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散文美文 > 散文赏析 > 鲁迅《灯下漫笔》赏析

鲁迅《灯下漫笔》赏析

鲁迅《灯下漫笔》原文

     编者注: 
① 袁世凯想做皇帝的那一年:袁世凯于1915年12月宣布改次年为“洪宪元年”,自称皇帝。后文的蔡松坡即蔡锷,辛亥革命时任云南都督。 ② 中交票: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的钞票。 ③ Proletariat:英文,无产阶级。 ④ Democracy:英文,民主。 ⑤ 孙美瑶:当时山东的一个土匪首领。

鲁迅向来十分重视通过对历史的观察和剖析,来批判中国根深蒂固的封建专制制度及其所造成的国民性的弱点,“五四”高潮过去以后,面对军阀混战的黑暗现实,鲁迅更加深了这方面的思考。本文是长篇议论性随笔,在当时来说属于一种创新的文体,它介于“论文”与“杂感”之间,叙议结合,情理兼备,既有鲜明的思想性,又富生动的形象性,所论述的又是重大的历史和现实问题,和后来人们通常所指的“匕首”、“投枪”式的鲁迅杂文不尽相同。

《灯下漫笔》共分两大部分,这两大部分各有侧重,相对独立,体现了“漫笔”“任意而谈”的特性,但又互相衬托和照应,共同服从于全文统一的主旨:对封建的“奴隶规则”、“固有文明”和国民的奴化思想进行深入的批判。先看第一部分。作者一上来讲了一个“钞票换银元”的例子,那还是在十年以前,袁世凯称帝,蔡锷发兵声讨,北京的军阀当局乱成一团,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北京的市民忙着换银元,自然不失为对北洋军阀统治表示怀疑和不满的一种表现。可贵的是鲁迅不但没有忘掉往事,还在“念念不忘”之余作出了独特而深入的开掘,察觉到了市民群众不思根本反抗、但求苟安保守的心理状态,更可贵的是鲁迅在议论时毫不犹豫地把自己也摆了进去,沉痛地写道:“但我当一包现银塞在怀中,沉垫垫地觉得安心,喜欢的时候,却突然起了另一思想,就是:我们极容易变成奴隶,而且变了之后,还万分喜欢。”这番独立成段的议论和感叹,何等突兀醒目,出人意料!作者正是经过这么一番归结和顿挫,随即改用汪洋恣肆的笔法,广泛援引各种史料和实例,多方面地进行剖析和鞭挞,闪耀出灼热的逼人的光芒。

作者在驾御和援用各类史料实例时,不是简单的平列,机械的叠加,而是环环相扣,步步深入。第一,先是“人”“犬”(畜牲)并提,从“乱离人,不及太平犬”的民间俗语,到“打死别人的奴隶,赔一头牛”的元朝定律,再到战乱时老百姓“情愿自己寻草去”,只求统治者“拿他们去做牛马”的心理状态,淋漓尽致地展示了人民的悲惨遭遇。第二,围绕“奴隶规则”的存废去留,从五胡十六国一直写到明末的张献忠,一以贯之,令人信服。最后,作者透过现象看实质,撇开“先儒”和“学者”各种装门面、“绕弯子”的说法,直截了当地把“治”和“乱”的转化交替归结为两个时代:“一,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二,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没有疑问,这是作者见微知著、由表及里的独特发现,是振聋发聩的强烈呐喊。至此,第一部分已经进入了高潮,作者回到今天,联系现实稍作评述以后,立即以一个斩钉截铁的警句作为结尾:“创造这中国历史上未曾有过的第三样时代,则是现在的青年的使命!”

如果说第一部分采取“纵”的写法,致力于剖析我国几千年“治乱”史的话,那么,第二部分就纵横交错——同时把目光射向国外,增添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内容。作者先是不加评述地引用了鹤见祐辅《北京的魅力》中一大段描述,然后扣住引文中所说的山珍海味,巧妙而犀利地围绕“盛宴”生发开去,得出了一个极其尖锐的结论:外国人“赞颂中国固有文明”之际,亦即昂首前来“赴宴”——处心积虑地剥削中国广大人民之时。像这种移花接木、顺流而下的写法,既避免了叠床架屋,另砌炉灶,又极大地增加了文章的讽刺效果。

《北京的魅力》中的筵宴和山珍海味是实写,鲁迅接下来抨击外国人“享用盛宴”是比喻,在这之后,作品又激愤地插叙了一段当时所见的“各式各样的筵宴”,这显然又是实写了。像这样虚实结合、本义和引申义并用的手法,不用说是相当高超灵活的。

为了加强文章的说服力,第二部分还广泛地采用了对照和比较的手法。一方面,帝国主义者赞颂中国固有文明,明明是为了更好地进行侵略和掠夺,另方面,某些满脑袋传统观念的中国人却“欣然色喜”,错误地以为中国的“固有文明”真有“同化”外国人的威力。通过这番对照,作者既揭露了侵略者的贪婪和狡猾,也鞭挞了一部分中国人的愚昧和无知。而这,不用说又是和第一部分揭示的“奴隶心态”相反相成,互为因果的。

