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古籍古文

《古籍古文》

    收录163464

D5动词的为动用法

在古代汉语中,动词谓语对宾语含有“为谁(或什么)怎样”的意思,叫为动用法。为动用法中的动词多数是不及物动词,少数是活用为动词的名词。如“心乐之”中的“乐”就属于为动用法,应理解为:“为(之)而乐”,为(这)而快乐。 为动用法的基本结构方式可用如下...

C10连词“而”和“以”的用法

一、而 “而”是古汉语中使用最多而又十分灵活的连词。 1、表并列。如“敏而好学”的“敏”和“好学”,“学而不厌”的“学”和“不厌”都是并列的关系,通过“而”把两者连接起来。这里的“而”可译为“又”、“同时”、“而且”等。例: 劳苦而功高如此。...

C11介词“为”、“以”、“于”的用法

一、介词“为”的用法 1、介词“为”念wèi时,用法主要有四种: (1)引进动作行为所涉及的对象,相当于“给”、“对”、“替”。如: 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2)引进施加动作行为的原因,相当于“由于”或“因为”。如: 臣请为王言乐。《庄暴见孟子...

C12结构助词“所”和“者”的用法

一、所 “所”在古汉语中作为结构助词时有两种用法: (一)与“为”配合,构成“为……所……”句式,表示被动。如“其印为予群从所得”《活板》。这方面的例证,可参看“古文知识”有关被动句的部分。 (二)同及物动词、形容词组成“所”字结构。这时的“所”...

D4动词的意动用法

在古汉语中,动词谓语如果对于宾语含有“认为它(他)怎么样”,“把它(他)当作……”的意思,就属于意动用法。由于意动词译成现代汉语时,其基本格式为“以……为……”(“认为……是……”、“把……当作……”),所以人们又称它为“以动用法”。 意动用法的...

C13形容词词尾

古汉语形容词可以带词尾“然”、“焉”、“尔”、“乎”等,表示“……的样子。(这种词尾也可以加在表示时间的副词和象声词的后面)。形容词词尾属于结构助词。 然 怡然称快。《童趣》 怡然:高兴的样子。 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童趣》 庞然:庞大的样...

D9名词用如意动词

在古汉语中,名词活用为动词充当谓语后,如果对于宾语含有“认为它(他)怎么样”,“把它(他)当作……”的意思,就属于意动用法。 意动用法的基本结构方式可用如下的公式来概括: 活用为动词的名词+宾语=(以)+宾+(为)+ 活用为动词的名词。 例如: 父利其然也...

D7名词活用如动词

判断一个名词是否活用为动词,主要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即上下文来确定,从句子的整个意思来考虑。例如“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游褒禅山记》)。很明显,这个“舍”是“筑舍定居”的意思,已活用为动词,而不是表示事物名称了。其次,还要看这个名词在句...

D3动词的使动用法

这种特殊用法的动词同宾语之间不存在支配关系,而是对它所支配的宾语表示的人或事物含有“使他(它)怎么样”的意思。如“外连衡而斗诸侯”(《过秦论》)中的“斗诸侯”,不是秦国去同诸侯斗,而是秦国“使诸侯相斗”。 使动用法实际上是用动宾式的句法结构表达...

D11形容词用如名词

形容词用如名词的现象在文言文中很多,大体可分为两类:一是当一个形容词被当作某种性质、状态的名词来使用时,它便具有指称事物的意义,用如名词。如;“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句中的“乐”本是形容词,在句中用作某种状态的名称...

C14数词的用法

在现代汉语里,数词必须跟量词连用,这是汉语的一大特点。如“一个球”、“两匹马”、“三头猪”、“四尾鱼”等,这些表示事物数量的数量词都用在名词的前面。如果表示动作的数量,如“看两遍书”、“踢一场球”、“擂三通鼓”等,数量词都放在动词的后面。...

15、情态副词

在古代汉语中情态副词常用在动词或形容词的前面充当状语,表示各种各样纷繁复杂的情态常用的有: 必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岳阳楼记》 必:一定。 若士必怒……天下缟素。《唐雎不辱使命》 必:果真。 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

C7语气副词

(一)表反问的语气副词 这类副词,可译为“难道”、“哪里”、“怎么”。如: 岂 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捕蛇者说》 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鸿门宴》 其 尽吾志矣,而不能至者……其孰能讥之乎?《游褒禅山记》 宁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陈涉世家》 独 相...

C9语气和语气助词

文言文和现代语一样,每句话都有一定的语气。如陈述语气、疑问语气、感叹语气、祈使语气等。表达语气,现代汉语还可借助于标点符号,如“!”、“?”等,文言文原来没有标点,所以需要较多地借助语气助词。 文言文常用的语气助词有“也”、“矣(已)”、“焉”...

