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言文 > 诗词名句注释翻译鉴赏 > 君作出山云,我为入笼鹤。

君作出山云,我为入笼鹤。

“君作出山云,我为入笼鹤。”诗句出处:《寄王质夫》;是唐朝诗人白居易的作品。

忆始识君时,爱君世缘薄。
我亦吏王畿,不为名利著。
春寻仙游洞,秋上云居阁。
楼观水潺潺,龙潭花漠漠。
吟诗石上坐,引酒泉边酌。
因话出处心,心期老岩壑。
忽从风雨别,遂被簪缨缚。
君作出山云,我为入笼鹤。
笼深鹤残悴,山远云飘泊。
去处虽不同,同负平生约。
今来各何在?老去随所托。
我守巴南城,君佐征西幕。
年颜渐衰飒,生计仍萧索。
方含去国愁,且羡从军乐。
旧游疑是梦,往事思如昨。
相忆春又深,故山花正落。

【注释】:

君:

①君主。《岳阳楼记》:“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论语·泰伯》:“大哉尧之为君也!”(大:伟大。)②封号。《战国策·燕策二》:“乐毅奔赵,赵封以望诺君。”《史记·淮阴侯列传》:“始常山王、成安君为布衣时,相与为刎颈之交。”《史记·信陵君列传》:“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③对人的尊称。《战国策·齐策一》:“徐公不若君之美也。”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阳关:地名。)特指妻妾称夫,子孙称父祖辈。王勃《滕王阁序》:“家君作宰。”(宰:指县令。)[君子]与“小人”相对。1.指在高位的人。《孟子·滕文公上》:“无君子莫治野人,无野人莫养君子。”(野人:百姓。)2.指有道德的人。《论语·述而》:“圣人吾不得而见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斯可矣:这就可以了。)

作:

①起;起立。《论语·先进》:“舍瑟而作。”②兴起;产生。《史记·秦始皇本纪》:“古者天下散乱,莫之能一,是以诸侯并作。”(一:统一。)又起身。《管子·弟子职》:“夜寐蚤作。”(寐:睡。蚤:通“早”。)《孟子·公孙丑上》:“由汤至于武丁,贤圣之君六七作。”《韩非子·解老》:“大奸作则小盗随。”③始。《尚书· 禹贡》:“莱夷作牧。”(莱夷:地名。牧:放牧。)④劳作;工作。《庄子·让王》:“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杨恽《报孙会宗书》:“田家作苦。”⑤创作;写作。《孟子·梁惠王下》:“孔子惧,作《春秋》。”《吕氏春秋·勿躬》:“容成作历。”(容成:传说中黄帝臣,历法的创造者。)王充《论衡·定贤》:“譬犹工匠之作器也。”⑥名词,指作品。萧统《文选序》:“则有‘凭虚’、‘亡是’之作。”⑦事务。鲍照《采桑》:“季春梅始落,女工事蚕作。”(事:从事。)⑧担当;充任。《论语·子路》:“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而:假如。)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敦槐作关中都督,甚得民情。”⑨当成;算做。罗公升《溪上》:“门前溪一发,我作五湖看。”(一发:一根头发。)又成为。李贺《浩歌》:“南风吹山作平地。”⑩通“诅”。诅咒。《诗经·大雅·荡》:“侯作侯祝。”(侯:语气词。)(11)通“诈”。欺骗。《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作先合,然后引之大道。”[作色]脸上变色。指神情严肃起来或发怒。《礼记·哀公问》:“孔子愀(qiǎo)然作色。”(愀然:容色改变的样子。)

出:

①出去;从里面到外面。屈原《九歌·国殇》:“出不入兮往不返。”②到;到达。《汉书·霍光传》:“筑神道,北临昭灵,南出承恩。”(神道:墓道。昭灵、承恩:皆馆名。)③超过;超越。《论语· 乡党》:“祭肉不出三日。”白居易《与元九书》:“自思所陈亦无出足下之见。”④发出。《商君书·更法》:“于是遂出垦草令。”⑤指天然生长或人工生产。《荀子·富国》:“田肥以易则出实百倍。”⑥产生;发生。《荀子·劝学》:“肉腐出虫。”(腐:腐烂。)⑦出现;露出。葛洪《抱朴子·外篇· 省烦》:“枝分叶散,重出互见。”(重:重复。)苏轼《后赤壁赋》:“山高月小,水落石出。”⑧拿出;支出。《宋史·食货志上五》:“又农民出钱,难于出力。”(比出力困难。)曹操《收租调令》:“户出绢二匹。”⑨指引文、典故等来源于某书。《后汉书·孔融传》:“(曹操)后问出何经典。”⑩旧指离弃妻子。《孟子· 离娄下》:“出妻屏子,终身不养焉。”(11)指花瓣。《宋书·符瑞志下》:“草木花多五出,花雪独六出。”(花雪:雪花。)[出尘]1.超出尘俗。孔稚珪《北山移文》:“耿介拔俗之标,潇洒出尘之想。”2.佛教用语。脱离烦恼的尘俗。《四十二章经》二三:“故曰凡夫透得此门,出尘罗汉。”[出閤]1.皇子出就封国。《南齐书·江谧传》:“诸皇子出閤用文武主帅,皆以委谧。”2.指阁臣出任外职。《梁书·江蒨传》:“初,王泰出閤。”3.公主出稼。元稹《七女封公主制》:“虽秾华可尚,出閤未期,而汤沐先施,分封有据。”后用为女子出嫁的通称。[出首]1.自首。《晋书·华轶传》:“寻而轶败,(高)悝藏匿轶二子及妻,崎岖经年,既而遇赦,悝携之出首。”2.检举;告发。王实甫《西厢记》三本二折:“我将这简贴儿去夫人行出首去来。”

