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言文 > 诗词名句注释翻译鉴赏 > 北夏门高从拉攞,何事须人料理。

北夏门高从拉攞,何事须人料理。

“北夏门高从拉攞,何事须人料理。”诗句出处:《贺新郎》;是宋朝诗人辛弃疾的作品。

鸟倦飞还矣。笑渊明、瓶中储粟,有无能几。莲社高人留翁语,我醉宁论许事。试沽酒、重斟翁喜。一见箫然音韵古,想东篱、醉卧参差是。千载下,竟谁似。元龙百尺高楼里。把新诗、殷勤问我,停云情味。 北夏门高从拉攞,何事须人料理。翁曾道、繁华朝起。尘土人言宁可用,顾青山、与我何如耳。歌且和,楚狂子。

【注释】:

北:

①方位名。北方。《诗经·邶风·北门》:“出自北门,忧心殷殷。”(殷殷:忧伤的样子。)②军队战败退却;败逃。《孙子兵法·军争》:“佯北勿从。”(敌人假装逃跑,不能追赶。)

夏:

(一)①华夏;诸夏。最初的中原古部族名。又指中原地区,后指中国。《孟子·滕文公上》:“吾闻用夏变夷者,未闻变于夷者也。”《荀子·儒效》:“居楚而楚,居越而越,居夏而夏,是非天性也,积靡使然也。”(靡:顺服。)②大。景差《大招》:“夏屋广大。”③大的房屋。后作“厦(shà)。”《楚辞·九章·哀郢》:“曾不知夏之为丘兮。”④古朝代名,相传为夏后氏部落领袖禹所建立。建都安邑(今山西省夏县北)。《论语·八佾》:“夏礼,吾能言之。”⑤一年四季的第二季。农历四月至六月。《诗经·小雅· 四月》:“四月惟夏。”⑥五彩。《周礼·春官·巾车》:“孤乘夏篆,卿乘夏缦。” (二)jiǎ [阳夏]古县名。秦置。

门:

①建筑物的进出口。《诗经·小雅 ·何人斯》:“不入我门。”《木兰诗》:“开我东阁门。”②关键。《老子》第一章:“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商君书·君臣》:“臣闻道民之门,在上所先。”③家;家族。《三国志·蜀书·先主传》:“汝勿妄语,灭吾门也。”④门类;类别。《旧唐书·杜佑传》:“凡书九门,计二百卷。”⑤派别;学派。《后汉书·郑玄传》:“仲尼之门,考以四科。”⑥门第。《北史·刘昶传》:“唯能是寄,不必拘门。”

高:

①高。与“低”相对。《荀子·劝学》:“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厚也。”杜荀鹤《春宫怨》:“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重:重叠。)②指高度。杜甫《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五首》之四:“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③高级;上等;优良。《对楚王问》:“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④岁数大。《左传·昭公十五年》:“且昔而高祖孙伯黶,司晋之典籍。”⑤高超;高明的。《汉书·晁错传》:“对策者百余人,唯错为高第。”(对策:对答写在简策上的考题。)⑥尊崇。《庄子· 盗跖》:“世之所高,莫若黄帝。”⑦高尚。《韩非子·五蠹》:“轻辞天子,非高也,势薄也。”

从:

(一)[从容]1.逍遥自在。欧阳修《浪淘沙》:“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2.镇静安详。黄溍《日损斋笔记·文献黄公神道碑》:“俯仰从容,不大声色。” (二)cóng ①相随;跟随。《论语·微子》:“子路从而后。”《史记·李斯列传》:“乃从荀卿学帝王之术。”②追逐;追赶。《孙子兵法· 军争》:“佯北勿从。”③听从;依从。《左传· 庄公十年》:“小惠未遍,民弗从也。”《荀子·天论》:“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④听任;任凭。杜甫《屏迹》:“失学从儿懒,长贫任妇愁。”⑤做;参与。王安石《上皇帝万言书》:“及使之从政,则茫然不知其方……”⑥指跟随的人。《后汉书·单超传》:“其仆从皆乘牛车……”⑦副的。与“正”相对。古代官吏的品级有正、从之分。《唐六典》:“司封郎中员外郎掌邦之封爵,凡有九等。一曰王,正一品,食邑一万户;二曰郡王,从一品,食邑五千户。”⑧次要的;附属的。《老残游记》第四回:“居然也拿住了两个为从的强盗伙计。”⑨旧指堂房,即同宗而非嫡亲的亲属。《三国志· 蜀书·许靖传》:“(靖)少(shào)与从弟劭俱知名。”⑩介词。自;由。1.表示起点。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自小丘西行百二十步。”2. 表示对象,相当于“向”。宋濂《送东阳马生序》:“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三) sǒng [从容(yǒng)]同“怂恿”。鼓动。《史记·淮南衡山列传》:“日夜从容(衡山)王密谋反事。”(反:反叛。)(四) zòng ①古代南北方向称“从”,东西方向称“衡(横)”。《诗经·齐风·南山》:“衡从其亩。”(亩:田垄。)②特指“合纵”。战国时南北六国土地相连,联合反对西面的秦国,称“合从”,省称“从”。李斯《谏逐客书》:“遂散六国之从。”③放纵。晁错《贤良文学对策》:“其行罚也,非以忿怒妄诛而从暴心也。”

拉:

①摧折;折断。《史记·齐太公世家》:“齐襄公与鲁君饮,醉之,使力士彭生抱上鲁君车,因拉杀鲁桓公。”②牵引;扯。又指牵引乐器的某一部分(使其发出声音)。③用车装载。④拖长;使延长。刘禹锡《花下醉中联句》:“谁能拉花住,争换得春回。”⑤组织;邀请。杜荀鹤《李昭象云与二三同人见访有寄》:“得君书后病颜开,云拉同人访我来。”