D10名词作状语

名词作状语是指名词用在动词或形容词谓语前,起到修饰或限制作用时的用法。在现代 汉语中,除某些表示时间、方位的名词外,一般说来,在作状语的名词之后需用结构助词“地” 与谓语连接。但在古代汉语中,名词却可以不依靠介词的介引,直接修饰或限制后面的...

D1词类活用

我们知道,文言文和白话文一样,每一个词都属于一定的类别。如“日、月、江、河”是名词,“行、走、起、坐”是动词,“大、...

D8名词用如使动词

在古汉语中,名词活用为动词充当谓语后,如果对于宾语含有“使他(它)怎么样”的意思,就属于使动用法。使动用法实际上是用动宾式的句法结构表达兼语式的内容。其基本结构方式可以概括为: 活用为动词的名词+宾语=(使)+宾+ 活用为动词的名词。 使动词的译法除...

C1人称代词

古代汉语中常用的人称代词比现代汉语多,有些用法也较特殊。一般既可表单数,也可表复数;既可用做人称代词,也可用做物主代词,必须根据语言环境来判断它的单、复数和词性。 1.第一人称代词有“吾”、“我”、“予(余)”等。举例如下: 吾:斯是陋室,惟吾德...

鲁庄公诫子杀荦除后患

春秋,鲁庄公宠幸大夫党氏长女孟任,立为夫人,生下一子名斑。三十二年(公元前662年),公子斑已长大成人,喜爱大夫梁氏之女。他曾以学习祭天礼仪为由前往梁氏家拜访,并想趁机能看到梁女。 梁女美貌,养马人荦也早有觊觎之心。荦经常纵身高处,从墙外窥视闺楼上的梁...

A1通假字

古文里本有其字不用,却借用意义不同、只是音同或音近的文字来表示本字的意义,如“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鸿门宴》)的“蚤”明明是“早”,却写成“蚤”。这在今天叫做写别字,而在古文中却是常见的通假现象。这被借用的“蚤”字叫“通假字”,“通”...

C2指示代词

指示代词是用来指代人或事物的词。分类举例说明如下: ①表示近指,常用的有“此”、“是”、“斯”、“之”等,可译为“这”、“这个”、“这样”、 “这里”、“这些”等。如: 此 技止此耳。《黔之驴》 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观潮》 见...

B4复词偏义

在古代汉语中有些双音词(复词),在某种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只取其中一个语素的含义,而另一个语素只起陪衬作用,这种语言现象就叫复词偏义。如: 忘路之远近。《桃花源记》 “远近”偏义在“远”,“近”是衬字。 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核舟记》 “啸呼”:...

B8常见的古今异义双音词或词组

谤讥 今义:诽谤,讥讽。 古义:谤,公开指责别人的过错。讥,委婉地批评。 如: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邹忌讽齐王纳谏》 卑鄙 今义:(语言、行为)恶劣,不道德。 古义:低微而鄙俗。 如: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奔驰 今义:奔跑驰骋。...

C3疑问代词

文言中常见的疑问代词有“何”、“曷”、“胡”、“安”、“焉”、“所”、“孰”等。现分别举例如下; 谁: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醉翁亭记》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醉翁亭记》 微斯人,吾谁与归? 《岳阳楼记》 孰:谁,哪个。 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

A3异读字

所谓异读字,是指在习惯上有两个以上读法的字。文言文中的异读字有三类:破音异读、通假异读、古音异读。 (一)破音异读 一个字按不同的意义使用时,如果需要改变它的读音,在古代叫“破读”、也叫“读破”,可见破读是一种用改变词的基础读音来区别词义和词...

燕昭王招贤从隗始

战国,燕王哙因听信齐国谋士的诡言巧辩,猜疑太子,专宠相国。致使父子不和,大权旁落,国有内乱,百姓震恐。七年(公元前314年),齐王趁机发兵,击破燕国,杀死燕王。两年后,太子平继立为国君。 燕昭王继位之初(公元前311年),国家破败,百废待兴。为使燕国复兴而富强,...

B1单音词和双音词

古代汉语以单音词为主,现代汉语以双音词为主,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呢?这是因为随着社会的发展,到一定阶段,单音词过多,一词多义的现象过滥,就会影响到语言文字的表达效果和交际功能。如“而”,就有“而今”、“而后”、“而且”、“而况”、“忽而”、“...

B9兼词

兼有两个词的词义和语法作用的虚词叫兼词。如“投诸渤海之尾”(《愚公移山》)中的 “诸”就是兼有“之”“乎”两个词的词义和语法作用的虚词。这句话的意思是“把它扔到渤海边上”。之:它。于:到。可见兼词不是一种独立的词类,需要拆开来理解。 兼词又分...

12.范围副词

(一)表仅限的副词 这类副词相当于“只是”、“只有”、“仅仅”、“只”。常用的有: 仅 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 《观潮》 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观潮》 惟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陋室铭》 独 晋陶渊明独爱菊。 《爱莲说》 直 虽千里不敢易...