云:

①同“云2”。②说。《论语·子罕》:“牢曰:‘子云:吾不试,故艺。’”(牢:人名。试:见用于朝廷。艺:多才艺。)③有。《荀子 ·法行》:“其云益乎?”④代词。如此。《史记·汲郑列传》:“汲、郑亦云,悲夫!”(汲、郑:指汲黯、郑当时二人。)⑤助词。1. 用于句首。《诗经·郑风·风雨》:“既见君子,云胡不喜?”2. 用于句中。《后汉书·陈龟传》:“虽殁(mò)躯体,无所云补。”(殁:死。补:弥补。)⑥语气词。用于句末,表陈述语气。《史记·伯夷列传》:“余登箕山,其上盖有许由冢云。”[云云]通“芸芸”。众多貌。《庄子·在宥》:“万物云云。”

为:

(一)①做。《诗经·周颂·丰年》:“为酒为醴,烝畀祖妣。”(烝:进献。畀:给予。)《论语·学而》:“其为人也孝弟(tì)。”(弟:同“悌”。友爱。)②制作;创作。《礼记·曲礼下》:“为宫室,不斩于丘木。”(丘木:墓地的树。)《汉书·枚乘传》:“司马相如善为文而迟。”(迟:慢。)③治理。《商君书·农战》:“善为国者,仓廪虽满,不偷于农。”(偷:怠惰;忽视。)《论语·为政》:“为政以德。”④行为。范仲淹《岳阳楼记》:“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尝:曾经。)⑤充当。《论语·为政》:“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温:温习。故:旧的知识。)⑥当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霓为衣兮风为马。”⑦变为;成为。屈原《离骚》:“兰芷变而不芳兮,荃蕙化而为茅。”(兰、芷、荃、蕙:皆香草名。)⑧认为。《孟子·公孙丑上》:“而子为我愿之乎?”(子:你。)⑨是。《左传·宣公三年》:“余为伯儵,余而祖也。”⑩介词。1. 表被动。被。《三国志 · 吴书· 吕蒙传》:“为张辽等所袭。”2.表对象。对;向。《战国策·韩策二》:“(严仲子)因为聂政语曰:‘臣有仇。’”(11)连词。如果。《战国策·秦策四》:“秦为知之,必不救也。”(12)语气词。1. 与“何”相配,表疑问语气。《论语·季氏》:“何以伐为?”(伐:进攻。)2. 多用于句未,表示反问语气。《汉书·外戚传下·赵皇后》:“今故告之,反怒为!”(故:故意。) (二)wèi ①帮助。《诗经·大雅·凫鹥》:“公尸燕饮,福禄来为。”②介词。1. 表对象。替。《论语·学而》:“为人谋而不忠乎?”2. 表原因。因为。《荀子·天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3. 表目的。为了。《孔雀东南飞》:“慎勿为妇死。”③通“伪”。假装。《礼记·檀弓下》:“夫子为弗闻也者而过之。”

入:

①进入;由外面到里面。《论语·八佾》:“子入太庙,每事问。”②泛指进入某种境界。李白《王右军》:“笔精妙入神。”③特指入朝为官。傅亮《为宋公求加赠刘前军表》:“出征入辅,幸不辱命。”④接受;收入。《左传·宣公元年》:“骤谏而不入。”(骤:屡次。)《新五代史·楚世家》:“岁入万计。”⑤上交;交纳。《墨子·贵义》:“今农夫入其税于大人。”⑥参加;加入。《战国策·魏策一》:“入子之事者,吾为子杀之亡之。”⑦合于;相合;符合。朱庆余《近试上张籍水部》:“画眉深浅入时无?”(时:时髦。)⑧入声。古汉语有平、上、去、入四种声调。

笼:

(一)①畜养鸟类、兽类或虫类的编竹器。《庄子·庚桑楚》:“以天下为之笼,则雀无所逃。”②用木竹做成的笼器或篮子。宋子侯《董娇娆》:“不知谁家子,提笼行采桑。” (二)lǒng ①遮掩罩住。《齐民要术·脯腊》:“纸袋笼而悬之。”张居正《安肃道中雪》:“二月燕山雪尚飞,薄云笼日转霏微。”②包罗;控制。柳宗元《钴鉧潭西小丘记》:“丘之小不能一亩,可以笼而有之。”《盐铁论》:“笼天下盐铁诸利。”③竹箱。吴处厚《青箱杂记》卷二:“官职是国家的,非卧房笼箧中物,婿安得有之?”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古译文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分享给朋友:

“君作出山云,我为入笼鹤。” 的相关文章

化作相思一片愁。2年前 (2022-11-10)
海棠风、蓦地寒峭。2年前 (2022-11-10)
才百馀年又梦华。2年前 (2022-11-10)
卷却湘裙薄薄纱。2年前 (2022-11-10)
轮轴自挠,牵制不停。2年前 (2022-11-10)
尘缘误。2年前 (2022-11-10)
欢极。2年前 (2022-11-10)
倦鬓理还休。2年前 (2022-11-10)
休说。2年前 (2022-11-10)
宇宙正清幽。2年前 (2022-11-10)
孤馆昏还晓。2年前 (2022-11-10)
清彻。2年前 (2022-11-10)
行云去无迹。2年前 (2022-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