第二部分行文越到后来越是悲愤、泼剌、尖锐,直到最后,作者又一次激昂地呼喊道:“扫荡这些食人者,掀掉这筵席,毁坏这厨房,则是现在的青年的使命!”这番呼喊既是第二部分的高潮,又和第一部分的结尾遥相呼应,共同体现了鲁迅对青年的热烈企盼。

有一位学者指出:鲁迅的作品“是当之无愧的中国近代社会的百科全书”(李泽厚:《略论鲁迅思想的发展》)。这自然是指鲁迅的全部作品特别是所有杂文而言的,但仅就《灯下漫笔》而论,它引述史料典籍之广,时间跨度之长,援引现实事例之多,着实令人惊叹。所有这些史料和实例,平时分散在各处,读者见了也许不以为奇,但一经鲁迅这位杰出的思想家汇集一处,略作分析,便立刻洞幽烛隐,真相毕现。加上作者冷峻悲愤的语言、入木三分的讽刺、跌宕起伏的结构,更使文章具有雄辩的感人的艺术魅力。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古译文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分享给朋友:

“鲁迅《灯下漫笔》赏析” 的相关文章

朱自清《背影》赏析2年前 (2022-10-25)
李君维《吃苦瓜》赏析2年前 (2022-10-25)
林斤澜《春风》赏析2年前 (2022-10-25)
蓝翎《残梦补记》赏析2年前 (2022-10-25)
周作人《鸟声》赏析2年前 (2022-10-25)
叶圣陶《两法师》赏析2年前 (2022-10-25)
茹志鹃《故乡情》赏析2年前 (2022-10-25)
袁鹰《筏子》赏析2年前 (2022-10-25)
陆蠡《光阴》赏析2年前 (2022-10-25)
萧乾《鼓声》赏析2年前 (2022-10-25)
张抗抗《橄榄》赏析2年前 (2022-10-25)
菡子《黄山小记》赏析2年前 (2022-10-25)
陶然《回音壁》赏析2年前 (2022-10-25)
丰子恺《渐》赏析2年前 (2022-10-25)
夏衍《甲子谈鼠》赏析2年前 (2022-10-25)
张洁《拣麦穗》赏析2年前 (2022-10-25)
茅盾《叩门》赏析2年前 (2022-10-25)
朱自清《绿》赏析2年前 (2022-10-25)
陆蠡《囚绿记》赏析2年前 (2022-10-25)
刘白羽《启明星》赏析2年前 (2022-10-25)
黄裳《谈校对》赏析2年前 (2022-10-25)
张爱玲《谈音乐》赏析2年前 (2022-10-25)
冰心《往事(二)》赏析2年前 (2022-10-25)
秦牧《虾趣》赏析2年前 (2022-10-25)
丁宁《心中的画》赏析2年前 (2022-10-25)
廖静仁《纤痕》赏析2年前 (2022-10-25)
庐隐《异国秋思》赏析2年前 (2022-10-25)
丽尼《鹰之歌》赏析2年前 (2022-10-25)
杨季康《阴》赏析2年前 (2022-10-25)
郭风《夜宿泉州》赏析2年前 (2022-10-25)
穆青《在斜塔下》赏析2年前 (2022-10-25)
张爱玲《爱》赏析2年前 (2022-10-25)
茅盾《白杨礼赞》赏析2年前 (2022-10-25)
朱自清《背影》赏析二2年前 (2022-10-25)
李元洛《崩霆琴》赏析2年前 (2022-10-25)
朱自清《匆匆》赏析2年前 (2022-10-25)
朱自清《春》赏析2年前 (2022-10-25)
梁遇春《春雨》赏析2年前 (2022-10-25)
陆蠡《谶》赏析2年前 (2022-10-25)
丽尼《迟暮》赏析2年前 (2022-10-25)
杨朔《茶花赋》赏析2年前 (2022-10-25)
秦牧《潮汐和船》赏析2年前 (2022-10-25)
钱钟书《窗》赏析2年前 (2022-10-25)
余光中《催魂铃》赏析2年前 (2022-10-25)
郭沫若《杜鹃》赏析2年前 (2022-10-25)
叶圣陶《答丏翁》赏析2年前 (2022-10-25)
何其芳《独语》赏析2年前 (2022-10-25)
巴金《废园外》赏析2年前 (2022-10-25)
琦君《方寸田园》赏析2年前 (2022-10-25)
余秋雨《废墟》赏析2年前 (2022-10-25)
朱自清《给亡妇》赏析2年前 (2022-10-25)
缪崇群《归牧》赏析2年前 (2022-10-25)
陆蠡《光阴》赏析二2年前 (2022-10-25)
师陀《谷之夜》赏析2年前 (2022-10-25)
周作人《喝茶》赏析2年前 (2022-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