B2连绵词

连绵词的最大特点是:构成连绵词的两个字浑然一体,它们仅仅表示两个音节,不能拆开来解释;即使这两个字原来各具有某种意义,这意义在连绵词中也已失去,所以不能望文生义。例如“从容”,是“很自在很得意”的意思,不能拆开来说“从”当什么讲,“容”当什...

C4程度副词

(一)表“稍微”的副词。如: 少:宾客意少舒。 《口技》 稍:其船背稍夷。 《核舟记》 廿二日天稍和。 《满井游记》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送东阳马生序》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送东阳马生序》 微: 东坡现右足,鲁直现...

B5词义辨析的重点

汉语历史悠久,古今词义有一定的继承性和相对的稳定性。以《晏子使楚》为例,文中的“人”、“橘”、“酒”、“水土”、“南”、“北”、“一”、“二”、“笑”、“生长”等,从古到今所表达的意思基本相同,没有什么变化。这些词,我们称它们为“基本词汇...

B3常用的复式虚词

文言中的复式虚词,或由虚词与虚词结合而成,或由虚词与实词结合而成,或为虚词的连用形式。它的意义和用法通常同组成它的单音词有关,但又有变化,不能完全按组成它的单音词去理解。请看以下的例子: 不以(不可,不能)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论语》(古代“以...

B7常见的古今异义单音词

步 今义:迈一只脚的距离。 古义:双脚各迈一次的距离。 如: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小石潭记》 汤 今义:煮东西的汁水。 热水,开水。 如:及其日中如探汤。《两小儿辩日》 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送东阳马生序》 乃 今义:是,就是。 古义...

C6时间副词

(一)表过去的时间副词 古文中表过去的时间副词有四种: ①表示某一动作行为或发展变化是过去的事情,相当于“已经”、“……之后”。如; 已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隆中对》 既 既克,公问其故。《曹刿论战》 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登泰山记》...

B6本义和引申义

文言文里一个词有几个意义的现象很多。但不论一个词有多少意义,其中必有一个最初的意义,这个最初义就叫本义,由本义引申、发展起来的其他意义,叫引申义。学习文言词时,关键在于了解它的本义,抓住了本义,其他意义可以推想而知,从而对它了解得更透彻。...

A2古今字

上古时代字的数量远比后来要少,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和丰富,要用原来有限的汉字表达越来越复杂的生活、社会、思想、行为,显然供不应求。于是就出现了有些字兼有几个意义的现象。后来为了使字义便于辨析,要求字形有所区别,于是另造了一个或几个字表示某字...

陶朱公知长幼二子之异

春秋时,范蠡于越王勾践二十四年(公元前473年),辅佐越王灭吴雪耻。不久,便离开越国,携家北上,隐姓埋名,移居陶邑(在今山东定陶西北)。这里,地处经济、交通的中心,是著名的商业城邑。范蠡经营贸易,薄利而适时,不到几年,便成巨富。当地人不知他真名实姓,都称他为...

文种赂太宰嚭而存越国

春秋,越王勾践继位三年(公元前494年),不听范蠡劝阻,抢先发兵进攻吴国。越军遭到吴军的有力反击,节节溃败。越国君臣将士只剩下5000人,退守在会稽山(在今浙江绍兴、嵊县、诸暨、东阳之间)上。吴王领兵追到山下,重重包围。范蠡提示越王,当务之急是保存越国不被...

叔向预料子比不能立为楚王

春秋时,楚灵王作恶多端,众叛亲离。国人厌恨而反叛,故迎请公子子比从晋国返楚,同公子子皙、公子弃疾共定废立国王的大事。公子3人都是灵王的弟弟,子比稍长,弃疾最幼。 灵王十二年(公元前529年),子比离晋回国。晋国执政大夫韩宣子认为,楚国上下憎恶灵王,希望更...

陈轸说楚将昭阳适可而止

战国,楚怀王六年(公元前323年),楚国派大将昭阳率师攻打魏国,楚师大捷,夺得8座城邑。昭阳又领兵向东攻打齐国。齐王很担忧,有个谋士陈轸,要齐王放心,说他定能说服昭阳退兵。 接着,陈轸便前往楚军求见昭阳。二人经初步交谈,陈轸提醒昭阳考虑到这样的事实:楚将克...

陈轸谏阻怀王轻信秦而绝齐

楚怀王十六年、秦惠王二十五年(公元前313年),秦国要攻打齐国,但担心齐、楚之间亲善的邦交关系。于是,秦王派张仪入楚游说怀王,要楚同齐绝交,秦可割让商於(在今河南淅川西南)给楚。楚王信以为真,便要即刻绝齐而得地。陈轸谏阻怀王说:“如今秦国重视楚国,就因为...