何:

(一)①疑问代词。1. 什么。《诗经·召南·何彼秾矣》:“何彼秾(nóng)矣?”(那长得很茂盛的是什么?)2. 为什么。《汉书·伍被传》:“公独以为无福,何?”3. 何处。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云横秦岭家何在?”②副词。1.表示反问。相当于“怎么”、“哪里”。《史记·项羽本纪》:“大王来何操?”《后汉书·马援传》:“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身,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邪:同“耶”。)2.表示感叹。相当于“多么”。曹操《观沧海》:“水何澹澹。” (二)hè 扛;担。《诗经·曹风·候人》:“何戈与祋(duì)。”(祋:兵器名。)泛指背负。《诗经·小雅· 无羊》:“何蓑(suō)何笠。”引申为承受。《诗经·商颂·长发》:“何天之休。”(休:福。)以上意义后来写作“荷”。

事:

①职位;职务;官职。《左传·庄公十四年》:“吾皆许之上大夫之事。”②职业。《史记·樊郦滕灌列传》:“舞阳侯樊哙(kuài)者,沛人也,以屠狗为事。”(沛:江苏沛县。)③事情。《论语·子路》:“言不顺则事不成。”④变故;意外事故。《史记·刺客列传》:“秦有荆轲之事。”苏轼《徐州上皇帝书》:“今臣于无事之时,屡以盗贼为言……不然,事至而图之,则已晚矣。”(图:谋。)⑤实行;从事;做。《论语·颜渊》:“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⑥侍奉;服事。《左传·隐公元年》:“欲与大叔,巨请事之 ”⑦从师求学。《史记·老子韩非列传》:“[非]与李斯俱事荀卿,斯自以为不如非。”⑧量词。用于器物或衣服,相当于“件”。白居易《张常侍池凉夜闲宴赠诸公》:“管弦三两事。”

须:

①胡子。《史记·高祖本纪》:“美须髯。”②等待;等候。《楚辞·九歌·少司命》:“君维须兮云之际?”③需要;需。林逋《山园小梅》:“不须檀板共金尊。”④必须;应当。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白日放歌须纵酒。”⑤须臾;片刻。《荀子·王制》:“罢不能,不待须而废。”

料:

①计算;统计。《国语·周语上》:“宣王既丧南国之师,乃料民于太原。”(丧:丧失。南国:指江淮之间。料民:调查人口。)《晋书· 庾冰传》:“料出无名万余人,以充军实。”(军实:指兵员。)②估量;预测。《东周列国志》第二十五回:“虞有贤臣二人,曰宫之奇、百里奚,明于料事。”(虞:春秋时晋的邻国。)《汉书·赵充国传》:“料敌制胜。”③挑选。《三国志·吴书·陆逊传》:“逊料得精兵八千余人。”④材料。《朱子语类》卷四:“若木生于山,取之,或贵而为栋梁,或贱而为厕料。”《宋史·河渠志一》:“储积物料。”⑤指官俸以外的食物,钱财。白居易《咏所乐》:“官优有禄料。”⑥同“撩”。挑弄;拨弄。《庄子·盗跖》:“疾走料虎头。”

料理:

①安排,照顾。沈说《次韵永堂》:“似此衰迟者,劳君~~频。”②排遣。黄庭坚《山矾》:“平生习气难~~,爱著幽香未拟回。”③修理。段安节《琵琶录》:“内库有琵琶二面,号大忽雷。因为题头脱损,送在崇仁坊南赵家~~。”

理:

①雕琢;加工玉石。《韩非子·和氏》:“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②治理;整治。《汉书·食货志》:“理民之道,地著为本。”③整理;修整。古乐府《木兰诗》:“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归子慕《壬寅正月西村筑室成》:“农人理耰(yōu)锄,念此岁供早。”(耰:弄碎土块平整土地的农具。)④练习;温习。王维《洛阳女儿行》:“戏罢曾无理曲时,妆成只是薰香坐。”⑤纹理;条理。刘禹锡《砥石赋》:“圭形石质,苍色腻理。”⑥规律;道理。《荀子· 解蔽》:“以可以知人之性,求可以知物之理。”《庄子·养生主》:“依乎天理。”⑦古代的法官。《礼记·月令》:“命理瞻伤,察创,视折。”《左传·昭公十四年》:“叔鱼摄理。”⑧申辩,辩白。《抱朴子·讥惑》:“虽见耻笑,余亦不理也。”⑨顺。贾谊《新书·胎教》:“正其本而万物理。”⑩使者。《左传·昭公十三年》:“行理之命,无月不至。”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古译文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分享给朋友:

“北夏门高从拉攞,何事须人料理。” 的相关文章

桂水横烟不可涉。2年前 (2022-11-10)
又偷滴。2年前 (2022-11-10)
化作相思一片愁。2年前 (2022-11-10)
海棠风、蓦地寒峭。2年前 (2022-11-10)
才百馀年又梦华。2年前 (2022-11-10)
卷却湘裙薄薄纱。2年前 (2022-11-10)
轮轴自挠,牵制不停。2年前 (2022-11-10)
欢极。2年前 (2022-11-10)
倦鬓理还休。2年前 (2022-11-10)
宇宙正清幽。2年前 (2022-11-10)
孤馆昏还晓。2年前 (2022-11-10)
行云去无迹。2年前 (2022-11-10)
去程浩渺空阔。2年前 (2022-11-10)
画屏烘、兽烟葱蒨。2年前 (2022-11-10)