢的样子。白居易《长恨歌》:“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2.从容不迫的样子。《礼记·孔子闲居》:“无声之乐,气志不违;无体之礼,威仪迟迟。”3.迟疑不前的样子。范晔《后汉书·邓彪等传论》:“统之方轨易因,险途难御,故昔人明慎于所受之分,迟迟于歧路之间也。”[迟暮]1.暮年。比喻衰老。屈原《离骚》:“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2.徐缓。鲍照《舞鹤赋》:“飒沓矜顾,迁延迟暮。”(飒沓:群飞的样子。)[迟日]1.日子久。《商君书·君臣》:“迟日旷久、积劳私门者得。”2.春日。杜甫《绝句二首》之一:“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二)zhì等待。《后汉书·章帝纪》:“朕思迟直士,侧席异闻。”(思:思念。侧席:不正坐,以待贤者。异闻:新的学说见解。)

方:

(一)①并列。《庄子·山木》:“方舟而济于河。”也指竹木编成的筏子。《诗经·周南·汉广》:“江之永矣,不可方思。”②方圆。表面积。《资治通鉴·汉献帝建安十三年》:“(孙权)割据江东,地方数千里。”③正方;方形。与圆相对。《周礼·考工记·舆人》:“圜者中规,方者中矩。”④方向;方位。《墨子·公输》:“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⑤方面。《楚辞·九辩》:“心怵惕而震荡兮,何所忧之多方?”(怵惕:戒惧。)⑥正直。《新语·慎微》:“然后忠良方直之人,则得容于世而施于政。”⑦地区;区域。黄宗羲《柳敬亭传》:“且五方土音,乡俗好尚,习见习闻。”⑧指地。古人以为天圆地方,故称地为方。《淮南子·本经》:“戴圆履方。”⑨方法;办法。《荀子·大略》:“博学而无方。”⑩药方;处方。《后汉书·华佗传》:“精于方药。”(11)道理。《荀子·君道》:“尚贤使能,则民知方。”(尚:尊崇。)(12)比拟;比方。《汉书·卫青霍去病传赞》:“票(piāo)骑亦方此意,为将如此。”(票骑:指霍去病。)(13)副词。1.正在。《汉书·高帝纪》:“沛公、项羽方攻陈留。”2. 刚刚。方苞《左忠毅公逸事》:“庑下一生伏案卧,方成草。”3. 就要。《资治通鉴·汉献帝建安十三年》:“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治:训练。会猎:一同打猎,是交战的婉辞。)(14)介词。正当。《庄子·养生主》:“方此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 (二)páng [方羊]徘徊。《左传·哀公十七年》:“如鱼窥尾,衡流而方羊。”

告:

①上报;报告。《列子·杨朱》:“不告而娶。”②告诉。《史记·项羽本纪》:“(项伯)私见张良,具告以事。”③举报;告发。《史记·商君列传》:“不告奸者腰斩。”④布告;告谕。《诗经·大雅·抑》:“远犹辰告。”(远犹:远大计谋。辰:按时。)⑤请求。《孟子·梁惠王下》:“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⑥休假。汪懋麟《送力臣都谏假归扬州》:“勇退人所难,告归君独惺。”⑦宣告:宣示;表现。《管子·桓公问》:“舜有告善之旌,而主不蔽也。”⑧告诫;规劝。《论语·颜渊》:“忠告而善道之。”⑨通“鞠”。审讯判罪。《礼记·文王世子》:“其刑罪……亦告于甸人。”

旋:

(一)①旋转;回旋。《庄子·秋水》:“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②返回;归来。《诗经·鄘风·载驰》:“即不我嘉,不能旋反。”③很快;立即。《后汉书·董卓传》:“卓既杀琼、珌,旋亦悔之。”④小便。韩愈《张中丞传后叙》:“巡起旋,其众见巡起,或起或立。” (二)xuàn ①旋转的。《后汉书·王忳传》:“被随旋旋与马俱亡。”②临时。辛弃疾《沁园春》:“快东风吹断,西江对语,急呼斗酒,旋拂尘埃。”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古译文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分享给朋友:

“酣畅迷夜久,迟迟方告旋。” 的相关文章

桂水横烟不可涉。2年前 (2022-11-10)
又偷滴。2年前 (2022-11-10)
海棠风、蓦地寒峭。2年前 (2022-11-10)
卷却湘裙薄薄纱。2年前 (2022-11-10)
轮轴自挠,牵制不停。2年前 (2022-11-10)
尘缘误。2年前 (2022-11-10)
倦鬓理还休。2年前 (2022-11-10)
幽涧泉,鸣深林。2年前 (2022-11-10)
去程浩渺空阔。2年前 (2022-11-10)
画屏烘、兽烟葱蒨。2年前 (2022-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