乐间、将渠反对燕王袭赵

战国,燕王喜四年,即赵孝成王十五年(公元前251年),燕王派遣相国栗腹出使赵国,以500金为礼金赠给赵王,向他祝酒致意,希望燕、赵两国相互和好,结为友邦。赵王大喜,款待燕使痛饮3日,订盟而使归报燕王。 栗腹返燕,却劝王出兵,袭击赵国,说:“赵国的青壮男丁都已死于...

晋公子答楚王之报

春秋晋献公听信骊姬谗言,公子重耳离国流亡,历时已10余年。楚成王三十五年(公元前637年),重耳一行来到楚国。 楚成王十分看重晋公子,竟以诸侯相会的礼仪接待重耳,重耳辞让,称不敢当此大礼。赵衰从旁劝道:“公子在外10余年,一些小国国君常轻视而怠慢您。楚国是...

范蠡离越免后患

春秋时,范蠡在越国20余年,辛劳、勤奋,艰苦卓绝,一心辅助越王勾践。二十四年(公元前473年),越国灭吴,终于使勾践报仇雪恨,洗刷了会稽被围的耻辱。接着,他又为越王谋划,北渡江、淮,使越王称霸诸侯,而范蠡为上将军。至此,他便有了功成身退的想法。 范蠡独自思量:...

申叔时不贺楚庄王夺陈

春秋,陈灵公淫乱,与夏姬通奸,并羞辱她儿子夏征舒,征舒怨愤。十五年(公元前599年),夏征舒杀死灵公,自立为陈国国君。 陈成公元年,即楚庄王十六年(公元前598年),楚国以夏征舒弑君篡立为由,会同诸侯一起出兵伐陈,包围都城。楚庄王宣告陈国上下:“不必惊恐,寡人只...

越王勾践尝苦胆不忘国耻

春秋,越王勾践三年(公元前494年),勾践遭受会稽山围困之难,几乎身死国亡。后侥幸被吴王赦免,而返回国都(在今浙江绍兴)。 从此,勾践日夜苦苦思虑,一心想重振越国,报复吴王,以雪洗耻辱。然而,此事任重道远,决非一日之功。为了鞭策自己刻苦、勤奋,为了约束自己常...

宫之奇谏虞君不能假道于晋

春秋晋献公二十二年(公元前655年),出兵伐虢国。虞国地处晋、虢两国之间,晋伐虢,必须经过虞国,故献公再次向虞君借路行军。 虞国大夫宫之奇劝阻虞君说:“晋君要借路伐虢,决不能答应他。晋国的贪欲不可助长,侵夺的举动不该继续发生。上次借路已是不妥,难道还能...

烛之武说秦退兵

春秋,晋文公七年、秦穆公三十年(公元前630年),晋、秦两军围攻郑国,包围了郑国都城。为的是惩罚郑文公过去对晋公子重耳流亡过境时的无礼和背叛晋国而出兵助楚。晋文公扬言:“定要得到郑君,当面羞辱他,方能甘休!” 情势紧急,郑国危在旦夕。郑大夫烛之武机智沉...

厘负羁私交晋公子

春秋时,因晋献公听信骊姬谗言,公子重耳被迫离国逃亡,投靠列国诸侯,历时19年。晋惠公十四年,即曹共公十六年(公元前637年),重耳同随从一行人来到曹国。 曹共公生活奢侈淫逸,终日姬妾美女相伴,宠臣内侍簇拥。出猎闲游,随从数百,高马大车。共公闻报重耳一行到来,...

晋文公释嫌免祸

春秋,晋文公元年(公元前636年),怀公子圉的旧臣吕...

赵衰为重耳解野人之嘲

春秋,晋献公听信骊姬谗言,致使公子重耳被迫离国流亡,投靠列国诸侯,历时已有10余年。晋惠公七年,即卫文公十六年(公元前644年),重耳一行人来到卫国,无奈卫文公不肯以礼相待,接济他们生活。于是,只得离去,从卫都楚丘(在今河南滑县)出发,路经五鹿城(在今河南濮阳...

先轸说晋文公执曹而救宋

春秋,晋文公五年、楚成王三十九年(公元前632年),晋国发兵攻曹、伐卫,为惩罚曹、卫二君昔日对待重耳的无礼和怠慢。楚国则出兵包围宋国,宋向晋求援。晋文公为此忧虑,犹豫不定:如救宋而击楚,则辜负当年楚成王的礼遇和送自己入秦的情谊;若轻弃宋国而不顾,又愧对...

司空季子劝重耳纳怀嬴为妻

晋惠公十四年(公元前637年)秋,秦穆公迎请晋公子重耳自楚来秦。穆公礼待重耳,以同宗侄女五人嫁给重耳为妻,怀嬴也在其中。 惠公六年,穆公十五年(公元前645年),秦、晋两国曾于韩原(在今陕西韩城西南)交战。晋军大败,割让河西之地,并以太子圉留秦为人质。穆公将...

