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言文 > 经典文言文翻译 > 梅伯言先生诛辞|吴敏树

梅伯言先生诛辞|吴敏树

吴敏树
原文:
    为古义词之学于今日,或日当有所授受,盖近代数明昆山归太仆,,我朝桐城方侍郎 ② ,于诸家为得文体之正。侍郎之后,有刘教谕 ⑧ 、姚郎中 ④ ,各传侍郎之学,皆桐城人.故世言古文有桐城宗派之目。
    而上元梅郎中伯言伪,又称得法于姚氏。余囊在京师.见时学治古文者,必趋梅先生,以求归、方之所传。而余颇亦好事,顾心窃隘薄时贤,以为文必古于词,则自我求之古人而已,奚近时宗派之云?果若是,是文之大厄也。而余闲从梅先生语,独有以发余意。又读其文数十篇,知先生于文自得于古人,而寻声相逐者,或未之识也。余自是益求之古书。
    自道光甲辰.又九年咸丰壬子,余复入都,则梅先生已去官归金陵,而粤寇之乱大作。明年金陵陷,闻先生得出。丁巴,余寓长沙,孙侍读子余 ⑤ 告余日:“梅先生以前二岁卒矣。”余于先生才数面,而与先生游京师者,称先生语未尝不及余。余穷老于世,今且避徙无所,而先生亦可谓不得志以死者。其才俊伟明达,固非但文人,而趣寄尤高,以进士不欲为县令,更求为赞郎,及补官,老矣。而归又逢世之乱,可伤也。
    乃为之诛日:才问以兮不施名何为兮大驰独为文章之人兮世安赖而有斯呜呼哀哉伯言父 ⑦ 其文之好耶其志之墩耶,其又以逢天之忌,而卒于颠倒者耶!
【 注 】 ① 归太仆:归有光。明代散文“唐宋派”的代表,对后来桐城派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② 方侍郎:方苞,清代最著名的散文派桐城派的创始者之一。 ③ 刘教谕:桐城派重要作家刘大概。 ④ 姚郎中:桐城派重要作家姚熏。 ⑤ 梅郎中伯言:梅伯言,清代散文家,桐城派后期重要作家。 ⑥ 孙侍读子余:孙子余,官至侍读。 ⑦ 父:男子的美称。

译文:

    在今天做古文词学问,有的人说应当是传授和学习,大概近代要数明朝昆山人归有光、我朝桐城人方苞.在诸家之中得到了文体的正传。方苞以后,有刘大概、姚柔各自传授侍郎的古文词,他们都是桐城人,所以世人谈论古文时便有了桐城派的名目。
    上元人梅伯言,又说自己从姚系那学习了古文的方法。我曾经生活在京师,看到当时学习、写作古文的人,必定向梅伯言学习,以求得归有光、方苞的真传。我也很喜好古文,只是内心私下认为当时的贤达狭隘、浅薄,以为写文章一定效法古文,于是就靠自己学习古人罢了,哪里有亲近现代宗派的说法?如果真是这样,是写文章的最大厄运。我空闲的时候与梅先生讨论,独有先生能启发我的心胸。又读了几十篇他的文章,知道先生在古文上得益于古人,但那些随声附和没有见地的人,有的是不知道这些的。
    我从此更注重向古书学习。我从道光二十四年在京都,又过九年到咸丰壬子年( l 859 )再到京都时,梅先生已经辞官回到金陵,当时太平天国己经叛乱。第二年金陵陷落,听说梅先生得以逃出。咸丰七年,我窝居长沙,孙侍读子余告诉我说:“梅先生前年已经过世。”我才与先生见过几面,但是与梅先生游历京师的人.说先生说话每次都提到我。我在世上困顿老迈.如今逃避、迁徒,居无定所,、币先生也可以说是因为不得志而死的人。他才能高伟明达,本来不是一般的文人,加上兴趣、寄托高远,中了进士不想做县令,又缴纳资财捐官为户部郎中,等到填补官位空缺时,已经年纪大了。回到家乡又赶上乱世,很令人伤感。就为他写诛辞:
    才能、学问啊不能实施,名气为何传世?只是因为是写文章的人啊.世上哪有依赖这个出名的呢?悲伤啊梅伯言。他的文章写得好啊,他的志向高洁;他又因为遭到老天的忌恨.最终在混乱的世界中死亡!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古译文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分享给朋友:

“梅伯言先生诛辞|吴敏树” 的相关文章

北史·郦道元传12个月前 (05-15)
陈书·吴明彻12个月前 (05-15)
北史·魏德深传12个月前 (05-15)
昔有长者子(百喻经)12个月前 (05-15)
欧阳公事迹(欧阳修)12个月前 (05-16)
别水仙花说|张大复12个月前 (05-16)
题弟侄书堂|杜荀鹤12个月前 (05-16)
酒德颂|刘伶12个月前 (05-16)
纯孝之报|世说新语12个月前 (05-16)
小石城山记|柳宗元12个月前 (05-16)
匡衡勤学|葛洪12个月前 (05-16)
伐树记|欧阳修12个月前 (05-16)
隋书·李景传12个月前 (05-17)
元史·赵炳传12个月前 (05-17)
三国志·吴书·贺齐传12个月前 (05-17)
隋书·杨玄感传12个月前 (05-17)
一壶先生传(戴名世)12个月前 (05-17)
汉书·晁错传12个月前 (05-18)
宋史·张岊传12个月前 (05-18)
知己说(刘开)12个月前 (05-18)
汉书·货殖传12个月前 (05-18)
翠柳(曹衍东)12个月前 (05-18)
诫伯禽(周公)12个月前 (05-18)
新唐书·阳城传12个月前 (05-18)
元史·王利用传12个月前 (05-19)
清史稿·张伯行传12个月前 (05-19)
诫子书(张之洞)12个月前 (05-19)
魏书·刘休宾传12个月前 (05-19)
后汉书·来歙传12个月前 (05-19)
后汉书·耿弇传12个月前 (05-19)
南齐书·王思远传11个月前 (05-19)
太湖石记(白居易)11个月前 (05-19)
新唐书·蔡廷玉传11个月前 (05-19)
史记·萧相国世家11个月前 (05-20)
旧唐书·李大亮传11个月前 (05-20)
三子能言(陶渊明)11个月前 (05-20)
元史·拜住传11个月前 (05-20)
南唐书·柴克宏传11个月前 (05-20)
晋书·宣帝纪11个月前 (05-20)
周书·陆腾传11个月前 (05-20)
朱舜水《勿斋记》11个月前 (05-21)
明史·杨继盛传11个月前 (05-21)
宋史·戚纶传11个月前 (05-21)
宋史·谢绛传11个月前 (05-21)
旧唐书·乌重胤传11个月前 (05-21)
宋史·颤衎传11个月前 (05-22)
姚鼐《答翁学士书》11个月前 (05-22)
元史·姜彧传11个月前 (05-22)
宋史·韩通传11个月前 (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