桑下饿人相机救赵盾

春秋时,晋灵公奢侈淫逸,残杀成性。当政大夫赵盾等屡次谏劝,灵公非但不听,且厌恨赵盾,一心想杀掉他。 十四年(公元前607年)九月,灵公请赵盾来宫中饮酒,却在屏门后面埋伏武士,待到灌醉赵盾,便下令围捕而刺杀他。赵盾不知其中阴谋,开怀畅饮。酒才饮三杯,有个在旁...

骊姬设计害申生

春秋时,骊姬一向受到晋献公的宠爱,尤其生下奚齐之后,献公便有了更立奚齐为太子的念头。到十九年(公元前658年),献公见爱子奚齐渐长,便悄悄对骊姬说了自己的打算,要废去太子申生,而更立奚齐。骊姬心中暗喜,嘴上却说:“这可使不得。申生立为太子已有多年,列国诸...

齐姜醉重耳使归国

春秋,晋献公听信骊姬谗言,致使公子重耳离国流亡。齐桓公四十二年(公元前644年),重耳一行人来到齐国。桓公盛情接待,并将同宗侄女齐姜嫁给重耳为妻,还配备大车20辆、良马80匹,供他使用。 重耳见齐姜年轻而贤淑,夫妻相处和美,生活舒适而安定。日子过得很快,一晃...

田子方言贫贱者骄人

战国魏文侯十七年(公元前429年),魏攻取中山都城(在今河北定州),派公子击驻守。公子击路过朝歌城(在今河南淇县),遇见田子方。他昔日曾当过魏文侯的老师。于是,公子击停住车马,下来施礼相见。田子方却很傲慢,不向公子击答礼。公子击便问他说:“该是富贵者对人...

孙膑谏宣王适时救韩

齐宣王二年(公元前318年),魏国进攻赵国。赵国与韩国关系亲近,联合反击魏国。赵国和魏国在南梁(在今河南汝州西南)交战,受到挫折,韩国见局势对己不利,便向齐国求援。 宣王召集大臣们商议对韩国是早救好还是晚救好。驺忌子认为不如不救。田忌则认为如果不救的话...

主父扮使者入秦

战国赵武灵王二十七年(公元前299年),传位王子赵何,立为赵惠文王,掌理国政,而他自称主父,专心于用兵征战。 次年,主父率领将士、谋臣,向西北进军,经略胡地。同时,他打算路经云中郡(在今内蒙古托克托东北)、九原城(在今内蒙古包头西),直接往南袭击秦国。但是,此...

淳于髡设微言而察驺忌

驺忌子见齐威王仅仅3个月就接受了相印,这使得聚集稷下(战国时各学派荟萃的中心。地在齐国都城临淄,即今山东淄博境内)的一批文学游说之士极为不满。以淳于髡为首的72人都非常看不起驺忌子,认为他一定理解不了婉转含蓄的隐语。于是他们就一道去见驺忌子,想使他...

韩厥谋立赵氏孤儿

春秋,晋景公三年(公元前597年),晋国司寇屠岸贾为排斥异己,独揽朝政,要诛灭赵氏家族。他串通众将,说当年赵穿弑君,赵盾是同族兄长,难逃罪责。不可留下弑君乱臣的后代子孙,定要杀尽他全家。上卿韩厥阻止说:“当年灵公被弑,赵盾在外。先君已恕他无罪,如今司寇杀...

赵豹谏阻孝成王受上党

战国赵孝成王四年(公元前262年),韩国上党(治今山西长治北。辖今山西和顺、榆社以南,沁水流域以东地)郡守冯亭派使者报告赵王说,韩氏不能守住上党郡,将要归秦国所有。然而当地的吏民都愿意并人赵国,不想归附秦国。上党郡共有大小城邑17座,都献给赵王。于是,赵...

范痤以势利说信陵君相救

战国魏安厘王十一年(公元前266年),赵王派使者对魏王说:“若能为寡人杀范痤,愿献给魏王70里土地。”魏王贪图土地,便答应了赵王的请求,派官吏带兵卒去捕捉范痤。 范痤的家被包围了。为了躲避吏卒的捕杀,范痤逃上房子,骑坐在屋梁上。他对下面的人喊话:“魏王与...

屈宜臼料韩昭侯不出高门

战国韩昭侯二十五年(公元前338年),韩国大旱。昭侯却大兴土木,在都城建造高大而堂皇的门楼,以供玩赏。不久,昭侯...

触龙劝太后使长安君为质

战国赵孝成王初年(公元前265年),太后代理朝政,秦国趁机攻赵。赵向齐求援,齐国定要太后的幼子长安君当人质,才能出兵。太后不肯答应,大臣们极力谏劝,太后明确告诉众人:谁再说长安君当人质的话,我就啐他脸! 有位左师,名叫触龙的老臣,声称他要进见太后。太后便怒...

赵毋恤上常山而知宝符

相传春秋时,赵简子赵鞅有一日在路上遇见一位异人。他说是天帝派他来向赵鞅解释梦境中的异象的。大意是说,赵氏有一子能成大业,北伐翟地而灭二国,为赵国拓宽疆界,奠定基业等等。赵鞅便将天帝的符命一一记载下来,珍藏在府库之中。但不知指的是那个儿子。 又一日...

齐威王察吏治明奖惩

齐威王继位初年(公元前356年),不亲理国事,委政于卿、大夫。然而,9年之间,国外,诸侯进犯;国中,人心不定。威王忧虑,要整顿吏治。 于是,威王召见即墨(在今山东平度东南)大夫,告诉他说:“自从你在即墨管理政务以来,诋毁你的坏话,经常传来耳边。然而,寡人派人前往...

赵简子思诤臣而收众心

春秋,晋定公十五年(公元前497年)春,赵简子出于私欲和意气,擅杀邯郸大夫。于是,晋国掀起轩然大波,赵氏同中行、范氏、智伯等家族的矛盾激化,且诉诸武力。事情虽因韩、魏等大夫说情,得到晋君宽免,赵简子仍为晋国上卿,执掌朝政。但是,赵氏的声望大大降落,而人心...

程婴、杵臼救赵氏孤儿

春秋,晋景公三年(公元前597年),晋司寇屠岸贾为独揽朝政,借口当年赵穿弑君,而赵盾身为族兄,罪责难逃,并株连他的子孙,定要诛灭赵氏全家。上卿韩厥阻止,他执意不听。于是,赵朔、赵同、赵括、赵婴齐兄弟4人及家眷、族人、门客、奴仆等300余口全被屠岸贾杀...

李克论择相之所由

战国魏文侯二十五年(公元前421年),文侯准备选用贤能来担任相国的职位,便征求李克的意见。说:“魏成子和翟璜,这二人怎么样?”李克觉得不便直说,就谦让地答道:“常言道,知臣莫如君。您只要仔细审察他们平日的行为便可得出结论的。在家中,看他亲近的是什么人;富...

颍考叔说庄公掘泉见母

春秋时,郑武公娶武姜为夫人,生二子。长子名寤生,幼子名叔段。长子出生时难产,因而武姜不喜欢,而偏爱叔段。武公死后,寤生继立为郑庄公。 武姜作主,要庄公将郑国最大的城邑京(在今河南荥阳东南)封给叔段。叔段在京邑暗中建立武装,扩充军备。至二十二年(公元前7...

子产释晋平公之病因

郑简公二十五年(公元前541年),郑国子产出使晋国,慰问晋平公的病情。 平公告诉子产,巫祝据占卜之辞,称病因是实沈、台骀二人在作祟,却又不知他们是什么人。便问子产是否知道。 子产根据历史传说,详细讲述给平公听。实沈,是高辛氏的幼子,后迁居大夏(古晋阳,在今...

叔詹说郑文公杀重耳绝后患

春秋,郑文公三十六年(公元前637年),晋公子重耳流亡在外,经过郑国。郑文公不愿礼待他,公子叔詹谏劝文公,说:“重耳是位贤良的公子,他的随从又全是堪当大任的栋梁之才。晋国、郑国同姓姬氏,都是周天子的后裔。如今他身处逆境,生活拮据,来到郑国。您理应礼待他,...

陈轸说楚王离间韩、秦联兵

韩宣惠王十六年(公元前317年),秦国攻韩,夺地获将。韩王焦急,相国公仲建议:楚虽是盟国却靠不住,而秦久有伐楚之心。我韩国不如送给秦国一座较知名的城邑,并出兵助秦攻楚,秦必同意。这样,用一座名都换得了存韩和伐楚的两样好处。韩王赞同,命公仲作好去秦媾和的...

齐威王与魏王论国宝

齐威王二十四年(公元前333年),威王与魏王在郊外一道围猎。 魏王(即梁惠王)问道:“大王您大概有很多珍宝吧?”威王说:“没有。”梁王不相信他的话,说:“像寡人这样的小国,都还能用直径一寸的宝珠来装饰车子,让它前后照耀着,而且这样的车共有12辆,每辆车上的宝...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战国,赵武灵王继位以来,国势尚弱,连年受秦、齐等国侵扰,而北取中山、代地的愿望一直不能实现。 十五年(公元前311年)春,发兵攻中山,登城楼北望代地,又上黄华山向西观看,心中无限感慨。赵国,北有中山、燕、代,东邻东胡、齐国,西接楼烦、胡林和强秦,南交魏、韩...

王夫人欲夺故予立栗姬

汉景帝(公元前156—前141年在位)的大儿子名刘荣,为栗姬所生。刘荣被立为太子后,长公主刘嫖想把自己的女儿给太子作妃子。但栗姬生性好嫉妒,景帝的各位美人都是通过长公主的关系见到景帝的,她们所得到的尊贵和宠幸都超过了栗姬,所以栗姬怨恨长公主,便谢绝了这...

陈王讷谏封武臣

陈胜自立为王建立了张楚国以后,命令陈县人武臣、张耳、陈余攻打赵国。武臣到达邯郸(今河北邯郸)以后就自立为赵王,任命陈余为大将军,张耳、召骚为左右丞相。陈王听说这个消息,非常恼怒,就把武臣等人的家属全部抓来关押起来,并打算把他们杀掉。上柱国蔡赐建议...

颜回答孔子“道不行”之问

孔子移居蔡国的第三年(公元前491年),楚国听说孔子住在陈、蔡边界上,想接他到楚国来。陈、蔡两国的大夫担心孔子在楚国受到重用对自己不利,便各自派了一批役夫把孔子一行人围困在野外,断绝了他们的粮食。弟子们都饿病了,只有孔子还是每天诵诗、唱歌、弹琴不止...

召平说萧何出家私佐军饷

汉十一年(公元前196年),赵国相国陈豨反叛,高祖刘邦亲自率领大军讨伐,到达邯郸(今河北邯郸),叛乱还没有平息,淮阴侯韩信又在关中谋反。吕后采用萧何的计策,诛杀了韩信。高祖听说韩信已被诛杀,就派遣使者拜丞相萧何为相国,加封5000户,并派500名士卒和一名都尉作...

田生因势使刘泽封王

吕后执政的时候(公元前187—前180年),齐国人田生外出游说缺少盘费,便借献策之机向营陵(在今山东昌乐东南)侯刘泽求助。刘泽非常高兴,拿出200斤黄金送给田生作寿礼。田生得到这笔钱,立即返回了齐国。第二年,刘泽派人去见田生,不太高兴地问他为何这么长时间都不...

魏勃夜扫见齐相

魏勃的父亲凭着自己善于弹琴的特长曾见过秦始皇帝。魏勃年轻时,想求见齐相曹参,但家里很贫穷,拿不出东西打通关系。他就经常 一个人在凌晨前去齐相舍人的大门外打扫。这位舍人非常奇怪,以为他是鬼怪,就在暗中窥察,把他抓...

刘章以军法行酒斩吕氏

朱虚侯刘章年方20,很有志气和魄力,对吕氏当权而刘氏得不到权职非常忿慨。一次,他入宫侍奉吕后宴饮,吕后要他当酒令官。他自告奋勇地请求说:“我是将军家庭出身的,请允许我按军法行酒令。”吕后同意了。酒饮到痛快之时,刘章献上供饮酒时欣赏的歌舞。过了一会又...

汉武帝立少子而谴死其母

汉武帝(公元前140—前87年在位)晚年,赵夫人生下一个儿子,这就是后来的昭帝。自从卫太子兵败自杀以后,武帝一直没有再立太子。第三个儿子燕王旦见前面两个哥哥都已死,就上书请求到宫中担任保卫,希望立他为太子。武帝大怒,立即把来使杀了。 武帝住在甘泉宫,召画...

孔子闻赵杀窦犨、舜华而止步

鲁哀公二年,卫灵公四十二年(公元前493年),孔子既然在卫国没能受到重用,就打算向西到晋国去见赵简子。到了黄河边,听到窦犨、舜华二人被赵简子杀死的消息,就面对滚滚的黄河流水长叹说:“黄河的水呀,你是这样地壮美,这样地浩荡盛大! 我之所以不能渡过黄河,大概...

陈胜、吴广度必死之势而起义

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七月,朝廷征调平民百姓去戍守渔阳(今北京密云西南),同行的共有900多人。陈胜、吴广都编在这一队列中,还被任命为屯长。当途经大泽乡(今安徽宿州东南)时,正赶上连天大雨,道路不通,估计已无法按规定的期限到达渔阳了。按照秦朝的法律,如...

孔子趣解“丧家狗”之嘲

孔子来到郑国,与弟子走散了,独自一人站在外城东门下。弟子们也四处寻找老师。有个郑国人对子贡说:“城东门站着一个人,额头像尧,后颈像皋陶,肩部像子产,但从腰部以下比禹矮了3寸,狼狈得像条丧家狗。”师生见面后,子贡把郑人的原话告诉了孔子。孔子却宽厚而恬...

陈胜假鬼神树权威

陈胜和吴广做出率众起义的决定之后,便去为起义的事占卜吉凶。占卜的人知道他们的来意,说:“你们所要做的事都可以成功,而且还能建立功业。但是你们还应该去向鬼神请教呀!”陈胜、吴广听了很高兴,他们领会了占卜的人的意思,这是教他们先借助鬼神的力量在众人中...

萧何收秦图书而驭天下

自从刘邦起兵被立为沛公之后,一直以萧何为县丞,督办各种公务。刘邦进入咸阳(今陕西咸阳东北)时,将领们都争先恐后地奔向府库私分金银财物,只有萧何一个人首先入宫把秦丞相、御史府的律令文书、地理图册、户藉薄等文献档案收藏起来。刘邦被封为汉王后,以萧何为...

苏代谏齐王不称帝

齐湣王(公元前300—前284年在位)执政期间,曾与秦昭王并称东西二帝。一次,苏代从燕国来到齐国,在章华门受到召见。齐王非常高兴地对他说:“啊,太好了,先生您快来! 秦国派魏冉送来帝号,让我称东帝,先生认为怎么样?”苏代回答说:“大王提问我十分突然,而祸患的到...

鲍生说萧何使子侄从汉军

汉三年(公元前204年),汉王刘邦与项羽在京县(治今河南荥阳东南),索城(古城名,在今河南荥阳)之间对峙。刘邦多次派使者前来慰劳丞相萧何。有位姓鲍的先生对萧何说:“汉王自己过着风吹日晒、餐风露宿的艰苦生活,却多次派使者来慰劳您,这说明汉王对您存有疑心。我...

汉高祖论功人首封萧何

汉五年(公元前202年),高祖刘邦消灭了项羽,平定了天下,准备对臣下论功行赏。由于群臣互相争功,一年多来,功勋的位次始终不能决定下来。高祖因为萧何功劳最大,封他为酂(古县名,治今河南永城西北)侯,享受的食邑最多。功臣们不满,都说:“我们身披坚硬的铠甲,手执...

吴广忍鞭打借机杀尉

当陈胜、吴广把起义的一切准备工作做好之后,他们便开始寻找发动起义的契机。吴广一向善于体贴人,戍卒中很多人都愿意为他效劳,他想这是一个有利的条件。这天,押送戍卒的将尉喝醉了,吴广故意多次扬言要逃跑,想激怒将尉,让他当众侮辱自己,以此来激起众怒。将尉...

苏代为齐伐宋巧辩于秦

齐湣王执政期间(公元前300—前284年),有一年,齐国进攻宋国。秦昭王怒气冲冲地说:“我爱宋国就和爱韩国的新城(在今河南商丘南)、卫国的阳晋(在今山东郓城东北)一样。韩聂和我是好朋友,现在都出主意进攻我心爱的地方,这是为什么?”苏代替齐国向秦王解释说:“韩...

琅琊王诓立齐王以脱身

公元前180年,吕后逝世。赵王吕禄为上将军,梁王吕产为相国,待在长安,聚集兵力,威慑大臣,阴谋发动叛乱。朱虚侯刘章娶了吕禄的女儿为妻,所以知道了这个阴谋,于是暗中派人出长安城去告诉他的兄长齐王,要他向西发兵,他自己和东牟侯做内应,以便消灭吕氏集团,乘机立...

窦少君言儿事感皇后相认

窦少君是窦皇后的弟弟。少君四五岁时,家境贫寒,被人掠卖,前后共转卖了10多家,最后到了宜阳(汉县名,在今河南宜阳西)。少君为主人进山烧炭。晚上100多人睡在山崖下,山崖倒塌,睡觉的人都被压死,只有少君一个人侥幸活了下来。他自己占卜:几天之内就可以被封为侯,...

陈平裸胸免杀身

汉二年(公元前205年),陈平害怕被项羽所杀,就把赏赐的黄金和官印封裹好,派人送还给项羽。他自己一个人提着剑抄小路逃走了。他乘渡船过黄河,船夫见他是个美男子,又是单身独行,怀疑他是逃亡的将领,腰中必定藏有金玉宝器,就始终用眼打量他,想找时机杀掉他。陈平...

魏无知说汉王用陈平之能

陈平逃离项羽之后,到修武(秦设之修武县在今河南获嘉)投奔汉军,通过魏无知求见汉王刘邦。刘邦赐给他酒食,并让他去宾馆休息。陈平说:“我是为机密要事而来的。我所要说的事,不能挨过今日。”刘邦便留下他询问机密。通过交谈,非常喜欢他。问道:“您在楚军中担任...

王卫尉说高祖释疑赦相国

高祖平息黥布叛乱后,率军返回长安。途中,民众拦路上书,告发萧相国强迫贱价购买百姓田地房屋价值数千万。高祖回京后,萧相国前来拜见,高祖冷笑着说:“你真是个利民的好相国!”把民众所上的控告书都交给了他,说:“你自己去向百姓谢罪吧!”萧相国趁此机会为民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